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5724A -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5724A
CN105055724A CN201510506707.4A CN201510506707A CN105055724A CN 105055724 A CN105055724 A CN 105055724A CN 201510506707 A CN201510506707 A CN 201510506707A CN 105055724 A CN105055724 A CN 105055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hizoma
stir
treatment
radix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67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正新
齐龙文
陈伟
齐红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067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557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55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57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0—20g、地榆30—50g、炒刺猬皮10—15g、白花蛇草20—50g、炒二花30—50g、苏梗15—30g、酒大黄15—30g、石菖蒲10—20g、炒白术15—30g、六神曲10—20g、吴茱萸3—6g、甘草3—6g。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突破传统辨证,经治疗10天消除症状,一个月后经胃镜复查,胃肠粘膜水肿、充血、溃疡面愈合占95%。远期疗效,一年内复发率为12%,3年内复发率低于20%。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为常见病,多发病,乃胃黏膜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之慢性胃病。其表现胃脘、上腹部或胸前区隐痛或胀痛,疼痛性质程度不一,还有相当数量病例并无胃脘及上腹痛,而之感上腹不适,嗳气,呕逆,吞酸,或食欲下降等。慢性胃炎胃镜所见,多表现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有出血点,或表面有黏液,或见黏膜隆起之小节结,有溃疡或有增生之息肉,及所见胃黏膜下血管清晰毕露。胃炎临床表现症壮轻重不一,胃镜所见,病变程度往往并非一致,其辨证类型较为复杂,论治采用古今之名医名方,多数尚难获满意疗效。有的患者服药后症状可一时减轻,然能治愈胃炎、溃疡则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突破传统辨证,结合直观所见的胃镜辨病,“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脾胃中州为人体升降之枢,气机不畅不通则痛,郁滞生热变毒。要想根治慢性胃炎,必须选用清热解毒,包括祛除幽门螺杆菌,调畅三焦升降之枢,消除粘膜炎症,修复溃疡面。经治疗10天消除症状,一个月后经胃镜复查,胃肠粘膜水肿、充血、溃疡面愈合占95%。远期疗效,一年内复发率为12%,3年内复发率低于2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0—20g、地榆30—50g、炒刺猬皮10—15g、白花蛇草20—50g、炒二花30—50g、苏梗15—30g、酒大黄15—30g、石菖蒲10—20g、炒白术15—30g、六神曲10—20g、吴茱萸3—6g、甘草3—6g。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川连:苦寒。归心肝胆脾胃大肠经。本品大苦大寒,燥湿清火,治湿火郁结之主药。药理研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近年来临床发现对中医辨证各型糖尿病,正心堂单用或组合复方制剂有持续降糖作用,一般10—15天,查血糖验证见效。
地榆:本品主入肝胃大肠经。味苦沉降,酸涩收,微寒清热。为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佳品。还有解毒生肌,减少炎性渗出液,能促进伤口的愈合。
苏梗:本品辛散芳香气烈,畅枢三焦行气,入胃肠解毒化浊,不论寒热均可应用。三焦气机畅通,三焦以通为顺,气滞、湿热、寒凝、痰瘀、浊毒,行消无形中。
白花蛇草:甘寒、微苦,入胃肠经。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用于胃肠道炎症及防癌变、癌症的治疗。
炒二花:甘寒。归肺心胃经。二花味甘寒,既能清热解毒,又善散痈消肿,涼血止痢。对多种细菌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和抗非特异性炎症作用。
制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功效: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大黄经过炮制,可纠正或改变药物的偏性。酒大黄,酒通行十二经,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酒大黄泻一下力亦弱,且苦寒之性减小,活血化瘀作用加大。临床和实验证明,大黄的药理作用已超越了传统功用,其应用范围正曰益扩大。总而言之,大黄一味,能攻能守,有毒能解,有热能清,有滞能消,有结能解,有阻能通,出血能止,瘀浊能排,以通为补,妙治虚症。名医张从正治虚实加杂证,采取“速攻之,速去之,揽而留之可乎”认为“不补之中真补存焉”。
白术:温苦,入脾胃经。用于补脾益气,健脾燥湿作用之强。
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本品芳香燥湿除痰,引清阳之气上升,可治湿浊阻膈,脘痞不饥及湿热毒盛,噤口痢等,常配紫苏、黄连、大黄增强化浊燥湿解毒作用。
六神曲:辛甘温,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胃开胃。
炒刺猬皮:苦平。归胃、大肠、肾经。本品苦以降泄,行气化瘀止痛,治肝郁气滞血瘀,湿热形胃肠病,现有人用于胃部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
吴茱萸:辛苦热。归胃大肠肾经。本品苦以降泄,辛以行滞。取其解肝脾郁气,降肝冐不和之逆。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缓和方中药物烈性,缓解胃肠溃疡疼痛。
本方适用于治疗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湿热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对消化道癌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病因:多因外淫、内伤引起。病机:“滞”生血瘀、寒湿、湿热、虚实,常互为因果。脾胃中洲为人体升降之枢;气机生降失常,邪郁阻滞,气机不调,升降失度而发病或次生“变”症。治疗:毒邪者“速攻之,速去之,”郁滞者,辛开苦降芳化,重在琱畅三焦之气使升降有序,复其正常功能为治本大法。循证拟方,组方意取,苏叶黄连汤,宣通降逆;大黄黄连泻心汤,降火泄热;左金丸,疗肝火犯胃;大黄甘草汤,以清热降气止呕;加味地榆饮,凉血解毒,敛疮生肌;枳实导滞丸,攻邪出体。
中医治病追求的是一种效果,效果的实现,在辨证的前题下,是通过组方选药;药味的数量与药味的剂量产生量效关系。正心堂三代人百年实践检验与筛选的行之有效的验方,临床验证证实,它不仅在药物选择与化裁组方上是优化的,且在药味数量配伍比例上是严谨的,以至如易一药或更一药味剂量即会影响全方的疗效。疗效颇高的组方,究其配方机理,即便用中医理论进行阐释,也尚难全进如人意;暂时说不清也不等于没道理。这不仅需要在辨证的前提下选用此方治疗;而且甚至在现有技术不足的情况下,西医用现代科技术手段查出有胃病的患者,也给于这特效中药制剂的治疗。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突破了传统辨证,结合直观所见的胃镜辨病,“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脾胃中州为人体升降之枢,气机不畅不通则痛,郁滞生热变毒。要想根治慢性胃炎,必须选用清热解毒,包括祛除幽门螺杆菌,调畅三焦升降之枢,消除粘膜炎症,修复溃疡面。经治疗10天消除症状,一个月后经胃镜复查,胃肠粘膜水肿、充血、溃疡面愈合占95%。远期疗效,一年内复发率为12%,3年内复发率低于20%。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0—20g、地榆30—50g、炒刺猬皮10—15g、白花蛇草20—50g、炒二花30—50g、苏梗15—30g、酒大黄15—30g、石菖蒲10—20g、炒白术15—30g、六神曲10—20g、吴茱萸3—6g、甘草3—6g。
实施例一:
川黄连10g、地榆30g、炒刺猬皮10g、白花蛇草20g、炒二花30g、苏梗15g、酒大黄15g、石菖蒲10g、炒白术15g、六神曲10g、吴茱萸3g、甘草6g。
病例1:李某,男,68岁,邹城市看庄镇,看庄村人。患者上腹部、胸部胀痛反复疼痛10余年,胃痛严重时连及后背,嗳气、呕逆、吞酸,症壮加重时在村卫室连续治疗几天才能缓解。从2000年3月,病情加重,并出现上腹胃部灼热痛,空腹时胃痛,进食后仍痛,在本村卫生室用药5天后效果不明显,食欲逐下降,精神状态极差,李某家人要求转市院诊治。经胃镜缺诊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在市院住院一周,病情稳定,带药回家巩固治疗。患者出院后一个多月又出现上述症壮,来我正心堂求治。患者主诉:上腹闷胀痛连及两胁,呕酸,打膈,囗苦,大便干,时见大便带黑。辨证:肝郁气滞,三焦气机不畅,不通则痛;郁而生瘀、生热变毒,久病胃阴不足。治疗: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随症加减服用20余剂,所有症壮消失,病告痊愈,时隔10多年胃病未见复发。
病例2:黄某,男,59岁,曲阜市小雪镇刘峪村人。患者胃脘部不适,嗳气、吞酸、灼热、胀满,时有疼痛十余年,加重3月,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欠佳。2005年6月,患者来诊时自述,胃脘部胀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泛酸、烧心、呕吐、呃逆。患者自带胃纤维镜检查:见胃体部与胃窦部小弯侧与后壁粘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呈麻疹样隆起小节结,幽门十二指肠液反流明显,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与后壁充血水肿,有少许的病灶性出血点。拟诊1.、慢性浅表性、萎缩性混合性胃炎;2、慢性十二指肠炎。胃液查检出幽门螺杆菌。属中医湿热瘀毒郁滞中焦,中枢气机不畅,形成恶性循环。治则,调畅气机,清热祛毒。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随症加减服用15剂,症状减轻大半,效不更方,继服中药1程,停药后2年随访胃病无复发。
病例3:苏某,男,52岁,滕州市界河镇人。患者上腹部胀满及隐痛3年余,近2月来加重。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给予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于2012年3月来正心堂诊治。患者上腹部胀闷,隐痛,胃纳不佳,口苦而腻,苔黄腻,脉细滑数,证属中州湿热瘀毒互阻、三焦枢机不畅。治以辛开苦降,清热化湿,化瘀解毒。内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15剂;二诊,患者舌苔腻化薄,诸症消失。又续服15剂,经纤维镜检查,糜烂部位基本修复。
实施例二:
川黄连15g、地榆40g、炒刺猬皮12g、白花蛇草35g、炒二花40g、苏梗22g、酒大黄22g、石菖蒲15g、炒白术22g、六神曲15g、吴茱萸4g、甘草4g。
病例1:齐某,男,23岁,邹城市石磺村人。患者上腹部隐痛、暖气,反酸、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需尼替丁、胃康灵等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在2005年11份病情有所反复,经朋友介绍来本正心堂诊治。经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5剂药物治疗,上腹部疼痛,隐痛明显消失,暖气、反酸、烧灼、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减轻,经巩固治疗1个疗程,病情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2:黄某,男,55岁。家住邹城市唐村镇西彦村。慢性萎缩性胃炎12年。腹胀,反酸,厌食,贫血,严重消瘦乏力服多种中药无效。5年前在北京打工,经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胃镜见胃体粘膜萎缩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平坦可透见兰色血管纹,肠上皮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HP(+)。经正心堂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治疗,一疗程(30天)之后食欲恢复正常,精力充沛,服药后从事轻中度体力劳动均不感疲劳。服药后3个疗程在邹城市市院,复查胃镜胃黏膜呈橘黄色,皱襞丰满走行规律,未见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HP(-)。临床判断为痊愈。
病例3:梁某,男,68岁,在邹城市唐村镇韩菜市厂做早点近20年。近十年来每遇受凉、受累及进食生冷食物后即出现胃疼,嗳气,泛酸。在唐村煤矿医院,做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使用多种胃药及服中药1个多月,治疗效果不理想。2012年10月来本正心堂求治,经初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3剂,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续服1个疗程,上述症壮全部消失。三个月后复查胃镜基本正常。
实施例三:
川黄连20g、地榆50g、炒刺猬皮15g、白花蛇草50g、炒二花50g、苏梗30g、酒大黄30g、石菖蒲20g、炒白术30g、六神曲20g、吴茱萸6g、甘草6g。
病例1:黄某,女,73岁,唐村煤矿退休工人,家住唐村煤矿家属院。患者自1998年开始自觉上腹部烧灼、胀痛,食生冷或含糖饮料时上腹部灼热烧至胸口,经矿院胃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从1998年服药至2009年从不间断,十年间曾服过质子泵抑制剂、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四联疗法等,从未大见效。2009年5月开始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内服1个疗程中药(30天),上腹部烧灼、胀痛症状消失,食欲增强,后又巩固治疗2个疗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2:韩某,女,21岁,邹城市唐村西颜村人。2013年6月到南方打工因天热、加上水土不服,患上吐下泻胃肠炎,本人在葯店自购药服用吐泻停止,南方大米为食,每吃大米饭、油烧食品、瓜果后自觉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嗳气、反酸、恶心、气短、无力。2013年9月因上述症壮加重迟工回家治病。经市院纤维胃镜确诊为糜烂性胃炎、+二指肠炎。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5剂,疾病症壮改善,续服中药1个疗程,病告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病例3:陈某,女,81岁,石樯镇理吧村人。患者自2003年起无规律性中上腹饱胀跳痛,伴随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经服胃苏连榆制剂3剂,再诊,首诊服3剂中药症壮基本消失,效不更方又续服中药5剂。2012年5月胃病复发,连续服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2个疗程,时隔3年随访胃病无复发。
病例4:秦某,女,18岁,高三学生。患者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上腹隐痛、腹胀、上腹部烧灼等症状,纳差,体弱。开始服用西药治疗连续2个多月,显效并不明显。经人介绍来正心堂求治。因学生在效不能煎中药汤剂,逐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5剂量,打粉冲服。2014年患者秦某大学放年假时告知,至从服完药粉,到至今胃痛1次未复发。
中医治病追求的是一种效果,效果的实现,在辨证的前题下,是通过组方选药;药味的数量与药味的剂量产生量效关系。正心堂三代人百年实践检验与筛选的行之有效的验方,临床验证证实,它不仅在药物选择与化裁组方上是优化的,且在药味数量配伍比例上是严谨的,以至如易一药或更一药味剂量即会影响全方的疗效。疗效颇高的组方,究其配方机理,即便用中医理论进行阐释,也尚难全进如人意;暂时说不清也不等于没道理。这不仅需要在辨证的前提下选用此方治疗;而且甚至在现有技术不足的情况下,西医用现代科技术手段查出有胃病的患者,也给于这特效中药制剂的治疗。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突破了传统辨证,结合直观所见的胃镜辨病,“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脾胃中州为人体升降之枢,气机不畅不通则痛,郁滞生热变毒。要想根治慢性胃炎,必须选用清热解毒,包括祛除幽门螺杆菌,调畅三焦升降之枢,消除粘膜炎症,修复溃疡面。经治疗10天消除症状,一个月后经胃镜复查,胃肠粘膜水肿、充血、溃疡面愈合占95%。远期疗效,一年内复发率为12%,3年内复发率低于20%。

Claims (4)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0—20g、地榆30—50g、炒刺猬皮10—15g、白花蛇草20—50g、炒二花30—50g、苏梗15—30g、酒大黄15—30g、石菖蒲10—20g、炒白术15—30g、六神曲10—20g、吴茱萸3—6g、甘草3—6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0g、地榆30g、炒刺猬皮10g、白花蛇草20g、炒二花30g、苏梗15g、酒大黄15g、石菖蒲10g、炒白术15g、六神曲10g、吴茱萸3g、甘草6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15g、地榆40g、炒刺猬皮12g、白花蛇草35g、炒二花40g、苏梗22g、酒大黄22g、石菖蒲15g、炒白术22g、六神曲15g、吴茱萸4g、甘草4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川黄连20g、地榆50g、炒刺猬皮15g、白花蛇草50g、炒二花50g、苏梗30g、酒大黄30g、石菖蒲20g、炒白术30g、六神曲20g、吴茱萸6g、甘草6g。
CN201510506707.4A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 Pending CN1050557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6707.4A CN105055724A (zh)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6707.4A CN105055724A (zh)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5724A true CN105055724A (zh) 2015-11-18

Family

ID=54485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6707.4A Pending CN105055724A (zh) 2015-08-18 2015-08-18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5572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9331A (zh) * 2006-08-22 2007-02-28 夏金陵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5195A (zh) * 2006-08-18 2008-02-20 李培源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服中药
CN101274081A (zh) * 2008-04-22 2008-10-01 梁进 健脾消食膏
CN102836401A (zh) * 2012-08-08 2012-12-26 刘畅 一种利用山椒根治疗、慢性胃炎中药
CN104225492A (zh) * 2014-09-27 2014-12-24 许建成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5195A (zh) * 2006-08-18 2008-02-20 李培源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服中药
CN1919331A (zh) * 2006-08-22 2007-02-28 夏金陵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74081A (zh) * 2008-04-22 2008-10-01 梁进 健脾消食膏
CN102836401A (zh) * 2012-08-08 2012-12-26 刘畅 一种利用山椒根治疗、慢性胃炎中药
CN104225492A (zh) * 2014-09-27 2014-12-24 许建成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袁希良: "地榆黄连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研究", 《中成药研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1593B (zh) 一种治疗水肿型红丝疔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CN102526296A (zh)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药剂
CN104258289A (zh)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
CN104083467B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0478A (zh) 一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039867A (zh) 一种泻热解毒的绿豆粉及制备方法
CN102600433A (zh) 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98137A (zh) 一种治疗肺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211946B (zh) 一种治疗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
CN105055724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苏连榆制剂
CN103041334B (zh) 一种治疗腹胀的中药组合物
CN104491800A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510937A (zh) 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中药配方及其膏方的制备方法
CN104107344A (zh)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877390A (zh) 一种治疗风湿热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189715A (zh) 用于治疗胃肠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03977168A (zh) 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制剂
CN102406915A (zh) 一种治疗胃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7233505A (zh) 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77743A (zh)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6581576A (zh) 一种护肝利胆的中药组合物
CN105999129A (zh) 一种用于肾功能衰退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9794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491728B (zh) 一种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
CN104013895A (zh)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引发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