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4270B - 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4270B
CN105094270B CN201410184367.3A CN201410184367A CN105094270B CN 105094270 B CN105094270 B CN 105094270B CN 201410184367 A CN201410184367 A CN 201410184367A CN 105094270 B CN105094270 B CN 105094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state
electric conductor
current
outpu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43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4270A (zh
Inventor
李琦
邵翔
杨南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843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4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4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4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4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4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至少具有第一表面;第一控制单元,用于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输出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以便向另一设备传送预定信息,其中,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下的第一导电性能不同于在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下的第二导电性能;以及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输出单元之间,并且具有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以便根据预设条件来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单元。因此,可以很好地避免用户手上所携带的静电导致第一控制单元损坏。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显示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PAD)、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等)。此外,随着操作系统的变革,触控操作也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之一。
由此,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通过触控感应来与另一设备进行直接的信息交互。具体地,在该电子设备中装备有触发芯片和导电体,同时,在该另一设备中装备有触控显示屏,当需要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送时,可以将该导电体与该触控显示屏接触,并且在该电子设备中,使得触发芯片根据要传送的预定信息来改变导电体的电特性,以向另一设备发送固定格式的编码数据,然后,在该另一设备中,通过该触控显示屏来检测该导电体的电特性变化,以从该电子设备中接收该编码数据,并且通过对该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操作来获得上述预定信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上述方式能够通过触控感应来提高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效率,但是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在该电子设备中简单地通过一根导线直接将该触发芯片连接到该导电体,所以当用户为了与另一设备进行信息交互而拿起该电子设备时,用户手上所携带的静电可能导致触发芯片损坏。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至少具有第一表面;第一控制单元,用于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输出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以便向另一设备传送预定信息,其中,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下的第一导电性能不同于在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下的第二导电性能;以及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输出单元之间,并且具有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以便根据预设条件来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单元。
优选地,所述另一设备可以包括:输入单元,至少具有第二表面,并且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电特性变化;以及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特性变化来获得所述预定信息,其中,所述导电体与所述输入单元能够彼此接触,使得所述输入单元能够检测与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的状态切换对应的电特性变化。
优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可以包括:当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应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开关单元切换到所述连通状态,以便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单元,从而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传送到所述输出单元,以及当所述第一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开关单元切换到所述断开状态,以便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单元,从而不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传送到所述输出单元。
优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所述第一导电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导电部分连接到所述输出单元,并且在所述连通状态下,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接合,而在所述断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分离。
优选地,所述开关单元还可以包括可形变部分,当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应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可形变部分处于第一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接合,而当所述第一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可形变部分处于第二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分离。
优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可以是按钮开关。
优选地,所述预定规则可以包括第一预定规则,并且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频率规则、电量规则和/或时间间隔规则。
优选地,当所述导电体为多个时,所述预定规则可以包括第二预定规则,并且所述第二预定规则包括用于选择所述多个导电体中的至少一个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选择规则。
优选地,所述导电体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良导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普通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连接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连接所述良导体和所述普通导体,从而使得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并且所述方法包括: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根据预设条件来选择是否将所述控制信号传送到所述导电体;以及当将所述控制信号传送到所述导电体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导电体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以便向另一设备传送预定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可以采用开关单元来有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控制单元与输出单元,使得只有在必要时,才将控制单元连接到输出单元,以便在电子设备与另一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送。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用户手上所携带的静电导致第一控制单元损坏。此外,还很好地减少了电子设备在非必要时的功耗,延长了待机时间。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总体框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设备的总体框图。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透视图。
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配置示例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配置示例的电子设备的平面图。
图6A和图6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详细框图。
图7A和图7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详细框图。
图8A和图8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详细框图。
图9A和图9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详细框图。
图10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送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总体框图,并且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设备的总体框图。
在本实施例中,将以智能标签作为该电子设备100的例子、并且以移动电话作为该另一设备200的例子进行说明。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交互附件,其包括但不限于:可悬挂、附着、粘贴在另一设备200的输入单元(例如,触控显示屏)上的按钮、插针、便条等。同理,该另一设备2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电子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具有输入单元(例如,触控显示屏)的笔记本计算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等。此外,还可以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与另一设备之间的任何其他处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壳体110、第一控制单元120、输出单元130、和开关单元140。
壳体110可以至少具有第一表面111。
第一控制单元120可以用于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
输出单元1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并且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以便向另一设备200传送预定信息,其中,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下的第一导电性能不同于在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下的第二导电性能。
开关单元14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与所述输出单元130之间,并且具有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以便根据预设条件来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和所述输出单元130。
下面,将首先参考图2来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设备200的内部结构,然后再继续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结构。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设备200可以包括:输入单元210和第二控制单元220。
输入单元210可以至少具有第二表面211,并且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二表面211上的电特性变化。
例如,简单地,该输入单元210可以是触控传感面板,该触控传感面板可以由任意的传感面板(例如,电阻型、电容型等)来实现。例如,该触控传感面板可以检测触控传感表面(即,第二表面211)上的电特性(例如,电阻、电容)变化。
优选地,该输入单元210可以是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可以由任意的显示屏幕(例如,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LED)、平面转换(IPS)等)以及上述的触控传感面板的组合实现。例如,触控显示屏可以在检测触控传感表面(即,第二表面211)上的电特性变化的同时,根据所接收的图像或视频数据来在显示屏幕中显示图像或视频。
第二控制单元22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电特性变化来获得所述预定信息。
例如,该第二控制单元220可以由任意的处理器、微处理器实现,并且可以根据预设在另一设备200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的系统以及各种程序执行预设的处理。
为了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与另一设备200进行通信,可以将电子设备100中的输出单元130(具体地,导电体)与另一设备200中的输入单元210彼此接触,使得所述输入单元210能够检测与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的状态切换对应的电特性变化,从而在该电子设备100与该另一设备200之间传送预定信息。
具体地,为了从电子设备100向另一设备200传送预定信息,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另一设备200能够彼此接触,也就是说,在第一表面111上设置的导电体能够与输入单元210的第二表面211进行接触。然后,在电子设备100中,该第一控制单元120可以根据要传送的不同预定信息来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不同控制信号,并且根据该控制信号来不同地改变该输出单元130中导电体的电特性,以向另一设备200发送不同的编码数据。接下来,在该另一设备200中,该第二控制单元220可以根据该输入单元210所检测到与该输入单元210接触的导电体电特性的不同变化来生成不同的编码数据,并且通过对不同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操作来获得上述不同预定信息。
下面,将返回参考图1来继续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中,例如,该第一表面111可以位于在电子设备100的背面(例如,与在另一设备200中装备的输入单元210(例如,触控显示屏)相对应的一面),并且具有诸如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之类的形状。
更一般地,该壳体110可以包括多个表面,从而构成诸如圆柱体、椭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之类的形状,以用于在其中密封地容纳该第一控制单元120、该输出单元130、和开关单元140。
与另一设备200中的第二控制单元220相似地,例如,该第一控制单元120可以由任意的处理器、微处理器实现,并且可以根据预设在电子设备100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的系统以及各种程序执行预设的处理。
简单地,该第一控制单元120可以是一个用于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的触发芯片。
在电子设备100中的输出单元130中,例如,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下的第一导电性能可以优于在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下的第二导电性能。具体地,该导电体可以根据第一控制单元120所生成的控制信号来在良导体模式与普通导体模式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该导电体也可以在普通导体模式与绝缘体模式之间、或者在良导体模式与绝缘体模式之间进行状态切换。
在简单实现中,该导电体可以为导电橡胶。该导电橡胶可以根据控制信号而有预定规则地切换导电状态。选择导电橡胶作为导电体的原因在于,导电橡胶不仅具有导电性,而且可以携带电荷从而实现触控感应(例如,电阻感应或电容感应);此外,导电橡胶还具有较强的弹性和耐磨性,从而为用户在触控显示屏上放置和使用具有导电橡胶的电子设备带来了方便,也使得具有导电橡胶的电子设备不易滑落和损坏。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该导电体也可以为可以携带电荷的其他导电材料。
例如,在一个优选实现中,该导电体也具有复杂结构的可编程导电单元,其可以由良导体、普通导体和连接器组成,并且该可编程导电单元被配置为当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接触时,能够根据控制信号切换良导体模式和普通导体模式,从而向该另一设备200传输预定信息。
以下,参考图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导电体的优选实现。在该优选实现中,将以输出单元包括3个导电体为例进行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该输出单元130可以包括2个、4个、或更多个导电体,替换地,该输出单元130也可以包括仅仅一个导电体。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透视图。
如图3所示,在电子设备100中,该壳体110具有正方体的形状,因此,该第一表面111具有正方形的形状。输出单元130可以包括3个导电体130A到130C,所述3个导电体各自包括1个普通导体1301A到1301C,共享一个良导体1302,并且各自还包括1个连接器1303A到1303C,所述连接器1303A到1303C根据控制信号来接通所述良导体与所述普通导体。需要注意的是,在不需要进行特别区分时,可以将普通导体1301A-1301C统称为1301,并且将连接器1303A-1303C统称为1303。
在该输出单元130中,普通导体1301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111上。
例如,该普通导体1301可以是导电橡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导电材料,只要它是导电性能一般的导体即可。在图3中只示出了三个导电橡胶,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根据设备类型和型号,导电橡胶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数量。
良导体1302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部。
例如,该良导体1302可以是金属良导体,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导电材料,只要它是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即可。出于成本考虑,在图3中只示出了由三个导电体共享一个良导体的情况,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根据设备类型和型号,良导体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数量。例如,该良导体也可以是3个,即每个导电体各自包括1个良导体。
连接器1303可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连接所述良导体和所述普通导体,从而使得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即,良导体模式)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即,普通导体模式)之间进行状态切换。
例如,该连接器1303可以是可控导通的二极管,并且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连接器,只要它能够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导通或关断即可。连接器1303连接在普通导体1301和良导体1302之间,并且接收从第一控制单元120发送的控制信号以执行接通或关断。当连接器1303接通时,该导电体以良导体模式操作;当连接器1303关断时,该导电体以普通导体模式操作,由此,使得该输出单元130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
以下,出于直观的考虑,将参考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出单元的第一配置示例。在该第一配置示例中,将继续以输出单元130包括3个导电体为例进行说明。
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配置示例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在电子设备100中,该第一表面111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输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该第一表面111上的3个导电体,即第一导电体130A、第二导电体130B、和第三导电体130C。这3个导电体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表面111上的预设区域上,并且这3个导电体按照一定的图案进行分布,使得它们成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优选地,为了能够区别不同的电子设备,在输出单元130中包括的多个导电体所组成的图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100的生产过程中,通过针对不同的电子设备,分别不同地设置多个导电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距离,可以使不同的电子设备的多个导电体所形成的图案是相互不同的,从而使各个电子设备上的多个导电体所组成的图案是唯一的。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表面111上设置的多个导电体与另一设备的输入单元(诸如,触控显示屏)接触时,该多个导电体组成的唯一图案可以用于表示电子设备100的唯一标识信息。
因此,即使在两个电子设备100向另一设备200传送相同的预定信息时,该另一设备也可以通过两个电子设备中的多个导电体在输入单元上产生的不同接触位置来对所述两个电子设备进行区别。这里,另一设备200可以基于这种唯一图案来获得电子设备100的唯一标识信息。例如,另一设备200可以基于上述接触位置或者接触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距离,来还原出唯一图案以及唯一图案所代表的电子设备100的标识信息。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从电子设备100向另一设备200传送预定信息,在电子设备100中,该第一控制单元120可以根据要传送的不同预定信息来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不同控制信号,并且根据该控制信号来不同地改变该输出单元130中导电体的导电状态(即,电特性)。
例如,该预定规则可以包括:第一预定规则,并且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频率规则、电量规则和/或时间间隔规则。
下面,将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导电体的导电状态切换的预定规则。在该具体示例,假设在电子设备100中装备的导电体是电容感应块,并且在另一设备200中装备的输入单元210是电容型触控显示屏。这时,导电体导电状态的切换可以通过对电容感应块的充放电操作来实现。也就是说,由于按照预设规则对电容感应块进行充放电处理可以使得电容感应块上的电荷量按照该预设规则进行变化,所以具有电容型触控显示屏的另一设备就可以通过电极来感应到电容感应块上的充放电信息,从而感应到这个预设规则并得到相应的预定信息。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该导电体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导电体(例如,电阻感应块等),该输入单元也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触控显示屏(例如,电阻型触控显示屏等),并且导电体导电状态的切换可以通过其他操作来实现(例如,对电阻感应块的电阻值进行调整)。
在第一情况下,第一预定规则可以包括频率规则,这时可以通过改变对电容感应块的充放电频率来向另一设备传送不同的预定信息。例如,在第一时间段内,对电容感应块进行N次充电处理和N次放电处理;并且在与第一时间段相邻的第二时间段内,对电容感应块进行M次充电处理和M次放电处理。这样,由于不同时间段内,电容感应块的充放电频率不同,因此就可以生成大量的充放电频率信息。相应地,具有电容屏的另一设备就可以感应到这些充放电频率信息并进行识别,在识别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充放电频率信息执行不同的任务。例如,当另一设备通过电容屏在第一时间段内感应到充放电频率为N次的充放电信息,且在第二时间段内感应到充放电频率为M次的充放电信息时,该另一个设备接收该电子设备发送的预定信息。
替换地,该充放电信息本身也可以作为所需要传送的数据。可以理解,机器语言是直接用二进制代码指令表达的计算机语言,指令是用0和1组成的一串代码,它们有一定的位数,并被分成若干片段,各片段的编码表示不同的含义。因此,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充放电处理来传递机器语言,例如,如果在充电之后电量超过某一阈值,则将其确定为“1”,而如果在放电之后电量低于某一阈值,则将其确定为“0”。如此,在传递机器语言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根据机器语言确定其他高层语言。
在第二情况下,第一预定规则可以包括电量规则,这时可以通过改变对电容感应块的充放电幅度来向另一设备传送不同的预定信息。例如,在第一时间段内,将电容感应块充电达到第一电量,或将电容感应块放电达到第二电量;并且在与第一时间段相邻的第二时间段内,将电容感应块充电达到第三电量,或将电容感应块放电达到第四电量。这样,当电容感应块上的电量发生变化时,另一设备电容屏相应位置的电量也相应变化,从而可以在两个设备之间传递预定信息。
在第三情况下,第一预定规则可以包括时间间隔规则,这时可以通过改变对电容感应块进行充放电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向另一设备传送不同的预定信息。例如,在第一时间段内,使得对电容感应块进行充电处理和放电处理之间具有第一时间间隔;并且在与第一时间段相邻的第二时间段内,使得对电容感应块进行充电处理和放电处理之间具有第二时间间隔。这样,另一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充放电的时间间隔变化来获得该时间间隔规则,从而确定电子设备所传送的预定信息。
当然,第一预定规则还可以包括以上三种规则(即,电容感应块充放电的频率规则、电量规则和时间间隔规则)的任意组合。也就是说,在进行充放电处理时,可以同时使用频率规则、电量规则和时间间隔规则中的两者或全部,从而使得在一次充放电处理中传递多个预定信息。
此外,当所述导电体为多个时,所述预定规则可以包括:第二预定规则,并且所述第二预定规则包括用于选择所述多个导电体中的至少一个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选择规则。
以下,出于直观的考虑,将参考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出单元的第二配置示例,并且结合该第二配置示例来描述第二预定规则。在该配置示例中,将以输出单元130包括9个导电体为例进行说明。
图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配置示例的电子设备的平面图。
如图5所示,在电子设备100中,该第一表面111具有圆角矩形的形状,并且输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该第一表面111上的9个导电体(例如,电容感应块),即第一导电体130A、第二导电体130B、第三导电体130C、第四导电体130D、第五导电体130E、第六导电体130F、第七导电体130G、第八导电体130H和第九导电体130I,并且这9个导电体按照九宫格的图案进行分布。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可以选择这9个电容感应块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进行充放电处理,并且在每一个电容感应块上进行的充放电处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举例来说,可以选择第一电容感应块130A、第三电容感应块130C、第五电容感应块130E、第七电容感应块130G和第九电容感应130I进行充放电处理,而不对其他电容感应块进行充放电处理。这样,可以看到,进行充放电处理的这五个电容感应块组成了一个“X”型。显然,还可以选择其他的电容感应块进行充放电处理。
在上文中,详细地介绍了输出单元130的多种实现方式、以及控制单元120通过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输出单元130中的导电体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多种实现方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该电子设备100中(例如,通过一根导线)直接将该第一控制单元120(例如,触发芯片)连接到输出单元130(具体地,导电体),则当用户为了与另一设备200进行信息交互、甚至是用户为了其他目的(例如,观看其外观、对其进行收纳等)而拿起该电子设备100时,用户手上所携带的静电可能导致触发芯片损坏。
此外,由于出于实用考虑,这种电子设备100往往是体积很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以通常需要通过电池(例如,纽扣电池)来对它进行供电,因此如果直接将该触发芯片连接到该导电体,则将导致触发芯片不停地向导电体发送控制信号,从而使得导电体将根据控制信号不停地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也就是说,该电子设备100将不停地向另一设备200传送固定格式的编码数据,这无疑将造成电子设备100的功耗非常大,因而,电池消耗过快,待机时间很短。
因此,为了解决电子设备100中的静电干扰问题和功耗过大问题,以便延迟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待机时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与所述输出单元130之间提供了开关单元140,以用于根据预设条件来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和所述输出单元130。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活动触点来保证第一控制单元120(例如,电路板中的触发芯片)与输出单元130(具体地,作为导电体的触点)分离,从而实现了静电保护的效果,并且通过采用按钮触发的方式,还可以达到根据用户的需要来从电子设备100向另一设备200发送固定次数的编码数据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电子设备100的功耗的问题。
在下文中,将结合图6到图9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结构和功能。
图6A和图6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详细框图。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该预设条件可以是用户的人为操作。也就是说,当用户需要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进行通信时,用户可以手动地打开该开关单元140,使得开关单元140处于连通状态,以便导电体能够接收到控制信号,并且据此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相反地,当用户不再需要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进行通信时,用户可以手动地关闭该开关单元140,使得开关单元140处于断开状态,以便导电体不再接收控制信号。
例如,如图6A和图6B所示,该开关单元14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部分141、第二导电部分142、和可形变部分143,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连接到所述输出单元130,所述可形变部分143伸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之外。
具体地,例如,该开关单元140可以是按钮开关。当用户需要使用该电子设备100时,用户可以手动地操纵(例如,按压)该可形变部分143,使得该可形变部分143发生形变或产生位移,从而将第一导电部分141(例如,第一控制单元120的金属触点)和第二导电部分142(例如,输出单元130的金属触点)接合,此时,该开关单元140处于所述连通状态,如图6A所示。相反地,当用户不再需要使用该电子设备100时,用户可以手动地操纵(例如,再次按压或拔起)该可形变部分143,使得该可形变部分143再次发生形变或产生移动,从而将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分离,此时,该开关单元140处于所述断开状态,如图6B所示。
在图6A和图6B中,箭头方向是可形变部分143的运动方向。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该开关单元140可以为任何类型的开关单元。例如,该开关单元140可以是拨钮开关,该拨钮开关具有一个操纵杆伸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之外,以便用户通过拨动该操纵杆来切换该开关单元140的工作状态。
图7A和图7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详细框图。
由于为了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与另一设备200进行通信,通常需要将电子设备100中的导电体(例如,电容感应块)与另一设备200中的输入单元210(例如,电容型触控显示屏)彼此接触或接近,并且电容型触控显示屏与电子设备100的电容感应块之间的距离越小,可以使得距离干扰变得越小,从而有利于所传送信息的正确获取,所以在第二实施例中,该预设条件可以取决于电子设备100中的第一表面111与另一设备200中的第二表面211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预设条件设置为:当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所述连通状态,以便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和所述输出单元130,从而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传送到所述输出单元130,以及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所述断开状态,以便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和所述输出单元130,从而不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传送到所述输出单元130。
例如,如图7A和图7B所示,该开关单元14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部分141、第二导电部分142、可形变部分143、和接近传感器144。所述接近传感器144设置在第一表面111上,并且用于检测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211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例如,该开关单元140可以是由接近传感器控制的开关器件。当接近传感器144检测到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该接近传感器144驱动可形变部分143发生形变或产生位移,从而将所述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所述连通状态,如图7A所示。相反地,当接近传感器144检测到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该接近传感器144驱动可形变部分143再次发生形变或产生移动,从而将所述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所述断开状态,如图7B所示。
在图7A和图7B中,箭头方向是可形变部分143的运动方向。
图8A和图8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详细框图。
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由于为了使得距离干扰变得最小,优选地,可以通过施加一个较大的外力来将电容型触控显示屏与电子设备100的电容感应块紧密贴合,所以在第三实施例中,该预设条件可以取决于从电子设备100中的第一表面111向另一设备200中的第二表面211所施加的第一应力。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可以预设条件设置为:当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应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所述连通状态,以便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和所述输出单元130,从而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传送到所述输出单元130,以及当所述第一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开关单元140切换到所述断开状态,以便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和所述输出单元130,从而不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传送到所述输出单元130。
例如,如图8A和图8B所示,该开关单元14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部分141、第二导电部分142、和可形变部分143。所述可形变部分143可以取决于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应力而产生形变。并且,该输出单元130(具体地,至少是其中包括的导电体)能够由于可形变部分143的形状变化而相对于第一表面111产生位移。
具体地,例如,该开关单元140可以是按钮开关。
在电子设备100未被使用时,在该开关单元140内部,所述可形变部分143可以处于第二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分离,如图8B所示。
当用户需要该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进行通信时,用户可以通过施加外力来将该电子设备100按压在另一设备200上,并且该外力将使得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应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该第一阈值可以是使得该输出单元130(具体地,导电体)足以对抗可形变部分143的阻力而产生位移并与第一控制单元120连通的应力值。也就是说,所述可形变部分143从第二形状变化为第一形状,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接合,如图8A所示。
相反地,当用户不再需要该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进行通信时,用户可以停止施加外力,以便将该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分离。该外力的取消将使得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阈值。这时,可形变部分143的自身张力(例如,回弹力)将使得输出单元130(具体地,导电体)产生与之前相反方向中的位移,以推动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远离。最终,所述可形变部分143将恢复为第二形状,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分离,如图8B所示。
在图8A和图8B中,箭头方向是可形变部分143形状的变化方向。
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100中,在用户没有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可形变部分143可以处于第二形状,使得所述输出单元130(具体地,导电体)由于受到可形变部分143的挤压而从第一表面111伸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之外。在用户通过外力将电子设备100按压在另一设备200上的情况下,并且在所述外力大于可形变部分143对于输出单元130的挤压力(例如,其由于可形变部分143的自身张力而产生)时,所述输出单元130由于受到外力的挤压而与第一表面111平齐,或者变化为更小幅度地从第一表面111伸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之外,这时,可形变部分143可以处于第一形状。显然,一旦用户取消所施加的外力,该可形变部分143将从第一形状恢复到第二形状,从而再次将所述输出单元130挤压到其原始位置处。
例如,该可形变部分143可以是形状记忆材料,例如,弹簧、橡胶、塑料、海绵等,只要其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内部单元之间的电连接即可。
图9A和图9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详细框图。
在上面的第三实施例中,通过可形变部分143产生形变而导致输出单元130在第一表面111上缩进或伸出壳体110,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和所述输出单元130连通或断开。替换地,在第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可形变部分143在与第一表面111相对的第三表面112上缩进或伸出壳体110,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和所述输出单元130连通或断开。
例如,如图9A和图9B所示,该开关单元14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部分141、第二导电部分142、可形变部分143、和第三导电部分144。所述可形变部分143可以取决于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应力而产生形变。并且,该第三导电部分144能够由于可形变部分143的形状变化而相对于第三表面112产生位移。
具体地,例如,该开关单元140仍然可以是按钮开关。
在电子设备100未被使用时,在该开关单元140内部,所述可形变部分143可以处于第二形状,使得所述第三导电部分144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分离,如图9B所示。
当用户需要该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进行通信时,用户可以通过施加外力来将该电子设备100按压在另一设备200上,并且该外力将使得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应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该第一阈值可以是使得该第三导电部分144(例如,用于在电子设备100内部接合第一导电部分141和第二导电部分142的金属体、良导体等)足以对抗可形变部分143的阻力而产生位移并将第一控制单元120与输出单元130连通的应力值。也就是说,所述可形变部分143从第二形状变化为第一形状,以使得所述第三导电部分144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接合,如图9A所示。
相反地,当用户不再需要该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进行通信时,用户可以停止施加外力,以便将该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分离。该外力的取消将使得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阈值。这时,可形变部分143的自身张力(例如,回弹力)将使得第三导电部分144产生与之前相反方向中的位移,从而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远离。最终,所述可形变部分143将恢复为第二形状,以使得所述第三导电部分144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分离,如图9B所示。
在图9A和图9B中,箭头方向是第三导电部分144的位移方向。
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100中,在用户没有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可形变部分143可以处于第二形状,使得所述第三导电部分144由于受到可形变部分143的挤压而从第三表面112伸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之外。在用户使用手指或手掌用力按压该第三导电部分144,并且在所述外力大于可形变部分143对于第三导电部分144的挤压力时,电子设备100被压迫为与另一设备200紧密接触,所述第三导电部分144由于受到外力的挤压而与第三表面112平齐,或者变化为更小幅度地从第三表面112伸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之外,这时,可形变部分143可以处于第一形状。显然,一旦用户为了将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分离而取消所施加的外力,该可形变部分143将从第一形状恢复到第二形状,从而再次将第三导电部分144挤压为伸出到第三表面112之外的原始程度。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可以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单元140(例如,按钮开关),并且将按钮开关与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控制单元120和输出单元130的触点隔离贴合,当用户将电子设备100贴合在另一设备200的触控屏幕上时,用户可以顺带地将按钮开关按下,使得第一控制单元120和输出单元130连通,从而触发从电子设备100向另一设备200发送固定次数的编码数据。当用户不再使用该电子设备100而将电子设备100从另一设备200的触控屏幕上松开时,该按钮开关顺带地断开,使得电子设备100中的内部电路进入到睡眠模式,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解决了电子设备功耗问题,延长电池寿命。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采用了以下相同的原理,即,当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211之间的第一应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可形变部分143处于第一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接合,而当所述第一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可形变部分143处于第二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分14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142分离。
尽管在上文中通过四个实施例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该开关单元140可以是除此之外的任何类型的开关器件。
例如,该开关单元140可以是温敏开关,该温敏开关具有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使得当用户拿起电子设备100时,温敏开关可以取决于壳体110上的局部温度升高而接通,替换地,该开关单元140可以是声敏开关,该声敏开关具有一个或多个声音传感器,使得当用户需要电子设备100与另一设备200进行通信时,声敏开关可以取决于用户发出的声音来接通(优选地,可以进一步对用户的声音进行识别,使得该声敏开关仅仅根据某个预设关键字而接通,甚至,可以进一步对用户的声纹进行识别,使得该声敏开关仅仅能够被预定用户接通)。
由此可见,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开关单元来有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控制单元与输出单元,使得只有在必要时,才将控制单元连接到输出单元,以便在电子设备与另一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送。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用户手上所携带的静电导致第一控制单元损坏。此外,还很好地减少了电子设备在非必要时的功耗,延长了待机时间。
图10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送方法。
图10所图示的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参考图1到图9B所描述的电子设备。
如图10所图示的,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在步骤S110中,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
例如,第一控制单元120可以用于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
在步骤S120中,根据预设条件来选择是否将所述控制信号传送到所述导电体。
例如,开关单元14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与所述输出单元130之间,并且具有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以便根据预设条件来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20和所述输出单元130。
在步骤S130中,当将所述控制信号传送到所述导电体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导电体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以便向另一设备传送预定信息。
例如,输出单元1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并且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以便向另一设备200传送预定信息,其中,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下的第一导电性能不同于在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下的第二导电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及其执行主体已经在上面参考图1到图9B描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各个单元以及另一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的具体配置和操作中详细介绍,并因此,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由此可见,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送方法,可以采用开关单元来有选择地连通或断开控制单元与输出单元,使得只有在必要时,才将控制单元连接到输出单元,以便在电子设备与另一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送。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用户手上所携带的静电导致第一控制单元损坏。此外,还很好地减少了电子设备在非必要时的功耗,延长了待机时间。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于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盘、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在上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或子组合,并且这样的修改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至少具有第一表面;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
输出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以便向另一设备传送预定信息,其中,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下的第一导电性能不同于在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下的第二导电性能;以及
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输出单元之间,并且具有连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以便根据预设条件来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单元;
所述另一设备包括:
输入单元,至少具有第二表面;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
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可形变部分,当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应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可形变部分处于第一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接合,而当所述第一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可形变部分处于第二形状,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电特性变化;以及
所述另一设备还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特性变化来获得所述预定信息,
其中,所述导电体与所述输入单元能够彼此接触,使得所述输入单元能够检测与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的状态切换对应的电特性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应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开关单元切换到所述连通状态,以便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单元,从而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传送到所述输出单元,以及
当所述第一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开关单元切换到所述断开状态,以便断开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单元,从而不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传送到所述输出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导电部分连接到所述输出单元,并且
在所述连通状态下,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接合,而在所述断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是按钮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规则包括第一预定规则,并且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频率规则、电量规则和/或时间间隔规则。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电体为多个时,所述预定规则包括第二预定规则,并且所述第二预定规则包括用于选择所述多个导电体中的至少一个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选择规则。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中的每一个包括:
良导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普通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
连接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连接所述良导体和所述普通导体,从而使得所述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导电状态与所述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
9.一种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的电子设备,并且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具有预定规则的控制信号;
根据预设条件来选择是否将所述控制信号传送到所述导电体;以及
当将所述控制信号传送到所述导电体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导电体在第一导电状态与第二导电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以便向另一设备传送预定信息。
CN201410184367.3A 2014-05-04 2014-05-04 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 Active CN105094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4367.3A CN105094270B (zh) 2014-05-04 2014-05-04 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4367.3A CN105094270B (zh) 2014-05-04 2014-05-04 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4270A CN105094270A (zh) 2015-11-25
CN105094270B true CN105094270B (zh) 2018-02-27

Family

ID=5457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4367.3A Active CN105094270B (zh) 2014-05-04 2014-05-04 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42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0402B (zh) * 2016-01-18 2022-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复位校准的判断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1782066B (zh) * 2020-06-30 2021-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3446A (zh) * 2005-09-14 2008-09-10 夏普株式会社 坐标位置检测装置
CN102681807A (zh) * 2011-03-15 2012-09-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接口识别方法
CN102804107A (zh) * 2009-06-16 2012-11-28 英特尔公司 具有压力传感器的光学电容拇指控制
CN102902402A (zh) * 2012-06-29 2013-0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电子设备和辨别电子装置的表面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5094B2 (en) * 2011-01-24 2018-05-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tact geometry tes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3446A (zh) * 2005-09-14 2008-09-10 夏普株式会社 坐标位置检测装置
CN102804107A (zh) * 2009-06-16 2012-11-28 英特尔公司 具有压力传感器的光学电容拇指控制
CN102681807A (zh) * 2011-03-15 2012-09-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接口识别方法
CN102902402A (zh) * 2012-06-29 2013-0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电子设备和辨别电子装置的表面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4270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3762B (zh) 具切换功能的主动式触控笔
CN104049794A (zh) 操作触摸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65512A (zh) 触控输入装置、其制作方法及触控侦测方法
CN105491473A (zh) 一种持续供电的蓝牙耳机
CN105094270B (zh) 电子设备和信息传送方法
CN104076962A (zh) 一种触摸输入装置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5665659U (zh) 主动式触控笔
CN105138182B (zh) 触控显示模组、触控输入单元以及触控输入方法
TWI514196B (zh) 觸覺回饋裝置
CN103825991B (zh) 一种手持设备
WO2021004120A1 (zh) 一种基于个人电子用品的多点触摸开关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5430550U (zh) 一种持续供电的蓝牙耳机
CN106104732B (zh) 开关装置
CN103780240B (zh) 一种整体覆盖层按键
CN106020580A (zh) 一种间接操作电容触摸屏的方法、装置和虚拟现实头盔
CN205680066U (zh) 主动式触控笔
CN103326703A (zh) 按键模块及具有该按键模块的触摸电子设备
US10534435B2 (en) Handheld interface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ostatic friction (ESF) electrodes
CN202904519U (zh) 一种触摸式终端及其控制电子设备的系统
CN103780239A (zh) 压电驻极体薄膜按键
CN103927052A (zh) 一种边框式多点触控系统及方法
CN201820350U (zh) 一种没有按键的遥控器
CN21278630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8506699U (zh) 非目视情况下可操作的触摸屏智能控制终端
CN206271593U (zh)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