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0157B -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0157B
CN105030157B CN201510515206.2A CN201510515206A CN105030157B CN 105030157 B CN105030157 B CN 105030157B CN 201510515206 A CN201510515206 A CN 201510515206A CN 105030157 B CN105030157 B CN 1050301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dirt cup
point
socket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52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30157A (zh
Inventor
胡卫
邹辉
宋炳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152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0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0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30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所述尘杯的内侧壁为环状且所述内侧壁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旋风锥,所述旋风锥具有中部安装孔、尘气进口、排尘口,所述旋风锥的排尘口位于所述尘杯内;过滤锥,所述过滤锥位于所述尘杯内,所述过滤锥安装在所述中部安装孔内,所述过滤锥具有与所述旋风锥相对的排气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尘杯组件,具有更好的尘气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电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吸尘器的尘杯的内壁为圆柱形,尘气经旋风锥的排尘口排出后,在惯性作用下会继续在尘杯内转动,尘气分离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尘气分离效果好的尘杯组件。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所述尘杯的内侧壁为环状且所述内侧壁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旋风锥,所述旋风锥具有中部安装孔、尘气进口、排尘口,所述旋风锥的排尘口位于所述尘杯内;过滤锥,所述过滤锥位于所述尘杯内,所述过滤锥安装在所述中部安装孔内,所述过滤锥具有与所述旋风锥相对的排气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尘杯组件,具有更好的尘气分离效果。
优选地,所述内侧壁为椭圆柱形、半圆柱形、多棱柱形或多棱锥形。
优选地,所述内侧壁为大体三棱柱形.所述内侧壁包括首尾连接并形成环形的三个分侧壁。
优选地,相邻两个分侧壁的连接处具有过渡圆角。
优选地,所述三个分侧壁分别为第一至第三分侧壁,所述第一分侧壁与所述尘气进口所在侧相背离,所述第二分侧壁和所述第三分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分侧壁的两侧,自所述第一分侧壁向所述尘气进口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分侧壁与所述第三分侧壁逐渐靠拢。
优选地,所述旋风锥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分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旋风锥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分侧壁的间隙,和/或所述旋风锥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分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旋风锥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分侧壁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至第三分侧壁为弧形且相对所述尘杯的中心内凹。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所述的尘杯组件。
优选地,所述吸尘器包括机体,所述尘杯组件具有尘杯上盖,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机体组件还包括尘杯上盖,所述尘杯上盖包括:上盖体;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上盖体可枢转地连接,所述锁紧件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卡接部和提拉部;以及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上盖体之间,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且所述弹性连接件将所述第二卡接部常止抵在第一卡接部上,解锁时所述提拉部向上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脱离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钩,所述卡孔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上盖体的上表面具有容纳槽,所述锁紧件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所述提拉部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限定出用于使手伸入的操作口。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固定部,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提拉部连接;卡钩段,所述卡钩段与所述支撑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卡钩段位于所述支撑段的一侧,所述弹性连接件、所述固定部、所述提拉部位于所述支撑段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压缩弹簧。
优选地,还包括地刷,所述尘杯组件连接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机体与所述地刷通过地刷安装组件电连接,所述地刷安装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座、插座、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插座与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且所述插座相对所述固定板可滑动,所述插座内设有插孔;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插针,所述插针与所述地刷连接,所述插针配合在所述插座内且与所述插座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座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插座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所述弹性件常止抵在第一止挡部与所述固定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具有与所述插座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插座的轴向依次外套在所述插座上。
优选地,所述插针的顶端具有第一导电接触面,所述插孔的底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面相适配的第二导电接触面,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面为半球面形或锥面形。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内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立体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的俯视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上盖与机体配合处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上盖与机体配合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机体与地刷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地刷安装到机体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尘杯组件100,吸尘器200,
尘杯10,内侧壁11,第一分侧壁111,第二分侧壁112,第三分侧壁113,圆角114,
尘杯上盖20,上盖体21,容纳槽211,固定部211a,操作口212,锁紧件22,第二卡接部221,支撑段221a,卡钩段221b,提拉部222,弹性连接件23,
旋风锥30,中部安装孔312,尘气导入口313,排尘口314,
进入管段32,尘气进口321,固定套33,
过滤锥40,过滤孔(排气口)41,
过滤组件50,
机体60,风道61,总出风口62,第一卡接部63,
电机70,
地刷80,
地刷安装组件90,
第一连接件91,固定座911,安装孔911a,插座912,插孔912a,第一止挡部912b,第二止挡部912c,弹性件913,第一电连接线914,
第二连接件92,插针921,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第二电连接线9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尘杯组件100,包括:尘杯10、旋风锥30、过滤锥40。
尘杯10的内侧壁11为环状且内侧壁1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旋风锥30具有中部安装孔312、尘气进口321、排尘口314,旋风锥30的排尘口314位于尘杯10内,过滤锥40位于尘杯10内,过滤锥10安装在中部安装孔312内,过滤锥40具有与旋风锥30相对的排气口(过滤孔41)。
需要说明的是,中部安装孔312在旋风锥30上的位置不限于正中间,还可以是偏离旋风锥30的中心的安装孔。
由此,经旋风锥30的排尘口314排出的尘气进入到尘杯10中,且尘气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旋转,由于尘杯10的内侧壁1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内侧壁11会对尘气沿周向的转动形成阻挡,使灰尘快速落入尘杯10内,不仅提升了尘气分离效果,而且降低了尘杯组件100的吸力损耗。
其中,旋风锥30以及过滤锥40均位于内侧壁11中,旋风锥30的尘气进口321可以伸出尘杯10外,旋风锥30的顶部敞开以形成排尘口314,尘气经旋风锥30的尘气进口321进入并在旋风锥30与过滤锥40限定出的空间内旋转,最终大部分气体经过滤锥40的过滤孔41进入过滤锥40内,大部分灰尘从旋风锥30的排尘口314排出并在尘杯10的内侧壁11与旋风锥30的侧壁限定出的环形空间内旋转,最终落入尘杯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侧壁11为椭圆柱形、半圆柱形、多棱柱形或多棱锥形。具体而言,内侧壁11为椭圆柱形是指内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内侧壁11为半圆柱形是指内孔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内侧壁11为多棱柱或多棱锥形是指内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其中多边形可以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可以理解的是,其中三边形可以是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包括等腰梯形)。
当然,内侧壁11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形状,凡是能够对灰尘在尘杯10内周向运动形成阻碍的形状均落入非圆形的范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内侧壁11为大体三棱柱形.内侧壁11包括首尾连接并形成环形的三个分侧壁。由此,尘杯10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造型美观、简洁。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分侧壁的连接处具有过渡圆角114。在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相邻的两个分侧壁之间具有过渡圆角114,第一分侧壁111形成在尘杯组件100的后侧,第二分侧壁112形成在尘杯组件100的左侧,第三分侧壁113形成在尘杯组件100的右侧,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呈左右对称分布。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吸力在尘杯10内的损耗,且便于尘杯10内部的清洗。
有利地,第一分侧壁111与第二分侧壁112之间的夹角、第一分侧壁111与第三分侧壁11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分侧壁111与第二分侧壁112之间的过渡圆角114、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之间的过渡圆角114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之间的曲率半径。
在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三个分侧壁分别为第一分侧壁111、第二分侧壁112、第三分侧壁113,第一分侧壁111与尘气进口321所在侧相背离,第二分侧壁112和第三分侧壁113位于第一分侧壁111的两侧,自第一分侧壁111向尘气进口321延伸的方向上,第二分侧壁112与第三分侧壁113逐渐靠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旋风锥30的侧壁与第一分侧壁111之间的间隙大于旋风锥30的侧壁与第二分侧壁112的间隙,和/或,旋风锥30的侧壁与第一分侧壁111之间的间隙大于旋风锥30的侧壁与第二分侧壁112的间隙。由此,灰尘在旋风锥30与尘杯10的侧壁之间转动时,灰尘在第二分侧壁112和第三分侧壁113处受到阻挡,会直接落入尘杯10内,提升了尘气分离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侧壁111、第二分侧壁112、第三分侧壁113为弧形且相对尘杯10的中心内凹。由此,尘杯10的内侧壁11能够为尘气的运动提供良好的导向,以使尘气有规律的运动,便于灰尘的落下。
除此之外,旋风锥30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通孔316,以使旋风锥30内细小的灰尘经通孔316排出,同时使尘杯10中的气体回流至旋风锥30内,进而最终进入过滤锥40内,进一步提高了尘气分离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200包括上述尘杯组件100。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200还包括机体60,机体60上设有第一卡接部63,尘杯组件100还包括尘杯上盖20,尘杯上盖20包括上盖体21、锁紧件22以及弹性连接件23,锁紧件22与上盖体21可枢转地连接,锁紧件22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卡接部221和提拉部222。弹性连接件23连接在第二卡接部221与上盖体21之间,第一卡接部63与第二卡接部221配合且弹性连接件23将第二卡接部221常止抵在第一卡接部63上,解锁时提拉部222向上转动以使第二卡接部221与第一卡接部63脱离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锁紧件22集成在尘杯上盖20上,锁紧件22的第二卡接部221与机体60的第一卡接部63互相配合且弹性连接件23将第二卡接部221止抵在第一卡接部63上,由此,尘杯上盖20与机体60紧密连接;拆下尘杯上盖20时(解锁时),向上翻动提拉部222以使锁紧件22上的第二卡接部221同向转动,进而使第二卡接部221以与机体60的第一卡接部63脱离配合,尘杯上盖20整体被取下,仅需一个向上提拉的动作就能将尘杯上盖20从机体60上拆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装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卡接部63为卡孔,第二卡接部221为卡钩,卡孔与卡钩卡接配合。由此,锁紧件22上的卡钩插入到机体60的卡孔内以便于尘杯上盖20与机体60的快速拆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63还可以是卡构,第二卡接部221可以是与该卡钩相适配的卡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卡接部63和第二卡接部221均可以是卡钩,两个卡钩互相搭扣住以使尘杯上盖20锁紧在机体6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体21的上表面具有容纳槽211,锁紧件22可枢转地连接在容纳槽211的侧壁上,提拉部222与容纳槽211的侧壁限定出用于使手伸入的操作口212。具体地,如图5所示,容纳槽211邻近机体的第一卡接部63设置,锁紧件22可枢转地连接在容纳槽211的后上方,容纳槽211的后侧壁至少部分敞开,锁紧件22的提拉部222位于容纳槽211内且第二卡接部221至少部分从容纳槽211后侧壁的敞开处伸出,容纳槽211的前侧壁与提拉部222之间限定出操作口212。由此,经操作口212伸入容纳槽211内即可向上拉动提拉部222以将尘杯上盖20拆下或向下按压提拉部222以将尘杯上盖20安装到机体60上,方便使用者拆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容纳槽211内设有固定部211a,弹性连接件23的第一端与第二卡接部221连接,弹性连接件23的第二端与固定部211a连接。如图5所示,固定部211a连接在容纳槽211的底壁上,弹性连接件23位于第二卡接件与固定部211a之间,弹性连接件23的第一端(图5所示的后端)与第二卡接部221的后侧面连接,弹性连接件23的第二端(图5所示的前端)与固定部211a的前侧面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部221包括:支撑段221a和卡钩段221b。支撑段221a的第一端(图5所示的上端)与提拉部222连接,卡钩段221b与支撑段221a的第二端(图5所示的下端)连接,卡钩段221b位于支撑段221a的一侧,弹性连接件23、固定部211a、提拉部222位于支撑段221a的另一侧。
有利地,支撑段221a与固定部211a互相平行。由此,设置在支撑段221a与固定部211a之间的弹性连接件23作用在支撑段221a上的抵压力更稳定、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拉部222的上表面与上盖体21的上表面大体平齐。由此,上盖组件的外形更美观、简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弹性连接件23为压缩弹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弹性连接件23不限于压缩弹簧,还可以是任意受压缩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件913。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二卡接部221上设有第一弹簧定位杆213,上盖体21上设有第二弹簧定位杆223,第一弹簧定位杆213、第二定位杆223分别伸入压缩弹簧的的两端。由此,第一弹簧定位杆213和第二弹簧定位杆223能够对压缩弹簧更好的定位。
此外,尘杯组件还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设置在过滤锥的上方,吸尘器200还包括电机70、机体60内设有与过滤组件50连通的风道61,机体60的下部还设有与风道61连通的总出风口62。
如图7至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200还包括地刷80,机体60与地刷80通过地刷安装组件90电连接,地刷安装组件90包括: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2。
其中,第一连接件91包括固定座911、多个插座912、弹性件913,插座912与固定座911通过弹性件913连接且插座912相对固定板可滑动,插座912内设有插孔912a。第二连接件92具有插针921,插针921配合在插座912内且与插座912电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件91的固定座911连接在机体60上,第二连接件92连接在地刷上。机体60与地刷固定连接后,第一连接件91的固定座911与第二连接件92的插针921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当加工以及装配误差较大时,插座912在固定座911上的位置可适应性调节,由此,使插针921与插座912的接触始终保持良好,增强了地刷与机体60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图9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连接件91上插座912的个数以及第二连接件92上插针921的个数均为3个,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连接件91上插座912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相应地,第二连接件92上的插针921的个数与第一连接件91上插座912的个数相一致且插针921与插座912一一对应配合。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插座912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912b,插座912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止挡部912c,弹性件913以及固定座911位于第一止挡部912b和第二止挡部912c之间,弹性件913常止抵在第一止挡部912b与固定座911之间。
由此,弹性件913可带动插座912相对固定座911移动,以在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较大时,插座912在固定座911上的位置可调节,进而保证插孔912a与插座912接触良好。
在图9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固定座911具有与插座912适配的安装孔911a,安装孔911a和弹性件913沿插座912的轴向依次外套在插座912上。具体地,插座912套设在安装孔911a内,弹性件913外套在插座912上,位于插座912第一端的第一止挡部912b与弹性件913的后端相止抵,弹性件913的前端与固定座911的后端相止抵,固定座911的前端与位于插座912第二端的第二止挡部912c相止抵。这样,弹性件913紧密地连接在插座912与固定座911之间,以使插座912可稳定、可靠的沿安装孔911a移动,从而更好地保证插座912与插孔912a的接触良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插针921的顶端具有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插孔912a的底端具有与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相适配的第二导电接触面。由此,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与第二导电接触面通过面接触实现插针921与插孔912a的电连接,导电更稳定、接触更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为半球面形或锥面形。具体地,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为半球形或锥面形时,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呈自插针921的底端至顶端逐渐变尖状,第二导电接触面的形状与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的形状相一致。由此,便于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快速插入到第二导电接触面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插针921形成为大体圆柱形,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为形成在插针921前端的倒圆或倒角。相应地,插孔912a也形成为大体圆柱形,第二导电接触面形成在插座912的后端。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形成为插针921的倒角时,倒角呈45-60度。由此,第一导电接触面921a与第二导电接触面的接触更稳定、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913为压缩弹簧。参照图8和9所示,压缩弹簧的长度方向与插座91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由此,地刷安装组件90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弹性件913并不限于压缩弹簧,弹性件913还可以是其它可以发生弹性变形的零件,例如弹片、可伸缩件等。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机体60具有第一控制单元,插座912的底端具有与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线914(参见图9),地刷具有第二控制单元,插针921的底端具有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线922(参见图9)。由此,插针921插入插座912上后,第一电连接线914与第二电连接线922相导通,以使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便于第一控制单元向第二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以控制地刷80的运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的前后方向与插针921的长度方向、插孔912a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实际应用时,第一连接件91可以形成为地刷80上的连接端子,第二连接件92可以形成为机体60上的连接端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杯,所述尘杯的内侧壁为环状且所述内侧壁的横截面为非圆形;
旋风锥,所述旋风锥具有中部安装孔、尘气进口、排尘口,所述旋风锥的排尘口位于所述尘杯内;
过滤锥,所述过滤锥位于所述尘杯内,所述过滤锥安装在所述中部安装孔内,所述过滤锥具有与所述旋风锥相对的排气口;
其中,所述内侧壁为大体三棱柱形.所述内侧壁包括首尾连接并形成环形的三个分侧壁,所述三个分侧壁分别为第一至第三分侧壁,所述第一分侧壁与所述尘气进口所在侧相背离,所述第二分侧壁和所述第三分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分侧壁的两侧,自所述第一分侧壁向所述尘气进口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分侧壁与所述第三分侧壁逐渐靠拢,所述第二分侧壁和所述第三分侧壁呈左右对称分布且分别位于所述过滤锥的两侧,所述旋风锥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分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旋风锥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分侧壁的间隙,和/或所述旋风锥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分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旋风锥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分侧壁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分侧壁的连接处具有过渡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分侧壁为弧形且相对所述尘杯的中心内凹。
4.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机体,所述尘杯组件具有尘杯上盖,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尘杯上盖包括:
上盖体;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上盖体可枢转地连接,所述锁紧件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二卡接部和提拉部;以及
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上盖体之间,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且所述弹性连接件将所述第二卡接部常止抵在第一卡接部上,解锁时所述提拉部向上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脱离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钩,所述卡孔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的上表面具有容纳槽,所述锁紧件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所述提拉部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限定出用于使手伸入的操作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固定部,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
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提拉部连接;
卡钩段,所述卡钩段与所述支撑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卡钩段位于所述支撑段的一侧,所述弹性连接件、所述固定部、所述提拉部位于所述支撑段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压缩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刷,所述机体与所述地刷通过地刷安装组件电连接,所述地刷安装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座、插座、弹性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插座与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且所述插座相对所述固定座可滑动,所述插座内设有插孔;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插针,所述插针与所述地刷连接,所述插针配合在所述插座内且与所述插座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插座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所述弹性件常止抵在第一止挡部与所述固定座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具有与所述插座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插座的轴向依次外套在所述插座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的顶端具有第一导电接触面,所述插孔的底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面相适配的第二导电接触面,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面为半球面形或锥面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CN201510515206.2A 2015-08-21 2015-08-21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Active CN105030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5206.2A CN105030157B (zh) 2015-08-21 2015-08-21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5206.2A CN105030157B (zh) 2015-08-21 2015-08-21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157A CN105030157A (zh) 2015-11-11
CN105030157B true CN105030157B (zh) 2018-01-30

Family

ID=5443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5206.2A Active CN105030157B (zh) 2015-08-21 2015-08-21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0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9198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4361Y (zh) * 2008-07-10 2009-07-15 徐志 一种电连接器接触对轴向弹性施力连接的装置
CN102599858A (zh) * 2011-01-24 2012-07-2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集尘筒一体化结构
CN202458208U (zh) * 2012-01-16 2012-10-03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吸尘器尘杯
CN202981882U (zh) * 2012-12-13 2013-06-12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锁扣结构的吸尘器
CN203263295U (zh) * 2013-05-06 2013-11-06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3341658U (zh) * 2013-04-11 2013-12-18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及其集尘装置
GB2513561A (en) * 2013-04-24 2014-11-05 Dyson Technology Ltd A pipe connector for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CN204909310U (zh) * 2015-08-21 2015-12-30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9835A (ja) * 2002-11-12 2004-06-10 Izumi Products Co 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4361Y (zh) * 2008-07-10 2009-07-15 徐志 一种电连接器接触对轴向弹性施力连接的装置
CN102599858A (zh) * 2011-01-24 2012-07-2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集尘筒一体化结构
CN202458208U (zh) * 2012-01-16 2012-10-03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吸尘器尘杯
CN202981882U (zh) * 2012-12-13 2013-06-12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新型锁扣结构的吸尘器
CN203341658U (zh) * 2013-04-11 2013-12-18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及其集尘装置
GB2513561A (en) * 2013-04-24 2014-11-05 Dyson Technology Ltd A pipe connector for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CN203263295U (zh) * 2013-05-06 2013-11-06 江苏美的春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4909310U (zh) * 2015-08-21 2015-12-30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157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0158B (zh)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CN105030157B (zh)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5031178U (zh) 旋风锥、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尘杯组件的吸尘器
CN204909310U (zh) 尘杯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5772464A (zh) 一种新型刷洗装置
CN204909309U (zh) 吸尘器
CN208711545U (zh) 一种氟化物检测用搅拌装置
CN208417430U (zh) 一种装配简易的曲柄连接机构
CN204783855U (zh) 立柱连接结构及电风扇
CN208210488U (zh) 一种变频柜
CN206211238U (zh) 一种旋转式固定灯具的旋转插头组件及底盘组件
CN103457104B (zh) 电缆连接装置
CN108843661A (zh) 一种伸缩杆体的锁定结构
CN108953327A (zh) 安装件及其应用
CN208674439U (zh) 一种光伏矩形连接器
CN209020898U (zh) 一种厨师机的清洁装置
CN208889949U (zh) 德式可拆插座
CN209392908U (zh) 一种折叠式滤袋笼
CN105030156A (zh) 吸尘器
CN103545658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快换的电气接口设计
CN205683005U (zh) 电动牙刷的挂架
CN209196798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照明控制装置
CN201844366U (zh) 防爆灯具外壳螺钉连接结构
CN209499598U (zh) 吸尘器挂架及吸尘器组件
CN208330174U (zh) 一种竹梯防散架结构及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