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7077A - 一种微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导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07077A CN105107077A CN201510586706.5A CN201510586706A CN105107077A CN 105107077 A CN105107077 A CN 105107077A CN 201510586706 A CN201510586706 A CN 201510586706A CN 105107077 A CN105107077 A CN 1051070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section
- pipe shaft
- microtubular
- catheter
- shaft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导管,包括导管座和与导管座连接的管身,管身包括管身本体和设置在管身本体远离导管座一端的尖管段,尖管段远离管身本体一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的外径,且尖管段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外径尖管段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应用时,当支架进入到尖管段时,会对尖管段的内腔腔壁施加作用力,使裂口发生破裂,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从而将支架送出,同时由于尖管段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的外径,尖管段的远端与狭窄病变之间的尺寸相差较大,在尖管段远端的导引下微导管较易穿过狭窄病变;故该微导管能够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手术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经血管内治疗血管狭窄的主要方法为支架成形术,该技术需要将一根微导管先穿过狭窄病变到达病变部位远端,再通过微导管内腔递送支架。
现有支架成形术所使用的微导管因为病变部位的特殊性,不可以太粗,在外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一般都将微导管设计成薄壁大腔结构,并将微导管内腔尽可能做大,而且为了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远端释放,需要微导管远端的内腔也尽可能得大,所以微导管远端只能选择为与其他部位相平齐的圆柱管状。但是,该微导管的圆柱管状远端的外径与狭窄病变之间的尺寸相差较小,在微导管远端的导引下微导管较难穿过狭窄病变,手术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以降低手术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导管,以实现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以降低手术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导管,包括导管座和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管身,所述管身包括管身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管身本体远离所述导管座一端的尖管段,所述尖管段远离所述管身本体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管身本体的外径,且所述尖管段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外径,所述尖管段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
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裂口为2-10个,沿所述尖管段的径向均匀分布,且所述裂口沿所述尖管段的母线方向延伸。
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尖管段为自靠近所述管身本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管身本体的一端渐缩的锥形管段。
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管身本体的内径为0.42-1.67mm,外径为0.55-1.85mm;所述管身的长度为120-190cm。
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锥形管段的内径为0.38-1.58mm,长度为1-5mm。
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微导管的示标设置在所述管身本体靠近所述尖管段的一端,且所述示标的外径为0.49-1.76mm,长度为0.2-1mm;所述示标为铂示标、铂合金示标、金示标、镍钛合金示标或不锈钢示标,通过焊接或热熔的方式与所述管身本体连接。
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管身本体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聚四氟乙烯层,所述中间层为钢丝网层、螺旋弹簧层或由钢丝网与螺旋弹簧混合而成,所述外层为尼龙层、嵌段聚酰胺的尼龙弹性体层或聚氨酯层。
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尖管段为高分子软管,通过焊接或热熔方式与所述管身本体相连。
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钢丝网层由直径为0.01-0.1mm的不锈钢丝、钨丝或镍钛合金丝构成;
所述螺旋弹簧层由直径0.01-0.1mm的不锈钢丝、钨丝或镍钛合金丝绕制而成,螺距为0.012-0.13mm,外径为0.54-1.76mm。
优选的,上述微导管中,所述管身与所述导管座之间还设置有应变释放套管。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微导管包括导管座和与导管座连接的管身,管身包括管身本体和设置在管身本体远离导管座一端(即管身本体的远端)的尖管段,尖管段远离管身本体一端(即尖管段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的外径,且尖管段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外径,即导丝穿过尖管段时,裂口不会开裂,尖管段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
本发明中,管身本体具有供支架和导丝穿过的内腔,由于尖管段的远端外径小于管身本体外径,受壁厚的限制,尖管段远端的内径会小于管身本体的内径,所以当能够通过管身本体内腔但无法通过尖管段远端的内腔的支架进入到尖管段时,会对尖管段的内腔壁施加作用力,使裂口发生破裂,尖管段径向向外裂开,从而将支架送出。
综上可知,本发明尖管段设置的裂口能够避免发生因管腔内径较小而导致支架无法释放的情况,同时,由于尖管段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的外径,即尖管段的远端较细,所以尖管段的远端与狭窄病变之间的尺寸相差较大,在尖管段远端的导引下微导管较易穿过狭窄病变;故本发明提供的微导管能够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
此外,在尖管段远端的导引下,本发明可以在外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实现在管身本体设置成“薄壁大腔”的前提下,即保证微导管过狭窄部位的能力,又不影响支架的释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尖管段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裂口撕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尖管段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裂口撕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尖管段的内腔穿过导丝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尖管段的内腔穿过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导管,能够在保证支架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以降低手术难度。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包括导管座3和与导管座3连接的管身1,即管身1的近端连接导管座3;管身1包括管身本体12和设置在管身本体12远离导管座3一端(即管身本体12的远端)的尖管段11,尖管段11远离管身本体12一端(即尖管段11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12的外径,且尖管段11的内径大于导丝01的外径,即导丝01穿过尖管段时,裂口不会开裂,尖管段11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尖管段11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13。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尖管段11上预留的裂口13,当微导管内通过的支架02直径不超过尖管段11内径时,裂口13无破裂,尖管段11结构完整;当通过的支架02直径超过尖管段11内径或支架02有支撑力作用在尖管段11内腔腔壁时,裂口13破裂,支架02即可送出。
本发明中,管身本体12具有供支架02和导丝01穿过的内腔,由于尖管段11的远端外径小于管身本体12外径,受壁厚的限制,尖管段11远端的内径会小于管身本体12的内径,所以当能够通过管身本体12内腔但无法通过尖管段11远端的内腔的支架02进入到尖管段11时,会对尖管段11的内腔壁施加作用力,使裂口13发生破裂,尖管段11径向向外裂开,从而将支架02送出。
综上可知,本发明尖管段11设置的裂口13能够避免发生因管腔内径较小而导致支架02无法释放的情况,同时,由于尖管段11的远端的外径小于管身本体12的外径,即尖管段11的远端较细,所以尖管段11的远端与狭窄病变之间的尺寸相差较大,在尖管段11远端的导引下微导管较易穿过狭窄病变;故本发明提供的微导管能够在保证支架02能顺利从微导管释放的同时,降低微导管穿过狭窄病变的难度,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
此外,在尖管段11远端的导引下,本发明可以在外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实现在管身本体12设置成“薄壁大腔”的前提下,即保证微导管过狭窄部位的能力,又不影响支架02的释放。
本发明的裂口13优选为2-10个,沿尖管段11的径向均匀分布,且裂口13沿尖管段11的母线方向延伸,也就是沿直线形设置。当然,裂口13的延伸方向还可以与尖管段11的母线具有夹角,或者,裂口13还可以为曲线形或其他不规则形,只要能保证在支架02通过时破裂即可。
本实施例中,裂口13沿尖管段11的径向被等分成2-10份。具体的,裂口13可以为3个或4个,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当微导管内通过的器械直径不超过尖管段11内径时如通过导丝01,裂口13无破裂,尖管段11结构完整;当通过的器械直径超过尖管段11内径或器械有支撑力作用在尖管段11内腔壁时如通过支架02,裂口13破裂,器械即可送出,如图3、图5和图7所示,破裂部位会呈现三叶草或四叶草形状。当然,裂口13还可以为2个、5个或其他个数,此时,破裂部位呈现为其他形状。
如图6所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尖管段11为自靠近管身本体12的一端向远离管身本体12的一端渐缩的锥形管段。支架02在推送至尖管段11部位时,由于支架02对尖管段11内腔壁的挤压,尖管段11内壁预留的裂口13破裂,支架02即可释放。本发明即保证了微导管过狭窄部位的能力,又不影响支架02的释放。
上述锥形管段可以为圆锥形,还可以为棱形锥,如三棱锥形、四棱锥形等;锥形管段导致其远端的内径偏小,但由于锥形管段预留有裂口13,即使锥形管段内腔过小,当微导管内送出的支架02尺寸过大或有支撑力直接作用在锥形管段内壁上时,裂口13会发生破裂(裂口13会扇形张开,形成较大的腔),支架02仍可从锥形管段内送出,这样即保证了微导管过狭窄病变的能力,又不影响支架02的释放。同时,锥形管段由近端向远端渐缩,其外表面和内腔壁过渡比较平滑,便于支架02进入尖管段11的内腔,并有利于尖管段11较轻松通过狭窄病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尖管段11还可以为自靠近管身本体12的一端向远离管身本体12的一端渐缩的圆弧管段,或者为外径小于管身本体12外径的圆柱管状,以及其他远端具有小尺寸的形状。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管身本体12的内腔可通过导丝01和支架02,其内径为0.42-1.67mm,外径为0.55-1.85mm;管身1的长度(即能够伸入血管内的有效长度,不包含接头和管身1与导管座3之间的应变释放套管2)为120-190cm。该尺寸的管身本体12的内腔较大,壁厚较薄,能够较顺利地通过支架02,降低了手术难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锥形管段的内径为0.38-1.58mm,长度为1-5mm。该长度的锥形管段能够保证较好的导引作用,同时还能避免管身1裂开的长度过大。本实施例的锥形管段的内径与管身本体12的内径相差较小,便于支架02对锥形管段的内腔壁施加作用力,进而有利于裂口13破裂。
本发明的微导管中,管身1外缘设置有X射线下可显影的示标4,采用铂、铂合金、金、镍钛合金或不锈钢,通过焊接或热熔的方式与管身本体12连接。
上述示标4设置在管身本体12靠近尖管段11的一端即管身本体12的远端,能够精确地获知微导管远端到达的位置,当然,该示标4还可以设置在尖管段11的近端,从而减小裂口13破裂对示标4位置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的,示标4的外径为0.49-1.76mm,长度为0.2-1mm;本实施例的示标4内嵌于管身本体12的外表面,避免示标4增加整个微导管的外径。当然,上述示标4的外径还可以与管身本体12的外径相同,使两者平齐。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管身本体12为三层结构,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为聚四氟乙烯层,中间层为钢丝网层、螺旋弹簧层或由钢丝网与螺旋弹簧混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管身本体12的内层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使用时内腔可获得较小的摩擦阻力。中间层采用钢丝网、螺旋弹簧或钢丝网+螺旋弹簧,钢丝网用直径0.01-0.1mm的不锈钢丝、钨丝或NITI(镍钛合金)丝,PPI(PoresPerLinearInch的缩写,孔隙密度,指单位英寸长度上的平均孔数)为25-120,用以保证微导管的操控性,螺旋弹簧由直径0.01-0.1mm的不锈钢丝、钨丝或NITI(镍钛合金)丝绕制而成,螺距为0.012-0.13mm,外径为0.54-1.76mm,螺旋弹簧能够保证微导管的抗折性能。中间层采用由钢丝网与螺旋弹簧混合而成使,能够使两种加强方式相结合,在保证导管操控性的同时,亦提供了良好的柔顺性。
管身本体12的外层为尼龙层、嵌段聚酰胺的尼龙弹性体层或聚氨酯层,本发明使外层分段采用不同硬度的聚合物材料,从而使微导管的硬度沿轴向由近端至远端分级渐次变软,近端具有良好的推送和扭转性能,远端较软,柔顺性好,能够在复杂的血管内自由输送,避免损伤血管。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尖管段11为高分子软管,通过焊接或热熔方式与管身本体12相连。本实施例的尖管段11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质地比较柔软,能够避免损伤血管。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中,管身1与导管座3之间还设置有应变释放套管2。该应变释放套管2能够对管身1进行加长,同时起到保护管身1的作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导管,包括导管座(3)和与所述导管座(3)连接的管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1)包括管身本体(12)和设置在所述管身本体(12)远离所述导管座(3)一端的尖管段(11),所述尖管段(11)远离所述管身本体(12)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管身本体(12)的外径,且所述尖管段(11)的内径大于导丝(01)的外径,所述尖管段(11)的内腔壁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尖管段(11)径向向外裂开的裂口(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裂口(13)为2-10个,沿所述尖管段(11)的径向均匀分布,且所述裂口(13)沿所述尖管段(11)的母线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管段(11)为自靠近所述管身本体(12)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管身本体(12)的一端渐缩的锥形管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本体(12)的内径为0.42-1.67mm,外径为0.55-1.85mm;所述管身(1)的长度为120-190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导管,所述锥形管段的内径为0.38-1.58mm,长度为1-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的示标(4)设置在所述管身本体(12)靠近所述尖管段(11)的一端,且所述示标(4)的外径为0.49-1.76mm,长度为0.2-1mm;所述示标(4)为铂示标、铂合金示标、金示标、镍钛合金示标或不锈钢示标,通过焊接或热熔的方式与所述管身本体(12)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本体(12)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聚四氟乙烯层,所述中间层为钢丝网层、螺旋弹簧层或由钢丝网与螺旋弹簧混合而成,所述外层为尼龙层、嵌段聚酰胺的尼龙弹性体层或聚氨酯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管段(11)为高分子软管,通过焊接或热熔方式与所述管身本体(12)相连。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层由直径为0.01-0.1mm的不锈钢丝、钨丝或镍钛合金丝构成;
所述螺旋弹簧层由直径0.01-0.1mm的不锈钢丝、钨丝或镍钛合金丝绕制而成,螺距为0.012-0.13mm,外径为0.54-1.76mm。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1)与所述导管座(3)之间还设置有应变释放套管(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86706.5A CN105107077A (zh) | 2015-09-15 | 2015-09-15 | 一种微导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86706.5A CN105107077A (zh) | 2015-09-15 | 2015-09-15 | 一种微导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07077A true CN105107077A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55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86706.5A Pending CN105107077A (zh) | 2015-09-15 | 2015-09-15 | 一种微导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0707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7649A (zh) * | 2020-05-27 | 2020-07-31 |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微导管 |
CN113018638A (zh) * | 2019-12-09 | 2021-06-25 | 冯海 | 增强管体近端推送性和远端柔顺性的微导管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88395A (en) * | 1978-03-10 | 1986-05-13 | Lemelson Jerome H | Catheter and method |
WO1995005862A1 (en) * | 1993-08-24 | 1995-03-02 | Man Fai Shiu | Catheter |
US5447503A (en) * | 1991-08-14 | 1995-09-05 | Cordis Corporation | Guiding catheter tip having a tapered tip with an expandable lumen |
US5800411A (en) * | 1995-10-06 | 1998-09-0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Catheter |
US20040236276A1 (en) * | 2001-07-03 | 2004-11-25 |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 Catheter incorporating a high column strength distal tip region |
US20070225659A1 (en) * | 2006-03-21 | 2007-09-27 | Cook Incorporated | Introducer sheath having frangible tip |
CN202844307U (zh) * | 2011-08-23 | 2013-04-03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导管 |
CN104688236A (zh) * | 2015-03-12 | 2015-06-10 | 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标测微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
CN204951906U (zh) * | 2015-09-15 | 2016-01-13 | 仇汉诚 | 一种微导管 |
-
2015
- 2015-09-15 CN CN201510586706.5A patent/CN10510707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88395A (en) * | 1978-03-10 | 1986-05-13 | Lemelson Jerome H | Catheter and method |
US5447503A (en) * | 1991-08-14 | 1995-09-05 | Cordis Corporation | Guiding catheter tip having a tapered tip with an expandable lumen |
WO1995005862A1 (en) * | 1993-08-24 | 1995-03-02 | Man Fai Shiu | Catheter |
US5800411A (en) * | 1995-10-06 | 1998-09-0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Catheter |
US20040236276A1 (en) * | 2001-07-03 | 2004-11-25 |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 Catheter incorporating a high column strength distal tip region |
US20070225659A1 (en) * | 2006-03-21 | 2007-09-27 | Cook Incorporated | Introducer sheath having frangible tip |
CN202844307U (zh) * | 2011-08-23 | 2013-04-03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导管 |
CN104688236A (zh) * | 2015-03-12 | 2015-06-10 | 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标测微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
CN204951906U (zh) * | 2015-09-15 | 2016-01-13 | 仇汉诚 | 一种微导管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18638A (zh) * | 2019-12-09 | 2021-06-25 | 冯海 | 增强管体近端推送性和远端柔顺性的微导管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467649A (zh) * | 2020-05-27 | 2020-07-31 |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微导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046387A1 (en) | Catheter | |
CN204542290U (zh) | 一种血栓切除系统 | |
CN203263993U (zh) | 快速交换导引导管 | |
US8551073B2 (en) | Catheter device | |
US20200046937A1 (en) | Catheter | |
US11413067B2 (en) | Puncturing device and anchoring device | |
CN204951906U (zh) | 一种微导管 | |
CN104622538A (zh) | 一种血栓切除系统 | |
US20240058574A1 (en) | Medical cathet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 |
US20210077795A1 (en) | Dilator | |
US20090312670A1 (en) | Wire guide having a rib for coil attachment | |
CN105107077A (zh) | 一种微导管 | |
JP2018050722A (ja) |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
CN105126231A (zh) | 一种球囊导管 | |
US20200046388A1 (en) | Catheter | |
CN203208504U (zh) | 快速交换导引导管 | |
JP2016101194A (ja) | カテーテル | |
CN204951911U (zh) | 一种球囊导管 | |
US20200046385A1 (en) | Catheter | |
CN114668954A (zh) | 导丝 | |
US20200121890A1 (en) | Catheter | |
CN103349810A (zh) | 一种微导管总成 | |
CN106823108B (zh) | 一种海波管 | |
CN205215913U (zh) | 一种海波管 | |
CN204563274U (zh) | 一种髂动脉导管套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