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6970A - 侧向对接扩充座 - Google Patents

侧向对接扩充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6970A
CN105116970A CN201510613151.9A CN201510613151A CN105116970A CN 105116970 A CN105116970 A CN 105116970A CN 201510613151 A CN201510613151 A CN 201510613151A CN 105116970 A CN105116970 A CN 105116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docking
base
seat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31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6970B (zh
Inventor
陈明仁
刘国光
朱育辰
林彰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131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6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6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6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6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6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向对接扩充座,其包括底座、对接机构以及浮盖;对接机构设置于底座的一侧,浮盖设有朝向对接机构延伸的施力部件,施力部件具有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对接机构包括浮动机构、接头模块以及摆动部件,其中浮动机构能够沿底座的垂直轴往复移动,且浮动机构具有受力部;接头模块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浮动机构上,且能够沿底座的纵轴往复滑动;摆动部件位于浮动机构下方,并且能够往复摆动且与浮动机构互不干扰,且摆动部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当施力部件的第一、第二施力部分别按压浮动机构的受力部和摆动部件的第二端部,而使浮动机构下移、摆动部件以底座的横轴为轴心摆动时,能够使接头模块同时向下移动和侧向推出。

Description

侧向对接扩充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用的扩充座,特别是一种能够与笔记本电脑侧向对接的扩充座。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与笔记本电脑对接的扩充座,其对接接口通常设置于扩充座的底座上,由于扩充座具有一定厚度,再与笔记本电脑进一步对接后,将使整体厚度大为增加,有违薄型化的市场需求与潮流。另外,存在少数将对接接口设置于侧边的扩充座,使用者需先将笔记本电脑垂直放置于扩充座上,再手动使设置于扩充座侧边的对接接口能够对准笔记本电脑相对应处后推出才能完成对接,这样的分段式操作过程除了不够直觉与便利外,对接精度也不够精准,反复使用会降低扩充座的耐受性。另外,存在针对平板电脑设计的扩充座,在底座设计一个槽道,使平板电脑顺着槽道侧向滑推到底,以与设置于侧边的对接接口对接,或可改善对接精度,然而这种扩充座仅提供特定机种的平板电脑所用,其槽道宽度既已固定且选择有限,从而无法普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向对接扩充座,其将对接接口设置于扩充座的一侧,当将笔记本电脑放置于扩充座上时,接头模块可连动地侧向推出并完成对接,从而实现一段式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向对接扩充座,其能够有效降低整体厚度而实现薄型化,并使操作便利,能够广泛应用于各机种笔记本电脑。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向对接扩充座,其包括底座、对接机构以及浮盖,在底座上定义有纵轴、横轴以及垂直轴;对接机构设置于底座上且与底座的一个侧缘邻接;浮盖浮设于底座上且与对接机构邻接;浮盖能够以纵轴为轴心而往复摆动并能够弹性复位;浮盖设有朝向该对接机构延伸的施力部件,施力部件具有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其中,对接机构包括浮动机构、接头模块以及摆动部件。浮动机构浮设于底座上,并且能够沿垂直轴往复移动且弹性复位,浮动机构具有受力部。接头模块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浮动机构上,并且能够沿纵轴往复滑动且弹性复位。摆动部件枢设于底座上且位于浮动机构下方,并且能够以横轴为轴心而往复摆动且与浮动机构互不干扰;摆动部件具有位置相对固定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与该接头模块同步运动。其中,施力部件的第一、第二施力部分别按压浮动机构的受力部和摆动部件的第二端部,通过该摆动部件摆动而使该第一端部带动该接头模块沿该纵轴推出,并且该接头模块也随该浮动部件沿垂直轴向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向对接扩充座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图4是浮盖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
图5A是图5的分解图。
图6是从图5A中除去部分部件后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沿剖面线7-7的剖视图。
图8是按键与罩盖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侧向对接扩充座的第二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9A是图9的主视图。
图10是从图9中除去部分部件后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图10中除去部分部件后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侧向对接扩充座的第三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3是从图12中除去部分部件后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底座101、102主缘
104侧缘120底板
121限位部140支撑板
142弹性部件200浮盖
201浮盖前缘220施力部件
222第一施力部224第二施力部
300对接机构400释放机构
420滑动部件421、441、442导柱
423槽道440推杆
460复位弹簧480按键
500浮动机构501复位弹簧
520浮动部件540剪刀式连杆机构
521受力部600接头模块
620滑件622复位弹簧
640接头700导位机构
720摆动部件721第一端部
722第二端部740导件机构
742导柱744导面
800罩盖802窗口
804缺口806导轨
P1、P2投影长度X横轴
Y纵轴Z垂直轴
θ锐角h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考图1,本发明的一种侧向对接扩充座用于与笔记本电脑(notebook)(未图示)对接,其包括有底座100、浮盖200以及对接机构300。
首先,如图1所示,以底座100依据,定义横轴X、纵轴Y以及垂直轴Z。底座100沿纵轴Y具有相互平行的前后主缘101、102、沿横轴X具有相互平行的左右侧缘103、104。如图2所示,底座100具有互相盖合的底板120和支撑板140,为配合操作笔记本电脑的人体工学,使支撑板140与底板120以其中一个主缘(通常为前主缘101)为轴心而夹设一锐角θ。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40沿纵轴Y的尺寸与笔记本电脑大致对应,而底板120沿纵轴Y略长于该支撑板140。浮盖200浮设于底座100上,且其沿纵轴Y的尺寸与笔记本电脑大致对应,浮盖200浮设于支撑板140上,且其沿纵轴Y的尺寸与支撑板140大致对应,在支撑板140与浮盖200之间设有两个弹性部件142,浮盖前缘201枢接于底座100的前主缘101上,具体是通过一个枢接部件141而使浮盖前缘201与底座100的前主缘101枢接,因此,浮盖200能够通过弹性部件142而以底座100的纵轴Y(以下简称为纵轴Y)为轴心弹性复位、往复摆动。进一步如图4所示,浮盖200设有沿纵轴Y朝向外侧延伸的施力部件220,施力部件220具有第一施力部222和第二施力部224,第一施力部222与第二施力部224之间至少沿垂直轴Z具有高度差h。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施力部222和第二施力部224两者呈阶梯状。具体而言,施力部件220只要能够提供两个施力部位即可。
如图1~图3所示,对接机构300设置于底座100上,并且可以设置于底座100的任意一个侧缘上,具体而言,浮盖200的施力部件220朝向对接机构300延伸而与对接机构300相互对应。由于对接机构300与浮盖200的位置互换,将影响部件的运动方向,为方便叙述与理解,在此先定义对接机构300设置于底座100的左侧缘103上,而浮盖200相对位于对接机构300的右侧。
如图3、图5以及图5A所示,对接机构300包括释放机构400、浮动机构500、接头模块600、导位机构700以及罩盖800。
如图3所示,释放机构400包括滑动部件420、推杆440、复位弹簧460以及按键480。同时参考图6~图8,滑动部件420设置于底座100的XY平面内,且以能够沿纵轴Y往复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底座100上。推杆440设置于底座100的YZ平面内,且在纵轴Y上具有可变动的投影长度。滑动部件420的一端抵接在推杆440的一端上,当改变推杆440在纵轴Y上的投影长度时,可以使滑动部件420沿纵轴Y往复滑动。具体而言,在底板120上设置有一对限位部121,限位部121与滑动部件420、推杆440之间具有一种限位与引导的配合,只要滑动部件420和推杆440的一端的滑动行程在限位部121的范围内即可。本实施例为限位槽与导柱的配合,当限位槽设置于限位部121上时,则导柱至少设置于滑动部件420和推杆440中的任意一个上,反之亦可类推。在图7中,滑动部件420和推杆440具有两个端部,且至少一个端部上设有导柱,滑动部件420和推杆440的一端上的导柱421、442由沿纵轴Y设置于限位部121上的限位槽122所限制,且滑动部件420与推杆440相互抵接,推杆440的另一端的导柱441则受按键480限制。按键480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具有至少一个能够限制导柱441的限制部件481,而复位弹簧460抵接于按键480的内部,使按键480可常态保持图1所示的位置。当按键480沿垂直轴Z向下移动时,推杆440也沿垂直轴Z向下移动且同时沿纵轴Y推动滑动部件420滑动。在滑动部件420上,进一步沿纵轴Y形成有槽道423,且滑动部件420能够通过复位弹簧424保持常态。如图3所示,按键480一侧设有引导部482。
同时参考图5和图5A,浮动机构500浮设于底座100上,并跨设在滑动部件420上方,其具有弹性复位能而能够沿垂直轴Z往复移动。浮动机构包括由至少一个复位弹簧501支撑的浮动部件520、以及设置于浮动部件520下方的剪刀式连杆机构540。浮动部件520跨设在滑动部件420上方,其底部前端经由设置于底板120上的一对复位弹簧501支撑,从而使浮动部件520既能浮设于底座100上又具有弹性复位能,浮动部件520朝向浮盖200的一侧设有受力部521,受力部521呈槽口状且与施力部件220的第二施力部224对应,从而施力部件220的第二施力部224能够按压受力部521。浮动部件520大致沿垂直轴Z往复移动,由于浮盖200相对于底板120略倾斜,因此浮动部件520也略倾斜。剪刀式连杆机构540设置于浮动部件520的下方,其同样跨设于滑动部件420上方且底端固定在底板120上,剪刀式连杆机构540沿垂直轴Z往复伸缩,用于在随浮动部件520往复移动的同时,对浮动部件520提供稳定的平面支撑。
如图5和图5A所示,接头模块60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浮动部件520上。具体而言,接头模块600具有滑件620和固定设置于滑件620上的接头640。滑件620经由复位弹簧622而与浮动部件520连动,从而能沿纵轴Y往复滑动。
如图5和图5A所示,导位机构700包括摆动部件720和导件机构740。同时参考图6和图7,摆动部件720位于浮动机构500下方且与浮动机构500互不干扰,并设置于滑动部件420的槽道423内。摆动部件720枢接在底板120上,而以横轴X为轴心往复摆动。值得注意的是,摆动部件720与滑动部件420是两个互相独立、各自运动的部件。在摆动的过程中将接头模块朝向浮盖200(沿纵轴Y)推出。如图7所示,摆动部件720具有位置相对固定的第一端部721和第二端部722,第一端部721和第二端部722为两个相对应的固定位置且相对应地进行动作,且均可从滑动部件420的槽道突出。第一端部721朝向接头模块600延伸,穿过浮动机构500且受限于接头模块600的滑件620,使摆动部件720的第一端部721与接头模块600的滑件620同步运动。第二端部朝向浮盖200延伸,且与施力部件220的第一施力部222相对应,从而施力部件220的第一施力部222能够按压该第二端部。导件机构740是一种导面与导柱的配合,当导面设置于滑动部件420上时,则导柱设置于摆动部件720的第二端部722,反之亦然,其作用在于使摆动部件720反向摆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导件机构740包括导柱742和能够引导导柱742滑移而使摆动部件720摆动的导面744,其中,导柱742是在摆动部件720的第二端部722沿横轴X突出而形成,导面744则为滑动部件420投影在YZ平面上的曲线,导柱722可受导面744引导或限位,导面744可由导槽、斜面、导轨等结构形成。此外,导件机构740可进一步包括止动面746,其设置于导面744的上方,且其斜率与导面744不同,用于决定引导行程的终止点。止动面746可由阻挡部、缓冲平面等结构形成。
摆动部件720的设计是:当摆动部件720绕横轴X朝向顺时针方向摆动时,能够带动接头模块600朝向浮盖200突出,导件机构740的设计是:当滑动部件420朝向浮盖200滑动时,使摆动部件720反向摆动而带动接头模块600复位,详细动作之后叙述。
如图1、图3以及图8所示,罩盖800具有窗口802和缺口804。罩盖800将释放机构400、浮动机构500、接头模块600以及导位机构700的大部分覆盖。按键480与缺口804相对应而露出于外部,接头模块600也与窗口802相对应且能够从窗口802穿出。在罩盖800的与按键480的引导部48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沿垂直轴Z延伸的导轨806,使按键480能够相对于罩盖800而沿垂直轴Z往复移动。
在描述本发明的侧向对接扩充座的任何动作之前,先定义对接机构300不与笔记本电脑对接且按键480不进行动作时为第一状态,对接机构300与笔记本电脑对接且按键480不进行动作时为第二状态,对接机构300与笔记本电脑分离且按键480进行动作时为第三状态。另外,侧向对接扩充座中所述的复位弹簧、弹性复位能、复位、常态等用语,均指保持在第一状态,且进一步定义由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为第一动作,由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为第二动作。
以下是本发明的侧向对接扩充座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动作。同时参考图1、图4、图5以及图5A所示的第一状态、和图9、图9A、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第二状态,当笔记本电脑放置于浮盖200上时,笔记本电脑本身的重力可克服浮盖200的弹性复位能,而使浮盖200下沉,从而使施力部件220的第一施力部222和第二施力部224分别向下按压摆动部件720的第二端部722和浮动机构500的受力部521,由此,摆动部件720的第一端部721顺时针摆动而带动接头模块600朝向浮盖200推出。此时,接头模块600一方面沿纵轴Y向右移动,一方面也随浮动部件520沿垂直轴Z向下移动。换句话说,接头模块600可以同时向下移动和向右推出,使其从罩盖800的窗口802突出至外部,从而在使笔记本电脑稳定配置于底座100上的同时,也可以使接头模块600与笔记本电脑对接。此时,如图5和图11所示,在第一动作时,推杆440在纵轴Y上的投影长度仍维持为投影长度P1。
以下是本发明的侧向对接扩充座的前述实施例的第二动作。同时参考图12,当按压按键480而使其沿垂直轴Z向下移动时,按键480压迫推杆440而使推杆440也沿垂直轴Z向下滑移,并沿纵轴Y推动滑动部件420向前滑动,使推杆440在纵轴Y上的投影长度变长为投影长度P2,从而使滑动部件420滑动。换句话说,推杆440在纵轴Y上的投影长度的变化即为滑动部件420的滑动行程,也为接头模块600的滑动行程。由于摆动部件720的导柱742随着滑动部件420的滑移,且在导面744的推动下而使摆动部件720逆时针摆动,从而使接头模块600脱离笔记本电脑。
原则上,摆动部件720可枢接至底座100或底座100上的其他部件上,只要摆动部件720在底座100上呈枢接状态而能够以横轴X为轴心往复摆动即可。摆动部件720的结构不限,也可以如本实施例那样形成第一臂和第二臂,并在第一臂、第二臂的自由端分别形成上述第一端部721和第二端部72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导件机构740的导面744可为单一斜率的斜面,其正切值至少大于1,使得导柱742在导面744上滑动的水平分力大于垂直分力,从而有利于摆动部件720摆动。
此外,具有弹性复位能的复位弹簧的设置形态与位置不限,只要能够保持各部件的复位即可。例如,设置于按键480下的复位弹簧460也可以转换为对推杆440提供弹性复位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侧向对接扩充座至少可以实现下述效果:(1)、仅需将笔记本电脑置于扩充座上便可进行第一动作,通过单一操作便可使接头模块连动地侧向推出,实现一段式动作的侧插式对接;(2)、因操作简化为纯机构动作,可避免使用步骤遗漏或顺序错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扩充座的对接机构300的其他机构被罩盖覆盖,有利于外观简洁;(4)、接头模块与浮动机构间可先微调角度,使接头模块在对接时不致造成损坏;(5)、侧插式对接设计的整体厚度较垂直式对接设计轻薄、且操作也较为方便;以及(6)、侧插式对接设计不受机种、机型局限,能够广泛应用于各机种的笔记本电脑。
本发明及其具体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示例,其概念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概念与范畴下替代或变换。

Claims (10)

1.一种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对接机构以及浮盖,
所述底座上定义有纵轴、横轴以及垂直轴,
所述对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的一个侧缘邻接,
并且,所述对接机构包括:
浮动机构,其浮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且能够沿所述垂直轴往复移动且弹性复位,所述浮动机构具有受力部;
接头模块,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浮动机构上,并且能够沿所述纵轴往复滑动且弹性复位;以及
摆动部件,其枢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浮动机构的下方,并且能够以所述横轴为轴心而往复摆动且与所述浮动机构互不干扰,所述摆动部件具有位置相对固定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接头模块同步运动,
所述浮盖浮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对接机构邻接,所述浮盖能够以所述纵轴为轴心而往复摆动并能够弹性复位,并且,所述浮盖设有朝向所述对接机构延伸的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具有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其中,所述施力部件的所述第一施力部和所述第二施力部分别按压所述浮动机构的所述受力部和所述摆动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
通过所述摆动部件摆动而使所述第一端部带动所述接头模块沿所述纵轴推出,并且所述接头模块也随着所述浮动部件沿垂直轴向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浮动部件和剪刀式连杆机构,所述浮动部件设有至少一个复位弹簧从而能够弹性复位,所述受力部设置于所述浮动部件上,所述剪刀式连杆设置于所述浮动部件的下方且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剪刀式连杆机构能够沿所述垂直轴伸缩运动,对所述浮动部件提供水平支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部和所述第二施力部之间沿所述垂直轴形成高度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导件机构,所述导件机构具有相互配合的导面和导柱,所述导柱设置于所述摆动部件的第二端部上,并且,所述导面引导所述导柱滑移而使所述摆动部件反向摆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滑动部件,所述滑动部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且具有弹性复位能而能够沿所述纵轴往复滑动;
所述浮动机构跨设于所述滑动部件上,并且,在所述滑动部件上沿所述纵轴形成有槽道,所述摆动部件在所述槽道内摆动,所述导面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面为投影在纵轴-垂直轴平面上的曲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沿所述纵轴具有可变动的投影长度,所述推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滑动部件的一端上,并且,所述推杆的一端和所述滑动部件的一端均被限制于限位部内而沿所述纵轴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在所述纵轴上的投影长度的变化即为所述接头模块的滑动行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浮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沿所述垂直轴往复移动,所述按键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同步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向对接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机构具有罩盖,所述罩盖至少将所述浮动机构和所述摆动部件覆盖;
所述罩盖具有开口和缺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接头模块相对应且用于推出所述接头模块,所述缺口与所述按键相对应而使所述按键露出于外部。
CN201510613151.9A 2015-09-24 2015-09-24 侧向对接扩充座 Active CN105116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3151.9A CN105116970B (zh) 2015-09-24 2015-09-24 侧向对接扩充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3151.9A CN105116970B (zh) 2015-09-24 2015-09-24 侧向对接扩充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6970A true CN105116970A (zh) 2015-12-02
CN105116970B CN105116970B (zh) 2018-08-21

Family

ID=54664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3151.9A Active CN105116970B (zh) 2015-09-24 2015-09-24 侧向对接扩充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697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9038A (zh) * 2016-09-14 2017-01-18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扩充座
CN106356674A (zh) * 2016-09-14 2017-01-25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扩充座的侧向连接器组件
CN106444984A (zh) * 2016-09-14 2017-02-22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CN109213267A (zh) * 2017-06-30 2019-01-15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扩充座的定位机构
CN112684849A (zh) * 2020-08-17 2021-04-20 环旭(深圳)电子科创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扩充座的浮动式支撑机构
CN113220076A (zh) * 2021-05-26 2021-08-06 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扩充座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1546A (en) * 1989-12-15 1995-10-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nnecting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portable computers
TWI234545B (en) * 2000-06-20 2005-06-21 Atofina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nhydrous sodium perchlorate
US7359185B2 (en) * 2004-05-07 2008-04-15 Sony Corporation Docking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 and docking structure
US20100265652A1 (en) * 2009-04-17 2010-10-21 Hiroaki Agata Docking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s
CN104281214A (zh) * 2013-07-09 2015-01-1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对接装置和信息设备系统
CN204515598U (zh) * 2015-02-27 2015-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扩展坞及电子设备
CN104808744A (zh) * 2014-01-29 2015-07-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支撑座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1546A (en) * 1989-12-15 1995-10-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nnecting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portable computers
TWI234545B (en) * 2000-06-20 2005-06-21 Atofina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nhydrous sodium perchlorate
US7359185B2 (en) * 2004-05-07 2008-04-15 Sony Corporation Docking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 and docking structure
US20100265652A1 (en) * 2009-04-17 2010-10-21 Hiroaki Agata Docking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s
CN104281214A (zh) * 2013-07-09 2015-01-1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对接装置和信息设备系统
CN104808744A (zh) * 2014-01-29 2015-07-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支撑座
CN204515598U (zh) * 2015-02-27 2015-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扩展坞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9038A (zh) * 2016-09-14 2017-01-18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扩充座
CN106356674A (zh) * 2016-09-14 2017-01-25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扩充座的侧向连接器组件
CN106444984A (zh) * 2016-09-14 2017-02-22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CN106356674B (zh) * 2016-09-14 2018-10-12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扩充座的侧向连接器组件
CN106339038B (zh) * 2016-09-14 2019-05-14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扩充座
CN106444984B (zh) * 2016-09-14 2019-07-30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CN109213267A (zh) * 2017-06-30 2019-01-15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扩充座的定位机构
CN112684849A (zh) * 2020-08-17 2021-04-20 环旭(深圳)电子科创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扩充座的浮动式支撑机构
CN113220076A (zh) * 2021-05-26 2021-08-06 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扩充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6970B (zh) 201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6970A (zh) 侧向对接扩充座
US9455096B2 (en) Key module an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US20200255230A1 (en) Conveying apparatus
CN103151204A (zh) 按键开关及键盘
US9521285B1 (en) Detachable scanning and supporting module of 3D printer
CN100557448C (zh) 用于支持印刷电路板的装置
CN102581135A (zh) 适用于超薄型平板显示器背板折边的冲压模具及冲压方法
CN10396792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枢纽模块
CN104934075A (zh) 大行程三维纳米柔性运动平台
CN208409669U (zh) 定位装置
JP2015228200A (ja) 支持構造及びそれを応用した拡張ベース
CN209141639U (zh) 一种按压式辅料贴合装置
CN106180270A (zh) 一种智能测量整形装置
CN203508738U (zh) 一种冲孔机构及模具
CN110421503A (zh) 一种用于夹紧工件的机构
CN106975690B (zh) 一种天线反射面的冲孔装置
TWI457508B (zh) 用來驅動顯示模組相對於主機模組滑動之滑動機構與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01797673U (zh) 滑盖式枢纽器及滑盖式可携装置
TWI540414B (zh) 側向對接擴充座
CN102064033B (zh) 弹压式按键
CN203542440U (zh) 定位工具
CN208681166U (zh) 一种钻头加工进给装置
EP2801731B1 (en) Spring unit and slide mechanism
CN110272190A (zh) 一种合模定位机构
CN206571830U (zh) 一种导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