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5226A - 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5226A
CN105035226A CN201510499578.0A CN201510499578A CN105035226A CN 105035226 A CN105035226 A CN 105035226A CN 201510499578 A CN201510499578 A CN 201510499578A CN 105035226 A CN105035226 A CN 105035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leeve
heating
motor bike
han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995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永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onggang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onggang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onggang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onggang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995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52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5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5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3/00Arrangements for warming ri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包括中空圆柱结构的把手套本体,把手套本体内设有加热部,把手套本体包括手心层和与手心层端部连接的手背层,手心层外壁设有与手握把手相配合的护手指套。本发明通过设置手心层、手背层和护手指套,使得手可以得到全方位的保护,使其处于暖和的环境中,防止手被冻着。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各个方面开始进行创新,同时客户的满意度和产品的舒适性成为占据市场的关键性指标。比如,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把手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领域。然而,现有的摩托车把手不能制热,在寒冷的天气,如果把手比较凉,人们长时间开摩托车手会冻麻木,容易失去操控油门、刹车等部件的灵活性,造成行车的安全,同时,人们的手会冻伤,对身体造成伤害。目前,为了解决人们的手冻到的问题,大多数人们会佩戴比较厚实的手套,来防止手被冻到。但是,由于保暖的手套都比较厚实,里面会加入棉花等材料,使得人们佩戴手套之后,不容易握紧把手并且操纵摩托车。
为此,现在多在摩托车的把手本身进行改进,主要增加各种加热装置,比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182083U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把手,由摩托车把手、把手套、导线、电池和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组组成的摩托车制冷制热把手套,其特征是:在摩托车把手上设置有把手套,把手套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组,并设置有与电池连接的导线。使用时打开控制半导体制冷制热的开关,就能使摩托车把手上的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组通电便能使把手夏凉冬暖了。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该专利主要在把手套内通过半导体热组进行产热,通过手心感受温度,但是冬天骑摩托车时,人手都是裸漏在外面,寒风吹过,即使手心能被暖热,但是手指头和手的上面会冻到,该专利对手的保护力度不够。2、该专利中主要通过在把手套上面设置半导体制热组,通过导线和电池连接,从而半导体制热组产热。但是,这样只有与半导体制热组靠近的部分温度高,而其他部分温度不高,加热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可以使手的每部分都不会冻到,增加把手套的保暖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础方案: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包括中空圆柱结构的把手套本体,把手套本体内设有加热部,把手套本体包括手心层和与手心层端部连接的手背层,手心层外壁设有与手握把手相配合的护手指套。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首先开启加热部,待加热部温度比较适宜时,打开手背层,将手深入手心层的护手指套中,手心接触到手心层并且握紧把手,然后合上手背层。
本发明主要通过将把手套分为手心层和手背层,用于保护手心和手背,使其在比较暖和的空间内,不会冻伤。同时,设置护手指套主要是为了保护手指头,防止其冻到,并且符合人们手握把手的姿势,比较人性化,增加了舒适度。因此,通过以上的手心、手背和手指头三个方面的全方位保护,使其在暖和的空间,并且通过加热部使这个空间内比较暖和,避免外面的风寒。
针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一:加热部为多个与摩托车的消音器连接的进热水通道,进热水通道径向圆环均匀排列在把手套本体内。把手套中设置进热水通道,可以使得把手套中有热水流动,由于水本身具有流动性,热水分布会比较均匀,同时进热水通道本身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当手握着把手套的时候,手的每一个部分都会感受到热量,从而避免受热不均的现象。同时,进热水通道与摩托车的消音器连接,主要利用摩托车本身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节能环保,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水对摩托车的发动机进行冷却,实现多方面的结合和利用。
针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二:进热水通道端部设有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电路和阀门,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电路和阀门电连接。由于从摩托车的消音器通入进热水通道的热量温度比较高,而水的温度过高,会烫到手,为此,在进热水通道的端部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热水通道的温度。当温度超过一定值,温度传感器会发送信号给自动控制电路,自动控制电路会关闭阀门;当温度低于一定值,温度传感器会发送信号给自动控制电路,自动控制电路会打开阀门。
针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三:加热部为太阳能集热装置、电阻丝和半导体温差电源。由于摩托车一般放置在室外,可以通过太阳能集热装置才吸收热量,同时通过半导体中P型和N型半导体元件之间的温差,通过电子和空穴的迁移,而产生势垒,正极与P型连接,负极与N型连接,产生正向电流,从而使电阻丝加热产生热量。
针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四:手心层与手背层边设有拉链,手心层与手背层通过拉链连接。为了使手心层与手背层保暖效果好,设置拉链连接手心层和手背层,同时设置拉链可以方便打开和关闭。
针对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五:手背层端部设有圆弧形的凹槽。由于人们在骑摩托车,胳膊会呈倾斜状,为了防止手背层压住胳膊,为此,在手背层端部设有圆弧形的凹槽,可以方便胳膊活动,增加舒适度。
针对优选方案一或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六:进热水通道的孔径为3~5mm。为了使热水顺利通过进热水通道,同时考虑到把手套本体一般比较薄,为此,进热水通道的孔径设置为3~5mm。
针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七:把手套本体为橡胶塑料。由于把手套本体是套在把手上面的,为了增加舒适度和实用性,所以用橡胶塑料作为把手套本体的制作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手心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进热水通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进热水通道1,温度传感器2,自动控制电路3,阀门4,手心层5,手背层6,拉链7,护手指套8,凹槽9,太阳能集热装置10,半导体温差电源11,电阻丝1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包括把手套本体,其结构为中空圆柱结构,端部为凸起的圆环形,制作把手套本体的材料为橡胶塑料。把手套本体为中空圆柱结构,主要是为了便于套在把手上面。把手套本体设有加热部,其加热部为在把手套本体内径向圆环均匀设置的二十四个进热水通道1,循环水由摩托车上面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水来提供,然后二十四个进热水通道1通过气管与摩托车的消音器连接,而其中消音器中热量主要由发动机提供,消音器主要用于消音和通过加入催化剂去处有害气体,比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等。为了保证水的流通性和把手套本身的实用性,进热水通道1的孔径为4mm。进热水通道1端部设有温度传感器2、自动控制电路3和阀门4,温度传感器2、自动控制电路3和阀门4电连接,其中自动控制电路3为单片机、通信单元和存储单元,阀门4为单向阀,为了保证人们握着把手套的时候,既不会烫到手,同时不会觉得冷。温度传感器2检测进热水通道1内热水的温度,当超过人手能接受的温度时,自动控制电路3会关闭阀门4,停止加热。该把手套本体包括手心层5和手背层6,手心层5和手背层6的边框设有布条,布条上面设有拉链7,手心层5和手背层6通过拉链7进行闭合和打开,位于手心层5与手背层6之间的手心层5外壁设有与手握把手相配合的护手指套8,其护手指套8主要用于保护手指头,防止手指头冻麻木。同时,手背层6靠近驾驶座的端部有一个圆弧形的凹槽9,可以使胳膊通过,并且不会压着胳膊。
首先给把手套本体的进热水通道1中通入循环冷水,进热水通道1与摩托车的消音器连接,消音器对发动机中的高热量的气体进行消音和除去有害气体,通过消音器处理的高热量的气体对水进行加热,水加热之后均匀分布在把手套本体里面。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2监控温度,并且发送信号给自动控制电路3,自动控制电路3控制阀门4的关闭,从而调节水温,使得水温比较合适。待加热部温度比较适宜时,打开手背层6,将手深入手心层5的护手指套8中,手心接触到手心层5并且握紧把手,然后合上手背层6。
实施例2,如图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部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10、电阻丝12和半导体温差电源11。太阳能集热装置10设有小焦距抛物柱组合式反射聚光阵面,在聚光阵面焦平面设置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在集热管内壁设铜箔,铜箔中间卷套铜棒。半导体温差电源11通过P型半导体元件和N型半导体元件组合在一起,电阻丝12通过电线与半导体温差电源11连接,同时,半导体温差电源11产生势垒,从而形成正向电流,使得电阻丝12发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8)

1.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包括中空圆柱结构的把手套本体,把手套本体内设有加热部,其特征在于,把手套本体包括手心层和与手心层端部连接的手背层,手心层外壁设有与手握把手相配合的护手指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为多个与摩托车的消音器连接的进热水通道,进热水通道径向圆环均匀排列在把手套本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热水通道端部设有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电路和阀门,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电路和阀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电阻丝和半导体温差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心层与手背层边设有拉链,手心层与手背层通过拉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背层端部设有圆弧形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热水通道的孔径为3~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套本体为橡胶塑料。
CN201510499578.0A 2015-08-15 2015-08-15 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Pending CN1050352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99578.0A CN105035226A (zh) 2015-08-15 2015-08-15 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99578.0A CN105035226A (zh) 2015-08-15 2015-08-15 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5226A true CN105035226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42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9578.0A Pending CN105035226A (zh) 2015-08-15 2015-08-15 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52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7655A (zh) * 2016-01-27 2016-06-15 苏州寅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手体贴合温度进行加热的车把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7655A (zh) * 2016-01-27 2016-06-15 苏州寅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手体贴合温度进行加热的车把套
CN105667655B (zh) * 2016-01-27 2018-04-24 蒙城瑞玛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手体贴合温度进行加热的车把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1317A (zh) 一种空调帽子
CN105035226A (zh) 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CN204937333U (zh) 摩托车的加热把手套
CN207096756U (zh) 一种智能恒温电动自行车座
CN2761503Y (zh) 摩托车的取暖装置
CN210761102U (zh) 一种既能制冷也能制热的舒适型智能电动车手套
CN206964098U (zh) 一种帽温可控式安全帽
CN207510602U (zh) 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自行车车把
CN206856864U (zh) 一种ptc恒温加热的电动自行车挡风被
CN105035225A (zh) 摩托车的均匀加热把手套
CN202425652U (zh) 保温手套
CN205337699U (zh) 一种车用保温加热护手套
CN206766215U (zh) 一种摩托车或电动车手把暖风罩
CN202624480U (zh) 一种座垫加热装置
CN112298431A (zh) 一种恒温骑行把手
CN206330318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箱
CN103704900A (zh) 一种护膝
CN109892719A (zh) 一种智能温控外套
CN202063214U (zh) 新型发热手把套
CN108633818A (zh) 半导体热电制冷兼红外制热观赏型鱼缸装置
CN211442610U (zh) 一种适用于骑行车车把手的发热套
CN215752842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电动车加热把套
CN211844762U (zh) 一种电动车把手
CN207897956U (zh) 一种可自动调温手套
CN201023569Y (zh) 一种利用摩托车消声器取热的保暖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