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储物箱格及应用其的制冷配送柜,以控制能耗,降低成本。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储物箱格。该制冷储物箱格包括:储物空间15,其至少具有两侧壁面;进风窗组13,设置于储物空间15的一侧壁面;回风窗组14,设置于储物空间15的另一侧壁面;其中,进风窗组13和回风窗组14采用水平送风的方式对容置于该储物空间15内的货品进行冷却。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进风窗组13和回风窗组14分别包含2~50个通风窗,设置于相应壁面的中部。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通风窗的形状为长圆孔形状、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储物空间15为长方体空间;一侧壁面为该长方体空间的左壁面和右壁面其中之一,另一侧壁面为该长方体空间的左壁面和右壁面其中另一。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包括:箱体本体11,其朝向前方开口;隔热门12,枢接于箱体本体11的前方开口,与箱体本体11共同构成的储物空间15;其中,隔热门12的内侧设置门磁条12a;该门磁条12a与箱体本体框架之间的磁吸力使隔热门12处于常闭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冷配送柜。该制备配送柜包括:柜身壳体20;N列的储物箱格列,嵌设于柜身壳体20内,每列的储物箱格列包含至少一个储物箱格,该储物箱格的两侧壁面分别设置进风窗组和回风窗组,N≥2;其中,利用进风窗组和回风窗组,采用水平送风的方式对容置于各储物箱格的储物空间内的货品进行冷却。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在N列的储物箱格列中的两储物箱格列之间设置送风通道30,在该送风通道30的两侧分别设置回风通道40、50。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N=2;在两储物箱格列之间设置送风通道30,在两储物箱格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回风通道(40、50)。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两回风通道(40、50)相互独立且完全对称设置。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两回风通道(40、50)分别经由储物箱格的储物空间、储物箱格列的顶部,和/或储物箱格列的底部连通至送风通道30,构成风冷循环通道;该制冷配送柜还包括:至少一气体冷却装置,设置于风冷循环通道中,用于对该风冷循环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冷却。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该气体冷却装置为制冷蒸发器;该制冷蒸发器位于机身壳体20内,并与位于机身壳体20外的压缩机和冷凝器相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还包括:至少一循环风机63,设置于风冷循环通道中,用于实现冷风在整个风冷循环通道内的强制循环。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两回风通道(40、50)分别经由储物箱格列的顶部连通至送风通道30,构成风冷循环通道;至少一气体冷却装置包括两气体冷却装置(61、62),该两气体冷却装置(61、62)分别位于两储物箱格列顶部的风冷循环通道内,并沿水平方向向内侧的送风通道30送出冷风。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至少一循环风机包括一循环风机63,该循环风机63位于送风通道30的上部,靠近两气体冷却装置出风口的位置;或至少一循环风机包括两循环风机(63a、63b),该两循环风机(63a、63b)分别设置于靠近两气体冷却装置(61、62)进风口的位置。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两回风通道(40、50)分别经由储物箱格列的底部连通至送风通道30,构成风冷循环通道;至少一气体冷却装置包括两气体冷却装置(61、62),该两气体冷却装置(61、62)分别位于两储物箱格列底部的风冷循环通道内,并沿水平方向向内侧的送风通道30送出冷风。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至少一循环风机包括一循环风机63′;该循环风机63′位于送风通道30的下部,靠近两气体冷却装置出风口的位置;或至少一循环风机包括两循环风机(63a、63b),该两循环风机(63a、63b)分别设置于靠近两气体冷却装置进风口的位置。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两回风通道(40、50)分别经由储物箱格列的顶部或底部连通至送风通道30,构成风冷循环通道;至少一气体冷却装置包括一气体冷却装置61″,该气体冷却装置61″设置于送风通道30内,并沿竖直方向向送风通道30送出冷风。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至少一气体冷却装置包括一气体冷却装置61″′,该气体冷却装置61″′设置于送风通道30内,并沿竖直方向向送风通道30送出冷风,该气体冷却装置61″′的进风口位于送风通道内非顶部和非底部的位置;两回风通道(40、50)分别经由部分储物箱格的储物空间连通至送风通道30,构成风冷循环通道,其中,该部分储物箱格为以气体冷却装置61″′进风口所在的水平面为界,其进风口外侧的储物箱格。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至少一循环风机设置于送风通道30内,靠近气体冷却装置进风口或出风口的位置。
优选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中,每列的储物箱格列中,上下相邻的储物箱格由格口层板相互隔开,储物箱格左右两侧的壁板为同一块板材。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及应用其的制冷配送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制冷储物箱格中,进风窗组和回风窗组分别设置于其两侧,构成左右送风的结构,避免了货品掉落和用户隐私泄露,同时,与上下送风的结构相比,该结构更有利于冷气的顺利流通,增加制冷效率;
(2)在柜体两侧和中间设计风道,使每个制冷储物柜的两侧和中间形成压力差,更有利于冷气的顺利流通,温度均匀;
(3)中间出风、两侧回风的风冷循环方式可尽量保证制冷储物柜中各箱格内温度均匀,温度性能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新的风冷循环方式的适用于物流配送行业的制冷配送箱格、制冷配送柜和制冷配送系统,可以避免用户隐私泄露,同时提高制冷效率和制冷效果。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制冷储物箱格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储物箱格。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储物箱格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该制冷储物箱格10包括:
箱体本体11,其朝向前方开口;
隔热门12,枢接于箱体本体11的前方开口;
进风窗组13,设置于所述箱体本体11的一侧壁面;
回风窗组14,设置于所述箱体本体11的另一侧壁面;
其中,箱体本体11与隔热门12共同构成一储物空间15,冷风由进风窗组13进入该储物空间15,对容置于该储物空间15内的货品进行冷却,而后由回风窗组14送出。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制冷储物箱格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容置物品方便,制冷储物箱格10呈长方体形状,其内部的储物空间也呈长方体空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制冷储物箱格和储物空间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圆柱状、棱柱状等,只要其具有两侧壁面即可。
对于长方体形状的储物空间而言,上述的一侧壁面为该长方体空间的左壁面和右壁面其中之一,另一侧壁面为该长方体空间的左壁面和右壁面其中另一。具体情况根据进风的方向而定。
请参照图2,隔热门12为内嵌式门,防止被撬。并且,隔热门的内侧设置门磁条12a,该门磁条12a与箱体本体11框架之间的磁吸力使隔热门12处于常闭状态,以利于制冷储物箱格柜处于常闭状态,从而减少储物空间15内外热量交换,降低能源消耗。锁扣12b与门锁12c配合实现隔热门的开关。隔热门内填充隔热材料,关于隔热材料等内容可参见相关文献,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2,进风窗组13和回风窗组14分别设置于箱体本体11的左、右两侧的壁面上,有利于冷气的顺利流通,加快制冷速度,增加制冷效率。而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进风窗组13设置于箱体本体的一侧,而回风窗组设置于箱体本体的背面,即与隔热门12相对的一面,同样能够避免小件货品的掉落或用户隐私的泄露。
请参照图2,进风窗组13和回风窗组14均包含2~10个长圆孔形状的通风窗,设置于相应壁面的中部。而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通风窗的形状还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并且其数目也可以根据制冷量的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制冷配送箱格采用水平送风的结构,可以避免了货品掉落和用户隐私泄露,另外,与上下送风相比,水平送风更有利于冷气的流通,从而提高了制冷效率,并在后期制冷配送柜的设计中体现了更大的优越性。
(二)制冷配送柜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制冷储物箱格,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冷配送柜。图3A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制冷配送柜的立体图。图3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制冷配送柜中风冷循环通道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A和图3B,本实施例制冷配送柜包括:
柜身壳体20;
两列的储物箱格列,嵌设于柜身壳体20内,每列的储物箱格列包含至少一个储物箱格,该储物箱格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进风窗组和回风窗组。
其中,两储物箱格列的内侧隔开,两者内侧的侧壁与前、后的柜身壳体相应部分构成送风通道30;两储物箱格列的外侧分别与前、后、外侧的柜身壳体相应部分构成回风通道(40、50),该送风通道30和两回风通道(40、50)在储物箱格列的顶部连通,共同构成风冷循环通道。在该风冷循环通道内设置有两气体冷却装置(61、62),用于对该风冷循环通道内流通的气体进行冷却。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制冷配送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柜身壳体20由不锈钢材料或者喷涂钢板制成。为了保证壳体内空间的制冷环境,在柜身壳体20的顶部、底部、背面、两侧以及两储物箱格列之间的位置-即俗称检修槽的位置,均固定有隔热层。
请参照图3A和图3B,本实施例中,两储物箱格列等高,分别包含4个储物箱格(10A~10D,10a~10d)。其中,每一储物箱格列为一体化制备,上下相邻的储物箱格由格口层板相互隔开,储物箱格列左右两侧的壁板为同一块钢板。
这些储物箱格均为第一实施例的储物箱格,其进风窗组设置于靠近进风通道的一侧,回风窗组设置于靠近回风通道的一侧。中间的送风通道的冷风由内侧的进风窗组进入每一储物空间内,对储物空间内存放的货品进行冷却,而后由回风窗组进入两侧的回风通道,而后汇集至两储物箱格列顶部的气体冷却装置进行重新制冷,开启下一循环。
本实施例中,将送风通道30设置于两储物箱格列之间,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冷量的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且两回风通道(40、50)相互独立且完全对称,这样可以使用格口层板分割开的各个储物箱格内的温度能够均匀一致。
请参照图3B,该制冷配送柜还包括:循环风机63,用于实现冷风在整个风冷循环通道内的强制循环。该循环风机63设置的位置与整个风冷循环通道的设计有关。在两气体冷却装置自身能够实现冷气循环的情况下,该循环风机也可以省略。
本实施例中,循环风机63设置于送风通道30的顶部,靠近两气体冷却装置(61、62)出风口的位置,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设置有两循环风机(63a、63b)。该两循环风机分别位于两回风通道(40、50)的顶部,靠近制冷蒸发器进气口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气体冷却装置(61、62)为制冷蒸发器。两制冷蒸发器位于两储物箱格列上部的风冷循环通道内,并沿水平方向向内侧的送风通道30送出冷风。该两制冷蒸发器与位于柜身壳体20外的压缩机和冷凝器相连接,且该两制冷蒸发器共用一组的压缩机和冷凝器。其中,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连接管路送入冷凝器中;在该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气体被冷却为低温高压的气液混合制冷剂,送入柜身壳体20内的两制冷蒸发器,对流经的气体进行冷却。
除了上述蒸发器之外,气体冷却装置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冷却器,例如半导体冷却器等,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
请参照图3B,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分流同时进入左侧制冷蒸发器61和右侧制冷蒸发器62进行蒸发制冷,通过循环风机将左侧制冷蒸发器61和右侧制冷蒸发器62的冷量强制送至中间的送风风道30中,在送风风道30中形成了巨大的低温风压,使得低温冷气通过进风窗组13进入左侧储物箱格10a~10d和右侧储物箱格10A~10D的储物空间15内,从而达到储物空间15内部温度的目的。而后低温空气分别经回风窗口14进入左侧回风风道40和右侧回风风道50,回到左侧制冷蒸发器61和右侧制冷蒸发器62进行下一循环。
本实施例中,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冷气循环从柜体中间的进风通道自上向下吹,经过各个储物空间后,进入两侧的回风通道,从而形成中间出风、两侧回风的循环方式。实验证明,这种中间出风、两侧回风的循环方式可尽量保证各箱格内温度均匀,温度性能较好。
(三)制冷配送柜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制冷配送柜。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制冷配送柜与图3A、图3B所示的制冷配送柜相比,其区别在于风冷循环通道、制冷蒸发器、循环风机的设置。
请参照图5,两回风通道(40、50)分别经由两储物箱格列的底部连通至送风通道30,构成风冷循环通道。两制冷蒸发器(61′、62′)分别位于两储物箱格列底部的风冷循环通道内,并沿水平方向向内侧的送风通道30送出冷风。循环风机63′则位于送风通道30的下部,靠近两制冷蒸发器(61′、62′)出风口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制冷蒸发器设置于制冷配送柜的下部,可以将更多的空间留在制冷配送柜的上部来设置更多的储物箱格,方便使用者取放制冷配送柜内的物品。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四)制冷配送柜
在本发明的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制冷配送柜。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制冷配送柜与图3A、图3B所示的制冷配送柜相比,其区别同样在于风冷循环通道、制冷蒸发器、循环风机的设置。
请参照图6,两回风通道(40、50)分别经由储物箱格列的顶部连通至送风通道30,构成风冷循环通道。气体冷却装置61″设置于所述送风通道30内,并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送出冷风。循环风机63″同样设置于送风通道30内,靠近制冷蒸发器进风口的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两回风通道(40、50)还可以分别经由储物箱格列的底部连通至送风通道30,构成风冷循环通道,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
本实施例中,制冷蒸发器设置于制冷配送柜的中部,送风通道的位置,可以将更多的空间留在制冷配送柜的主体部分来设置更多的储物箱格,从而增加了该制冷配送柜的实用性。
同样,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五)制冷配送柜
在本发明的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制冷配送柜。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制不同于第二、三、四实施例,两回风通道(40、50)并没有经由储物箱格列的顶部或底部连通至送风通道30,而是通过一部分储物箱格连通至送风通道。
请参照图7,气体冷却装置61″′设置在送风通道30内。非顶部和底部的中间位置,即其进风口一侧的上部至少具有一储物箱格,或其出风口一侧的下部也至少具有一储物箱格列,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构成包括储物箱格列的风冷循环通路。气体冷却装置61″′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送出冷风:
(1)在左侧,冷风经由储物箱格10B~10D进入回风窗口40,并经由储物箱格10A回到送风通道30内,期间对储物箱格10B~10D、10A分别的储物空间内的货品进行冷却,而后重新进入气体冷却装置61″′;
(2)在右侧,冷风经由储物箱格10b~10d进入回风窗口50,并经由储物箱格10a回到送风通道30内,期间对储物箱格10b~10d、10a分别的储物空间内的货品进行冷却,而后重新进入气体冷却装置6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如果气体冷却装置61″′位于送风通道30的顶部或底部,将不会形成风冷循环通道,只有其位于中间位置,即为以所述气体冷却装置61″′中部所在的水平面为界,进风口一侧的上部至少具有一储物箱格,其出风口一侧的下部也至少具有一储物箱格列,才可以形成完整的风冷循环通路,进而实现本发明。
请参照图7,在该气体冷却装置61″′进风口一侧,设置循环风机63″′,以促进冷风在整个风冷循环通道内循环流动。
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及应用其的制冷配送柜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
(1)制冷配送箱格左右两侧通风窗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而不局限于实施例中所给出的具体形式;
(2)上述实施例均以包含两列的储物箱格列,但本发明同样应用于包含N(N≥3)列的储物箱格列的制冷配送柜,只要将送风通道设置于两储物箱格列之间,在送风通道的两侧设置回风通道,而储物箱格列中的储物箱格采用水平送风的方式进行冷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3)上述实施例均在风冷循环通道内设置气体冷却装置,而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制冷配送柜所用的冷气还可以是由外部引入,在这种情况下,该通道成为风冷通道,该风冷通道内可以不设置气体冷却装置和循环风机;
(4)上述实施例中,气体冷却装置和循环风机均分开设置,而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中,如果气体冷却装置自身能够产生足够的循环力,保证冷气的冷却循环通路内流动,则可以省略循环风机;
(5)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6)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冷储物箱格和制冷配送柜中,采用中间出风、两侧回风的风冷循环方式,避免了小件物品掉落和用户隐私泄露,同时更有利于冷气的顺利流通,增加制冷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