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8218A - 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8218A
CN105098218A CN201410210138.4A CN201410210138A CN105098218A CN 105098218 A CN105098218 A CN 105098218A CN 201410210138 A CN201410210138 A CN 201410210138A CN 105098218 A CN105098218 A CN 105098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ater conservancy
conservancy diversion
positive pole
reac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01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8218B (zh
Inventor
陈永翀
冯彩梅
张艳萍
张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fengguang Energy Storage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WAGA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WAGA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WAGA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101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8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8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8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8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8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导流式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属于锂离子液流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的夹心复合结构层之间设置有平行分布的柔性导流线缆,在对电极悬浮液进行导流的同时,避免了板状结构导流体对夹心复合结构层的硬性压力所造成的电池内部短路;当线缆为电子导体时,还可以利用线缆连接多孔电极集流层与电池极耳,进行电子的传导与集流。

Description

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液流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背景技术
锂离子液流电池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电池技术,它综合了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的优点,具有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彼此独立、能量密度大,成本较低的特点,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网调峰、分布电站、市政交通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专利(CN201410027599.8)公布了一种新型锂离子液流电池,所述新型锂离子液流电池包括正极集流层、负极集流层、正极反应腔、负极反应腔、隔离层、正极悬浮液和负极悬浮液。其中,正极悬浮液为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导电剂与电解液的混合物,负极悬浮液为负极活性材料颗粒、导电剂与电解液的混合物;正极悬浮液在正极反应腔内连续或间歇流动,负极悬浮液在负极反应腔内连续或间歇流动。构成正极反应腔的集流层为正极集流层,构成负极反应腔的集流层为负极集流层;正极集流层和/或负极集流层是厚度为0.01~1000μm的具有通孔结构的电子导电层。正极集流层和负极集流层分别位于隔离层的两侧且与隔离层紧密接触,构成正极集流层、隔离层与负极集流层的夹心复合结构层;若干个夹心复合结构层按照相同极性集流层相对放置的顺序依次排列。相邻两个夹心复合结构层的正极集流层与正极集流层之间的间距大于零,它们之间的空隙构成正极反应腔;相邻两个夹心复合结构层的负极集流层与负极集流层之间的间距也大于零,它们之间的空隙构成负极反应腔。
上述专利中提到:在反应腔内设有导流体,所述导流体与反应腔两侧同极性的集流层直接接触,将反应腔隔成若干个平行的流道,对在反应腔内流动的电极悬浮液起到导流的作用,同时,对电池反应腔两侧的夹心复合结构层起到支撑作用。导流体在反应腔内的剖面形状包括矩形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锯齿波、脉冲波、或者具有凸凹起伏的异型波中的一种或多种。导流体可以为不导电的绝缘塑料板,也可以为导电石墨板、导电金属板或表面镀有金属膜的塑料板,当导流体能够导电时,导流体除具有上述导流和支撑作用外,还可以在导流体的两端设有金属线形成极耳,将集流层所收集到的电子通过导流体进行传输和引出,因此这时候导流体还可以起到电子引流的作用。
实验中发现,上述板状结构导流体对电池反应腔和集流体的尺寸配合精度要求极高,很容易形成翘曲变形或者压破夹心复合结构层,造成电池内部电流不均甚至局部短路;另外,置于反应腔内部曲折分布的导流体减小了电极悬浮液流动腔室的实际高度,不利于电极悬浮液的流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锂离子液流电池存在的上述问题并对电池反应器结构进行完善,本发明提供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将原有的板状结构导流体改为平行分布的柔性线缆,亦即将柔性线缆平行布置于电池反应腔内,形成对电极悬浮液的导流,并使线缆与夹心复合结构层直接接触,对夹心复合结构层起到柔性支撑作用,避免了采用板状结构导流体产生的硬性压力对夹心复合结构层造成破损的问题;当线缆为电子导体时,还可以利用线缆连接多孔电极集流层与电池极耳,进行电子的传导与集流。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所述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包括正极反应腔、负极反应腔、夹心复合结构层、若干根正极导流线缆和若干根负极导流线缆;其中,夹心复合结构层是由多孔正极集流层和多孔负极集流层分别放置于隔离层的两侧且与隔离层紧密接触所构成,若干个夹心复合结构层按照相同极性集流层相对放置的顺序依次排列,两个相对的多孔正极集流层之间的间隙空间构成正极反应腔,两个相对的多孔负极集流层之间的间隙空间构成负极反应腔,夹心复合结构层位于正极反应腔与负极反应腔之间,形成正极反应腔和负极反应腔交错叠加的结构;本发明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的特征在于:在电池反应器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设置若干正极绝缘密封板,与之垂直方向的两个相对的侧面设置若干负极绝缘密封板,正极绝缘密封板位于正极反应腔的边缘位置,与夹心复合结构层之间构成正极悬浮液通道,负极绝缘密封板位于负极反应腔的边缘位置,与夹心复合结构层之间构成负极悬浮液通道,正极悬浮液通道与负极悬浮液通道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若干根正极导流线缆位于正极反应腔内,沿着正极悬浮液通道的方向平行铺设,并与正极反应腔两侧的或单侧的多孔正极集流层直接接触,若干根负极导流线缆位于负极反应腔内,沿着负极悬浮液通道的方向平行铺设,并与负极反应腔两侧的或单侧的多孔负极集流层直接接触。
在本发明中,规定同一电池反应腔内两侧同极性的多孔集流层之间的距离为电池反应腔的高度,规定正极悬浮液通道的开口两端分别为A面和Aˊ面,以及负极悬浮液通道的开口两端分别为B面和Bˊ面,A面和Aˊ面分别与B面和Bˊ面互相垂直。
所述导流线缆的直径等于或小于反应腔的高度。当导流线缆的直径与反应腔的高度相等时,导流线缆与反应腔两侧的多孔集流层直接接触;当导流线缆的直径小于反应腔的高度时,导流线缆与反应腔任意一侧的多孔集流层直接接触;在同一反应腔内相邻两根导流线缆的距离为2~50mm,优选为6~15mm;为实现对电极悬浮液的导流功能,使电极悬浮液在反应腔内分布均匀,同一反应腔内导流线缆的间距应该基本一致。
所述导流线缆为柔性线缆,能够在电池反应腔的侧边进行弯曲和绕行,且与集流层接触的部位有足够的压缩弹性,能够保证与集流层的紧密接触而不对夹心复合结构层造成刚性挤压损伤。所述正极导流线缆首先在电池反应器最靠近表面的正极反应腔的A面穿入,从A’面穿出并进入下一层正极反应腔从A面穿出,依此类推,正极导流线缆依次穿过相邻的每个正极反应腔,直至完成在所有正极反应腔内的铺设;或者所述若干正极导流线缆从每个正极反应腔的A面穿入,从A’面穿出,A面所有正极导流线缆通过线缆连接或直接拧合,A’面所有正极导流线缆通过线缆连接或直接拧合。所述负极导流线缆首先在电池反应器最靠近表面的负极反应腔内的B面穿入,从B’面穿出并进入下一层负极反应腔从B面穿出,依此类推,依次穿过相邻的每个负极反应腔,直至完成在所有负极反应腔内的铺设;或者所述若干负极导流线缆从每个负极反应腔的B面穿入,从B’面穿出,B面所有负极导流线缆通过线缆连接或直接拧合,B’面所有负极导流线缆通过线缆连接或直接拧合。
所述导流线缆与多孔集流层可以通过线缆在各个反应腔内绕行穿过时施加的拉伸力压紧,实现紧密接触;或者,所述导流线缆与多孔集流层通过丝线缝合后实现直接接触;或者,所述导流线缆与多孔集流层通过粘接连接。
所述正极和/或负极导流线缆为实心的或空心的单根柔性线缆,或由若干根较细的线缆拧合而成的柔性线缆。
所述正极和/或负极导流线缆为耐电解液腐蚀的电子不导电的绝缘线缆,包括聚丙烯线缆、聚乙烯线缆、聚四氟乙烯线缆。
或者,所述正极和/或负极导流线缆为电子导电的金属线缆或表面附有导电涂层的金属线缆,同时具有集流、导流和支撑的作用;所述金属线缆位于正极反应腔时能够耐氧化反应,材料为铝、合金铝、不锈钢、银、锡或钛,优选为铝;所述金属线缆位于负极反应腔时能够耐还原反应,材料为铜、不锈钢、镍、钛、银、锡、镀锡铜、镀镍铜、镀银铜,优选为镀镍不锈钢;所述导电涂层包括导电碳材料涂层、金属涂层,优选为导电碳材料涂层。或者,所述正极和/或负极导流线缆为有机纤维长丝与导电纤维合捻的线缆,或为有机纤维细线表面缠绕导电纤维或包覆电子导电膜;所述有机纤维包括涤纶聚脂纤维、尼龙纤维、天然棉麻、芳纶、尼龙、聚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及其它耐电解液性能良好的有机物;所述导电纤维包括碳纤维、导电金属纤维;所述电子导电膜为导电碳材料涂层、金属涂层或碳纤维导电布、金属导电布、有机纤维与导电纤维混编的导电布、镀有金属薄膜的导电布中的一种或几种。当所述导流线缆为绝缘线缆时,在多孔正极集流层的侧边通过粘接或机械连接电子导电的金属线或金属板,并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正极极耳;在多孔负极集流层的侧边通过粘接或机械连接电子导电的金属线或金属板,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负极极耳。
当所述导流线缆为电子导电线缆时,所有正极导流线缆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电子导电的金属线或金属板相互连接,并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正极极耳;所有负极导流线缆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电子导电的金属线或金属板相互连接,并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负极极耳。
所述电池反应器上下表面设置有绝缘密封盖板,侧边设置有正极进液腔、正极出液腔和负极进液腔、负极出液腔,正极进液腔和负极进液腔分别设有正极进液口和负极进液口,正极出液腔和负极出液腔分别设有正极出液口和负极出液口。
所述极耳的引出可以通过电池反应器上下表面的绝缘密封盖板,也可以通过相同极性的进液腔或出液腔的任意位置;在引出位置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和固定即可。
进一步,本发明的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设置气体保护通道,所述气体保护通道处于电池反应器的电池反应腔和电极悬浮液通道外侧四周边缘,与电极悬浮液通道相互独立,惰性气体通道内惰性气体与电极悬浮液通道内的电极悬浮液互不直接接触。所述惰性气体通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惰性气体由进气口进入惰性气体通道,在电池反应腔和电极悬浮液通道边缘外侧四周流通,为电池反应器提供惰性气体保护氛围,使整个电池反应器处于惰性气体氛围保护中,这样能够阻隔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进入电池反应器与电极悬浮液接触,避免恶化电池的使用性能。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或氩气或氮氩混合气体,气压在0.1-0.5Mpa之间。
本发明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锂离子液流电池的正极悬浮液位于正极反应腔内,在正极悬浮液通道内连续或间歇流动,负极悬浮液位于负极反应腔内,在负极悬浮液通道内连续或间歇流动,正极悬浮液的流动方向与负极悬浮液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若干根正极导流线缆位于正极反应腔内,沿着正极悬浮液的流动方向平行铺设,并与正极反应腔两侧的或单侧的多孔正极集流层直接接触;若干根负极导流线缆位于负极反应腔内,沿着负极悬浮液的流动方向平行铺设,并与负极反应腔两侧的或单侧的多孔负极集流层直接接触。
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悬浮液中的负极活性材料颗粒脱嵌,进入电解液,并穿过夹心复合结构层向正极反应区域迁移,嵌入到正极悬浮液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颗粒中。与此同时,负极悬浮液中的负极活性材料颗粒内部的电子通过负极悬浮液里面导电剂的传输,进入夹心复合结构层的负极集流层或电子导电的负极导流线缆,通过负极极耳流入电池的外部回路,通过外部电路做功后,由正极极耳流入夹心复合结构层的正极集流层或电子导电的正极导流线缆,通过正极悬浮液里面导电剂的传输,进入到正极悬浮液的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内部,完成一个放电的电化学过程。电池充电的过程与之相反。
在上述放电和充电过程中,正极悬浮液在正极反应通道内沿着正极导流线缆均匀分布,负极悬浮液在负极反应通道内沿着负极导流线缆均匀分布,正极悬浮液和负极悬浮液通过夹心复合结构层中间的隔离层进行锂离子传输;当导流线缆为绝缘线缆时,通过夹心复合结构层两侧的正极集流层和负极集流层进行电子的收集和传输;当导流线缆为电子导电线缆时,通过正极导流线缆和负极导流线缆进行电子的收集和传输。
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体现在:
1)柔性线缆能够避免对夹心复合结构层造成硬性压力损伤,减小对电池反应腔和集流体尺寸的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
2)置于集流层之间的导流线缆不会降低电极悬浮液流动腔室的实际高度,避免了板状结构导流体对电极悬浮液流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3)当导流线缆为导电线缆时,与集流层直接接触,可以对集流层的电子进行收集和传输,便于极耳的引出;同时,导电线缆增加了集流面积,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极化内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夹心复合结构层的示意图;其中,图1(a)为夹心复合结构层的组装示意图,图1(b)为夹心复合结构层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夹心复合结构层侧边固定绝缘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池反应器叠加方式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池反应器上下表面设置绝缘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导流线缆引出形成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池反应器的进液腔、出液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夹心复合结构层15包括多孔正极集流层11、多孔负极集流层12、隔离层13和四周的绝缘框架14,多孔正极集流层11和多孔负极集流层12分别放置于隔离层13的两侧且与隔离层13紧密接触,在多孔正极集流层11和多孔负极集流层12的边缘分别通过粘接或热压方式与绝缘框架14复合。图1(a)为夹心复合结构层的组装示意图,图1(b)为夹心复合结构层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多孔正极集流层11为表面复合导电炭黑的200目不锈钢网,多孔负极集流层12为表面镀铜的200目不锈钢网,隔离层13为1层聚乙烯多孔聚合物隔离膜,复合绝缘框架14为厚度为0.5mm的聚乙烯塑料框架。
如图2所示,夹心复合结构层15在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绝缘密封板21,绝缘密封板21表面加工凹槽,将夹心复合结构层15嵌入其中,通过粘接或热压的方式进行固定,夹心复合结构层15两侧的绝缘密封板21互相垂直,形成相互垂直的正极反应腔流道和负极反应腔流道。
如图3所示,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包括若干层交错叠加的正极反应腔31和负极反应腔32,夹心复合结构层21位于正极反应腔31与负极反应腔32之间,正极反应腔31内有平行铺设的正极导流线缆33,负极反应腔32内有平行铺设的负极导流线缆34,本实施例中,正极导流线缆33为直径为2mm的表面涂覆炭黑的铝合金线缆,负极导流线缆34为直径为2mm的表面镀铜的聚乙烯塑料线缆。若干个夹心复合结构层15按照相同极性集流层相对放置的顺序依次排列,两个相对的多孔正极集流层11之间的间隙空间构成正极反应腔31,两个相对的多孔负极集流层12之间的间隙空间构成负极反应腔32,形成正极反应腔31和负极反应腔32交错叠加的结构。若干根正极导流线缆33位于构成正极反应腔31的多孔正极集流层11之间,沿着正极反应腔31的长度方向平行铺设,并与正极反应腔31两侧的多孔正极集流层11直接接触;若干根负极导流线缆34位于构成负极反应腔32的多孔负极集流层12之间,沿着负极反应腔32的长度方向平行铺设,并与负极反应腔32两侧的多孔负极集流层12直接接触。正极悬浮液在正极反应腔31内连续或间歇流动,负极悬浮液在负极反应腔32内连续或间歇流动,正极悬浮液的流动方向与负极悬浮液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正极反应腔31和负极反应腔32的腔体高度均为2mm。
如图4所示,在反应腔上下表面设置绝缘盖板41,绝缘盖板通过粘接剂与电池反应器侧边的绝缘密封板21连接固定。
如图5所示,所有正极导流线缆33通过电子导电的金属板51相互连接,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正极极耳;所有负极导流线缆34通过电子导电的金属板52相互连接,并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负极极耳。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电池反应器侧边设置有正极进液腔61、正极出液腔62和负极进液腔63、负极出液腔64,正极进液腔61加工有正极进液口65,正极出液腔62加工有正极出液口66,负极进液腔63加工有负极进液口67,负极出液腔64加工有负极出液口68。所有腔体与电池反应器模块侧边的绝缘密封板21及上下表面的绝缘盖板41通过粘接剂进行固定和密封。
工作时,正极悬浮液在正极反应腔31沿正极导流线缆33的铺设方向流通,负极悬浮液在负极反应腔32沿负极导流线缆34的铺设方向流通。充放电时,正极反应腔31中的正极悬浮液和相邻负极反应腔32中的负极悬浮液通过夹心复合结构层15进行锂离子的交换。具体过程是,当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腔32中的负极复合材料颗粒内部的锂离子脱嵌而出,进入电解液,并通过夹心复合结构层15到达正极反应腔31,嵌入到正极复合材料颗粒内部;与此同时,负极反应腔32中的负极复合材料颗粒内部的电子流入多孔负极集流层12,并通过负极导流线缆34流入负极极耳54,在电池的外部回路完成做功后流入正极极耳53,通过正极导流线缆33流入多孔正极集流层11,最后嵌入正极反应腔31中的正极复合材料颗粒内部。电池充电的过程与之相反。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布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不应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包括正极反应腔、负极反应腔、夹心复合结构层、若干根正极导流线缆和若干根负极导流线缆;其中,夹心复合结构层是由多孔正极集流层和多孔负极集流层分别放置于隔离层的两侧且与隔离层紧密接触所构成;本发明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的特征在于:在电池反应器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设置若干正极绝缘密封板,与之垂直方向的两个相对的侧面设置若干负极绝缘密封板,正极绝缘密封板位于正极反应腔的边缘位置,与夹心复合结构层之间构成正极悬浮液通道,负极绝缘密封板位于负极反应腔的边缘位置,与夹心复合结构层之间构成负极悬浮液通道,正极悬浮液通道与负极悬浮液通道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若干根正极导流线缆位于正极反应腔内,沿着正极悬浮液通道的方向平行铺设,并与正极反应腔两侧的或单侧的多孔正极集流层直接接触,若干根负极导流线缆位于负极反应腔内,沿着负极悬浮液通道的方向平行铺设,并与负极反应腔两侧的或单侧的多孔负极集流层直接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夹心复合结构层按照相同极性集流层相对放置的顺序依次排列,两个相对的多孔正极集流层之间的间隙空间构成正极反应腔,两个相对的多孔负极集流层之间的间隙空间构成负极反应腔,夹心复合结构层位于正极反应腔与负极反应腔之间,形成正极反应腔和负极反应腔交错叠加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电池反应腔内两侧同极性的多孔集流层之间的距离为电池反应腔的高度,导流线缆的直径等于或小于反应腔的高度,当导流线缆的直径与反应腔的高度相等时,导流线缆与反应腔两侧的多孔集流层直接接触;当导流线缆的直径小于反应腔的高度时,导流线缆与反应腔任意一侧的多孔集流层直接接触;在同一反应腔内相邻两根导流线缆的距离为2~50mm,优选为6~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悬浮液通道的开口两端分别为A面和Aˊ面,负极悬浮液通道的开口两端分别为B面和Bˊ面,A面和Aˊ面分别与B面和Bˊ面互相垂直;导流线缆在电池反应腔中的铺设方式为:所述正极导流线缆首先在电池反应器最靠近表面的正极反应腔的A面穿入,从A’面穿出并进入下一层正极反应腔从A面穿出,依此类推,正极导流线缆依次穿过相邻的每个正极反应腔,直至完成在所有正极反应腔内的铺设;所述负极导流线缆首先在电池反应器最靠近表面的负极反应腔内的B面穿入,从B’面穿出并进入下一层负极反应腔从B面穿出,依此类推,依次穿过相邻的每个负极反应腔,直至完成在所有负极反应腔内的铺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悬浮液通道的开口两端分别为A面和Aˊ面,负极悬浮液通道的开口两端分别为B面和Bˊ面,A面和Aˊ面分别与B面和Bˊ面互相垂直;导流线缆在电池反应腔中的铺设方式为:所述若干正极导流线缆从每个正极反应腔的A面穿入,从A’面穿出,A面所有正极导流线缆通过线缆连接或直接拧合,A’面所有正极导流线缆通过线缆连接或直接拧合;所述若干负极导流线缆从每个负极反应腔的B侧穿入,从B’侧穿出,B面所有负极导流线缆通过线缆连接或直接拧合,B’面所有负极导流线缆通过线缆连接或直接拧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线缆与多孔集流层通过线缆在各个反应腔内绕行穿过时施加的拉伸力压紧,实现紧密接触;或者,所述导流线缆与多孔集流层通过丝线缝合后实现直接接触;或者,所述导流线缆与多孔集流层通过粘接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线缆为实心的或空心的单根柔性线缆,或由若干根较细的线缆拧合而成的柔性线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和/或负极导流线缆为耐电解液腐蚀的电子不导电的绝缘线缆,包括聚丙烯线缆、聚乙烯线缆、聚四氟乙烯线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和/或负极导流线缆为电子导电的金属线缆或表面附有导电涂层的金属线缆,所述金属线缆位于正极反应腔时能够耐氧化反应,材料为铝、合金铝、不锈钢、银、锡或钛,优选为铝;所述金属线缆位于负极反应腔时能够耐还原反应,材料为铜、不锈钢、镍、钛、银、锡、镀锡铜、镀镍铜、镀银铜,优选为镀镍不锈钢;所述导电涂层包括导电碳材料涂层、金属涂层,优选为导电碳材料涂层;或者,所述正极和/或负极导流线缆为有机纤维长丝与导电纤维合捻的线缆,或为有机纤维细线表面缠绕导电纤维或包覆电子导电膜;所述有机纤维包括涤纶聚脂纤维、尼龙纤维、天然棉麻、芳纶、尼龙、聚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及其它耐电解液性能良好的有机物;所述导电纤维包括碳纤维、导电金属纤维;所述电子导电膜为导电碳材料涂层、金属涂层或碳纤维导电布、金属导电布、有机纤维与导电纤维混编的导电布、镀有金属薄膜的导电布中的一种或几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线缆为绝缘线缆时,在多孔正极集流层的侧边通过粘接或机械连接电子导电的金属线或金属板,并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正极极耳;在多孔负极集流层的侧边通过粘接或机械连接电子导电的金属线或金属板,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负极极耳。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流线缆为导电线缆时,所有正极导流线缆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电子导电的金属线或金属板相互连接,并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正极极耳;所有负极导流线缆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电子导电的金属线或金属板相互连接,并从电池反应器引出形成负极极耳。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反应器上下表面设置有绝缘密封盖板,侧边设置有正极进液腔、正极出液腔和负极进液腔、负极出液腔,正极进液腔和负极进液腔分别设有正极进液口和负极进液口,正极出液腔和负极出液腔分别设有正极出液口和负极出液口。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设置气体保护通道,所述气体保护通道处于电池反应器的电池反应腔和电极悬浮液通道外侧四周边缘,与电极悬浮液通道相互独立,互不连通;所述惰性气体通道充满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或氩气或氮氩混合气体,气压在0.1-0.5Mpa之间。
CN201410210138.4A 2014-05-18 2014-05-18 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Active CN105098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0138.4A CN105098218B (zh) 2014-05-18 2014-05-18 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0138.4A CN105098218B (zh) 2014-05-18 2014-05-18 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8218A true CN105098218A (zh) 2015-11-25
CN105098218B CN105098218B (zh) 2017-08-08

Family

ID=5457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0138.4A Active CN105098218B (zh) 2014-05-18 2014-05-18 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821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937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支撑导流线缆的锂浆料电池电芯及锂浆料电池
CN109286052A (zh) * 2017-07-20 2019-01-29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连通式锂液流电池反应器
CN109428105A (zh) * 2017-08-30 2019-03-05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液流电池的管式反应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6793A1 (en) * 2007-12-13 2009-09-10 Hyundai Motor Company Fuel cell stack assembly
CN103094599A (zh) * 2011-10-28 2013-05-08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及其反应器和电极盒
CN103647091A (zh) * 2013-12-06 2014-03-19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双极板组件和液流电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6793A1 (en) * 2007-12-13 2009-09-10 Hyundai Motor Company Fuel cell stack assembly
CN103094599A (zh) * 2011-10-28 2013-05-08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及其反应器和电极盒
CN103647091A (zh) * 2013-12-06 2014-03-19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双极板组件和液流电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937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支撑导流线缆的锂浆料电池电芯及锂浆料电池
CN109148937B (zh) * 2017-06-16 2020-08-04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支撑导流线缆的锂浆料电池电芯及锂浆料电池
CN109286052A (zh) * 2017-07-20 2019-01-29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连通式锂液流电池反应器
CN109286052B (zh) * 2017-07-20 2020-06-19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连通式锂液流电池反应器
CN109428105A (zh) * 2017-08-30 2019-03-05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液流电池的管式反应器
CN109428105B (zh) * 2017-08-30 2020-12-08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液流电池的管式反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8218B (zh)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6514B2 (en) Lithium ion flow battery
CN101719556B (zh)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堆结构
CN107305942B (zh) 一种卷绕式负极片以及设有该负极片的电芯及锂浆料电池
JP5434397B2 (ja) 双極型電池用集電体
US20200161663A1 (en) Honeycomb Electrode Secondary Battery
CN102136594A (zh) 一种双倍功率的液流电池电堆结构及包含此电堆的液流电池
CN105489912A (zh) 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CN105098218A (zh) 线缆式导流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CN214203742U (zh) 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绝缘套及具有其的双极板和燃料电池
CN105390298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N205452051U (zh)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N114171771A (zh) 一种叠片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65133A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JP2017134938A (ja) レドックス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CN21129526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集流板
CN206574804U (zh) 一种基于静电吸附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KR20150021028A (ko) 금속-공기 전지 및 전기 화학적 발전방법
CN102945978B (zh) 一种锂离子液流电池反应器
CN112310404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复合式集流体及电池
CN113161565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集流板
CN219959088U (zh) 一种无极耳电池
CN106784948A (zh) 一种基于静电吸附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CN21756262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芯结构
CN116722148B (zh) 复合集流体、极片、电池、用电设备
CN217822897U (zh) 一种钒电池电解液价态调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9

Address after: 211111 2-210, u Valley lobby, No. 12, mozhou East Road,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Patentee after: Nanjing Jingyu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711, 17th floor, building 2, yard 1, Shangdi 10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waga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5

Address after: No. 1, 1st Floor, Building 4, No. 10, South 3rd Road, Shodu,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43

Patentee after: Haofengguang Energy storage (Chengd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1111 U-Valley Main Hall 2-210, No. 12 Mozhou East Road,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Jingyu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