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4402A -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4402A
CN105104402A CN201510676883.2A CN201510676883A CN105104402A CN 105104402 A CN105104402 A CN 105104402A CN 201510676883 A CN201510676883 A CN 201510676883A CN 105104402 A CN105104402 A CN 105104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fenazate
acaricide composition
chlorfluazuron
insecticide acaricide
insectic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68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4402B (zh
Inventor
胡君
胡细佳
隆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768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4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4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4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4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4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杀虫杀螨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联苯肼酯,有效成分B为氟啶脲,其中有效成分A与B重量比是1:60-40:1,优选为1:20-20:1。上述复配剂配比合理,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常见农业害虫都要很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鳞翅目害虫和农业螨虫如小菜蛾、斜纹夜蛾和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效果优异,可以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达到延缓抗药性,降低成本目的,具有明显的应用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是指一种含有有效成分联苯肼酯与氟啶脲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害虫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化学杀虫剂的持续和大量的使用,害虫抗药性问题不断突出。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的害虫通常是繁殖量大、世代重叠明显的害虫。如飞虱、蚜虫、红蜘蛛、小菜蛾等。
联苯肼酯英文通用名称bifenazate,化学分子式C17H20N2O3。联苯肼酯是一种γ-氨基丁酸(GABA)拮抗剂,主要防治活动期叶螨,速效性好,对幼螨和成、若螨效果好,对一些其它螨类,尤其对二斑叶螨具有杀卵作用。实验室研究表明,联苯肼酯对捕食性益螨没有负面影响;对哺乳动物毒性低(LD50为5000mg/kg);在环境中持效期短(DT50<1d)。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联苯肼酯为43%的悬浮剂,主要用于防治苹果树红蜘蛛。作为一种新的肼酯类专业杀螨剂,联苯肼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成本高,抗性风险逐渐增大的风险,持效期短的缺陷,而与不同类型的杀螨剂合理混用,对于充分有效推广联苯肼酯,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氟啶脲作为一种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具有抗蜕皮激素的生物活性,能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化率,抑制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在几丁质中结合,能影响卵的呼吸代谢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和蛋白质代谢,使卵内幼虫缺乏几丁质而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随即死亡;在幼虫期施用,使害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缓发育,或缺乏硬度,不能正常蜕皮而导致死亡或成畸形蛹死亡。氟啶脲主要防治鳞翅目、同翅目类抗性害虫。其用在田间防治害虫具有高效、低毒以及持效期较长等优点。但是,存在速效性差、药价成本较高的缺点。
对于防治农业生产中的害虫和抗性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通常耗资上亿美元、历时5年以上,而一旦出现抗性,常常造成药剂防治失效,被迫停用或淘汰。而且开发药剂通常都比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不同品种的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常见的办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相加和还是拮抗。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的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杀虫效果好,组分合理、增效效果明显,用药成本低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联苯肼酯,有效成分B为氟啶脲。其中,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40:1。进一步的,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20-20:1;更进一步的,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5-15:1。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杀虫杀螨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一剂型,较好的剂型为可以是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等。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可以应用于制备防治农业动物类有害物的农药制剂。特别是应用于制备防治鳞翅目害虫和/或农业螨虫的农药制剂。尤其是应用于制备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和/或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的农药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成分已经混合,或者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应用于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以上述的重量比(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40:1)施用,其可按比例混合后施用、按比例同时施用或按比例依次施用。具体施用方式可以是喷粉法、喷雾法、烟雾法、熏蒸法及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超低容量喷雾、拌肥、撒施、灌根。防治线虫是优选沟施、灌根、穴施等土壤处理或浸根、浸种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单剂相比,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杀虫效果好,有利于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3、药剂复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对鳞翅目害虫和农业螨虫如小菜蛾、斜纹夜蛾和/或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害虫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或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有助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联苯肼酯,有效成分B为氟啶脲。它们之间组合对虫害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叠加,这可以从以下测试结果中清楚的了解到。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中的农业害虫和农业螨虫如:小菜蛾、朱砂叶螨,发明人以联苯肼酯与氟啶脲两种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朱砂叶螨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室内生测复配筛选试验:
供试药剂:95.5%联苯肼酯、95%氟啶脲原药
供试虫源:
小菜蛾:2012年10月采自于广东惠州农科院试验田,带回室内采用无药的萝卜幼苗苗进行饲养,饲养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75%,光周期为14:10h(L:D)。
朱砂叶螨:2012年9月采自于广东省农科院试验田,在室内用不接触过药剂的四季豆幼苗饲养,饲养温度为27±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为16:8h(L:D)。
试验方法:
小菜蛾测定方法:小菜蛾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农业部NYT1154.14-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进行。根据预试验结果,按照等比稀释法,用含有1‰TritonX-100水溶液将药剂配制成5-6个系列浓度,将清洗干净的甘蓝叶(避开主叶脉)制成直径约为5cm的叶碟,浸于配制好的药液中(从低浓度往高浓度逐次进行浸液),10s后取出,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1~2h),对照浸渍1‰TritonX-100的水溶液。将晾干的叶碟放入直径6.5cm的塑料培养皿中,接入大小一致的3龄中期小菜蛾幼虫,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10头试虫。培养皿上覆盖双层吸水纸巾,盖上培养皿盖,以防止试虫逃逸。处理后的试虫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70%,光暗周期比L:D=16h:8h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于96h后统计幼虫死亡数量,用毛笔尖轻触试虫虫体,不能协调运动的则视为死亡。
朱砂叶螨测定方法:采用FAO(1980年)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将2cm×2cm双面胶带粘在载玻片的一端,用小毛笔轻轻挑起成螨将其背部粘在胶带上(不能将螨足、触须和口器粘住),每片粘4列,每列10头。将粘够40头红蜘蛛的玻片放入清洁无毒的大培养皿内,并放一保湿棉球保湿,加盖后置于室温下,放置2h,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红蜘蛛粘着状况,剔除死亡及不活跃个体,统计活虫数,作为试验基数。将统计过数量的玻片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中,轻摇5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放入培养皿内,皿内放一保湿棉球,加盖后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75%、光照L∶D为16∶8的培养箱内,24h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死亡情况,以毛笔轻触螨体,螯肢不动者视为死亡,根据调查结果选出有效浓度,并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处理做空白对照。试验设3次重复。
数据处理:
采用POLOPlus软件计算毒力回归式。计算参数包括:斜率b值及标准误、卡平方、自由度、LC50值及95%置信限。
联合毒力评价方法:
组合物配方的室内筛选采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药剂A单用的LC50/药剂A和B混用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TI(A)×a+TI(B)×b
a:表示药剂A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b:表示药剂B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规定,混剂配方增效的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120,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作用。
最佳配比的选择以混剂的共毒系数和LC50(或LD50)值两个指标来衡量,即共毒系数较高而LC50(或LD50)值最小(即实测毒力指数最大)。
表1联苯肼酯与氟啶脲的单剂及混合物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配比 斜率Slope±SE LC50(95%FL)mg/L 共毒系数(CTC)
联苯肼酯(A) ---- 2.113±0.321 15.75(10.21~22.35) ----
氟啶脲(B) ---- 2.467±0.125 5.25(3.45~7.32) ----
A:B 1:60 1.955±1.164 4.32(2.96~6.28) 122.87
A:B 1:55 1.826±0.256 4.27(2.21~6.32) 124.43
A:B 1:40 2.237±1.584 3.77(2.47~5.63) 141.56
A:B 1:30 3.117±0.927 2.89(1.25~5.17) 185.65
A:B 1:20 3.265±0.221 2.72(1.29~3.92) 199.34
A:B 1:15 3.410±1.001 1.98(1.22~3.47) 276.68
A:B 1:8 3.117±0.224 1.87(1.33~3.11) 303.21
A:B 1:1 3.165±1.227 2.33(1.05~4.27) 337.98
A:B 5:1 3.441±0.998 3.42(2.74~4.92) 345.39
A:B 8:1 3.723±0.183 4.29(3.45~5.30) 300.38
A:B 10:1 3.714±0.547 5.11(2.17~8.98) 260.80
A:B 15:1 3.365±0.792 5.42(1.96~8.23) 258.30
A:B 20:1 3.256±0.864 7.09(3.95~11.02) 202.83
A:B 30:1 3.451±0.992 8.22(2.49~14.12) 179.99
A:B 40:1 2.520±0.182 11.28(9.28~13.33) 133.13
A:B 50:1 1.699±0.132 15.19(11.45~19.92) 99.77
表2联苯肼酯与氟啶脲的单剂及混合物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配比 斜率Slope±SE LC50(95%FL)mg/L 共毒系数(CTC)
联苯肼酯(A) ---- 3.014±0.329 11.25(7.11~15.31) ----
氟啶脲(B) ---- 2.282±0.431 4.13(2.47~6.02) ----
A:B 1:60 3.499±0.256 3.37(2.12~4.52) 123.84
A:B 1:55 3.983±0.782 3.23(2.33~4.12) 129.47
A:B 1:40 3.267±0.757 3.13(1.86~4.34) 134.02
A:B 1:30 3.721±0.546 3.02(2.03~4.01) 139.61
A:B 1:20 4.173±1.081 2.71(1.93~3.54) 157.13
A:B 1:15 3.189±0.563 2.03(1.67~2.98) 211.83
A:B 1:8 3.993±0.763 1.83(1.01~2.54) 242.75
A:B 1:1 4.178±0.256 1.95(1.12~2.79) 309.84
A:B 5:1 3.091±0.442 2.56(1.32~3.04) 341.37
A:B 8:1 3.289±0.652 3.06(1.78~4.32) 308.54
A:B 10:1 3.982±0.653 4.53(2.97~6.42) 275.52
A:B 15:1 4.123±1.123 4.83(2.56~7.02) 210.26
A:B 20:1 2.983±0.421 5.21(3.17~7.32) 199.01
A:B 30:1 2.578±0.322 5.49(3.73~8.15) 194.12
A:B 40:1 3.445±0.432 6.32(4.31~8.92) 170.82
A:B 50:1 2.561±0.623 9.24(7.46~11.13) 117.7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60-40:1范围内,联苯肼酯与氟啶脲混配,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在联苯肼酯与氟啶脲重量比为1:20-20:1范围内,尤其是1:15-15:1范围内,表现为更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够达到有效防治小菜蛾、朱砂叶螨,降低单剂用量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本发明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在重量比1:60-40:1范围内,构建联苯肼酯与氟啶脲复配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另外,发明人还通过实验发现,联苯肼酯与其他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复配也有一定的增效效果。但联苯肼酯与氟啶脲复配的效果比联苯肼酯与其他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复配更加突出。因此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与实施例相同的比例范围内,构建了联苯肼酯与其他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复配的对比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指出的是,联苯肼酯与氟啶脲复配的效果显著好于联苯肼酯与其他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复配,不仅局限在有限的对比例中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18.3%联苯肼酯·氟啶脲悬浮剂(1:60)
联苯肼酯0.3%,氟啶脲18%,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3%,乙二醇5%,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8.3%联苯肼酯·氟啶脲悬浮剂。
对比例1:18.3%联苯肼酯·氟虫脲悬浮剂(1:60)
联苯肼酯0.3%,氟虫脲18%,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3%,乙二醇5%,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8.3%联苯肼酯·氟虫脲悬浮剂。
实施例2:23%联苯肼酯·氟啶脲水乳剂(1:45)
联苯肼酯0.5%、氟啶脲22.5%、环己酮3.5%、二甲苯7.0%、乳化剂7.0%、尿素4.5%、消泡剂0.1%,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溶于溶剂中,加入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水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液体,即得23%联苯肼酯·氟啶脲水乳剂。
对比例2:23%联苯肼酯·丁醚脲水乳剂(1:45)
联苯肼酯0.5%、丁醚脲22.5%、环己酮3.5%、二甲苯7.0%、乳化剂7.0%、尿素4.5%、消泡剂0.1%,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溶于溶剂中,加入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水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液体,即可制得23%联苯肼酯·丁醚脲水乳剂。
实施例3:24%联苯肼酯·氟啶脲水分散粒剂(1:23)
联苯肼酯1%、氟啶脲23%、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可制得24%联苯肼酯·氟啶脲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3:24%联苯肼酯·氟虫脲水分散粒剂(1:23)
联苯肼酯1%、氟虫脲23%、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可制得24%联苯肼酯·氟虫脲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4:42%联苯肼酯·氟啶脲可湿性粉剂(1:20)
联苯肼酯2%、氟啶脲40%、十二烷基硫酸钠0.5%、木质素磺酸钠3%、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42%联苯肼酯·氟啶脲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4:42%联苯肼酯·丁醚脲可湿性粉剂(1:20)
联苯肼酯2%、丁醚脲40%、十二烷基硫酸钠0.5%、木质素磺酸钠3%、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42%联苯肼酯·丁醚脲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32%联苯肼酯·氟啶脲微乳剂(1:15)
联苯肼酯2%、氟啶脲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环己酮18%、三甲苯12%、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溶于溶剂中,加入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水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液体,即可制得32%联苯肼酯·氟啶脲微乳剂。
对比例5:32%联苯肼酯·丁醚脲可湿性粉剂(1:15)
联苯肼酯2%、丁醚脲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环己酮18%,三甲苯12%,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溶于溶剂中,加入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水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液体,即可制得32%联苯肼酯·丁醚脲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33%联苯肼酯·氟啶脲水分散粒剂(1:10)
联苯肼酯3%、氟啶脲30%、十二烷基硫酸钠1.5%、木质素磺酸钠8%、淀粉6%、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可制得33%联苯肼酯·氟啶脲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6:33%联苯肼酯·氟虫脲水分散粒剂(1:10)
联苯肼酯3%、氟虫脲30%、十二烷基硫酸钠1.5%、木质素磺酸钠8%、淀粉6%、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可制得33%联苯肼酯·氟虫脲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7:39%联苯肼酯·氟啶脲悬浮剂(1:5.5)
联苯肼酯6%,氟啶脲33%,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6%,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4%,乙二醇5%,黄原胶0.2%,有机硅消泡剂0.15%,卡松0.8%,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9%联苯肼酯·氟啶脲悬浮剂。
对比例7:39%联苯肼酯·氟虫脲悬浮剂(1:5.5)
联苯肼酯6%,氟虫脲33%,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6%,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4%,乙二醇5%,黄原胶0.2%,有机硅消泡剂0.15%,卡松0.8%,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9%联苯肼酯·氟虫脲悬浮剂。
实施例8:40%联苯肼酯·氟啶脲可湿性粉剂(1:1)
联苯肼酯20%、氟啶脲20%、十二烷基硫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10%、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40%联苯肼酯·氟啶脲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8:40%联苯肼酯·丁醚脲可湿性粉剂(1:1)
联苯肼酯20%、丁醚脲20%、十二烷基硫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10%、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40%联苯肼酯·丁醚脲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9:33%联苯肼酯·氟啶脲水分散粒剂(10:1)
联苯肼酯30%、氟啶脲3%、十二烷基硫酸钠1.5%、木质素磺酸钠9%、淀粉7%、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可制得33%联苯肼酯·氟啶脲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9:33%联苯肼酯·丁醚脲水分散粒剂(10:1)
联苯肼酯30%、丁醚脲3%、十二烷基硫酸钠1.5%、木质素磺酸钠9%、淀粉7%、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可制得33%联苯肼酯·丁醚脲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0:32%联苯肼酯·氟啶脲干悬浮剂(15:1)
联苯肼酯30%,氟啶脲2%,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3%,乙二醇5%,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再经过压力喷雾干燥、造粒,即可制得32%联苯肼酯·氟啶脲干悬浮剂。
对比例10:32%联苯肼酯·氟虫脲干悬浮剂(15:1)
联苯肼酯30%,氟虫脲2%,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3%,乙二醇5%,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再经过压力喷雾干燥、造粒,即可制得32%联苯肼酯·氟虫脲干悬浮剂。
实施例11:63%联苯肼酯·氟啶脲水分散粒剂(20:1)
联苯肼酯60%,氟啶脲3%,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15%、淀粉10%、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可制得63%联苯肼酯·氟啶脲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11:63%联苯肼酯·丁醚脲水分散粒剂(20:1)
联苯肼酯60%、丁醚脲3%、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15%、淀粉10%、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可制得63%联苯肼酯·丁醚脲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2:20.5%联苯肼酯·氟啶脲可湿性粉剂(40:1)
联苯肼酯20%、氟啶脲0.5%、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20.5%联苯肼酯·氟啶脲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12:20.5%联苯肼酯·氟虫脲可湿性粉剂(40:1)
联苯肼酯20%、氟虫脲0.5%、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20.5%联苯肼酯·氟虫脲可湿性粉剂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大田应用试验:田间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和朱砂叶螨、二斑叶螨试验
用实施例与43%联苯肼酯SC、25%氟啶脲SC制剂进行对比实验,以小菜蛾、斜纹夜蛾、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为实验对象,于虫害发生最盛期进行施药,共施药1次,分别于施药前,施药后3天,7天,14天,21天分别调查小麦蚜虫数量并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PT0:施药前,PT1:施药后,PT:药剂处理区,CK:空白对照区。
表3联苯肼酯与氟啶脲复配对小菜蛾的田间试验结果(广东惠州)
注: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表4联苯肼酯与氟啶脲复配对朱砂叶螨的田间试验结果(四川眉山)
田间药效结果也可以看出,联苯肼酯与氟啶脲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小菜蛾和朱砂叶螨的田间防效均显著好于单剂。在重量比1:6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尤其是1:15-15:1的范围内,发现联苯肼酯与氟啶脲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由于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表5实施例与对比例对辣椒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效比较(广东惠州)
表6实施例与对比例对苹果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效比较(新疆阿克苏)
注: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经田间防效试验发现,联苯肼酯与其他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复配,在重量比1:60-4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氟虫脲、丁醚脲构建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5、6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60-40:1范围内,联苯肼酯与氟啶脲复配增效效果明显,而且比联苯肼酯与其他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复配对农业害虫和农业螨虫的防治效果更加突出,达显著水平。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杀虫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联苯肼酯,有效成分B为氟啶脲,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20-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5-15: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杀螨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杀螨组合物的剂型是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或水分散颗粒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农业动物类有害物的农药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鳞翅目害虫和/或农业螨虫的农药制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杀虫杀螨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和/或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的农药制剂。
CN201510676883.2A 2015-02-12 2015-10-16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104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6883.2A CN105104402B (zh) 2015-02-12 2015-10-16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50623 2015-02-12
CN201510075062 2015-02-12
CN201510676883.2A CN105104402B (zh) 2015-02-12 2015-10-16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4402A true CN105104402A (zh) 2015-12-02
CN105104402B CN105104402B (zh) 2017-06-23

Family

ID=54652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6883.2A Active CN105104402B (zh) 2015-02-12 2015-10-16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44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9748A (zh) * 2016-11-25 2017-05-31 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联苯肼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7969A (zh) * 2010-11-21 2011-04-20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联苯肼酯与丁醚脲的农药组合物
WO2012156344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varroa mites
CN103068235A (zh) * 2010-06-18 2013-04-24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杀虫和杀螨特性的活性成分结合物
CN103975937A (zh) * 2014-05-30 2014-08-1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含联苯肼酯与氟虫脲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8235A (zh) * 2010-06-18 2013-04-24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杀虫和杀螨特性的活性成分结合物
CN102017969A (zh) * 2010-11-21 2011-04-20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联苯肼酯与丁醚脲的农药组合物
WO2012156344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varroa mites
CN103975937A (zh) * 2014-05-30 2014-08-1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含联苯肼酯与氟虫脲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9748A (zh) * 2016-11-25 2017-05-31 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联苯肼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6719748B (zh) * 2016-11-25 2019-01-18 江西正邦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联苯肼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4402B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6700A (zh) 一种含有氟螨嗪与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5707118B (zh) 一种含有亚胺硫磷和联苯肼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3168787A (zh) 一种含有虱螨脲与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5104402B (zh)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475087A (zh) 一种含有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17682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5052966A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86096B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42675A (zh) 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65460A (zh)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10371B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39467A (zh) 一种含有氟螨嗪与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1861869A (zh) 一种含有哌虫啶的农药组合物
CN102972416A (zh) 一种含有嘧螨酯与螺螨酯的杀螨组合物
CN103155938B (zh) 噻虫胺与丁醚脲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5028441B (zh)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65886A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719688A (zh)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76181A (zh)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72535A (zh) 一种新型高效杀虫组合物
CN105165859A (zh)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55404A (zh) 一种含有四氯虫酰胺和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5284876A (zh) 一种用于防治甘薯蚁象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4872147A (zh) 一种含环戊噁草酮和苯噻酰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4957158A (zh) 一种含噁嗪草酮和禾草丹的除草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21000 South Section of Mianzhou Avenue,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329

Patentee after: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No.77 Shuangyong Road, Fenggu Town, Fucheng District,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