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6466B - 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6466B
CN105116466B CN201510459794.2A CN201510459794A CN105116466B CN 105116466 B CN105116466 B CN 105116466B CN 201510459794 A CN201510459794 A CN 201510459794A CN 105116466 B CN105116466 B CN 105116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msub
different times
mrow
waterflooding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97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6466A (zh
Inventor
张丽娜
温静
李蔓
谷团
段永旭
王欢
邱晓娇
史东坡
王楠
杨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597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64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6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6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6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6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地获取储层不同时期的物性特征,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提出准确的开发调整措施,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中,注水开发是目前保存地层能量的主要方式之一。油田注水开采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过程中,水驱程度不断提高,储层的物性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应的,储层物性的变化对储层开发的措施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水驱的开发老油田,要实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就必须对储层物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现有技术中,一般对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测井数据以及实验数据进行整合计算获取储层物性中的泥质含量、孔隙度、以及渗透率等特征参数。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这些储层物性特征,根据这些物性特征对研究区进行整体调驱或化学驱,以及设计化学药剂的注入量及配方,建立合适地质模型,提出相应的开发调整措施。但现有技术中笼统的计算方式,并没有考虑到注水开发不同时期物性的差别。因此,不能准确反映目前地下储层的物性特征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以准确地获取储层不同时期的物性特征,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提出准确的开发调整措施,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
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
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
第一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由此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研究区油田储层不同时期实验获取的预设分析值和实际测井中获取的测井数据,按照开采时期分类建立三种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泥质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更好反映目前地下储层的物性情况,对研究区进行整体调驱或化学驱,化学药剂的注入量及配方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提出准确的开发调整措施,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注水开发初期研究区储层泥质含量的部分直方图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注水开发中期研究区储层泥质含量的部分直方图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注水开发后期研究区储层泥质含量的部分直方图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以下首先介绍本申请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结合附图1,该实施例包括:
S110: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
在实际应用中,注水开水一般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一般每个时期之间相隔时间可以为10年。由于中子伽马曲线分辨率低,薄层受上下围岩影响较大,而侧向电阻率曲线受围岩影响较小。因此,对于泥岩隔层或薄层,采用浅侧向电阻率校对中子伽马测井曲线进行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分别获取注水开发初期、注水开发中期、以及注水开发后期的测井过程中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并分别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进行校正处理。具体的,结合附图2,所述校正处理过程可以包括:
S210:根据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和相应时期的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第一比值。
具体的,以注水开发初期的第一比值计算过程为例,所述第一比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P1=Rxo1/Rxo1s
上式中,P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的第一比值,Rxo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Rxo1s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值。此外,所述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值可以在测井过程中获取。
相应的,注水开发中期的第一比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中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以及注水开发中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值计算求取;注水开发后期的第一比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后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以及注水开发后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值计算求取。
S220:根据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与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相应时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以及与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相应时期的纯泥岩的浅侧向电阻率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第二比值。
具体的,以注水开发初期的第二比值计算过程为例,所述第二比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S1=(Rxo1-Rxo1s)/(Rxo1n-Rxo1s)
上式中,S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的第二比值,Rxo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Rxo1s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值,Rxo1n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的纯泥岩的浅侧向电阻率值。此外,所述纯泥岩的浅侧向电阻率值可以在测井过程中获取。
相应的,注水开发中期的第二比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中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注水开发中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值、及注水开发中期的纯泥岩的浅侧向电阻率值计算求取;注水开发后期的第二比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后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注水开发后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值、及注水开发后期的纯泥岩的浅侧向电阻率值计算求取。
S230:根据不同时期的所述第二比值、与所述第二比值相应时期的纯砂岩的中子伽马值、以及与所述第二比值相应时期的纯泥岩的中子伽马值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
具体的,以注水开发初期的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计算过程为例,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NGR1 *=(NGR1n-NGR1s)×S1+NGR1s
上式中,NGR1 *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NGR1n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纯泥岩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NGR1s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纯砂岩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S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的第二比值。此外,所述纯泥岩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和所述纯砂岩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可以在测井过程中获取。
相应的,注水开发中期的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中期的纯泥岩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注水开发中期的纯砂岩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及注水开发中期的第二比值计算求取;注水开发后期的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后期的纯泥岩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注水开发后期的纯砂岩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及注水开发后期的第二比值计算求取。
S240:利用不同时期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以及与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相应的第一比值对与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相应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进行校正,获取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
具体的,以注水开发初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计算过程为例,所述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NGRR1=NGR1×P1+NGR1 *×(1-P1)
上式中,NG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NGR1 *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NG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岩石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P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的第一比值。此外,所述储层岩石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可以在测井过程中获取。
相应的,注水开发中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中期的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注水开发中期的储层岩石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及注水开发中期的第一比值计算求取;注水开发后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后期的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注水开发后期的储层岩石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及注水开发后期的第一比值计算求取。
S120: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可以包括利用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所述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中的纯砂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以及所述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中的纯泥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
具体的,以注水开发初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计算过程为例,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ΔNGRR1=(NGRR1s-NGRR1)/(NGRR1s-NGRR1n)
上式中,ΔNG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NG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NGRR1s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纯砂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NGRR1n代表注水开发初期纯泥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
相应的,注水开发中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中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注水开发中期的纯砂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及注水开发中期的纯泥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计算求取;注水开发后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可以通过注水开发后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注水开发后期的纯砂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及注水开发后期的纯泥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计算求取。
S130: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20获取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之后,可以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所述预设分析值可以包括与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对应时期测井中获取的岩心进行实验得到的泥质含量数据。具体的,所述数学回归处理可以包括曲线回归。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数学回归并不仅限于曲线回归,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数学回归还可以包括线性回归、二元logistic回归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可以包括: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然后,根据所述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相应的,对注水开发初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注水开发初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获取注水开发初期的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具体的,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如下:
上式中,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如图3所示的是注水开发初期研究区储层泥质含量的部分直方图示意图,图中横坐标代表泥质含量,纵坐标代表频率。
相应的,对注水开发中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注水开发中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获取注水开发中期的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具体的,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如下:
上式中,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如图4所示的是注水开发中期研究区储层泥质含量的部分直方图示意图,图中横坐标代表泥质含量,纵坐标代表频率。
相应的,对注水开发后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注水开发后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获取注水开发后期的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具体的,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如下:
Vsh3=(0.081×ΔNGRR3 -0.91)-1.03
上式中,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如图5所示的是注水开发后期研究区储层泥质含量的部分直方图示意图,图中横坐标代表泥质含量,纵坐标代表频率。
从图3至图5可见,随着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储层中的泥质含量和一些较细的颗粒被水流带走,泥质含量逐渐减少。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研究区油田储层不同时期实验获取的预设分析值和实际测井中获取的测井数据,按照开采时期分类建立三种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泥质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更好反映目前地下储层的物性情况,对研究区进行整体调驱或化学驱,化学药剂的注入量及配方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提出准确的开发调整措施,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步骤。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610: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
S620: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
S630: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S640: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有效孔隙度要受到泥质含量的影响,且泥质含量对孔隙度的影响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可以利用声波时差曲线与泥质含量进行数学回归来求取有效孔隙度。优选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测井情况,确定相应的压实系数,并利用所述压实系数乘以相应的声波时差曲线,获得相应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利用是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与泥质含量进行数学回归来求取有效孔隙度。
所述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可以包括: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然后,根据所述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相应的,利用注水开发初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注水开发初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分别进行数学回归处理,获取注水开发初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具体的,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如下:
PORR1=0.22×ACC1-0.30×Vsh1×100-37.655
上式中,PO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ACC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相应的,利用注水开发中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注水开发中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分别进行数学回归处理,获取注水开发中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具体的,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如下:
PORR2=0.17692×ACC2-0.17801×Vsh2×100-29.0182
上式中,PO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ACC1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相应的,利用注水开发后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注水开发后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分别进行数学回归处理,获取注水开发后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具体的,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如下:
PORR3=0.16×ACC3-0.275×Vsh3-27.88
上式中,PO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ACC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研究区油田储层不同时期实验获取的预设分析值和实际测井中获取的测井数据,按照开采时期分类建立三种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泥质含量。然后,根据不同时期储层泥质含量以及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建立不同时期的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更好反映目前地下储层的物性情况,对研究区进行整体调驱或化学驱,化学药剂的注入量及配方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提出准确的开发调整措施,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步骤。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流程图。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710: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
S720: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
S730: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S740: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S750: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在实际应用中,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泥质含量、粒度中值和孔隙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所述预设粒度中值可以包括与所述泥质含量、以及所述有效孔隙度对应时期测井中获取岩心后进行实验获取的粒度中值数据。
所述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可以包括: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根据所述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相应的,利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注水开发初期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获取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具体的,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如下:
上式中,PERM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渗透率;PO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相应的,利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注水开发中期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获取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具体的,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如下:
上式中,PERM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渗透率;PO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相应的,利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注水开发后期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获取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具体的,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如下:
上式中,PERM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渗透率;PO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研究区油田储层不同时期实验获取的预设分析值和实际测井中获取的测井数据,按照开采时期分类建立三种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泥质含量。然后,根据不同时期储层泥质含量以及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建立不同时期的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有效孔隙度。接着,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渗透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更好反映目前地下储层的物性情况,对研究区进行整体调驱或化学驱,化学药剂的注入量及配方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提出准确的开发调整措施,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以下介绍本申请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装置,结合附图8,该装置800包括: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10,用于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820,用于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
第一数据确定模块830,用于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附图9,该装置800还包括:
第二数据确定模块840,用于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0,该装置800还包括:
第三数据确定模块850,用于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1,第一数据处理模块810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811,用于根据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和相应时期的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第一比值;
第二计算单元812,用于根据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与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相应时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以及与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相应时期的纯泥岩的浅侧向电阻率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第二比值;
第三计算单元813,用于根据不同时期的所述第二比值、与所述第二比值相应时期的纯砂岩的中子伽马值、以及与所述第二比值相应时期的纯泥岩的中子伽马值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
第一校正单元814,用于利用不同时期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以及与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相应的第一比值对与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相应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进行校正,获取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处理模块820包括:
第二校正单元,用于利用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所述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中的纯砂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以及所述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中的纯泥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模块830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得到的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包括:
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上式中,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上式中,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Vsh3=(0.081×ΔNGRR3 -0.91)-1.03
上式中,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模块840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得到的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包括:
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PORR1=0.22×ACC1-0.30×Vsh1×100-37.655
上式中,PO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ACC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PORR2=0.17692×ACC2-0.17801×Vsh2×100-29.0182
上式中,PO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ACC1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PORR3=0.16×ACC3-0.275×Vsh3-27.88
上式中,PO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ACC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数据确定模块850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得到的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包括:
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上式中,PERM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渗透率;PO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上式中,PERM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渗透率;PO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上式中,PERM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渗透率;PO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研究区油田储层不同时期实验获取的预设分析值和实际测井中获取的测井数据,按照开采时期分类建立三种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泥质含量。然后,根据不同时期储层泥质含量以及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建立不同时期的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有效孔隙度。接着,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可以获取准确的储层渗透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更好反映目前地下储层的物性情况,对研究区进行整体调驱或化学驱,化学药剂的注入量及配方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提出准确的开发调整措施,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8)

1.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
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
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其中,所述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包括:
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其中,所述得到的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包括:
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mrow> <msub> <mi>Vsh</mi> <mn>1</mn> </msub> <mo>=</mo> <msup> <mi>E</mi> <mrow> <mn>4.748</mn>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1</mn> </msub>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1</mn> </msub> <mo>-</mo> <mn>2.256</mn>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1</mn> </msub> <mo>+</mo> <mn>0.34</mn> <mo>&amp;times;</mo> <mi>l</mi> <mi>o</mi> <mi>g</mi> <mrow> <mo>(</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1</mn> </msub> <mo>)</mo> </mrow> <mo>+</mo> <mn>2.34</mn> <mo>)</mo> </mrow> </msup> </mrow>
上式中,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mrow> <msub> <mi>Vsh</mi> <mn>2</mn> </msub> <mo>=</mo> <msup> <mi>E</mi> <mrow> <mn>4.75</mn>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2</mn> </msub>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2</mn> </msub> <mo>-</mo> <mn>2.26</mn>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2</mn> </msub> <mo>+</mo> <mn>0.338</mn> <mo>&amp;times;</mo> <mi>l</mi> <mi>o</mi> <mi>g</mi> <mrow> <mo>(</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2</mn> </msub> <mo>)</mo> </mrow> <mo>+</mo> <mn>2.8423</mn> </mrow> </msup> </mrow>
上式中,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Vsh3=(0.081×ΔNGRR3 -0.91)-1.03
上式中,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不同时期的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包括:
根据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和相应时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第一比值;
根据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与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相应时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以及与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相应时期的纯泥岩的浅侧向电阻率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第二比值;
根据不同时期的所述第二比值、与所述第二比值相应时期的纯砂岩的中子伽马值、以及与所述第二比值相应时期的纯泥岩的中子伽马值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
利用不同时期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以及与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相应的第一比值对与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相应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进行校正,获取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包括:
利用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所述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中的纯砂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以及所述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中的纯泥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包括:
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的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包括:
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PORR1=0.22×ACC1-0.30×Vsh1×100-37.655
上式中,PO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ACC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PORR2=0.17692×ACC2-0.17801×Vsh2×100-29.0182
上式中,PO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ACC1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PORR3=0.16×ACC3-0.275×Vsh3-27.88
上式中,PO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ACC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包括:
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的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包括:
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mrow> <msub> <mi>PERM</mi> <mn>1</mn> </msub> <mo>=</mo> <msup> <mi>E</mi> <mrow> <mo>(</mo> <mn>1.2</mn> <mo>-</mo> <msub> <mi>Vsh</mi> <mn>1</mn> </msub> <mo>)</mo> <mo>&amp;times;</mo> <mo>(</mo> <mn>0.00037</mn> <mo>&amp;times;</mo> <msubsup> <mi>PORR</mi> <mn>1</mn> <mn>3</mn> </msubsup> <mo>-</mo> <mn>0.02003</mn> <mo>&amp;times;</mo> <msubsup> <mi>PORR</mi> <mn>1</mn> <mn>3</mn> </msubsup> <mo>+</mo> <mn>0.51</mn> <mo>&amp;times;</mo> <msub> <mi>PORR</mi> <mn>1</mn> </msub> <mo>-</mo> <mn>2.26</mn> <mo>)</mo> </mrow> </msup> </mrow>
上式中,PERM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渗透率;PO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mrow> <msub> <mi>PERM</mi> <mn>2</mn> </msub> <mo>=</mo> <msup> <mi>E</mi> <mrow> <mn>0.1433</mn> <mo>&amp;times;</mo> <msub> <mi>PORR</mi> <mn>2</mn> </msub> <mo>-</mo> <mn>2.56</mn> <mo>&amp;times;</mo> <mi>l</mi> <mi>o</mi> <mi>g</mi> <mrow> <mo>(</mo> <msub> <mi>Vsh</mi> <mn>2</mn> </msub> <mo>&amp;times;</mo> <mn>100</mn> <mo>)</mo> </mrow> <mo>+</mo> <mn>3.35</mn> <mo>&amp;times;</mo> <msub> <mi>Vsh</mi> <mn>2</mn> </msub> <mo>+</mo> <mn>6.4</mn> </mrow> </msup> </mrow>
上式中,PERM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渗透率;PO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sub> <mi>PERM</mi> <mn>3</mn> </msub> <mo>=</mo> <mrow> <mo>(</mo> <mn>1.2</mn> <mo>-</mo> <msub> <mi>Vsh</mi> <mn>3</mn> </msub> <mo>)</mo> </mrow> <mo>&amp;times;</mo> <mo>(</mo> <mo>-</mo> <mn>0.002</mn> <mo>&amp;times;</mo> <msubsup> <mi>PORR</mi> <mn>3</mn> <mn>2</mn> </msubsup> <mo>-</mo> <mn>0.46</mn> <mo>&amp;times;</mo> <msup> <msub> <mi>Vsh</mi> <mn>3</mn> </msub> <mrow> <mn>1</mn> <mo>/</mo> <mn>2</mn> </mrow> </msup> <mo>+</mo> <mn>0.03</mn> <mo>&amp;times;</mo> <msub> <mi>Vsh</mi> <mn>3</mn> </msub> <mo>+</mo>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n>0.013</mn> <mo>&amp;times;</mo> <mi>log</mi> <mrow> <mo>(</mo> <msub> <mi>PORR</mi> <mn>3</mn> </msub> <mo>)</mo> </mrow> <mo>+</mo> <mn>0.38</mn> <mo>&amp;times;</mo> <msub> <mi>PORR</mi> <mn>3</mn> </msub> <mo>)</mo> <mo>-</mo> <mn>1.4</mn>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上式中,PERM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渗透率;PO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
10.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对相应时期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进行校正处理,获取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分别计算得到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
第一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所述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和相应时期的预设分析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得到的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包括:
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mrow> <msub> <mi>Vsh</mi> <mn>1</mn> </msub> <mo>=</mo> <msup> <mi>E</mi> <mrow> <mn>4.748</mn>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1</mn> </msub>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1</mn> </msub> <mo>-</mo> <mn>2.256</mn>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1</mn> </msub> <mo>+</mo> <mn>0.34</mn> <mo>&amp;times;</mo> <mi>l</mi> <mi>o</mi> <mi>g</mi> <mrow> <mo>(</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1</mn> </msub> <mo>)</mo> </mrow> <mo>+</mo> <mn>2.34</mn> <mo>)</mo> </mrow> </msup> </mrow>
上式中,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mrow> <msub> <mi>Vsh</mi> <mn>2</mn> </msub> <mo>=</mo> <msup> <mi>E</mi> <mrow> <mn>4.75</mn>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2</mn> </msub>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2</mn> </msub> <mo>-</mo> <mn>2.26</mn> <mo>&amp;times;</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2</mn> </msub> <mo>+</mo> <mn>0.338</mn> <mo>&amp;times;</mo> <mi>l</mi> <mi>o</mi> <mi>g</mi> <mrow> <mo>(</mo> <msub> <mi>&amp;Delta;NGRR</mi> <mn>2</mn> </msub> <mo>)</mo> </mrow> <mo>+</mo> <mn>2.8423</mn> </mrow> </msup> </mrow>
上式中,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Vsh3=(0.081×ΔNGRR3 -0.91)-1.03
上式中,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ΔNG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所述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和相应时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第一比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不同时期的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与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相应时期的纯砂岩水层的浅侧向电阻率、以及与储层岩石浅侧向电阻率相应时期的纯泥岩的浅侧向电阻率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第二比值;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不同时期的所述第二比值、与所述第二比值相应时期的纯砂岩的中子伽马值、以及与所述第二比值相应时期的纯泥岩的中子伽马值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
第一校正单元,用于利用不同时期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以及与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相应的第一比值对与所述电阻率相对中子伽马记录曲线值相应的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进行校正,获取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校正单元,用于利用不同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所述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中的纯砂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以及所述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中的纯泥岩校正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值分别计算出相应时期的校正中子伽马相对值曲线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和相应时期的压实校正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得到的不同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包括:
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PORR1=0.22×ACC1-0.30×Vsh1×100-37.655
上式中,PO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ACC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PORR2=0.17692×ACC2-0.17801×Vsh2×100-29.0182
上式中,PO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ACC1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
PORR3=0.16×ACC3-0.275×Vsh3-27.88
上式中,PO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ACC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压实校正声波时差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分别利用不同时期的储层泥质含量、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以及与所述储层泥质含量相应时期的预设粒度中值进行数学回归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确定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得到的不同时期的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包括:
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mrow> <msub> <mi>PERM</mi> <mn>1</mn> </msub> <mo>=</mo> <msup> <mi>E</mi> <mrow> <mo>(</mo> <mn>1.2</mn> <mo>-</mo> <msub> <mi>Vsh</mi> <mn>1</mn> </msub> <mo>)</mo> <mo>&amp;times;</mo> <mo>(</mo> <mn>0.00037</mn> <mo>&amp;times;</mo> <msubsup> <mi>PORR</mi> <mn>1</mn> <mn>3</mn> </msubsup> <mo>-</mo> <mn>0.02003</mn> <mo>&amp;times;</mo> <msubsup> <mi>PORR</mi> <mn>1</mn> <mn>3</mn> </msubsup> <mo>+</mo> <mn>0.51</mn> <mo>&amp;times;</mo> <msub> <mi>PORR</mi> <mn>1</mn> </msub> <mo>-</mo> <mn>2.26</mn> <mo>)</mo> </mrow> </msup> </mrow>
上式中,PERM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渗透率;PORR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1代表注水开发初期储层泥质含量;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mrow> <msub> <mi>PERM</mi> <mn>2</mn> </msub> <mo>=</mo> <msup> <mi>E</mi> <mrow> <mn>0.1433</mn> <mo>&amp;times;</mo> <msub> <mi>PORR</mi> <mn>2</mn> </msub> <mo>-</mo> <mn>2.56</mn> <mo>&amp;times;</mo> <mi>l</mi> <mi>o</mi> <mi>g</mi> <mrow> <mo>(</mo> <msub> <mi>Vsh</mi> <mn>2</mn> </msub> <mo>&amp;times;</mo> <mn>100</mn> <mo>)</mo> </mrow> <mo>+</mo> <mn>3.35</mn> <mo>&amp;times;</mo> <msub> <mi>Vsh</mi> <mn>2</mn> </msub> <mo>+</mo> <mn>6.4</mn> </mrow> </msup> </mrow>
上式中,PERM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渗透率;PORR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2代表注水开发中期储层泥质含量;E代表数学中的自然底数;
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sub> <mi>PERM</mi> <mn>3</mn> </msub> <mo>=</mo> <mrow> <mo>(</mo> <mn>1.2</mn> <mo>-</mo> <msub> <mi>Vsh</mi> <mn>3</mn> </msub> <mo>)</mo> </mrow> <mo>&amp;times;</mo> <mo>(</mo> <mo>-</mo> <mn>0.002</mn> <mo>&amp;times;</mo> <msubsup> <mi>PORR</mi> <mn>3</mn> <mn>2</mn> </msubsup> <mo>-</mo> <mn>0.46</mn> <mo>&amp;times;</mo> <msup> <msub> <mi>Vsh</mi> <mn>3</mn> </msub> <mrow> <mn>1</mn> <mo>/</mo> <mn>2</mn> </mrow> </msup> <mo>+</mo> <mn>0.03</mn> <mo>&amp;times;</mo> <msub> <mi>Vsh</mi> <mn>3</mn> </msub> <mo>+</mo>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n>0.013</mn> <mo>&amp;times;</mo> <mi>log</mi> <mrow> <mo>(</mo> <msub> <mi>PORR</mi> <mn>3</mn> </msub> <mo>)</mo> </mrow> <mo>+</mo> <mn>0.38</mn> <mo>&amp;times;</mo> <msub> <mi>PORR</mi> <mn>3</mn> </msub> <mo>)</mo> <mo>-</mo> <mn>1.4</mn>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上式中,PERM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渗透率;PORR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有效孔隙度;Vsh3代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泥质含量。
CN201510459794.2A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116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9794.2A CN105116466B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9794.2A CN105116466B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6466A CN105116466A (zh) 2015-12-02
CN105116466B true CN105116466B (zh) 2017-12-19

Family

ID=54664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9794.2A Active CN105116466B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6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0986B (zh) * 2015-12-30 2017-11-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海绿石砂岩中海绿石含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050201B (zh) * 2016-08-09 2018-07-2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可实现井下流量、压力和温度监测的无缆式分层注水方法
CN109386284B (zh) * 2018-11-23 2021-09-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曲线联合校正的储层物性分析方法
CN111594155B (zh) * 2019-02-21 2022-08-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复杂岩性储层气层、水层识别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3207A (en) * 1986-05-15 1990-02-20 Restech,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ervoir bulk volume of hydrocarbons from reservoir porosity and distance to oil-water contact level
CN101025084A (zh) * 2006-02-20 2007-08-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随钻预测钻头底下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
CN101413388A (zh) * 2008-12-02 2009-04-2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获得油水同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估算未试油油水同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CN101887132A (zh) * 2009-05-15 2010-11-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震结合定量预测砂岩储层流体饱和度的方法
CN101930082A (zh) * 2009-06-24 2010-12-2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采用电阻率资料进行储层流体类型判别的方法
CN103809217A (zh) * 2014-01-20 2014-05-2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计算高、低伽马交互储层泥质含量的方法
CN103821505A (zh) * 2014-02-28 2014-05-2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砂岩油气输导层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500049A (zh) * 2014-10-20 2015-04-08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页岩气地球物理快速评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3508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Conocophillips Company Automatic estimation of source rock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3207A (en) * 1986-05-15 1990-02-20 Restech,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ervoir bulk volume of hydrocarbons from reservoir porosity and distance to oil-water contact level
CN101025084A (zh) * 2006-02-20 2007-08-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随钻预测钻头底下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
CN101413388A (zh) * 2008-12-02 2009-04-2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获得油水同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估算未试油油水同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CN101887132A (zh) * 2009-05-15 2010-11-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震结合定量预测砂岩储层流体饱和度的方法
CN101930082A (zh) * 2009-06-24 2010-12-2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采用电阻率资料进行储层流体类型判别的方法
CN103809217A (zh) * 2014-01-20 2014-05-2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计算高、低伽马交互储层泥质含量的方法
CN103821505A (zh) * 2014-02-28 2014-05-2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砂岩油气输导层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500049A (zh) * 2014-10-20 2015-04-08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页岩气地球物理快速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参数精细评价;杨少春 等;《高校地质学报》;20010630;第7卷(第2期);第203-210页 *
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的测井地质评价;吴欣松 等;《测井技术》;20021231;第26卷(第4期);第312-313页第3节 *
高21、3-6-24块油藏评价方法研究;孙金浩 等;《国外测井技术》;20081031;第23卷(第5期);第37-40页 *
高21块油藏评价技术研究;牟牮;《国外测井技术》;20110430(第2(2011年)期);第30-31页第3.1-3.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6466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7429B (zh) 确定地层压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26693B (zh) 裂缝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4879103B (zh) 一种分层注水效果分析方法
CN104636588B (zh) 计算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16466B (zh) 一种确定油田储层物性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Cudjoe et al.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sweet-spot mapping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CO2 huff-n-puff injection in Chattanooga shale formation
CN105607146B (zh) 一种曲流河砂体规模的定量表征方法
CN105488248B (zh) 一种深部矿层和岩层的判定方法
CN106837297A (zh) 一种识别井间连通性及油水动态预测的方法
CN102789003B (zh) 利用阵列感应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参数反演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27813B (zh) 一种源储共生型地层的孔隙度测量方法
CN104278991A (zh) 盐湖相烃源岩有机碳和生烃潜量的多元测井计算方法
CN103792571A (zh) 点约束贝叶斯稀疏脉冲反演方法
CN104375182B (zh) 一种裂缝型储层流体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3821505B (zh) 砂岩油气输导层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986815A (zh) 一种用于识别页岩地层地质甜点的方法
CN107329171A (zh) 深度域储层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5673001B (zh) 一种碳酸盐岩单井地层压力降低处理方法
CN106050225A (zh) 一种核磁共振测井t2谱100%纯水谱的确定方法
CN103590827A (zh) 基于储层分类的致密碎屑岩天然气井产能预测方法
CN106803021A (zh) 一种常规与非常规储层的油气资源量的评价方法
CN103883318B (zh) 一种中低矿化度地层水储层的参数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4343445B (zh) 识别气层与水层、高气油比储层及含气饱和度的方法
CN107784159A (zh) 一种储层电阻率各向异性系数的确定方法
CN104714252A (zh) 分析流体因子敏感性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