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7659B - 用于由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由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7659B
CN105027659B CN201480012206.4A CN201480012206A CN105027659B CN 105027659 B CN105027659 B CN 105027659B CN 201480012206 A CN201480012206 A CN 201480012206A CN 105027659 B CN105027659 B CN 105027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quipment
way
transmission
avoidance sector
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22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7659A (zh
Inventor
M·M·温廷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27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7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7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7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网络设备可以实现用于动态地改变总退避历时的功能性。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用于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的总传送历时。如果总传送历时超过与该数据相关联的预定传送区间,则网络设备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总退避历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在总退避历时期间推迟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来发起总退避历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网络设备实现多个连贯退避区间,则网络设备可以取决于在第一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

Description

用于由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3年3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S/N.61/774,414和2014年3月7日提交的美国申请S/N.14/201,372的优先权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题内容的实施例一般涉及通信网络领域,尤其涉及在网络设备中实现灵活的传输和退避区间。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设备通常使用介质争用协议(例如,载波侦听多址和冲突避免(CSMA/CA)协议)来调节对共享WLAN通信介质的接入。例如,争用协议可以使每个WLAN设备能够确定是否要在WLAN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以及如何避免与其他传输的冲突。根据IEEE802.11通信协议,尝试传送数据的WLAN设备可以在传送数据之前发起随机退避区间。WLAN设备可以推迟传送数据直至随机退避区间流逝之后。
发明内容
公开了用于在网络设备中实现灵活的传输和退避区间的各个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由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包括:在网络设备处至少部分地基于用于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以及发起该总退避历时以防止网络设备在该总退避历时期间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网络设备处确定总传送历时,其中所述确定总退避历时响应于确定总传送历时超过与在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预定传送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由网络设备在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优先级等级来确定预定传送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总传送历时是预定传送区间的倍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总退避历时是与在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预定退避区间的倍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网络设备相关联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退避区间,其中该退避争用窗表示网络设备推迟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与预定传送区间的比值来确定要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退避区间的数目;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退避区间的数目来确定总退避历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网络设备处发起总退避历时包括确定在网络设备处发起的第一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如果确定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则确定总退避历时是否包括第一退避区间继以第二退避区间;以及如果确定总退避历时包括第一退避区间继以第二退避区间,则确定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相对于用于确定第一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增加用于确定第二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的长度;以及如果在通信介质上没有检测到传输,则确定将用于确定第二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的长度设置成预定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包括基于当前退避争用窗、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与网络设备相关联的新的退避争用窗,其中该新的退避争用窗表示网络设备推迟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该新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总退避历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网络设备处确定总退避历时已流逝;以及响应于确定总退避历时已流逝而传送至少一条消息以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要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连贯退避区间的数目;如果确定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第一退避区间之后,则确定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单元;以及与该处理器单元耦合的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该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基于用于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以及发起该总退避历时以防止网络设备在该总退避历时期间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确定总传送历时,其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总退避历时是响应于确定总传送历时超过与在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预定传送区间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网络设备相关联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退避区间,其中该退避争用窗表示网络设备推迟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配置成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包括时间区间计算单元配置成: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与预定传送区间的比值来确定要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退避区间的数目;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退避区间的数目来确定总退避历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配置成在网络设备处发起总退避历时包括时间区间计算单元配置成:确定在网络设备处发起的第一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以及如果确定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第一退避区间之后,则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其中总退避历时包括第一退避区间和第二退避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如果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相对于用于确定第一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增加用于确定第二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的长度;以及如果在通信介质上没有检测到传输,则确定将用于确定第二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的长度设置成预定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配置成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包括时间区间计算单元配置成:基于当前退避争用窗、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与网络设备相关联的新的退避争用窗,其中该新的退避争用窗表示网络设备推迟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该新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总退避历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其中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的非瞬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在网络设备处至少部分地基于用于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以及在网络设备处发起该总退避历时以防止该网络设备在该总退避历时期间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用于在网络设备处确定总传送历时的指令,其中所述用于确定总退避历时的指令响应于确定总传送历时超过与在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预定传送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网络设备相关联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退避区间的指令,其中该退避争用窗表示网络设备推迟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的指令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与预定传送区间的比值来确定要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退避区间的数目;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退避区间的数目来确定总退避历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发起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的指令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确定在网络设备处发起的第一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以及如果确定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第一退避区间之后,则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其中总退避历时包括第一退避区间和第二退避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的指令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基于当前退避争用窗、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与网络设备相关联的新的退避争用窗,其中该新的退避争用窗表示网络设备推迟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该新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总退避历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用于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的装置;以及用于发起该总退避历时以防止网络设备在该总退避历时期间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网络设备相关联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退避区间的装置,其中该退避争用窗表示网络设备推迟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确定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的装置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与预定传送区间的比值来确定要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退避区间的数目的装置;以及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退避区间的数目来确定总退避历时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发起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的装置包括:用于确定在网络设备处发起的第一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的装置;以及用于如果确定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第一退避区间之后,则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的装置,其中总退避历时包括第一退避区间和第二退避区间。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诸实施例并使众多目的、特征和优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显见。
图1是解说用于实现灵活的传输和退避区间的机制的示例概念图;
图2A是解说用于确定退避历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图2B是解说用于确定退避历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图3A是解说用于实现灵活的退避区间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图3B是解说用于实现灵活的退避区间的另一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图4A是解说用于动态地改变总退避历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图4B是解说用于动态地改变总退避历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图5描绘了通信网络中动态地改变总退避历时的两个网络设备的示例时序图;以及
图6是包括用于灵活的传输和退避区间的机制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包括体现本发明主题内容的技术的示例性系统、方法、技术、指令序列、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然而应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实践。例如,尽管诸示例涉及用于在WLAN设备中实现灵活的传输和退避区间的操作,但是各实施例并不被如此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用于灵活的传输和退避区间的操作可由实现其他合适的通信协议和标准(例如,WiMAX、电力线通信(PLC)、以太网等)的网络设备执行。在其他实例中,公知的指令实例、协议、结构和技术未被详细示出以免混淆本描述。
根据IEEE 802.11通信协议,网络设备通常被指派亦称为传送机会(TXOP)限制的预定传送区间。预定传送区间是在其期间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发起退避区间的情况下连续地接入通信介质的时间历时。取决于正在传送的数据的类型和优先级,网络设备可以在传送区间(即,TXOP限制)内传送通信。在传送区间流逝之后,网络设备放弃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并且推迟传输达预定退避区间以允许其他争用方网络设备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示例传输/退避序列可以由退避、传送、退避、传送等来表示,其中每个传送时间段小于或等于预定传送区间。因此,传送方网络设备可以仅在传送区间期间传送通信,并且可以临时将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让给其他争用方网络设备。这可以导致被调度传输的数据变得不可用或者陈旧。特别是在时间敏感数据(例如,探通数据、波束成形参数等)的情形中,在一个传送区间之后发起退避区间并且放弃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可能降低时间敏感数据的有用性。这还可降低通信系统(例如,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波束成形系统等)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被配置成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达多个连贯的传送区间(例如,多个连贯的TXOP限制)。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取决于可供用于传输的数据量和/或传送区间的历时来确定它将控制通信介质所达到的传送区间数目。在维持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例如,传送数据)达大于传送区间的总传送历时之后,网络设备可以发起多个连贯的退避区间。例如,如果网络设备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达两个连贯的传送区间,则网络设备可以发起两个连贯的退避区间,如通过以下传输/退避序列所解说的:传送、传送、退避、退避、传送、传送、退避、退避、等等。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实现多个连贯的退避区间时,网络设备可以取决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后续退避区间的历时。例如,网络设备可以确定要实现连贯的退避区间。在此示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取决于是否在当前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检测到其他设备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后续退避区间的历时。
群集/编组多个传送区间可以使网络设备能够维持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达更长历时。这可以帮助确保网络设备在传送了被调度传送的时间敏感数据之后放弃对通信介质的控制。编群多个传送区间还可以对于依赖所传送数据的“新鲜度”的网络设备和系统而言是有用的。另外,在网络设备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达多个连贯传送区间时实现多个退避区间可以帮助确保通信介质上的各网络设备之间的公平性。
图1是解说用于实现灵活的传输和退避区间的机制的示例概念图。图1描绘了通信网络100包括三个网络设备102、104和110。网络设备102包括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和收发机单元108。尽管图1中未描绘,但是类似于网络设备102,网络设备104和110也可以包括时间区间计算单元和收发机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2、104和110可各自是电子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移动电话、智能电器、游戏控制台、接入点、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其他合适的电子设备。网络设备102、104和110可以各自被配置成实现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例如,通信网络100可以是WLAN并且网络设备102、104和110可以各自是WLAN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除WLAN通信协议之外,网络设备102、104和110还可以各自实现其他协议和相关功能性以启用其他类型的通信(例如,(蓝牙)、以太网、WiMAX、PLC等)。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2、104和110可以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收发机、处理器、模拟前端(AFE)单元、存储器、其他组件、和/或其他逻辑以实现这些通信协议和相关功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2可以确定要向通信网络100中的另一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110)传送数据。网络设备102可以与其他网络设备104和110争用对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控制和机会。网络设备102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预定退避争用窗来随机地选择退避区间。退避争用窗可以是网络设备102在尝试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前应当推迟传输所达到的优选数目的通信时隙。通信时隙可以指网络设备102、104和110可以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或者推迟传输的最小时间单元。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退避争用窗可以是网络设备102不可以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例如,退避争用窗可以包括15个通信时隙、31个通信时隙、或者另一合适数目的时隙。退避区间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下限(例如,0)与退避争用窗之间的随机数来选择。例如,如果退避争用窗包括31个通信时隙,则退避区间可以通过选择0与31之间的随机数来确定。在一个示例中,如果退避时间区间被定义为10个通信时隙,则网络设备102不可以传送数据或者不可以尝试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达10个通信时隙。在退避区间流逝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确定通信介质是否繁忙(例如,通信介质是否正由网络设备110或网络设备104使用)。如果通信介质繁忙,则网络设备102可以选择并且发起另一退避区间。例如,网络设备102可以发起是前一退避区间的两倍的另一退避区间。如果通信介质不繁忙,则网络设备102可以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并且传送数据。
在网络设备102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后,收发机单元108可以开始向网络设备110传送经缓冲数据。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跟踪网络设备102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的历时。网络设备102在通信介质上连贯地传送数据的历时被称为“总传送历时”。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还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在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的优先级和类型来确定预定传送区间或者传送机会(TXOP)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WLAN中的信道接入可以通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EDCA)协议来管控。EDCA协议可以定义多个信道接入优先级和数据类型,其中的每一者与不同的预定传送区间相关联。在一个示例中,可以有4个接入优先级并且这些接入优先级中的每一个接入优先级可以与不同的预定传送区间相关联。例如,第一接入优先级可以与2ms传送区间相关联,第二接入优先级可以与4ms传送区间相关联等等。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网络设备102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的连贯传送区间数目。例如,如果传送区间为2ms并且总传送历时为6ms,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网络设备102已控制通信介质达3个连贯传送区间。在控制通信介质达多个传送区间(例如,6ms总传送历时)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推迟传输达多个连贯退避区间。网络设备102推迟传输的总时间量被称为“总退避历时”。在总退避历时期间,网络设备102不可以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并且不可以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在总退避历时流逝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尝试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
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采用各种技术来计算总退避历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退避争用窗来确定退避区间。例如,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退避争用窗来随机地选择退避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退避争用窗可以是在其期间网络设备102不可以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所达到的最大时间区间(例如,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将总退避历时确定为退避区间的倍数。在一个实施例中,应当编组在一起以形成总退避历时的退避区间的数目可以通过将总传送历时除以预定传送区间(即,TXOP限制)来确定,如式1所描绘的。在式1中,“向上取整”函数可被用于将结果向上取整到下一个整数。
参照式1,如果将总传送历时除以预定传送区间的结果为2.2,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将结果向上舍入以产生3个退避区间。在另一实施例中,退避区间的数目可以通过将总传送历时除以预定传送区间并且将结果取整到最近的整数来确定。例如,如果将总传送历时除以预定传送区间的结果为2.2,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将结果取整以产生2个退避区间。在另一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不将总传送历时除以预定传送区间的结果取整。在此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使用分数(即,非整数)结果来确定总退避历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通过将退避区间的数目乘以所选退避区间来确定总退避历时,如式2中所描绘的。
总退避历时=退避区间的数目*退避区间 式2
在另一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如式3所描绘的那样计算总退避历时。如式3所描绘的,可以在不将总传送历时除以预定传送区间的结果(即,预定传送区间的数目)四舍五入化为整数的情况下计算总退避历时。换言之,可以通过将退避区间乘以在先前的总传送历时中使用的预定传送区间的数目来计算总退避历时。
在另一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将退避争用窗乘以在前一总传送历时中使用的预定传送区间的数目来产生有效的退避争用窗。如以上所讨论的,退避争用窗可以指示网络设备应当推迟通信介质上的传输所达到的优选数目的通信时隙。例如,退避争用窗可以指示网络设备102应当推迟传输并且不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如式4所描绘的那样计算有效的退避争用窗。取决于总传送历时大于、小于、还是等于预定传送区间,有效的退避争用窗可以分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前退避争用窗。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随后通过选择0与有效的退避争用窗之间的随机值来选择总退避历时。
图2A是解说用于确定退避历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流程”)200。流程200在框202开始。
在框202,网络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用于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总传送历时以及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总退避历时。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跟踪网络设备102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的时间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2已控制通信介质的传送历时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由网络设备102传送的数据量来确定。另外,取决于由网络设备102传送的数据的优先级,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选择恰适的传送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总传送历时超过预定传送区间,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总退避历时。网络设备102可以在通信介质上传送通信达多个连贯传送区间(例如,以确保时间敏感数据不会变得无效)。网络设备102可以确定总退避历时以在开始下一传送历时并且传送下一组数据之前实现多个连贯退避区间。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来确定总退避历时。例如,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使用以上描述的式1和式2、式3或式4来确定总退避历时。该流程在框204继续。
在框204,网络设备发起总退避历时以防止在总退避历时期间通信介质上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实现退避定时器,该退避定时器跟踪网络设备102应当推迟传送数据和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达多长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所选数目的相继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例如,如果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确定网络设备102应当实现5个连贯退避区间,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5个连贯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在其他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访问退避定时器以确定总退避历时是否已流逝。在另一实施例中,退避定时器或者另一后台过程可以在总退避历时流逝时产生中断(或其他触发信号)。在总退避历时流逝之后,网络设备可以尝试重新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网络设备可以在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后发起数据传输。该流程从框204结束。
图2B是解说用于确定退避历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250。流程250在框252开始。
在框252,网络设备确定用于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的总传送历时。网络设备102可以与通信网络100中的其他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104和110)争用对共享通信介质的控制。在网络设备102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后,收发机单元108可以向网络设备110传送数据。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跟踪网络设备102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的时间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2控制通信介质的传送历时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由网络设备102传送的数据量来确定。该流程在框254继续。
在框254,网络设备确定总传送历时超过预定传送区间。传送区间(即,TXOP限制)可以是在其期间网络设备102在不退避的情况下能够连续传送通信的预定时间区间。取决于所传送的数据的类型和优先级,网络设备102可以具有不同的传送区间。例如,IEEE802.11通信协议可以指示4个接入优先级(或优先级等级)。因此,网络设备102可以具有4个传送区间——一个传送区间对应一个接入优先级。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取决于由网络设备传送的通信的优先级选择恰适的传送区间。在一个示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在通信介质上传送的“尽力型”数据(例如,中等优先级数据)。在此示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选择对应于“尽力型”数据类型的传送区间(例如,2ms传送区间)。在传送数据达多个连贯传送区间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推迟数据传输达多个连贯退避区间以维护与通信介质上的其他网络设备的公平性。该流程在框256继续。
在框256,网络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总退避历时。网络设备102可以在通信介质上传送通信达多个连贯传送区间(例如,以确保时间敏感数据不会变得无效)。网络设备102可以确定总退避历时以在开始下一传送历时并且传送下一组数据之前实现多个连贯退避区间。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来确定总退避历时。例如,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使用以上描述的式1和式2、式3或式4来确定总退避历时。该流程在框258继续。
在框258,网络设备发起总退避历时以防止网络设备在总退避历时期间在通信介质上进行数据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实现退避定时器,该退避定时器跟踪网络设备102应当推迟传送数据和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达多长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所选数目的相继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例如,如果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确定网络设备102应当实现5个连贯退避区间,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5个连贯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在其他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访问退避定时器以确定总退避历时是否已流逝。在另一实施例中,退避定时器或者另一后台过程可以在总退避历时流逝时产生中断(或其他触发信号)。在总退避历时流逝之后,网络设备可以尝试重新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网络设备可以在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后发起数据传输。该流程从框258结束。
图3A是解说用于实现灵活的退避区间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300。流程300在框302开始。
在框302,如果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第一退避区间之后,则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在其期间网络设备102可以在通信介质上连续传送数据的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连贯退避区间的数目。例如,包括总退避历时的连贯退避区间的数目可以包括第一退避区间继以第二退避区间。在此示例中,在第一退避区间流逝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确定另一网络设备是否在通信介质上发起传输。此检查可以帮助网络设备102确定是否要延长后续退避区间(例如,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该流程在框304继续。
在框304,网络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如果在第一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检测到由另一设备进行的传输,则网络设备可以如同已发生冲突那样执行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在第一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检测到由另一设备进行的传输,则网络设备可以增加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该流程从框304结束。
图3B是解说用于实现灵活的退避区间的另一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350。流程350在框352开始。
在框352,网络设备确定用于传送数据的总传送历时超过与数据相关联的预定传送区间。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跟踪网络设备102在通信介质上传送通信的时间量。另外,传送区间可以是在其期间网络设备102能够在通信介质上连续传送数据的预定时间区间。在传送数据达多个连贯传送区间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推迟数据传输达多个连贯退避区间以维护与通信介质上的其他网络设备的公平性。该流程在框354继续。
在框354,网络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连贯退避区间的数目。换言之,网络设备确定要在总传送历时流逝之后实现的总退避历时。例如,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使用以上描述的技术之一(例如,式1)来确定应当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连贯退避区间的数目。该流程在框356继续。
在框356,如果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第一退避区间之后,则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例如,包括总退避历时的连贯退避区间的数目可以包括第一退避区间继以第二退避区间。在此示例中,在第一退避区间流逝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确定另一网络设备是否在通信介质上发起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此检查可以帮助网络设备102确定是否要延长后续退避区间(例如,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该流程在框358继续。
在框358,网络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如果在第一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检测到由另一设备进行的传输,则网络设备可以如同已发生冲突那样执行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在第一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检测到由另一设备进行的传输,则网络设备可以增加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该流程从框358结束。
图4A是解说用于动态地改变总退避历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400。流程400在框402开始。
在框402,在网络设备处发起退避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实现跟踪每个退避区间的退避定时器。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在退避定时器中存储退避区间的值。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在退避定时器倒数到0之后确定一个退避区间已流逝。该流程在框404继续。
在框404,网络设备确定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在退避区间流逝时接收到来自退避定时器的通知(例如,中断或触发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周期性地访问退避定时器以确定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如果退避区间尚未流逝,则流程环回至框404,其中网络设备102等待直至退避区间流逝。如果退避区间已流逝,则流程在框406继续。
在框406,确定已流逝的退避区间是否是中间退避区间。在另一退避区间之前的退避区间可被称为“中间退避区间”。例如,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网络设备102应当实现两个连贯退避区间——第一退避区间和第二退避区间。在此示例中,如果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第一退避区间之后,则第一退避区间可被称为中间退避区间。然而,第二退避区间不可以是中间退避区间,因为没有紧跟在第二退避区间之后的附加退避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总退避历时是否已流逝。如上所述,所选数目的退避区间的总历时可被称为总退避历时。参照以上示例,总退避历时可以包括第一退避区间继以第二退避区间。注意,在其他实施例中,总退避历时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目的退避区间(例如,一个退避区间、三个或更多个退避区间等)。如果总退避历时尚未流逝,则这指示网络设备102将在下一传输区间之前发起至少一个其他退避区间(例如,第二退避区间)。然而,如果总退避历时已流逝,则这指示网络设备将不在下一传输区间之前发起附加退避区间。因此,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间是中间退避区间(即,总退避历时尚未流逝),则流程在框410继续。否则,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间不是中间退避区间(即,总退避历时已流逝),则流程在框408继续。
在框408,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间不是中间退避区间,则确定总退避历时已流逝并且网络设备尝试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如以上所讨论的,中间退避区间指代后面跟有一个或多个附加退避区间的退避区间。因此,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域不是中间退避区间,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最终/最后一个退避区间以及总退避历时已流逝。换言之,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所选数目的连贯退避区间已流逝。因此,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通知网络设备102(例如,收发机单元108)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若需要)。在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后,收发机单元108可以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该流程从框408结束。
在框410,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间是中间退避区间,则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例如,总退避历时可以包括第一退避区间继以第二退避区间。在第一退避区间(即,中间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收发机单元108可以感测通信介质并且确定另一网络设备是否正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即使网络设备102不被准许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并且被配置成实现一个或多个附加退避区间,此检查也可以帮助网络设备102确定是否要延长后续退避区间(例如,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机单元108可以监视通信介质达预定感测时间区间以确定在通信介质上是否有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感测时间区间可以横跨中间退避区间(例如,第一退避区间)的末尾部分以及后续退避区间(例如,第二退避区间)的开始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感测时间区间可以仅包括第一退避区间的末尾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感测时间区间可以仅包括第二退避区间的开始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退避争用窗的长度。退避争用窗可以表示网络设备应当推迟通信介质上的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通过确定是否要改变退避争用窗的长度来确定是否要改变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注意,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可以根据退避争用窗来确定。如果没有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流程在框412继续。否则,如果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流程在框414继续。
在框412,如果在中间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没有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争用窗的长度被设为预定历时(例如,由特定实现或标准规范确定的预定最小历时或预定历时)。结果,下一退避区间历时可被修改以与争用窗的改变相符。例如,如果争用窗被重置为最小争用窗,则下一退避区间可被选择为落在0与最小争用窗之间的随机数。在其他实施例中,下一退避区间的历时可以与当前退避区间的历时相同。流程随后环回至框402,其中发起具有所确定的历时的下一退避区间。注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发起下一退避区间之后(例如,在下一退避区间在进行中时)选择争用窗的长度。退避区间的长度可以取决于争用窗的所选长度来更新。
在框414,如果在中间退避区间流逝之后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争用窗可以如同已发生冲突那样被修改。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在中间退避区间流逝之后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可以增加争用窗的长度。结果,可以增加下一退避区间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网络设备102在中间退避区间流逝时检测到来自另一网络设备110的传输的开始,则网络设备102可以将此检测到的传输解读为与网络设备102的冲突。因此,如果收发机单元108检测到通信介质上来自另一网络设备的传输,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增加下一退避区间的长度。例如,如果总退避历时包括第一退避区间继以第二退避区间,则可以在第一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检测传输。因此,可以增加第二退避区间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可以是第一退避区间的历时的两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可以超过第一退避区间的历时达另一合适的因子。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收发机单元108检测到通信介质上来自另一网络设备的传输,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增加用于确定第二退避区间的争用窗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争用窗的长度可以增加到(用于确定第一退避区间的历时的)当前争用窗的长度的两倍。在其他实施例中,争用窗的长度可以超过当前争用窗的长度达另一合适的因子。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增大后的争用窗来选择。例如,第二退避区间可被选择为落在0与增大后的争用窗之间的随机值。从框414行进至框402,可以发起下一退避区间。注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发起下一退避区间之后(例如,在下一退避区间在进行中时)选择争用窗的长度。退避区间的长度可以取决于争用窗的经增加长度来更新。
图4B是解说用于动态地改变总退避历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450。流程450在框452开始。
在框452,在网络设备处至少部分地基于由网络设备传送的数据来确定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在网络设备102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后,收发机单元108可以向通信网络100中的其他网络设备传送数据(例如,数据/管理帧)。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基于由网络设备102传送的数据量来确定总传送历时。例如,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基于由网络设备102传送的帧的数目和每一帧的长度来确定总传送历时。在另一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实现传送定时器以跟踪网络设备102控制通信介质的历时。另外,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还可以基于在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的类型和优先级来确定传送区间(例如,TXOP限制)。该流程在框454继续。
在框454,在网络设备处选择退避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退避争用窗和本地随机(或伪随机)数生成器来选择退避区间。随机数生成器可以选择落在下限(例如,0)与退避争用窗之间的值。所选值可被指定为退避区间。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在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的类型和优先级来预先确定退避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退避区间的历时可以与传送区间的历时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退避区间可以是另一合适的预定值。该流程在框456继续。
在框456,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网络设备应当推迟传输所达到的连贯退避区间的数目。在传送数据达多个连贯传送区间之后,网络设备102在多个连贯退避区间期间不可以传送数据或者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式1中所描绘的,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将总传送历时除以传送区间。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将商取整到下一最高整数以确定连贯退避区间的数目。例如,如果传送历时为3ms并且TXOP限制为2ms,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网络设备102应当实现2个连贯退避区间。如以上所讨论的,通信时隙可以指网络设备102、104和110可以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或者推迟传输的最小时间单元。在以上示例中,如果(框454处选择的)退避区间包括7个通信时隙,则网络设备102可以在尝试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前推迟传输达14个通信时隙(即,两个连贯退避区间)。所选数目的退避区间的总历时可被称为总退避历时。例如,如果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确定要在框456处实现2个连贯退避区间,则总退避历时可以包括2个退避区间。该流程在框458继续。
在框458,在网络设备处发起退避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实现跟踪每个退避区间的退避定时器。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在退避定时器中存储退避区间的值。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在退避定时器倒数到0之后确定一个退避区间已流逝。该流程在框460继续。
在框460,网络设备确定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在退避区间流逝时接收到来自退避定时器的通知(例如,中断或触发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周期性地访问退避定时器以确定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如果退避区间尚未流逝,则流程环回至框460,其中网络设备102等待直至退避区间流逝。如果退避区间已流逝,则流程在框462继续。
在框462,确定已流逝的退避区间是否是中间退避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已流逝的退避区间是否是中间退避区间以及总退避历时是否已流逝,如以上参照图4A的框406所描述的。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间是中间退避区间(即,总退避历时尚未流逝),则流程在框466继续。否则,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间不是中间退避区间(即,总退避历时已流逝),则流程在框464继续。
在框464,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间不是中间退避区间,则确定总退避历时已流逝并且网络设备尝试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间不是中间退避区间,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最终/最后一个退避区间以及总退避历时已流逝,如以上参照图4A的框408所描述的。因此,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通知网络设备102(例如,收发机单元108)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若需要)。在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后,收发机单元108可以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该流程从框464环回到框452。
在框466,如果已流逝的退避区间是中间退避区间,则网络设备确定是否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机单元108可以监视通信介质达预定感测时间区间以确定在通信介质上是否有传输,如以上参照图4A的框410所描述的。如果没有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流程在框468继续。否则,如果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流程在框470继续。
在框468,如果在中间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没有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争用窗的长度被设为预定历时(例如,由特定实现或标准规范确定的预定最小历时或预定历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没有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或者可以不修改争用窗,如以上参照图4A的框412所描述的。流程随后环回至框458,其中发起具有恰适历时的下一退避区间。注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发起下一退避区间之后(例如,在下一退避区间在进行中时)选择争用窗的长度。退避区间的长度可以取决于争用窗的所选长度来更新。
在框470,如果在中间退避区间流逝之后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争用窗可以如同已发生冲突那样被修改。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采用各种技术来在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了传输的情况下修改争用窗,如以上参照图4A的框414所描述的。从框470行进至框458,可以发起下一退避区间。注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发起下一退避区间之后(例如,在下一退避区间在进行中时)选择争用窗的长度。退避区间的长度可以取决于争用窗的经增加长度来更新。尽管图4B中未示出,但是该流程可以在没有进一步的退避区间要被发起时结束。
图5描绘了通信网络中动态地改变总退避历时的两个网络设备的示例时序图。时序图500描绘了第一网络设备的传输和退避区间;而时序图550描绘了第二网络设备的传输和退避区间。如时序图500中所描绘的,第一网络设备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并且在通信介质上传送数据。如图5中所描绘的,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传送达总传送历时502,该总传送历时502横跨3个连贯传送区间504、506和508(如图5中的TXOP所描绘的)。第一网络设备至少部分地基于总传送历时502和传送区间来确定总退避历时510,如以上使用式1-式4所描述的。在图5中,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总退避历时510应当横跨3个连贯退避区间。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退避区间的历时(例如,基于退避争用窗)并且可以推迟传输达3个连贯退避区间512、514和516。在时序图500中,退避区间512和514各自后面跟有附加退避区间。因此,退避区间512和514各自被称为“中间退避区间”。
参照第二网络设备的时序图550,第二网络设备在第一网络设备控制通信介质时(例如,在总传送历时502期间)不可以发起任何传输并且不可以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这通过时序图550中的退避区间552来解说。在退避区间552流逝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尝试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在时序图550中,第二网络设备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并且传送数据达横跨2个传送区间554和556的传送历时。如参照第一网络设备相似地讨论的,在传送了可用/经缓冲数据之后,第二网络设备确定要实现2个连贯退避区间558和560。
参照第一网络设备的时序图500,在总退避历时510流逝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与其他网络设备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在时序图500中,第一网络设备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并且传送数据达横跨2个传送区间518和520的历时。如以上讨论的,在传送区间518和520中传送可用/经缓冲数据之后,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要实现2个连贯退避区间522和524。第一网络设备确定随机退避区间并且发起具有由该退避区间指示的历时的第一退避区间522。因为退避区间522后面跟有另一退避区间524,所以退避区间522是中间退避区间。在中间退避区间522流逝之后,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在通信介质上是否存在来自另一网络设备的传输。换言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退避区间522已流逝但是总退避历时510尚未流逝。因此,取决于在通信介质上是否存在来自另一网络设备的传输,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是否要改变至少一个后续退避区间的历时。从时序图500和550可见,第二网络设备的传送区间562(并且因此传输)的开始发生在第一网络设备的中间退避区间522的末尾。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如同已发生冲突那样操作并且确定要增加第二退避区间524的历时。如时序图500中所描述的,第二退避区间524的历时大于第一退避区间522的历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退避区间524的历时可以是第一退避区间522的历时的两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退避区间524的历时可以大于第一退避区间522的历时达任何合适的因子。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增加退避争用窗的长度并且确定有效的退避争用窗,如式4中所描绘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选择落在合适的下限(例如,0)与有效的退避争用窗之间的随机值。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发起第二退避区间524达某一数目的通信时隙,该数目等于取决于有效的退避争用窗所选择的随机值。
应理解,图1-5和本文中所描述的各操作是旨在帮助理解实施例的示例,而不应被用于限制实施例或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诸实施例可执行附加操作、执行较少操作、以不同次序执行操作、并行地执行操作、以及以不同方式执行一些操作。例如,尽管图2B描绘了网络设备102在传送了通信之后确定总传送历时和传送区间,但是诸实施例并不被如此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2可以在通信介质上开始传送数据之前确定总传送历时和传送区间。例如,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网络设备102处的经缓冲数据的量来确定网络设备102的总传送历时。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还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经缓冲数据的类型/优先级来确定传送区间。
尽管图4B描绘了网络设备102在选择了退避区间(例如,基于退避争用窗)之后计算退避区间的数目,但是诸实施例并不被如此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在选择退避区间之前计算退避区间的数目。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所传送的数据(或经缓冲数据)的类型和优先级来选择预定退避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网络设备102应当实现的附加/额外退避区间的数目。附加退避区间的数目可以等于在总传送历时期间跨过的传送区间边界的数目。参照图5的示例时序图500,总传送历时502横跨3个传送区间504、506和508。在图5中,在总传送历时502开始之后,跨越了2个传送区间边界(即,在传送区间504与506之间的界面处以及在传送区间506与508之间的界面处)。因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实现2个附加退避区间——总共3个连贯退避区间512、514和516,如图5中所描绘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总传送历时小于传送区间,则网络设备102可以推迟传输达预定数目的退避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总传送历时小于传送区间,则网络设备102可以推迟传输达至少一个退避区间。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总传送历时小于传送区间,则网络设备102可以推迟传输达任何合适数目的连贯退避区间(例如,2个连贯退避区间)。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总传送历时小于传送区间,则网络设备102可以推迟传输达少于一个退避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限制在其期间网络设备102可以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连贯传送区间的数目。实际上,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限制网络设备102可以传送通信的总传送历时或者限制可被连贯传送的数据量。例如,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网络设备102不可以传送超过最大传送历时或者不可以传送超过最大数目的连贯传送区间。这可以确保网络设备102不会在其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后独占通信介质。如果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确定传送经缓冲数据所需要的时间量超过最大传送历时,则收发机单元108可以选择经缓冲数据中应当被传送的部分。经缓冲数据中的该部分可以基于经缓冲数据的优先级/类型、数据是否是时间敏感的、目的地设备的优先级等来选择。例如,收发机单元108可以确定要传送与最高优先级相关联的数据部分。在最大传送历时期间传送了该数据部分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发起总退避历时(例如,合适数目的连贯退避区间)。在总退避历时流逝之后,收发机单元108可以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在网络设备102获得对通信介质的控制之后,收发机单元108可以传送剩余的经缓冲数据的一些/全部。作为另一示例,可以确定与被调度成要从网络设备102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传输时间超过与网络设备102相关联的最大传送历时。因此,网络设备102可以传送数据的第一部分达最大传送历时。网络设备可以在与传送数据的第一部分相关联的总退避历时流逝之后传送数据的第二部分。注意,网络设备102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例如,数据的优先级、数据的等待时间规范、在先入先出基础上等)来选择数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限制网络设备102推迟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以及争用对通信介质的控制的总退避历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最大退避历时或者最大争用窗。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大退避历时和最大争用窗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最大传送历时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决于供传输的经缓冲数据的可用性、正被传送的数据的类型和优先级等,时间区间计算单元106可以确定是否要群集多个连贯传送区间。例如,如果被调度要传送的数据不是时间敏感数据,则网络设备102可以确定不群集多个连贯传送区间。
图3-5描述了用于在中间退避区间流逝之后检测到传输的情况下延长下一退避区间的历时的操作。然而,各种其他实施例是可能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中间退避区间流逝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增加一个后续退避区间的历时。例如,考虑其中网络设备102确定要实现3个连贯退避区间512、514和516的时序图500。在此示例中,如果在中间退避区间512流逝之后检测到传输,则网络设备102可以仅增加下一退避区间514的历时并且可以不增加退避区间516的历时。在中间退避区间514流逝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再次感测通信介质并且确定是否要增加退避区间516的历时。如果在中间退避区间514流逝之后检测到传输,则网络设备102可以增加下一退避区间516的历时。然而,如果在中间退避区间514流逝之后没有检测到传输,则网络设备102可以不增加下一退避区间516的历时。换言之,退避区间516的历时可以与初始退避区间512的历时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中间退避区间流逝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增加所有后续退避区间的历时。例如,考虑其中网络设备102确定要实现3个连贯退避区间512、514和516的时序图500。在此示例中,如果在中间退避区间512流逝之后检测到传输,则网络设备102可以增加后续退避区间514和516的历时。此外,在中间退避区间514流逝之后,网络设备102可以再次感测通信介质并且确定是否要进一步增加退避区间516的历时。例如,网络设备102可以最初确定要实现3个退避区间512、514和516,这3个退避区间各自具有2ms的历时。如果在退避区间512流逝之后检测到传输,则网络设备102可以将每一个后续退避区间514和516的历时增加到4ms。如果在退避区间514流逝之后检测到传输,则网络设备102可以将退避区间516的历时进一步增加到8ms。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本发明主题内容的各方面可体现为系统、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主题内容的各方面可采取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组合了软件与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其在本文可被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此外,本发明主题内容的各方面可采取体现在其上含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任何组合。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所有计算机可读介质,唯一的例外是瞬态的传播信号。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前述的任何合适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为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可包括以下各项:具有一条或多条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软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压缩碟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者前述的任何合适组合。在本文档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包含或存储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者结合其使用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
在用于实现本发明主题内容的各方面的操作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包括诸如Java、Smalltalk、C++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以及常规过程编程语言(诸如“C”编程语言或类似编程语言)。程序代码可完全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后一情境中,远程计算机可通过任何类型的网络连接至用户计算机,包括本地网络(LAN)或广域网(WAN),或者可进行与外部计算机的连接(例如,使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通过因特网来连接)。
本发明主题内容的各方面是参照根据本发明主题内容的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解说和/或框图来描述的。将理解,这些流程图解说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流程图解说和/或框图中的框的组合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用以制造机器,从而经由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构建用于实现这些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框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其可以指导计算机、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起作用,从而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指令制造出包括实现这些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框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指令的制品。
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被加载到计算机、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他设备上以使得在该计算机、其他可编程装置或其他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由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在该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这些指令提供用于实现这些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框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过程。
图6是包括用于灵活的传输和退避区间的机制的电子设备600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600可以是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上网本、移动电话、智能电器、可穿戴设备、游戏控制台、台式计算机、网络桥接设备、或包括通信能力的其他合适的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600可以是实现WLAN通信协议以在WLAN通信介质上通信的WLAN设备。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单元602(可能包括多个处理器、多个内核、多个节点、和/或实现多线程处理等等)。电子设备600包括存储器单元606。存储器单元606可以是系统存储器(例如,高速缓存、SRAM、DRAM、零电容器RAM、双晶体管RAM、eDRAM、EDO RAM、DDR RAM、EEPROM、NRAM、RRAM、SONOS、PRAM等中的一者或多者)或者上面已经描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可能实现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600还包括总线610(例如,PCI、ISA、PCI-Express、NuBus、AHB、AXI等)以及网络接口604。处理器单元602、存储器单元606以及网络接口604被耦合至总线610。网络接口604包括无线网络接口(例如,WLAN接口、蓝牙接口、WiMAX接口、接口、无线USB接口等)和/或有线网络接口(例如,电力线通信接口、以太网接口等)。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600可执行IEEE标准1905.1协议以实现混合通信功能性。
电子设备600还包括通信单元608。通信单元608包括时间区间计算单元612和收发机单元614。如以上参照图1-5所讨论的,时间区间计算单元612可以执行至少部分地基于电子设备600已控制通信介质的传送历时来确定电子设备600的退避历时的功能性。这些功能中的任一个功能都可部分地(或完全地)在硬件中和/或在处理器单元602上实现。例如,该功能性可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在处理器单元602中所实现的逻辑中实现、在外围设备或卡上的协处理器中实现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8可实现在片上系统(SoC)、ASIC、或另一合适的集成电路上,以启用电子设备600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8可包括附加处理器和存储器,并且可实现在电子设备600的一个或多个电路板上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中。此外,诸实现可包括更少的组件或包括图6中未解说的附加组件(例如,视频卡、音频卡、附加网络接口、外围设备等)。例如,除了耦合到总线610的处理器单元602以外,通信单元608可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处理器单元。作为另一个示例,尽管被示为耦合到总线610,但是存储器单元606也可耦合到处理器单元602。
尽管各实施例是参考各种实现和利用来描述的,但是将理解,这些实施例是解说性的且本发明主题内容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一般而言,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用于网络设备中灵活的传输和退避区间的技术可以用符合任何一个或多个硬件系统的设施来实现。许多变体、修改、添加、和改进都是可能的。
可为本文描述为单个实例的组件、操作、或结构提供复数个实例。最后,各种组件、操作、以及数据存储之间的边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任意性的,并且在具体解说性配置的上下文中解说了特定操作。其他的功能性分配是已预见的并且可落在本发明主题内容的范围内。一般而言,在示例性配置中呈现为分开的组件的结构和功能性可被实现为组合式结构或组件。类似地,被呈现为单个组件的结构和功能性可被实现为分开的组件。这些以及其他变体、修改、添加及改进可落在本发明主题内容的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用于由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网络设备处至少部分地基于用于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以及
发起所述总退避历时以防止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总退避历时期间在所述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
其中所述总传送历时指的是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通信介质上连贯地传送数据的历时,其中所述预定传送区间指的是期间所述网络设备在不发起退避区间的情况下能够连续地接入所述通信介质的时间历时,并且其中所述总退避历时指的是所述网络设备连续地推迟传输的总时间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网络设备处确定所述总传送历时;
其中所述确定总退避历时响应于确定所述总传送历时超过与在所述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所述预定传送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由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优先级等级来确定所述预定传送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传送历时是所述预定传送区间的倍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退避历时是与在所述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预定退避区间的倍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网络设备相关联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退避区间,其中所述退避争用窗表示所述网络设备推迟所述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总传送历时与所述预定传送区间的比值来确定要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实现的退避区间的数目;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退避区间的数目来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发起总退避历时包括:
确定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发起的第一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
则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是否包括所述第一退避区间继以第二退避区间;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所述第一退避区间继以所述第二退避区间,
则确定是否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所述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如果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相对于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增加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的长度;以及
如果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没有检测到传输,则确定将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的长度设为预定长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当前退避争用窗、所述总传送历时、和所述预定传送区间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与所述网络设备相关联的新的退避争用窗,其中所述新的退避争用窗表示所述网络设备推迟所述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新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所述总退避历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网络设备处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已流逝;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已流逝而传送至少一条消息以获得对所述通信介质的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总传送历时和所述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要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实现的连贯退避区间的数目;
如果确定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所述第一退避区间之后,
则确定是否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进行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所述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
14.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单元;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单元耦合的时间区间计算单元,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
至少部分地基于用于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以及
发起所述总退避历时以防止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总退避历时期间在所述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
其中所述总传送历时指的是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通信介质上连贯地传送数据的历时,其中所述预定传送区间指的是期间所述网络设备在不发起退避区间的情况下能够连续地接入所述通信介质的时间历时,并且其中所述总退避历时指的是所述网络设备连续地推迟传输的总时间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
确定所述总传送历时,
其中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是响应于确定所述总传送历时超过与在所述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所述预定传送区间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
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网络设备相关联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退避区间,其中所述退避争用窗表示所述网络设备推迟所述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总传送历时与所述预定传送区间的比值来确定要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实现的退避区间的数目;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退避区间的数目来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发起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
确定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发起的第一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所述第一退避区间之后,
则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所述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其中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所述第一退避区间和所述第二退避区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
如果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检测到传输,则相对于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增加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的长度;以及
如果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没有检测到传输,则确定将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退避区间的退避争用窗的长度设为预定长度。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所述时间区间计算单元被配置成:
至少部分地基于当前退避争用窗、所述总传送历时、和所述预定传送区间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与所述网络设备相关联的新的退避争用窗,其中所述新的退避争用窗表示所述网络设备推迟所述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新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所述总退避历时。
21.一种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机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操作:
在网络设备处至少部分地基于用于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以及
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发起所述总退避历时以防止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总退避历时期间在所述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
其中所述总传送历时指的是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通信介质上连贯地传送数据的历时,其中所述预定传送区间指的是期间所述网络设备在不发起退避区间的情况下能够连续地接入所述通信介质的时间历时,并且其中所述总退避历时指的是所述网络设备连续地推迟传输的总时间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瞬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进一步被机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操作:
在所述网络设备处确定所述总传送历时;
其中所述用于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的指令响应于确定所述总传送历时超过与在所述总传送历时期间传送的数据相关联的所述预定传送区间。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瞬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进一步被机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操作:
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网络设备相关联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退避区间,其中所述退避争用窗表示所述网络设备推迟所述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瞬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总传送历时与所述预定传送区间的比值来确定要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实现的退避区间的数目;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退避区间的数目来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瞬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发起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
确定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发起的第一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所述第一退避区间之后,
则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所述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其中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所述第一退避区间和所述第二退避区间。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瞬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当前退避争用窗、所述总传送历时、和所述预定传送区间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与所述网络设备相关联的新的退避争用窗,其中所述新的退避争用窗表示所述网络设备推迟所述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新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所述总退避历时。
27.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用于在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总传送历时和预定传送区间来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总退避历时的装置;以及
用于发起所述总退避历时以防止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总退避历时期间在所述通信介质上进行传送的装置,
其中所述总传送历时指的是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通信介质上连贯地传送数据的历时,其中所述预定传送区间指的是期间所述网络设备在不发起退避区间的情况下能够连续地接入所述通信介质的时间历时,并且其中所述总退避历时指的是所述网络设备连续地推迟传输的总时间量。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网络设备相关联的退避争用窗来选择退避区间的装置,其中所述退避争用窗表示所述网络设备推迟所述通信介质上的数据传输所达到的最大数目的通信时隙。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总退避历时的装置包括: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总传送历时与所述预定传送区间的比值来确定要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实现的退避区间的数目的装置;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退避区间的数目来确定所述总退避历时的装置。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发起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总退避历时的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在所述网络设备处发起的第一退避区间是否已流逝的装置;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退避区间已流逝并且第二退避区间跟随在所述第一退避区间之后,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是否在所述通信介质上检测到由另一网络设备发起的传输来确定是否要改变所述第二退避区间的历时的装置,其中所述总退避历时包括所述第一退避区间和所述第二退避区间。
CN201480012206.4A 2013-03-07 2014-03-07 用于由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05027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74414P 2013-03-07 2013-03-07
US61/774,414 2013-03-07
PCT/US2014/022044 WO2014138665A2 (en) 2013-03-07 2014-03-07 Flexible transmission and back-off intervals in network devices
US14/201,372 2014-03-07
US14/201,372 US9301321B2 (en) 2013-03-07 2014-03-07 Flexible transmission and back-off intervals in network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7659A CN105027659A (zh) 2015-11-04
CN105027659B true CN105027659B (zh) 2018-09-28

Family

ID=5148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2206.4A Active CN105027659B (zh) 2013-03-07 2014-03-07 用于由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9301321B2 (zh)
EP (3) EP2965586B1 (zh)
JP (3) JP6462598B2 (zh)
KR (3) KR101995565B1 (zh)
CN (1) CN105027659B (zh)
DK (1) DK2965586T3 (zh)
ES (2) ES2629998T3 (zh)
HU (2) HUE038804T2 (zh)
PL (1) PL2965586T3 (zh)
PT (1) PT2965586T (zh)
SI (1) SI2965586T1 (zh)
WO (1) WO201413866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9054B2 (en) 2014-02-24 2017-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ensation procedure for excess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time
US9992801B2 (en) * 2015-06-19 2018-06-05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l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nnel contention between virtual access points (VAP) and virtual stations (VSTA)
US10470215B2 (en) * 2015-09-23 2019-1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existence of users with different latency requirements
US10887243B2 (en) * 2015-12-27 2021-01-05 T-Mobile Usa, Inc. Aggregating multiple bandwidth sources
US10313928B2 (en) 2017-03-13 2019-06-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ower consumption corresponds to utilization factor and transmission time
KR102434225B1 (ko) * 2017-06-16 2022-08-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빔별 망혼잡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0892A (zh) * 2008-04-01 2011-0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所传送帧中的节能指示符
CN102124798A (zh) * 2008-08-20 2011-07-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请求和分配多个传输机会中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6907A1 (en) * 2003-03-17 2004-09-23 Wentink Maarten Menzo Technique for optimizing backoff for a shared resource
US8233462B2 (en) * 2003-10-15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US20060034208A1 (en) * 2004-08-10 2006-02-16 Francois Blouin Modified backoff mechanism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08057882A2 (en) * 2006-11-07 2008-05-15 Conexan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ement of wireless clients
US8498275B2 (en) * 2009-10-30 2013-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stic backoff with dynamic adaptation
US8705340B2 (en) * 2009-12-23 2014-04-22 Intel Corporation Packet-loss handling for down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network
JP5340475B2 (ja) * 2010-03-03 2013-1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320397B2 (en) * 2010-04-07 2012-11-27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Backoff adjustment method for MAC system
US8467472B2 (en) * 2010-09-21 2013-06-18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channel utilization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JP5665694B2 (ja) * 2011-08-26 2015-02-0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US8730960B2 (en) * 2011-10-25 2014-05-20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with partial state block acknowledgments and retries
US9148892B2 (en) * 2012-08-31 2015-09-29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Transmitting dat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0892A (zh) * 2008-04-01 2011-0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所传送帧中的节能指示符
CN102124798A (zh) * 2008-08-20 2011-07-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请求和分配多个传输机会中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53676B1 (ko) 2019-12-09
KR101995565B1 (ko) 2019-07-02
US20140254518A1 (en) 2014-09-11
EP3139692B1 (en) 2018-05-23
WO2014138665A3 (en) 2014-10-30
EP2965586A2 (en) 2016-01-13
HUE032671T2 (en) 2017-10-30
KR20150130360A (ko) 2015-11-23
JP6707618B2 (ja) 2020-06-10
ES2629998T3 (es) 2017-08-17
KR102123897B1 (ko) 2020-06-17
SI2965586T1 (sl) 2017-03-31
KR20190079703A (ko) 2019-07-05
EP3139693A1 (en) 2017-03-08
JP2016515341A (ja) 2016-05-26
WO2014138665A2 (en) 2014-09-12
JP2019080336A (ja) 2019-05-23
DK2965586T3 (en) 2017-02-27
PL2965586T3 (pl) 2017-06-30
KR20190079704A (ko) 2019-07-05
US9301321B2 (en) 2016-03-29
EP2965586B1 (en) 2016-12-14
JP6462598B2 (ja) 2019-01-30
EP3139692A1 (en) 2017-03-08
HUE038804T2 (hu) 2018-11-28
CN105027659A (zh) 2015-11-04
JP6707619B2 (ja) 2020-06-10
ES2672335T3 (es) 2018-06-13
JP2019080337A (ja) 2019-05-23
PT2965586T (pt)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7659B (zh) 用于由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CN103314534B (zh) 用于不兼容的电力线通信设备的共存机制
US110440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 duplex MAC designs based on backoff in frequency domain
US98194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duplex MAC timing modifications
CN108781468A (zh) 具有载波侦听的随机接入
US9059869B2 (en) Interface selection in a hybri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141882A (zh) 基于竞争的系统中的具有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和竞争窗口参数的调整
CN107257962A (zh) 用于通用串行总线的协议适配层数据流控制
CN105659669B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141902B (zh) 使用帧聚集的无线数据确收通信
JP6034510B2 (ja) コグニティブなワイヤレ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クティブ・シグナリングへの改良
CN105992387B (zh) 一种无线信道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8353433A (zh) 无线通信的随机接入
Hur et al. Avoidance of Beacon Collisions in a Wireless MAC Protocol for Wearable Computer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