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0130A -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0130A
CN105100130A CN201410171916.3A CN201410171916A CN105100130A CN 105100130 A CN105100130 A CN 105100130A CN 201410171916 A CN201410171916 A CN 201410171916A CN 105100130 A CN105100130 A CN 105100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mapping
cloud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19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719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01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0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0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预先传输标识信息映射对,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构建标识信息映射库,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获取标识信息映射对,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应用本发明,可以提升终端设备的防盗效果。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是指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设备,可以支持音频、视频、数据传输,通过采用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可装载相应的应用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应用功能的设备,可以为应用程序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平台,使得大量的增值业务,例如,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下载等可以基于该平台实现,包括:可视电话、会议终端、内置多媒体功能的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个人视频播放器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是3G、4G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网络即时通信、网银支付、网络游戏、地图导航为一体的综合性终端设备,已经成为用户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终端设备功能强大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以及极高用户体验的同时,由于终端设备较高的价格,也成为了不少非法分子行窃的目标。而由于终端设备强大的功能,在终端设备中,存储有大量的用户个人资料,例如,视频、照片、文档、银行卡号、密码信息、隐私信息等,因而,终端设备的丢失或被窃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以及极大的财产损失。例如,不仅造成用户财产上的损失,还会由于隐私信息的泄露,造成用户精神上的损失;进一步地,由于终端设备中存储的联系方式的丢失,给用户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为了避免终端设备丢失或被窃给用户带来的不便,现有技术中,以移动电话为例,通过移动电话厂商、运营商定制移动电话防盗程序,或者,用户自行在移动电话操作系统上安装移动电话防盗程序,并在移动电话操作系统后台驻留移动电话防盗程序进程。移动电话防盗程序进程预先获取并存储移动电话用户识别(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卡与用于标识终端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ficationNumber)的映射关系,并设置防盗丢失对应处理的移动电话号码。例如,设置在确定移动电话丢失后,触发通过短信方式通知设置的移动电话号码,这样,后续中,通过监测移动电话的SIM卡信息,当用户的SIM卡被更换后,则被更换的SIM卡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关系与预先存储的SIM卡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关系不匹配,即同一IMEI信息映射的SIM信息不同,则认为移动电话被盗,并触发发送短信至设置的防盗丢失对应处理的移动电话号码,从而使用户获知移动电话被窃,执行挂失流程以降低用户损失。
由上述可见,现有的终端设备防盗方法,盗窃者在偷窃终端设备后,通过将终端设备恢复为出厂设置或对终端设备进行刷机操作,即可以清除SIM卡与IMEI信息的映射关系,并构建新插入的SIM卡与IMEI信息的映射关系。这样,在更换SIM卡后,新SIM卡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关系与新构建的SIM卡与IMEI信息的映射关系相匹配,从而不会触发发送短信至设置的移动电话号码,使得防盗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防盗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预先向云端服务器传输标识信息映射对,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构建标识信息映射库,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标识信息映射对,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
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优选地,所述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包括:
云端服务器解析接收的第一标识信息,获取用户名信息,从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存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查询得到获取的用户名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将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下发至所述终端设备。
优选地,采用定时或不定时的方式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
优选地,在所述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加密。
优选地,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触发安装在终端设备中的摄像头按照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采集用于确定偷窃者信息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进行上报。
优选地,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将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转发到预先设置的防盗丢失对应处理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并在转发完毕后,清除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
优选地,所述存储内容包括:通信录、短消息、照片、邮件、记事本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报警信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设置所述终端设备不能关机。
优选地,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设置不能卸载所述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安全应用程序;和/或,
锁定屏幕;和/或,
要求输入验证码信息;和/或,
禁止切换账号;和/或,
禁止浏览预先设置的隐私信息。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为移动电话,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SIM卡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或者,IMSI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或者,SIM卡信息、IMSI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其中,IMEI信息为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移动电话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SIM卡信息以及IMSI信息为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移动电话在移动网络中的第二标识信息。
优选地,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进一步包括:用户名信息、移动电话型号信息、移动电话操作系统初始版本信息、激活时间信息、使用地点信息以及使用状态信息中的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预先向云端服务器传输标识信息映射对,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构建标识信息映射库包括:
终端设备在云端服务器进行用户名注册,并在用户名注册成功后,向云端服务器上传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信息;
云端服务器遍历除该用户名之外的各用户名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如果存在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中的任一标识信息,拒绝构建或更新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否则,根据用户注册的用户名信息,构建以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终端设备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该终端设备IMEI信息映射的SIM卡信息,通过匿名方式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的SIM卡信息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标识信息获取模块、上传模块以及防盗模块,其中,
标识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
上传模块,用于将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防盗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将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后,输出至上传模块。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防盗模块锁定终端设备后,触发安装在终端设备中的摄像头按照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采集用于确定偷窃者信息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进行上报。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内容转发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防盗模块锁定终端设备后,触发将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转发到预先设置的防盗丢失对应处理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并在转发完毕后,清除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报警定位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防盗模块锁定终端设备后,触发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报警信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在锁定该终端设备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该终端设备IMEI信息映射的SIM卡信息,通过匿名方式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的SIM卡信息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在云端服务器进行注册,并在注册成功后,向云端服务器上传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信息,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用户注册的用户名信息,构建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终端设备防盗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其中,
终端设备,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得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并下发至终端设备。
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匹配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其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输出至匹配处理模块;
匹配处理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匹配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输出至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发送至终端设备。
优选地,所述匹配处理模块包括:解析单元以及查询单元,其中,
解析单元,用于从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中,解析出包含的用户名信息;
查询单元,用于根据解析单元解析出的用户名信息,查询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存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获取解析出的用户名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输出至发送模块。
优选地,所述云端服务器进一步包括:
标识信息映射库构建模块,用于在对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进行注册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标识信息映射对,遍历除该用户之外的各用户名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如果存在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中的任一标识信息,拒绝构建或更新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否则,构建或更新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可以在云端服务器存储和终端设备硬件绑定的终端设备标识信息,终端设备通过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从云端服务器获取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以确定当前终端设备是否被盗,并在确定被盗后锁定该终端设备,由此解决了在终端设备上设置映射关系,盗窃者在偷窃终端设备后,通过将终端设备恢复为出厂设置或对终端设备进行刷机破解终端设备防盗的技术问题,取得了既可以提升了防盗,又可对终端设备进行鉴定的有益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防盗方法流程;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结构;以及,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防盗系统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现有的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在终端设备中存储SIM卡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关系并设置防盗处理措施,通过监测SIM卡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丢失或被窃,但该方法在终端设备被恢复为出厂设置或对终端设备进行刷机操作后失效,即不会触发防盗处理措施,使得防盗效果较差。
对于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或PDA等,移动终端运营商或生产厂家通过在网络侧服务器提供一些移动终端信息,例如,提供移动终端序列号信息,例如IMEI信息以标识该移动终端为正品以及记录该移动终端的激活时间等,用以对移动终端进行认证。这样,用户在购买移动终端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序列号信息,查询网络侧服务器,可以获知该移动终端是否为正品、是否被激活以及激活的时间,如果该移动终端已被激活,且激活时间在用户购买移动终端之前,则可以确定该移动终端在用户购买前已被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将网络侧的移动终端认证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的防盗,通过在云端服务器存储终端设备标识信息并可由用户设置访问权限,终端设备定时或不定时向云端服务器上传自身的终端设备标识信息,云端服务器将终端设备绑定的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标识信息映射库)返回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再进行匹配处理,并根据匹配处理结果进行相应处理。这样,通过从云端服务器获取标识信息映射库,可以有效避免终端设备被恢复为出厂设置或对终端设备进行刷机操作导致的防盗失效的情形,从而提升防盗效率。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防盗方法流程。参见图1,该流程包括:
步骤101,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至少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的第二标识信息;
本步骤中,终端设备预先向云端服务器传输标识信息映射对,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构建标识信息映射库,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
对于每一终端设备,都会存在一个或多个唯一标识该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例如,对于移动电话,对应的移动电话标识信息映射对可以是SIM卡信息(第二标识信息)与IMEI信息(第一标识信息)的映射对,也可以是SIM卡中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信息(第二标识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还可以是SIM卡信息、IMSI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等。其中,IMSI信息用于标识移动电话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SIM卡,IMEI信息用于标识移动电话硬件信息,即IMEI信息为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移动电话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IMSI信息为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移动电话的第二标识信息。当然,实际应用中,对于移动电话一机多卡的情形,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IMEI信息与多个SIM卡信息或IMSI信息的映射对;而对于一卡可应用于多机的情形,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SIM卡信息或IMSI信息与多个IMEI信息的映射对,但在每一具体应用场景,由于一卡只能应用在一移动电话中,因而,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SIM卡信息或IMSI信息与单一IMEI信息的映射对。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与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还可以是多对多的关系。对于具有多个第一标识信息的情形,标识信息映射对也可以是多个第一标识信息之间的映射对。
作为可选实施例,移动电话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移动电话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户名(用户账号)信息、移动电话型号信息,例如,一个用户名信息中,可以包含有多个IMEI信息,多个IMEI信息与多个IMSI信息可以进行任意组合,第二标识信息还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操作系统初始版本信息、激活时间信息、使用地点信息以及使用状态信息中的一项或其任意组合。其中,使用状态信息包括:正常使用状态信息以及挂失状态信息。
对于网卡,对应的网卡标识信息映射对可以是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aAccessControl)地址与网卡物理地址以及固定IP地址的映射对,对于汽车发动机,发动机标识信息映射对可以是发动机序列号与出厂序列号以及汽车的映射对。
本步骤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定时或不定时的方式获取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映射对。对于定时的情形,可以设置按照预先设置的定时周期上报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当然,作为可选实施例,也可以将整个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映射对进行上报;对于不定时的情形,可以预先设置上报触发策略,在终端设备满足上报触发策略后,上报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例如,考虑到终端设备易在人多拥挤(上下班挤公交、地铁,逛人气旺商场等)的场景、周围噪声较大的场景中,易被偷窃者从皮包或口袋中拿出,以及终端设备发生移动的场景中失窃,因而,上报触发策略可以是在终端设备光线由暗转亮或终端设备中的摄像头拍摄的图片发生变化时进行触发。再例如,在PC上多次输入密码错误,添加或删除账号等,则认为满足上报触发策略。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结合一些具体场景条件进行触发,在此略去详述。
作为可选实施例,可以通过设置在终端设备操作系统后台驻留的终端设备防盗程序进程获取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映射对。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终端设备上传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是主动上传第一标识信息,也可以是被动上传第一标识信息。例如,主动方式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定时或不定时方式获取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后进行上报。被动方式可以是云端服务器下发查询请求,终端设备根据接收的查询请求获取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后进行上报。
步骤102,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本步骤中,云端服务器中存储有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每一终端设备可以对应一标识信息映射库。作为可选实施例,可以在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存储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作为可选实施例,标识信息映射库中至少包括终端设备的一对标识信息映射对。例如,对于移动电话,标识信息映射库中可以包括:多个SIM卡信息与一IMEI信息的映射对,或者,多个IMSI信息与一IMEI信息的映射对,或者,SIM卡信息、IMSI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等。其中,对于IMEI信息,可以是在终端设备出厂时,由终端设备生产厂家将IMEI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也可以是由终端设备运营厂商将IMEI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还可以是由用户在获取IMEI信息后,通过终端设备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对于SIM卡信息以及IMSI信息,通过终端设备运营厂商或终端设备进行上传。云端服务器在接收到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信息后,构建该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作为可选实施例,用户可以通过在云端服务器进行用户名注册,并在用户名注册成功后,向云端服务器上传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云端服务器根据用户注册的用户名(用户账号)信息,构建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这样,用户通过注册的方式,可以对标识信息映射库中的标识信息映射对进行增添、修改以及删除等操作。作为一具体例子,构建的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可以为:
Username(用户名):123456789;
SIM卡卡号:13681234567;
IMSI信息:123000000000000;
IMEI信息:456000000,789000000。
该标识信息映射库中,表示该用户的一张SIM卡可应用于两部移动电话。即IMSI信息(SIM卡信息)既可以与456000000形成标识信息映射对,也可以与789000000形成标识信息映射对,即第一标识信息(IMEI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SIM卡卡号或IMSI信息)形成多对一的映射关系。
实际应用中,为了有效防止非法用户通过在云端服务器进行注册,可以增添、修改标识信息映射库,使得非法获取的终端设备标识信息可以存储在该非法用户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的情形。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云端服务器构建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之前,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
遍历除该用户名之外的各用户名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如果存在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中的任一标识信息,拒绝构建或更新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假设终端设备的SIM卡卡号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分别为a,b,c,在终端设备被偷窃者偷窃后,为了避免触发本发明实施例的防盗方法,偷窃者通过登录云端服务器,在偷窃者用户名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需要增添a,b,c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或者,偷窃者将SIM卡信息更换为d,对应的IMSI信息相应更换为e,则在偷窃者用户名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需要增添d,e,c的标识信息映射对。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通过查询各用户名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确定在某一用户(失窃者用户)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存在a,b,c的标识信息映射对,因而,对于第一种情形,偷窃者需要增添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所述某一用户设置的标识信息映射对完全相同(匹配),而对于第二种情形,偷窃者需要增添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所述某一用户设置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一标识信息(c)相匹配,则拒绝该用户的增添、修改请求。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对于移动电话,标识信息映射库中还可以包括:移动电话型号信息、移动电话操作系统初始版本信息、激活时间信息、使用地点信息以及使用状态信息中的一项或其任意组合。其中,使用状态信息包括:正常使用状态信息以及挂失状态信息。该上述信息可以通过设置在终端设备操作系统后台驻留的终端设备防盗程序进程来获取,并通过终端设备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作为可选实施例,如果云端服务器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存储标识信息映射库,且标识信息映射对包含有用户名信息,则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包括:
云端服务器解析接收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获取用户名信息,从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存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查询得到获取的用户名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将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下发至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存在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标识信息不相同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挂失通知,云端服务器接收挂失通知,在以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存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将所述终端设备的使用状态标识为挂失状态。
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强通信的安全性,避免用户隐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在终端设备与云端服务器之间,也可以将需要传输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以及SIM卡信息进行加密后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云端服务器存储的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是和终端设备硬件绑定的,因而,在被盗前后都不会发生变化,并能够利用终端设备信息映射对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标识信息查找到映射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库,终端设备接收到云端服务器返回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后,与获取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进行匹配,在确定当前终端设备被盗后,则可以锁定该终端设备,从而可以有效解决在终端设备上设置映射关系,盗窃者在偷窃终端设备后,通过将终端设备恢复为出厂设置或对终端设备进行刷机操作更新设置的映射关系,从而破解终端设备防盗,使之不会触发防盗的技术问题,有效提升了防盗效果,且能够对购买的终端设备进行鉴定。进一步地,购买终端设备的用户通过上传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在接收到云端服务器返回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并与标识信息映射对进行匹配,如果确定匹配结果信息为不匹配信息后,可以确定该购买的终端设备为被盗终端设备或二手终端设备,从而在后续流程中,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包含的SIM卡卡号信息,发起与被盗用户的通信。而且,将终端设备标识信息保存在云端服务器,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实时性。
作为可选实施例,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触发安装在终端设备中的摄像头按照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采集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进行上报,以便于确定偷窃者信息。
本步骤中,采集周期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10秒(s),也可以设置为30s等,在每一采集周期内,进行一次图像采集,例如,可以设置在采集周期的起始时间点进行图像采集,也可以设置在采集周期的终止时间点进行图像采集,或者,设置在采集周期起始时间点至终止时间点之间的任一时间点进行图像采集。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将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转发到预先设置的防盗丢失对应处理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并在转发完毕后,清除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
本步骤中,需要转发的存储内容由用户预先设置,包括:通信录、短消息、照片、邮件、记事本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这样,通过将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转发到用户预先设置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用户即使丢失终端设备后,也可以从预先设置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中获取需要的存储内容,从而不影响用户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进一步地,通过将失窃的智能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进行清除,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提升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报警信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本步骤中,云端服务器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北斗系统等方式获取终端设备当前的位置信息。在获取位置信息后,可以实现对被窃终端设备的追踪,从而可以尽快锁定被窃终端设备,降低用户的损失。
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设置所述终端设备不能关机;和/或,
设置不能卸载所述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安全应用程序;和/或,
锁定屏幕;和/或,
要求输入验证码信息;和/或,
禁止切换账号;和/或,
禁止浏览预先设置的隐私信息。
实际应用中,由于SIM卡信息在挂失或丢失后可以重新办理与原SIM卡信息相一致的SIM卡,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找回被偷窃的终端设备后,还可以确定找回的终端设备是否为自己所失窃的终端设备,具体为:
终端设备获取新插入的SIM卡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的IMEI信息,形成标识信息映射对,传输至云端服务器,如果云端服务器确定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相匹配,确认找回失窃的终端设备。并提示用户是否登录并取消该终端设备的挂失状态。当然,实际应用中,如果终端设备存储有来自云端服务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也可以直接与存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处理。
作为可选实施例,如前所述,购买终端设备的用户在确定购买的终端设备为被盗终端设备或二手终端设备后,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该终端设备IMEI信息映射的SIM卡信息,通过匿名方式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的SIM卡信息进行通信。
本步骤中,购买终端设备的用户在插入SIM卡,通过与云端服务器的交互,确定购买的终端设备为被盗终端设备或二手终端设备后,通过匿名方式,例如,通过云端服务器转发方式进行匿名通信。具体来说,购买终端设备的用户(即购买二手终端设备的用户)利用加密的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SIM卡号,通过云端服务器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该终端设备IMEI信息映射的SIM卡信息(失窃者)进行通信,失窃者通过网页版的云端服务器与购买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通信,从而将相关信息告知失窃者或云端服务器管理人员,使之能够查找到盗窃者,进而对盗窃者进行依法制裁,有效减少盗窃行为。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结构。参见图2,该终端设备包括:标识信息获取模块、上传模块以及防盗模块,其中,
标识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识信息获取模块通过设置在终端设备操作系统后台驻留的终端设备防盗程序进程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标识信息映射对中包含有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可视电话、会议终端、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个人视频播放器、网卡等。其中,终端设备为移动电话时,(移动电话)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SIM卡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IMSI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以及SIM卡信息和IMSI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等。其中,SIM卡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的关系,可以是一对一的映射对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映射对关系,还可以是多对一的映射对关系。
作为可选实施例,移动电话标识信息映射对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户名(用户账号)信息、移动电话型号信息、移动电话操作系统初始版本信息、激活时间信息、使用地点信息以及使用状态信息中的一项或其任意组合。其中,使用状态信息包括:正常使用状态信息以及挂失状态信息。
上传模块,用于将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防盗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增强通信的安全性,避免用户隐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该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将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后,输出至上传模块。
较佳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为锁定终端设备(例如,锁定屏幕、要求输入验证码信息、禁止切换账号、禁止浏览预先设置的隐私信息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作为可选实施例,该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防盗模块锁定终端设备后,触发安装在终端设备中的摄像头按照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采集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进行上报,以便于确定偷窃者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图像并上传,可以便于了解相关信息,例如,偷窃者的图像信息。
作为可选实施例,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将采集的图像上报至云端服务器,也可以上报至其它预先指定的网络服务器或终端设备。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为了降低终端设备失窃后,存储在终端设备中的一些信息,例如,通信录、照片等随同失窃对用户生活和工作造成的不便,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
内容转发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防盗模块锁定终端设备后,触发将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转发到预先设置的防盗丢失对应处理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并在转发完毕后,清除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转发的存储内容可以由用户预先设置,包括:通信录、短消息、照片、邮件、记事本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这样,通过将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转发到用户预先设置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用户即使在丢失终端设备后,也可以从预先设置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中获取需要的存储内容,从而不影响用户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进一步地,
通过将失窃的智能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进行清除,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提升了用户的业务体验。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该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报警定位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防盗模块锁定终端设备后,触发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报警信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北斗系统等方式获取终端设备当前的位置信息。在获取位置信息后,可以实现对被窃终端设备的追踪,从而可以尽快锁定被窃终端设备,降低用户的损失。
实际应用中,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用于监测到终端设备插入新SIM卡后,获取新SIM卡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的IMEI信息,形成标识信息映射对,输出至上传模块;接收云端服务器返回的标识信息映射对相匹配信息,确认找回失窃的终端设备,并提示用户是否登录并取消该终端设备的挂失状态。
作为可选实施例,如前所述,购买终端设备的用户在确定购买的终端设备为被盗终端设备或二手终端设备后,该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在锁定该终端设备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该终端设备IMEI信息映射的SIM卡信息,通过匿名方式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的SIM卡信息进行通信。
较佳地,该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在云端服务器进行注册,并在注册成功后,向云端服务器上传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信息,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用户注册的用户名信息,构建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防盗系统结构。参见图3,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其中,
终端设备,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标识信息获取模块、上传模块以及防盗模块(图中未示出),其中,
标识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
上传模块,用于将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防盗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终端设备的更多结构描述,具体可参见图2,在此略去详述。
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得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并下发至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匹配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图中未示出),其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输出至匹配处理模块;
匹配处理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匹配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输出至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发送至终端设备。
作为可选实施例,云端服务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标识信息映射库构建模块,用于在对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进行注册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标识信息映射对,遍历除该用户之外的各用户名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如果存在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中的任一标识信息,拒绝构建或更新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否则,构建或更新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可选实施例,匹配处理模块包括:解析单元以及查询单元,其中,
解析单元,用于从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中,解析出包含的用户名信息;
查询单元,用于根据解析单元解析出的用户名信息,查询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存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获取解析出的用户名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输出至发送模块。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防盗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服务器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发明公开了A1.一种终端设备防盗方法,终端设备预先向云端服务器传输标识信息映射对,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构建标识信息映射库,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标识信息映射对,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
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A2.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包括:
云端服务器解析接收的第一标识信息,获取用户名信息,从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存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查询得到获取的用户名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将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下发至所述终端设备。
A3.根据A1所述的方法,采用定时或不定时的方式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
A4.根据A1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加密。
A5.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触发安装在终端设备中的摄像头按照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采集用于确定偷窃者信息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进行上报。
A6.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将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转发到预先设置的防盗丢失对应处理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并在转发完毕后,清除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
A7.根据A6所述的方法,所述存储内容包括:通信录、短消息、照片、邮件、记事本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A8.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报警信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A9.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设置所述终端设备不能关机。
A10.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设置不能卸载所述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安全应用程序;和/或,
锁定屏幕;和/或,
要求输入验证码信息;和/或,
禁止切换账号;和/或,
禁止浏览预先设置的隐私信息。
A11.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终端设备为移动电话,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SIM卡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或者,IMSI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或者,SIM卡信息、IMSI信息与IMEI信息的映射对,其中,IMEI信息为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移动电话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SIM卡信息以及IMSI信息为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移动电话在移动网络中的第二标识信息。
A12.根据A11所述的方法,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进一步包括:用户名信息、移动电话型号信息、移动电话操作系统初始版本信息、激活时间信息、使用地点信息以及使用状态信息中的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A13.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终端设备预先向云端服务器传输标识信息映射对,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构建标识信息映射库包括:
终端设备在云端服务器进行用户名注册,并在用户名注册成功后,向云端服务器上传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信息;
云端服务器遍历除该用户名之外的各用户名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如果存在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中的任一标识信息,拒绝构建或更新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否则,根据用户注册的用户名信息,构建以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A14.根据A1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终端设备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该终端设备IMEI信息映射的SIM卡信息,通过匿名方式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的SIM卡信息进行通信。
A15.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标识信息获取模块、上传模块以及防盗模块,其中,
标识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
上传模块,用于将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防盗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A16.根据A1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将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后,输出至上传模块。
A17.根据A1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防盗模块锁定终端设备后,触发安装在终端设备中的摄像头按照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采集用于确定偷窃者信息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进行上报。
A18.根据A1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内容转发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防盗模块锁定终端设备后,触发将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转发到预先设置的防盗丢失对应处理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并在转发完毕后,清除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
A19.根据A1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报警定位模块,用于在监测到防盗模块锁定终端设备后,触发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报警信息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A20.根据A1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在锁定该终端设备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该终端设备IMEI信息映射的SIM卡信息,通过匿名方式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的SIM卡信息进行通信。
A21.根据A15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在云端服务器进行注册,并在注册成功后,向云端服务器上传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信息,以使云端服务器根据用户注册的用户名信息,构建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A22.一种终端设备防盗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其中,
终端设备,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得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并下发至终端设备。
A23.根据A22所述的系统,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匹配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其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输出至匹配处理模块;
匹配处理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匹配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输出至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发送至终端设备。
A24.根据A23所述的系统,所述匹配处理模块包括:解析单元以及查询单元,其中,
解析单元,用于从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中,解析出包含的用户名信息;
查询单元,用于根据解析单元解析出的用户名信息,查询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存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获取解析出的用户名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输出至发送模块。
A25.根据A23所述的系统,所述云端服务器进一步包括:
标识信息映射库构建模块,用于在对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进行注册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的标识信息映射对,遍历除该用户之外的各用户名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如果存在包含SIM卡信息、IMSI信息以及IMEI信息中的任一标识信息,拒绝构建或更新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否则,构建或更新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防盗方法,终端设备预先向云端服务器传输标识信息映射对,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构建标识信息映射库,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标识信息映射对,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
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包括:
云端服务器解析接收的第一标识信息,获取用户名信息,从以用户名信息为标识存储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中,查询得到获取的用户名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
将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下发至所述终端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采用定时或不定时的方式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加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触发安装在终端设备中的摄像头按照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采集用于确定偷窃者信息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进行上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包括:
将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转发到预先设置的防盗丢失对应处理的移动电话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并在转发完毕后,清除终端设备中的存储内容。
7.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标识信息获取模块、上传模块以及防盗模块,其中,
标识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包括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
上传模块,用于将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防盗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进一步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将标识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后,输出至上传模块。
9.一种终端设备防盗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云端服务器,其中,
终端设备,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映射对,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所述标识信息映射对中还包括标识终端设备在移动网络中的可识别身份的第二标识信息;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依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进行查询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在确定获取的标识信息映射对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与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不相匹配后,切换到预先设置的防盗模式;
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得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并下发至终端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匹配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其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输出至匹配处理模块;
匹配处理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标识终端设备硬件信息的第一标识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各终端设备对应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匹配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将得到的标识信息映射库输出至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标识信息映射库发送至终端设备。
CN201410171916.3A 2014-04-25 2014-04-25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51001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1916.3A CN105100130A (zh) 2014-04-25 2014-04-25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1916.3A CN105100130A (zh) 2014-04-25 2014-04-25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0130A true CN105100130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7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1916.3A Pending CN105100130A (zh) 2014-04-25 2014-04-25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0130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9045A (zh) * 2016-03-15 2016-07-2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系统在数据重置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022795A (zh) * 2016-05-12 2016-10-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imei的手机流向管理系统
CN106331169A (zh) * 2016-10-14 2017-01-1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挂失的方法及云客户端、云服务器、移动终端
CN106843729A (zh) * 2017-01-20 2017-06-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操控方法及终端
CN107071008A (zh) * 2017-03-28 2017-08-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定位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172298A (zh) * 2017-06-26 2017-09-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31355A (zh) * 2017-06-01 2017-10-0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防破解绑定服务的方法、终端、服务器、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426186A (zh) * 2017-06-23 2017-1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管理终端的方法和装置、服务器、存储装置
CN107992735A (zh) * 2016-10-26 2018-05-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05183A (zh) * 2018-08-15 2018-12-14 深圳市泰钦园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芯片id号和网络mac地址的信息防丢方法
CN109714493A (zh) * 2017-10-26 2019-05-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机卡池绑定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714466A (zh) * 2017-10-26 2019-05-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密码认证处理方法、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CN110300092A (zh) * 2018-03-21 2019-10-0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包辨识方法及封包辨识装置
CN112044055A (zh) * 2020-08-31 2020-12-08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33264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调试终端的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37830A (zh) * 2019-10-08 2021-04-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终端找回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1015A (zh) * 2003-10-31 2004-10-27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实现手机防盗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3037374A (zh) * 2012-12-28 2013-04-10 合肥工业大学 企业级智能移动终端防盗方法
CN103648089A (zh) * 2013-11-07 2014-03-1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防盗处理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1015A (zh) * 2003-10-31 2004-10-27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实现手机防盗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3037374A (zh) * 2012-12-28 2013-04-10 合肥工业大学 企业级智能移动终端防盗方法
CN103648089A (zh) * 2013-11-07 2014-03-1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防盗处理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9045A (zh) * 2016-03-15 2016-07-2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系统在数据重置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022795A (zh) * 2016-05-12 2016-10-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imei的手机流向管理系统
CN106331169A (zh) * 2016-10-14 2017-01-1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挂失的方法及云客户端、云服务器、移动终端
CN107992735A (zh) * 2016-10-26 2018-05-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992735B (zh) * 2016-10-26 2021-07-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843729A (zh) * 2017-01-20 2017-06-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操控方法及终端
CN107071008A (zh) * 2017-03-28 2017-08-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定位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231355A (zh) * 2017-06-01 2017-10-0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防破解绑定服务的方法、终端、服务器、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426186A (zh) * 2017-06-23 2017-1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管理终端的方法和装置、服务器、存储装置
CN107172298B (zh) * 2017-06-26 2020-05-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72298A (zh) * 2017-06-26 2017-09-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4493A (zh) * 2017-10-26 2019-05-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机卡池绑定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714466A (zh) * 2017-10-26 2019-05-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密码认证处理方法、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CN109714493B (zh) * 2017-10-26 2021-06-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机卡池绑定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714466B (zh) * 2017-10-26 2021-08-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密码认证处理方法、装置及其移动终端
CN110300092A (zh) * 2018-03-21 2019-10-0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包辨识方法及封包辨识装置
CN110300092B (zh) * 2018-03-21 2021-07-16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包辨识方法及封包辨识装置
CN109005183B (zh) * 2018-08-15 2020-10-09 深圳市泰钦园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芯片id号和网络mac地址的信息防丢方法
CN109005183A (zh) * 2018-08-15 2018-12-14 深圳市泰钦园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芯片id号和网络mac地址的信息防丢方法
CN112637830A (zh) * 2019-10-08 2021-04-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终端找回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2637830B (zh) * 2019-10-08 2022-10-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终端找回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2044055A (zh) * 2020-08-31 2020-12-08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33264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调试终端的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0130A (zh)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CN105100131A (zh)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系统
US11463241B2 (en)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blockchain information
CN103037312B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871572B (zh) 将内容绑定到用户
US8750828B2 (en) Enabling remote and anonymous control of mobile and portable multimedia devices for security, tracking and recovery
CN109314703B (zh) 用于管理连接设备的状态的方法
US200400811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oading data to a limited device
US2008011368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and/or tracking use of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omponents
US20230161898A1 (en) Access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privileges
CN105308560A (zh) 用于设置简档的方法和装置
GB2449510A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creation, manag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of links between people, entities, objects and devices
CN103299658A (zh) 移动应用的管理
CN103188328A (zh) 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共享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US20110302264A1 (en) Rfid network to support processing of rfid data captured within a network domain
CN103581441A (zh) 移动终端追踪防盗系统和方法
CN106304033A (zh) 一种基于机卡绑定的手机信息防御方法及系统
CN105095802A (zh) 智能终端设备防盗方法及智能终端设备
Kumar et al. Vulnerability detection of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number of smartphone and automated reporting of changed IMEI number
CN103699821A (zh) 被盗终端的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US2007015060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download and track digital material
CN1980458B (zh) 一种网络侧实现信息备份的方法
CN112702743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数据监测保护方法
CN107743114A (zh) 一种网络访问方法、装置和系统
Pochampally et al. A secure tracking mobile app develo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