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1655A - 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1655A
CN105051655A CN201480003364.3A CN201480003364A CN105051655A CN 105051655 A CN105051655 A CN 105051655A CN 201480003364 A CN201480003364 A CN 201480003364A CN 105051655 A CN105051655 A CN 105051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oid winding
coordinate
toroid
assigned address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33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泽康史
田原研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COM TECH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EWCOM TECH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COM TECHNO Inc filed Critical NEWCOM TECH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51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1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高坐标指定结果的精度。在具有包围内侧区域的边缘区域的坐标位置指定面3中,基于边缘区域的第一环形线圈J4和邻接的内侧区域的第二环形线圈J3的检测输出V4和V3、以及第一环形线圈J4和第二环形线圈J3之间的线圈间距K02,来检测从第一环形线圈J4至指定坐标检测输出W0的顶点坐标值p的坐标偏差。因此,可以实现能够以高精度将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坐标扩大至覆盖边缘区域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Description

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定位置检测装置,并且例如适合应用于具有平板显示面的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频繁地使用具有平板显示面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用以使得用户能够指定平板显示面上的特定显示位置并且容易地执行与所指定的显示位置相对应的信息的处理的部件。
对于这种信息处理装置,作为用于检测用户在由XY坐标系形成的平板显示面上所指定的位置的检测部件,提出了电磁耦合系统,其中该电磁耦合系统被配置成在针对显示面中所设置的大量环形线圈、使包含并联谐振电路和磁性体等的位置指定工具靠近该显示面上的坐标位置的情况下,检测该坐标位置作为用户所指定的位置(参见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4430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8537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具有平板显示面的信息处理装置,使用尽可能简单的结构来以维持尽可能高的检测精度的方式检测用户在显示面上的指定位置,这作为提高信息处理装置的实用性的方式是有效的。
特别地,在电磁耦合型的位置指定检测装置中,在显示面上配置大量环形线圈,并且利用环形线圈和位置指定工具之间的电磁耦合来从环形线圈获得位置指定信号。因此,从位于平板显示面的边缘的环形线圈所获得的位置检测信号趋于变得不稳定。因此,需要通过插值计算来将信号捕获为有效的位置检测信号。
本发明是有鉴于以上几点而作出的,并且提供对特别是从位置检测所用的环形线圈中的位于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所获得的检测信号执行插值计算处理以获得高度精确的位置检测信号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一种指定位置检测装置4,用于在利用电磁耦合型位置指定工具5在配置有构成XY坐标系的多个环形线圈X1~XN、Y1~YN的坐标位置指定面3上指定位置的情况下,从位于所指定位置的环形线圈X1~XN、Y1~YN中的与所述位置指定工具5电磁耦合的环形线圈X1~XN、Y1~YN获得指定坐标检测输出,其特征在于,基于从所述多个环形线圈中的包围内侧区域的边缘区域中的第一环形线圈J4所获得的第一位置检测输出值V4、从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J4的内侧邻接的内侧区域中的第二环形线圈J3所获得的第二位置检测输出值V3、以及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之间的第一线圈间距K02,来对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J3直到所述指定坐标检测输出W0的顶点坐标值p的坐标偏差值进行插值运算,从而检测所述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的坐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包围内侧区域的边缘区域的坐标位置指定面中,基于边缘区域的第一环形线圈和邻接的内侧区域的第二环形线圈的检测输出以及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之间的线圈间距,来检测从第一环形线圈至指定坐标检测输出的顶点坐标值的坐标偏差。因此,可以实现能够以高精度扩大位置指定工具所指定的位置坐标以覆盖边缘区域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指定位置检测部的详情的示意连接图。
图3是示出指定位置检测操作的信号波形图。
图4(A)和(B)是示出三个或两个环形线圈的配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5(A)和(B)是示出从内侧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获得的检测输出的预期波形的信号波形图。
图6是内侧区域的插值计算的说明所使用的示意图。
图7是二次函数的平行移动的说明所使用的信号波形图。
图8是边缘区域的插值计算的说明所使用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边缘区域的插值计算所使用的测量信号的波形的信号波形图。
图10是线圈间距的大小的影响的说明所使用的曲线图。
图11(A)和(B)是在K11大的情况下以及K11小的情况下对线圈间距所进行的校正的影响的说明所使用的信号波形图。
图12是扩大成覆盖边缘区域的有效区域的说明所使用的示意图。
图13是触摸按钮专用的环形线圈的说明所使用的示意图。
图14是平板显示板部的边框的说明所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信息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信息处理装置整体。中央处理单元2与平板显示板部3交换信息。因此,在包含平板显示板部3的指定位置检测部4中,在用户通过使用位置指定工具5来指定平板显示板部3的XY显示面上的特定位置的情况下,将表示该指定位置的指定位置检测信号S1从指定位置检测控制部6输出至中央处理单元2。然后,中央处理单元2执行相应信息的处理。
平板显示板部3包括X轴环形线圈板部11和Y轴环形线圈板部12;X轴环形线圈板部11和Y轴环形线圈板部12被配置成显示面整体彼此重叠。Y轴环形线圈板部12由指定位置检测控制部6所控制的驱动信号输入部13来控制,以控制平板显示板部3上的沿Y轴方向的信号的输入。
此外,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由指定位置检测控制部6所控制的检测信号输出部14来控制,以控制沿X轴方向的位置的检测。
(2)指定位置检测部
在X轴环形线圈板部11中,如图2所示,多个或N个(例如,32个)X轴环形线圈X1、X2、…、XN以沿纵向纵长延伸并且彼此平行的方式沿X轴方向(或图2的横向)顺次配置。
X轴环形线圈X1、X2、…、XN各自是以沿纵方向具有纵长矩形形状的方式卷绕一次的直线状导电性布线。因此,在X轴环形线圈X1、X2、…、XN的X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处,可以识别出等间隔沿X轴方向位于XY显示面上的N个坐标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X轴环形线圈X1、X2、…、XN的位置被确定为:在X轴方向上,邻接的X轴环形线圈以沿宽度方向展开的方式彼此部分重叠(例如,如图4所示重叠的四个环形线圈J1~J4)。对从各个重叠的环形线圈所获得的位置检测信号执行X轴方向的插值计算,由此提高检测指定位置的精度。
在Y轴环形线圈板部12中,在图2中,多个或M个(例如,20个)Y轴环形线圈Y1、Y2、…、YM以沿横向横长地延长且彼此平行的方式沿纵向顺次配置。
Y轴环形线圈Y1、Y2、…、YM各自是以沿横向具有纵长矩形形状的方式卷绕一次的直线状导电性布线。因此,在Y轴环形线圈Y1、Y2、…、YM的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处,可以识别出等间隔沿Y轴方向位于XY显示面上的M个坐标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Y轴环形线圈Y1、Y2、…、YM的位置被确定为:在Y轴方向上,邻接的Y轴环形线圈以沿宽度方向展开的方式彼此部分重叠(例如,如以上参考图4所述的重叠的四个环形线圈J1~J4)。对从重叠的环形线圈所获得的位置检测信号执行Y轴方向的插值计算,由此提高检测指定位置的精度。
实际上,X轴环形线圈板部11和Y轴环形线圈板部12以夹持绝缘材料层的方式堆叠。这样,X轴环形线圈X1、X2、…、XN和Y轴环形线圈Y1、Y2、…、YM的位置被确定为呈格子图案彼此垂直。
结果,在用户使用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平板显示板部3上的任何XY坐标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基于X轴环形线圈X1、X2、…、XN配置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和Y轴环形线圈Y1、Y2、…、YM配置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来确定指定位置的坐标。
Y轴环形线圈板部12的Y轴环形线圈Y1、Y2、…、YM的一端经由驱动信号输入部13中所设置的驱动输入开关21Y1、21Y2、…、21YM而接地。
以响应于从指定位置检测控制部6给出的顺次切换信号S2Y1、S2Y2、…、S2YM而按图3(B1)、(B2)、…、(BM)所示的定时变为ON(接通)或OFF(断开)的方式,来控制驱动输入开关21Y1、21Y2、…、21YM。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向Y轴环形线圈Y1、Y2、…、YM顺次分配预定持续时间的位置检测操作时间段TY1、TY2、…、TYM。这些时间段的前半部分用作将顺次切换信号S2Y1、S2Y2、…、S2YM激活为ON控制水平的驱动输入时间段TY11、TY21、…、TYM1(图3(B1)、(B2)、…、(BM))。因此,在前半区间内,向Y轴环形线圈Y1、Y2、…、YM供给驱动脉冲信号S4Y1、S4Y2、…、S4YM(图3(C1)、(C2)、…、(CM))。
Y轴环形线圈Y1、Y2、…、YM的一端连接至电源端子以经由驱动信号输入部13中所设置的脉冲驱动开关22从指定位置检测控制部6接收电源VDD。
以响应于从指定位置检测控制部6供给的脉冲控制信号S3而按预定脉冲间隔变为ON或OFF的方式来控制脉冲驱动开关22。因此,如图3(B1)、(B2)、…、(BM)所示,在利用驱动输入信号S2Y1、S2Y2、…、S2YM以变为ON的方式控制驱动输入开关21Y1、21Y2、…、21YM时,按图3(C1)、(C2)、…、(CM)所示的定时,将驱动脉冲信号S4Y1、S4Y2、…、S4YM经由共通连接线P1顺次供给至Y轴环形线圈Y1、Y2、…、YM。
脉冲驱动开关22和Y轴环形线圈Y1、Y2、…、YM所用的共通连接线P1经由输入侧谐振电容器25接地。因此,在驱动脉冲信号S4Y1、S4Y2、…、S4YM供给至Y轴环形线圈Y1、Y2、…、YM的情况下,Y轴环形线圈Y1、Y2、…、YM各自连同输入侧谐振电容器25一起构成并联谐振电路。
将由Y轴环形线圈Y1、Y2、…、YM和输入侧谐振电容器25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设置为经由脉冲驱动开关22所供给的电源VDD的ON/OFF频率。因此,在各个Y轴环形线圈Y1、Y2、…、YM构成各并联谐振电路的情况下,可以流过大电流。结果,在位置检测操作时间段TY1、TY2、…、TYM的前半部分的驱动输入时间段TY11、TY12、…、TYM2内,Y轴环形线圈Y1、Y2、…、YM可以产生强的驱动磁场。
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X轴环形线圈X1、X2、…、XN的一端经由以与X轴环形线圈X1、X2、…、XN相对应的方式设置在位置检测信号输出部14中的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3X1、33X2、…、33XN、然后再经由共通连接线34L1而连接至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2的非反相输入端子。X轴环形线圈X1、X2、…、XN的另一端彼此共通地相连接,并且经由共通连接线34L2连接至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2的反相输入端子。
将顺次切换信号S5X1、S5X2、…、S5XN从指定位置检测控制部6供给至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3X1、33X2、…、33XN。如图3(D1)、(D2)、…、(DM)所示,在位置检测操作时间段TY1、TY2、…、TYM的后半部分的检测输出时间段TY12、TY22、…、TYM2内,在顺次执行ON操作时,将在X轴环形线圈X1、X2、…、XN处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经由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3X1、33X2、…、33XN而输入在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2的非反相输入端子和反相输入端子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X轴环形线圈X1、X2、…、XN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共通连接线34L1和34L2之间,连接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因此,在X轴环形线圈X1、X2、…、XN顺次进行ON操作时,由X轴环形线圈X1、X2、…、XN和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顺次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此时,将在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的两端所产生的感应谐振电压作为位置检测输出而赋予至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2的非反相输入端子和反相输入端子。
位置指定工具5包括具有调谐线圈41和调谐电容器42的谐振环。如以上参考图3所述,在针对Y轴环形线圈Y1、Y2、…、YM所设置的位置检测操作时间段TY1、TY2、…、TYM内,在驱动输入时间段TY11、TY21、…、TYM1内供给驱动输入S2Y1、S2Y2、…、S2YM时并且在谐振电流流过Y轴环形线圈Y1、Y2、…、YM时,产生磁场。此时,针对这些磁场进行调谐的调谐谐振电流流过调谐线圈41和调谐电容器42,从而累积了调谐谐振能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调谐线圈41和调谐电容器42的调谐频率设置为与Y轴环形线圈Y1、Y2、…、YM的谐振电流的谐振频率一致的值,从而使得能够将Y轴环形线圈Y1、Y2、…、YM的谐振电流的谐振能量高效地累积在调谐谐振环中。
因此,经由调谐线圈41和调谐电容器42,由调谐线圈41和调谐电容器42所确定出的谐振频率的调谐谐振电流在驱动输入时间段TY11、TY21、…、TYM1之后的检测输出时间段TY12、TY22、…、TYM2内继续流动,由此基于调谐谐振电流在X轴环形线圈X1、X2、…、XN上感应出感应电动势。
对于在X轴环形线圈X1、X2、…、XN上感应出的感应电流,如以上在图3(D1)、(D2)、…、(DM)中所述,在各个检测输出时间段TY12、TY22、…、TYM2内,在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3X1、33X2、…、33XN进行ON操作的情况下,感应电流连同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一起执行谐振操作。结果,经由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2然后再经由同步检测电路37而顺次发送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的两端处所获得的谐振电压作为位置检测输出信号S6。
(3)指定位置检测操作
在上述结构中,在用户通过使位置指定工具5向平板显示板部3的X轴环形线圈板部11和Y轴环形线圈板部12的XY坐标中的例如坐标位置(Xn,Y2)移动来指定位置的情况下,对于Y轴环形线圈板部12,指定位置检测控制部6使用驱动信号输入部13的顺次切换信号S2Y2来进行驱动输入开关21Y2的ON操作,并且还进行脉冲驱动开关22的脉冲输出驱动操作。结果,在作为图3的位置检测操作时间段TY2的前半部分的驱动输入时间段TY21内,由于Y轴环形线圈Y2和输入侧谐振电容器25而导致谐振输入电流流过Y轴环形线圈Y2。
此时,位置指定工具5位于靠近Y轴环形线圈Y2的位置。结果,调谐线圈41与流过Y轴环形线圈Y2的驱动谐振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电磁耦合,由此将驱动输入能量提供至位置指定工具5。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D2)所示,在Y轴环形线圈Y2的位置检测操作时间段TY2的检测输出时间段TY22内,位置检测信号输出部14使用顺次切换信号S5X1、S5X2、…、S5Xn、…、S5XN来顺次开始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3X1、33X2、…、33Xn、…、33XN的ON操作。
此时,位置指定工具5的调谐线圈41进行工作,以在用户所指定的X轴环形线圈Xn上产生调谐谐振电流。然而,由于其它的X轴环形线圈X1、X2、…、Xn-1、Xn+1、…、XN并非位于邻接位置指定工具5的位置,因此在除X轴环形线圈Xn以外的X轴环形线圈处不太可能产生调谐谐振电流。
在使位置检测信号输出部14的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3XN变为ON的情况下,X轴环形线圈Xn上产生的感应电流有助于保持感应谐振电流由于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而流动的情形。
在位置检测信号输出部14的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的两端处,由于谐振操作而形成大的感应谐振电压。经由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2和同步检测电路37发送该电压作为位置检测输出信号S6。
在除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3XN以外的其它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3X1、33X3、…、33XN进行ON操作的情况下,基于位置指定工具5的调谐线圈41和调谐电容器42的谐振电流而在相应的X轴环形线圈X1、X3、…、XN上产生感应谐振电压;感应谐振电压的值不大于反相输入端子的电压。因此,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2的输出端子的电压水平变小。
此外,即使在驱动输入开关21Y1、21Y2、…、21YM进行ON操作时来自输入侧谐振电容器25的谐振电流流过除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坐标(Xn,Y2)处的Y轴环形线圈以外的Y轴环形线圈Y1、Y3、...、YM,位置指定工具5也不位于邻接Y轴环形线圈Y1、Y3、...、YM的位置,因此位置指定工具5的调谐线圈41无法执行调谐操作,由此不会导致足够值的调谐谐振电流流过调谐线圈41和调谐电容器42的情形。
这样,即使在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3X1、33X3、…、33XN进行ON操作时Y轴环形线圈Y1、Y3、...、YM与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构成谐振电路,足够大的感应谐振电流也不会从位置指定工具5的调谐线圈41和调谐电容器42流入在X轴环形线圈X1、X3、…、XN和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之间所形成的并联谐振电路中。因此,实质上,从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2,无法获得检测输出。
结果,如图3(E)所示,关于与同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坐标(Xn,Y2)相对应的Y轴环形线圈Y2链接的X轴环形线圈Xn,在检测输出时间段TY22内,在X轴环形线圈Xn进行ON操作的时刻从位置检测信号输出部14输出位置检测输出信号S6(Xn,Y2)。
关于从X轴环形线圈X1、X2、…、XN获得的并且在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2中获得的检测输出,根据X轴环形线圈X1、X2、…、XN和Y轴环形线圈Y1、Y2、…、YM相对于宽度内的指定位置的中央位置的偏差来从指定位置附近的多个X轴环形线圈获得多个检测输出。因此,中央处理单元2中所设置的坐标位置插值部件根据这些检测输出来执行插值运算,以计算与指定位置相对应的指定位置检测信号。
根据上述结构,在用户使用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平板显示板部3上的坐标位置的情况下,将调谐能量从驱动信号输入部13供给至位于指定位置的位置指定工具5的调谐线圈41和调谐电容器42,由此在从位置指定工具5连接至位置检测信号输出部14的X轴环形线圈Xn上感应出调谐谐振电流。结果,可以获得表示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坐标位置(Xn,Y2)的检测输出。
这样,在谐振电流从输入侧的Y轴环形线圈Y1、Y2、…、Yn、…、YM的输入侧谐振电容器25流动时,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向位置指定工具5提供大的能量。结果,可以进行调谐谐振操作。此外,由于位置指定工具5的调谐谐振操作,输出用的X轴环形线圈X1、X2、…、XN连同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1一起执行感应谐振操作,由此确保获得与工具所位于的坐标位置(Xn,Y2)相对应的值大的检测输出。
这样,结构整体相对简单,并且该结构使得可以以高精度获得表示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坐标位置(Xn,Y2)的位置检测输出信号S6。
(4)环形线圈的检测输出信号
指定位置检测部4的X轴环形线圈X1、X2、…、XN和Y轴环形线圈Y1、Y2、…、YM以如图4所示邻接的环形线圈沿X方向和Y方向彼此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被称为重叠)。如图5所示,从各环形线圈获得检测输出信号。
图4(A)关注位于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内侧区域的四个X轴环形线圈J1、J2、J3和J4,从而示出基于三个环形线圈J2、J3和J4的检测输出信号来执行插值运算的状态。图4(B)针对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内侧区域和包围该内侧区域的边缘区域来关注四个环形线圈J1~J4,从而示出基于两个外侧环形线圈J3和J4来执行插值运算的状态。
环形线圈J1~J4分别具有线圈宽度L1~L4。线圈间距K1、K2和K3被形成为分别表示环形线圈J1和J2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环形线圈J2和J3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环形线圈J3和J4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进行如下假定:关于如上所述配置的环形线圈J1、J2、J3和J4,位置指定工具5以沿X轴方向指定位置的方式进行工作。如图5(A)和5(B)所示,随着横轴上的预期坐标位置的移动,从环形线圈J1、J2、J3和J4获得检测输出信号V1、V2、V3和V4。
检测输出信号V1、V2、V3和V4的输出水平以如下的方式改变:示出顶点位于线圈宽度L1、L2、L3和L4的中心位置的预期坐标位置处的被近似为二次函数方程的山型波形。
处于在邻接的波形中观察到最高输出水平的坐标范围L0内的环形线圈(例如,图5中的环形线圈J3)是利用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位置的环形线圈。坐标范围L0包含位置指定工具5实际指定的位置。
实际上,如图6所示,如果指定位置检测部4在中心环形线圈J3的检测输出信号V3的输出水平大于邻接环形线圈J2和J4的检测输出信号V2和V4的输出水平的坐标范围内预测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则通过实验发现坐标范围内实际检测到的顶点坐标点P的坐标位置偏离于环形线圈J3的中心坐标位置或其坐标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侧区域的插值运算的情况下,根据一个环形线圈J3与其两侧上的两个邻接环形线圈J2和J4(图4(A)和5(A))之间的关系来获取可以识别坐标的偏差量的插值运算方程;或者在边缘区域的插值运算的情况下,根据邻接的两个环形线圈J3和J4(图4(B)和5(B))之间的关系来获取插值运算方程。
(5)内侧区域的插值运算
在图4(A)和5(A)的情况下,除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环形线圈J1~J4外,线圈间距K12、K23和K34的值彼此相等并且被设置为值K01。因此,中央处理单元2使用以下公式。
公式1
这样,中央处理单元2基于三个环形线圈J3以及J2和J4来计算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指定位置坐标X。
在公式(1)中,V3表示三个环形线圈J2~J4中的中心的环形线圈J3的检测输出值;V2是位于中心的环形线圈J3的内侧并且与中心的环形线圈J3邻接的环形线圈J2的检测输出值;V4是位于中心的环形线圈J3的外侧并且与中心的环形线圈J3邻接的环形线圈J4的检测输出值;并且K01是从中心的环形线圈J3到环形线圈J2和J4的线圈间距。
公式(1)的第一项表示从中心的环形线圈J3的中心坐标到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的坐标的坐标偏差量。
公式(1)的第二项表示中心的环形线圈J3在X轴环形线圈板部11上的坐标。
(5-1)针对内侧区域的指定位置坐标运算表达式的推导方法
在利用公式(1)的坐标计算中,作为图6所示的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在中央处理单元2基于从三个环形线圈J3及J2和J4所获得的检测输出V3及V2和V4来计算顶点P的坐标(p,q)的情况下,由于检测输出V3及V2和V4(图5(A))相对于顶点周围的坐标位置的变化近似为二次曲线,因此通过使用二次函数公式作为近似换算函数来计算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的顶点P的坐标p。
也就是说,如以上参考图5(A)所述,根据以近似为二次函数的方式改变的从三个环形线圈J3及J2和J4所供给的检测输出信号V3及V2和V4的合成预测值来计算从位置检测信号输出部14所获得的位置检测信号S6。基于该事实,关于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使用以下公式。
公式2
y=ax2+bx+c……(2)
这样,在xy坐标系中,针对变量x的变化,可以通过二次方程来计算换算结果y。
以下参考图7来说明公式(2)的二次方程。
公式3
y=ax2……(3)
通过以上公式所表示的基本二次曲线沿X轴方向平行移动了坐标p,然后沿Y轴方向平行移动了坐标q。结果,使二次方程变形为以下公式。
公式4
y=a(x-p)2+q……(4)
这样,二次方程变形为以上公式。
将使公式(2)变形为公式(4)的处理称为“正方形完成”。
可以按以下方式使公式(2)所表示的一般二次函数方程变形为正方形完成方程。
公式5
y = ax 2 + bx + c = a ( x 2 + b a x ) + c = a { x 2 + 2 × b 2 a + ( b 2 a ) 2 - ( b 2 a ) 2 } + c = a { ( x + b 2 a ) 2 - ( b 2 a ) 2 } + c = a ( x + b 2 a ) 2 - b 2 4 a + c = a ( x + b 2 a ) 2 - b 2 - 4 ac 4 a · · · ( 5 )
这样,可以使方程变形为正方形完成方程。
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公式(5)的二次曲线的顶点(p,q)。
公式6
( p , q ) = ( - b 2 a , b 2 - 4 ac 4 a ) · · · ( 6 )
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平行移动后的曲线的轴。
公式7
x = - b 2 a · · · ( 7 )
这样,通过以上公式来表示轴。
关于公式(7)所表示的直线x,需要利用从三个环形线圈J3及J2和J4获得的检测输出V3及V2和V4来表示在识别位置指定工具5在X轴环形线圈板部11上所指定的X轴方向的坐标位置时所需的信息。因此,可以根据两侧上的两个环形线圈J2和J4的条件来计算公式(7)中的未知量a和b。
以下公式是与夹持位于中心的环形线圈J3的两个环形线圈J2和J4相对应的二次方程。
公式8
y2=ax2+bx+c……(8)
公式9
y4=axz+bx+c……(9)
计算出以上公式的未知量a和b。
这里,关于中心的环形线圈J3,可以进行以下假定:在X轴环形线圈板部11上X坐标值大的右侧环形线圈J4以中心环形线圈J3为基准沿正方向进行了平行移动。因此,以下公式成立。
公式10
y4=ax2+bx+c……(10)
这样,二次方程可以成立。同时,可以进行以下假定:X坐标值小的左侧环形线圈J2以中心环形线圈J3为基准沿负方向进行了平行移动。因此,以下公式成立。
公式11
y2=ax2-bx+c……(11)
这样,二次方程可以成立。
从等式(10)的两侧减去等式(11)的两侧。然后,以下公式的关系变得明显。
公式12
y4-y2=(ax2-bx+c)-(ax2+bx+c)
=-2bx
……(12)
这样,很明显存在以上关系。
根据公式(12)的关系来计算未知量b。
公式13
b = ( - 1 ) × ( y 4 - y 2 ) 2 x · · · ( 13 )
这样,可以基于从两侧的环形线圈J2和J4获得的检测信号值V2和V4来计算未知量b。
此时,三个环形线圈J3及J2和J4的线圈宽度的中心位置的坐标x3及x2和x4是固定值,而x是变量。
公式14
x2=-1……(14)
公式15
x3=0……(15)
公式16
x4=1……(16)
这样,即使将中心的环形线圈J3的坐标表示为x=0、并且将左侧和右侧的环形线圈J2和J4的中心坐标分别表示为x=-1和x=1,各二次方程也可以成立。
以下等式用于中心的环形线圈J3。
公式17
y3=ax2+bx+c……(17)
如果将值x=0代入以上等式,则得到以下。
公式18
y3=a×02+b×0+c……(18)
计算结果为如下。
公式19
V3=c……(19)
因此,很明显,y3(=V3)等于未知量c。
作为针对以上公式(2)~(19)的分析结果,很明显,通过利用从三个环形线圈J3及J2和J4所获得的位置检测信号值V3及V2和V4以近似为二次函数的方式改变这一事实,可以利用检测信号值V3及V2和V4来示出表示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的二次函数的未知量b和c。
在这种情况下,变量x与环形线圈J3及J2和J4的坐标值相对应。同时,该变量表示中心环形线圈J3与两侧环形线圈J2和J4之间的线圈间距K1、K2和K3(图4(A))的距离K01。
有鉴于以上事实,使用以上公式(9)来根据线圈间距K01计算未知量a。
也就是说,将根据公式(13)所计算出的未知量b和根据公式(19)所计算出的未知量c代入以上公式(9),并且获得以下公式。
公式20
V 2 = ax 2 + ( V 2 - V 4 ) × x 2 x · · · ( 20 )
基于公式(20),得到以下公式。
公式21
ax 2 = - 2 V 3 - 2 V 2 + ( V 2 - V 4 ) 2 · · · ( 21 )
利用以上公式,提取包括未知量a的关系表达式。然后,使用公式(21)。
公式22
a = - 2 V 3 - V 2 - V 4 2 x 2 · · · ( 22 )
这样,计算出未知量a。
这样,识别出以上公式(6)中所获得的xy坐标系的顶点坐标值(p,q)的所有未知量a、b和c。因此,x坐标值p如下所述。
公式23
p = - b 2 a · · · ( 23 )
因此,可以如以下所述计算表示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的XY坐标系中的顶点的x坐标。
公式24
按以下方式组织该公式。
公式25
结果,获得了以上公式。
在公式(25)中,如以上等式(1)的第一项所示,利用三个环形线圈J3及J2和J4的检测输出V3及V2和V4来表示中心环形线圈J3相对于线圈宽度的中心坐标的坐标偏差的插值运算值。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使用三个环形线圈J3及J2和J4的检测输出V3及V2和V4,可以计算出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的X方向顶点坐标作为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因此,在位置指定检测单元4的平板显示板部3上,在利用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内侧区域内的环形线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值来可靠地检测环形线圈。
(5-2)实施例
在图6的内侧区域的插值计算的情况下,环形线圈J2、J3和J4的线圈编号分别为3、4和5。关于线圈间距,K23=K34(=K01)=700。检测输出V2、V3和V4分别为150、200和100。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如下计算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的顶点P的坐标值p。
公式26
这样,通过代入作为与中心环形线圈J3(线圈编号=4)相距线圈间距K01=7.00[mm]的两侧环形线圈J2(线圈编号=3)和J4(线圈编号=5)的检测输出V3(=200)和V2(=150)和V4(=100),可以计算顶点P的坐标值p。
在这种情况下,顶点P的坐标值p(=2450)作为中心的环形线圈J3的中心坐标值小于公式(26)的第二项的值(-2800),这意味着这些坐标沿左方向(向着内侧区域)偏离于中心环形线圈J3的中心坐标。公式(26)的第一项的值(=-52500÷150)示出偏差量。
(6)边缘区域的插值运算
(6-1)实施方式
在边缘区域的插值运算中,如以上参考图4(A)所述,针对内侧区域彼此相等的线圈间距K1和K2以成为相同的线圈间距K01的方式进行设置。如图4(B)所示,将配置于包围内侧区域的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和与其内侧邻接并且是内侧区域的最外侧线圈的环形线圈J3之间的线圈间距K3设置为比内侧区域的线圈间距K01小的值、即K3=K02。
结果,如图5(B)所示,从内侧区域的最外侧环形线圈J3所获得的检测输出V4具有在形状上与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J1、J2和J3的检测输出信号V1、V2和V3的水平分布相似的水平分布。因此,通过使用两个环形线圈、即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和与其内侧邻接的环形线圈J3,针对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坐标位置,基于从这两个环形线圈J4和J3所获得的检测输出V4和V3来对边缘区域中的指定位置执行插值运算。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从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获得检测输出信号V4。此外,通过插值运算来计算根据从配置在内侧的内侧区域环形线圈J3和J2获得的检测输出信号V3和V2所预测得到的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的顶点坐标值(p,q)。
在这种情况下,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是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的位置。因此,其检测输出信号V4的信号水平大于与内侧邻接的内侧区域环形线圈J3的检测输出信号V3的信号水平。因此,使用环形线圈J4的较大检测信号V4的插值运算得到较高的插值精度。
因此,通过以下公式来对指定检测波形W0的顶点坐标值p进行插值运算。
公式27
这样,提高了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的检测精度。
在公式(27)中,第一项表示从可以获得有效检测输出的边缘区域的基准环形线圈J4至顶点坐标值p的坐标偏差值,并且还表示第二项的环形线圈J4在X轴环形线圈板部11上的坐标值。
公式(27)是基于利用图9的信号波形V1~V4表示的测量信号波形V1~V4的测量值所构成的。
图9的信号波形V1~V4表示在针对与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边缘区域环形线圈J4邻接的内侧区域环形线圈J1~J3通过实验将位置指定工具5的位置顺次确定为位于测量坐标位置1~29的情况下、从位置检测信号输出部14(图2)获得的位置检测输出信号S6的检测输出值。将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J1和J2之间的线圈间距K12以及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J2和J3之间的线圈间距K23设置为相同的值K01。将内侧区域的最外侧环形线圈J3和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之间的线圈间距K34设置为比内侧区域的线圈间距K01小的值、即K11(例如,值K01的约1/3)。
测量信号波形在线圈宽度的中心位置处达到最大。在邻接的环形线圈的检测输出彼此交叉的区域中,山状波形顺次出现。
因此,如果检测到各波形的峰位置,则很明显,已利用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了环形线圈J1、J2、J3和J4的线圈宽度的中心位置的坐标。这意味着从一个峰位置到另一峰位置的距离是线圈间距。
在图9的测量信号波形V1~V4中,特别是将配置于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和配置于内侧区域的最外侧的环形线圈J3之间的线圈间距K34(=K11)设置为比配置于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J3及J2和J1之间的线圈间距K3和K34(=K01)小的值的条件下,如果通过以上公式(27)计算出顶点坐标值p,则顶点坐标值p使得能够针对图8的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的顶点坐标值(p,q)进行插值运算。
关于顶点坐标值(p,q),配置于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具有比配置在处于其内侧的内侧区域中的环形线圈J3的检测输出V4大的值。因此,配置于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的检测输出处于有效范围内,并且可以对有效性高的顶点坐标值进行插值。这意味着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指定位置检测范围从内侧区域扩展至包围该内侧区域的边缘区域。
这里,基于公式(27)的测量值的插值运算公式的结构与如以上针对公式(1)所述利用对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进行近似换算的插值插值公式的结构相同。关于公式(1),包括基准环形线圈的环形线圈的检测输出以及指定位置检测波形W0近似为二次函数。因此,公式(1)是基于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环形线圈的安装条件来对二次函数的未知量进行换算的近似运算公式。因而,作为评价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顶点坐标的换算结果的精度高。
另一方面,公式(27)的换算公式在公式的结构方面与二次函数的近似运算公式相同。然而,公式(27)是基于在X轴环形线圈板部11中预先作为测量值所获得的图5(B)的检测输出信号来定义的。因此,可以认为:换算结果的精度也高得足以适合测量值。
(6-2)实施例
在针对使用图8的两个环形线圈的边缘区域的插值运算的实施例中,假定以下:环形线圈J2、J3和J4的检测输出水平分别为50、150和200;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的线圈编号为9;环形线圈J4和处于其内侧的内侧区域环形线圈J3之间的线圈间距K34(=K11)为5.00[mm];以及内侧环形线圈J3和邻接的内侧环形线圈J2之间的线圈间距K23(=K01)为7.00[mm]。此时,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顶点坐标值p。
公式28
这样,可以检测到坐标位置为6162.5。
顺便提及,在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的检测输出V4等于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J3的检测输出V3的情况下,作为运算结果而判断为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是环形线圈J4的中心坐标值。在检测输出V4小于或大于V3的情况下,作为运算结果而判断为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是环形线圈J4的内侧或外侧的坐标值。
(7)插值运算公式的校正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公式(27),可以根据基于测量值所确定的插值运算公式来从配置于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边缘区域中的环形线圈获得有效范围内的检测输出信号。因此,即使在使用边缘区域的内侧上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邻接的环形线圈的检测输出而通过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边缘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进行插值运算来以高精度检测指定位置。
在如上所述执行针对边缘区域的插值运算的情况下,对于公式(27)中所使用的边缘区域环形线圈J4和配置于其内侧的内侧区域环形线圈J3之间的线圈间距K34(=K11),如果如图10中的曲线C1或C2所示、值改变为更大或更小的值,则结果通过插值运算所获得的坐标计算值在坐标计算有效范围VLX中线性地改变。因此,对于公式(27),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公式29
这样,如果利用校正系数H1对校正运算坐标值进行校正,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校正运算值的精度。
关于以上参考图9所述的测量信号波形V4(或从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所获得的检测输出V4),已提取了测量坐标值1~17并且在图10中利用波状线来示出。在检测输出V4的波形中,考虑了有效水平VAL1大于或等于2000的范围Q。将线圈间距K11是小值K11B的情况的坐标计算曲线C2与线圈间距K11是等于K11A的大值的情况的坐标计算曲线C1进行比较。与坐标计算有效范围Q相对应的这两个曲线以几乎线性的关系减小。在这两个曲线到达测量坐标值16和17之间(检测输出V4和V3彼此交叉的点或者与坐标计算有效范围VLX的下限相对应的位置)之前,这些曲线以不同的斜率线性下降。
因此,如果通过使用实际所选择的线圈间距K11A和K11B、基于例如线性斜率的比率来校正来自两个曲线的坐标计算值,则可以校正对两个曲线的坐标计算值的结果的影响。
关于线圈间距K11A和K11B的校正的效果,如图11(A)和11(B)所示,在配置于边缘区域的环形线圈J4和配置于其内侧的环形线圈J3之间的线圈间距K34(K=11)大(图11(A))的情况下的计算有效范围Q1与如图11(B)所示的线圈间距K34(K=11)的值小的情况下的有效范围Q2相比较时,线圈间距K34(=K11)小的情况下的范围Q2变宽,其中计算有效范围Q1是从这两者的检测输出V4和V3彼此交叉的测量坐标位置P1延伸至内侧环形线圈J3的检测输出V4下降到有效水平V2以下的点的范围。
结果,在线圈间距K34(=K11)小的情况下,有效范围Q2变宽。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坐标位置进一步延伸至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端的位置,并且有效坐标范围扩大。
如果根据线圈间距K34(=K11)的大小来校正公式(29)的校正系数H1,则校正运算范围扩大成覆盖边缘区域的最外侧端的位置。因此,很明显,插值运算的有效性大。
顺便提及,随着线圈间距K34(=K11)变小,有效坐标范围扩大成覆盖端的位置。然而,过小的线圈间距降低了插值计算的效果。因此,通过模拟或实际测量来确定线圈间距的界限值。
如果通过减小线圈间距来扩大有效坐标范围,则优点如下:平板显示板部3的外周边缘部或平板的显示区域变宽,并且环形线圈的外缘和显示区域之间的无效区域变窄。因此,环形线圈预期包含在平板的显示区域中。根据传统技术,为了保持坐标精度,环形线圈需要从平板的显示区域突出,并且平板显示板部3的外周边缘部需要边框。根据该技术,可以制造窄边框或无边框的平板。
通过使用图14,以下示出可以制造窄边框或无边框的平板的证据。图14(A)示出传统技术的情况。图14(B)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这些图示出X轴环形线圈的一个外边缘部。这同样适用于其它外边缘部、例如Y轴环形线圈的边缘部。
在图14(A)的线圈配置图中,利用P11~P13来分别表示X轴环形线圈J11~J13的检测信号到达峰的环形线圈的中心部。如图14的中段的检测输出信号图所示,利用V11~V13来表示环形线圈的检测信号。
为了计算坐标值,需要获得来自至少两个环形线圈的检测输出信号作为检测值大于或等于有效水平VL2的信号。因此,从端起的第二个检测输出V12大于或等于有效水平VL2的有效区域VAL1是能够进行坐标计算的界限。
在有效区域VAL1的外侧、以及在有效区域VAL1和线圈的外侧G1之间,存在无效区域UN1。无效区域UN1不能用作平板显示板部3的显示区域15。由于需要将环形线圈容纳在装置中,因此使无效区域UN1成为边框16。
在图14(B)的线圈配置图中,利用P21~P24来分别表示X轴环形线圈J21~J24的检测信号到达峰的环形线圈的中心部。如图14的中段的检测输出信号图所示,利用V21~V24来表示环形线圈的检测信号。
为了计算坐标值,需要获得来自至少两个环形线圈的检测输出信号作为检测值大于或等于有效水平VL2的信号。因此,从端起的第二个检测输出V23大于或等于有效水平VL2的有效区域VAL2是能够进行坐标计算的界限。
在有效区域VAL2的外侧、以及在有效区域VAL2和线圈的外侧G2之间,存在无效区域UN2。无效区域UN2无法用作平板显示板部3的显示区域15。由于需要将环形线圈容纳在装置中,因此使无效区域UN2变为边框16。
这里,将图14(A)的传统技术的实施例的无效区域UN1的宽度与图14(B)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效区域UN2的宽度进行比较。很明显,图14(B)的无效区域UN2的宽度变窄。如果将线圈间距和有效水平VL2设置得低,则可以消除边框16并将环形线圈容纳在显示区域内。因此,显然,可以制成窄边框或无边框的平板。
(8)作用和效果
上述针对以上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结构的事实同样适用于Y轴环形线圈板部12。在其内侧区域中,通过使用三个环形线圈,关于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进行针对顶点坐标值(p,q)的插值运算。此外,将配置于包围内侧区域的外侧的边缘区域中的环形线圈J4和配置于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J3之间的线圈间距K34(=K11)设置为比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J3和J2之间以及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J2和J1之间的线圈间距K32和K21(=K01)小的值。因此,可以以高精度来检测利用位置指定工具5不仅在内侧区域中而且在边缘区域中所指定的位置。
(9)其它实施方式
(9-1)边缘区域中所设置的操作切换开关的操作
关于包围配置于X轴环形线圈板部11的内侧区域中的环形线圈的边缘区域,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利用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了边缘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用内侧区域的环形线圈的坐标位置插值功能来以高精度检测指定位置。另外,如果通过使用平板显示板部3在边缘区域中设置用以切换信息处理装置1的处理操作的操作切换开关,则该装置被设计成检测操作切换开关。
(9-1-1)扩大后的坐标有效区域的使用
图12示出如下变形例:在利用以上两个环形线圈在边缘区域中扩大后的有效区域中,包围平板显示板部3的内侧区域的边缘区域是以可用于能够输入信息处理装置1中所配置的操作输入的触摸按钮指定操作的方式而构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A)所示,在可以利用三个环形线圈指定坐标的有效区域VAL1的外侧,存在可以利用两个环形线圈指定坐标位置的扩大后的有效区域VAL2。在使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扩大后的有效区域VAL2中,在如图12(B)所示利用位置指定工具5来指定触摸按钮显示DIS的三个触摸按钮坐标位置TB1、TB2和TB3时,中央处理单元2基于坐标检测位置信息来假定触摸按钮操作输入已被输入至信息处理装置1,由此检测坐标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用从以与X轴环形线圈板部11重叠的方式形成的Y轴环形线圈板部12的环形线圈所获得的检测输出信号来检测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了包括触摸按钮显示DIS的三个触摸按钮DB1、DB2和DB3中的哪一个。假定在利用位置指定工具进行轻击操作或开关操作的情况下触摸了触摸按钮。
这样,在被视为不能使用传统平板显示板部3的外周边缘部的装饰部位的显示区域中,利用两个环形线圈的插值运算使得可以检测位置指定工具5所指定的位置。使用该结构,可以实现能够检测向信息处理装置1的触摸按钮操作输入的信息处理装置1。
(9-1-2)用于检测触摸按钮的环形线圈
图13示出在边缘区域外设置用于检测触摸按钮的环形线圈J5的情况的实施方式,从而示出触摸按钮配置于远离平板显示板部3的外周边缘部的位置的情况的实施例。在图12(A)的情况下,在边缘区域中,利用作为两个环形线圈其中之一的最外侧环形线圈J4,通过插值运算来检测触摸按钮显示DIS上的指定坐标。在图13(A)的情况下,在最外侧环形线圈J4的外侧,设置检测触摸按钮所专用的环形线圈J5。因此,在利用两个环形线圈J3和J4扩大后的有效区域VAL2的外侧,形成触摸按钮所专用的有效区域VAL3。
在利用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与平板显示板部3的外边框部相对应的边缘区域中所显示的触摸按钮显示DIS的情况下,触摸按钮所专用的环形线圈J5将检测输出发送至中央处理单元2,由此向中央处理单元2通知利用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了触摸按钮显示DIS这一事实。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检测触摸按钮所专用的环形线圈J5的信号水平大于特定水平的情况下,使用从以与X轴环形线圈板部11重叠的方式形成的Y轴环形线圈板部12的环形线圈所获得的检测输出信号来检测位置指定工具5指定了包括触摸按钮显示DIS的三个触摸按钮DB1、DB2和DB3中的哪一个。假定在利用位置指定工具进行轻击操作或开关操作的情况下触摸了触摸按钮。
根据图13的结构,在包括中央区域的三个环形线圈的有效区域VAL1的外侧,形成利用两个环形线圈扩大后的有效区域VAL2。在有效区域VAL2的外侧,利用触摸按钮所专用的环形线圈形成了有效区域VAL3。因而,可以实现位置指定工具5能够指定平板显示板部3的外边框上的位置的信息处理装置。
(9-2)根据以上实施方式,X轴环形线圈板部11和Y轴环形线圈板部12的环形线圈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固定的,因此环形线圈的线圈宽度和线圈间距是以固定方式确定的。作为代替,X轴环形线圈板部和Y轴环形线圈板部可被配置成环形线圈的连接关系能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坐标插值精度。
顺便提及,关于X轴环形线圈板部和Y轴环形线圈板部的环形线圈之间的连接的改变,作为现有技术,PCT/JP2013/007081的图3公开了用于改变X轴线板部和Y轴线板部的X轴线和Y轴线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该结构可用于在应用以上参考图10所述的事项时,改变两个环形线圈的线圈间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在插值运算之后所获得的坐标指定精度。
(9-3)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环形线圈的匝数为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使在匝数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与上述有利效果相同的有利效果。
(9-4)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环形线圈的线圈宽度相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使在环形线圈的宽度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与上述有利效果相同的有利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获得通过操作面板显示面所指定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附图标记说明
1……信息处理装置、2……中央处理单元、3……平板显示板部、4……指定位置检测部、5……位置指定工具、6……指定位置检测控制部、11……X轴环形线圈板部、12……Y轴环形线圈板部、13……驱动信号输入部、14……位置检测信号输出部、21Y1~21YM……驱动输入开关、22……脉冲驱动开关、25……输入侧谐振电容器、31……输出侧谐振电容器、32……输出用差分放大器电路、33X1~33XN……位置检测输出开关、37……同步检测电路、41……调谐线圈、42……调谐电容器、X1~XN……X轴环形线圈、Y1~YM……Y轴环形线圈。

Claims (8)

1.一种指定位置检测装置,用于在利用电磁耦合型位置指定工具在配置有构成XY坐标系的多个环形线圈的坐标位置指定面上指定位置的情况下,从位于所指定位置的环形线圈中的与所述位置指定工具电磁耦合的环形线圈获得指定坐标检测输出,其特征在于,
基于从所述多个环形线圈中的包围内侧区域的边缘区域中的第一环形线圈所获得的第一位置检测输出值、从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内侧邻接的内侧区域中的第二环形线圈所获得的第二位置检测输出值、以及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之间的第一线圈间距,来对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直到所述指定坐标检测输出的顶点坐标值的坐标偏差值进行插值运算,从而检测所述位置指定工具所指定的位置的坐标;以及所述第一线圈间距是与所述内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环形线圈之间的所述第二线圈间距的值不同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需的有效坐标检测范围,来将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输出值和所述第二位置检测输出值以及所述第一线圈间距设置在由于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所获得的测量值或者由于模拟因而获得较高坐标精度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之间的线圈间距的大小来校正所述坐标偏差值的插值运算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从所述内侧区域中的彼此邻接的三个环形线圈所获得的内侧区域的位置检测输出值,来对直至所述内侧区域的所述指定坐标检测输出的顶点坐标值的坐标偏差值进行插值运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直至所述内侧区域的所述指定坐标检测输出的顶点坐标值的坐标偏差的插值运算是使用二次函数式的近似运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坐标位置指定面的所述边缘区域中形成触摸按钮显示,以及
在利用所述位置指定工具在所述触摸按钮显示上指定位置的情况下,使用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所获得的所述第一位置检测输出值来确定针对所述触摸按钮显示的位置指定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坐标位置指定面的所述边缘区域的外周边缘部中,在远离平板显示板部的外周边缘部的位置形成触摸按钮显示,以及
在利用所述位置指定工具在所述触摸按钮显示上指定位置的情况下,使用从配置于所述触摸按钮显示的显示位置的第三环形线圈所获得的所述第三位置检测输出值来确定针对所述触摸按钮显示的位置指定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指定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环形线圈容纳在平板显示区域内,以及
平板是以在所述平板显示区域外具有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方式构成的。
CN201480003364.3A 2014-02-18 2014-02-18 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Pending CN1050516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00817 WO2015125170A1 (ja) 2014-02-18 2014-02-18 指定位置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1655A true CN105051655A (zh) 2015-11-11

Family

ID=52437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3364.3A Pending CN105051655A (zh) 2014-02-18 2014-02-18 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49915A1 (zh)
JP (1) JP5661980B1 (zh)
KR (1) KR101498870B1 (zh)
CN (1) CN105051655A (zh)
TW (1) TW201601028A (zh)
WO (1) WO20151251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6369A (zh) * 2017-08-22 2019-03-05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位置检测装置
CN109690459A (zh) * 2016-09-15 2019-04-26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内置显示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95522B2 (en) * 2016-10-06 2020-10-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 system
JP6900231B2 (ja) * 2017-04-24 2021-07-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WO2019113725A1 (zh) * 2017-12-11 2019-06-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控制器、装置、终端及触控方法
JP7073230B2 (ja) * 2018-08-24 2022-05-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2491A (ja) * 1995-01-23 1996-08-09 Graphtec Corp デジタイザ
JP2001043006A (ja) * 1999-07-29 2001-02-16 Brother Ind Ltd 座標読取装置
JP2001209485A (ja) * 1999-11-15 2001-08-03 Brother Ind Ltd 座標読取装置
CN101807136A (zh) * 2009-02-17 2010-08-18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电路部件及输入装置
CN101957704A (zh) * 2009-07-13 2011-01-26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及传感器单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2491A (ja) * 1995-01-23 1996-08-09 Graphtec Corp デジタイザ
JP2001043006A (ja) * 1999-07-29 2001-02-16 Brother Ind Ltd 座標読取装置
JP2001209485A (ja) * 1999-11-15 2001-08-03 Brother Ind Ltd 座標読取装置
CN101807136A (zh) * 2009-02-17 2010-08-18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电路部件及输入装置
CN101957704A (zh) * 2009-07-13 2011-01-26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及传感器单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0459A (zh) * 2016-09-15 2019-04-26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内置显示器
CN109690459B (zh) * 2016-09-15 2022-02-25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内置显示器
CN109426369A (zh) * 2017-08-22 2019-03-05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位置检测装置
CN109426369B (zh) * 2017-08-22 2023-08-04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位置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25170A1 (ja) 2015-08-27
US20160349915A1 (en) 2016-12-01
JP5661980B1 (ja) 2015-01-28
TW201601028A (zh) 2016-01-01
JPWO2015125170A1 (ja) 2017-03-30
KR101498870B1 (ko) 2015-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1655A (zh) 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TWI653559B (zh) 觸控處理裝置、方法與電子系統
CN103576895B (zh) 位置检测装置及其位置指示器
KR970010374B1 (ko) 위치검출장치
CN202929482U (zh) 基于感应无线技术的自动寻迹定位车系统
US20140167788A1 (en) Inductive sensor for angular measurement of the position of a moving part and measuring method using such a sensor
US20130076374A1 (en) Charged body sensing system
CN102870013A (zh) 金属的或磁性对象的检测
CN104457645A (zh) 一种利用二维测量功能平板的机器人工具中心点标定方法
WO2015139403A1 (zh) 基于单排多层结构的电场式时栅直线位移传感器
KR102151552B1 (ko) 전자기 유도 방식의 위치 검출 센서
CN109917172A (zh) 一种导线电位的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及测量系统
CN105917195A (zh) 位置传感器
CN105960625B (zh) 一种用于从触摸传感器补偿非线性响应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09053A (zh) 指定位置检测装置
CN102176060A (zh) 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
CN102842910B (zh) 架空输电线路的无功补偿方法
RU18794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араметров движущегос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3902127B (zh) 一种电容触控屏上触摸位置的定位方法及电容触控屏
CN106441058B (zh) 一种单列式二维时栅直线位移传感器
JP2015194488A (ja) 位置検出装置
CN105333871B (zh) 基于单轴陀螺仪的平面定位方法
CN104217836A (zh)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角度传感器的线圈结构
CN102243558A (zh) 电磁输入装置及其电磁天线回路布局
CN201887566U (zh) 电脑输入装置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WCOM TECHNO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WCOM TECHNO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