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9090A - 用于制造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9090A
CN105019090A CN201410401116.6A CN201410401116A CN105019090A CN 105019090 A CN105019090 A CN 105019090A CN 201410401116 A CN201410401116 A CN 201410401116A CN 105019090 A CN105019090 A CN 105019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ickness
section beam
yarn
section
war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11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富尔
R.科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filed Critical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019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90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H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 D02H7/00Combined warping and beam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10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27/16Warp beams; Bear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方法和装置。在此来自纱线源的纱线被缠绕到分条整经轴芯上。希望能够成本适宜地制造一组分条整经轴。为此设置成,纱线在缠绕到分条整经轴芯(10)上之前被缠绕到整经装置(7)的整经滚筒(6)上,并且之后被重整到分条整经轴芯(10)上。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Wirkprozess)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Teilkettbaum)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纱线被缠绕在分条整经轴芯(Teilkettbaumkern)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装置,该装置带有纱线源和缠绕装置,该缠绕装置具有用于分条整经轴芯的容纳部和驱动器。
背景技术
为了制造经编织物需要提供经纱。之后借助于编织工具(Wirkwerkzeug,有时称为成圈工具)使由该经纱形成的纱线形成毛圈。在此制成的织物被拉出并且缠绕。
常常不是在近似具有完成的织物的宽度的唯一的整经轴上提供经纱,而是通过具有明显更小宽度的两个或多个分条整经轴提供经纱。在经编中具有最大42英寸的宽度的分条整经轴是常见的。通常分条整经轴的宽度仅仅为21英寸。
在宽度如此小的情况下可行的是,以所谓的“直接整经方法”产生分条整经轴,也就是说同时缠上分条整经轴的所有纱线。这些纱线从线筒(Spule)上被拉出,该线筒以相应大的筒子架提供。然而,大的筒子架也引起在制造和运行中的巨大成本。此外,通常需要相应大的建筑物部分,其又引起相应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成本适宜地制造分条整经轴。
在开头所述类型的方法中该目标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纱线在缠绕到分条整经轴芯上之前被缠绕到整经装置的整经滚筒上,并且之后被重整(umb?umen,有时称为倒轴)到分条整经轴芯上。
利用该方式将分条整经与产生分条整经轴相组合。在分条整经中,也被称为“带”的纱线组以期望的长度被缠上在整经滚筒上。如果实现了经纱的期望的长度,那么带偏移该带的宽度,并且重新开始缠绕过程。由于在该分条整经中同时缠上明显更少的纱线,因此相应较小的筒子架也是足够的,从而用于筒子架的成本也可保持很小。
优选地,在重整第一分条整经轴时获得层厚度变化并且储存该层厚度变化并且在重整随后的分条整经轴时复制该层厚度变化。在经编机中制造织物时,分条整经轴共同地布置且张紧在一个轴上,从而分条整经轴必须以相同的方式旋转。如果现在考虑,在所有分条整经轴上的层厚度变化相同,那么在从分条整经轴中拉出纱片时在不同的分条整经轴之间出现应力差的风险相对小。这样的应力差可能不利地影响所制造的织物的质量。原则上,层厚度变化反映了缠绕过程。在最简单的情况中,记录在缠绕第一分条整经轴时关于分条整经轴的回转次数的分条整经轴的厚度增加。那么在缠绕随后的分条整经轴时确保分条整经轴的每个回转数量的厚度增加相同。由此保证所有分条整经轴在退卷时表现出相同的性能。
优选地,影响纱片应力以复制层厚度变化。这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根据期望更高的还是更低的纱线应力在拉出时使整经滚筒制动或加速。
优选地,将纱线以带的形式的缠绕到整经滚筒上,其中在缠绕第一分条整经轴的第一带时获得并储存整经层厚度变化,并且在缠绕随后的带时复制该整经层厚度变化。对于单个的整经过程“复制”整经层厚度变化或卷圈变化是已知的。然而在当前方法中继续行进了一步。第一带的结构(Aufbau)不仅用于复制一个经轴的随后的带,而且用于属于一组的所有分条整经轴的随后的带的结构。由此保证,用于所有分条整经轴的在整经滚筒上形成的卷圈已经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稍后得到用于分条整经轴的更好的质量。
优选地,为了获得层厚度变化使用厚度测量设备并且也使用该厚度测量设备来获得整经层厚度变化。因此仅仅需要唯一的厚度测量设备,从而为了获得层厚度变化并且为了调节在分条整经轴上的层厚度变化所需的附加成本可保持很小。
在此优选的是,使用光学的厚度测量设备,其具有方向可变的测量射线。例如这种类型的光学的厚度测量设备可通过“激光器”形成。那么,当从整经过渡到重整时,必须简单地使该激光器摆动。
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中该目标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在纱线源和缠绕装置之间布置有整经装置。
如以上已经结合方法阐述的那样,可将用于产生分条整经轴的过程分割成两个部分。首先在整经装置中在整经滚筒上产生卷圈,其具有稍后的分条整经轴的宽度。在分条整经过程中该卷圈可通过以下方式产生,即同时将纱线组所谓的“带”以经纱的期望的长度缠上并且在完成之后使带偏移该带的宽度并且重新缠上期望的长度。一直重复该过程,直至已经实现了分条整经轴的期望宽度。随后,可重整到分条整经轴上,并且对于下一个分条整经轴重复相同的过程。
在此优选地,缠绕装置具有记录第一分条整经轴的层厚度变化的层厚度监视设备以及在缠绕随后的分条整经轴时复制该层厚度变化的层厚度调节设备。因此可以说在第一分条整经轴的缠绕变化方面“复制”第一分条整经轴。如果在缠上时分条整经轴已经全都以相同的方式缠绕,那么分条整经轴在退卷时也表现出相同的性能。这有利地如下影响,从分条整经轴中拉出的纱线全都具有相同的纱线应力。避免了可能损害在编织时产生的织物的质量的应力差。
优选地,整经装置具有用于获得和记录第一带的整经层变化的装置和在缠绕随后的带时复制第一带的整经层变化的整经层厚度调节设备。因此能够以相同的方式缠上所有带。第一带的缠绕过程不仅被复制用于相同分条整经轴的随后的带,而且也被复制用于其它分条整经轴的随后缠绕的带。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保证,在整经装置中缠绕的卷圈已经具有相同的结构。那么如果在重整相同类型的卷圈时在所有分条整经轴中也还可产生相同类型的层厚度变化,则能够将一组的所有分条整经轴即稍后共同地使用在编织过程中的所有分条整经轴配备有相同类型的缠绕结构。
优选地,用于获得整经层变化的装置和层厚度监视设备具有共同的厚度测量设备。由此利用这样的事实,即整经装置和缠绕装置不同时用于缠上,而是在第一步骤中在整经装置中缠上纱线并且在时间上随后进行的步骤中将纱线重整到缠绕装置中。相应地,厚度测量设备交替地在两个过程中使用。这保持成本较低。
优选地,厚度测量设备构造成光学的厚度测量设备,其具有方向可变的测量射线。测量射线或者可指向整经装置或者可指向缠绕装置,从而可使用相同的测量装置用于整经并用于重整。
优选地,缠绕装置具有纱线应力调节器。该纱线应力调节器可用于使在第二和其它分条整经轴中的层厚度变化与一组分条整经轴的第一分条整经轴的层厚度变化相匹配。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结合图纸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了在第一方法步骤中用于制造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装置,
图2显示了在第二方法步骤中的装置,以及
图3显示了整经装置以及缠绕装置的非常示意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由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形成的组的装置1具有筒子架2作为纱线源。在筒子架2中布置有多个线筒3。从每个线筒3中可拉出纱线4。纱线通过本身已知的设备被结合成带5即纱线组,并且之后被缠上在整经装置7的整经滚筒6上。整经机7构造成锥形整经机,也就是说整经滚筒6设有锥形区段8。相应地,纱线4可以分条整经方法缠绕在整经滚筒6上。首先缠绕第一带5,确切地说以对于稍后的经纱期望的长度缠绕第一带5。在此整经滚筒6旋转。整经滚筒6和带5在整经滚筒6每回转一次时侧向地偏移一个小的距离,从而带5在缠绕时往上沿着锥形区段8移动。如果已经缠绕带有期望长度的带5,那么带5偏移带5的宽度而远离锥形区段8,并且重新以期望的长度缠上带5。在此,在第一带5的情况下监视所形成的卷圈的结构,并且该结构被记录,也就是说获得在整经滚筒6每回转一次时在整经滚筒6上卷圈的厚度增加。出于简单性原因,这被称为“整经层厚度变化”。
在已经获得且储存了用于第一带5的整经层厚度变化之后,以相同的方式缠上下一个带5。可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整经层厚度变化。一种可能性在于,改变带5的纱线4的应力。另一可能性在于,可将按压辊作用到在整经滚筒6上形成的卷圈上。目标是,以相同整经层厚度变化缠上所有带5。
如果在整经滚筒6上缠绕具有期望的长度和对于分条整经轴期望的宽度的经纱,则中断分条整经。
如在图2中看出的那样,在整经装置7的背离筒子架2的侧边上布置有缠绕装置9。在该缠绕装置9中存在分条整经轴芯10,其可旋转地支承在容纳部11中。设置未详细示出的驱动器,以使分条整经轴芯10旋转。
分条整经轴芯10具有约21英寸、最大42英寸的宽度。
如果使分条整经轴芯10旋转,则分条整经轴芯10从之前已经在整经滚筒6上形成的卷圈13处拉出整经纱12。以与之前在缠上带时相似的方式,现在在所谓的重整过程时获得在分条整经轴芯10上的层厚度变化,即分条整经轴芯10每回转一次时的厚度增加。层厚度变化被储存。
如果以这种方式已经完成了第一分条整经轴,则重复该过程,也就是说首先由在整经滚筒6的周缘上的相继缠绕的带5制造卷圈。然而在此使用第一分条整经轴的第一带的整经层厚度变化,以形成卷圈的单个卷圈区段。
在重整时重新获得在分条整经轴芯10上的层厚度变化并且复制第一分条整经轴的层厚度变化。
由此可实现,所有分条整经轴实际上具有相同的结构。
每个分条整经轴本身是均匀的,因为已经以相同的整经层厚度变化缠绕所有带5。分条整经轴也彼此是均匀的,因为用于所有分条整经轴的所有带已经都以相同的整经层厚度变化缠绕。此外,分条整经轴在重整之后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因为可以说已将第一分条整经轴的层厚度变化复制给随后的分条整经轴。
如果之后将一组分条整经轴的分条整经轴引入经编机中,那么分条整经轴可抗扭地彼此张紧或者布置在共同的轴上。尽管如此,在从这些分条整经轴中拉出经纱时,实际上不出现不利地影响织物的外观的应力差。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这样的可能性,即可如何获得和监视被缠绕到整经滚筒6上的带的整经层厚度变化。此外可看出,可如何获得和监视在分条整经轴芯上的层厚度变化。
设置有厚度测量装置13,其优选地以光学的方式工作,例如利用激光射线14工作,该激光射线指向整经滚筒6的周缘。此外,设置转数计15,其获得整经滚筒6的转数。整经层的厚度变化和回转的数量被储存在共同的处理设备16中。由此针对被缠绕到整经滚筒6上的第一带5获得整经层厚度变化。
然后为了随后缠上到整经滚筒6上的带5,处理设备16影响纱线应力调节器17,利用该纱线应力调节器17可实现,第一缠绕的带5的整经层厚度变化可被复制到随后缠绕的带5上。
厚度测量装置13可如以虚线示出的那样摆动,从而其射线14也可指向分条整经轴芯10上。分条整经轴芯10也与转数计15相连接,其获得分条整经轴芯10的转数。测量装置13的信息和已进行的回转数量的信息被输送给处理设备16,其针对第一分条整经轴获得并储存层厚度变化。针对随后的分条整经轴,处理设备16影响用于分条整经轴芯10的纱线应力调节器18,从而可以相同的层厚度变化缠上一组分条整经轴的所有在第一分条整经轴之后的分条整经轴。
在此纱线应力调节器17,18仅仅示意性地示出。纱线应力调节器17,18也可通过贴靠于在整经滚筒6上或在分条整经轴芯10上形成的卷圈处并且可施加压力的辊子来补充或代替。可通过制动纱线或者更强驱动整经滚筒6或分条整经轴芯10来影响纱线应力。

Claims (12)

1. 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纱线(4)被缠绕到分条整经轴芯(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4)在缠绕到所述分条整经轴芯(10)上之前缠绕到整经装置(7)的整经滚筒(6)上,并且之后重整到所述分条整经轴芯(10)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重整第一分条整经轴时获得并且储存层厚度变化并且在重整随后的分条整经轴时复制所述层厚度变化。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复制所述层厚度变化影响纱片应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纱线(4)以带(5)的形式缠绕到所述整经滚筒(6)上,其中在缠绕第一分条整经轴的第一带(5)时获得并储存整经层厚度变化,并且在缠绕随后的带(5)时复制所述整经层厚度变化。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获得所述层厚度变化使用厚度测量设备(13)并且所述厚度测量设备(13)也用于获得所述整经层厚度变化。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光学的厚度测量设备(13),该光学的厚度测量设备具有方向可变的测量射线(14)。
7. 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装置(1),该装置带有纱线源(2)和缠绕装置(9),该缠绕装置(9)具有用于分条整经轴芯(10)的容纳部(11)和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纱线源(2)和所述缠绕装置(9)之间布置有整经装置(7)。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装置(9)具有:层厚度监视设备,该层厚度监视设备记录第一分条整经轴的层厚度变化;以及层厚度调节设备,该层厚度调节设备在缠绕随后的分条整经轴时复制所述层厚度变化。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经装置(7)具有用于获得和记录第一带(5)的整经层变化的装置和整经层厚度调节设备,该整经层厚度调节设备在缠绕随后的带(5)时复制所述第一带(5)的整经层变化。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获得所述整经层变化的装置和所述层厚度监视设备具有共同的厚度测量设备(13)。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测量设备(13)构造成光学的厚度测量设备,其具有方向可变的测量射线(14)。
12. 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装置(9)具有纱线应力调节器(19)。
CN201410401116.6A 2014-04-17 2014-08-15 用于制造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方法以及装置 Pending CN1050190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65181 2014-04-17
EP14165181.0 2014-04-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9090A true CN105019090A (zh) 2015-11-04

Family

ID=5048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1116.6A Pending CN105019090A (zh) 2014-04-17 2014-08-15 用于制造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方法以及装置
CN201420750644.8U Active CN204434844U (zh) 2014-04-17 2014-12-04 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50644.8U Active CN204434844U (zh) 2014-04-17 2014-12-04 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486646Y1 (zh)
CN (2) CN1050190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7529A (zh) * 2017-07-18 2017-10-03 海宁市泰达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分条整经机收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9090A (zh) * 2014-04-17 2015-11-04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5970395B (zh) * 2016-06-12 2019-03-12 江阴市四纺机新科技制造有限公司 分条整经机及其整经操作台总成
CN107675309A (zh) * 2017-11-24 2018-02-09 江苏海特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花式纺纱接头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098A (en) * 1993-12-22 1997-05-13 Benninger 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winding of warp strips
EP1219738A1 (de) * 2000-12-28 2002-07-03 Benninger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wenigstens zwei Kettenbäumen gleicher Qualität
CN200985399Y (zh) * 2006-12-18 2007-12-05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互拖式倒轴张力控制装置
CN201614445U (zh) * 2010-01-27 2010-10-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整经机纱架张力自动控制装置
CN204434844U (zh) * 2014-04-17 2015-07-01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4956C2 (de) * 1993-02-18 1998-09-24 Mayer Textil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ären von Fäden
KR200428492Y1 (ko) * 2006-07-21 2006-10-16 허위구 분사 부분 정경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098A (en) * 1993-12-22 1997-05-13 Benninger 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winding of warp strips
EP1219738A1 (de) * 2000-12-28 2002-07-03 Benninger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wenigstens zwei Kettenbäumen gleicher Qualität
CN200985399Y (zh) * 2006-12-18 2007-12-05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互拖式倒轴张力控制装置
CN201614445U (zh) * 2010-01-27 2010-10-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整经机纱架张力自动控制装置
CN204434844U (zh) * 2014-04-17 2015-07-01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7529A (zh) * 2017-07-18 2017-10-03 海宁市泰达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分条整经机收卷设备
CN107227529B (zh) * 2017-07-18 2019-07-30 海宁市泰达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分条整经机收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34844U (zh) 2015-07-01
KR200486646Y1 (ko) 2018-06-15
KR20150003923U (ko) 2015-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34844U (zh) 用于制造用于编织过程的一组至少两个分条整经轴的装置
TWI321173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ircular knitting with elastomeric yarn that compensate for yarn package relaxation
CN104594088A (zh) 一种外收内放型双捻机
CN104438392A (zh) 拉丝生产线
JP5138751B2 (ja) 経糸製造方法および部分整経機
US480158A (en) Method of winding cops or balls
MX2016003851A (es) Unidad constrictiva complementaria en una maquina de enrollado para una pelicula de plastico.
EP2302116B1 (de)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Musterkette und Musterkettenschärmaschine
CN204874974U (zh) 防缠绕型分条整经机
JP2022034256A5 (zh)
TWI457481B (zh) 圖樣整經機(二)
JP6664653B2 (ja) ゴムシート材料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203359680U (zh) 上浆装置
CN105862237A (zh) 用于改良纱片和/或将纱片加工成平面构型物品的设备和方法
CN102383232A (zh) 整经机盘头旋转圈数的测量方法
US817313A (en) Method of tapestry-yarn printing.
USRE11855E (en) Apparatus for winding cops or balls
CN207047520U (zh) 一种生产窄幅红边牛仔织轴的浆纱机
US480157A (en) Apparatus for winding cops or balls
CN203420044U (zh) 用于收缩经纱的定幅筘
KR20080099649A (ko) 전방향족 폴리아미드 필라멘트의 태섬도화 방법
CN206070084U (zh) 一种可消除渔网线内应力的捻线机
CN206368243U (zh) 易于穿线的防缠绕分条整经机
JP2014158758A5 (zh)
ITTO20100408A1 (it) Procedimento per dipanare una portata di fili da un subbio per ordit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