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9051A - 一种通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9051A
CN105119051A CN201510477920.7A CN201510477920A CN105119051A CN 105119051 A CN105119051 A CN 105119051A CN 201510477920 A CN201510477920 A CN 201510477920A CN 105119051 A CN105119051 A CN 105119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
slotted eye
elongated slotted
electric connector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79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9051B (zh
Inventor
黄佑综
赖世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ODENG DIANTO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ODENG DIANTO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ODENG DIANTO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ODENG DIANTO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19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9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9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9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讯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一电连接器、天线模块、及馈入线。外壳包含有位于其侧边的金属区块且金属区块形成有第一插孔及长型槽孔。天线模块包含有绝缘承载座与设置于绝缘承载座上的单极天线,绝缘承载座设置于第一电连接器上,并且绝缘承载座与长型槽孔呈相邻地间隔设置,以使部分绝缘承载座经由长型槽孔而显露于外。单极天线的位置大致对应于长型槽孔长度不大于长型槽孔的长度,而单极天线能经由长型槽孔而耦合于金属区块。馈入线电性连接于单极天线。本发明所提供的通讯装置,其天线模块之效率不但不会受到外壳之金属区块影响,更能透过单极天线耦合于设有长型槽孔之金属区块,而达到进一步利用金属区块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通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槽孔型天线架构的通讯装置。
背景技术
习用通讯装置(如: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计算机)内皆设有天线结构,并且受限于通讯装置的各种构件之设计,天线结构往往都是设置于剩余的空间,例如:天线结构大都位于通讯装置的侧边。然而,通讯装置的外壳常会是以金属制成,此使得相邻近的天线结构会受到外壳的金属部位影响,而降低其效率。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讯装置,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的通讯装置中,天线结构之效率受到相邻之外壳金属部位影响之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通讯装置,包括:一外壳,其侧边呈扁长型并定义有一长轴方向,该外壳包含有位于该外壳侧边的一金属区块,并且该金属区块沿该长轴方向形成有一第一插孔及一长型槽孔;一第一电连接器,其设置于该外壳内,并且该第一电连接器的位置对应于该金属区块的第一插孔,藉以供一配合连接器能经由该第一插孔而与该第一电连接器相互插接;一天线模块,其设置于该外壳内,并且该天线模块包含有:一绝缘承载座,其具有一固定部与一承载部,该绝缘承载座经由该固定部而设置于该第一电连接器上,并且该承载部与该金属区块的长型槽孔呈相邻地间隔设置,以使该承载部的部分经由该长型槽孔而显露于外;及一单极天线,其设置于该绝缘承载座的该承载部,该单极天线的位置大致对应于该金属区块的长型槽孔,并且该单极天线对应于该长轴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该长型槽孔对应于该长轴方向上的长度;其中,该单极天线能经由该长型槽孔而耦合于该金属区块;以及一馈入线,其设置于该外壳内并连接于该单极天线,且该馈入线与该单极天线彼此电性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通讯装置,其天线模块之效率不但不会受到外壳之金属区块影响,更是能够透过单极天线耦合于设有长型槽孔之金属区块,而达到进一步利用金属区块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供的通讯装置,其单极天线与金属区块之耦合除透过长型槽孔外,亦可利用金属区块上既有的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藉以调整单极天线耦合于金属区块时所需的孔长。此外,所述通讯装置更是可以将提供予散热模块使用的既有散热孔,来作为提供所述单极天线耦合之用的长型槽孔,藉以维持既有的外壳设计。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电连接器(或第二电连接器)之侧边可增设有卡沟。馈入线的编织网可透过设置于卡沟而达到接地的效果,进而减少焊接所需耗费的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通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省略部分外壳);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电连接器与天线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省略部分外壳);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局部示意图(省略部分外壳);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四的局部示意图(省略部分外壳);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五的局部示意图(省略部分外壳);
图10为图9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100-通讯装置、1-外壳、11-金属区块、111-第一插孔、112-长型槽孔、113-第二插孔、114-狭缝、2-第一电连接器、21-卡沟、3-天线模块、31-承载座、311-固定部、312-承载部、3121-内侧面、3122-外侧面、32-单极天线、4-馈入线、41-编织网、42-芯线、5-第二电连接器、51-卡沟、6-散热模块;
L-长轴方向、W-短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为一种通讯装置100,例如是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模块、或是其他合适的装置;而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的通讯装置100是以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模块为例,但通讯装置100的类型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2和图3仅揭示通讯装置100的部分构件(如:省略部分外壳1),以便于阅读理解图式之内容。所述通讯装置100包括一外壳1、一第一电连接器2、一天线模块3、及一馈入线4;上述第一电连接器2、天线模块3、及馈入线4皆设置于外壳1之内。此外,所述通讯装置100除上述构件外还包含有其他构件,下述将适时介绍出有关于本发明的通讯装置100其余构件,而与本发明相关性较低之构件(如:主板或按键)则不在此赘述。
所述外壳1的侧边呈扁长型并定义有一长轴方向L及垂直上述长轴方向L的一短轴方向W。所述外壳1包含有位于外壳1侧边的一金属区块11,亦即,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侧边是以金属区块11所构成,但不排除外壳1整体皆为金属所制成。其中,上述金属区块11沿长轴方向L形成有一矩形的第一插孔111及一长型槽孔112,上述长型槽孔112于本实施例中大致平行于长轴方向L,并且长型槽孔112对应于短轴方向W的宽度小于第一插孔111对应于短轴方向W的宽度。
此外,图2中,金属区块11上的第一插孔111与长型槽孔112为彼此分离地设置,但在本发明其他图式所呈现的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插孔111与长型槽孔112亦可相互连通,此于后述进行相关说明。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2于本实施例中是以一USB插座连接器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一电连接器2的位置对应于金属区块11的第一插孔111,亦即,第一电连接器2的开口端穿设于第一插孔111,藉以供一配合连接器(图略,如USB插头连接器)能经由第一插孔111而与第一电连接器2相互插接。
请参阅图4和图5,并请适时参酌图2和图3,所述天线模块3包含有一绝缘承载座31及设置于上述绝缘承载座31上的一单极天线32,而所述馈入线4的一端连接于单极天线32,并且馈入线4与单极天线32彼此电性连通。此外,所述馈入线4的另一端(图略)则连接于通讯装置100内的无线模块(图略),藉以使天线模块3的单极天线32能经由馈入线4而与通讯装置100内的无线模块电性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连接器2之侧边可增设有至少一卡沟21。所述馈入线4包含有一线状的编织网41及位于上述编织网41内的一芯线42,所述芯线42连接于单极天线32,而编织网41可透过设置于卡沟21而维持其与第一电连接器2的相对位置,并且馈入线4能透过编织网41与卡沟21相接而达到接地的效果,进而减少焊接所需耗费的工时。
所述绝缘承载座31于本实施例中大致呈长型片体,并且绝缘承载座31具有一固定部311与自上述固定部311一体延伸的一承载部312,并且绝缘承载座31经由固定部311而设置于第一电连接器2上。更详细地说,上述固定部311于本实施例中呈方环状,并且固定部311的内缘形状大致对应于(如:略小于)第一电连接器2的外缘形状;上述固定部311套设于第一电连接器2的外缘,以使绝缘承载座31固定于第一电连接器2。
然而,本实施例虽是以方环状的固定部311套设于第一电连接器2外缘为例,但于实际应用时,固定部311的具体构造并不局限于方环状。举例来说,所述固定部311亦可以是C字型的构造(图略),藉以使固定部311能透过卡扣之方式固定于第一电连接器2的外缘。
所述承载部312于本实施例中为矩形板体,并且承载部312与金属区块11的长型槽孔112呈相邻地间隔设置,以使承载部312的部分经由长型槽孔112而显露于外。更详细地说,所述承载部312具有相对的一内侧面3121与一外侧面3122,上述外侧面3122是面向金属区块11的长型槽孔112,而内侧面3121则是面向远离长型槽孔112的一侧。其中,所述外侧面3122与内侧面3121皆大致平行于金属区块11的外表面,而所述承载部312的部分外侧面3122能经由长型槽孔112而显露于外。
再者,所述长型槽孔112是位于承载部312朝金属区块11正投影所形成的投影区域之内。进一步地说,所述承载部312对应于长轴方向L的长度是大于长型槽孔112对应于长轴方向L的长度;所述承载部312对应于短轴方向W的宽度是大于长型槽孔112对应于短轴方向W的宽度,并且小于第一电连接器2对应于短轴方向W的高度。
所述单极天线32是设置于绝缘承载座31的承载部312,并且单极天线32于本实施例中是设于(如:黏贴于)承载部312的内侧面3121。其中,所述单极天线32的位置大致对应于金属区块11的长型槽孔112,并且单极天线32对应于长轴方向L上的长度小于长型槽孔112对应于长轴方向L上的长度。而所述单极天线32的形状于本实施例中是以直条状为例,但单极天线32的形状亦可依设计者之要求而加改变调整。举例来说,单极天线32的形状亦可以是L字型或T字型(图略),在此不加以限制。
依上所述,单极天线32能经由长型槽孔112而耦合于金属区块11,以使单极天线32与金属区块11能搭配构成槽孔型天线架构。藉此,本实施例的天线模块3之效率不但不会受到通讯装置100外壳1之金属区块11影响,更是能够透过单极天线32耦合于设有长型槽孔112之金属区块11,而达到进一步利用外壳1之金属区块11的效果。再者,本实施例中的通讯装置100之天线效率经过实际仿真测试后能够符合双频段(2.4GHz/5GHz)之要求。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所述金属区块11上的第一插孔111与长型槽孔112相连通,而所述单极天线32能经由相连通之长型槽孔112与第一插孔111而耦合于金属区块11,以使单极天线32与金属区块11能搭配构成槽孔型天线架构。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所述金属区块11形成有邻近第一插孔111的一第二插孔113,并且第一插孔111与第二插孔113经由一狭缝114而相连通。所述通讯装置100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外壳1内的一第二电连接器5(如:USB插座连接器),并且第二电连接器5的位置对应于金属区块11的第二插孔113,亦即,第二电连接器5的开口端穿设于第二插孔113,藉以供一配合连接器(图略,如USB插头连接器)能经由第二插孔113而与第二电连接器5相互插接。再者,所述单极天线32能经由长型槽孔112、第一插孔111、第二插孔113、及狭缝114而耦合于金属区块11,以使单极天线32与金属区块11能搭配构成槽孔型天线架构。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所述通讯装置100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外壳1内的一散热模块6,所述散热模块6例如是风扇、热导管、或其他构件。上述长型槽孔112的位置对应于散热模块6,并且长型槽孔112用以作为散热模块6的一散热孔。换句话说,通讯装置100的外壳1通常会在对应散热模块6的位置设有长型的散热孔,而本实施例则是利用此既有的散热孔来作为提供所述单极天线32耦合之用的长型槽孔112。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所述金属区块11形成有邻近第一插孔111的一第二插孔113,而长型槽孔112位于第一插孔111与第二插孔113之间,并且上述第一插孔111与第二插孔113经由长型槽孔112而相连通。所述通讯装置100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外壳1内的一第二电连接器5(如:USB插座连接器),并且第二电连接器5的位置对应于金属区块11的第二插孔113,亦即,第二电连接器5的开口端穿设于第二插孔113,藉以供一配合连接器(图略,如USB插头连接器)能经由第二插孔113而与第二电连接器5相互插接。
再者,所述绝缘承载座31的承载部312位于第一电连接器2与第二电连接器5之间,单极天线32对应于长轴方向L上的长度小于金属区块11上之长型槽孔112、第一插孔111、及第二插孔113三者对应于长轴方向L上的总长度。而所述单极天线32能经由长型槽孔112、第一插孔111、及第二插孔113而耦合于金属区块11,以使单极天线32与金属区块11能搭配构成槽孔型天线架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电连接器2的卡沟21是设于相邻第二电连接器5的位置(图略,如图9中的第一电连接器2的右侧位置),以供馈入线4的编织网41透过设置于卡沟21而维持其与上述第一电连接器2的相对位置,并同样能够透过编织网41与卡沟21相接而达到接地的效果,进而减少焊接所需耗费的工时。此外,所述第二电连接器5之侧边亦可增设有至少一卡沟51,但不以此为限。
上述的每一个实施例中,单极天线32对应于长轴方向L上的长度须不大于长型槽孔112对应于长轴方向L上的长度。
再者,除了长型槽孔112亦为散热孔的类型之外(即实施例四之类型),长型槽孔112能以绝缘体覆盖或填塞,藉以增加通讯装置100的表面美观与平整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通讯装置,其天线模块之效率不但不会受到外壳之金属区块影响,更是能够透过单极天线耦合于设有长型槽孔之金属区块,而达到进一步利用金属区块的效果。
再者,本发明所提供的通讯装置,其单极天线与金属区块之耦合除透过长型槽孔外,亦可利用金属区块上既有的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藉以调整单极天线耦合于金属区块时所需的孔长。此外,所述通讯装置更是可以将提供予散热模块使用的既有散热孔,来作为提供所述单极天线耦合之用的长型槽孔,藉以维持既有的外壳设计。
另,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电连接器(或第二电连接器)之侧边可增设有卡沟。馈入线的编织网可透过设置于卡沟而达到接地的效果,进而减少焊接所需耗费的工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其侧边呈扁长型并定义有一长轴方向,所述外壳包含有位于所述外壳侧边的一金属区块,并且所述金属区块沿所述长轴方向形成有一第一插孔及一长型槽孔;
一第一电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金属区块的第一插孔,藉以供一配合连接器能经由所述第一插孔而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相互插接;
一天线模块,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天线模块包含有:
一绝缘承载座,其具有一固定部与一承载部,所述绝缘承载座经由所述固定部而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上,并且所述承载部与所述金属区块的长型槽孔呈相邻地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承载部的部分经由所述长型槽孔而显露于外;及
一单极天线,其设置于所述绝缘承载座的所述承载部,所述单极天线的位置大致对应于所述金属区块的长型槽孔,并且所述单极天线对应于所述长轴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长型槽孔对应于所述长轴方向上的长度;其中,所述单极天线能经由所述长型槽孔而耦合于所述金属区块;以及
一馈入线,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连接于所述单极天线,且所述馈入线与所述单极天线彼此电性连通。
2.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具有一内侧面与一外侧面,所述外侧面是面向所述金属区块的长型槽孔,所述单极天线设于所述内侧面。
3.如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呈板状,并且所述承载部的外侧面与内侧面皆大致平行于所述金属区块的外表面,所述单极天线黏贴于所述承载部的内侧面。
4.如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型槽孔大致平行于所述长轴方向,所述外壳侧边定义有垂直所述长轴方向的一短轴方向,并且所述长型槽孔对应于所述短轴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插孔对应于所述短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有至少一卡沟,所述馈入线包含有一编织网及位于所述编织网内的一芯线,所述芯线连接于所述单极天线,而所述编织网设置于所述卡沟而维持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馈入线透过所述编织网与所述卡沟相接而接地。
5.如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型槽孔位于所述承载部朝所述金属区块正投影所形成的投影区域之内。
6.如权利要求项5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长型槽孔相连通,所述单极天线能经由所述长型槽孔与所述第一插孔而耦合于所述金属区块。
7.如权利要求项5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金属区块形成有邻近所述第一插孔的一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以及所述长型槽孔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插孔以及所述第二插孔相连通,所述通讯装置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一第二电连接器,并且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金属区块的第二插孔;所述单极天线能经由所述长型槽孔、所述第一插孔、及所述第二插孔而耦合于所述金属区块。
8.如权利要求项7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型槽孔位于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之间,且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经由所述长型槽孔而相连通;所述绝缘承载座的承载部位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之间,所述单极天线对应于所述长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长型槽孔、所述第一插孔、及所述第二插孔对应于所述长轴方向上的总长度。
9.如权利要求项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承载座的固定部呈环状,并且所述固定部套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的外缘。
10.如权利要求项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一散热模块,所述长型槽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散热模块,并且所述长型槽孔用以作为所述散热模块的一散热孔。
CN201510477920.7A 2015-03-16 2015-08-06 一种通讯装置 Active CN105119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8286A TWI605635B (zh) 2015-03-16 2015-03-16 通訊裝置
TW104108286 2015-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9051A true CN105119051A (zh) 2015-12-02
CN105119051B CN105119051B (zh) 2018-02-23

Family

ID=5466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7920.7A Active CN105119051B (zh) 2015-03-16 2015-08-06 一种通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9051B (zh)
TW (1) TWI6056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7675A (zh) * 2019-05-22 2019-08-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6116B (zh) * 2018-04-30 2020-02-21 佳必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模組集成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6556A (en) * 2006-09-21 2008-04-01 P Two Ind Inc Integration module of antenna and connector
CN202308322U (zh) * 2011-09-28 2012-07-04 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增幅结构及具有天线增幅结构的电子装置及其外壳
CN202585710U (zh) * 2012-04-23 2012-12-05 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合天线的外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TW201315015A (zh) * 2011-09-27 2013-04-01 Acer Inc 通訊電子裝置及其天線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1588A (en) * 2005-11-30 2007-06-01 Quanta Comp Inc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WM403115U (en) * 2010-10-06 2011-05-01 Inpaq Technology Co Ltd Broadband antenna module and integrated antenna module housing structure
TWM419378U (en) * 2011-07-04 2011-12-2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ejection mechanism thereof
TWM442601U (en) * 2012-04-26 2012-12-01 Nai-Chien Chang The wireless module and using the wireless module connector
US9203139B2 (en) * 2012-05-04 2015-12-01 Apple Inc. Antenna structures having slot-based parasitic elements
KR101708311B1 (ko) * 2012-06-21 2017-0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TW201431176A (zh) * 2013-01-23 2014-08-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及其天線單元
TWM477001U (en) * 2013-11-20 2014-04-21 Globemaster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ard reader structure
TWM497355U (zh) * 2014-08-20 2015-03-1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插座電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6556A (en) * 2006-09-21 2008-04-01 P Two Ind Inc Integration module of antenna and connector
TW201315015A (zh) * 2011-09-27 2013-04-01 Acer Inc 通訊電子裝置及其天線結構
CN202308322U (zh) * 2011-09-28 2012-07-04 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增幅结构及具有天线增幅结构的电子装置及其外壳
CN202585710U (zh) * 2012-04-23 2012-12-05 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合天线的外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7675A (zh) * 2019-05-22 2019-08-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US11973280B2 (en) 2019-05-22 2024-04-30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Antenna element and termina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5635B (zh) 2017-11-11
CN105119051B (zh) 2018-02-23
TW201635632A (zh) 201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4768B2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thereof
CN204216211U (zh) 移动通讯终端
CN105655701B (zh) 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275753A (zh) 终端的天线
CN104022352A (zh) 基于金属外壳的双频段wifi天线及其便携式设备
CN205657168U (zh) 金属外壳、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7199901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577338A (zh) 天线组件及具有该天线组件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5119051A (zh) 一种通讯装置
US9761947B2 (en) Antenna oscillator structure
CN105762493A (zh) 金属外壳、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3700934B (zh) 用于金属外壳终端的天线结构和终端
CN205609815U (zh) 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组合
CN204029983U (zh) 一种平板电脑lte天线
CN203932406U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203277700U (zh) 电连接器
CN106602248A (zh) 外置式天线装置及其天线结构
CN105428787A (zh) 金属环境下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5944450U (zh)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158243A (zh) 无线网络接收器
CN102651405A (zh) 电子装置及其红外线接收器
CN203706319U (zh) 金融pos机
CN206498008U (zh) 一种usb type‑c公母同体电连接器
CN105206961B (zh) 一种双向互配无中板正交连接器
WO2014000667A1 (zh) 终端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