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8860B - 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8860B
CN105048860B CN201510034568.XA CN201510034568A CN105048860B CN 105048860 B CN105048860 B CN 105048860B CN 201510034568 A CN201510034568 A CN 201510034568A CN 105048860 B CN105048860 B CN 105048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friction
stator
friction member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45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8860A (zh
Inventor
程广贵
张伟
张忠强
丁建宁
石阳阳
郭立强
葛道晗
凌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0345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8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8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8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8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88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摩擦电发电机,其包括定子、转子、外壳、导电部件、V型支架和前后端盖;该发电机利用摩擦生电现象来发电,外壳内壁的定子摩擦件与转子外壁的转子摩擦件紧密接触,通过旋转转子,使定子摩擦件和转子摩擦件间旋转摩擦,产生电流。本发明通过匀速圆周运动使两个摩擦件始终保持接触摩擦,产生感应电荷,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动,并通过导电部件作为电流换向器,实现恒定的直流电输出;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直接对电子元器件持续供电,无需额外的整流设备,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指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世面上常规的发电机依靠电磁感应现象来发电,用到大量的铁磁材料和铜等导体材料,重量大,而且成本也高,即使小型的电机也不便于携带。采用纳米技术的能量收集和转换装置很可能在未来制造和驱动自供电纳米器件和系统装置中起到关键性作用。2012年,美国佐治亚理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研究组首次利用摩电效应和静电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摩擦起电纳米电机。目前,摩擦起电纳米电机的输出功率足以驱动商用发光二极管(LED)、白炽灯、自供电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和传感器等,能量转换效率也已经达到50%。
摩擦生电和静电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它很难被收集往往是被人们忽略的一种的能源形式,甚至是在微型器件中作为危害来预防。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种新的收集方法收集摩擦产生的电能或者运用该方法将日常中不规则的机械能转换为可以利用的电能,对缓解当前的能源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申请号为200910080638.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摩擦发电机,通过定子和转子上摩擦材料间摩擦产生的电荷,但该发电机向外接电路输出为交流电。
申请号为201310507488.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输出恒定的旋转式直流摩擦发电机,通过摩擦件之间摩擦滑动,产生电荷并通过导电部件作为换向器,实现恒定的直流输出,但该旋转式直流发电机为平面结构,且必须预留一定的旋转空间作为接触部件接触使用,降低了发电效率,同时密封性和可携带性差。
申请号为201310482286.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摩擦电发电机,利用3种具有不同摩擦电性质的材料不断接触和分离,如聚四氟乙烯、聚甲醛和铝,从而实现在其中2种不同摩擦电材料上聚集不同的电荷,构建出直流摩擦发电机,但是该旋转摩擦发电机选择材料具有局限性和复杂性,结构体积较大,电子流动通过放电现象实现,无法得到推广。本专利提供了一种直流摩擦发电机,以全新的思路来实现发电,具有选材的广泛性、直流输出、输出稳定、高频等诸多优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摩擦电发电机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包括定子、转子、外壳、导电部件、V型支架和前后端盖,其特征
在于:所述定子结构由绝缘圆筒外壳和均匀分布在绝缘圆筒外壳内壁上的定子摩擦件组成;所述转子结构由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与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粘连固定的缓冲层、镀在缓冲层表面上的转子电极和转子摩擦件组成;其中转子摩擦件与电极的表面正对贴合而固定连接;与所述转子摩擦件相对位置不变的一对导电部件,分别固定连接在V型支架上并随转子转动;与所述定子摩擦件相对位置不变的一对导电部件,固定在前端盖上;其中,V型支架的一端与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的D型驱动轴连接,V型支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与所述转子摩擦件相对位置不变的一对导电部件,V型支架位于转子正下方;固定在V型支架上的导电部件与固定在前端盖上的导电部件通过导线连接起来分别形成第一电连接点和第二电连接点。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定子摩擦件由聚酰亚胺薄片及均匀镀在聚酰亚胺薄片表面上的电极构成;其中定子摩擦件固定贴在绝缘圆筒外壳内壁上,贴合面为聚酰亚胺表面。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定子摩擦件上电极采用的材料为金属,其中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铝、铜和金。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由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缓冲层、转子电极和转子摩擦件组成;圆筒形转子轴筒中轴线设有D型驱动轴。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缓冲层采用的材料为聚苯乙烯,厚度为3~5mm,缓冲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电极均匀镀在缓冲层表面;其中转子摩擦件与电极的表面正对贴合而固定连接。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电极采用的材料为金属,其中所述的金属材料选自:金、铜和铝。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摩擦件采用的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其中所述绝缘层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酰亚胺、聚二苯基丙烷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苯胺甲醛树脂、聚甲醛、乙基纤维素、聚酰胺、三聚氰胺甲醛、聚乙二醇丁二酸酯、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或聚己二酸乙二醇酯。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定子摩擦件包括2-8个,摩擦件大小相同、相对位置不变且间隔均匀,与所述的转子摩擦件保持相同的圆心角和数量。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摩擦件包括2-8个,摩擦件大小相同、相对位置不变且间隔均匀,与所述的定子摩擦件保持相同的圆心角和数量。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轴筒和圆筒外壳采用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其中转子轴筒为直径10~20mm的绝缘圆柱,圆柱中心通过激光或其他方法切割出D型结构;圆筒外壳为2~3mm厚的绝缘材料。
前述的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定子摩擦件和转子摩擦件之间应紧密接触,确保摩擦件之间充分接触摩擦产生摩擦电荷,或由于装配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但摩擦件之间最大间隙不得超过0.1mm。
前述的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定子摩擦件之间通过导线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转子电极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提升电机的整体输出。
前述的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嵌套安装在定子内,并与定子同轴,转子由D型驱动轴驱动在定子内转动。
前述的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绝缘圆筒外壳两端设有前后端盖,由螺栓连接密封,降低环境的湿度以及污染物对静电感应的影响,保证该电机的输出特性不受影响;所述前后端盖中心设有孔,与D型驱动轴相连,保证定子和转子同轴。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导电部件为电刷。
前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V型支架上固定一对导电部件,在随转子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中一个导电部件与定子摩擦件接触;前端盖上固定另一对导电部件,在转子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中一个导电部件与转子电极接触。
前述的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摩擦件表面设置有纳米结构,增加摩擦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荷密度,提升电机的输出特性。
前述的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摩擦件表面具有特定的纳米结构,其结构为纳米方块和纳米棒。
前述的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纳米结构通过阳极氧化、光刻蚀或离子刻蚀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现方便,成本低,便于运输和携带,无需额外的整流器对电流进行整流,即可以直接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持续的供电,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径向剖面图。
图2为所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转子主体结构的径向剖面图。
图3为所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端盖主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所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端盖主体结构的左视图。
图5为所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定子主体结构的径向剖面图。
图6为所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V型支架。
图7为所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2、7、8-导电部件,3-定子摩擦件,4-转子摩擦件,5-转子电极,6-缓冲层,9-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10-D型驱动轴,11-绝缘圆筒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由绝缘圆筒外壳11和均匀分布在绝缘圆筒外壳11内壁上的定子摩擦件3组成的定子结构;由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9、粘连固定在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9的缓冲层6、均匀镀在缓冲层6表面上的转子电极5和转子摩擦件4组成的转子结构;其中,转子摩擦件4与转子电极5的表面正对贴合而固定连接;转子摩擦件均匀固定分布在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9外壁上;相对转子摩擦件位置不变的一对导电部件1和8,分别固定在V型支架上并随转子转动;相对定子摩擦件位置不变的一对导电部件2和7,固定在前端盖上;其中,V型支架的一端与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的D型驱动轴连接,V型支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与所述转子摩擦件相对位置不变的一对导电部件,V型支架位于转子正下方;导电部件7和导电部件8连接起来形成第一电连接点;导电部件1和导电部件2连接起来形成第二电连接点;转子嵌套安装在定子内,并与定子同轴,定子摩擦件3与转子摩擦件4的紧密接触,转子由D型驱动轴10驱动在定子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导电部件均可为电刷或者其他导体,优选电刷。
定子摩擦件和转子摩擦件采用不同的电负性材料,本实施例中摩擦件始终保持接触摩擦,通过电刷作为换向器,实现直流电的输出,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持续转动实现直流电的恒定输出。
图7为本专利所述直流摩擦电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当定子摩擦件3和转子摩擦件4接触要滑动而未滑动时,由于两个摩擦件表面电负性不同,定子摩擦件3失电子而转子摩擦件4得电子,等量但电性相反的静电荷在接触面处生成并均匀分布在不同的摩擦件上,即定子摩擦件3带正电而转子摩擦件4带等量负电,这样就会在界面处形成一个摩擦电势的偶极层,而该偶极层在定子摩擦件3和转子摩擦件4之间形成一个内电势。由于聚合物的绝缘性,电荷在聚合物表面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感应电荷不会迅速被外电路导走或中和。如图7.a所示,每对所述导电部件1和8中的一个始终与定子摩擦件3接触,每对所述导电部件2和7中的一个始终与转子电极5接触,且同时与定子摩擦件3和转子电极5连接的电连接点不同,使得在该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始终产生恒定的电流。
当转子开始逆时针转动0°→45°时,如图7.b所示,导电部件1和导电部件7开始离开定子摩擦件3和转子电极5,导电部件2和导电部件8开始进入转子电极5和定子摩擦件3;同时,转子摩擦件4和定子摩擦件3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定子摩擦件3上的感应电荷量降低,转子摩擦件4和转子电极5之间的感应电荷量增加,正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从定子摩擦件3通过外电路流向转子电极5,其中图7.c所示位置,定子摩擦件3上的感应电荷量为零,转子摩擦件4上的感应电荷量最大;电流方向为导电部件8至导电部件2,即A→B。
当转子逆时针转动45°→90°时,如图7.d所示,导电部件1和导电部件7开始进入定子摩擦件3和转子电极5,导电部件2和导电部件8开始离开转子电极5和定子摩擦件3;同时,转子摩擦件4和定子摩擦件3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定子摩擦件3和转子摩擦件4之间的感应电荷量增加,转子电极5上感应电荷量减少,正电荷由于静电感应通过外电路从转子电极5流向定子摩擦件3,电流方向为导电部件7至导电部件1,即A→B。
当转子转动至90°时,所述情况与图7.a一样,即在整个循环旋转过程中,电流方向始终为A→B。
实施例1
定子摩擦件材料采用的是铜;选取厚度为25~50µm的柔性聚酰亚胺薄片,将其超声清洗3~5min后取出,先后用大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清洗,晾干,再放入磁控溅射设备中,覆上掩膜版,以纯度99.999%的铜靶材为溅射源,氩气为等离子体发生源,先将反应室抽真空至5.0×10-4Pa,通入氩气,调节分子泵插板阀控制反应室内的真空为1Pa,打开交流溅射源,溅射时间为3~5min,即可在聚合物表面获得厚度为100~125nm的铜;然后将聚合物聚酰亚胺薄片贴在绝缘圆筒外壳11的内壁上,其中聚合物面作为粘连面。
转子摩擦件材料采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厚度为50~100µm;将道康宁SYLRARD184弹性体和固化剂按质量比10:1混合均匀,在真空干燥箱中脱气10min后,旋涂在具有微凹方块结构模型的塑料模具中,其中旋转速度为540rpm,旋转时间为100s,剂量0.4ml;将旋涂好的样品在真空干燥箱中固化24h,固化温度为60℃,将固化好的聚合物剥下备用,其中微凸方块结构厚150nm。
转子电极材料选用的是铜,用磁控溅射方法在材质为聚苯乙烯的缓冲层6表面上镀上铜,详细参数不再重复说明,为常规技术手段;再将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贴上,粘贴面为没有微结构面。
本实施例中绝缘圆筒外壳外径为30mm,内经为27mm,长度为50mm;转子轴筒直径为16mm,长度为50mm;缓冲层厚度为5mm。
本实施例测试结果为当转子转速为1000rpm时,开路电压最大可以达到150V,短路电流最大可以达到30μA,功率密度达到2.1W/ QUOTE
实施例2
定子摩擦件材料采用的是金;选取厚度为30 ~50µm的柔性聚酰亚胺薄片,将其超声清洗3~5min后取出,先后用大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清洗,晾干,再放入磁控溅射设备中,覆上掩膜版,以纯度99.999%的金靶材为溅射源,氩气为等离子体发生源,先将反应室抽真空至5.0×10-4Pa,通入氩气,调节分子泵插板阀控制反应室内的真空为1Pa,打开交流溅射源,溅射2-3min,在聚合物表面获得厚度为50~100nm的金;然后将聚合物聚酰亚胺薄片贴在绝缘圆筒外壳11的内壁上,其中聚合物面作为粘连面。
转子摩擦件材料采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厚度为50~100 µm;将道康宁
SYLRARD 184弹性体和固化剂按质量比10:1混合均匀,在真空干燥箱中脱气10min后,旋涂在具有微凹方块结构模型的塑料模具中,其中旋转速度为1000rpm,旋转时间为100s,剂量0.4ml;将旋涂好的样品在真空干燥箱中固化3h,固化温度为85℃,将固化好的具有微凸方块结构的聚合物剥下备用,其中微凸方块结构厚150nm。
转子电极材料选用的是金,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缓冲层6表面上镀上金,详细参数不再重复说明,为常规技术手段;再将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贴上,粘贴面为没有微结构面。
本实施例中绝缘圆筒外壳外径为30mm,内经为27mm,长度为50mm;转子轴筒直径为16mm,长度为50mm;缓冲层厚度为5mm。
当转子转速为850rpm时,测量的开路电压可以达到150V,短路电流最大可以达到30μA功率密度达到2.1W/ QUOTE
实施例3
定子摩擦件材料采用的是铝;选取厚度为30 ~50µm的柔性聚酰亚胺薄片,将其超声清洗3~5min后取出,先后用大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清洗,晾干,再放入磁控溅射设备中,覆上掩膜版,以纯度99.999%的铝靶材为溅射源,氩气为等离子体发生源,先将反应室抽真空至5.0×10-4Pa,通入氩气,调节分子泵插板阀控制反应室内的真空为1Pa,打开交流溅射源,溅射2~3min,在聚合物表面获得厚度为75~100nm的铝;然后将聚合物聚酰亚胺薄片贴在绝缘圆筒外壳11的内壁上,其中聚合物面作为粘连面。
转子摩擦件材料采用的是聚四氟乙烯,厚度为50~100 µm;将聚四氟乙烯薄片用大量异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晾干,用磁控溅射方法在聚合物表面镀上Au粒子,放入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设备腔室内,通入Ar、O2和CF4混合气体,流动率分别为15.0 sccm、10.0 sccm和30.0 sccm;刻蚀时间为15s;最后在聚四氟乙烯表面刻蚀出纳米柱形状,其中纳米棒直径为70-100nm,长度为200-300nm。
转子电极材料选用的是铝,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缓冲层6表面上镀上铝,详细参数不再重复说明,为常规技术手段;再将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贴上,粘贴面为没纳米颗粒面。
本实施例中绝缘圆筒外壳外径为30mm,内经为27mm,长度为50mm;转子轴筒直径为16mm,长度为50mm;缓冲层厚度为5mm。
当转子转速为1100rpm时,测量的开路电压可以达到150V,短路电流最大可以达到30μA功率密度达到2.1W/
直流摩擦电发电机依靠施加在D型驱动轴10上的外力带动转子旋转,驱动轴上的力来着任何形式的外力,例如风力、水力、手摇等形式;摩擦件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

Claims (7)

1.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包括定子、转子、外壳、导电部件、V型支架和前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由绝缘圆筒外壳和均匀分布在绝缘圆筒外壳内壁上的定子摩擦件组成;所述转子结构由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与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粘连固定的缓冲层、镀在缓冲层表面上的转子电极和转子摩擦件组成;其中转子摩擦件与电极的表面正对贴合而固定连接;与所述转子摩擦件相对位置不变的一对导电部件,分别固定连接在V型支架上并随转子转动;与所述定子摩擦件相对位置不变的一对导电部件,固定在前端盖上;其中,V型支架的一端与绝缘圆筒形转子轴筒的D型驱动轴连接,V型支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与所述转子摩擦件相对位置不变的一对导电部件,V型支架位于转子正下方;固定在V型支架上的导电部件与固定在前端盖上的导电部件通过导线连接起来分别形成第一电连接点和第二电连接点;所述定子摩擦件由聚酰亚胺薄片及均匀镀在聚酰亚胺薄片表面上的电极构成;其中定子摩擦件固定贴在绝缘圆筒外壳内壁上,贴合面为聚酰亚胺表面;所述定子摩擦件上的电极采用的材料为金属,其中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铝、铜和金;所述定子摩擦件为2-8个,摩擦件大小相同、相对位置不变且间隔均匀,与所述的转子摩擦件保持相同的圆心角和数量;所述缓冲层采用的材料为聚苯乙烯,厚度为3~5mm,缓冲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转子电极均匀镀在缓冲层表面;其中转子摩擦件与电极的表面正对贴合而固定连接;转子电极采用的材料为金属,其中所述的金属材料选自:金、铜和铝;转子摩擦件采用的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其中所述绝缘层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酰亚胺、聚二苯基丙烷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苯胺甲醛树脂、聚甲醛、乙基纤维素、聚酰胺、三聚氰胺甲醛、聚乙二醇丁二酸酯、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或聚己二酸乙二醇酯;所述转子摩擦件为2-8个,摩擦件大小相同、相对位置不变且间隔均匀,与所述的定子摩擦件保持相同的圆心角和数量;所述转子摩擦件表面设置有纳米结构,增加摩擦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荷密度,提升电机的输出特性;所述纳米结构为纳米方块和纳米棒,通过阳极氧化、光刻蚀或离子刻蚀制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筒和圆筒外壳采用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其中转子轴筒为直径10~20mm的绝缘圆柱,圆柱中心通过激光或其他方法切割出D型结构;圆筒外壳为2~3mm厚的绝缘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摩擦件和转子摩擦件之间应紧密接触,确保摩擦件之间充分接触摩擦产生摩擦电荷,或由于装配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但摩擦件之间最大间隙不得超过0.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摩擦件之间通过导线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转子电极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提升电机的整体输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嵌套安装在定子内,并与定子同轴,转子由D型驱动轴驱动在定子内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圆筒外壳两端设有前后端盖,由螺栓连接密封,降低环境的湿度以及污染物对静电感应的影响,保证该电机的输出特性不受影响;所述前后端盖中心设有孔,与D型驱动轴相连,保证定子和转子同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摩擦件能够相对于转子摩擦件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做匀速摩擦转动;在所述摩擦过程中,所述V型支架上固定的一对导电部件,在随转子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中一个导电部件与定子摩擦件接触;前端盖上固定的另一对导电部件,在转子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中一个导电部件与转子电极接触,且同时与定子摩擦件和转子电极连接的电连接点不同,使得在该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始终产生恒定的电流。
CN201510034568.XA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8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4568.XA CN105048860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4568.XA CN105048860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8860A CN105048860A (zh) 2015-11-11
CN105048860B true CN105048860B (zh) 2017-07-18

Family

ID=54455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456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8860B (zh) 2015-01-23 2015-01-23 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88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0261A (zh) * 2019-09-04 2019-11-15 东华大学 一种齿轮啮合结构直流旋转摩擦纳米发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8922B2 (ja) * 2015-10-05 2021-07-0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エネルギ変換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394976B1 (en) * 2015-12-24 2021-02-1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ower generation or conversion system
CN105897036B (zh) * 2016-05-18 2018-04-24 江苏大学 一种利用风能的摩擦静电发电机
CN107222125B (zh) * 2017-06-14 2019-10-18 华南理工大学 镂空双圆环旋转式纳米发电机和发电方法
CN110971139B (zh) * 2018-09-29 2022-02-22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自供能无线通信装置
CN109149998A (zh) * 2018-10-19 2019-01-04 清华大学 一种嵌套式旋转摩擦发电装置
CN110201301B (zh) * 2019-06-14 2020-11-06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摩擦发电的伤口愈合装置
CN110397432A (zh) * 2019-07-12 2019-11-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风车式气泡速度测量传感器
CN110890849B (zh) * 2019-11-29 2020-10-16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11193431A (zh) * 2020-02-05 2020-05-22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直流输出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及传感设备
CN111525832A (zh) * 2020-06-04 2020-08-11 西南大学 一种螺旋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
CN112054711B (zh) * 2020-08-28 2021-10-29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机械整流式摩擦纳米发电装置
CN112623078B (zh) * 2021-02-04 2021-12-24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滑板车
CN112735298B (zh) * 2021-02-04 2022-03-25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车轮警示灯
CN113233552A (zh) * 2021-05-20 2021-08-10 大连海事大学 直流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在灭活船舶压载水中微生物的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2063A (en) * 1997-12-18 1999-11-09 Unique Mobility, Inc. Electric motor with internal brake
JP2001057785A (ja) * 1999-08-16 2001-02-27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静電気発電装置
CN101527528A (zh) * 2009-03-24 2009-09-09 华北电力大学 旋转摩擦发电机
CN103780136A (zh) * 2013-10-24 2014-05-07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输出恒定电流的旋转摩擦发电机
CN103825489A (zh) * 2014-02-27 2014-05-28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旋转摩擦发电机、稳压输出电路和供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2063A (en) * 1997-12-18 1999-11-09 Unique Mobility, Inc. Electric motor with internal brake
JP2001057785A (ja) * 1999-08-16 2001-02-27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静電気発電装置
CN101527528A (zh) * 2009-03-24 2009-09-09 华北电力大学 旋转摩擦发电机
CN103780136A (zh) * 2013-10-24 2014-05-07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输出恒定电流的旋转摩擦发电机
CN103825489A (zh) * 2014-02-27 2014-05-28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旋转摩擦发电机、稳压输出电路和供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0261A (zh) * 2019-09-04 2019-11-15 东华大学 一种齿轮啮合结构直流旋转摩擦纳米发电装置
CN110460261B (zh) * 2019-09-04 2021-05-25 东华大学 一种齿轮啮合结构直流旋转摩擦纳米发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8860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8860B (zh) 一种直流摩擦电的发电装置
CN109921678A (zh) 一种旋转式电磁-摩擦复合纳米发电机
Zhang et al. An ultra-durable windmill-like hybrid nanogenerator for steady and efficient harvesting of low-speed wind energy
Zhao et al. Highly adaptive solid–liquid interfacing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harvesting diverse water wave energy
Wen et al. Harvesting broad frequency band blue energy by a triboelectric–electromagnetic hybrid nanogenerator
CN105897036B (zh) 一种利用风能的摩擦静电发电机
CN103795288B (zh) 一种转动式静电发电装置
Arakawa et al. Micro seismic power generator using electret polymer film
CN110011562A (zh) 一种摆动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Du et al. Ultra-robust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harvesting rotary mechanical energy
CN110474559A (zh) 一种复合型摩擦发电机
US8143738B2 (en) Hyper-surface wind generator
WO2011131965A1 (en) An air treating appliance
CN108488046A (zh) 一种风车发电装置
CN107425753B (zh) 增速式风力压电发电装置
CN108233761A (zh) 含有电子接收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26758A (zh) 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和发电机组
CN207835364U (zh) 含有电子接收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CN106712566A (zh) 新型三维空间发电车轮
TW201026160A (en) Corona-discharge type ion generator
Li et al. A nanogenerator enabled by a perfect combination and synergetic utilization of triboelectrification, charge excita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o reach efficient energy conversion
Wang et al. A collision-free gallop-based triboelectric-piezoelectric hybrid nanogenerator
WO2011131966A1 (en) Power generator
CN116470791A (zh) 一种收集多种环境能的旋转压电电磁能量收集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7801780U (zh) 一种基于独立层模式的摩擦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