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4413A -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4413A
CN105104413A CN201510514610.8A CN201510514610A CN105104413A CN 105104413 A CN105104413 A CN 105104413A CN 201510514610 A CN201510514610 A CN 201510514610A CN 105104413 A CN105104413 A CN 105104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ternary ammonium
ammonium salt
body surface
dimethyl
antibac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46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建平
邹晓阳
郭春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146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44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4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4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其中,该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包括抗菌剂、分散剂和溶剂;抗菌剂为有机硅季铵盐,分散剂为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且有机硅季铵盐与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2:1~10:1;溶剂为水。本发明提供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能均匀涂布在物体表面,其分散性好,可避免外观发白,还能长时间滞留在物体表面高效抑菌且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抗菌效果均一。

Description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防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限制,消毒剂短效,长期以来人们只能靠不断消毒,手部的洗涤消毒来解决环境病原污染。
如何让消毒的环境达到洁净?延长消毒剂的滞留时间才能达到。1970年代发现有机硅季铵盐能抗菌抑菌,用于纺织品抗菌整理能达到较长时间抑菌洁净。然而在环境物体表面应用还未全面实现应用,其问题就在于在物体表面分散不均,造成物体表面形态可见污渍状态,本发明解决其分散不均形态污秽的问题,能有效分散还高效杀菌抑菌。
有机硅季铵盐是一类公认中效杀菌剂,它具有耐高温、耐水洗、持久的效果,抑菌范围广,能有效地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和真菌,其杀菌机理是:以有机硅作为媒介,将具有杀菌性能的铵阳离子基团强有力地吸附于细菌的表面,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辅酶和代谢中间产物溢出,致使微生物停止呼吸功能而致死,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作用,即发生了“接触死亡”。有机硅季铵盐在纺织、皮革、金属、涂料和日化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纺织行业,有机硅季铵盐主要赋予纺织品抗菌、柔软、抗静电、去污等功能;在皮革、金属、涂料等行业,主要利用了其抗菌防霉防腐蚀功能;在日化行业,主要利用了其表面性能好和对人体无毒、温和、柔软滑爽的性能。最优秀的抗菌整理剂由美国DowCorning公司研制的DC-5700,这和国内许多单位研制的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结构类似,都是三烷氧基硅烷的季铵盐,其抗菌机理和优良抗菌抑菌性能已经过实践证明。然而该类季铵盐没有应用于物体表面滞留性消毒抑菌,可能由于其涂布在物体表面不能有效分散,不能达到表面消毒抗菌均一有效。
随着环境污染、抗菌素滥用、消毒剂的大量使用,加大了细菌变异,新型病菌发生。而环境中细菌病毒以停留各种物体表面并繁殖增殖,放大以后继续危害人类,因而控制好了环境洁净将是人类健康的主要保障,本发明将有助于对环境传染病原有效控制,帮助解决环境生物污染,降低病菌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其技术关注焦点是提高环境的洁净度,具体采用了公认有机硅季铵盐类抗菌剂,分散滞留到物体表面杀菌去病毒防霉,达到满足环境洁净、保护人类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单用有机硅季铵盐类抗菌剂在物体表面涂布不均、外观发白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均匀涂布在物体表面、分散性好、可避免外观发白、能长时间滞留在物体表面高效抑菌且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抗菌效果均一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配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包括抗菌剂、分散剂和溶剂;
抗菌剂为有机硅季铵盐,分散剂为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且有机硅季铵盐与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2:1~10:1;
溶剂为水。
在本发明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中,包括抗菌剂,该抗菌剂为有机硅季铵盐,且还包括分散剂,该分散剂为烷基三甲氧基硅烷,避免了单独使用有机硅季铵盐进行抗菌防霉,且有机硅季铵盐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会以相间排列的方式在物体表面形成均匀、均一的涂层,大幅度提高了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分散性,可避免因分散性差而导致的物体表面外观发白,能长时间滞留在物体表面高效抑菌且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抗菌效果均一。
上述有机硅季铵盐与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2:1~10:1,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抑菌和防霉效果,而且还能保证有机硅季铵盐均匀分散在物体表面,如若二者之间的质量比小于2:1,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抑菌和防霉效果,如若二者之间的质量比大于10:1,则会导致作为抗菌剂的有机硅季铵盐在物体表面分散不均,造成物体表面形态可见污渍状态。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一种改进,上述有机硅季铵盐为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其中,X为自然数,且12≤X≤20。
更进一步地,上述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3%,且上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1.5%。
在本发明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中,将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限制为1%~3%,有助于保证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具有比较好的杀菌、抑菌和防霉效果,如若其质量百分比浓度小于1%,则会大大减弱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抑菌和防霉功能,如若其质量百分比浓度大于3%,则也会有损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抑菌和防霉功能,而且不利于成本的降低。
将上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百分比浓度限制为0.1%~1.5%,能保证有机硅季铵盐均匀分散在物体表面,且不会对有机硅季铵盐的杀菌、抑菌和防霉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如若该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小于0.1%,则会导致有机硅季铵盐在物体表面分散不均,物体表面外观发白,如若该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大于1.5%,虽然能使得有机硅季铵盐均匀分散在物体表面,但会大幅降低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抑菌和防霉效果。
优选地,上述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为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
该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分子式为C26H58NO3Si+,其分子量为460.8,且其结构式为
优选地,上述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为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
该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分子式为C24H54NO3Si+,其分子量为432.6,且其结构式为
优选地,上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该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分子式为C15H34O3Si,其分子量为290.5,且其结构式为
优选地,上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配制方法,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tep1:取水,并将水的pH值调节为6~8,获得待用水;
Step2:在上述待用水中添加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或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3%的中间溶液;
Step3:在上述中间溶液中添加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即配制成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
上述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1.5%。
在上述step1中,将水的pH值调节为6~8,这样能保证最终配制获得的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具有比较好的杀菌效果,即在pH值为6~8的环境下,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能将杀菌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能均匀涂布在物体表面,其分散性好,可避免外观发白,还能长时间滞留在物体表面高效抑菌且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抗菌效果均一。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一中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中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谱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中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包括抗菌剂、分散剂和溶剂;其中,该抗菌剂为有机硅季铵盐,该有机硅季铵盐为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其中,X为自然数,且12≤X≤20;该分散剂为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该溶剂为水。
上述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与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2:1~10:1,优选为6:1~8:1,不仅能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而且还能保证有机硅季铵盐更加均匀分散在物体表面;该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3%,优选为1%,在此浓度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抑菌和防霉效果达到最优;上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1.5%,优选为0.125%~0.17%,这样能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能更均匀地分散在物体表面,且还能够保证分散在物体表面的有机硅季铵盐的浓度达到最优状态,从而使得该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抑均和防霉效果达到最优。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为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该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分子式为C26H58NO3Si+,其分子量为460.8,且其结构式为
上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该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分子式为C15H34O3Si,其分子量为290.5,且其结构式为
如图1所示,上述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峰值为460.8,上述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峰值为290.6,与上述分子量吻合。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
上述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为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该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分子式为C24H54NO3Si+,其分子量为432.6,且其结构式为
如图2所示,上述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峰值为432.6,上述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峰值为290.6,与上述分子量吻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可为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tep1:取水,并将水的pH值调节为6~8,优选为6.6~7.8,为避免酸和碱性物质对物体表面产生影响,进一步将水的pH值优选为6.5~7.5,获得待用水;
Step2:在上述待用水中添加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或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3%的中间溶液,优选为1%;
Step3:在上述中间溶液中添加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即配制成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
上述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1.5%,优选为0.125%~0.17%。
在上述Step1中,采用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对水的pH值进行调节,一方面能达到将水的pH值调节到6.5~7.5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将配制获得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安全又环保。
在上述Step1和Step2中,添加抗菌剂(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或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分散剂(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同时进行搅拌,加速抗菌剂和分散剂的混合,使得抗菌剂和分散剂的混合更均匀。
上述Step1、Step2和Step3均在10℃~100℃下进行,以防止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或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沉淀下来,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配制获得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能够均匀分散在物体表面。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step1:清洁物体表面,去除油渍和灰尘;
step2:将配制获得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雾化喷洒至清洁物体表面,达到基本湿润;
step3:保持10分钟,达到物体表面基本吸收,即完成了对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
上述实施例中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抗菌检验,具体操作按照细菌培养和评价杀菌的涂板计算细菌克隆方法和物表面ATP荧光检测方法间接检测表面细菌微生物含量,试剂配制和过程如下:
(一)菌种
大肠杆菌(ATCC8099)。适用于克隆分析法中,配制细菌悬液,浓度为107/ml(107cfu即107个菌落形成单位,下文cfu意义与此相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配制实验用菌悬液,浓度为1-5×103cfu/ml。白色念珠菌(菌种编号ATCC10231),配制实验用菌悬液浓度为1-5×103cfu/ml。
(二)细菌培养
根据实验和检验相关规定,大肠杆菌培养采用LB培养基。每升其成分如下:胰化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NaCl10g/L,调pH7.4-7.6;琼脂平板的LB固体培养基,则需要加入15克琼脂粉,配好之后高压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营养肉汤培养液制备,营养液配方:蛋白胨10g、牛肉浸膏5g、氯化钠75g溶于1000ml后,煮沸滤清,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2±0.2,灭菌备用。培养板则在每升培养液加入20g琼脂,铺琼脂板。白色念珠菌采用真菌培养液和琼脂培养基,制备细菌时将其接种至真菌培养基,在20~25℃培养24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00~5000个菌。真菌琼脂培养基则在每升培养液加入20g琼脂,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6.4±0.2,分装,灭菌,制备培养板。
(三)杀菌剂的中和
按照常规季铵盐中和剂的配方。采用磷酸盐生理盐水PBS配制3g/L卵磷脂和3%的吐温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80),121℃高压灭菌以备用。
(四)细菌和抗菌剂作用方式
本评价方法采用固定条件,平行比较和评价不同配方形式的抗菌效果,因此采用对细菌作用在室温(平均为20℃)条件下,处理时间固定为5min,迅即加入中和剂,同等条件稀释并涂板,放置于37℃)条件下培养16-48hr不等,再进行克隆计算分析。
(五)操作方法
液态下的杀菌消毒效果。取消毒无菌大试管3管,在超净台,先各加入0.9ml本发明筛选过程配制的季铵盐消毒剂,向各管加入0.1ml试验用细菌悬液,作用计时至5.0min,立即分别加入9.1ml经灭菌的中和剂中,混匀作用1.0min;而后,各试验管分别吸取5.0ml样液,按活菌涂板培养计数方法,每管样液接种10个培养基琼脂平板;测定37℃培养后存活菌落数,计算多组的平均值。
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效果。效果评价采用国际通用ATP分析法,该法在食品工业对生产厂区的洁净评价常用。ATP荧光检测仪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利用“荧光素酶—荧光素体系”快速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由于所有生物活细胞中含有恒量的ATP,所以ATP含量可以清晰地表明样品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残余的多少,用于判断卫生状况。选取物体表面:在普通实验室桌面,一平方米的桌面固定区域,画取多个50X50mm的区域;所划定的区域随机设为消毒和对照组各三个,编号。对处理区域用配制消毒剂处理:喷配制消毒剂均匀湿润即可,5min后用棉签对测定区域采样测定ATP荧光值,计算多组的平均值。
培养计算出现菌落数(cfu)及测出的ATP数值,经统计,可以判断细菌的生长,算出消毒剂杀菌效率,确定抗菌最低浓度和抗菌最优化条件。
上述实施例提供或获得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具有应用如下:
应用一:
消毒液配制两种成分的比例和杀菌效率,选两种成分的比例,抗菌剂为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分散剂为分散剂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抗菌剂和分散剂液态下对培养大肠杆菌杀菌效果的菌落数据(n=3)
表2.抗菌剂和分散剂液态下对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据(n=3)
采用营养肉汤培养液,处理细菌并在琼脂培养板上培养以观察菌落生长,分析杀菌效果。
表3.抗菌剂和分散剂液态下对培养白色念球菌菌落数据(n=3)
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时间为48小时。
表4.抗菌剂和分散剂物表桌面喷涂后杀自然菌的ATP检测数据,单位为U(n=3)
上述检测结果表明:作为分散剂,其浓度较高影响抗菌剂的杀菌消毒效果,较低对消毒杀菌效果没有影响,但是在物体表面的外观发白,形成的涂层形态不好。综合三种细菌的数据(表1-3),和桌面自然菌的消毒数据(表4),本方法采用抗菌剂与分散剂的质量比为1:1/6~1:1/8,即当二者的质量比为6:1~8:1时,上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杀菌消毒效果最好。
因此,采用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质量浓度为1%,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质量浓度为0.125~0.17%,获得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在物体表面喷涂应用的形态好、杀菌效果最优。
应用二:
采用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培养大肠杆菌杀菌的验证,参考上述内容两者的摩尔浓度分别是0.0022比0.0004~0.0005(质量浓度为1%和0.125~0.17%)。按此比例,将抗菌剂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对分散剂为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六种组合情形进行组合配制,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检测六种组合下的配制液体的抗菌效果,结果如下表:
表5.抗菌剂2种和3种成分经组合配制液体在液态下对大肠杆菌杀菌后的菌落数据(n=3)
上述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抗菌剂和三种分散剂按照前期1:8~1:6的配置比,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消毒效果基本相同。因此,推测五种成分的六种组合,按1:8~1:6的质量配置比可以配制出杀菌效果最优的混合配方。
应用三:
其他成分的可能配方在物体表面消毒杀灭自然菌的验证,具体如下:
采用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两者的摩尔浓度分别是0.0022比0.0004-0.0005(质量浓度为1%和0.125-0.17%)。按此比例,将抗菌剂为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或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对分散剂为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六种组合情形进行组合配制,检测六种组合下的配制液体对桌面自然菌的杀菌效果,采用ATP荧光发光法,检测结果如下表:
表6.抗菌剂2种和3种成分经组合配制液体在液态下对桌面自然菌杀菌后立即和六天以后ATP数据(n=3)
上述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抗菌剂和三种分散剂按照前期1:8~1:6的配置比,其对桌面自然菌的杀菌消毒效果基本相同,该桌面在第六天在未消毒情况下检测易燃能保持消毒后的效果,证明其滞留消毒效果。因此,推测五种成分的六种组合,按1:8~1:6的质量配置比可以配制出杀菌效果最优的混合配方。
在本实施例中,还对配制获得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进行了最佳酸碱度分析,具体如下:
采用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两者的摩尔浓度分别是0.0022比0.0006(质量浓度为1%和0.147%)。采用0.05M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缓冲体系,配制终浓度为0.01M而酸碱度为pH5.8-8范围的烷基甲氧基硅季铵盐液体,进行比较分析,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检测7个酸碱度下的配制液体的抗菌效果,结果如下表:
表7.抗菌剂和分散剂不同酸碱度配制的液态下对培养大肠杆菌杀菌效果的菌落数据(n=3)
本实验可见在酸碱度为pH6.6-7.8杀菌效果最优。因此考虑实际应用,对工作环境物体表面不能有酸和碱性物质的影响,制定其酸碱度优化为pH6.5-7.5。
另外,应用本实施例配制的有机硅季铵盐对成熟偏熟的桔子(每组三个)整体外表面进行喷雾湿润后防霉,处理后置于地下室阴暗潮湿不通风处,10天和30天观察。
表8.抗菌剂2种和分散剂经组合配制液体在液态下对水果表面处理的防霉监测(n=3)(-:无,+有)
说明选取物质配制后喷雾形成防霉涂层,对容易生发霉菌的环境达到抑霉菌作用,对防霉应用有价值。本发明将有机硅季铵盐分散喷涂,对物体表面自然菌杀菌效果优,应对房间墙面、地面、家具表面、以及织品表面有消毒和自洁性抗菌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滞留杀菌抑菌防疫应用,适用于医院、餐馆、交通集散地环境消毒、人员职业防护。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菌剂、分散剂和溶剂;
所述抗菌剂为有机硅季铵盐,所述分散剂为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且所述有机硅季铵盐与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2:1~10:1;
所述溶剂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季铵盐为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其中,X为自然数,且12≤X≤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3%,且所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为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
所述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分子式为C26H58NO3Si+,其分子量为460.8,且其结构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N,N-二甲基-N-X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为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
所述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的分子式为C24H54NO3Si+,其分子量为432.6,且其结构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分子式为C15H34O3Si,其分子量为290.5,且其结构式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8.一种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tep1:取水,并将水的pH值调节为6~8,获得待用水;
Step2:在上述待用水中添加N,N-二甲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或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季铵盐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3%的中间溶液;
Step3:在所述中间溶液中添加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即配制成所述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
所述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四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1.5%。
CN201510514610.8A 2015-08-20 2015-08-20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 Pending CN1051044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4610.8A CN105104413A (zh) 2015-08-20 2015-08-20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4610.8A CN105104413A (zh) 2015-08-20 2015-08-20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4413A true CN105104413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52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4610.8A Pending CN105104413A (zh) 2015-08-20 2015-08-20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44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4673A (zh) * 2016-11-24 2017-08-11 包磊 医用抗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5372A (zh) * 2013-10-09 2014-01-29 江苏惠兴康科技有限公司 可固化复合季铵盐、制备方法及其消毒抗菌灭菌应用
CN104798809A (zh) * 2015-03-12 2015-07-29 江西领行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硅季铵盐长效抗菌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5372A (zh) * 2013-10-09 2014-01-29 江苏惠兴康科技有限公司 可固化复合季铵盐、制备方法及其消毒抗菌灭菌应用
CN104798809A (zh) * 2015-03-12 2015-07-29 江西领行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硅季铵盐长效抗菌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4673A (zh) * 2016-11-24 2017-08-11 包磊 医用抗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4673B (zh) * 2016-11-24 2019-05-17 包磊 医用抗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1907B2 (en)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with novel polymeric binding system
Singh et al. Evaluation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nO nanoparticles coated sonochemically onto textile fabrics
Buckingham-Meyer et 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biofilm disinfectant efficacy tests
Teixeira et al.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a microemulsion and a nanoemulsion on enteric and other pathogens and biofilms
Vázquez-Sánchez et al. Biofilm-forming 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industrial disinfectant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from fishery products
Augustin et al. Assessment of enzymatic cleaning agents and disinfectants against bacterial biofilms
CN100577726C (zh) 抗生物腐败的聚合物乳液
Choi et al. Biofilm formation, attachment, and cell hydrophobicity of foodborne pathogens under vari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N103535372B (zh) 可固化复合季铵盐、制备方法及其消毒抗菌灭菌应用
CN102077828A (zh) 一种含有季铵盐的复合消毒剂
CN102459747A (zh) 包含过氧化物的抗菌纺织物
Payne et al. Evaluation of disinfectant efficacy when applied to the floor of poultry grow-out facilities
Sawai et al. Ability of heated scallop-shell powder to disinfec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iofilm
Zore et al. Bacterial adhesion rate on food grade ceramics and Teflon as kitchen worktop surfaces
CN110184133A (zh) 一种能让衣物长效抑菌的洗衣液
US20170167073A1 (en) Antimicrobial textil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the same
CN108699494A (zh) 用于处理基材的消毒水性组合物和方法
US20200128822A1 (en) Hyperprotona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For Cleaning,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Kocot et al. Operational culture conditions determinate benzalkonium chloride resistance in L. monocytogenes-E. coli dual species biofilms
WO2015122360A1 (ja) 衣料用液体洗濯洗剤組成物
Soracco et al. Susceptibilities of algae and Legionella pneumophila to cooling tower biocides
CN105104413A (zh) 一种涂布于物体表面的抗菌防霉剂及其配制方法
Ren et al.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Halamine–Coated materials in broiler chicken houses
Hamad et al. Biofilm formation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from some Egyptian meat processing plants and hotels' environmen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ts sensitivity to sanitizers
Martinko et al. Phenylboronic acid as a novel agent for controlling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