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5449B - 自动减小间隙轴承 - Google Patents

自动减小间隙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5449B
CN105065449B CN201510400411.4A CN201510400411A CN105065449B CN 105065449 B CN105065449 B CN 105065449B CN 201510400411 A CN201510400411 A CN 201510400411A CN 105065449 B CN105065449 B CN 105065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body
connector
mounting groove
column
compres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04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5449A (zh
Inventor
兰宝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yan Zhika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04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5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5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5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5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5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轴承结构领域,尤其涉及自动减小间隙轴承,旨在解决现有的单自由度精密轴承加工精度要求高与装配麻烦以及在长期使用过后会产生机械磨损出现间隙而引起传动精度降低的技术问题。弹性件作用下,第一压紧件与第二压紧件一一对应将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压紧在第一连接件的安装槽内,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轴线即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枢接轴线,而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一一对应机械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上,实现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两者相对180度旋转。自动减小间隙轴承降低加工精度要求,装配方便。长期使用后,内部结构产生磨损,弹性件能让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沿枢接轴线方向保持夹紧状态,消除或减小间隙。

Description

自动减小间隙轴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减小间隙轴承。
背景技术
在机床、机器人和其它精密设备领域,涉及大量的单自由度精密轴承连接。这些设备往往要求高,特别是对精度和耐久性的要求都非常高。现有技术中的单自由度精密轴承加工精度要求高,装配麻烦,成本高。而且,现有单自由度精密轴承,在长期使用过后,会产生机械磨损出现间隙而引起传动精度降低的情况,只有通过更换新的单自由度精密轴承才能满足使用需求,耐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减小间隙轴承,旨在解决现有的单自由度精密轴承加工精度要求高与装配麻烦以及在长期使用过后会产生机械磨损出现间隙而引起传动精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减小间隙轴承,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用于使第一结构件枢接在第二结构件上,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包括与所述第一结构件机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与所述第二结构件机械连接且枢接在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其中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处的第一柱状体、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同轴设置在该第一柱状体上的第一旋转体及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同轴设置在该第一旋转体上的第二旋转体,该第一旋转体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端而该第二旋转体背对该第一开口端,该第一旋转体具有远离于所述第一柱状体的方向逐渐变宽的第一旋转面,该第二旋转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柱状体逐渐变宽的第二旋转面;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压紧件及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一压紧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旋转体伸入的第一容纳腔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且供所述第一柱状体穿过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容纳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旋转面相面对的第三旋转面,所述第二压紧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旋转体伸入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旋转面相面对的第四旋转面;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面与所述第三旋转面之间的第一滚动组件、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面与所述第四旋转面之间的第二滚动组件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用于使所述第一压紧件沿该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压紧所述第一旋转体在该安装槽内而所述第二压紧件沿该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压紧所述第二旋转体在该安装槽内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均呈圆台状,所述第一压紧件的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压紧件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均呈圆台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体朝向于所述第一柱状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顶缘,所述第二旋转体背离于所述第一柱状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顶缘,所述第一压紧件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顶缘相间隔的第一底面,所述第二压紧件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顶缘相间隔的第二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压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组装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处且用于预压缩所述弹性件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柱状体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内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另外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端,所述安装槽的所述第二开口端处朝内延伸形成有环形凸缘,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处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的背离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一端上的第二柱状体,所述第二压紧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且供所述第二柱状体穿过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柱状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环形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抵接在所述第一压紧件背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定位件之间,所述第二压紧件背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环形凸缘相抵接;或者,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抵接在所述第二压紧件背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环形凸缘之间,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压紧件背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柱状体、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柱状体上开设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结构件机械连接于所述安装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柱状体、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柱状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柱状体、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柱状体为组装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动组件为具有锥度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夹设在所述第一旋转面与所述第三旋转面之间;所述第二滚动组件为具有锥度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滚动组件夹设在所述第二旋转面与所述第四旋转面之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在弹性件作用下,第一压紧件与第二压紧件一一对应将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压紧在第一连接件的安装槽内,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轴线即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枢接轴线,而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一一对应机械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上,从而实现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之间枢接,两者可作整周转动。该自动减小间隙轴承降低加工精度要求,装配方便。在长期使用后,即使内部结构产生磨损,弹性件也能让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沿枢接轴线方向保持夹紧状态,以消除或减小间隙。第一旋转体的第一旋转面与第一压紧件的第三旋转面之间滚动设置第一滚动组件,第二旋转体的第二旋转面与第二压紧件的第四旋转面之间滚动设置第二滚动组件,滚动摩擦能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同时,第一旋转体朝向柱状体逐渐变宽的第一旋转面与第三旋转面配合,第二旋转体朝向柱状体逐渐变宽的第二旋转面与第四旋转面配合,让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在受到倾覆力矩时,通过调心实现复位至枢接轴线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用于使第一结构件(图未示)枢接在第二结构件(图未示)上,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包括与第一结构件机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0及与第二结构件机械连接且枢接在第一连接件10上的第二连接件20;第一连接件10具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其中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端111;第二连接件20包括设置于安装槽11内靠近第一开口端111处的第一柱状体21、位于安装槽11内且同轴设置在该第一柱状体21上的第一旋转体22及位于安装槽11内且同轴设置在该第一旋转体22上的第二旋转体23,该第一旋转体22朝向第一开口端111而该第二旋转体23背对该第一开口端111,该第一旋转体22具有远离于第一柱状体21的方向逐渐变宽的第一旋转面221,该第二旋转体23具有朝向第一柱状体21逐渐变宽的第二旋转面231;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安装于安装槽11内的第一压紧件30及第二压紧件40,第一压紧件30上开设有供第一旋转体22伸入的第一容纳腔31及与第一容纳腔31相连通且供第一柱状体21穿过的第一过孔32,第一容纳腔31形成有与第一旋转面221相面对的第三旋转面311,第二压紧件40上开设有供第二旋转体23伸入的第二容纳腔41,第二容纳腔41形成有与第二旋转面231相面对的第四旋转面411;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滚动设置在第一旋转面221与第三旋转面311之间的第一滚动组件50、滚动设置在第二旋转面231与第四旋转面411之间的第二滚动组件60及安装于安装槽11内且用于使第一压紧件30沿该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压紧第一旋转体22在该安装槽11内而第二压紧件40沿该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压紧第二旋转体23在该安装槽11内的弹性件70。
在弹性件70作用下,第一压紧件30与第二压紧件40一一对应将第一旋转体22与第二旋转体23压紧在第一连接件10的安装槽11内,第一旋转体22与第二旋转体23的轴线即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的枢接轴线,而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一一对应机械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上,从而实现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之间枢接,两者可作整周转动。该自动减小间隙轴承降低加工精度要求,装配方便。在长期使用后,即使内部结构产生磨损,弹性件70也能让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沿枢接轴线方向保持夹紧状态,以消除或减小间隙。第一旋转体22的第一旋转面221与第一压紧件30的第三旋转面311之间滚动设置第一滚动组件50,第二旋转体23的第二旋转面231与第二压紧件40的第四旋转面411之间滚动设置第二滚动组件60,滚动摩擦能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同时,第一旋转体22朝向柱状体逐渐变宽的第一旋转面221与第三旋转面311配合,第二旋转体23朝向柱状体逐渐变宽的第二旋转面231与第四旋转面411配合,让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在受到倾覆力矩时,通过调心实现复位至枢接轴线的位置上。
具体地,第一结构件与第一连接件10之间的机械连接、第二结构件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的机械连接为固定连接,不允许有缝隙和相对运动,根据不同需求可采用焊接、压紧螺接、卡接或其它方式。
安装槽11呈圆柱状,相应地,第一压紧件30与第二压紧件40呈圆柱状,第一压紧件30与第二压紧件40均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槽1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紧件40一体成型在第一连接件10的安装槽11内。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第一旋转体22与第二旋转体23的设计参数,如体积大小、倾斜角大小。
弹性件70用于对第一压紧件30与第二压紧件40提供预紧压力,让第一压紧件30、第二连接件20、第二压紧件40在弹性件70的作用下保持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压紧在安装槽11内。在零部件存在加工误差,或者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在长期使用后由于活动接触面存在机械磨损而产生间隙,均可以消除运动接触面之间可能存在的间隙。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弹性件70并提供恰当的预紧力。弹性件70可以为弹簧、由弹性材料制作的弹性体或者其他弹性件70。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体22与第二旋转体23均呈圆台状,第一压紧件30的第一容纳腔31与第二压紧件40的第二容纳腔41均呈圆台状。圆台状的第一旋转体22与第一容纳腔31相适配,圆台状的第二旋转体23与第二容纳腔41相适配,该结构紧凑,而且能实现自动调心功能,即让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在受到倾覆力矩时,通过调心实现复位至枢接轴线的位置上。优选地,第一旋转面221与第三旋转面311为圆台的侧面,且第一旋转面221与第三旋转面311的锥度相等,有利于采用第一滚动组件50,并在弹性件70作用下,让第一压紧件30沿该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压紧第一旋转体22在该安装槽11内。第二旋转面231与第四旋转面411是类似的。可以理解地,第一旋转体22与第一容纳腔31还可以同时为其他旋转体,第二旋转体23与第二容纳腔41是类似的。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体22朝向于第一柱状体2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顶缘222,第二旋转体23背离于第一柱状体2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顶缘232,第一压紧件30的第一容纳腔31形成有与第一顶缘222相间隔的第一底面312,第二压紧件40的第二容纳腔41形成有与第二顶缘232相间隔的第二底面4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缘222与第二顶缘232均呈圆形。第一旋转体22的第一顶缘222与第一压紧件30的第一底面312相间隔,第二旋转体23的第二顶缘232与第二压紧件40的第二底面412相间隔,有利于内部结构产生磨损后,弹性件70也能让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沿枢接轴线方向保持夹紧状态,以消除或减小间隙。
进一步地,第二压紧件40与第一连接件10为一体成型结构。该结构容易加工与装配。
进一步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开口端111处且用于预压缩弹性件70的定位件80,定位件80上开设有供第一柱状体21穿过的通孔81。定位件80能让第一压紧件30、第二连接件20、第二压紧件40在弹性件70的作用下保持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压紧在安装槽11内。具体地,定位件80采用螺纹连接或其他机械连接在第一开口端111。可以理解地,定位件80还可以一体成型在第一连接件10的第一开口端111处。
进一步地,安装槽11内相对于第一开口端111的另外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端112,安装槽11的第二开口端112处朝内延伸形成有环形凸缘26,第二连接件20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槽11内靠近第二开口端112处且同轴设置在第二旋转体23的背离于第一旋转体22的一端上的第二柱状体24,第二压紧件40上开设有与第二容纳腔41相连通且供第二柱状体24穿过的第二过孔42,第二柱状体24依次穿过第二过孔42与环形凸缘26。该结构让第二连接件20的相对两端都可以与第二结构件机械连接,适用性更广。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凸缘26与第二压紧件40均一体成型在第二开口端112。
进一步地,弹性件70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抵接在第一压紧件30背对于第一容纳腔31的一侧与定位件80之间,第二压紧件40背对于第二容纳腔4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件20的环形凸缘26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紧件40与第一连接件10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柱状体21、第一旋转体22、第二旋转体23与第二柱状体24上开设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安装孔25,第二结构件机械连接于安装孔25上。此时,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形成轴承结构,第一连接件10作为轴承外圈,第二连接件20作为轴承内圈,第二连接件20安装孔25可安装轴类零件。
进一步地,第一柱状体21、第一旋转体22、第二旋转体23与第二柱状体24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容易加工与装配。或者,第一柱状体21、第一旋转体22、第二旋转体23与第二柱状体24为组装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滚动组件50为具有锥度的环状结构,第一滚动组件50夹设在第一旋转面221与第三旋转面311之间;第二滚动组件60为具有锥度的环状结构,第二滚动组件60夹设在第二旋转面231与第四旋转面411之间。具体地,第一滚动组件50包括若干环形分布的滚动体,第二滚动组件60包括若干环形分布的滚动体。该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特别适用于重载场合。第一旋转体22与第一压紧件30之间、第二旋转体23与第二压紧件40之间依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滚动体和不同的润滑方式。滚动体可为球体、圆柱滚子、圆锥滚子、滚针等。
请参阅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大致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压紧件40与第一连接件10为组装结构。
请参阅图4,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大致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压紧件40与第一连接件10为组装结构。弹性件70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抵接在第二压紧件40背对于第二容纳腔4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件20的环形凸缘26之间,定位件80与第一压紧件30背对于第一容纳腔31的一侧相抵接。
请参阅图5,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大致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安装槽11相对于第一开口端111的另外一端形成有封闭端113,弹性件70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抵接在第一压紧件30背对于第一容纳腔31的一侧与定位件80之间,第二压紧件40背对于第二容纳腔4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件20的封闭端113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紧件40与第一连接件10为一体成型结构,该第二连接件20没有第二柱状体。
请参阅图6,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大致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压紧件40与第一连接件10为组装结构。安装槽11相对于第一开口端111的另外一端形成有封闭端113,弹性件70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抵接在第一压紧件30背对于第一容纳腔31的一侧与定位件80之间,第二压紧件40背对于第二容纳腔4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件20的封闭端113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件20没有第二柱状体。
请参阅图7,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大致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压紧件40与第一连接件10为组装结构。安装槽11相对于第一开口端111的另外一端形成有封闭端113,弹性件70沿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抵接在第二压紧件40背对于第二容纳腔4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件20的封闭端113之间,定位件80与第一压紧件30背对于第一容纳腔31的一侧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件20没有第二柱状体。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用于使第一结构件枢接在第二结构件上,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包括与所述第一结构件机械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及与所述第二结构件机械连接且枢接在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其中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处的第一柱状体、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同轴设置在该第一柱状体上的第一旋转体及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同轴设置在该第一旋转体上的第二旋转体,该第一旋转体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端而该第二旋转体背对该第一开口端,该第一旋转体具有远离于所述第一柱状体的方向逐渐变宽的第一旋转面,该第二旋转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柱状体逐渐变宽的第二旋转面;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压紧件及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一压紧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旋转体伸入的第一容纳腔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且供所述第一柱状体穿过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容纳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旋转面相面对的第三旋转面,所述第二压紧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旋转体伸入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旋转面相面对的第四旋转面;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面与所述第三旋转面之间的第一滚动组件、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面与所述第四旋转面之间的第二滚动组件及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用于使所述第一压紧件沿该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压紧所述第一旋转体在该安装槽内而所述第二压紧件沿该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压紧所述第二旋转体在该安装槽内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包括若干环形分布的滚动体,所述第二滚动组件包括若干环形分布的滚动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均呈圆台状,所述第一压紧件的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压紧件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均呈圆台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体朝向于所述第一柱状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顶缘,所述第二旋转体背离于所述第一柱状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顶缘,所述第一压紧件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顶缘相间隔的第一底面,所述第二压紧件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顶缘相间隔的第二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压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组装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处且用于预压缩所述弹性件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柱状体穿过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另外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端,所述安装槽的所述第二开口端处朝内延伸形成有环形凸缘,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处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的背离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一端上的第二柱状体,所述第二压紧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且供所述第二柱状体穿过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柱状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环形凸缘。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减小间隙轴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处且用于预压缩所述弹性件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柱状体穿过的通孔;
所述安装槽内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另外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端,所述安装槽的所述第二开口端处朝内延伸形成有环形凸缘,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处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的背离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一端上的第二柱状体,所述第二压紧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且供所述第二柱状体穿过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柱状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环形凸缘;
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抵接在所述第一压紧件背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定位件之间,所述第二压紧件背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环形凸缘相抵接;或者,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抵接在所述第二压紧件背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环形凸缘之间,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压紧件背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状体、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柱状体上开设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结构件机械连接于所述安装孔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状体、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柱状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柱状体、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柱状体为组装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减小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组件为具有锥度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滚动组件夹设在所述第一旋转面与所述第三旋转面之间;所述第二滚动组件为具有锥度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滚动组件夹设在所述第二旋转面与所述第四旋转面之间。
CN201510400411.4A 2015-07-09 2015-07-09 自动减小间隙轴承 Active CN105065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0411.4A CN105065449B (zh) 2015-07-09 2015-07-09 自动减小间隙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0411.4A CN105065449B (zh) 2015-07-09 2015-07-09 自动减小间隙轴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5449A CN105065449A (zh) 2015-11-18
CN105065449B true CN105065449B (zh) 2017-10-31

Family

ID=5449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0411.4A Active CN105065449B (zh) 2015-07-09 2015-07-09 自动减小间隙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544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5703A (zh) * 1985-07-25 1987-01-21 法雷尔公司 自行补偿减摩轴承间隙的装置
US5322374A (en) * 1991-08-09 1994-06-21 Nobuo Takata Antifriction roller bearing
CN1936350A (zh) * 2005-09-23 2007-03-2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修正偏差作用的轴承结构
DE102011014079A1 (de) * 2011-03-16 2012-09-20 Wzl Aachen Gmbh Radiales Mehrpunktlager mit axialer Loslagerfunktion für hohe Drehzahl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4140A (ja) * 1993-12-21 1995-07-11 Nec Corp 正面組合せ型アンギュラー玉軸受
JP2001140850A (ja) * 1999-11-17 2001-05-22 Lappset Group Oy ばね関節構造
SE530431C2 (sv) * 2006-09-14 2008-06-03 Skf Ab Ett lagerarrangema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5703A (zh) * 1985-07-25 1987-01-21 法雷尔公司 自行补偿减摩轴承间隙的装置
US5322374A (en) * 1991-08-09 1994-06-21 Nobuo Takata Antifriction roller bearing
CN1936350A (zh) * 2005-09-23 2007-03-2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修正偏差作用的轴承结构
DE102011014079A1 (de) * 2011-03-16 2012-09-20 Wzl Aachen Gmbh Radiales Mehrpunktlager mit axialer Loslagerfunktion für hohe Drehzahl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5449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27573B1 (en) Ball joint assembly
CN109312776B (zh) 插槽组件和制造插槽组件的方法
US20140102293A1 (en) Self aligning cylinder piston and rod bear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3890425A (zh) 用于旋转轴的双轴承组件
MX2008009155A (es) Metodo para establecer la precarga para una junta de rotula esferica.
US10648337B2 (en) Eccentric screw pump
US10371200B2 (en) Combination elastomeric and cylindrical plain bearing
EP3486511B1 (en) Combination elastomeric and ellipsoidal plain bearing
EP3430279B1 (en) Socke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a socket assembly
WO2015072275A1 (ja) 分割型メカニカルシール
CN205036722U (zh) 一种高阻尼可自动补偿磨损的锥形滑动轴承
DE102010045677B4 (de) Kugelgelenk
CA2819404C (en) Hydraulic fluid coupling comprising an inline swivel joint
WO2006018684A1 (en) A bush
WO2018165082A1 (en) Ball joint assembly
JP2001521111A (ja) 静止シールリングを有する端面シール組立体
US20080181719A1 (en) Rotating joint
CN105065449B (zh) 自动减小间隙轴承
EP3228915A1 (en) Quick-release coupling with integrated swivel joint
CN104948579B (zh) 自动减小间隙关节
CN206155559U (zh) 转向横拉杆总成
CN112654795B (zh) 球形接头组件
CN106151163A (zh) 一种短导向活塞自动补偿密封的压紧装置
CN217502519U (zh) 一种传动机构
CN105464962B (zh) 柴油机燃料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12

Address after: High road, Guangming Street high tech Zone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No. 11 EVOC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9 building 03 unit development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New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Lan Baoshe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R & D building 1212,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Guangming Road, Gaoxin Road,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New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henzhen 03, unit 9, R & D building, 11 hi-tech West Road, Guangming New High tech Zon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New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1, floor 2, Zhujiang building, No. 14, Longteng South Road, Dongxiao Town, Xinluo District,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yan Zhika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 & D building 1212,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Guangming Road, Gaoxin Road,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ikang Xinne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