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8521A - 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8521A
CN105028521A CN201510439522.6A CN201510439522A CN105028521A CN 105028521 A CN105028521 A CN 105028521A CN 201510439522 A CN201510439522 A CN 201510439522A CN 105028521 A CN105028521 A CN 105028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parts
traditional
ultrasonic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95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央央
庞强华
卢业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BOZ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BOZ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BOZ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BOZ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395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285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28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85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杀虫剂技术领域。该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由包括以下中草药原料经超声波萃取获得的萃取液:榧子、钩吻、半夏、苦参、丁香、柠檬、樟脑、槟郎,再经浓缩、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制备而得。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采用纯中草药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绿色安全的特性;其是针对蚂蚁等社会性昆虫具有交哺习性的特点而设计的,蚂蚁中毒后通过交哺习性传递毒性,从而达到全巢感毒、全巢死亡的防治效果;且生产工艺简单,生产率高,制备成本低,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虫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纯中草药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蚂蚁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社会性昆虫,全世界已描述的现存种类共12199种,且每年还有不少的新种被发现和发表。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蚂蚁的生存条件,使之逐渐适应了建筑密集、人口稠密的城市环境,常侵入建筑物内部觅食和为害。蚂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食害和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二是由传播多种疾病和危害人类健康所导致的间接损失。一般而言,间接损失远远大于直接的经济损失。蚂蚁在觅食过程中到处爬行,接触各种传染性物体,能机械性地携带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菱形芽孢杆菌(Clostridium)、假单核菌(Pseudomonas)、沙门氏菌(salmoneUa)、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鼠疫杆菌等20多种病原细菌[8],污染衣服和家用器具,在与人接触过程中会把致病菌传染给不同的人,特别是所携带的病菌,造成食物、餐具和衣物污染,从而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对蚂蚁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其中化学防治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传统化学杀虫剂中药物主要成份有环戊二烯类的有机氯、磷杀虫剂及无机砷剂等,虽取得一定效果,但这两种杀虫剂中一些药物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诱变、致畸、致癌,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人类的食品卫生和环境安全意识逐渐提高,人们迫切希望以无公害、少污染且效果好的害虫防控产品取代传统的化学杀虫药剂。
我国中药植物资源丰富,人们利用中药植物杀虫灭害的历史悠久,有的中药植物防治虫害的效果十分理想,且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对人畜及环境安全。例如,中国专利(CN1823594C)公开了一种纯中药杀虫剂,该药剂由原料辣椒、花椒、荜茇、桂丁、干姜、苍术、蛇床子、百部、雷丸、明矾、桉叶、樟脑、薄荷油、茶子饼、石灰、黄明胶、乙醇制成,对家蝇、苍蝇、蟑螂、蚂蚁、飞蛾等害虫具有较好的灭杀效果,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适用于家庭、宾馆等场所驱赶和灭杀害虫。另外,中国专利(CN102578166A)公开了一种杀灭蚂蚁、蟑螂的中药饵剂,采用生川乌、榧子、大风子、附子、诱食剂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该中药饵剂不仅灭杀蚂蚁、蟑螂的效果显著,而且具有药源广,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且不含化学制剂,易降解,不污染环境,克服了传统杀灭蚂蚁、蟑螂药物毒性大,难降解,高污染,破坏环境的不足,广泛适用于家庭、酒店、宾馆、医院、仓库、食堂、船舶、火车等蚂蚁蟑螂出没为害的地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中药源杀虫剂存在原料组分过多、药效较差、制备工艺繁杂等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不含化学药剂的对蚂蚁灭杀效果好且对自然环境及人畜安全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
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采用合理配方,经科学配伍制备而得。具体的,所述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经超声波萃取获得的萃取液:榧子1-10份、钩吻1-10份、半夏1-10份、苦参1-10份、丁香1-10份、柠檬1-10份、樟脑1-10份、槟郎1-10份,再经浓缩、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制备而得。
榧子,又称香榧、赤果、玉山果、玉榧、野极子等,是一种红豆杉科植物的种子,其果实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裹,大小如枣,核如橄榄,两头尖,呈椭圆形,成熟后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实为黄白色,富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气,很能诱人食欲。榧子和其他植物种实一样,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而且它的含量高达51.7%,甚至超过了花生和芝麻。榧子中含有的乙酸芳樟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高级芳香油的原料。
钩吻(Gelsemiumelegans(Gardn.&Champ.)Benth.),为马钱科、钩吻属常绿木质藤本,别名野葛、胡蔓藤、断肠草、朝阳草等,小枝圆柱形,幼时具纵棱;除苞片边缘和花梗幼时被毛外,全株均无毛。叶片膜质,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种子扁压状椭圆形或肾形,边缘具有不规则齿裂状膜质翅。花期5-11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主要功效:破积拔毒,祛瘀止痛,杀虫止痒。镇痛;镇静;抗炎;散瞳;抗肿瘤;毒性。主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半夏(学名:Pinellia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丁香,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μ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柠檬(拉丁学名:Citruslimon)是芸香科柑橘属的常绿小乔木,性喜温暖,耐阴,怕热。果实为黄色椭圆状,主要为榨汁用,有时也用做烹饪调料。
樟脑为樟科植物樟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樟脑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主要成分为纯粹的右旋樟脑(d-Camphora),是莰类化合物。
槟榔树(Arecacatechu)在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的种子。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betle)的叶。槟榔果略小于鸡蛋,果皮纤维质,内含一粒种子,即槟榔子。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于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乾,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槟榔子是劣等儿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
更具体的,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经超声波萃取获得的萃取液:榧子8份、钩吻5份、半夏5份、苦参5份、丁香2份、柠檬4份、樟脑6份、槟郎5份,再经浓缩、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制备而得。
作为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榧子选自匪树果实去壳后的果仁。
作为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钩吻选自钩吻根和/或钩吻叶片。
作为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柠檬选自柠檬果皮。
作为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槟郎选自槟郎果实去皮后的槟郎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以下中草药原料:榧子、钩吻、半夏、苦参、丁香、柠檬、樟脑、槟郎,清洗,去杂,干燥,得干中草药原料;
(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干中草药原料:榧子1-10份、钩吻1-10份、半夏1-10份、苦参1-10份、丁香1-10份、柠檬1-10份、樟脑1-10份、槟郎1-10份,经粉碎、过40-6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
(3)将中草药混合料与水按1g:4-8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温(指室温,一般为15-35℃)下用超声波持续作用20-60min,分离滤液和滤渣,滤渣再利用超声波重复萃取1-2次,合并滤液,得萃取液;所述超声波频率为40-80KHz,功率为200-500W;
(4)将萃取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干燥;
(5)粉碎,过100-200目筛,混匀,即得。
作为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说明,步骤(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干中草药原料:榧子8份、钩吻5份、半夏5份、苦参5份、丁香2份、柠檬4份、樟脑6份、槟郎5份,经粉碎、过40-6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
作为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榧子选自匪树果实去壳后的果仁;所述钩吻选自钩吻根和/或钩吻叶片;所述柠檬选自柠檬果皮;槟郎选自槟郎果实去皮后的槟郎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发明蚂蚁诱杀剂采用纯中草药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绿色安全的特性。
(2)本发明蚂蚁诱杀剂是针对蚂蚁等社会性昆虫具有交哺习性的特点而设计的,蚂蚁中毒后通过交哺习性传递毒性,从而达到全巢感毒、全巢死亡的防治效果。
(3)本发明蚂蚁诱杀剂使用方法简单,只需要将该诱杀剂撒至食物等诱饵上或蚂蚁巢口、蚂蚁运食路线上即可。
(4)本发明采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具有提取效果高、提取时间短、温度要求低、提取药液杂质少等优点,且提取工艺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一、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制备
1、中草药原料准备
通过购买或者直接采摘以下中草药原料:榧子、钩吻、半夏、苦参、丁香、柠檬、樟脑、槟郎,清洗,去杂,干燥,得干中草药原料,备用。其中,所述榧子选自匪树果实去壳后的果仁;所述钩吻选自钩吻根和/或钩吻叶片;所述柠檬选自柠檬果皮;槟郎选自槟郎果实去皮后的槟郎子。
2、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制备
实施例1
按表1组分称取干中草药原料,粉碎,过4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将中草药混合料与水按1g:4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温下用频率为40KHz、功率为400W的超声波持续作用20min,分离滤液和滤渣,滤渣再利用超声波重复作用2次,合并滤液,得萃取液;将萃取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干燥;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得。
实施例2
按表1组分称取干中草药原料,粉碎,过4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将中草药混合料与水按1g:7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温下用频率为50KHz、功率为300W的超声波持续作用30min,分离滤液和滤渣,滤渣再利用超声波重复作用2次,合并滤液,得萃取液;将萃取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干燥;粉碎,过150目筛,混匀,即得。
实施例3
按表1组分称取干中草药原料,粉碎,过5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将中草药混合料与水按1g:4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温下用频率为70KHz、功率为300W的超声波持续作用50min,分离滤液和滤渣,滤渣再利用超声波重复作用1次,合并滤液,得萃取液;将萃取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干燥;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即得。
实施例4
按表1组分称取干中草药原料,粉碎,过5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将中草药混合料与水按1g:6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温下用频率为60KHz、功率为350W的超声波持续作用40min,分离滤液和滤渣,滤渣再利用超声波重复作用1次,合并滤液,得萃取液;将萃取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干燥;粉碎,过150目筛,混匀,即得。
实施例5
按表1组分称取干中草药原料,粉碎,过6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将中草药混合料与水按1g:8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温下用频率为80KHz、功率为200W的超声波持续作用30min,分离滤液和滤渣,滤渣再利用超声波重复作用2次,合并滤液,得萃取液;将萃取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干燥;粉碎,过150目筛,混匀,即得。
实施例6
按表1组分称取干中草药原料,粉碎,过5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将中草药混合料与水按1g:6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温下用频率为50KHz、功率为350W的超声波持续作用40min,分离滤液和滤渣,滤渣再利用超声波重复作用1次,合并滤液,得萃取液;将萃取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干燥;粉碎,过200目筛,混匀,即得。
表1蚂蚁诱杀剂的中草药组分表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榧子(g) 10 30 50 80 80 100
钩吻(g) 100 80 50 50 30 30
半夏(g) 80 40 60 50 60 50
苦参(g) 60 60 50 50 20 70
丁香(g) 30 30 50 20 20 30
柠檬(g) 40 30 50 40 50 20
樟脑(g) 30 50 50 60 60 40
槟郎(g) 50 80 40 50 80 60
二、试验例
1、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对小黄家蚁的触杀试验
取直径10cm的培养皿16个,用固体胶将直径10cm的滤纸分别粘于培养皿底部,用胶头滴管滴水于滤纸上将其稍微湿润。分别称取50g过20目筛的松木糠及15g的琼脂粉,并将两者充分混合,加入适量刚煮沸的水并快速搅拌使混合物成团状,然后将团状物分装于上述培养皿中作为小黄家蚁的食料,备用。
用滑石粉将中药型蚂蚁诱杀剂配制成20.00%、10.00%、5.00%、2.50%及1.25%共5个系列浓度。每药剂浓度取0.5g均匀地平铺在干净的培养皿内,每皿放入健康活泼的成熟工蚁30只,待所有小黄家蚁均粘上药粉后,再小心地将小黄家蚁移入预先准备好的培养皿中,盖好盖子。每一处理设3个重复,并挑选30只健康活泼不粘药的成熟工蚁作为空白对照。将室温调至25℃,每天观察记录小黄家蚁的死亡情况。
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处理浓度1.25%及2.50%对小黄家蚁的触杀作用效果较差,小黄家蚁受药后96h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3.33%、46.67%。而处理浓度5.00%及以上对小黄家蚁的触杀作用效果则很好,小黄家蚁在受药后24h的死亡率分别为20.00%、23.33%和22.22%;处理浓度10.00%及20.00%在受药后72h即达到了死亡高峰,累积死亡率分别高达86.67%和94.44%,在受药后96h累积死亡率则都达到了100%,处理浓度5.00%在受药后96h累计死亡率也高达80.00%。在触杀作用试验中发现,小黄家蚁在粘上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后行动自如,并没有出现行动迟缓的现象,这就能保证了药粉在蚁巢内的传播。由此说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对小黄家蚁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
表2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对小黄家蚁的触杀试验
2、本发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对小黄家蚁的传毒能力试验
取直径10cm的培养皿7个,用固体胶将直径10cm的滤纸分别粘于培养皿底部。用胶头滴管滴水于滤纸上将其稍微湿润。分别称取20g过20目筛的松木糠及5g的琼脂粉,并将两者充分混合,加入适量刚煮沸的水并快速搅拌使混合物成团状。将团状物分装于上述培养皿中作为小黄家蚁的食料。每皿投入30只健康活泼的成熟工蚁。
将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用滑石粉配制成20.00%及10.00%两个浓度。每药剂浓度取0.5g均匀地平铺在培养皿内,每皿放入健康活泼的成熟工蚁15只,待所有小黄家蚁均粘上药粉后,再小心地将每浓度小黄家蚁分别移人3个上述预先准备好的培养皿中,每皿移入5只,并盖上培养皿盖。将室温调至25℃,每天观察记录小黄家蚁的死亡数。每一处理共设3个重复,用不粘任何粉剂的健康活泼工蚁作为空白对照。
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知,处理浓度10.00%和20.00%对应的小黄家蚁死亡率日趋增高,均于第6d达到100%,而相对应的对照处理的小黄家蚁的死亡率为17.14%。由此说明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毒性可以在小黄家蚁中传递。
表3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对小黄家蚁的传毒能力试验

Claims (9)

1.一种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经超声波萃取获得的萃取液:榧子1-10份、钩吻1-10份、半夏1-10份、苦参1-10份、丁香1-10份、柠檬1-10份、樟脑1-10份、槟郎1-10份,再经浓缩、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经超声波萃取获得的萃取液:榧子8份、钩吻5份、半夏5份、苦参5份、丁香2份、柠檬4份、樟脑6份、槟郎5份,再经浓缩、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榧子选自匪树果实去壳后的果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吻选自钩吻根和/或钩吻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2、4任一所述的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选自柠檬果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槟郎选自槟郎果实去皮后的槟郎子。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以下中草药原料:榧子、钩吻、半夏、苦参、丁香、柠檬、樟脑、槟郎,清洗,去杂,干燥,得干中草药原料;
(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干中草药原料:榧子1-10份、钩吻1-10份、半夏1-10份、苦参1-10份、丁香1-10份、柠檬1-10份、樟脑1-10份、槟郎1-10份,经粉碎、过40-6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
(3)将中草药混合料与水按1g:4-8ml的比例置于密封容器中,在常温下用超声波持续作用20-60min,分离滤液和滤渣,滤渣再利用超声波重复萃取1-2次,合并滤液,得萃取液;所述超声波频率为40-80KHz,功率为200-500W;
(4)将萃取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干燥;
(5)粉碎,过100-200目筛,混匀,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干中草药原料:榧子8份、钩吻5份、半夏5份、苦参5份、丁香2份、柠檬4份、樟脑6份、槟郎5份,经粉碎、过40-60目筛、混匀,得中草药混合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榧子选自匪树果实去壳后的果仁;所述钩吻选自钩吻根和/或钩吻叶片;所述柠檬选自柠檬果皮;槟郎选自槟郎果实去皮后的槟郎子。
CN201510439522.6A 2015-07-23 2015-07-23 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方法 Pending CN1050285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9522.6A CN105028521A (zh) 2015-07-23 2015-07-23 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9522.6A CN105028521A (zh) 2015-07-23 2015-07-23 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8521A true CN105028521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35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9522.6A Pending CN105028521A (zh) 2015-07-23 2015-07-23 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2852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3594A (zh) * 2005-02-25 2006-08-30 李春年 纯中药杀虫剂
JP2009235049A (ja) * 2008-03-25 2009-10-15 Yanagi Tomotama 植物病害虫防除組成物
CN102578166A (zh) * 2011-12-30 2012-07-18 北海市白蚁防治所 一种杀灭蚂蚁、蟑螂的中药饵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3594A (zh) * 2005-02-25 2006-08-30 李春年 纯中药杀虫剂
JP2009235049A (ja) * 2008-03-25 2009-10-15 Yanagi Tomotama 植物病害虫防除組成物
CN102578166A (zh) * 2011-12-30 2012-07-18 北海市白蚁防治所 一种杀灭蚂蚁、蟑螂的中药饵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范林: "《家庭实用生活技巧方法手册》", 30 April 2000, 中国盲文出版社 *
谭仁祥 等: "《植物成分功能》", 31 October 2003, 科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hat et al. Ethnobotanical studies from central Nigeria
CN105053065A (zh) 采用醇提取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18784B (zh) 茉莉花杀虫剂
CN106135318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22088A (zh) 一种植物源杀虫剂
CN101427692B (zh) 植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15354A (zh) 一种蔬菜用绿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998343A (zh) 一种环保无公害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48476B (zh) 鸡皮果树专用植物杀虫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2550766A (zh) 无花香茶及其制作方法
Pandey et al. Diversity of ethno-medicinal plant: a case study of Bageshwar district Uttarakhand
CN104839251A (zh) 一种针对石榴病虫害的绿色农药
CN105994412A (zh) 一种防治黑加仑透羽蛾虫害的杀虫剂
CN105060959A (zh) 一种主要针对根线虫的生物有机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6184A (zh) 一种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7593792A (zh) 一种无污染防治果树病虫害的植物杀虫剂
CN105028520A (zh) 一种对蚂蚁具有毒杀作用的纯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28523A (zh) 采用水提取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5672A (zh) 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28522A (zh) 一种对蚂蚁具有毒杀作用的纯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5907A (zh) 一种防治蚂蚁的驱避剂
KR102509566B1 (ko) 식물의 약성과 유황 발효를 통해 얻어지는 미생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살균·살충·탈취제의 제조방법
Dash et al. Tribal uses of plants from Narayanapatna region of Koraput district, Orissa
CN105028521A (zh) 利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制备的中药型蚂蚁诱杀剂及其方法
CN104303810B (zh) 种植花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