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6436A - 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6436A
CN105066436A CN201510547377.3A CN201510547377A CN105066436A CN 105066436 A CN105066436 A CN 105066436A CN 201510547377 A CN201510547377 A CN 201510547377A CN 105066436 A CN105066436 A CN 105066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tank
air
water
new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73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6436B (zh
Inventor
史长虹
杨晓中
胡欣
王新全
绳以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Original Assignee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filed Critical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Priority to CN2015105473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64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6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6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6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6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 Housings, Intake/Discharge, And Installation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它包括一炉体架、一热风换热器和一热水换热水箱组;热风换热器包括一坐落在炉体架上的壳体和一炉膛,炉膛的顶端连接一烟气调节风门,在炉膛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热风换热层板;在各热风换热层板所形成的间隙中,一部分作为高温烟气通道,另一部分作为第一新风通道,两者互不连通;第一新风通道的进口通过一第二新风通道与一离心风机的出口连接;新风通道的出口与一位于炉膛水平段下方的热风汇集室连通,热风汇集室的另一端与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热风通道连通,热风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供热设备的热风出口。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热水系统,尤其是一种能够实现余热回用的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热风热水系统是洗染、印刷、清洗、畜牧等行业运用较为普遍的系统,还能为野营、勘探、救灾人员的野外生活保障提供便利。目前常见的热风热水系统,主要采用主动同步加热新风和冷水的技术形式,难以实现单独加热冷水或单独加热新风。即使个别热风热水系统可以单独主动加热冷水或者新风,但在加热冷水(或新风)的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热量被动供给不需要加热的新风(或冷水),造成热能浪费,增加了系统能耗,降低了系统热效率。此外,目前国内外缺少智能化、高效率、低耗能的小型一体化热风热水系统,难以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热能在热风与热水中的最佳分配及交换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型高效热风热水系统,能够根据使用工况执行三种操作,单独加热冷水、单独加热新风、同时加热冷水和新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炉体架、一热风换热器和一热水换热水箱组;所述热风换热器包括一坐落在所述炉体架上的壳体和一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炉膛,所述炉膛连接一燃烧器,所述炉膛的顶端连接一烟气调节风门,在所述炉膛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热风换热层板;在各所述热风换热层板所形成的弧形间隙中,一部分作为高温烟气通道,另一部分作为第一新风通道;所述高温烟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新风通道互不连通;所述高温烟气通道包括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所述下行通道的上端与所述炉膛的上部连通,下端与一位于所述炉膛下方的烟气回流室连通;所述上行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烟气回流室连通,上端与一位于所述热风换热器与所述热水换热水箱组之间的烟气汇集扩散室连通;所述第一新风通道的进口通过一第二新风通道与一离心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新风通道的出口与一位于所述炉膛水平段下方的热风汇集室连通,所述热风汇集室的另一端与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热风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供热设备的热风出口;所述热水换热水箱组包括一固定连接在所述热风换热器上端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一用于连接冷水源的水箱进口和一用于输出热水的水箱出口,在所述水箱中设置有一竖直方向的烟气道,所述烟气道的下端与所述烟气汇集扩散室连通,所述烟气道的上端出口位于所述水箱的顶部。
所述水箱包括竖直段和位于所述竖直段上部的水平段;所述烟气道位于所述水箱竖直段内;在所述烟气汇集扩散室中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上端伸入所述水箱的底部;在所述烟气道中均匀布置有多个V形翅片式低温余热热管,每一所述V形翅片式低温余热热管的翅片式吸热段位于所述烟气道内,两端放热段穿过所述烟气道的侧壁伸入所述水箱内。
在所述水箱内设置一新风预热器,所述新风预热器包括一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水箱的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内翅片换热管,所述内翅片换热管的外壁浸没在所述水箱中的水中,内壁则形成自上而下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水箱的顶部,出口位于所述水箱的底部并且通过一新风换向及过滤组件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口连接。
在所述水箱内还设置一气水加热器,所述气水加热器包括一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水箱的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内翅片换热管,所述内翅片换热管的外壁浸没在所述水箱中的水中,内壁则形成自下而上的热风排空通道,所述热风排空通道的进口连接一竖直的热风排空管道的顶端;所述热风排空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水箱的顶部;所述热风排空管道的底端连接所述热风通道。
所述新风换向及过滤组件包括一新风羽阀组件、一电动执行机构、一空气过滤板和一第三新风通道;所述新风羽阀组件包括一上、下开口的框架,在所述框架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作为常温新风进口的矩形通孔,在每一所述矩形通孔上边缘转动连接一用来开启或关闭常温新风进口的阀板,两所述阀板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一孔板,两所述孔板上对应设置有数量相等的通孔;两所述孔板上下叠放且在所述电动执行机构的驱动下实现相对滑动,以使两所述孔板合拢时通孔重合形成空气通道,分开时通孔互不连通闭合空气通道;并且,当两所述阀板打开时,两所述孔板上的通孔均互不连通的状态;当两所述阀板关闭时,两所述孔板上的所有通孔呈重合状态;所述空气过滤板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下端开口处;所述第三新风通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的下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离线风机的进口。
所述电动执行机构包括一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内壁上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转轴分别固定连接一螺杆,两所述螺杆上分别配合有一螺套,两所述螺套分别通过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一所述孔板。
所述烟气调节风门包括一固定盘和一转动盘,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在所述炉膛的顶端,所述固定盘的顶部固定连接一中心轴,所述转动盘通过所述中心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盘的顶部,在所述转动盘和固定盘上同时开设数量、尺寸相等的扇形通孔。
在所述转动盘上设置一销轴,所述销轴与一手柄的一端连接,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热风换热器的外部并与一步进直线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热风通道的热风出口处设置一热风控制阀,在所述热风排空管道上设置一热风排空控制阀。
还包括一套智能控制系统,所述套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一电器控制箱、一PLC可控编程控制器和一液晶显示器;所述电器控制箱分别电连接一位于所述热风出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一位于所述热风出口处的热风控制阀、一位于所述烟气道出口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一位于所述烟气道内的烟气成分在线分析探头、一安装于所述水箱上的第三温度传感器、一安装于所述水箱顶部的水位传感器;所述PLC可控编程控制器预设定各种工况,通过信号输出功能模块反馈给各执行机构,以执行加热风、加热水、加热冷水新风三种工作模式;所述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热风热水系统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在热风换热器上方设置一热水换热水箱组,在热风换热器中设置一呈L形的炉膛,炉膛顶部设置一烟气调节风门,炉膛的外周设置由多个热风换热层板形成互不连通的高温烟气通道和第一新风通道,第一新风通道的出口通过一热风汇集室连接热风通道,热风通道的末端设置由用于连接供热设备的热风出口;热水换热水箱组包括一水箱,水箱中设置有一烟气道,烟气道中均匀布置有多个V形翅片式低温余热热管,因此,本发明通过控制烟气调节风门的开启或关闭,可以在热风加热模式、热水加热模式及热风热水加热模式下切换,不同模式下,高温烟气的走向不同,与高温烟气换热的对象也不同,继而实现了单独加热新风、单独加热冷水以及同时加热新风和冷水等多种功能。2、本发明在水箱中设置有一新风预热器,水箱中被加热的水可以为通过新风预热器的新风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加热,为后续新风的加热过程节约一定的能量,因而能量的利用率高。3、本发明在水箱中设置有一气水加热器,新风与高温烟气换热后成为热风,其最终通过热风排空通道排出,在排出过程中,其携带的热量可以与水箱中的水换热,使得热量能到进一步的利用。4、本发明设置了一新风羽阀组件,其设置有两个常温新风进口和一个与新风预热器连接的预热新风进口,并且当常温新风进口关闭时,两孔板上的通孔导通形成空气通道,当常温新风进口开启时,两孔板上的通孔不导通,因此,实现了对新风的选择,离心风机既可以向第一新风通道中导入常温新风,也可以导入经过新风预热器预热后的新风。5、本发明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快速组装、快速拆卸,这样可以满足野外、车载等临时性或移动性的要求。6、本发明设置有一套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用热需要,通过PLC控制电控风阀、新风羽阀等功能部件,将风中的热能传递给水,也可以将水中的热量传递给风,由此在风和水之间进行热量的可控转换,由此可以实现热量的高效利用,同时采用PLC控制系统、各传感器终端及液晶显示器,因此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运行,极大地降低了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系统智能化程度。7、本发明在热风换热器新风通道与高温烟气通道的结构上采用交叉流,冷层、热层间壁式换热设计,特别是烟气通道采用强制下降通道和上升回流通道的双程流设计,因此,可以提高高温烟气在热风换热器内的停留时间,也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温烟气与新风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在整个构思和设计上满足了高效率换热的要求8、本发明的炉膛设置为L形,在炉膛的水平末段位置安装燃烧器,从而增加了燃烧段的长度,使得燃烧器喷射的燃料和空气有充分的混合空间和燃烧时间,不会产生火焰的憋焖现象,油、气燃料燃烧充分,不产生冒黑烟等情况,进而能够节约燃料,增加燃烧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环保性。9、本发明在烟气扩散室内设有烟气成分在线分析探头,可以在线监测烟气成分,用来分析燃料的燃烧情况,起到判断燃烧器故障、燃尽度预警,烟气的达标排放情况等作用,从而提高设备的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热风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热风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烟气调节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烟气调节风门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烟气调节风门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热水换热水箱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热水换热水箱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新风预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气水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新风换向及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空气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一炉体架1、热风换热器2、一热水换热水箱组3、一新风换向及过滤组件4、一离心风机5和一燃烧器6。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热风换热器2包括一坐落在炉体架1上的壳体21和一设置在壳体1中的呈L形的炉膛22,炉膛22水平段的末端固定连接燃烧器6(燃油燃烧器或燃气燃烧器),炉膛22竖直段的顶端连接一烟气调节风门23。烟气调节风门23包括一固定盘231和一转动盘232(如图4~6所示),固定盘231固定连接在炉膛22的顶端,其顶部固定连接一中心轴233,转动盘232通过中心轴233转动连接在固定盘232顶部,在转动盘232和固定盘231上同时开设数量、尺寸相等的扇形通孔234,通过调整转动盘232的转动角度可以控制转动盘232与固定盘231上的扇形通孔234的重合程度,进而控制烟气调节风门23的开启/关闭。如图2、图3所示,在炉膛22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圆弧形的热风换热层板24,各热风换热层板24呈同心圆布置,在各热风换热层板24所形成的弧形间隙中,一部分作为高温烟气通道,另一部分作为第一新风通道,且两者互不连通。其中,高温烟气通道包括下行通道251和上行通道252。下行通道25的上端与炉膛22的上部连通,下端与一位于炉膛22下方的烟气回流室26连通;上行通道26的下端与烟气回流室26连通,上端与一位于热风换热器2与热水换热水箱组3之间的烟气汇集扩散室34连通。第一新风通道的进口271通过一第二新风通道28与位于热风换热器2的一侧的离心风机5的出口连接,第一新风通道的出口272与一位于炉膛22水平段下方的热风汇集室29连通,热风汇集室29的另一端与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热风通道30连通,热风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热风出口,热风出口用于连接供热设备(图中未示出)。
如图7、图8所示,本发明的热水换热水箱组3包括一水箱31,水箱31包括竖直段和位于竖直段上部的水平段,整体呈倒L形。在水箱31的顶部设置一用于连接冷水源的水箱进口311,在水箱的下部设置一用于输出热水的水箱出口312。其中,水箱31竖直段连接在热风换热器2的顶端,在水箱31竖直段内设置有一竖直方向的烟气道32,烟气道32的下端与烟气汇集扩散室34连通。在烟气汇集扩散室34中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加热管35,加热管35的上端伸入水箱31底部。烟气道32的上端出口位于水箱的顶部,在烟气道32中均匀布置有多个V形翅片式低温余热热管33,每一V形翅片式低温余热热管33的翅片式吸热段位于烟气道32内,两端的放热段穿过烟气道32侧壁伸入水箱31内。在水箱31水平段的中部设置有一新风预热器36(如图9所示),新风预热器36包括一矩形框架361,矩形框架36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水箱31的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在矩形框架361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内翅片换热管362,内翅片换热管362的外壁浸没在水箱31的水中,内壁则形成自上而下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的进口位于水箱31的顶部,出口位于水箱31的底部并且通过新风换向及过滤组件4与离心风机5的进口连接。在水箱31水平段的末端设置有一气水加热器37(如图10所示),气水加热器37包括一矩形框架371,矩形框架37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水箱31的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在矩形框架371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内翅片换热管372,内翅片换热管372的外壁浸没在水箱31的水中,内壁则形成自下而上的热风排空通道,热风排空通道的进口连接一竖直的热风排空管道373的顶端(如图1所示),热风排空通道的出口位于水箱31的顶部。热风排空管道373的底端连接热风通道30。
如图1、图11~14所示,本发明的新风换向及过滤组件4包括一新风羽阀组件41、一电动执行机构42、一空气过滤板43和一第三新风通道44。新风羽阀组件41包括一上、下开口的框架411,在框架411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矩形通孔,作为常温新风进口。在每一矩形通孔上边缘转动设置一阀板412、413,用来开启/关闭常温新风进口。两阀板412、413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一孔板414、415,两孔板414、415上对应设置有数量相等的通孔,两孔板414、415上下叠放且在电动执行机构42的驱动下可以实现相对滑动,以使两孔板414、415合拢时通孔重合形成空气通道,分开时通孔互不相对闭合空气通道。并且,当两阀板412、413打开时,两孔板414、415上的通孔均呈闭合状态;当两阀板412、413关闭时,两孔板414、415上的所有通孔呈重合状态。电动执行机构42包括一固定连接在框架411内壁上的双轴电机421,双轴电机421的两转轴分别固定连接一螺杆422,两螺杆上分别配合有一螺套423,两螺套423分别通过一连接杆424固定连接一孔板414、415。在双轴电机421的驱动下,两螺套423可以带动两孔板414、415靠拢或者分开。空气过滤板43安装在框架411的下端开口处。如图1所示,第三新风通道4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框架411的下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变频离心风机5的进口。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烟气调节风门23的转动盘232上设置一销轴235,销轴235与一手柄236的一端连接,手柄236的另一端设置在热风换热器2的外部,并且可以连接一步进电机(图中未示出)的输出端这样,可以通过步进电机推拉手柄236实现转动盘232的转动,从而控制烟气调节风门23的开启/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热风通道30的热风出口处设置一热风控制阀301,在热风排空管道373上设置一热风排空控制阀3731。
本发明可以在三种工作模式下工作,分别是热风供热模式、热水供热模式以及热风热水供热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下的工作过程分别如下:
(1)热风供热模式时,烟气调节风门23需调至闭合状态,炉膛22内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上升,由于上部烟气调节风门23的阻挡,高温烟气进入下行通道251,到达热风换热器2的底部后,又进入上行通道252,到达烟气汇集扩散室34,最终通过烟气道32排出。
与此同时,新风被离心风机5从新风羽阀组件41的常温新风进口或空气通道导入,进入第一新风通道中,经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后成为热风,热风通过热风通道30汇集到热风出口,以提供热量给供热设备。
(2)热水供热模式时,烟气调节风门23需调至全开启状态,炉膛22内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基本上不受上部烟气调节风门23的阻挡,绝大部分高温烟气直接进入烟气汇集扩散室,其热量用于为水箱3中的水加热用,小部分经过下行通道251、上行通道252再进入烟气汇集扩散室34。加热后的水可由水箱出口312排出以供使用。
与此同时,新风由离心风机5导入,进入第一新风通道中,对热风换热器2进行冷却,换热所形成的热风,先后经过热风通道30、热风排空管道373,最终由余热气水加热器37的热风排空通道排出。在热风经过余热气水加热器37时,其热量可以用于与水箱3中的水换热,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
(3)热风热水供热模式时,烟气调节风门23呈一定的开启度,炉膛22内的高温烟气受到一定的阻挡,一部分先后进入下行通道251、上行通道252,进入烟气汇集扩散室34。另一部分高温烟气直接经过进入烟气汇集扩散室34,其热量用于为水箱3中的水加热用。
如此同时,新风被离心风机5导入进入第一新风通道,与前一部分高温烟气换热,经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后成为热风,通过热风通道30汇集到热风出口,以提供热量给供热设备。
本发明还包括一套智能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其包括一电器控制箱、一PLC可控编程控制器和一液晶显示器。其中,电器控制箱分别电连接一位于热风出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热风控制阀301、一位于烟气道32出口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一位于烟气道32内的烟气成分在线分析探头、一安装于水箱31上的第三温度传感器、一安装于水箱31顶部的水位传感器。PLC可控编程控制器预设定各种工况,通过信号输出功能模块反馈给各执行机构,由此实现单独加热风、单独加热水、同时加热冷水新风等功能之间的转换、关联等,可执行加热风、加热水、加热冷水新风三种工作模式。液晶显示器可以直观地显示热风热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可快速切换各模式之间的运行。
此外,为实现智能控制,本发明的燃烧器5采用自控燃油(气)燃烧器,其包括一燃烧器及自带控制系统、一油箱及油(气)路连接管道。自控燃油(气)燃烧器可以实现:接受指令自动启动、关闭,接受指令分阶段燃烧,以及遇特情自动关闭保护等。离心风机5采用变频离心风机,其包括一离心风机本体和一可变频调速器,可根据需要调节变频离心风机电机的转速,实现新风流量的调节。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炉体架、一热风换热器和一热水换热水箱组;
所述热风换热器包括一坐落在所述炉体架上的壳体和一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炉膛,所述炉膛连接一燃烧器,所述炉膛的顶端连接一烟气调节风门,在所述炉膛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热风换热层板;在各所述热风换热层板所形成的弧形间隙中,一部分作为高温烟气通道,另一部分作为第一新风通道;所述高温烟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新风通道互不连通;所述高温烟气通道包括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所述下行通道的上端与所述炉膛的上部连通,下端与一位于所述炉膛下方的烟气回流室连通;所述上行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烟气回流室连通,上端与一位于所述热风换热器与所述热水换热水箱组之间的烟气汇集扩散室连通;所述第一新风通道的进口通过一第二新风通道与一离心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新风通道的出口与一位于所述炉膛水平段下方的热风汇集室连通,所述热风汇集室的另一端与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热风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供热设备的热风出口;
所述热水换热水箱组包括一固定连接在所述热风换热器上端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一用于连接冷水源的水箱进口和一用于输出热水的水箱出口,在所述水箱中设置有一竖直方向的烟气道,所述烟气道的下端与所述烟气汇集扩散室连通,所述烟气道的上端出口位于所述水箱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竖直段和位于所述竖直段上部的水平段;所述烟气道位于所述水箱竖直段内;在所述烟气汇集扩散室中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上端伸入所述水箱的底部;在所述烟气道中均匀布置有多个V形翅片式低温余热热管,每一所述V形翅片式低温余热热管的翅片式吸热段位于所述烟气道内,两端放热段穿过所述烟气道的侧壁伸入所述水箱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箱内设置一新风预热器,所述新风预热器包括一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水箱的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内翅片换热管,所述内翅片换热管的外壁浸没在所述水箱中的水中,内壁则形成自上而下的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水箱的顶部,出口位于所述水箱的底部并且通过一新风换向及过滤组件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箱内还设置一气水加热器,所述气水加热器包括一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水箱的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内翅片换热管,所述内翅片换热管的外壁浸没在所述水箱中的水中,内壁则形成自下而上的热风排空通道,所述热风排空通道的进口连接一竖直的热风排空管道的顶端;所述热风排空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水箱的顶部;所述热风排空管道的底端连接所述热风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换向及过滤组件包括一新风羽阀组件、一电动执行机构、一空气过滤板和一第三新风通道;所述新风羽阀组件包括一上、下开口的框架,在所述框架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作为常温新风进口的矩形通孔,在每一所述矩形通孔上边缘转动连接一用来开启或关闭常温新风进口的阀板,两所述阀板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一孔板,两所述孔板上对应设置有数量相等的通孔;两所述孔板上下叠放且在所述电动执行机构的驱动下实现相对滑动,以使两所述孔板合拢时通孔重合形成空气通道,分开时通孔互不连通闭合空气通道;并且,当两所述阀板打开时,两所述孔板上的通孔均互不连通的状态;当两所述阀板关闭时,两所述孔板上的所有通孔呈重合状态;所述空气过滤板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下端开口处;所述第三新风通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的下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离线风机的进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执行机构包括一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内壁上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转轴分别固定连接一螺杆,两所述螺杆上分别配合有一螺套,两所述螺套分别通过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一所述孔板。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调节风门包括一固定盘和一转动盘,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在所述炉膛的顶端,所述固定盘的顶部固定连接一中心轴,所述转动盘通过所述中心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盘的顶部,在所述转动盘和固定盘上同时开设数量、尺寸相等的扇形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盘上设置一销轴,所述销轴与一手柄的一端连接,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热风换热器的外部并与一步进直线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风通道的热风出口处设置一热风控制阀,在所述热风排空管道上设置一热风排空控制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智能控制系统,所述套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一电器控制箱、一PLC可控编程控制器和一液晶显示器;所述电器控制箱分别电连接一位于所述热风出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一位于所述热风出口处的热风控制阀、一位于所述烟气道出口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一位于所述烟气道内的烟气成分在线分析探头、一安装于所述水箱上的第三温度传感器、一安装于所述水箱顶部的水位传感器;所述PLC可控编程控制器预设定各种工况,通过信号输出功能模块反馈给各执行机构,以执行加热风、加热水、加热冷水新风三种工作模式;所述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热风热水系统的工作状态。
CN201510547377.3A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Active CN1050664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7377.3A CN105066436B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7377.3A CN105066436B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6436A true CN105066436A (zh) 2015-11-18
CN105066436B CN105066436B (zh) 2017-08-15

Family

ID=54495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7377.3A Active CN105066436B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643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9373A (en) * 1993-02-18 1997-09-23 Gulddal; Bjorn Kamp Thermostatic regulated air flow controller
CN201621851U (zh) * 2009-07-08 2010-11-03 杨晓中 组合式燃油/气热风热水炉
JP4618930B2 (ja) * 2001-04-20 2011-01-26 サンポット株式会社 温水用熱交換器を有する暖房装置
CN202547084U (zh) * 2012-04-16 2012-11-21 淮安市殖森调温设备厂 节能减排型水暖风暖双控一体机
CN202885250U (zh) * 2012-09-25 2013-04-17 朱学德 一种风暖水暖两用炉
CN203177461U (zh) * 2013-02-06 2013-09-04 张红梅 一种热水器
CN203231339U (zh) * 2013-04-16 2013-10-09 陈立德 一种多功能炉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9373A (en) * 1993-02-18 1997-09-23 Gulddal; Bjorn Kamp Thermostatic regulated air flow controller
JP4618930B2 (ja) * 2001-04-20 2011-01-26 サンポット株式会社 温水用熱交換器を有する暖房装置
CN201621851U (zh) * 2009-07-08 2010-11-03 杨晓中 组合式燃油/气热风热水炉
CN202547084U (zh) * 2012-04-16 2012-11-21 淮安市殖森调温设备厂 节能减排型水暖风暖双控一体机
CN202885250U (zh) * 2012-09-25 2013-04-17 朱学德 一种风暖水暖两用炉
CN203177461U (zh) * 2013-02-06 2013-09-04 张红梅 一种热水器
CN203231339U (zh) * 2013-04-16 2013-10-09 陈立德 一种多功能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6436B (zh)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3360B (zh) 一种空调器电加热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197443A (zh) 集可再生能源、自适应、能量梯级利用于一体的空调系统
CN106907820A (zh) 一种具有取暖功能的新风机
CN109915936A (zh)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CN201081362Y (zh) 基站智能空调换热机
CN109405149B (zh) 一种用于密闭空间的空气智能循环过滤窗
CN205026923U (zh) 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CN202476421U (zh) 应用于烟叶烘烤的双热源干燥装置
CN209310265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机组
CN206556192U (zh) 一种具有取暖功能的新风机
CN202993578U (zh) 一种多孔板腔式太阳能空气集热供风系统
CN105066436A (zh) 一种高效热风热水系统
CN108518787B (zh) 壁挂式全热交换除霾新风系统
CN112944430B (zh) 基于空气能热泵的节能节水建筑工地热水系统
CN203177286U (zh) 一种光板太阳能、空气源及燃气互补使用的供热供暖系统
CN202133106U (zh) 热风设备
CN208312525U (zh) 固体电蓄热设备用单风道双风机系统
CN103307714A (zh) 一种利用空调冷凝热和太阳能的家用热水器
CN202454541U (zh)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烘烤设备
CN206973686U (zh) 家用小型采暖炉
CN207763044U (zh) 具有净化功能的采暖机组
CN205528854U (zh) 烘箱的空气循环加热装置
CN203980543U (zh) 机站自适性热平衡系统
CN202734237U (zh) 智能防冻热风机组
CN204593558U (zh) 家用智能采暖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