CN105120062A -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0062A
CN105120062A CN201510398891.5A CN201510398891A CN105120062A CN 105120062 A CN105120062 A CN 105120062A CN 201510398891 A CN201510398891 A CN 201510398891A CN 105120062 A CN105120062 A CN 105120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user
current
signal
de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88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0062B (zh
Inventor
曾元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988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20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20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0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0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0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移动终端会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是,再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如果匹配,该移动终端会获取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并与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检测不同的振动信号与联系人快速建立通信,能够提高移动终端的拨号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目前,用户在需要拨打电话的时候,往往需要对移动终端先进行解锁,然后再进入电话本或通话记录中查找需要拨号的联系人,最后再进行拨号。即便现在又快速拨号功能,也需要先进入通话记录,然后通过长按键盘中某一个数字键快速查找到与该数字键绑定的联系人,最后再进行拨号。上述两种拨号方式都需要经过解锁、查找联系人等操作之后才能进行拨号,可见,现有的拨号方式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拨号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若所述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则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若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则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
与所述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所述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空间姿态;
使用所述空间姿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是否为朝上的姿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为朝上的姿态,则执行所述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步骤。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包括:
提取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
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是否一致;
若是,则确定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包括:
获取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值;
判断所述心率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
当所述心率参数值大于所述预设心率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当前未处于运动状态,则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若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则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
与所述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一针对信号匹配时,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
通信单元,用于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识别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空间姿态;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空间姿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是否为朝上的姿态,若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为朝上的姿态,则触发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执行所述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操作。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提取子单元、第一执行子单元以及第一确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提取子单元,用于提取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
所述第一执行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是否一致;
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执行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一致时,确定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获取子单元、第二执行子单元以及第二确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值;
第二执行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心率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执行子单元判断出所述心率参数值大于所述预设心率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用户当前未处于运动状态时,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时,获取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与所述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移动终端会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是,再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如果匹配,该移动终端会获取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并与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检测不同的振动信号与联系人快速建立通信,能够提高移动终端的拨号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信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拨号效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s,MID)、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媒体播放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移动终端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是,执行步骤S102;若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会实时检测是否有振动信号,该振动信号可以是通过晃动、摇动、振动移动终端形成的,还可以是通过晃动、摇动、振动其他物体,使该移动终端振动而形成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该移动终端检测到有目标振动信号时,该移动终端会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其中,该运动状态包括步行、跑步、跳跃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该移动终端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获取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值;
步骤12)判断该心率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
步骤13)当该心率参数值大于该预设心率参数阈值时,确定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
具体的,移动终端获取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可以是通过用户佩戴的穿戴设备获取的,也可以是该移动终端自身获取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的,该移动终端会获取用户在单位时间内的心率参数值。其中,单位时间一般为1分钟。心率参数值可以是心率值,也可以是相邻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距离的平均值,即心跳时距,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心率参数值特指心率值,通常情况下,用户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值比用户处于非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值要高。因此,该移动终端会比较获取到的心率参数值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如果该心率参数值大于该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表明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下,因此,就会确定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而如果该心率参数值小于或等于该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表明该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下,因此,该移动终端不会做任何操作,即结束本流程。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该移动终端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方式还可以包括:
通过该移动终端安装的计步装置或者用户佩戴的具有计步功能的穿戴设备对该用户进行计步,如果该检测到这些计步装置对用户开始计步,就可以表明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而如果这些计步装置未对该用户开始计步,那么就表明该用户当前并非处于运动状态。
可选的,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将判断心率参数值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之间的关系,与检测用户的温度结合起来以确定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检测到用户体温偏高,且该用户的心率参数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可以确定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该移动终端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当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时,该移动终端可以不做任何操作,结束本流程。
S102、该移动终端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S103;若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该移动终端会进一步判断检测到的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其中,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为区别于用户在各种运动状态(如步行、跑步等)下引起该移动终端振动的振动信号。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频率可以比用户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最高振动频率要高。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该移动终端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提取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
步骤22)判断该目标针对信号的振动参数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是否一致;
步骤23)当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一致时,确定该目标振动信号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
具体的,振动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振动频率、振动强度以及振动方向。因此,该移动终端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且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该移动终端会提取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
具体的,当该目标振动信号是由用户摇动该移动终端产生的,那么,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可以包括有振动强度(振动幅度)、振动频率以及振动方向。因此,当用户摇动该移动终端生成目标振动信号之后,该移动终端会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强度、振动频率以及振动方向是否与预先设置的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强度、振动频率以及振动方向一致。如果一致,就确定该目标振动信号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如果不一致,就确定该目标振动信号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不匹配。
举例来说,假设用户左右晃动了该移动终端,那么该移动终端就会检测到振动信号,因此,该移动终端首先会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处于运动状态,再进一步判断该振动信号的振动方向(即晃动移动终端的方向)、振动强度(即晃动移动终端的幅度)以及振动频率(即单位时间段内晃动移动终端的次数)与预先存储的针对用户处于运动状态下的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方向、振动强度以及振动频率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表明该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如果不一致,则表明该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不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时,该移动终端获取预设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当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不匹配时,该移动终端不做任何操作,并结束本流程。
S103、该移动终端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预先存储有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且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有第一联系人账号。其中,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以第一联系人账号为一个为例。因此,当该移动终端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时,就会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联系人账号可以包括手机号码、设备识别号、即时通讯应用中的社交账号如微信号、QQ号等、网络电话网络短信类应用的账号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当第一联系人账号为多个时,移动终端获取到预先存储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首先会输出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输出的第一联系人账号选择目标联系人账号,然后再与其建立通信。
S104、该移动终端与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就会根据该第一联系人账号与第一联系人建立通信。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联系人账号为手机号码,当用户在正跑步时,晃动手机,因此,该手机就能够检测到有振动信号,并且判断出该用户当前正处于运动状态,那么,该手机就会进一步判断该振动信号与运动状态下的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如果匹配,该手机就会从其通讯录中获取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信息,如张三的信息,且该第一联系人信息包括了第一联系人的姓名以及其手机号码,因此,该手机就会直接根据张三的手机号码进行拨号。
在图1所描述的方法中,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移动终端会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是,再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如果匹配,该移动终端会获取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并与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检测不同的振动信号与联系人快速建立通信,能够提高移动终端的拨号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信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s,MID)、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媒体播放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移动终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移动终端识别该移动终端当前的空间姿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会实时检测是否有振动信号,该振动信号可以是通过晃动、摇动、振动移动终端形成的,还可以是通过晃动、摇动、振动其他物体,使该移动终端振动而形成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该移动终端检测到有目标振动信号时,该移动终端会识别该移动终端当前的空间姿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当前的空间姿态可以通过陀螺仪等测量空间状态的传感器测量出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另外,该空间姿态还可以用于描述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朝向。例如:可以通过陀螺仪的姿态确定显示屏的朝向,具体可以是预先获取陀螺仪与显示屏的姿态关系,再根据陀螺仪的姿态和取陀螺仪与显示屏的姿态关系确定显示屏的姿态;或者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定多个固定的位置传感器,当离显示屏最近一个位置传感器测量的高度高于其他位置传感器测量的高度时,则确定显示屏朝上的姿态。
S202、该移动终端使用该空间姿态判断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是否为朝上的姿态,若是,执行步骤S203;若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识别到其当前的空间姿态之后,就可以使用该当前的空间姿态来判断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是否为朝上的姿态。
具体实现中,可以实现只有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为朝上的姿态时,才执行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步骤。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的误操作,例如:用户在手机显示屏朝下时摇晃手机时,此时移动终端显示需要快速建立通信的联系人信息,用户也查看不到,从而这是用户的误操作。因为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想查看拨号时往往都会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朝上,以便方便用户查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出该移动终端的当前空间姿态为显示屏朝上时,该移动终端才会进一步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而当判断出该移动终端的当前空间姿态为显示屏朝下或者超侧面时,该移动终端不做任何操作,即结束本流程。
S203、该移动终端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是,执行步骤S204、若否,执行步骤S207。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该移动终端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当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时,那么该移动终端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S204、该移动终端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S205;若否,结束本流程。
S205、该移动终端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
S206、该移动终端与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并结束本流程。
S207、移动终端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S208;若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时,该移动终端就会进一步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其中,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为用户静止状态下引起该移动终端振动的振动信号,通常情况下,为了用户方便用户操作,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的振动频率比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频率要低。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的具体方式与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的具体方式一致,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时,该移动终端会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而如果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不匹配时,该移动终端不做任何操作,并结束本流程。
S208、该移动终端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预先存储有预设第二振动信号,且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有第二联系人账号。其中,该第二联系人账号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以第二联系人账号为一个为例。因此,当该移动终端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时,就会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联系人账号可以包括手机号码、设备识别号、即时通讯应用中的社交账号如微信号、QQ号等、网络电话网络短信类应用的账号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当第二联系人账号为多个时,移动终端获取到预先存储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首先会输出该第二联系人账号。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输出的第二联系人账号选择目标联系人账号,然后再与其建立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联系人账号可以与第二联系人账号相同,也就是说,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与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所绑定的联系人账号可以为同一个账号,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移动终端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或在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还可以输出用于提示用户是否需要建立通信的提示信息。如果当用户选择是时,该移动终端会接收到用于建立通信的指令,然后就会响应该指令,与第一联系人账号或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而如果用户选择否时,该移动终端就停止建立通信,结束本流程。这样通过输出提示信息以防止用户的误操作。
S209、该移动终端与该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并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就会根据该第二联系人账号与第二联系人建立通信。
可选的,在移动终端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或在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31)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验证信息;
步骤32)接收响应该提示信息输入的待验证信息;
步骤33)验证该待验证信息与预先设置的预设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步骤34)当验证出待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一致时,再执行与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或与该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或在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会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验证信息的提示信息,同时,该移动终端还可以输出用于输入待验证信息的验证信息输入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可以包括密码、指纹信息、人脸信息、虹膜信息以及视网膜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发明所述不做限定。预先设置的预设验证信息也可以包括密码、指纹信息、人脸信息、虹膜信息以及视网膜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发明所述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验证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纹串信息以及每一个指纹对应的输入时间,相应地,该移动终端验证上述待验证信息与预先设置的预设验证信息是否一致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该移动终端验证指纹串是否与预设验证信息包括的指纹串相同,并且判断相邻指纹的输入时间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值,如果验证出指纹串与预设验证信息包括的指纹串相同,并且判断出相邻指纹的输入时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值,那么就可以确定待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一致;反之,则确定待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不一致。
具体的,移动终端通过校验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以及验证用户的如密码、指纹信息等,可以保护用户隐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通过该方式与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快速建立通信,以防止信息泄露,进而可以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举例来说,当用户正在使用某一社交应用如微信时,用户摇动手机,该手机就可以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因此,该手机会识别其当前的空间姿态,如果判断出该手机的当前空间姿态为显示屏朝上,那么该手机会进一步判断该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表明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从而该手机会将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如果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那么该手机会获取事先设定的快速建立语音通信的联系人账号,然后与其建立语音通信。进一步的,如果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小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表明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从而该手机会将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如果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那么该手机会获取事先设定的快速建立语音通信的联系人账号,然后与其建立语音通信。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该移动终端在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之后,可以判断该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来确定用户是否需要快速建立通信,以防止用户误操作。并且,在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来判断用户是否需要建立通信,而在用户处于非运动状态时,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来判断用户是否需要建立通信,这样可以避免运动状态下的误操作,从而可以提高移动终端建立通信的效率,进而提高拨号效率。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300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s,MID)、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媒体播放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300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301,用于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会实时检测是否有振动信号,该振动信号可以是通过晃动、摇动、振动移动终端300形成的,还可以是通过晃动、摇动、振动其他物体,使该移动终端300振动而形成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该移动终端300检测到有目标振动信号时,第一判断单元301会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其中,该运动状态包括步行、跑步、跳跃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第二判断单元302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当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时,该移动终端300可以不做任何操作。
第二判断单元302,用于在上述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第二判断单元302会进一步判断检测到的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其中,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为区别于用户在各种运动状态(如步行、跑步等)下引起该移动终端300振动的振动信号。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频率可以比用户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最高振动频率要高。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二判断单元302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时,获取单元303获取预设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当第二判断单元302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不匹配时,该移动终端300不做任何操作。
获取单元303,用于在上述第二判断单元302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时,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预先存储有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且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有第一联系人账号。其中,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以第一联系人账号为一个为例。因此,当第二判断单元302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时,获取单元303就会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联系人账号可以包括手机号码、设备识别号、即时通讯应用中的社交账号如微信号、QQ号等、网络电话网络短信类应用的账号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当第一联系人账号为多个时,获取单元303获取到预先存储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300首先会输出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输出的第一联系人账号选择目标联系人账号,然后再与其建立通信。
通信单元304,用于与上述获取单元303获取到的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获取单元303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之后,通信单元304就会根据该第一联系人账号与第一联系人建立通信。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联系人账号为手机号码,当用户在正跑步时,晃动手机,因此,该手机就能够检测到有振动信号,并且判断出该用户当前正处于运动状态,那么,该手机就会进一步判断该振动信号与运动状态下的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如果匹配,该手机就会从其通讯录中获取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信息,如张三的信息,且该第一联系人信息包括了第一联系人的姓名以及其手机号码,因此,该手机就会直接根据张三的手机号码进行拨号。
在图3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中,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移动终端会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是,再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如果匹配,该移动终端会获取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并与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检测不同的振动信号与联系人快速建立通信,能够提高移动终端的拨号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300是在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300的基础上优化得到的。如图4所示,该移动终端300还可以包括:
识别单元305,用于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识别该移动终端300当前的空间姿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会实时检测是否有振动信号,该振动信号可以是通过晃动、摇动、振动移动终端300形成的,还可以是通过晃动、摇动、振动其他物体,使该移动终端300振动而形成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该移动终端300检测到有目标振动信号时,识别单元305会识别该移动终端300当前的空间姿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300当前的空间姿态可以通过陀螺仪等测量空间状态的传感器测量出移动终端300的空间姿态。另外,该空间姿态还可以用于描述移动终端300显示屏的朝向。例如:可以通过陀螺仪的姿态确定显示屏的朝向,具体可以是预先获取陀螺仪与显示屏的姿态关系,再根据陀螺仪的姿态和取陀螺仪与显示屏的姿态关系确定显示屏的姿态;或者可以在移动终端300设定多个固定的位置传感器,当离显示屏最近一个位置传感器测量的高度高于其他位置传感器测量的高度时,则确定显示屏朝上的姿态。
第三判断单元306,用于使用该空间姿态判断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是否为朝上的姿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识别单元305识别到该移动终端300当前的空间姿态之后,第三判断单元306就可以使用该当前的空间姿态来判断该移动终端300的显示屏当前是否为朝上的姿态。
具体实现中,可以实现只有该移动终端300的显示屏为朝上的姿态时,第一判断单元301才执行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操作。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的误操作,例如:用户在手机显示屏朝下时摇晃手机时,此时移动终端300显示需要快速建立通信的联系人信息,用户也查看不到,从而这是用户的误操作。因为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想查看拨号时往往都会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朝上,以便方便用户查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三判断单元306判断出该移动终端300的当前空间姿态为显示屏朝上时,第一判断单元301才会进一步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而当第三判断单元306判断出该移动终端300的当前空间姿态为显示屏朝下或者超侧面时,该移动终端300不做任何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判断单元301可以包括获取子单元3011、第二执行子单元3012以及第二确定子单元3013,其中:
获取子单元3011,用于获取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值;
第二执行子单元3012,用于判断该心率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3013,用于在上述第二执行子单元3012判断出该心率参数值大于该预设心率参数阈值时,确定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
具体的,获取子单元3011获取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可以是通过用户佩戴的穿戴设备获取的,也可以是该移动终端自身获取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的,获取子单元3011会获取用户在单位时间内的心率参数值。其中,单位时间一般为1分钟。心率参数值可以是心率值,也可以是相邻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距离的平均值,即心跳时距,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心率参数值特指心率值,通常情况下,用户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值比用户处于非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值要高。因此,第二执行子单元3012会比较获取到的心率参数值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如果该心率参数值大于该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表明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下,因此,第二确定子单元3013就会确定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而如果该心率参数值小于或等于该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表明该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下,因此,第四判断单元307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方式还可以包括:
通过该移动终端300安装的计步装置或者用户佩戴的具有计步功能的穿戴设备对该用户进行计步,如果该检测到这些计步装置对用户开始计步,就可以表明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而如果这些计步装置未对该用户开始计步,那么就表明该用户当前并非处于运动状态。
可选的,第一判断单元301还可以将判断心率参数值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之间的关系,与检测用户的温度结合起来以确定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检测到用户体温偏高,且该用户的心率参数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可以确定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第二判断单元302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当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时,那么第四判断单元307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判断单元302可以包括提取子单元3021、第一执行子单元3022以及第一确定子单元3023,其中:
提取子单元3021,用于提取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
第一执行子单元3022,用于判断该目标针对信号的振动参数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是否一致;
第一确定子单元3023,用于在上述第一执行子单元3022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一致时,确定该目标振动信号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
具体的,振动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振动频率、振动强度以及振动方向。因此,该移动终端300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且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提取子单元3021会提取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
具体的,当该目标振动信号是由用户摇动该移动终端300产生的,那么,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可以包括有振动强度(振动幅度)、振动频率以及振动方向。因此,当用户摇动该移动终端300生成目标振动信号之后,第一执行子单元3022会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强度、振动频率以及振动方向是否与预先设置的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强度、振动频率以及振动方向一致。如果一致,第一确定子单元3023就确定该目标振动信号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如果不一致,第一确定子单元3023就确定该目标振动信号与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不匹配。
举例来说,假设用户左右晃动了该移动终端300,那么该移动终端300就会检测到振动信号,因此,第一判断单元301首先会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处于运动状态,第二判断单元302再进一步判断该振动信号的振动方向(即晃动移动终端300的方向)、振动强度(即晃动移动终端300的幅度)以及振动频率(即单位时间段内晃动移动终端300的次数)与预先存储的针对用户处于运动状态下的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方向、振动强度以及振动频率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表明该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如果不一致,则表明该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不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300还可以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307,还用于在上述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该用户处于非运动状态时,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上述获取单元303,还用于在上述第四判断单元307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时,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
上述通信单元304,还用于与该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具体实现中,当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出该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时,第四判断单元307就会进一步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其中,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为用户静止状态下引起该移动终端300振动的振动信号,通常情况下,为了用户方便用户操作,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的振动频率比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频率要低。
具体实现中,第四判断单元307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的具体方式与第二判断单元302判断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的具体方式一致,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现中,如果第四判断单元307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时,获取单元303会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而如果第四判断单元307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不匹配时,该移动终端300不做任何操作。
具体实现中,移动终端300预先存储有预设第二振动信号,且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有第二联系人账号。其中,该第二联系人账号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主要以第二联系人账号为一个为例。因此,当第四判断单元307判断出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时,获取单元303就会获取预先存储的与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
具体实现中,第二联系人账号可以包括手机号码、设备识别号、即时通讯应用中的社交账号如微信号、QQ号等、网络电话网络短信类应用的账号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当第二联系人账号为多个时,获取单元303获取到预先存储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300首先会输出该第二联系人账号。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输出的第二联系人账号选择目标联系人账号,然后再与其建立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联系人账号可以与第二联系人账号相同,也就是说,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与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所绑定的联系人账号可以为同一个账号,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获取单元303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或在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300还可以输出用于提示用户是否需要建立通信的提示信息。如果当用户选择是时,该移动终端300会接收到用于建立通信的指令,然后通信单元304就会响应该指令,与第一联系人账号或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而如果用户选择否时,该移动终端300就停止建立通信。这样通过输出提示信息以防止用户的误操作。
可选的,在获取单元303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或在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300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验证信息;
接收响应该提示信息输入的待验证信息;
验证该待验证信息与预先设置的预设验证信息是否一致;
当验证出待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一致时,再执行与该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或与该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获取单元303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或在获取到预先存储的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之后,该移动终端300会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验证信息的提示信息,同时,该移动终端300还可以输出用于输入待验证信息的验证信息输入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输入的待验证信息可以包括密码、指纹信息、人脸信息、虹膜信息以及视网膜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发明所述不做限定。预先设置的预设验证信息也可以包括密码、指纹信息、人脸信息、虹膜信息以及视网膜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发明所述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验证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纹串信息以及每一个指纹对应的输入时间,相应地,该移动终端验证上述待验证信息与预先设置的预设验证信息是否一致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该移动终端300验证指纹串是否与预设验证信息包括的指纹串相同,并且判断相邻指纹的输入时间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值,如果验证出指纹串与预设验证信息包括的指纹串相同,并且判断出相邻指纹的输入时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值,那么就可以确定待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一致;反之,则确定待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不一致。
具体的,移动终端300通过校验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以及验证用户的如密码、指纹信息等,可以保护用户隐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通过该方式与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快速建立通信,以防止信息泄露,进而可以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举例来说,当用户正在使用某一社交应用如微信时,用户摇动手机,该手机就可以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因此,该手机会识别其当前的空间姿态,如果判断出该手机的当前空间姿态为显示屏朝上,那么该手机会进一步判断该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表明该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从而该手机会将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如果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那么该手机会获取事先设定的快速建立语音通信的联系人账号,然后与其建立语音通信。进一步的,如果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小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那么就表明用户当前处于非运动状态,从而该手机会将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如果该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那么该手机会获取事先设定的快速建立语音通信的联系人账号,然后与其建立语音通信。
在图4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在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之后,可以判断该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来确定用户是否需要快速建立通信,以防止用户误操作。并且,在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以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来判断用户是否需要建立通信,而在用户处于非运动状态时,以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来判断用户是否需要建立通信,这样可以避免运动状态下的误操作,从而可以提高移动终端建立通信的效率,进而提高拨号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若所述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则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若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则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
与所述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所述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空间姿态;
使用所述空间姿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是否为朝上的姿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为朝上的姿态,则执行所述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包括:
提取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
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是否一致;
若是,则确定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包括:
获取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值;
判断所述心率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
当所述心率参数值大于所述预设心率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当前未处于运动状态,则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若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则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
与所述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时,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一针对信号匹配时,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一联系人账号;
通信单元,用于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第一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目标振动信号时,识别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空间姿态;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空间姿态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是否为朝上的姿态,若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当前为朝上的姿态,则触发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执行所述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提取子单元、第一执行子单元以及第一确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提取子单元,用于提取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
所述第一执行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与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是否一致;
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执行子单元判断出所述目标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一致时,确定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一振动信号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获取子单元、第二执行子单元以及第二确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当前的心率参数值;
第二执行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心率参数值是否大于预设心率参数阈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执行子单元判断出所述心率参数值大于所述预设心率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当前处于运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用户当前未处于运动状态时,判断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预设第二振动信号是否匹配;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目标振动信号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信号匹配时,获取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信号绑定的第二联系人账号;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与所述第二联系人账号建立通信。
CN201510398891.5A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120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8891.5A CN105120062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8891.5A CN105120062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0062A true CN105120062A (zh) 2015-12-02
CN105120062B CN105120062B (zh) 2018-03-27

Family

ID=5466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8891.5A Active CN105120062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2006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960A (zh) * 2016-01-20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21675A (zh) * 2016-01-20 2016-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63733A (zh) * 2016-02-24 2016-07-13 康志强 智能手表的快捷拨号方法及系统
WO2018010236A1 (zh) * 2016-07-11 2018-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体感拨号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18023417A1 (zh) * 2016-08-02 2018-02-08 张阳 一种拨打电话时的信息推送方法以及眼镜
CN107682534A (zh) * 2017-09-15 2018-02-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5912A (zh) * 2012-12-24 2013-05-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自动拨打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79253A (zh) * 2011-12-20 2013-06-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4144252A (zh) * 2013-11-28 2014-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462914A (zh) * 2014-11-14 2015-03-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253A (zh) * 2011-12-20 2013-06-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3095912A (zh) * 2012-12-24 2013-05-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自动拨打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44252A (zh) * 2013-11-28 2014-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462914A (zh) * 2014-11-14 2015-03-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960A (zh) * 2016-01-20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21675A (zh) * 2016-01-20 2016-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21675B (zh) * 2016-01-20 2019-09-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15960B (zh) * 2016-01-20 2020-03-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63733A (zh) * 2016-02-24 2016-07-13 康志强 智能手表的快捷拨号方法及系统
WO2018010236A1 (zh) * 2016-07-11 2018-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体感拨号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18023417A1 (zh) * 2016-08-02 2018-02-08 张阳 一种拨打电话时的信息推送方法以及眼镜
CN107682534A (zh) * 2017-09-15 2018-02-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0062B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0062A (zh)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及移动终端
EP340177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voking function in application
US1146144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pplication software start-up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tart-up method
CN103135792B (zh) 一种利用重力感应原理进行终端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12163B (zh) 实体按键组件、终端、触控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3427880B (zh) 便携式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47368A (zh) 一种用户终端访问权限的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407454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绑定方法及装置
CN105245346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574393A (zh) 一种应用程序访问方法及终端
CN105574392B (zh) 一种显示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303086A (zh) 一种应用启动方法及终端
CN104899490A (zh)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用户终端
KR101892145B1 (ko) 다중-세분 인증 기술들
CN103745144A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解锁方法
CN105611491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4049897A (zh) 触摸屏设备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4866226A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75542B (zh) 控制终端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93140A (zh) 一种触摸屏终端锁屏的方法及终端
CN105550557A (zh) 一种通过指纹识别进入不同系统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751035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4936135A (zh) 终端设备配对连接确认的方法及系统
CN105138881A (zh) 锁屏方法及装置
CN105404802A (zh) 一种权限配置方法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