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5211A - 数字射频传输中的前向路径数字求和 - Google Patents

数字射频传输中的前向路径数字求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5211A
CN105075211A CN201380069824.8A CN201380069824A CN105075211A CN 105075211 A CN105075211 A CN 105075211A CN 201380069824 A CN201380069824 A CN 201380069824A CN 105075211 A CN105075211 A CN 105075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ream
serialized data
link
down link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98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5211B (zh
Inventor
D.扎瓦德斯基
J.福兰德
L.G.费希尔
P.M.瓦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mmscope Connectivity LLC
Original Assignee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75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5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5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5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ina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包括:多个第一接口,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每个配置为跨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从不同网络接口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至少一个第二接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口配置为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并且其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配置为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Description

数字射频传输中的前向路径数字求和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11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第61/729,792号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合并于此。
本申请涉及以下未决美国专利申请,全部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2012年11月26日提交的题为“FLEXIBLERECONFIGURABLEMULTIPOINT-TO-MULTIPOINTDIGITALRADIOFREQUENCYTRANSPORTARCHITECTURE”并且在其规则期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第61/729,786号(代理卷号100.1249USPR),通过引用合并于此;以及
2012年11月26日提交的题为“TIMESLOTMAPPINGAND/ORAGGREGATIONELEMENTFORDIGITALRADIOFREQUENCYTRANSPORTARCHITECTURE”并且在其规则期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第61/729,789号(代理卷号100.1250USPR),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分布式天线系统(DAS)用于将无线信号覆盖分布到建筑物中或其他实质上接近的环境中。例如,DAS可以在建筑物内分布天线。天线典型地连接到射频(RF)信号源,如服务提供者。本领域中已经实现了各种将RF信号从RF信号源传输到天线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一种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包括:多个第一接口,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每个配置为跨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从不同网络接口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至少一个第二接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口配置为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并且其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配置为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附图说明
要理解,附图仅绘出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不被认为限制范围,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额外限定和细节描述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2A-2D是在诸如图1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基站网络接口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3A-3B是在诸如图1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4A-4B是在诸如图1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中使用的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5A-5B是在诸如图1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远程天线单元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6是在诸如图1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程天线单元中使用的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的框图。
图7A-7C是在诸如图1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程天线单元中使用的射频转换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8A-8B是在诸如图1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远程天线单元中使用的以太网接口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9A-9C是使用位于网络接口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之间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另外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10A-10D是在诸如图9A-9C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框图。
图11A-11D是示出在图10A-10D的串行链路接口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
图12A-12C是使用位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和远程单元之间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另外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13A-13D是在诸如图12A-12C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框图。
图14A-14D是示出在图13A-13D的串行链路接口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操作在一起以将多个串行化数据流聚合成单个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框图。
图16是示出操作在一起以将单个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分开为多个串行化数据流的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框图。
图17是图示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聚合和分布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A-18C是图示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中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9是图示将多个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0是图示将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分开为多个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1是具有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和各种不同网络接口、串行链路接口单元和远程天线单元的另外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实施例的框图。
根据通常实践,没有按比例绘出各个描述的特征,而是绘出它们以强调与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特定特征。在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和标号表示同样的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参考形成其一部分的附图,并且附图中通过图示方式示出具体说明实施例。然而,要理解,可以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逻辑上、机械上和电气上的改变。此外,附图和说明书中呈现的方法不被理解为限制可以执行各个步骤的顺序。以下具体说明因此不理解为限制性含义。
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描述了分布式天线系统和分布式天线系统内的组件。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各个组件使用串行化数据流通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化数据流在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不同部分中使用不同通信速率。通常,在前向路径中,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单个分布式天线交换机(swtich),其从多个网络接口接收多个串行化数据流,然后将来自多个串行化数据流的各个时隙的数据路由到各个远程天线单元。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单个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从各个远程天线单元接收串行化数据流,并将来自串行化数据流的各个时隙的数据路由到多个网络接口。
图1是数字分布式天线系统(DAS)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其包括通信耦合到多个网络接口104(包括网络接口104-1、网络接口104-2、以及任何量的可选网络接口104至可选网络接口104-A)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以及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包括远程天线单元106-1以及任何量的可选远程天线单元106至可选远程天线单元106-B)。
每个网络接口104通信耦合到外部设备108,其配置为将要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100传输的信号提供到网络接口104。在前向路径中,每个网络接口104配置为从至少一个外部设备108接收信号。具体地,网络接口104-1通信耦合到外部设备108-1,网络接口104-2通信耦合到外部设备108-2,并且可选网络接口104-A通信耦合到可选外部设备108-A。每个网络接口104还跨数字通信链路110通信耦合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具体地,网络接口104-1跨数字通信链路110-1通信耦合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的端口,网络接口104-2跨数字通信链路110-2通信耦合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的端口,并且可选网络接口104-A跨数字通信链路110-A通信耦合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的端口。如下面更具体描述的,每个网络接口104配置为将来自与其通信耦合的外部设备108的信号转换为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且还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跨相应的数字通信链路110传递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直接或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其他组件(诸如串行链路接口单元),如下面详细描述的)。
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网络接口104配置为跨相应数字通信链路110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每个网络接口104还配置为将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对于相关联的外部设备108格式化的信号,并且还配置为将对于相关联的外部设备108格式化的信号传递到相关联的外部设备108。
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配置为跨多个数字通信链路110(包括数字通信链路110-1和数字通信链路110-2以及任何量的可选数字通信链路110-1至可选数字通信链路110-A)从多个网络接口104(包括网络接口104-1和网络接口104-2以及任何量的可选网络接口104至可选网络接口104-A)接收信号。在前向路径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的示例性实施例配置为将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110接收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配置为将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的一些选择性聚合为一个或多个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例如,一个聚合数据流可包括从网络接口104-1和网络接口104-2两者接收的时隙,而另一聚合数据流可包括从可选网络接口104-3(未示出)和可选网络接口104-A接收的时隙。替代地,一个聚合数据流可包括从网络接口104-2、可选网络接口104-4和可选网络接口104-A接收的时隙,而另一聚合数据流可包括从网络接口104-1、可选网络接口104-3和可选网络接口104-5接收的时隙。在其他实施例中,来自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的其他组合以不同方式聚合,并且包括其他量的聚合数据流。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还配置为跨一个或多个数字通信链路112将一个或多个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传递到一个或多个远程天线单元10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选择性聚合数据流的情况下,可以将聚合数据流选择性传递到各个远程天线单元106,从而使得分布式天线系统100能够以多种不同方式选择性路由网络接口和远程天线单元之间的业务。
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配置为跨一个或多个数字通信链路112接收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聚合串行数据流。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还配置为从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聚合串行数据流提取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布式天线交换机还配置为将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跨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10传递到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4。
每个远程天线单元106跨数字通信链路112通信耦合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具体地,远程天线单元106-1跨数字通信链路112-1通信耦合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的端口,并且可选远程天线单元106-B跨数字通信链路112-B通信耦合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的端口。每个远程天线单元包括配置为从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组件、以及配置为将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组件、以及配置为在至少一个串行化数据流和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之间转换的至少一个射频转换器、以及配置为在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将信号发送至至少一个用户单元116和从至少一个用户单元116接收信号的至少一个射频收发器和天线114对。
在下游中,每个远程天线单元106配置为从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提取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每个远程天线单元106还配置为将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射频频带中的下行链路射频(RF)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可包括数模转换器和振荡器。每个远程天线单元106还配置为使用至少一个射频收发器和天线114对将射频频带中的下行链路射频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用户单元。在具体示例性实施例中,远程天线单元106-1配置为从自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接收的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提取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且还配置为将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射频频带中的下行链路射频信号。远程天线单元106-1还配置为使用射频和天线114-1对将射频频带中的下行链路射频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用户单元116-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远程天线单元106-1配置为从自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接收的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提取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且配置为将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多个下行链路射频信号。在具有多个射频信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远程天线单元106-1还配置为使用至少一个射频收发器和天线114-1对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下行链路射频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用户单元116-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远程天线单元106-1配置为使用一个天线114-1将一个下行链路射频信号发送到一个用户单元116-1,并且使用另一天线114-C将另一射频信号发送到另一用户单元116-D。射频收发器和天线114对的其他组合用于将其他各种射频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其他组合传递到各个用户单元116。
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远程天线单元106配置为使用至少一个射频收发器和天线114对从至少一个用户单元116接收上行链路射频信号。每个远程天线单元106还配置为将射频信号转换为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每个远程天线单元106还配置为将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且还配置为将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跨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12传递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
图2A-2D是描绘在诸如上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基站网络接口10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2A-2D的每个图示分别标记为104A-104D的基站网络接口104的类型的不同实施例。
图2A是射频(RF)网络接口104A的类型的基站网络接口10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射频网络接口104A包括射频(RF)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其通信耦合到作为射频访问基站的外部设备108的射频(RF)基站输出204A。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还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使用可选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8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射频网络接口104A包括可选电源210,用于对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和/或可选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8供电。
在下行链路中,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配置为接收来自射频基站输出204A的射频信号。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还配置为将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使用振荡器和混频器进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还将串行化数据流从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用于在数字通信链路110上输出。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传导通信介质(诸如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光转换不是必须的。
在上行链路中,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配置为跨数字通信链路110接收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数字通信链路110是光介质的情况下,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配置为在接收的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转换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传导通信介质(诸如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光转换不是必须的。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射频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使用振荡器和混频器进行。射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A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射频信号传递到射频基站输出204A。
图2B是基带网络接口104B的类型的基站网络接口10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基带网络接口104B包括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其通信耦合到作为射频访问基站的外部设备108的基带基站输出204B。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还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使用可选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8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带网络接口104B包括可选电源210,用于对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和/或可选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8供电。
在下行链路中,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配置为接收来自基带基站输出204B的基带移动无线访问信号(如I/Q数据)。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还配置为将接收的基带移动无线访问信号转换为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还将串行化数据流从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用于在数字通信链路110上输出。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传导通信介质(诸如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光转换不是必须的。
在上行链路中,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配置为跨数字通信链路110接收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数字通信链路110是光介质的情况下,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配置为在接收的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转换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传导通信介质(诸如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光转换不是必须的。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上行链路基带无线访问信号。基带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B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基带无线访问信号传递到基带基站输出204B。
图2C是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网络接口104C的类型的基站网络接口10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CPRI网络接口104C包括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其通信耦合到作为射频访问基站的外部设备108的基带基站输出204B。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还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使用可选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8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CPRI网络接口104C包括可选电源210,用于对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和/或可选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8供电。
在下行链路中,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配置为接收来自CPRI基站输出204C的CPRI信号。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还配置为将接收的CPRI信号转换为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还将串行化数据流从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用于在数字通信链路110上输出。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传导通信介质(诸如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光转换不是必须的。
在上行链路中,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配置为跨数字通信链路110接收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数字通信链路110是光介质的情况下,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配置为在接收的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转换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传导通信介质(诸如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光转换不是必须的。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上行链路CPPRI信号。CPRI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C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CPRI信号传递到CPRI基站输出204C。
图2D是以太网网络接口104D的类型的基站网络接口10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以太网网络接口104D包括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其通信耦合到作为对于基于因特网协议(IP)的网络的以太网适配器的外部设备108的以太网输出204D。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还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使用可选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8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太网网络接口104D包括可选电源210,用于对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和/或可选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8供电。
在下行链路中,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配置为接收来自以太网输出204D的因特网协议分组。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还配置为将因特网协议分组转换为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还将串行化数据流从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用于在数字通信链路110上输出。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传导通信介质(诸如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光转换不是必须的。
在上行链路中,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配置为跨数字通信链路110接收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数字通信链路110是光介质的情况下,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配置为在接收的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转换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传导通信介质(诸如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光转换不是必须的。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上行链路以太网帧。以太网至光串行化数据流转换模块202D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以太网帧传递到以太网输出204D。
图3A-3B是描绘在诸如上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3A-3B的每个图示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分别标记为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A-102B)的不同实施例。
图3A是包括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电光转换模块304(包括电光转换模块304-1、电光转换模块304-2和任何量的可选电光转换模块304至可选电光转换模块304-A)以及至少一个电光转换模块306-1(和任何量的可选电光转换模块306至可选电光转换模块306-B)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A的框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使用可选处理器308和存储器310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包括可选电源312,用于对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和/或可选处理器308和存储器310供电。
每个电光转换模块304跨数字通信链路110通信耦合到网络接口104。在前向路径中,每个电光转换模块304配置为跨数字通信链路110从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4接收下行链路数字化数据流。具体地,电光转换模块304-1配置为跨数字通信链路110-1从网络接口104-1接收下行链路数字化数据流,电光转换模块304-2配置为跨数字通信链路110-2从网络接口104-2接收下行链路数字化数据流,并且可选电光转换模块304-A配置为跨可选数字通信链路110-A从可选网络接口104-A接收下行链路数字化数据流。每个电光转换模块304配置为将下行链路数字化数据流从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然后传递到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电光转换模块304配置为从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接收电格式的上行链路数字化数据流,并将其转换为光格式,用于跨数字通信链路110传递到网络接口104。
下面参照图4A更详细描述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通常,在前向路径中,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接收用于多个电光转换模块304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将多个这些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其被路由到至少一个电光转换模块306(如电光转换模块306-1)用于最终发送到远程天线单元10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或不同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到多个电光转换模块306。在一些实施例中,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配置为将来自网络接口104的第一子集的数据聚合并路由到第一下行链路聚合数据流,其然后传送到第一远程天线单元106,并且还配置为将来自网络接口104的第二子集的数据聚合并路由到第二下行链路聚合数据流,其然后传送到第二远程天线单元10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子集是互斥的。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子集部分重叠。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子集相同。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来自网络接口104的更多数目的子集的数据流聚合并传递到更多数目的远程天线单元106。
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从远程天线单元106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电光转换模块306(如电光转换模块306-1)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分离为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其然后传递到电光转换模块304-1用于最终传递到网络接口1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多个电光转换模块306接收相同或不同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在一些实施例中,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配置为将来自第一上行链路聚合数据流的数据从至少第一远程天线单元106-1接收、分离并路由到去往网络接口104的第一子集的电光转换模块304的第一子集,并且还配置为将来自第二上行链路聚合数据流的数据从至少第二远程天线单元106-2接收、分离并路由到去往网络接口104的第二子集的电光转换模块304的第二子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子集是互斥的。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子集是部分重叠的。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子集是相同的。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来自更多数目的远程天线单元106的聚合数据流分开并传递到网络接口104的更多数目的子集。
每个电光转换模块306跨数字通信链路112通信耦合到远程天线单元106。在前向路径中,每个电光转换模块304配置为从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以电格式接收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具体地,电光转换模块306-1配置为从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以电格式接收第一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且可选的电光转换模块306-B配置为从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以电格式接收第二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每个电光转换模块306配置为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跨数字通信链路110传递到远程天线单元106。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电光转换模块304配置为以光格式跨数字通信链路110从远程天线单元106接收上行链路聚合数字化数据流,并将其转换为电格式用于传递到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
图3B是包括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B、电光转换模块304、至少一个电光转换模块306、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314、以太网交换机316、可选处理器308、可选存储器310和可选电源312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B的框图。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B包括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A类似的组件,并且根据与上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B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A之间的区别在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B包括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314和以太网交换机31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314和/或以太网交换机316也通过可选处理器308和存储器310实现,并且可选电源312也对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314和/或以太网交换机316供电。
在下行链路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314配置为从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B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流,并将下行链路数据流转换为下行链路以太网帧,其然后传递到以太网交换机316,所述以太网交换机316配置为交换和/或路由下行链路以太网帧,并配置为将交换和/或路由的下行链路以太网帧传递回到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314,其将交换和/或路由的下行链路以太网帧转换回下行链路数据流,其然后如这里描述的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数据流。类似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上行链路中,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314配置为从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B接收已经从聚合数据流提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并将上行链路数据流转换为上行链路以太网帧,其传递到以太网交换机316,所述以太网交换机316配置为交换和/或路由上行链路以太网帧,并配置为将交换和/或路由的上行链路以太网帧传递回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314,其将交换和/或路由的上行链路以太网帧转换回上行链路数据流,其然后如这里描述的聚合为聚合上行链路数据流。
图4A-4B是在诸如上述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中使用的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4A-4B的每个图示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分别标记为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302B)的不同实施例。
图4A是包括串行端口402(包括串行部分402-1、串行端口402-2和任何数量的可选串行端口402至可选串行端口402-A)、选择器/加法器404(包括选择器/加法器404-1、选择器/加法器404-2和任何数量的可选选择器/加法器404至可选选择器/加法器404-A)、至少一个串行端口406(包括串行端口406-1、可选串行端口406-2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串行端口406至可选串行端口406-B)、至少一个选择器/加法器408(包括选择器/加法器408-1、可选选择器/加法器408-2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选择器/加法器408至可选选择器/加法器408-B)的示例性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的框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器/加法器404和至少一个选择器/加法器404408通过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A的可选处理器308实现。
在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402从对应电光转换模块304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串行化数据流传递到至少一个选择器/加法器408。在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402从对应选择器/加法器408接收串行化数据流,并用于输出到至少一个电光转换模块304。
在反向路径中,每个选择器/加法器404从至少一个串行端口406接收至少一个串行化数据流,并选择和/或相加串行化数据流到一起以用于输出到至少一个串行端口4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器/加法器404配置为从多个串行端口406接收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来自多个聚合上游数据流的时隙映射到传递到相关联的串行端口402的上游串行化数据流上的不同时隙。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器/加法器404配置为从多个串行端口406接收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来自多个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的数据数字相加为传递到相关联的串行端口42的单个上行链路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任何串行端口406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率与在串行端口402传递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的数据率不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串行端口406接收的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率大于在串行端口402传递的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率,使得在串行端口406接收的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来自在串行端口402传递的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
在前向路径中,每个选择器/加法器408从多个串行端口402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选择和/或相加串行化数据流到一起以用于输出到至少一个串行端口40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器/加法器408配置为从多个串行端口402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来自多个聚合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时隙映射到传递到相关联的串行端口406的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上的不同时隙。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器/加法器408配置为从多个串行端口402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来自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的数据数字相加为传递到相关联的串行端口406的单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串行端口402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数据率与在任何串行端口406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率不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串行端口402接收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率低于在串行端口406传递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率,使得在串行端口406传递的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来自在串行端口402接收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
在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406从对应选择器/加法器408接收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输出到对应电光转换模块306。在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406从对应电光转换模块304接收串行化数据流并将串行化数据流传递到至少一个选择器/加法器404。
图4B是包括串行端口402、选择器/加法器404、至少一个串行端口406、至少一个选择器/加法器408和串行端口410的示例性数据流路由单元302B的框图。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B包括与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类似的组件,并且根据与上述的串行化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数据流路由单元302B与数据流路由单元302A之间的差别在于,数据流路由单元302B包括通信耦合到串行端口410的串行端口410。串行端口410通信耦合到串行端口402并配置为从串行端口402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串行端口410还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选择器/加法器408并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到至少一个选择器/加法器408。串行端口410还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串行端口406并从至少一个串行端口406接收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串行端口410还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选择器/加法器404并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到选择器/加法器404。串行端口410配置为将串行化数据流传递到串行化基带至以太网转换模块414,并从串行化基带至以太网转换模块414接收串行化数据流。因此,包含以太网帧的串行化数据流可以传递到用于交换以太网帧的以太网交换机,然后返回到用于路由到各个目的地的串行化基带路由单元。
图5A-5B是在诸如上述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远程天线单元106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5A-5B的每个图示远程天线单元106(分别标记为远程天线单元106A-106B)的不同实施例。
图5A是包括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至少一个射频(RF)转换模块504(包括RF转换模块504-1以及任何数量的可选RF转换模块504至可选转换模块504-C)、可选电光转换模块506、可选以太网接口508、可选处理器510、可选存储器512和可选电源514的示例性远程天线单元106的框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和/或RF转换模块504至少部分通过远程天线单元106A的可选处理器510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示例性远程天线单元106A包括用于为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至少一个RF转换模块504、可选电光转换模块506、可选以太网接口508和可选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12供电的可选电源514。
电光转换模块506跨数字通信链路112通信耦合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在前向路径中,电光转换模块506配置为跨数字通信链路112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接收下行链路聚合数字化数据流。电光转换模块506配置为将下行链路聚合数字化数据流从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然后传递到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光转换模块506配置为从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接收电格式的上行链路聚合数字化数据流,并将上行链路聚合数字化数据流转换为光格式用于跨数字通信链路112传递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于一个电光转换模块506跨多于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12耦合到同一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中间设备和/或另一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
下面参照图6更详细描述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通常,在前向路径中,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配置为从电光转换模块506接收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配置为将来自下行链路聚合数据流的各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开,并且还配置为将各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到各个RF转换模块504和/或一个或多个以太网接口5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单独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含属于第一移动接入频带和/或技术的数据,而另一单独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含属于第二移动接入频带和/或技术的数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之一包含以太网接口508的以太网帧。在其他示例实施例中,在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承载其他类型的数据。
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配置为从各个RF转换模块504接收单独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还配置为将各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上行链路聚合数据流,并且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聚合数据流传递到电光转换模块506用于最终跨数字通信链路112传递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
每个RF转换模块504通信耦合到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并且耦合到和/或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14。每个RF转换模块504配置为在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和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射频信号之间转换。每个RF转换模块配置为使用至少一个天线114跨空气介质在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与至少一个用户传递射频信号。
在下游,每个RF转换模块504配置为将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射频频带的下行链路射频(RF)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这可包括数模转换器和振荡器。每个RF转换模块504还配置为使用至少一个射频收发器和天线114对将射频频带中的下行链路射频信号发送至至少一个用户单元。在具体实施例中,RF转换模块504-1配置为将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射频频带的下行链路射频信号。每个RF转换模块504还配置为使用射频和天线114-1对将射频频带中的下行链路射频信号发送至至少一个无线用户单元。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射频转换单元504-1配置为将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第一射频频带中的第一下行链路射频信号,并将第一射频频带中的第一下行链路射频信号使用天线114-1发送至至少一个无线用户单元。类似的,射频转换单元504-2配置为将第二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第二射频频带中的第二下行链路射频信号,并将第二射频频带中的第二下行链路射频信号使用天线114-2发送至至少一个无线用户单元。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射频转换模块504-1和天线对114-1传输到第一频带中的第一集合的无线用户单元,并且另一射频转换模块504-C和天线对114-C传输到第二频带中的第二集合的无线用户单元。射频转换模块504和天线114对的其他组合用于将在其他各个射频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其他组合传递到各个用户单元。
类似的,在反向路径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RF转换模块504配置为使用至少一个射频天线114从至少一个用户单元接收上行链路射频信号。每个射频转换模块504还配置为将射频信号转换为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每个RF转换模块504还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到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
图5B是包括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多个射频(RF)转换模块504(包括RF转换模块504-1至504-8)、可选电光转换模块506、以太网接口508、可选处理器510、可选存储器512和可选电源514的示例性远程天线单元106B的框图。远程天线单元106B包括与远程天线单元106A类似的组件,并且根据与上述远程天线单元106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远程天线单元106B和远程天线单元106A之间的差别在于,远程天线单元106B包括分别耦合到天线114-1至114-8的八个RF转换模块504-1至504-8和以太网接口508。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和/或RF转换模块504至少部分通过远程天线单元106B的可选处理器510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示例性远程天线单元106A包括用于对串行化数据流复用单元502、RF转换模块504、可选电光转换模块506、以太网接口508和可选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12供电的可选电源514。
图6A-6B是在诸如上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远程天线单元106的串行化基带复用单元50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6A-6B的每个图示分别标记为串行化基带复用单元502A-502B的串行化基带复用单元502的不同实施例。
图6A是包括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2(包括串行端口602-1)、至少一个帧复用器604(包括帧复用器604-1)、至少一个帧解复用器606(包括帧解复用器606-1)、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8(包括串行端口608-1和任何数量的可选串行端口608至可选串行端口608-C)、和可选串行端口610的示例性串行化基带复用单元502的框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帧复用器604和至少一个帧解复用器606至少部分通过远程天线单元106A的可选处理器510实现。
串行端口602-1通信耦合到电光转换模块506。在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602-1从电光转换模块506接收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帧解复用器606-1。在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602-1从帧复用器604-1接收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电光转换模块506。
帧解复用器606-1通信耦合到串行端口602-1和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8。在前向路径中,帧解复用器606-1将来自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并将其传递到串行端口608-1或可选串行端口6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帧解复用器606-1分离来自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相应串行端口608,如串行端口608-1、可选串行端口608-2至可选串行端口608-C和可选串行端口610。
帧复用器604-1通信耦合到串行端口602-1和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8。在反向路径中,帧复用器604-1将从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8或可选串行端口610接收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串行端口602-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帧复用器604-1聚合从多个串行端口608和/或可选串行端口610接收的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串行端口602-1。
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8的每个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RF转换模块504。具体地,串行端口608-1通信耦合到RF转换模块504-1,可选串行端口608-2通信耦合到RF转换模块504-2,并且可选串行端口608-C通信耦合到RF转换模块504-C。在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608的每个从帧解复用器606-1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相应RF转换模块504。在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608的每个从相应RF转换模块504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帧复用器604-1上。
可选串行端口610通信耦合到以太网接口508。在前向路径中,可选串行端口610从帧解复用器606-1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以太网接口508。在反向路径中,可选串行端口610从以太网接口510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帧复用器604-1。
图6B是包括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2(包括串行端口602-1)、至少一个加法器612(包括加法器612-1)、至少一个联播器(simulcaster)614(包括联播器614-1)、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8(包括串行端口608-1和任何数量的可选串行端口608至可选串行端口608-C)和可选串行端口610的示例性串行化基带复用单元502B的框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加法器612和至少一个联播器614至少部分通过远程天线单元106B的可选处理器510实现。
串行端口602-1通信耦合到电光转换模块506。在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602-1从电光转换模块506接收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帧解复用器606-1。在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602-1从帧复用器604-1接收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电光转换模块506。
联播器614-1通信耦合到串行端口602-1和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8。在前向路径中,联播器614-1联播来自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串行端口608-1或可选串行端口6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联播器614-1联播来自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到多个串行端口608和/或可选串行端口610。
加法器612-1通信耦合到串行端口602-1和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8。在反向路径中,加法器612-1将从至少一个串行端口608或可选串行端口610接收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数字相加为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串行端口602-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加法器612-1将从多个串行端口608和/或可选串行端口610接收的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相加并将其传递到串行端口602-1上。
至少一个端口608的每个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RF转换模块504。具体地,串行端口608-1通信耦合到RF转换模块504-1,可选串行端口608-2通信耦合到RF转换模块504-2,并且可选串行端口608-1C通信耦合到RF转换模块504-C。在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608的每个从联播器614-1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相应RF转换模块504。在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608的每个从相应RF转换模块504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加法器612-1上。
可选串行端口610通信耦合到以太网接口508。在前向路径中,可选串行端口610从联播器614-1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以太网接口508。在反向路径中,可选串行端口610从以太网接口510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612-1。
图7A-7C是在诸如上述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远程天线单元106的RF转换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7A-7C的每个图示RF转换模块504(分别标记为RF转换模块504A-504C)的不同实施例。
图7A是包括可选串行化数据流调节器702、RF频率转换器704、可选RF调节器706和耦合到单个天线114的RF双工器708的示例性RF转换模块504A的框图。
可选串行化数据流调节器702通信耦合到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和射频(RF)转换器704。在前向路径中,可选串行化数据流调节器702调节从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例如,通过放大、衰减和过滤)并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到RF转换器704。在反向路径中,可选串行化数据流调节器702调节从RF转换器704接收的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例如,通过放大、衰减和过滤)并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
RF转换器704一侧通信耦合到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或可选串行化数据流调节器702,另一侧耦合到RF双工器708或可选RF调节器706。在下游,RF转换器704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下行链路射频(RF)信号并将下行链路RF信号传递到RF双工器708或可选RF调节器706上。在上游,RF转换器704将从RF双工器708或可选RF调节器706接收的上行链路射频(RF)信号转换为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或可选串行化数据流调节器702。
RF双工器708一侧通信耦合到RF频率转换器704或可选RF调节器706,另一侧耦合到天线114。RF双工器708将下行链路RF信号与上行链路RF信号进行双工用于使用天线114发送/接收。
图7B是包括可选串行化数据流调节器702、RF频率转换器704、和耦合到下行链路天线114A和上行链路天线114B的可选RF调节器706的示例性RF转换模块504B的框图。RF转换模块504B包括与RF转换模块504A类似的组件,并且根据与上述RF转换模块504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RF转换模块504B与RF转换模块504A之间的差别在于,RF转换模块504B不包括RF双工器708,替代地包括:分开的下行链路天线114A,用于将RF信号发送至至少一个用户单元;以及上行链路天线114B,用于从至少一个用户单元接收RF信号。
图7C是共享单个天线114至RF复用器710的示例性RF转换模块504C-1和示例性RF转换模块504C-2的框图。RF转换模块504C-1包括可选串行化数据流调节器702-1、RF频率转换器704-1、可选RF调节器706-1和通信耦合到与天线114通信耦合的RF复用器(diplexer)710的RF双工器(duplexer)708-1。类似的,RF转换模块504C-2包括可选串行化数据流调节器702-2、RF频率转换器704-2、可选RF调节器706-2和通信耦合到与天线114通信耦合的RF复用器710的RF双工器708-2。RF转换模块504C-1和RF转换模块504C-2的每个根据与上述RF转换模块504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RF转换模块504C-1和504C-2与RF转换模块504A之间的差别在于,RF转换模块504C-1和504C-2都通过RF复用器710耦合到单个天线114。RF复用器710复用用于RF转换模块504C-1和504C-2的双工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用于使用单个天线114发送/接收。
图8A-8B是描绘在诸如上述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远程天线单元106的以太网接口508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图8A-8B的每个图示分别标记为508A-508B的以太网接口508A的不同实施例。
图8A是作为太网接口508A的以太网接口508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以太网接口508A包括通信耦合到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和以太网设备804A的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802,并用作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和以太网设备804A之间的接口。在前向路径中,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802将从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下行链路以太网帧,并将下行链路以太网帧传递至以太网设备804A。在反向路径中,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802将从以太网设备804A接收的上行链路以太网帧转换为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太网设备804A与因特网协议网络接口。
图8B是作为以太网接口508B的以太网接口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以太网接口508B包括通信耦合至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和wifi接入点804B的串行化数据流至以太网转换模块802,并用作远程串行化数据流单元502和wifi接入点804B之间的接口。以太网接口804B包括与以太网接口804A类似的组件,并根据与上述以太网接口804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以太网接口508B和以太网接口508A之间的差别在于,以太网接口508B专门与wifi接入点804B(而不是通常以太网设备804A)接口。
图9A-9C是使用位于网络接口104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之间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的另外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900的实施例的框图。图9A-9C的每个图示分别标记为900A-900C的分布式天线系统900的不同实施例。
图9A是标记为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的分布式天线系统9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包括多个网络接口104,其跨数字通信链路110通信耦合至外部设备108和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1。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1跨数字通信链路904-1通信耦合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可选网络设备104-H跨可选数字通信链路110-H通信耦合至外部设备108-H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跨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12通信耦合至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至少一个远程通信单元106通信耦合至至少一个天线114。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类似的组件,并根据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100和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之间的差别在于包括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1。
在前向路径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1将来自多个网络接口104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第一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其在数字通信链路102上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分布式天线交换机然后能够将来自第一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与来自可选网络接口104的任何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选择性地聚合为至少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其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106-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可以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其他集合聚合为第三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其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106-1。在反向路径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将来自远程天线单元106-1的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些传递至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1,其能够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分离为传递到多个网络接口104上的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的其他部分可以与上述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类似操作。
图9B是标记为分布式天线系统900B的分布式天线系统9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900B包括通信耦合至外部设备108和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的多个网络接口104。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通信耦合至多个网络接口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偶尔至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分布式天线系统900B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类似的组件,并根据与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900B和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之间的差别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900B包括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每个如上面参照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1所述的和下面进一步描述的来操作。
图9C是标记为分布式天线系统900C的分布式天线系统9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900C包括通信耦合至外部设备108和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的多个网络接口104。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通信耦合至多个网络接口和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2。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2通信耦合至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分布式天线系统900C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900B类似的组件,并根据与分布式天线系统900B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900C和分布式天线系统900B之间的差别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900C包括与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2级联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在其他实施例中,级联更多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在其他增强中,级联允许包括将较低数据流的网络接口聚合为传递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的较高数据率的聚合信号。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每个如上参照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1所述的和下面进一步描述的来操作。
图10A-10D是在诸如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900C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的框图。图10A-10D的每个图示分别标记为902A-902D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的不同实施例。
图10A是标记为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A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的框图。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A包括多个串行端口1002(包括串行端口1002-1、串行端口1002-2和任何可选的串行端口1002至串行端口1002-L)、串行端口1004-1、帧复用器1006和帧解复用器1008。在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1002从电光转换模块1010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帧复用器1006。帧复用器将从每个串行端口1002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复用为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串行端口1004-1。串行端口1004-1接收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电光转换模块1012-1。在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1004-1从电光转换模块1012-1接收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帧解复用器1008。帧解复用器1008将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相应串行端口1002。
图10B是标记为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B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的框图。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B包括多个串行端口1002(包括串行端口1002-1、串行端口1002-2和任何可选的串行端口1002至串行端口1002-L)、串行端口1004-1、加法器1014和联播器1016。在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1002从电光转换模块1010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014。加法器1014将从每个串行端口1002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相加为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串行端口1004-1。串行端口1004-1接收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电光转换模块1012-1。在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1004-1从电光转换模块1012-1接收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联播器1016。联播器1016将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联播至多个串行端口1002。
图10C是标记为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C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的框图。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C包括多个串行端口1002(包括串行端口1002-1、串行端口1002-2和任何可选的串行端口1002至串行端口1002-L)、多个串行端口1004(包括串行端口1004-1至串行端口1004-M)、加法器1014和联播器1016。在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1002从电光转换模块1010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014。类似的,串行端口1004-M从电光转换模块1012-M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014。加法器1014将从每个串行端口1002和串行端口1004-M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相加为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串行端口1004-1。串行端口1004-1接收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电光转换模块1012-1。在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1004-1从电光转换模块1012-1接收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联播器1016。联播器1016将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联播至多个串行端口1002和串行端口1004-M。
图10D是标记为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D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的框图。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D包括多个串行端口1002(包括串行端口1002-1、串行端口1002-2和任何可选的串行端口1002至串行端口1002-L)、多个串行端口1004(包括串行端口1004-1至串行端口1004-M)、帧复用器1006、帧解复用器1008、加法器1014和联播器1016。在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1002从电光转换模块1010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帧复用器1006。帧复用器将从每个串行端口1002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复用为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014。串行端口1004-M从电光转换模块1012-M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014。加法器1014将从帧复用器1006接收的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和从串行端口1004-M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相加为第二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串行端口1004-1。串行端口1004-1接收第二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电光转换模块1012-1。在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1004-1从电光转换模块1012-1接收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联播器1016。联播器1016将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联播至帧解复用器1008和串行端口1004-M。帧解复用器1008将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相应串行端口1002。
图11A-11D是示出在图10A-10D的串行链路接口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图11A-11D的每个图示对应图10A-10D的串行链路接口中的时隙映射的不同实施例。
图11A是示出在串行链路接口902A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数据流1102(包括数据流1102-1、数据流1102-2和任何量的可选数据流1102至可选数据流1102-L)的每个包括多个时隙。例如,数据流1102-1包括时隙0A、1A、2A、3A、4A、5A、6A、7A、8A、9A、10A和11A。类似的,数据流1102-2包括0B、1B、2B、3B、4B、5B、6B、7B、8B、9B、10B和11B。其他数据流包括类似时隙。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量的时隙包括在每个数据流1102中。数据流1104-1是包括多个簇的聚合数据流,其被组织使得来自所有数据流1102的时隙映射到时隙簇中,从而首先是所有第一时隙,然后是第二时隙,等等。具体地,簇0包括来自每个数据流1102的时隙0,从而簇0包括时隙0A、0B等。簇1包括来自每个数据流1102的时隙1,从而簇1包括时隙1A、1B等。各簇相应继续。此映射通常适用于至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前向路径和至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反向路径。
图11B是示出在串行链路接口902B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数据流1102(包括数据流1102-1、数据流1102-2和任何量的可选数据流1102至可选数据流1102-L)和数据流1104是聚合数据流并且每个包括多个簇,其被组织使得来自多个数据流的时隙映射到时隙簇中,从而首先是所有第一时隙,然后是第二时隙,等等。具体地,簇0包括来自每个数据流1102的时隙0,从而簇0包括时隙0A、0B等。簇1包括来自每个数据流1102的时隙1,从而簇1包括时隙1A、1B等。各簇相应继续。此映射通常适用于至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前向路径和至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反向路径。
图11C是示出在串行链路接口902C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图11C中的时隙映射与图11B中的时隙映射类似,区别在于,另外的数据流1104-N是包括多个簇的聚合数据流,所述多个簇被组织,从而首先所有第一时隙,然后第二时隙,等等,如聚合数据流1104-1那样。
图11D是示出在串行链路接口902D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图11D中的时隙映射与图11A中的时隙映射类似,区别在于,另外的数据流1104-N是包括多个簇的聚合数据流,所述多个簇被组织,从而首先所有第一时隙,然后第二时隙,等等,如聚合数据流1104-1那样。
图12A-12C是使用位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和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之间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的另外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900的实施例的框图。图12A-12C的每个图示分别标记为1200A-1200C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的不同实施例。
图12A是标记为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A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A包括多个网络接口104,其跨数字通信链路110通信耦合到外部设备108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通过数字通信链路1204-1通信耦合到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1。串行链路接口单元跨至少一个数字通信链路112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天线114。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A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类似的组件,并根据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100和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A之间的差别在于包括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1。
在前向路径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902-1接收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联播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1或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之一传递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1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联播到多个远程天线单元106。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1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传递到不同远程天线单元106。在反向路径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1从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1将较低数据率的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聚合为较高数据率的单个聚合数据流,并将其传递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1将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相加为单个聚合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分布式天线系统900A的其余部分可以与上述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类似的操作。
图12B是标记为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B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B包括多个网络接口104,其通信耦合到外部设备108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耦合到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的每一个通信耦合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和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B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A类似的组件,并根据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A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B和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A之间的差别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B包括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每个如上参照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1所述和如下进一步描述的操作。
图12C是标记为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C的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C包括多个网络接口104,其通信耦合到外部设备108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分布式天线交换机102通信耦合到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2。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2通信耦合到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的每一个通信耦合到至少一个远程天线单元106。
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C包括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B类似的组件,并根据与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B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操作。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C和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B之间的差别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B包括级联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与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2。在其他实施例中,级联更多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在其他增强中,级联允许较低数据率的远程天线单元聚合为较高数据率的聚合信号,其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的每个如上参照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1所述和如下进一步描述的操作。
图13A-13D是诸如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1200A-1200C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的框图。图13A-13D的每个图示分别标记为1302A-1302D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的不同实施例。
图13A是标记为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A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的框图。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202A包括串行端口1302-1、多个串行端口1304(包括串行端口1304-1、串行端口1304-2、和任何可选串行端口1304至串行端口1304-W)、帧复用器1306和帧解复用器1308。在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1302-1从电光转换模块1310-1接收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帧解复用器1308。帧解复用器1308将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各自串行端口1304。在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1304从电光转换模块1312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帧复用器1306。帧复用器1306将从每个端口1302接收的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复用为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串行端口1302-1。串行端口1302-1接收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电光转换模块1310-1。
图13B是标记为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002B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002的框图。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002B包括串行端口1302-1、多个串行端口1304(包括串行端口1304-1、串行端口1304-2、和任何可选串行端口1304至串行端口1304-W)、加法器1314和联播器1316。在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1302-1从电光转换模块1310-1接收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联播器1016。联播器1016将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联播至多个串行端口1304。在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1304从电光转换模块1312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314。加法器1314将从每个串行端口1002接收的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相加为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串行端口1302-1。串行端口1302-1接收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电光转换模块1310-1。
图13C是标记为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002C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002的框图。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002C包括多个串行端口(包括串行端口1302-1至串行端口1302-X)、多个串行端口1304(包括串行端口1304-1、串行端口1304-2、和任何可选串行端口1304至串行端口1304-W)、加法器1314和联播器1316。在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1302-1从电光转换模块1310-1接收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联播器1316。联播器1316将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联播至多个串行端口1304和串行端口1302-X。在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1304从电光转换模块1312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314。类似的,串行端口1302-X从电光转换模块1310-X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314。加法器1314将从每个串行端口1304接收的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相加为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串行端口1302-1。串行端口1302-1接收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电光转换模块1310-1。
图13D是标记为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002D的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002的框图。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002D包括多个串行端口1302(包括串行端口1302-1至串行端口1302-X)、多个串行端口1304(包括串行端口1304-1、串行端口1304-2、和任何可选串行端口1304至串行端口1304-W)、帧复用器1306、帧解复用器1308、加法器1314和联播器1316。在前向路径中,串行端口1302-1从电光转换模块1310-1接收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联播器1316。联播器1316将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联播至帧解复用器1308和串行端口1302-X。帧解复用器1308将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各自串行端口1304。在反向路径中,每个串行端口1304从电光转换模块1312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帧复用器1306。帧复用器1306将从每个端口1304接收的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复用为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314。串行端口1302-X从电光转换模块1310-X接收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加法器1314。加法器1314将从帧复用器1306接收的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和从串行端口1302-X接收的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相加为第二上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串行端口1302-1。串行端口1302-1接收第二下行链路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其传递至电光转换模块1310-1。
图14A-14D是示出在图14A-14D的串行链路接口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图14A-14D的每个图示在对应图13A-13D的串行链路接口中的时隙映射的不同实施例。
图14A是示出在串行链路接口1202A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数据流1404(包括数据流1404-1、数据流1404-2和任何量的可选数据流1404至可选数据流1404-W)的每个包括多个时隙。例如,数据流1404-1包括时隙0A、1A、2A、3A、4A、5A、6A、7A、8A、9A、10A和11A。类似的,数据流1404-2包括0B、1B、2B、3B、4B、5B、6B、7B、8B、9B、10B和11B。其他数据流包括类似时隙。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量的时隙包括在每个数据流1404中。数据流1402-1是包括多个簇的聚合数据流,其被组织使得来自所有数据流1404的时隙映射到时隙簇中,从而首先是所有第一时隙,然后是第二时隙,等等。具体地,簇0包括来自每个数据流1404的时隙0,从而簇0包括时隙0A、0B等。簇1包括来自每个数据流1404的时隙1,从而簇1包括时隙1A、1B等。各簇相应继续。此映射通常适用于至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前向路径和至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反向路径。
图14B是示出在串行链路接口1202B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数据流1404(包括数据流1404-1、数据流1404-2和任何量的可选数据流1404至可选数据流1404-W)和数据流1402是聚合数据流并且每个包括多个簇,其被组织使得来自多个数据流的时隙映射到时隙簇中,从而首先是所有第一时隙,然后是第二时隙,等等。具体地,簇0包括来自每个数据流1404的时隙0,从而簇0包括时隙0A、0B等。簇1包括来自每个数据流1404的时隙1,从而簇1包括时隙1A、1B等。各簇相应继续。此映射通常适用于至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前向路径和至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反向路径。
图14C是示出在串行链路接口1202C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图14C中的时隙映射与图14B中的时隙映射类似,区别在于,另外的数据流1402-X是包括多个簇的聚合数据流,所述多个簇被组织,从而首先所有第一时隙,然后第二时隙,等等,如聚合数据流1402-1那样。
图14D是示出在串行链路接口1202D中的时隙映射的框图。图14D中的时隙映射与图14A中的时隙映射类似,区别在于,另外的数据流1402-X是包括多个簇的聚合数据流,所述多个簇被组织,从而首先所有第一时隙,然后第二时隙,等等,如聚合数据流1402-1那样。
图15是示出操作在一起将多个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单个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2和1504的框图。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2-1接收输入通信链路1506-1、1506-2、1506-3和1506-4上的多个串行化数据流。在一个实现方式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2-1将多个较低数据率的串行化数据流(如3.072Giga比特每秒的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一个较高数据率的串行化数据流(如9.8304Giga比特每秒的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较高数据率的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4-1。在另一实现方式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2-1将多个串行化数据流数字相加为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将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4-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2还将较低速率信号聚合为较高速率聚合信号或将信号数字相加到一起成为聚合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4-1将输入串行化数据流数字相加为在通信链路1508-1上输出的单个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4-1将多个较低数据率的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在通信链路1508-1上输出的较高数据率的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在其他实施例中,数字相加和数据率转换/聚合的组合在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2和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4的级联组合中是便利的。
图16是示出操作在一起将聚合串行化数据流联播和/或分开为多个串行化数据流的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602和1604的框图。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602-1接收输入通信链路1606-1上的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在一个实现方式中,聚合串行化数据流通过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602-1联播至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604。在另一实现方式中,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处于较高速率(如9.8304Giga比特每秒的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并被分离为多个较低数据率的串行化数据流(如3.072Giga比特每秒的串行化数据流),其传递至多个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604。在另一实现方式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604还将从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602-1接收的信号联播或分开。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604的一些或全部联播数字通信链路1608上的对应串行化数据流。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604的一些或全部将对应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数字通信链路1608上的较低数据率的串行化数据流。在其他实施例中,数字相加和数据率转换/聚合的组合在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2和串行链路接口单元1504的级联组合中是便利的。
图17是图示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中聚合和分布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17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示例性方法1700在块1702开始,其中,从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多个设备接收多个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多个网络接口从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多个设备接收多个信号包括:从基站接收至少一个射频频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多个网络接口从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多个设备接收多个信号包括:从耦合到两个不同基站的多个网络接口的至少两个接收不同射频频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多个网络接口从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多个设备接收多个信号包括:通过以太网接口从因特网协议网络接收以太网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多个网络接口从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多个设备接收多个信号包括:通过CPRI转换器接口从CPRI基站接收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数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多个网络接口从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多个设备接收多个信号包括:在嵌入式基站从基站接收串行化基带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多个网络接口从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多个设备接收多个信号包括:在嵌入式基站从基站接收串行化基带数据流。在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700还包括将第一串行化基带数据流作为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
示例性方法1700进行到块1704,其中将多个信号在多个网络接口转换为多个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是串行化基带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串行化基带数据流包括I/Q数据的正交采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多个信号在多个网络接口转换为多个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转换为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多个信号转换为多个网络接口包括:将来自多个网络接口的至少两个的不同射频频带转换为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两个。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多个信号在多个网络接口转换为多个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在以太网接口将以太网帧转换为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具有以太网帧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以太网帧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回程。在具有以太网帧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方法1700还包括:通过在远程天线单元的第二以太网接口,将从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的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以太网帧至因特网协议网络;以及在远程天线单元通过第二以太网接口,将以太网帧传递至因特网协议网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远程天线单元通过第二以太网接口将以太网帧传递至因特网协议网络包括:将以太网帧传递至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点。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多个信号在多个网络接口转换为多个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CPRI数据在CPRI转换器接口转换为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多个信号在多个网络接口转换为多个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在嵌入式基站,将串行化基带数据流转换为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性方法1700进行到块1706,跨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将来自多个网络接口的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跨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将来自多个网络接口的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包括:将来自多个网络接口的至少两个的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两个传递至位于多个网络接口的至少两个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之间的串行链路组合器;在串行链路组合器将来自多个网络接口的至少两个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将来自串行链路组合器的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跨第一多个数字化通信链路将来自多个网络接口的对应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包括:跨光纤电缆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从多个网络接口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
示例性方法1700进行到块1708,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将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将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来自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映射至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的时隙。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来自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在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交织。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是第一数据率,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是第二数据率,并且第二数据率快于第一数据率。
示例性方法1700进行至块1710,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包括: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串行链路联播器,然后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串行链路联播器联播至远程天线单元和第二远程天线单元。在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远程天线单元从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第二远程天线单元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转换为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以及在第二远程天线单元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用户单元。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包括: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串行链路分离器,在串行链路分离器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第二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并将第二多个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每个传递至多个不同远程天线单元的不同远程天线单元。在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多个不同远程天线单元的每个从第二多个下行链路数据流提取对应于网络接口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多个不同远程天线单元的每个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转换为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以及在多个不同远程天线单元的每个发送至少一个用户单元中的信号。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包括:跨光纤电缆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
示例性方法1700进行到块1712,在远程天线单元从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示例性方法1700进行到块1714,在远程天线单元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转换为至少一个射频频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转换为至少一个射频频带包括:将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多个不同射频频带。示例性方法1700进行到块1716,在远程天线单元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信号发送至至少一个用户单元。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信号发送至至少一个用户单元包括:使用不同射频收发器和天线对发送多个不同射频频带的每个。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信号发送至至少一个用户单元包括:使用单个射频收发器和天线对发送多个不同射频频带的每个。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700还包括: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传递至第二远程天线单元;在第二远程天线单元从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第二远程天线单元将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转换为至少第二射频频带;以及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信号发送至至少第二用户单元。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700还包括:将第二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传递至第二远程天线单元;在第二远程天线单元从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第二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第二远程天线单元将第二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转换为至少第二射频频带;以及将至少第二射频频带中的信号发送至至少第二用户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700还包括:在远程天线单元从至少一用户单元接收第二射频频带中的第二信号;在远程天线单元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第二信号转换为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远程天线单元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与另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远程天线单元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从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传递至多个网络接口的第一网络接口;在第一网络接口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第三信号;以及将第三信号从第一网络接口传递至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第一设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700还包括:在远程天线单元从至少一个用户单元接收第二射频频带中的第二信号;在远程天线单元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第二信号转换为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远程天线单元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与其他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远程天线单元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将第二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插入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和多个网络接口的至少两个之间的串行链路分离器;在串行链路分离器从第二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串行链路分离器传递至多个网络接口的第一网络接口;在第一网络接口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第三信号;以及将第三信号从第一网络接口传递至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第一设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700还包括:在远程天线单元从至少一个用户单元接收第二射频频带中的第二信号;在远程天线单元将至少一个射频频带中的第二信号转换为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插入在远程天线单元和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之间的串行链路组合器;在串行链路组合器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与其他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串行链路组合器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从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传递至多个网络接口的第一网络接口;在第一网络接口将第一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转换为第三信号;以及将第三信号从第一网络接口传递至分布式天线系统外部的第一设备。
图18A-18C是图示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中的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18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8A-18C的每个图示分别标记为方法1800A-1800C的方法1800的不同实施例。
图18A是图示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中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示例性方法1800A的流程图。示例性方法1800A在块1802开始,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示例性方法1800A进行到块1804,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示例性方法1800A进行到块1806,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
图18B是图示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中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示例性方法1800B的流程图。示例性方法1800B包括上述方法1800A的块1802、1804和1806。在块1806之后,示例性方法1800B进行到块1808,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第三数字通信链路上传递至第二远程天线单元。
方法18C是图示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中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示例性方法1800C的流程图。示例性方法1800C包括上述方法1800A的块1802、1804和1806。在块1806之后,示例性方法1800C进行到块1810,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从远程天线单元接收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示例性方法1800C进行到块1812,将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1812。示例性方法1800C进行到块1814,将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传递。
图19是图示将多个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19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示例性方法1900在块1902开始,接收多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各自具有数据率和时隙的集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至少包括具有第一数据率和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串行化数据流和具有第二数据率和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还包括具有第三数据率和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三串行化数据流以及具有第四数据率和第四时隙集合的第四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多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包括:跨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从多个不同网络接口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性方法1900进行到块1904,传递具有聚合数据率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每个集合按时间顺序出现,其中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在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之后。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递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将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分布式天线交换机。
示例性方法1900进行到块1906,通过将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中的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并将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中的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交织来自多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中的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包括:将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并将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中的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还包括:将来自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三时隙,并将来自第四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四时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900还包括:在第一聚合串行化数据流接口和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接口传递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包括:串行化基带数据流、串行化中频数据流和对应于通过基站传递的射频频带的串行化射频数据流的至少一个。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聚合数据率快于数据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中的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包括:将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并将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中的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还包括:将来自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三时隙,并将来自第四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四时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在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之后。在这些实施例中,方法1900还包括:通过将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中的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将来自多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交织。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中的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包括:将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并将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中的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还包括:将来自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三时隙,并将来自第四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四时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900还包括:接收具有第二聚合数据率和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每个集合按时间顺序出现,其中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出现在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之前;传递具有第二数据率和第二时隙集合的不同的第二串行化数据流;以及通过将来自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并将来自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解交织来自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900还包括:接收具有第二聚合数据率和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每个集合按时间顺序出现,其中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出现在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之后;传递具有第二数据率和第二时隙集合的不同的第二串行化数据流;以及通过将来自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并将来自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解交织来自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方法1900还包括:接收具有第二聚合数据率和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每个集合按时间顺序出现,其中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出现在第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之后;以及在传递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之前,将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数字相加为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传递聚合串行化数据流之前将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数字相加为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时隙中的数据相加为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对应时隙中的数据,使得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每个时隙中的数据相加为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对应时隙中的数据,并且第二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每个时隙中的数据相加为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对应时隙中的数据。
图20是图示将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20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示例性方法2000在块2002开始,接收具有聚合数据率和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聚合串行化数据流,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每个集合按时间顺序出现,其中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出现在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之后。
示例性方法2000进行到块2004,传递每个具有数据率和时隙集合的多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性方法2000进行到块2006,通过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并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解交织来自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数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至少包括具有第一数据率和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串行化数据流和具有第二数据率和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并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多个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并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至少包括:具有第一数据率和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串行化数据流、具有第二数据率和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串行化数据流、具有第三数据率和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三串行化数据流、和具有第四数据率和第四时隙集合的第四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并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四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四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并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四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四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在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之后。在这些实施例中,方法2000还包括:通过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并配置为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解交织来自在聚合串行化数据流接口接收的聚合串行化数据流。
在具有第三聚合时隙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串行化数据流至少包括:具有第一数据率和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串行化数据流和具有第二数据率和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并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并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以及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并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
在具有第三聚合时隙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串行化数据流至少包括:具有第一数据率和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串行化数据流、具有第二数据率和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串行化数据流、具有第三数据率和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三串行化数据流和具有第四数据率和第四时隙集合的第四串行化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并且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一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四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四时隙集合的第一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并且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二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四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四时隙集合的第二时隙;并且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的数据映射到来自对于每个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包括: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一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一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二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二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三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三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并且将来自多个聚合时隙集合的第三聚合时隙集合中的第四时隙的数据映射到来自第四时隙集合的第三时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串行化基带数据流、串行化中频数据流和对应于基站的射频频带通信的串行化射频数据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聚合数据率快于数据率。
图21是具有分布式天线交换机2102和各种不同网络接口(包括通信耦合至基站2106上的基带端口的基带网络接口2104、通信耦合至基站2106上的CPRI端口的CPRI网络接口2108、通信耦合至因特网协议(IP)网络2114的以太网网络接口2112、以及嵌入式分布式天线系统2116)的另外的示例性分布式天线系统2100的实施例的框图。分布式天线系统2100还具有串行链路接口单元2118和远程天线单元2120。各种组件如上所述操作。仅嵌入式分布式天线系统(eDAS)上面没有描述。eDAS包括网络接口自身中的一些基站功能,使得eDAS可以与无线接入网连接,因为基站将不需要完整基站所需的所有射频硬件,替代地依赖于分布式天线系统以用于信号辐射到无线用户。也可在对网络拓扑进行各种修改的情况下使用其他拓扑。
这里描述的处理器的实施例包括或用软件程序、固件或其他计算机可读指令执行,用于执行上述系统的组件中使用的各种方法、处理任务、计算和控制功能。
这些指令典型地存储在任何适当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用于计算机可读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存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实现为任何可用介质,其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处理器或任何可编程逻辑器件访问。适当处理器可读介质可包括存储器或存储器介质,诸如磁或光介质。例如,存储或存储器介质可包括传统硬盘、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D-ROM)、易失性或非易失性介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包括但不限于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双数据率(DDR)RAM、RAMBUS动态RAM(RDRAM)、静态RAM(SRAM)等),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和闪存等。适当处理器可读介质还可包括在诸如网络和/或无线链路的通信介质上传输的传输介质,诸如电、电磁或数字信号。
尽管这里已经图示和描述了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被设计来实现同样目的的任何布置可替代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因此,意图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制。
示例实施例
示例1包括一种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包括:多个第一接口,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每个配置为跨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从不同网络接口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至少一个第二接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口配置为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并且其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配置为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2包括示例1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口还配置为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从远程天线单元接收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每个还配置为跨不同对应第一数字通信链路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不同对应网络接口;以及其中,所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还配置为将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
示例3包括示例1-2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配置为:通过配置为将来自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映射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的时隙,而聚合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4包括示例3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来自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在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交织。
示例5包括示例1-4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口配置为接收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其中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是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之一。
示例6包括示例1-5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口配置为接收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其中所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还配置为从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至少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其中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是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之一。
示例7包括示例1-6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跨至少一个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从至少一个不同网络接口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是串行化基带数据流。
示例8包括示例7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串行化基带数据流包括I/Q对的正交采样。
示例9包括示例1-8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口包括多个第二接口,所述多个第二接口的每个配置为在对应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将对应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对应远程天线单元。
示例10包括示例1-9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从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表示通过基站传递的射频频带的串行化数字射频信号。
示例11包括示例1-10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从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是包括表示通过多个基站传递的多个射频频带的串行化数字射频信号的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12包括示例1-11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从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来自因特网协议网络的以太网帧。
示例13包括示例12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以太网帧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回程。
示例14包括示例12-13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还包括以太网网络交换机,配置为从自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以太网帧,以太网网络交换机还配置为通过将来自所提取的以太网帧的分组的子集集成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而将分组的所述子集路由至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15包括示例14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以太网网络交换机还配置为通过将来自提取的以太网帧的分组的第二子集集成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而将分组的所述第二子集路由至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其中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16包括示例1-15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数字通信链路是光纤电缆。
示例17包括示例1-16的任一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第二数字通信链路是光纤电缆。
示例18包括一种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中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
示例19包括示例18的方法,其中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来自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映射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的时隙。
示例20包括示例18-19的任一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在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交织。
示例21包括示例18-20的任一的方法,还包括:其中接收来自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接收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其中,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与至少一个其他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22包括示例18-21的任一的方法,还包括:其中,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接收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从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其中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与至少一个其他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23包括示例18-22的任一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是串行化基带数据流。
示例24包括示例23的方法,其中串行化基带数据流包括I/Q对的正交采样。
示例25包括示例18-24的任一的方法,还包括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第三数字通信链路上传递至第二远程天线单元。
示例26包括示例18-25的任一的方法,其中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串行化数字射频流,其中串行化数字射频流表示通过基站传递的射频频带。
示例27包括示例18-26的任一的方法,其中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接收包括表示通过多个基站传递的多个射频频带的串行化数字射频流的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28包括示例18-27的任一的方法,其中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串行化以太网帧流,串行化以太网帧流包括来自因特网协议网络的以太网帧。
示例29包括示例28的方法,其中以太网帧用于局域网(WLAN)回程。
示例30包括示例28-29的任一的方法,还包括:从串行化以太网帧流提取以太网帧;以及通过将来自提取的以太网帧的分组的子集集成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将分组的所述子集路由至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
示例31包括示例30的方法,还包括:通过将来自提取的以太网帧的分组的第二子集集成到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而将分组的所述第二子集路由至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其中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从第一多个网络接口接收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32包括示例18-31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从远程天线单元接收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将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传递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33包括示例18-32的任一的方法,其中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跨光纤电缆从个第一多个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
示例34包括示例18-33的任一的方法,其中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包括:在光纤电缆上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
示例35包括一种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包括:第一接口,配置为跨第一数字通信链路从第一网络接口接收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第二接口,配置为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从第二网络接口接收第二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第三接口,配置为在第三数字通信链路上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并且其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配置为通过将来自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一时隙和来自第二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第二时隙映射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的第三时隙,将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和第二下行链路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示例36包括示例35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其中在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来自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与来自第二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时隙交织。

Claims (28)

1.一种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包括:
多个第一接口,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每个配置为跨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从不同网络接口接收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至少一个第二接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口配置为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并且
其中,分布式天线交换机配置为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口还配置为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从远程天线单元接收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每个还配置为跨不同对应第一数字通信链路将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不同对应网络接口;以及
其中,所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还配置为将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配置为:通过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映射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的时隙,而聚合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来自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在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交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口配置为接收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其中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是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口配置为接收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其中所述分布式天线交换机还配置为从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至少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
其中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是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之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跨至少一个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从至少一个不同网络接口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是串行化基带数据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串行化基带数据流包括I/Q对的正交采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口包括多个第二接口,所述多个第二接口的每个配置为在对应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将对应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传递至对应远程天线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从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表示通过基站传递的射频频带的串行化数字射频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从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是包括表示通过多个基站传递的多个射频频带的串行化数字射频信号的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从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的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来自因特网协议网络的以太网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以太网帧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回程。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还包括以太网网络交换机,配置为从自不同第一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以太网帧,以太网网络交换机还配置为通过将来自所提取的以太网帧的分组的子集集成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而将分组的所述子集路由至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布式天线交换机,其中以太网网络交换机还配置为通过将来自提取的以太网帧的分组的第二子集集成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而将分组的所述第二子集路由至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其中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16.一种在分布式天线交换机中聚合串行化数据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
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传递至远程天线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来自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映射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的时隙。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每个的时隙在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内交织。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其中接收来自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接收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
其中,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与至少一个其他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其中,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接收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从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提取至少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
其中将来自不同网络接口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将第一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与至少一个其他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聚合为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的至少一个是串行化基带数据流。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串行化基带数据流包括I/Q对的正交采样。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在第三数字通信链路上传递至第二远程天线单元。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接收串行化以太网帧流,所述串行化以太网帧流包括来自因特网协议网络的以太网帧。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以太网帧用于局域网WLAN回程。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串行化以太网帧流提取以太网帧;以及
通过将来自提取的以太网帧的分组的子集集成到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将分组的所述子集路由至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将来自提取的以太网帧的分组的第二子集集成到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而将分组的所述第二子集路由至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中,其中第二聚合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包括从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接收的多个下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2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数字通信链路上从远程天线单元接收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将聚合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分离为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多个数字通信链路传递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串行化数据流。
CN201380069824.8A 2012-11-26 2013-11-26 数字射频传输中的前向路径数字求和 Active CN105075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29792P 2012-11-26 2012-11-26
US61/729,792 2012-11-26
PCT/US2013/071977 WO2014082075A1 (en) 2012-11-26 2013-11-26 Forward-path digital summation in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5211A true CN105075211A (zh) 2015-11-18
CN105075211B CN105075211B (zh) 2019-08-13

Family

ID=50773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9824.8A Active CN105075211B (zh) 2012-11-26 2013-11-26 数字射频传输中的前向路径数字求和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67828B2 (zh)
EP (1) EP2923473B1 (zh)
KR (1) KR102143564B1 (zh)
CN (1) CN105075211B (zh)
CA (1) CA2892093A1 (zh)
WO (1) WO20140820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3799A4 (en) 2007-10-22 2017-05-17 Mobileaccess Networks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low bandwidth wires
CN102369678B (zh) 2009-02-03 2015-08-19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光纤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组件和用于校准基于光纤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组件的相关方法
WO2010090999A1 (en) 2009-02-03 2010-08-12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Optical fiber-bas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compon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configuring thereof
US9673904B2 (en) 2009-02-03 2017-06-0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fiber-bas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compon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calibration thereof
US8280259B2 (en) 2009-11-13 2012-10-02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Radio-over-fiber (RoF) system for protocol-independent wired and/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275265B2 (en) 2010-02-15 2012-09-25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Dynamic cell bonding (DCB) for radio-over-fiber (RoF)-based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10268446A1 (en) 2010-05-02 2011-11-03 Cune William P Providing digital data services in optical fiber-based distributed radio frequency (rf)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US9525488B2 (en) 2010-05-02 2016-12-2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Digital data services and/or power distribution in optical fiber-based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providing digital data and radio frequency (RF)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CN103119865A (zh) 2010-08-16 2013-05-22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支持远程天线单元之间的数字数据信号传播的远程天线集群和相关系统、组件和方法
US9252874B2 (en) 2010-10-13 2016-02-02 Ccs Technology,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remote antenna unit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CN203504582U (zh) 2011-02-21 2014-03-26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及用于在其中分配电力的电源装置
EP2702710A4 (en) 2011-04-29 2014-10-29 Corning Cable Sys Llc DETERMINING THE TRANSMISSION DELAY OF COMMUNICATION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AND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609146B (zh) 2011-04-29 2017-05-31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增加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射频(rf)功率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EP2776857B1 (en) 2011-11-07 2018-06-20 Dali System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EP2829152A2 (en) 2012-03-23 2015-01-2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rfic) chip(s) for provid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unctionalitie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3148986A1 (en) 2012-03-30 2013-10-03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Reducing location-dependent interference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operating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nfiguration,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EP2842245A1 (en) 2012-04-25 2015-03-04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rchitectures
WO2014024192A1 (en) 2012-08-07 2014-02-13 Corning Mobile Access Ltd. Distribution of time-division multiplexed (tdm) management service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US9455784B2 (en) 2012-10-31 2016-09-2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Deployable wireless infra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deploying wireless infrastructures
EP2923474A4 (en) 2012-11-26 2016-06-29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TEMPORAL AND / OR AGGREGATING MAPPING ELEMENT FOR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ARCHITECTURE
EP3337056B1 (en) 2012-11-26 2022-06-29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lexible, reconfigurable multipoint-to-multipoint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architecture
CN105308876B (zh) 2012-11-29 2018-06-22 康宁光电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远程单元天线结合
US9647758B2 (en) 2012-11-30 2017-05-0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Cabling connectivity monitoring and verification
EP3008515A1 (en) 2013-06-12 2016-04-2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Voltage controlled optical directional coupler
WO2014199380A1 (en) 2013-06-12 2014-12-1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Time-division duplexing (tdd) in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lud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US9247543B2 (en) 2013-07-23 2016-01-2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Monitoring non-supported wireless spectrum within coverage areas of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US9661781B2 (en) 2013-07-31 2017-05-23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Remote units for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elated install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9385810B2 (en) 2013-09-30 2016-07-0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Connection mapping in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787457B2 (en) 2013-10-07 2017-10-1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ing asynchronous signal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with direct digital interface to base station
US9750082B2 (en) 2013-10-07 2017-08-2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ise floor optimization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with direct digital interface to base station
US20170250927A1 (en) * 2013-12-23 2017-08-31 Dali Systems Co. Ltd. Virtu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sing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of remotes and digital multiplexing switches
US9178635B2 (en) 2014-01-03 2015-11-03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Separation of communication signal sub-band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to reduce interference
US9775123B2 (en) 2014-03-28 2017-09-2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Individualized gain control of uplink paths in remote unit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based on individual remote unit contribution to combined uplink power
US9357551B2 (en) 2014-05-30 2016-05-31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 sampling of serial digital data streams from multiple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ADCS), including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US9686379B2 (en) 2014-06-11 2017-06-2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itrate efficient transport throug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US9525472B2 (en) 2014-07-30 2016-12-20 Corning Incorporated Reducing location-dependent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operating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nfiguration,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EP3183863B1 (en) * 2014-08-22 2022-09-2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with adaptive allocation between digitized rf data and ip formatted data
US9730228B2 (en) 2014-08-29 2017-08-0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Individualized gain control of remote uplink band paths in a remote unit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based on combined uplink power level in the remote unit
US9602210B2 (en) 2014-09-24 2017-03-21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Flexible head-end chassis supporting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radio interface modules and optical interface modules in an optical fiber-bas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US9184960B1 (en) 2014-09-25 2015-11-1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Frequency shifting a communications signal(s) in a multi-frequency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to avoid or reduce frequency interference
US10659163B2 (en) 2014-09-25 2020-05-1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Supporting analog remote antenna units (RAUs) in digit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using analog RAU digital adaptors
US9420542B2 (en) 2014-09-25 2016-08-1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System-wide uplink band gain control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based on per band gain control of remote uplink paths in remote units
US10383172B2 (en) * 2014-09-30 2019-08-13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ingle unit small, low-power base station supporting both metro cell outdoor (MCO) and metro radio outdoor (MRO) operations
WO2016071902A1 (en) 2014-11-03 2016-05-12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Multi-band monopole planar antennas configured to facilitate improved radio frequency (rf) isola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antenna arrangement
WO2016075696A1 (en) 2014-11-13 2016-05-1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Analo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supporting distribution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s signals interfaced from a digital signal source and analog radio frequency (rf) communications signals
US9729267B2 (en) 2014-12-11 2017-08-0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Multiplexing two separate optical links with the same wavelength using asymmetric combining and splitting
WO2016098111A1 (en) 2014-12-18 2016-06-23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Digital- analog interface modules (da!ms) for flexibly.distributing digital and/or analog communications signals in wide-area analo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EP3235336A1 (en) 2014-12-18 2017-10-2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Digital interface modules (dims) for flexibly distributing digital and/or analog communications signals in wide-area analo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s)
EP3254421B1 (en) 2015-02-05 2022-05-0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ulating uplink diversity signals
US20160249365A1 (en) 2015-02-19 2016-08-2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Offsetting unwanted downlink interference signals in an uplink path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US9681313B2 (en) 2015-04-15 2017-06-13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Optimizing remote antenna unit performance using an alternative data channel
EP3311497B1 (en) 2015-06-16 2021-08-0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
US9712343B2 (en) 2015-06-19 2017-07-18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Scalab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948349B2 (en) 2015-07-17 2018-04-1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IOT autom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system
US10560214B2 (en) 2015-09-28 2020-02-11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Downlink and uplink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in a time-division duplex (TD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WO2017070635A1 (en) 2015-10-22 2017-04-27 Phluido, Inc. Virtualization and orchestration of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10305594B2 (en) 2015-11-03 2019-05-28 Ofs Fitel, Llc Wireless network cable assembly
US9893812B2 (en) * 2015-11-03 2018-02-13 Ofs Fitel, Llc Wireless network cable assembly
KR101746799B1 (ko) 2015-11-04 2017-06-14 주식회사 쏠리드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
US10236924B2 (en) 2016-03-31 2019-03-1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Reducing out-of-channel noise in a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 (WDS)
WO2018017468A1 (en) 2016-07-18 2018-01-25 Phluido, Inc. Synchronization of radio unit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0135706B2 (en) * 2017-04-10 2018-11-2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Managing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 architecture
US11202268B2 (en) 2018-05-25 2021-12-14 Solid, In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11297689B2 (en) * 2019-05-20 2022-04-05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noise suppression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JP2023502393A (ja) * 2019-11-18 2023-01-24 コムスコープ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ィ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マルチオペレータ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1475A1 (en) * 2003-11-26 2005-05-26 Intel Corporation Cycle-efficient TDM timeslot remapping for network processing engines
WO2009138876A2 (en) * 2008-05-13 2009-11-19 Mobileaccess Networks Ltd. Multiple data services ove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20100278530A1 (en) * 2009-04-29 2010-11-04 Andrew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CN201966933U (zh) * 2011-04-15 2011-09-07 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 公积金合规管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8114A (en) 1974-08-12 1975-09-23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 Digital Hilbert transformation system
US7088742B2 (en) 2001-11-09 2006-08-08 Adc Dsl Systems, Inc.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traffic from multip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US8472897B1 (en) 2006-12-22 2013-06-25 Dali Systems Co. Ltd. Power amplifier predistor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8811917B2 (en) 2002-05-01 2014-08-19 Dali Systems Co. Ltd. Digital hybrid mode power amplifier system
US8064850B2 (en) 2002-05-01 2011-11-22 Dali Systems Co., Ltd. High efficiency linearization power amplifi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380143B2 (en) 2002-05-01 2013-02-19 Dali Systems Co. Ltd Power amplifier time-delay invariant predistor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6985704B2 (en) 2002-05-01 2006-01-10 Dali Ya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memorized predistor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958789B2 (en) * 2002-12-03 2015-02-17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Distributed digital antenna system
US20050157675A1 (en) 2004-01-16 2005-07-21 Feder Peretz 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over data networks
US8873585B2 (en) 2006-12-19 2014-10-2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technologies
EP3416340B1 (en) 2006-12-26 2020-10-21 Dali System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seband predistortion linearization in multi-channel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026067B2 (en) 2007-04-23 2015-05-05 Dali Systems Co. Ltd. Remotely reconfigurable power amplifier system and method
US8274332B2 (en) 2007-04-23 2012-09-25 Dali Systems Co. Ltd. N-way Doherty distributed power amplifier with power tracking
WO2009031042A2 (en) 2007-04-23 2009-03-12 Dali Systems, Co., Ltd. N-way doherty distributed power amplifier
US8050291B1 (en) 2007-08-14 2011-11-01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oor wireless service distribution via ultra-wideband signals, and aggregation of combined digital signals for wireless service
US8224266B2 (en) 2007-08-30 2012-07-17 Dali Systems Co., Ltd. Power amplifier predistor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envelope and phase detector
WO2009109808A2 (en) 2007-12-07 2009-09-11 Dali Systems Co. Ltd. Baseband-derived rf digital predistortion
US20090307739A1 (en) * 2008-06-05 2009-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mote distributed antenna
EP3585019B1 (en) * 2009-01-13 2023-08-16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roviding digital transport of signal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8213401B2 (en) 2009-01-13 2012-07-03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P communication ove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transport
US8588614B2 (en) * 2009-05-22 2013-11-19 Extenet Systems, Inc. Flexibl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8548330B2 (en) 2009-07-31 2013-10-01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Sectorization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US8351877B2 (en) 2010-12-21 2013-01-08 Dali Systems Co. Ltfd. Multi-band wideband power amplifier digital predistori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542768B2 (en) 2009-12-21 2013-09-24 Dali Systems Co. Ltd. High efficiency, remotely reconfigurable remote radio head unit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948071B (zh) 2009-12-21 2016-06-22 大力系统有限公司 调制不可知的数字混合模式功率放大器系统及方法
US8472579B2 (en) * 2010-07-28 2013-06-2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Distributed digital reference clock
US8570914B2 (en) 2010-08-09 2013-10-29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a mobile device(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CN103180844B (zh) 2010-08-17 2017-10-03 大力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中性主机架构
US8649388B2 (en) 2010-09-02 2014-02-11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Transmission of multiprotocol data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5208083B (zh) 2010-09-14 2018-09-21 大力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发送信号的系统和分布式天线系统
CN203504582U (zh) 2011-02-21 2014-03-26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及用于在其中分配电力的电源装置
US9735999B2 (en) * 2011-06-09 2017-08-1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interface for processing digital signals in a standardized format
JP6080854B2 (ja) 2011-09-22 2017-02-15 ダリ システム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マルチチャネル広帯域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デジタルプリディストーションの帯域幅を増大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158818B2 (ja) 2011-11-07 2017-07-05 ダリ システム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仮想化された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
US9420628B2 (en) 2011-11-07 2016-08-16 Dali Systems Co. Ltd. Virtualized wireless network with pilot beacons
EP2776857B1 (en) 2011-11-07 2018-06-20 Dali System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EP2923474A4 (en) 2012-11-26 2016-06-29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TEMPORAL AND / OR AGGREGATING MAPPING ELEMENT FOR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ARCHITECTURE
EP3337056B1 (en) 2012-11-26 2022-06-29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lexible, reconfigurable multipoint-to-multipoint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architect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1475A1 (en) * 2003-11-26 2005-05-26 Intel Corporation Cycle-efficient TDM timeslot remapping for network processing engines
WO2009138876A2 (en) * 2008-05-13 2009-11-19 Mobileaccess Networks Ltd. Multiple data services ove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20100278530A1 (en) * 2009-04-29 2010-11-04 Andrew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CN201966933U (zh) * 2011-04-15 2011-09-07 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 公积金合规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82075A1 (en) 2014-05-30
KR20150090114A (ko) 2015-08-05
EP2923473A1 (en) 2015-09-30
KR102143564B1 (ko) 2020-08-11
CA2892093A1 (en) 2014-05-30
US20140146906A1 (en) 2014-05-29
EP2923473A4 (en) 2016-07-13
EP2923473B1 (en) 2017-08-09
US9367828B2 (en) 2016-06-14
CN105075211B (zh) 2019-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5211A (zh) 数字射频传输中的前向路径数字求和
CN105122757B (zh) 灵活、可重新配置的多点至多点数字射频输送架构
CN105103513A (zh) 数字射频传输架构的时隙映射和/或聚合元件
US10499376B2 (en) Methods for managing resource based on open interface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CN109479339A (zh) 无线基站、无线装置、无线控制装置、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CN104144529B (zh)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基带单元和分布式基站
CN105191241A (zh) 通用远程无线电头
US20120071184A1 (en) Base station having a plurality of logical base stations
CN103477701A (zh) 用于无线接入网络中的负载均衡的概念
CN105265015B (zh) 射频拉远集线器rhub、室内通信系统、信号传输方法
WO2015010484A1 (zh) 多模无线终端
CN10498206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346175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er to multi-carrier power amplifier configuration
KR20180137397A (ko) 개방형 인터페이스 기반의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3310092A1 (en) Data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virtual flexible cpri interface
CN109565901A (zh) 无线基站、无线装置、无线控制装置、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CN201657333U (zh) 一种无线mesh网络的无线接入点
CN102045246B (zh) 互通业务报文的发送方法以及接入支持节点
CN105052197A (zh)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US20180227721A1 (en) Multichannel reciever with adaptive antenna for improving advertising packets
CN103179543A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其系统、信息接收方法及其系统
UA116014U (uk) МІКРОХВИЛЬОВА СИСТЕМА ШИРОКОСМУГОВОГО БЕЗДРОТОВОГО ДОСТУПУ UMDS-sapGM
CN103179069A (zh) 信息发送方法及其系统、信息接收方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inn

Patentee after: CommScope connectivity Ltd.

Address before: Minn

Patentee before: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4

Address after: North Carolina

Patentee after: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Address before: Minn

Patentee before: CommScope connectivit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