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2051B -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2051B
CN105072051B CN201510374761.8A CN201510374761A CN105072051B CN 105072051 B CN105072051 B CN 105072051B CN 201510374761 A CN201510374761 A CN 201510374761A CN 105072051 B CN105072051 B CN 105072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pu
optic communication
backboard
communication mouth
data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47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2051A (zh
Inventor
张志安
叶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Beij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747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2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2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2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2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2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ower supply,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r back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6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storage area networks
    • H04L49/357Fibre channel switch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多块主板,在每块主板上设置至少一颗CPU;设置至少一块背板,所述CPU包含光通信口,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设置数据交换板卡,将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上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进行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高速、高效的数据交换。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尤指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服务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服务器分成塔式、机架式和刀片式服务器三种类型。塔式服务器是见得最多的,它的外形及结构都与普通的PC机差不多,只是体积稍大一些,其外形尺寸并无统一标准。机架服务器实际上是工业标准化下的产品,其外观按照统一标准来设计,配合机柜统一使用,以满足企业的服务器密集部署需求。刀片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服务器实现的数据交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阶段由于中央处理器(CPU)及交换系统的限制,服务器的交换速率一直不能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能够提高数据交换的速率。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多块主板,在每块主板上设置至少一颗CPU;
设置至少一块背板,所述CPU包含光通信口,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
设置数据交换板卡,将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上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一光通信口;
所述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包括:将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二光通信口;
所述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包括:将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CPU的光通信口包括第一光通信口和第二光通信口;
所述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包括:将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将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通信口为光纤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通信口为PCIE口,所述数据转换卡将PCIE数据转换为光纤数据。
进一步地,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包括:多块主板、至少一块背板以及数据交换板卡,其中:
在每块主板上设置至少一颗CPU,所述CPU包含光通信口,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
所述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上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一光通信口,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或者,
所述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二光通信口,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或者,
所述CPU的光通信口包括第一光通信口和第二光通信口,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通信口为光纤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通信口为PCIE口,所述数据转换卡将PCIE数据转换为光纤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设置多块主板,在每块主板上设置至少一颗CPU;设置至少一块背板,所述CPU包含光通信口,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设置数据交换板卡,将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上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进行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高速、高效的数据交换。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一光通信口,将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第一光通信口为光纤口时,本发明实现对光纤交换的支持,从而大大提高数据交换的速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用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数据交换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数据交换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数据交换系统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包括:
步骤101:设置多块主板,在每块主板上设置至少一颗CPU;
本发明中的主板提供CPU、内存和存储器等部件的接合。为了支持更大规模和更复杂设备的数据交换,本发明中的主板为多块。主板可以支持多CPU工作。
本发明中的CPU用于数据处理,例如,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到存储器中或者将存储器中保存的数据发送给其他设备等。CPU设置在主板上,可以是一块或多块。
步骤102:设置至少一块背板,CPU包含光通信口,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
本发明中的背板是CPU与数据交换板卡(下文中说明)之间的物理通道。CPU与数据交换板卡通过背板进行数据交换,例如,CPU通过背板向数据交换板卡发送数据,以将数据传输给其他设备;或者,CPU通过背板接收数据交换板卡传输的其他设备的数据。背板的能力决定了CPU与数据交换板卡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力。
本发明中CPU上包含有光通信口,CPU通过光通信口与数据交换板卡进行数据交换。每颗CPU的用于与数据交换板卡进行数据交换的光通信口均连接到背板上,以通过背板与数据交换板卡进行连接。背板上可以设置多个连接部,每块主板上的每个CPU的光通信口与背板上的连接部建立一一对应的连接的关系,即一个光通信口连接到背板的一个连接部,之后,再将数据交换板卡的连接到背板上每个连接了光通信口的连接部,实现主板上的每个CPU的光通信口与数据交换板卡的连接。
步骤103:设置数据交换板卡,将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上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进行连接;
本发明中数据交换板卡提供CPU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板卡的吞吐量决定了CPU与其他设备交换数据的规模。
本发明中的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通过背板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建立连接。数据交换板卡可以是与背板上的每个连接了CPU的光通信口的连接部进行连接。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刀片服务器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换中,实现刀片服务器与其他设备的高速、高效的数据交换。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CPU的光通信口可以是第一光通信口,也可以是第二光通信口,还可以是同时包含第一光通信口和第二光通信口。
在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一光通信口的情况下,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可以是将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
在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二光通信口的情况下,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可以是将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
在CPU的光通信口同时包含第一光通信口和第二光通信口的情况下,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可以是将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将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CPU的第一光通信口为光纤口(100Gb);第二光通信口为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 Express)口。数据转换卡实现将PCIE数据转换为光纤100Gb数据,可以是MAZZ卡等。本发明实现了CPU的光纤交换,大大提高了数据交换的速率,尤其是针对刀片服务器等设备实现了基于支持光纤交换的CPU与其他设备的光纤交换。
本发明中可以采用IPF数据线缆直接连接CPU的光纤口与背板;可以采用PCIE数据线缆连接CPU的PCIE口、MAZZ卡和背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包括:多块主板、至少一块背板和数据交换板卡,其中:
在每块主板上设置至少一颗CPU,CPU包含光通信口,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
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上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进行连接。
本发明中的主板提供CPU、内存和存储器等部件的接合。为了支持更大规模和更复杂设备的数据交换,本发明中的主板为多块。主板可以支持多CPU工作。本发明中的CPU用于数据处理,例如,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到存储器中或者将存储器中保存的数据发送给其他设备等。CPU设置在主板上,可以是一块或多块。
本发明中的背板是CPU与数据交换板卡(下文中说明)之间的物理通道。CPU与数据交换板卡通过背板进行数据交换,例如,CPU通过背板向数据交换板卡发送数据,以将数据传输给其他设备;或者,CPU通过背板接收数据交换板卡传输的其他设备的数据。背板的能力决定了CPU与数据交换板卡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力。
本发明中CPU上包含有光通信口,CPU通过光通信口与数据交换板卡进行数据交换。每颗CPU的用于与数据交换板卡进行数据交换的光通信口均连接到背板上,以通过背板与数据交换板卡进行连接。背板上可以设置多个连接部,每块主板上的每个CPU的光通信口与背板上的连接部建立一一对应的连接的关系,即一个光通信口连接到背板的一个连接部,之后,再将数据交换板卡的连接到背板上每个连接了光通信口的连接部,实现主板上的每个CPU的光通信口与数据交换板卡的连接。
本发明中数据交换板卡提供CPU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板卡的吞吐量决定了CPU与其他设备交换数据的规模。
本发明中的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通过背板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建立连接。数据交换板卡可以是与背板上的每个连接了CPU的光通信口的连接部进行连接。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刀片服务器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换中,实现刀片服务器与其他设备的高速、高效的数据交换。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CPU的光通信口可以是第一光通信口,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CPU的光通信口也可以是第二光通信口,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CPU的光通信口还可以是同时包括第一光通信口和第二光通信口,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CPU的第一光通信口为光纤口(100Gb);第二光通信口为PCIE口。数据转换卡实现将PCIE数据转换为光纤100Gb数据,可以是MAZZ卡等。本发明实现了CPU的光纤交换,大大提高了数据交换的速率,尤其是针对刀片服务器等设备实现了基于支持光纤交换的CPU与其他设备的光纤交换。
本发明中可以采用IPF数据线缆直接连接CPU的光纤口与背板;可以采用PCIE数据线缆连接CPU的PCIE口、MAZZ卡和背板。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数据交换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两块主板,每块主板上设置有两颗CPU,CPU上包含支持100Gb输出的光纤口(第一光通信口),主板上还设置有相应匹配的内存等;还包括一块背板和一块数据交换板卡(包含100Gb交换芯片)。
CPU的光纤口通过IPF数据线缆直接连接到背板,通过背板连接到数据交换板卡上实现高速数据交换。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数据交换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包括两块主板,每块主板上设置有两颗CPU,CPU上包含PCIE口和可以支持100Gb输出的光纤口(本实施例中使用PCIE口),主板上还设置有相应匹配的内存;还包括一块背板和一块数据交换板卡(包含100G交换芯片)。
CPU的PCIE口通过PCIE数据线缆与MAZZ卡连接,MAZZ卡连接到背板。CPU的PCIE口通过MAZZ卡将PCIE数据转换为100G光纤数据,经背板连接到数据交换板卡实现高速数据交换。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数据交换系统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包括两块主板,每块主板上设置有两颗CPU,CPU上包含PCIE口和可以支持100Gb输出的光纤口(本实施例中同时使用PCIE口和光纤口),主板上还设置有相应匹配的内存;还包括一块背板和一块数据交换板卡(包含100G交换芯片)。
CPU的光纤口通过IPF数据线缆直接连接到背板,通过背板连接到数据交换板卡上实现高速数据交换。
CPU的PCIE口通过PCIE数据线缆与MAZZ卡连接,MAZZ卡连接到背板。CPU的PCIE口通过MAZZ卡将PCIE数据转换为100G光纤数据,经背板连接到数据交换板卡实现高速数据交换。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多块主板,在每块主板上设置至少一颗CPU;
设置至少一块背板,所述CPU包含多个光通信口,将每颗CPU的多个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
设置数据交换板卡,将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上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一光通信口;
所述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包括:将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二光通信口;
所述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包括:将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CPU的光通信口包括第一光通信口和第二光通信口;
所述将每颗CPU的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包括:将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将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通信口为光纤口。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通信口为PCIE口,所述数据转换卡将PCIE数据转换为光纤数据。
7.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主板、至少一块背板以及数据交换板卡,其中:
在每块主板上设置至少一颗CPU,所述CPU包含多个光通信口,每颗CPU的多个光通信口分别连接到背板;
所述数据交换板卡连接到背板上与每个连接到背板的CPU的光通信口进行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一光通信口,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或者,
所述CPU的光通信口为第二光通信口,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或者,
所述CPU的光通信口包括第一光通信口和第二光通信口,每颗CPU的第一光通信口直接连接到背板上,每颗CPU的第二光通信口通过数据转换卡连接到背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通信口为光纤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通信口为PCIE口,所述数据转换卡将PCIE数据转换为光纤数据。
CN201510374761.8A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 Active CN105072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4761.8A CN105072051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4761.8A CN105072051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2051A CN105072051A (zh) 2015-11-18
CN105072051B true CN105072051B (zh) 2019-03-12

Family

ID=54501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4761.8A Active CN105072051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205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078A (zh) * 2008-06-06 2008-10-15 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刀片式多计算机系统
CN201805442U (zh) * 2010-09-26 2011-04-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管理特性的管理主板
CN102902302A (zh) * 2011-07-28 2013-0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板组件及其cpu扩展卡
CN104035531A (zh) * 2014-06-24 2014-09-1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扩展性1u服务器节点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078A (zh) * 2008-06-06 2008-10-15 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刀片式多计算机系统
CN201805442U (zh) * 2010-09-26 2011-04-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管理特性的管理主板
CN102902302A (zh) * 2011-07-28 2013-0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板组件及其cpu扩展卡
CN104035531A (zh) * 2014-06-24 2014-09-1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扩展性1u服务器节点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2051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9849B (zh) 一种交换机架构及应用于交换机架构的数据管理方法
US20160196232A1 (en) Commissioning Method, Master Control Board, and Service Board
CN109388604A (zh) 一种基于PCIe的热插拔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099776A (zh) 云服务器的管理系统
CN105515829A (zh) 智能布线系统
CN106253972A (zh) 光通信测试系统及光通信测试终端
CN105072051B (zh)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的架构方法及数据交换系统
CN103560908B (zh) 一种集中控制的智能odn电子标签机盘管理电路
CN103067795B (zh) 多框集群系统、中央交换框及实现数据交换的方法
CN103716258B (zh) 高密度线卡、交换设备、集群系统及电信号类型配置方法
CN202067179U (zh) 机架式刀片的背板
CN110266709A (zh) 一种网络板卡
CN206820765U (zh) 一种终端通信接入网通信资源模型架构
CN103023823B (zh) 一种用于pxi便携平台的5槽异形背板
CN204965251U (zh) 一种基于电力设备监测的一体机装置
CN107395527A (zh) 一种带外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595541A (zh) 一种外插网卡实现带外管理的设计方法
CN207184485U (zh) 一种光模块转接装置和系统
CN107911288A (zh) 列车通信网卡及列车控制管理系统
CN103905224B (zh) 网络资源集中管理的方法与系统
CN209267595U (zh) 一种仪器连接系统
CN217640198U (zh) 融合板卡、计算机主机设备和计算机
CN206611439U (zh) 一种接口转换设备及接口转换系统
CN206451167U (zh) 云计算的大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硬件设备
CN106547715B (zh) 一种基于网络传输的监控设备的数据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