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5171B - 信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5171B
CN105075171B CN201380073610.8A CN201380073610A CN105075171B CN 105075171 B CN105075171 B CN 105075171B CN 201380073610 A CN201380073610 A CN 201380073610A CN 105075171 B CN105075171 B CN 1050751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pair
wire
magnetic core
signal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36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5171A (zh
Inventor
亚历山大·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75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5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5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5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7/00Sign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 G08B7/06Sign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e.g. involving audible and visible signalling through the use of sound and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lines, e.g. phantom 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4/00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4/02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uls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0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unbalanced currents in a normally balanced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Galvanic isolation, e.g. by means of magnetic or capaci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04L25/0276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common mod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一种信令系统,包括第一数据信号源(10,14)、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12,16)、以及电缆18,该电缆包括将第一数据信号源耦接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的两个或更多电线对({1,2}、{3,6}、{4,5}、{7,8})。每个电线对的一部分缠绕在磁芯(28)上。另外的绕组(30)缠绕在磁芯(28)上。另外的信号源(24)耦接到另外的绕组(30),并且另外的接收器(36,26)耦接到电线以接受另外的信号。围绕磁芯的绕组将另外的信号施加到电线对作为共模信号。这允许另外的信号传输到另外的接收器而不影响信号源(10,14)与接收器(12,16)之间传输的信号,并且电缆(18)仅具有微小的变化。

Description

信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令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的信令系统通过包含多个电线对的电缆传输信号。这种系统的一个例子是以太网系统。这种信令系统因用于通过电缆将数据从通信桅杆的底部传输到桅杆顶部的无线电设备而众所周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令系统,包括:
第一信号源和第一信号接收器;
至少两个电线对,电线对的其中一个将第一信号源耦接(coupling,耦合)到第一信号接收器;
由两个电线对中的每根电线的一部分缠绕的磁芯装置;
另外的信号源;
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绕组,耦接到另外的信号源,每个绕组围绕磁芯装置,并且与两个电线对中的每根电线电性隔离;
其中,绕组被设置使得在每个电线对中的另外的信号为共模信号;以及
另外的接收器,耦接为通过耦合装置来接收另外的信号,耦合装置耦接到电线对的其中一个以接收另外的信号,并且耦接到另一个电线对,以为由另外的绕组在电线对中感应到的电流提供返回路径。
这使得额外信号耦合到信令系统而不严重影响第一信号且不添加额外的布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布线可缠绕磁芯装置而不破坏布线或另外地使布线中断。磁芯装置以及围绕磁芯装置的绕组所提供的电感耦合器提供了电缆与另外的信号源之间的电性隔离。
本发明的系统可用于通过电缆将数据和另外的信号从通信桅杆的底部传输到桅杆顶部的无线电设备,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该应用。
在系统的示例中,磁芯装置包括由每根电线的一部分缠绕的单个磁芯,并且另外的信号源通过所述另外的绕组耦接到磁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变信令系统的方法,
信令系统包括第一数据信号源和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以及至少两个电线对,电线对之一将第一数据信号源耦接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
该方法包括:
提供磁芯装置;
将两对中的每一根电线的一部分缠绕在磁芯装置上,以及
提供通过缠绕到磁芯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绕组耦接到电线对的另外的信号源,使得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绕组与两对中的每根电线彼此电性隔离;
其中,绕组被设置使得在每个电线对中的另外的信号为共模信号;
系统还具有另外的接收器,另外的接收器耦接为通过耦合装置来接收另外的信号,耦合装置耦接到电线对的其中一个以接收另外的信号,并且耦接到电线对中的另一个电线对,以为由另外的绕组在电线对中感应的电流提供返回路径。
在方法的示例中,磁芯装置包括由每根电线的一部分缠绕的单个磁芯,并且另外的信号源通过所述另外的绕组耦接到磁芯。
该方法允许另外的信令系统添加到预先存在的系统,而不中断预先存在的布线的连续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令系统,包括:第一数据信号源和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以及至少两个电线对,电线对的其中一个将第一数据信号源耦接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其中系统通过以下方式来改变:添加由两个电线对中的每一根电线的一部分缠绕的磁芯装置,添加围绕磁芯装置的另外的绕组,另外的绕组与两个电线对的电线彼此电性隔离,以及添加耦接到另外的绕组的另外的信号源,其中,绕组被设置使得在每个电线对中的另外的信号为共模信号;系统还具有另外的接收器,另外的接收器耦接为通过耦合装置来接收另外的信号,耦合装置耦接到电线对的其中一个以接收另外的信号,并且耦接到电线对中的另一个电线对,以为由另外的绕组在电线对中感应的电流提供返回路径。
通过参照附图作出的、仅以示例的方式给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通过链路提供的电力的已知以太网链路的示意电路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令系统的示意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信令系统的示意电路图;
图4是装有图2或图3的信令系统的通信桅杆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图2的信令系统的变形的示意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背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参照以太网链路,通过示例的方式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太网链路。
图1以背景方式示出了具有通过链路提供的电力的已知以太网链路。在链路中,两个接口设备10和12(“PHY”或物理层设备)通过四联变压器14和16以及4-对电缆18耦合。在图1中,电缆导体根据传统方案编号,使得4对被标注为{1,2},{3,6},{4,5}以及{7,8}。
在1000BaseT(4-对)以太网系统中,四对中的每一对同时在两个方向上承载数据。PHY 10和12各自包含4个收发器TR1-TR4以及TR11-TR14,每个电缆对包含一个。可通过任何电线对或不通过电线对承载电力。
在100BaseT(4-对)以太网系统中,通常使用具有四对的电缆,但是以太网信号仅承载在两对电线对中,两对中的一对沿一个方向发送信号,另外的一对沿另一个方向发送信号。另外两对可仅用于供电或不用于任何目的。
根据IEEE标准802.3-2009以及类似专有方案,DC电力可通过相同的电缆承载。有几种替代布线方案。在一个普通例子中,DC电力由电源20通过变压器中的两个变压器的中心抽头施加到电缆的一端。如此,两个电线对承载电流并且在每个电线对中,该对的两根电线上承载的电流相等。因此,在变压器磁芯中无(或有很少)磁通量产生。同样地,在电缆另一端,从变压器16中的对应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获取DC电力并且将其提供给负载22。所以,数据传送未受到DC电力的添加的阻止。图1示出了用于电力传输的电线对{4,5}和{7,8},但也可以使用电线对{1,2}和{3,6}来代替。
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信令系统
图2的实施方式修改了图1的系统。PHY 10和12包括收发器TR1-TR4以及TR11-TR14。图2的系统允许以太网数据流额外的信号从在电缆的电源端处的包括发送器24的发送设备42发送到位于电缆的另一端处的包括接收器26的接收设备44,而不影响或改变以太网数据流,且也不提供额外的电缆布线。信号可以为数字数据,或在这该示例中的同步脉冲,或为数字数据和同步脉冲两者。同步脉冲的目的将参照图4以示例的方式进行描述。
在图2中,为了清晰,每一对中的两根电线被画成一根较粗的线。此外,虽然负载22已经被连线成包含将电力施加到电线对{1,2}和{3,6}的情况,但是对本发明来说并不非必须。
在电源端(发送器端)42,电缆18的四个电线对中的每一对卷绕普通铁氧体磁芯28,为了简单起见,其被示出为线性棒,但实际上,与变压器中的常规型一样,其通常为闭环。电线对{1,2}和{3,6}在一个方向上缠绕,而电线对{4,5}和{7,8}在反方向上缠绕,如图所示(并且通过极性点进一步放大)。
第五绕组30缠绕铁氧体磁芯28,连线到包括合适的驱动器设备的发送器24。如,用于RS422或RS485传输的标准商用驱动器IC是合适的。
磁芯28和其上的绕组形成隔离变压器,其中绕组彼此电性隔离。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驱动器IC驱动的信号,在这个实例中为同步脉冲或数字数据,被外加到电缆上,使得以一个极性驱动电线对{1,2}+{3,6},而以相反极性驱动电线对{4,5}+{7,8}。
注意的是,从任一电线对上承载的以太网数据的角度出发,外加脉冲作为共模来承载,也就是说,同等地影响电线对中的每根电线,并且使得没(或很少)有磁通量被发展为以太网耦合变压器14和16中的差分信号,并且以太网数据基本上不受影响。
在接收器端,以太网变压器16的中心抽头通过各个电感器32连接到电力负载22,使得DC电力仍然可以通过,但是外加到电缆上的AC信号无明显加载。耦合电容器34经信号变压器36将这些相同的中心抽头连接到接收器26(其可为用于RS422或RS485通信的标准商用设备),并且为通过绕组30和铁氧体磁芯28在电缆18的电线中感应的电流提供返回路径。在图2中,电线对{1,2}和{3,6}是电流环路的一个臂(arm),电线对{4,5}和{7,8}是环路的另一个臂,两个臂通过电容器34和变压器36的初级绕组连接。在电缆的发送器端外加到电缆18的同步脉冲通过信号变压器36耦接到接收器26,使得在接收器26上接收和复制脉冲。
相同的脉冲极性施加到承载DC电力的电线对{4,5}和{7,8},使得外加脉冲对每个电线对产生相等的影响。这意味着,首先,对输送的电力的干扰很小,其次,从脉冲接收器电路的角度出发,电力输送系统中的噪音被大量地自抵消及衰减。如前所述,如果电线对{1,2}和{3,6}上输送电力时,这也同样适用。可以使用全部4个电线对来将DC电力输送到负载22,并且对其产生相同的益处。
对电缆的耦合通过发送器端的电感耦合器28,30(使用铁氧体磁芯28),以及通过接收器端的电容耦合器(使用所示的4个电容器34)来示出。两种方法可互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令系统的两端都有电感耦合器28,30。
发送器24和接收器26可由双向收发器代替以在两个方向上收发信号。
图3用于发送和接收的在两端的电感耦合器
图3的信令系统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它具有将发送器24耦接到参照图2的如上所述的四个电线对的电感耦合器100,28,30。图3的系统使用电感耦合器102代替图2的电容耦合器来耦合接收器26,从而接收同步信号。
电感耦合器102包括由四个电线对的电线缠绕的铁氧体磁芯281。电线对{1,2}和{3,6}以相同的一个极性缠绕,该极性与耦合器100的绕组的极性相同,电线对{4,5}和{7,8}以相同的相反极性来缠绕。
接收绕组361缠绕磁芯以将同步信号耦合到接收器26。
另外,耦合器102具有连接到绕在磁芯281上的发送绕组301的发送器241,且耦合器100具有连接到缠绕磁芯28的接收器绕组362的接收器261。连接到发送绕组301的发送器241以及连接到接收器绕组362的接收器261与发送器24、绕组30、接收绕组361以及接收器26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工作。
为了易于解释,绕组30和362单独示出,但实际上,发送器24和接收器261都可连接到单个绕组。同样地,接收器26和发送器241可连接到单个绕组。
图2和3中的铁氧体磁芯28的使用允许电线对在不接入信号变压器14和PHY 10的情况下卷绕磁芯。图3中的铁氧体磁芯281的使用允许电线对在不接入信号变压器16和PHY12的情况下卷绕磁芯。
图4通信桅杆
图2或3的信令系统可用于将同步信号提供给通信桅杆顶部的无线电设备。如图4中通过简化的示例的方式所示,桅杆40在桅杆的顶部支撑两个或更多无线电收发器46,48。在时分复用无线电系统中,每个无线电广播设备的操作优选地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设备的操作同步。为了减少相互干扰,无线电广播设备优选地仅在一个时间间隔内同时发送并且仅在一个时间间隔内同时接收。
这种无线电系统通常(但不仅限于)设置来使得在传输桅杆或其它结构的顶部具有无线电元件,桅杆的底部具有电源。为了经济,在电源与无线电元件之间在一个普通电缆18上承载数据和电力。在这个例子中,两个无线电收发器46,48通过两个电缆18’,18耦接到位于桅杆底部的各自的电源和信令设备。
图2的系统提供了一种当首先安装桅杆和收发器时或在安装后,将进一步的信号添加到相同电缆的手段。进一步的信号可用于同步或辅助数据。因此,这避免了单纯为这种同步或辅助数据安装额外电缆的成本和复杂性。
图2的系统可应用于桅杆40的底部的现有设施,而不需要替换电缆或电源,也不需要中断电缆中承载的信号。与电缆导体无直接接触,并且在桅杆的底部保持了绝缘/隔离。如应用到桅杆的图2的系统,假设电线对到位于桅杆顶部的变压器36和接收器26的耦合存在于在桅杆的设施中,并且不需要随后提供。
在图4中,位于桅杆40顶部的每个无线电收发器46,48连接到对应的接收器44’,44并且每个接收器44,44’通过电缆18,18’连接到位于桅杆底部的对应的发送器42,42’。发送器42,42’共同连接到同步发生器41。
优选地使用图2所示的位于桅杆底部的电感耦合器28,30,使得不需要直接连接至电缆。还避免了对用来将以太网数据耦合到每个电线对的变压器14的连接;变压器14可未被接入。
优选地在桅杆顶部使用电容耦合器。电感器32、电容器34以及信号变压器16,36是小巧,便宜,并且容易由自动组装设备操作。
虽然前面的文字已经讨论了“沿着桅杆向上”传送同步脉冲的一种手段,但应认识到,在一些设施中,同步定时基准事实上会由有关的无线电广播设备之一提供。在这种情况下,额外需要“沿着桅杆向下”从基准无线电广播设备将同步脉冲传送到桅杆底部的电源(或辅助设备),并且从那里“沿着桅杆向上”到一个或多个进一步无线电设备。所描述的系统可以反向操作使得在无线电广播设备端44驱动同步脉冲,并且在电源设备端42进行接收。这不会产生任何显著的额外成本,因为驱动器和接收器元件通常是作为在同一个集成电路封装中内装驱动器和接收器的双向部件来获得的。例如,收发器中的一个可提供沿着桅杆向下传输然后又返回到一个或多个其它收发器的同步脉冲。
虽然图4的桅杆具有用于无线电收发器中的每一个的信令系统,但可以仅提供一个信令系统来将同步信号(或数据信号)耦合到所有无线电收发器。
虽然这个描述称为“同步脉冲”,但容易理解的是,其它数据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传输并可以用与其它控制目的。这种数据同样也可以在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上传输。事实上,数据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常用的消除(cancellation)或“混合”技术而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传输。
图2和图3的信令系统具有以下益处。
在图2中,位于无线电收发器端(桅杆顶部)的接口44具有可包含在所有无线电收发器中而没有过高成本负担的少量廉价部件(电容器34,电感器32,信号变压器36以及接收器26)。如果在初步安装后需要同步或额外的数据信令,同步脉冲驱动器或信号源和耦合器28,30可添加在桅杆底部,而无需工人攀爬桅杆或无需更换或修改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收器46,48。从而没有中断电缆上的现有服务。电缆对上承载的电力和以太网数据没有中断,所以信号完整性不受连累。与电缆导体无直接连接,并且电感耦合器维持了电缆上的电性隔离。
电感耦合器28,30的实例
用于以太网数据的布线系统通常包括在具有称为补丁导线(patch lead)的连接器各端部结束的长度很短的电缆。电缆和连接器都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开发,以确保以太网数据的良好的信号完整性。电缆护套可从一较短的段的这种补丁导线上移除以暴露其中的绝缘电线对。然后,这些电线对可以在位于其内的铁氧体磁芯,诸如,“RM10”型磁芯上卷成圈,与额外的绕组一起耦接到同步脉冲驱动器。不需要切断或直接连接电线对,并因此对建立的信号完整性没有(或很少有)干扰。
印刷电路板的一段的相对端的两个连接器可与电路板上围绕中心孔的轨道相互连接。进一步的轨道耦合到同步脉冲驱动器。然后,铁氧体磁芯装置可加紧于印刷电路板的那个部分,以实现通常所称的平面变压器。然后,这个组件与4-对电缆串联。存在的技术确保将电缆的电线对的特点复制到印制电路板上,使得维持了信号的完整性。方便地,相同的印刷电路板还可保持同步脉冲驱动器24、接收器261(如果有的话)、以及相关电路。
如上所述,这种电感耦合器可用在信令系统的两端,而不是在顶端使用电容器34、电感器32、以及信号变压器36。在顶端或接收器端具有电感耦合器的实施方式中,平面变压器的印刷电路板可包含接收器26。
图5替代磁芯装置
图5示出了图2的实例的变形,其中单个磁芯28由两个磁芯28和281所代替。磁芯28耦接到电线对{1,2}和{3,6}并且磁芯281耦接到电线对{4,5}和{7,8}。信号源或者驱动器24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的各个绕组30和303耦接到磁芯28和281。
图3的一个或两个电感耦合器可通过类似的方式修改。
终止
将理解的是,在图2、图3和图5的系统中,同步脉冲耦合器的PHY10侧的电线对{1,2}{3,6}以及{4,5}{7,8}之间需要电流路径。这通常由附着到以太网变压器14的预先存在的终止网络提供。这种终止还存在于具有附着到以太网变压器16的预先存在的终止网络的信令系统的PHY12端。一种合适的终止被称为由图3中的在82和82’通过示例示出的鲍勃·史密斯终止(Bob Smith termination)。还发现了具有电缆长度的电缆对之间的电容可以提供足够的终止。
变形
以上实施方式将被理解为本发明的说明性示例。还设想了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例如:-
上述系统使用了4对电线对,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两个电线对的信令系统,一个电线对用于数据信令和进一步的信号,另一个电线对用于提供返回路径。承载以太网数据的任一路径上的进一步的信号是共模信号。任一其他路径(例如,返回路径)上的进一步的信号可以不是共模信号。
以太网100BaseT系统可能仅使用两个电线对。在这样的系统中,可使用图2的与电线对{1,2}和{4,5}对应的电线对。这些电线对可为省去电线对{4,5}和{7,8}的电线对{1,2}和{3,6}。例如,参照图2,电线对{3,6}可以与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缠绕在磁芯30上,冰因此将与电线对{4,5}对应。在100BaseT(2-对)以太网系统中,通常在以太网的每一个方向上使用一对,所以电缆的每端上都有信号源和信号接收器。
所描述的系统将共模模式的信号注入电线对{1,2,3,6}和电线对{4,5,7,8}之间;也就是说,当{1,2,3,6}为负时,{4,5,7,8}为正,反之亦然。这就抑制了来自IEEE 802.3类型的电源的电源噪声,这是因为它们在{4,5}上供应并且在{7,8}上返回,或在{3,6}上供应并且在{1,2}上返回。然而,专有系统可使用不同的电线。例如,形成层网络的PIDU在电线{4,5,7,8}上提供电力并且在{1,2,3,6}上返回,所以电源噪声将不会通过图2中所示的绕组极性进行自抵消并且要特别注意信噪比。当仅必需使用在驱动端的电感耦合变压器上的不同的绕组方向以及接收器端的连接的对应改变时,仍然使用本发明的原理、精神和应用,以更好地适应这样的系统。
虽然以上示例使用发送设备42处的电感耦合器28,30,但耦合器可设置在发送设备42和接收设备44之间的电缆18上的任一点。
图2和3所示的直流电源通过变压器14的中心抽头耦接到电线对,但是存在将电力施加到电线的其他已知的方式。一个示例示出在图1中,其中虚线框200包括耦接到被并联连接到信号变压器14的绕组并且通过隔直流电容器C1至C4隔离的绕组W1和W2的中心抽头的电源20。DC电力可施加到如横跨所有电线对的虚线框200所示的电线对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任一电线对的)一根电线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端,且(不一定是同一电线对的)另一电线可连接到负极端。可替代地,一个电线对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端,且一个或多个其它电线对中的电线可连接到负极端。负载22可通过完全相同的方式来耦合。
以上示例使用铁氧体磁芯28,这是因为铁氧体适合于高频信号。然而,也可以使用其它适合的磁芯材料。
应当理解的是,关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任何特征都可以单独来使用,或与描述的其它特征相结合来使用,并且还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或者任何其它实施方式的任何组合结合来使用。另外,以上未描述的等价物和变形也可以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来使用。

Claims (22)

1.一种信令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信号源和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
至少两个电线对,所述电线对中的一个电线对将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耦接到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
磁芯装置,围绕所述磁芯装置缠绕有两个电线对中的每个电线的一部分;
另外的信号源;
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绕组,耦接到所述另外的信号源,每个绕组缠绕所述磁芯装置并且与所述两个电线对中的每个电线电性隔离;
其中,所述绕组被设置使得每个电线对中的另外的信号是共模信号;以及
另外的接收器,被耦接为通过耦合装置接收所述另外的信号,
所述耦合装置耦接到所述电线对中的一个电线对以接收所述另外的信号,并且耦接到所述电线对中的另一电线对,以为由所述另外的绕组在所述电线对中的所述一个电线对中感应的电流提供返回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磁芯装置包括磁芯,
围绕所述磁芯缠绕每个电线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另外的信号源通过所述另外的绕组耦接到所述磁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令系统,进一步包括:耦接到一个或多个所述电线对的直流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耦合装置包括耦接到所述另外的接收器和所述返回路径的电容耦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耦合装置包括另外的磁芯和围绕所述磁芯的另一绕组,围绕所述另外的磁芯缠绕每个电线的一部分,所述另一绕组耦接至所述另外的接收器,将所述另外的接收器耦接到所述电线对以接收所述另外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属于以太网信令系统,并且所述电线对属于以太网电缆。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电线对中的所述一个电线对以一个极性缠绕所述磁芯,并且所述另一电线对以相反极性缠绕所述磁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属于以太网信令系统,并且一个或多个所述电线对属于具有两个电线对的以太网电缆,所述两个电线对中的一个电线对通过各个第一信号变压器耦接到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并且所述两个电线对中的每个电线的一部分缠绕所述磁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电线对中的一个电线对以一个极性缠绕所述磁芯,并且所述另一电线对以相反极性缠绕所述磁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和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属于以太网信令系统,并且一个或多个所述电线对属于具有四个电线对的以太网电缆,所述电线对中的两个电线对通过第一信号变压器耦接到各个数据信号源并且通过另外的信号变压器耦接到数据信号接收器,并且每个电线对的一部分缠绕所述磁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电线对中的所述两个电线对以一个极性缠绕所述磁芯,并且另两个电线对以相反极性缠绕所述磁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耦合装置包括耦接到所述另外的接收器和所述返回路径的电容耦合器,所述电容耦合器将所述另外的信号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耦接到所述另外的接收器,以将所述另外的信号耦合到所述另外的接收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令系统,包括:将所述电容耦合器耦接到所述另外的接收器的信号变压器。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令系统,包括:耦接到所述电线对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电线对的直流电源。
15.根据权利要求2、3和8-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或每个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属于收发器,或者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或每个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属于收发器,
对应的收发器对通过各个电线对耦接以进行双向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2、3和8-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另外的信号源和所述另外的接收器属于提供另外的信号的双向通信的收发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磁芯装置包括两个磁芯,一个电线对的一部分缠绕一个磁芯,另一个电线对的一部分缠绕另一个磁芯,并且其中,所述另外的信号源通过缠绕所述两个磁芯的各个另外的绕组耦接到所述磁芯,所述另外的绕组与电线对电性隔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令系统,包括两个另外的电线对,所述另外的电线对中的一个电线对的一部分缠绕一个磁芯,并且所述另外的电线对中的另一个电线对的一部分缠绕另一个磁芯。
19.一种通信系统,包括:通信桅杆,在所述桅杆的顶部支撑无线电设备;位于所述桅杆的底部的电源设备;以及根据权利要求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令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和所述另外的信号源位于所述桅杆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和所述另外的接收器位于所述桅杆的顶部以将由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发出的第一信号和所述另外的信号提供给所述无线电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电设备包括:被设置为以时分复用方式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无线电广播设备以及被设置为向所述无线电广播设备提供同步信号的所述另外的信号源。
21.一种用于改变信令系统的方法,所述信令系统包括第一数据信号源和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以及至少两个电线对,所述电线对中的一个电线对将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源耦接到所述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器;
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磁芯装置;
将所述两个电线对中的每个电线的一部分缠绕所述磁芯装置,
以及
提供围绕所述磁芯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绕组,以及耦接到所述另外的绕组或每个所述另外的绕组的另外的信号源,所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绕组和两个电线对中的电线彼此电性隔离;
其中,所述绕组被设置使得每个电线对中的另外的信号是共模信号;以及
所述系统还具有另外的接收器,所述另外的接收器耦接为通过耦合装置接收所述另外的信号,所述耦合装置耦接到所述电线对中的一个电线对以接收所述另外的信号,并且耦接到所述电线对中的另一电线对,以为由所述另外的绕组在所述电线对中感应的电流提供返回路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磁芯装置包括磁芯,围绕所述磁芯缠绕有每个电线的一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另外的信号源通过所述另外的绕组耦接到所述磁芯。
CN201380073610.8A 2012-12-24 2013-12-19 信令系统 Active CN105075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223359.9 2012-12-24
GB1223359.9A GB2509174A (en) 2012-12-24 2012-12-24 Passive circuit for signaling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over an Ethernet cable, with inductive coupling through a common magnetic core
PCT/EP2013/077372 WO2014102135A1 (en) 2012-12-24 2013-12-19 Signalling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5171A CN105075171A (zh) 2015-11-18
CN105075171B true CN105075171B (zh) 2018-08-14

Family

ID=4768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3610.8A Active CN105075171B (zh) 2012-12-24 2013-12-19 信令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00986B2 (zh)
EP (1) EP2936725B1 (zh)
KR (1) KR102176288B1 (zh)
CN (1) CN105075171B (zh)
GB (2) GB2509174A (zh)
WO (1) WO20141021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20108A1 (de) * 2016-10-21 2018-04-26 Endress+Hauser Process Solutions Ag Verfahren, Kommunikationsmodul und System zur Übermittlung von Diagnosedaten eines Feldgeräts in einer Anlage der Prozessautomatisierung
CN111294088B (zh) * 2020-01-03 2021-10-0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超宽带电力载波通信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5067A (zh) * 2000-09-17 2004-02-11 具体可选的线路接收与线路驱动能力的有效终接装置
CN101073042A (zh) * 2004-10-22 2007-11-14 安比恩特公司 用于数据通信的电感耦合器装置
CN101682800A (zh) * 2007-04-12 2010-03-24 北卡罗来纳科姆斯科普公司 使用共模传输识别通信接插系统中的接插线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1774A (en) * 1907-11-26 1909-02-09 Henry B Stone Phantom electric circuit.
US1173655A (en) * 1914-10-07 1916-02-29 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Phantom circuit.
GB9614561D0 (en) * 1996-07-11 1996-09-04 4Links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code
US5877666A (en) * 1997-03-12 1999-03-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tackable, passively-tunable, cost-reduced inductor
CN1954526B (zh) * 2004-02-05 2012-08-0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802.3af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US8831211B2 (en) 2004-11-19 2014-09-09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mon-mode data transmission for power over ethernet system
US7443915B2 (en) * 2004-11-30 2008-10-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out of band communications over structured cabling
US7656956B2 (en) * 2005-01-14 2010-02-02 Motorola, Inc. Data, power and supervisory signaling over twisted pairs
US7664972B2 (en) 2006-12-19 2010-02-16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delivered to a powered device based on cable characteristics
US20100104029A1 (en) * 2008-10-27 2010-04-29 Inyeol Lee Independent link(s) over differential pairs using common-mode signaling
EP2412168A1 (en) * 2009-03-25 2012-02-01 Panduit Corp. Physical layer management using rfid modules and common mode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5067A (zh) * 2000-09-17 2004-02-11 具体可选的线路接收与线路驱动能力的有效终接装置
CN101073042A (zh) * 2004-10-22 2007-11-14 安比恩特公司 用于数据通信的电感耦合器装置
CN101682800A (zh) * 2007-04-12 2010-03-24 北卡罗来纳科姆斯科普公司 使用共模传输识别通信接插系统中的接插线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00986B2 (en) 2017-03-21
KR102176288B1 (ko) 2020-11-09
US20150317886A1 (en) 2015-11-05
GB2509174A (en) 2014-06-25
EP2936725A1 (en) 2015-10-28
WO2014102135A1 (en) 2014-07-03
GB201418663D0 (en) 2014-12-03
KR20150102080A (ko) 2015-09-04
CN105075171A (zh) 2015-11-18
GB2515437A (en) 2014-12-24
EP2936725B1 (en) 2016-11-09
GB201223359D0 (en)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19620B2 (en) Device for the inductive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power
EP177661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frequency signal coupling to medium tension power lines with auto-tuning device
US10056943B2 (e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ignal over the power bus of a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CN102111189A (zh) 远距离高速电力线宽带通信方法
EP1812830A2 (en) Arrangement of inductive couplers for data communication
CN103023534B (zh) 电力无线通信系统
JP4757123B2 (ja) 電力線搬送通信の伝送機器、コンセントプラグ、コンセントプラグボックス、テーブルタップ、結合装置、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5075171B (zh) 信令系统
WO2003026915A8 (de) Elektrohängebahn mit berührungsloser energie- und datenübertragung
CN103502039B (zh) 用于能量传输和用于感应通信的设备
CN102629882A (zh) 电缆屏蔽层电力载波通信系统
CN104685796B (zh) 通信系统
US20150162953A1 (en) Network coupling device and network coupling system
CN202535354U (zh) 电缆屏蔽层电力载波通信系统
CN103079216A (zh) 一种多网融合接入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CN206894250U (zh) 一种强弱电隔离装置
WO2012169728A2 (en) Resonant coil,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using the same,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using the same
CN109616343A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的分接开关档位显示装置和方法
JPS6358415B2 (zh)
WO201408185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over power cabling
CN210393385U (zh) 一种带载波通信的多台联用电磁起重系统
KR20200114072A (ko) 무선충전코일
US9136909B2 (en) Apparatus for MIMO coupling power line signals into a three-conductor power supply network via two channels
JPH03154523A (ja) 直流重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用分岐器
JPS6238034A (ja) 情報伝送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