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8494B - 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8494B
CN105018494B CN201510405907.0A CN201510405907A CN105018494B CN 105018494 B CN105018494 B CN 105018494B CN 201510405907 A CN201510405907 A CN 201510405907A CN 105018494 B CN105018494 B CN 1050184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
rno
renal toxicity
injury
mir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59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18494A (zh
Inventor
邱云良
马璟
洪敏�
富欣
汤纳平
李华
黄欢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new drug safety assessment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nuosi Bio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nuosi Bio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nuosi Bio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59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84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8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8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18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8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及试剂盒和引物。rno‑miR‑374可以作为唯一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常规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并在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中发挥作用。所述的试剂盒能够特异性强、可行性高地检测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从而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所述的引物能够特异性强地扩增rno‑miR‑374,并应用于所述的试剂盒中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

Description

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4年7月10日,申请号为201410328083.7,发明名称为“一种肾毒性生物标志物及其用途”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引用该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及试剂盒和引物。
背景技术
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外源性毒物在体内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很多化合物(药物)进入体内可引起肾脏毒性损伤,据调查,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有32.4%是由于药物肾毒性引起的。因此急需建立发现和确证新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能够早期发现肾损伤,并可以反映出肾脏损伤的改善或加重,甚至能反映损伤的机制。
当前常规的肾毒性评价方法,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临床上常用的肾损伤指标为血清肌酐(CRE)和尿素氮(BUN),再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CRE易受年龄、性别、种族、饮食和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并且无法预测早期病变,不能反映肾小管的损伤和坏死;BUN不仅受肾功能的影响,还受肾外因素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等的影响。而且两者需要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几天后才有限制升高,会延误肾毒性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随着肾毒性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一些新的肾脏毒性损伤的检测指标,如尿总蛋白(uTP)、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作为药物肾小球损伤的生物标记物;丛生蛋白、肾损伤分子(KIM-1)、三叶因子-3(TFF-3)可作为肾小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但是存在敏感性、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问题,难以取代传统的肾毒性检测。因此,寻找及时、可靠、可行性强的肾毒性的生物标记物十分有意义。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它们可以和靶基因mRNA-3’端非翻译区(3’-UTR)部分或全部互补结合,在翻译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导致靶基因出现翻译抑制或mRNA降解。成熟miRNA大小约18到25个核苷酸。它们首先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初级miRNA(pri-miRNA),然后在由RNAase III、Dicer和Drosha形成的蛋白复合体以及RNA聚合酶II的作用下形成前体miRNA(pre-miRNA)。pre-mi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浆内,被Dicer酶切为约22个核苷酸的双链miRNA。随后双链被切断,形成一条成熟的单链miRNA。单链miRNA和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结合并选择性作用靶基因mRNA的反义互补序列,最终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肾毒性生物标记物不够特异、不能早期发现检测、检测方法过于复杂等的问题,提供一种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及试剂盒和引物。所述的用途能够将rno-miR-374应用于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制备从而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所述的试剂盒能够特异性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所述的引物能够特异性扩增用以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rno-miR-374。
本发明提供rno-miR-374作为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用途。
本发明中,所述的rno-miR-374是一种miRNA。本发明中,大鼠的rno-miR-374,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述的碱基序列。
本发明中所述的肾毒性较佳地来源于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所述的rno-miR-374作为肾毒性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
本发明所述的外源性化合物为本领域常规,较佳的是庆大霉素(GM)、顺铂、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或阿霉素,更佳的是庆大霉素。
本发明中,较佳地,rno-miR-374作为唯一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单独使用,或者和常规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优选的,所述的常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是血清肌酐、尿素氮、尿总蛋白和丛生蛋白。
本发明rno-miR-374作为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用于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肾组织中rno-miR-374的含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的试剂盒,其包括特异性检测rno-miR-374的引物,所述的引物为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的DNA片段。
较佳地,所述的试剂盒还包括RNA抽提试剂、反转录试剂和/或qPCR试剂。所述的RNA抽提试剂为本领域常规的RNA抽提试剂,较佳地为TRIZOL。所述的反转录试剂为本领域常规的反转录试剂,较佳地为RNA逆转录酶。所述的qPCR试剂为本领域常规的所述的qPCR试剂,较佳地为DNA聚合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特异性检测rno-miR-374的引物,其是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的DNA片段。
本发明人发现,rno-miR-374在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的大鼠血液白细胞中高表达。所述的血液白细胞可以来源于各个组织的血液,较佳的,后腹主动脉。
本发明寻找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包括对miRNA芯片表达谱的分析,比较雌雄大鼠分别经外源性化合物处理的不同时间和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的表达谱,然后根据已知的功能预测可能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rno-miR-374是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的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在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的血液白细胞中高表达,能够发挥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用途,从而可以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能够特异性强、可行性高地检测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从而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本发明提供的引物能够特异性强地扩增rno-miR-374,并应用于所述的试剂盒中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大鼠连续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后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阴性对照组D2)。
图2为大鼠连续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后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80mg/kg组D4)。
图3为大鼠连续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后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80mg/kg组D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以rno-miR-374为例,通过miRNA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发现rno-miR-374是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检测发现rno-miR-374在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的肾组织中高表达。应用rno-miR-374为肾毒性生物标志物,可以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实施例1寻找肾毒性生物标志物
1.1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1.1.1实验材料和仪器
实验试剂及仪器
阳性药: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批号:20110406,购自湖北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mL:8万单位;80mg即为8万单位);
溶媒对照品: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批号11010463:购自山东长富结晶药业有限公司)
CRE(R1)(肌酐)测定试剂盒由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Wako)生产,BUN(尿素氮)检测试剂盒由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生产。
HITACHI 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于日本日立产业株式会社。
实验动物
SPF级SD大鼠200只,雌雄各半,首次给药时体重在170~230之间,周龄在6~8周之间。动物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为SCXK(沪)2008-0016。动物采用苦味酸和伊红进行标识,5只/笼,每笼动物均有笼牌。动物饲养于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的SPF级动物房,动物房温度控制在22~26摄氏度,湿度控制在40~70%之间,每分钟通气次数≥15次,12小时/12小时的明暗光照周期,动物自由摄食,饲料为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的钴60辐照灭菌SPF大小鼠繁殖颗粒饲料,动物通过饮水瓶自由饮用自制的去离子水。
1.1.2实验方法
1.1.2.1阳性药的配制
用生理盐水将阳性药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稀释成所需浓度。现配现用,室温保存。具体见表1:
表1阳性药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配制表
1.1.2.2动物试验剂量设置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临床用法为,成人采用肌肉注射或者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80mg(即8万单位)或者按照体重一次1~1.7mg/kg,每8小时1次,稀释采用生理盐水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本实验给予硫酸庆大霉素后希望导致:①.动物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②.在不同时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轻微的至严重的肾脏损伤;③.出现一定的剂量依懒性和时间依赖性损伤。因此本实验设置5、20和80mg/kg组,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具体见表2:
表2实验剂量设计
1.1.2.3给药及观察检查
阴性对照组和硫酸庆大霉素3个剂量组的给药途径均为肌肉注射,给药部位为大鼠左右后腿股四头肌,每天给药1次,给药容量为2mL/kg。每次每只动物的左右后腿各注射1mL/kg,每次的给药体积均根据最近一次测得的体重计算。
试验期间每天上下午各观察1次动物死亡及濒死情况。给药期间每天观察2次临床征状,上、下午各1次。
给药第1、3、5、7和14天给药前称重,以及恢复期7、14、21和28天称重,每次解剖前称重仅用于计算脏器系数。
在首次给药后24小时、3天、7天、14天以及给药14天恢复期28天后,每个时间点分别取10只动物(雌性各半),均从颈静脉采血约0.5mL,以1660g离心15min后吸取上清液,用尿素酶法检测BUN、肌酐酶法检测CRE浓度。
1.1.2.4血清生化检测结果
给药1天(D2)和3天(D4)后,给予庆大霉素组动物的血清BUN和CRE均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给药7天(D8)后,5和20mg/kg组的血清BUN和CRE均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而80mg/kg组的雌性动物的血清BUN和CREA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雄性动物血清CRE也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给药14天(D15)后,5mg/kg组雌雄动物的血清BUN和CRE均值也仍未见明显差异,20mg/kg组雌性动物的血清CRE明显高于同期阴性对照组(P<0.05),20mg/kg组雄性动物的血清BUN和CRE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而80mg/kg组雌雄性动物的血清BUN和CRE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表4。
给药14天恢复期28天(R29)后,5和20mg/kg组雌雄动物的血清BUN和CRE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80mg/kg组雌雄性动物的血清CRE均值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血清BUN均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异常。
表3雌性动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后血清生化结果
*P<0.05,**P<0.01,与0mg/kg组比较;BUN单位mmol/L;CRE单位umol/L;D:给药天数,R恢复天数。
表4雄性动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后血清生化结果
*P<0.05,**P<0.01,与0mg/kg组比较;BUN单位mmol/L;CRE单位umol/L;D:给药天数,R恢复天数。
1.1.2.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组织病理学的改变见图1-3。给药1天后,阴性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动物肾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改变(图1);给药3天后,阴性对照组和5mg/kg组动物肾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改变,20和80mg/kg组部分雌雄动物肾可见轻微至轻度局灶性肾小管扩张(图2),其余未见明显异常;给药7天和14天后雌雄动物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类似,阴性对照组和5mg/kg组动物肾均未见明显给药相关的改变,20mg/kg组雌雄动物均可看到部分动物轻微至轻度的炎细胞浸润,轻微至轻度的局灶性肾小管扩张等轻微的改变,80mg/kg组所有动物可见明显的局灶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局灶性肾小管嗜碱性变,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不同程度的局灶性肾小管扩张以及不同程度的局灶性管型等异常改变(图3);给药14天恢复28天组,阴性对照组、5和20mg/kg组未见明显与给药有关的异常,但各组均偶见自发的轻微炎细胞浸润、轻微嗜碱性小管等病变,高剂量组雌雄动物仍可见局灶性炎细胞浸润和不同程度的嗜碱性小管及肾小管管型。
1.1.2.6结论
本部分实验采用SD大鼠肌肉注射给予庆大霉素5、20和80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同时设置给药1天(D2)、3天(D4)、7天(D8)、14天(D15)和给药14天恢复28天(R29)后五个时间点采血进行血清生化检测、大体解剖观察、肾脏称重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观察庆大霉素诱导的肾损伤情况。
血清生化检测,给药7天(D8)后,80mg/kg组动物BUN和CRE均升高。给药14天(D15)后,80mg/kg组动物BUN和CRE均升高,20mg/kg组动物CRE也升高。给药14天恢复28天(R29)后BUN和CRE末可基本恢复。
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可见肾小管的损伤,包括坏死、肿胀、脱落等。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给药3天(D4)后,20和80mg/kg组肾见局灶性肾小管扩张;给药7天(D8)和14天(D15)后,20mg/kg组肾脏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局灶性肾小管扩张,80mg/kg组肾见局灶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局灶性管型(轻度)等。给药14天恢复28天(R29)后,仅见80mg/kg组肾见嗜碱性小管、肾小管管型。
综上可见,SD大鼠肌肉注射给予庆大霉素后成功地诱导大鼠肾损伤,并且出现了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改变,因此庆大霉素诱导肾损伤模型成立,可用于肾毒性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探索。
1.2 miRNA表达谱芯片的制备
1.2.1取样
分别取相同品种属种、年龄相近大小均一一致的正常大鼠和已经建立好的肾损伤模型中有肾损伤的大鼠各三只。大鼠解剖后立刻去肾脏称重,称重后取约0.5*0.5cm大小的肾脏组织,立刻加入至装有约1mL RNAlater液的4℃预冷过夜的EP管,并剪成小块,再放入4℃冰箱,使其充分浸润,随后转入-80℃保存备用。
1.2.2总RNA的提取
采用mirVanaTM PARISTM(Cat#AM1556,Ambion,Austin,TX,US)并且根据生产厂商提供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样品的total RNA抽提,抽提所得total RNA经AgilentBioanalyzer 2100(Agilent technologies,Santa Clara,CA,US)电泳质检合格后备用。
操作步骤如下:
(1)配制70%乙醇:35mL无水乙醇与15mL无核酸酶水混匀。
(2)离心均应4℃条件下进行,离心速度为13200rpm。
(3)匀浆:每100mg组织加入1mL TRIZOL试剂,并用匀浆器匀浆。
(4)取已经加入1mL的TRIZOL的白细胞;
(5)每1mL的TRIZOL,加入约1/5体积的氯仿,上下颠倒充分混匀1min左右,室温静置5min。离心15min。小心取出上清液,避免触及中间层,将上清夜转入新的1.5mL离心管,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轻轻颠倒混匀,室温静置5min。离心15min吸去上清,保留沉淀,并向沉淀中加入1mL 70%乙醇,离心10min洗涤沉淀。吸去上清,沉淀室温自然晾干后适量无RNA酶的水,用Tip头吹吸,充分溶解沉淀。
(6)样品储存在-80℃。
1.2.3RNA质量鉴定
使用NanoDrop ND-1000分光光度计测量RNA浓度。使用Agilent 2100Bioanalyzer验证RNA质量。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合格,可用于RT-PCR和芯片杂交分析。
1.2.4miRNA标记和纯化
实验样品RNA采用Agilent miRNA芯片配套的试剂盒,miRNA Complete Labelingand Hyb Kit(Cat#5190-0456,Agilent technologies,Santa Clara,CA,US),对样品中的miRNA分子进行荧光标记。
操作步骤如下:使用前稀释Spike-In溶液;Dephosphorylation去磷酸化;按如下所示的顺序配制去磷酸化混合液:
取上述的混合液2μL至样本管中,总体积为4μL。混匀,离心,置于37℃金属浴中孵育30min;样本变性:在每管样本中添加2.8μL 100%DMSO,置于100℃金属浴中孵育7min;连接:冰上,按如下所示配制连接反应混合液:
取4.5μL反应混合液移至样本管中,总体积为11.3μL,混匀,离心,16℃孵育2小时;干燥样本:(1)16℃孵育2小时反应结束后,需彻底干燥样本;(2)45℃真空浓缩仪中抽干3小时。
1.2.5芯片杂交和洗涤
按照Agilent miRNA芯片配套提供的标准操作流程和配套试剂盒,miRNAComplete Labeling and Hyb Kit(Cat#5190-0456,Agilent technologies,Santa Clara,CA,US)的杂交部分,进行样品的杂交实验。在滚动杂交炉中,Hybridization Oven(Cat#G2545A,Agilent technologies,Santa Clara,CA,US),55℃,20rpm滚动杂交20小时。杂交完成后在洗缸staining dishes(Cat#121,Thermo Shandon,Waltham,MA,US)中洗片,洗片所用的试剂为Gene Expression Wash Buffer Kit(Cat#5188-5327,Agilenttechnologies,Santa Clara,CA,US)。
操作步骤如下:
准备杂交样本
1、如下将抽干的样本重新溶解在22.5μL混合液中;
2、每管中加入22.5μL 2×Hi-RPM Hybridization Buffer,轻微涡旋混匀;
3、100℃金属浴中孵育5min;
4、反应结束后,迅速将其转至冰水浴中冷却5min;
5、离心收集反应液并立即进行下面的步骤。
准备杂交装置
1、缓慢吸取45μL反应液至围栏中央;
2、将芯片点样面(带有“Agilent”字样面)朝下缓慢放置在盖片上;
3、将组装好的杂交仓放置在杂交炉的架子上,温度设定在55℃,转速为20rpm;
4、杂交20小时。
芯片洗涤
具体的洗涤时间和温度如下:
1.2.6芯片扫描
芯片结果采用Agilent Microarray Scanner(Cat#G2565BA,Agilenttechnologies,Santa Clara,CA,US)进行扫描,用Feature Extraction software 10.7(Agilent technologies,Santa Clara,CA,US)读取数据,最后采用Gene Spring Software11.0(Agilent technologies,Santa Clara,CA,US)进行归一化处理,所用的算法为Quantile。
具体设置扫描参数如下:
1.2.7芯片实验质控
变异系数(CV值)是通过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分析来判断该体系是否是稳定的。本芯片用重复探针点(10次重复)信号的CV值来计算芯片的稳定性和技术的稳定性。结果显示,除个别样品外,大部分样品的CV值均控制在10%以内,结果可靠,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1.3miRNA表达谱芯片的分析与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确定
1.3.1差异miRNA的筛选
采用Gene Spring Software 11.0(Agilent technologies,Santa Clara,CA,US)对每个时间点各组间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对组内动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等。组间差异miRNA的选择采用倍数变化(Fold changes,FC)大于2或者小于0.5且P<0.05。对所选的差异miRNA同时进行聚类分析。
miRNA可以结合在靶基因的3’UTR,下调靶基因。miRNA靶基因预测利用TargetScan数据库、miRbase数据库、PicTar数据库、MirTarget 2.0以及PITA数据库关联microRNA的靶基因。由于不同数据库有很多相同的靶基因,因此本实验采用去除重复的靶基因方法,留下合并的靶基因结果进行后续的分析。
1.3.2 GO分析
对于预测的靶基因采用由上海生物芯片公司提供的在线SAS软件(http://sas.ebioservice.),基于GO的在线数据库(http://www.geneontology.org/)对DEGs进行生物学过程的GO分类分析,包括DEGs的GO功能注释和GO功能富集分析。本研究中主要列出的是生物学过程的分类。
miRNA-GO Network利用靶基因的功能注释与miRNA-mRNA靶向调控关系,构建miRNA功能调控的网络图。网络图可发现miRNA调控的多种基因功能,并通过网络分析,希望得到核心调控miRNA以及miRNA调控的核心基因功能。
1.3.3 Pathway分析
对于预测的靶基因采用上海生物芯片公司提供的在线SAS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通路(Pathway)分析,Pathway分析主要包括靶基因的KEGG代谢通路、BioCarta或细胞信号转导通路(Signal Pathway)Pathway富集分析图等,但在本文中主要列出了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http://www.genome.adjp/kegg)的分析结果。
同时进行miRNA-Pathway Network的工作,miR-Pathway Network与miR-GONetwork类似,利用靶基因的Pathway间相互作用关系,与microRNA-mRNA靶向调控关系,构建miR-Pathway调控的网络图。网络图可发现MicroRNA调控的多种信号通路,并通过网络分析,得到核心调控microRNA以及microRNA调控的核心信号通路。
1.3.4芯片分析结果
1.3.4.1概述
由表1可见,差异miRNA的选择标准不一,差异的miRNA数也有差别,但是整体的趋势一致。本实验采用FC大于2或者小于0.5且P<0.05,不同时间点动物差异miRNA基因,给药1天后(D2)雌雄动物的差异miRNA数分别为9和8个,给药3天后(D4)雌雄动物的差异miRNA数均为7个,给药7天后(D8)雌雄动物的差异miRNA数分别为28和9个,给药14天后(D15)雌雄动物的差异miRNA数分别为44和51个,给药14天恢复28天后(R29)雌雄动物的差异miRNA数分别为13和11个。可见差异的miRNA数也随着给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给药14天后的差异miRNA数量最多。而恢复28天后,差异miRNA数量接近给药1天后的数量。进一步在P<0.05的条件下,对D2、D4、D8和D15的肾脏差异miRNA进行交集分析,雌雄动物的差异miRNA数分别发现7和8个。
表1庆大霉素诱导肾损伤后对大鼠肾脏miRNA差异数
2mean3表示FC大于2,且平均的信号值大于3。
1.3.4.2 GO分析结果
给予庆大霉素后,于D2、D4、D8、D15和R29时间点取大鼠肾脏,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获得差异miRNA。差异miRNA的靶基因数非常多,对靶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可能注释到所有的功能和通路,因此集中对D4、D8和D15时间点进行交集,并对交集的差异miRNA预测的靶基因进一步作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表2庆大霉素诱导肾损伤后对大鼠肾脏差异miRNA预测的靶基因数
雌性动物各时间点交集的差异miRNA包括rno-miR-374,其调控的靶基因的核心基因功能主要为氮磷化合物代谢、RNA代谢和转录、蛋白激酶调节、基因表达调控、胚胎生长发育等(表3)。
雄性动物各时间点交集的差异miRNA之一为rno-miR-374(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其调控的靶基因的核心基因功能主要为氮磷化合物代谢、RNA代谢和转录、蛋白激酶调节、胚胎生长发育、神经元发育分化等,可见雌雄动物的涉及到的主要基因功能类似(表4)。
表3雌性动物各时间点交集的靶基因GO分析
表4雄性动物各时间点交集的靶基因GO分析
1.3.4.3 Pathway分析结果
由表5可见,雌性大鼠交集miRNA的靶基因富集的生物学通路的改变,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如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黑素生成、细胞周期、朊病毒疾病、MARK信号通路等。
由表6可见,雄性大鼠交集miRNA的靶基因富集的生物学通路的改变,主要也涉及癌症信号通路,如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小细胞肺癌,黑素生成、细胞周期、吞噬作用、MARK、p53、TGF-β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蛋白分解、白细胞移动等。可见雌雄动物的涉及到的生物学通路类似。
表5雌性动物各时间点交集的靶基因的Pathway分析
表6雄性动物各时间点交集的靶基因的Pathway分析
1.3.4.4总结
本实验肾组织的miRNA芯片结果显示,每个组动物的miRNA表达模式是相近的,每组内样品的相关性比全基因表达检测结果稍差,可能是由于miRNA数较少有关。但是本实验给药14天后(D15)的动物miRNA表达模式与阴性对照组动物的表达模式相差最远,其次给药7天后(D8)的动物miRNA表达模式。差异miRNA数也随着给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恢复28天后,差异miRNA数量接近给药1天后的数量,可见miRNA的改变与给予庆大霉素损伤肾脏有关联。
肾组织每个时间点差异miRNA的靶基因数非常多,但是对雌性动物各时间点交集的差异miRNA之一为rno-miR-374,调控的靶基因的核心基因功能主要为氮磷化合物代谢、RNA代谢和转录、蛋白激酶调节、基因表达调控、胚胎生长发育等。而雄性动物各时间点交集的差异miRNA之一为rno-miR-374,调控的靶基因的核心基因功能与雌性动物类似。进一步的通路分析显示,雌性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如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黑素生成、细胞周期、朊病毒疾病、MARK信号通路等。而雄性大鼠主要也涉及癌症信号通路,如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小细胞肺癌、黑素生成、细胞周期、吞噬作用、MARK、p53、TGF-β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蛋白分解、白细胞移动等。可见雌雄动物涉及到的生物学通路类似。可见上述的差异miRNA可以为检测肾毒性的新生物标志物,尤其是雌雄动物共有差异的rno-miR-374。
实施例2检测肾损伤大鼠中血液中rno-miR-374的表达量
取实施例1中,给药(80mg/kg,庆大霉素)7天后的大鼠三只和相同品种正常生长的大鼠三只。分别抽取它们的总RNA,抽取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将抽取的总RNA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反转录试剂和体系参见miScript Ⅱ RTkit,购自德国Qiagen公司)。其中,反转录的体系为每20μL的反应溶液中含有4μL的5╳miScriptHiFlex Buffer、2μL的10╳miScript Nucleics Mix、2μL的miScript Reverse TranscriptaseMix、余下为RNA模板和去RNA酶水。反转录的程序为:37℃,1h;95℃,5min;4℃,保温。
然后通过qPCR检测rno-miR-374的表达量(qPCR试剂和体系参见KAPAFAST qPCR Kit,购自美国Kapa Biosystems公司)。其中,rno-miR-374的引物为rno-miR-374f(其核苷酸序列参见说明书序列表SEQ ID No.2)。7900HT Sequence DetectionSystem(购自美国ABI公司)上的qPCR程序为:95℃,2min;94℃,15s;60℃,1min。从而实时检测样品中rno-miR-374的表达量。
结果表明,采用实施例1中给药80mg/kg庆大霉素3天和14天后的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rno-miR-374的含量显著降低,给药3天后雌性动物是正常动物的rno-miR-374的含量的0.89倍,雄性动物是正常动物的1.29倍;但是至给药14天后,雌性动物是正常动物的rno-miR-374的含量的0.35倍,而雄性动物是正常动物的0.59倍。
同时,病理诊断表明,实施例1中给药80mg/kg庆大霉素3天后的大鼠肾脏的轻微损伤致14天后的明显产生了肾损伤。由此可知,rno-miR-374可以作为一种肾毒性生物标志物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
实施例3检测肾损伤大鼠中肾脏组织中rno-miR-374的表达量
取实施例1中给药大鼠和正常大鼠的肾脏组织,分别抽取RNA、反转录获得cDNA、通过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rno-miR-374的表达量(抽取RNA、反转录获得cDNA、通过qPCR检测的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结果显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结果相似,说明rno-miR-374可以作为一种肾毒性生物标志物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肾损伤。
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9)

1.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肾毒性来源于庆大霉素引起的肾损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rno-miR-374作为唯一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单独使用或者和常规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规的肾毒性生物标志物是血清肌酐、尿素氮、尿总蛋白和/或丛生蛋白。
4.一种引物在制备检测庆大霉素引起的肾损伤的试剂盒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为特异性检测rno-miR-374的引物,所述的引物为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的DNA片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剂盒还包括RNA抽提试剂、反转录试剂和/或qPCR试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NA抽提试剂包括TRIZOL。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转录试剂包括RNA逆转录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qPCR试剂包括DNA聚合酶。
9.一种特异性检测rno-miR-374的引物在制备检测庆大霉素引起的肾损伤的制剂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是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的DNA片段。
CN201510405907.0A 2014-07-10 2015-07-10 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Active CN105018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5907.0A CN105018494B (zh) 2014-07-10 2015-07-10 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8083 2014-07-10
CN2014103280837 2014-07-10
CN201510405907.0A CN105018494B (zh) 2014-07-10 2015-07-10 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8494A CN105018494A (zh) 2015-11-04
CN105018494B true CN105018494B (zh) 2018-02-02

Family

ID=54408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5907.0A Active CN105018494B (zh) 2014-07-10 2015-07-10 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84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5571B (zh) * 2021-08-31 2024-0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用于胚胎着床成功率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及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0480A1 (en) * 2008-04-22 2009-10-29 Oxford Gene Technology Ip Limited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WO2009148137A1 (ja) * 2008-06-04 2009-12-10 協和発酵キリン株式会社 肥満細胞の脱顆粒を制御する核酸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0480A1 (en) * 2008-04-22 2009-10-29 Oxford Gene Technology Ip Limited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WO2009148137A1 (ja) * 2008-06-04 2009-12-10 協和発酵キリン株式会社 肥満細胞の脱顆粒を制御する核酸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tered expression of microRNA miR-146a correlat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renal inflammation;Osamu Ichii等;《Kidney International》;20111005;第81卷(第3期);第281页右栏第2段及表1 *
Claudin-14 regulates renal Ca++ transport in response to CaSR signalling via a novel microRNA pathway;Yongfeng Gong等;《The EMBO Journal》;20120228;第31卷(第8期);摘要及第1999-2012页 *
The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of MicroRNAs in Kidney Diseases;Qingqing Wei等;《IUBMB LIFE》;20130731;第65卷(第7期);第602-615页 *
登录号:NR_032135.1;Linsen S.E等;《GenBank》;20130725;第8-33位 *
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miRNA表达谱的筛查与分析;查宜凤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0531;第35卷(第5期);第467页左栏第2部分至469页左栏第3部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8494A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ang et al. Comprehensive circular RNA profiling reveals that hsa_circ_0005075, a new circular RNA biomarker, is involved in hepatocellular crcinoma development
Chen et al. SIDT1-dependent absorption in the stomach mediates host uptake of dietary and orally administered microRNAs
Chen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RNAs in raw milk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lactation, commercial fluid, and powdered milk products
Wang et al. Gene networks and microRNAs implicated in 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
Ding et al. Profiling of microRNA-mRNA reveals roles of microRNAs in cervical cancer
Zhu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icro‐RNA networks in end‐stage heart failure because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Ghizoni et al. The utilization of saliva as an early diagnostic tool for oral cancer: microRNA as a biomarker
CN109504784B (zh) 用于预测人辅助生殖技术中早期胚胎质量的miRNA分子标志及其应用
Kito et al. miRNA profiles of tubular cells: diagnosis of kidney injury
CN104450707B (zh) 一种血清miRNA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US20190153446A1 (en) Mir-149-3p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metabolic disease using the same
Cao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DNA methylation and screening of epigenetic marker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CN111621566B (zh) 用于诊断肝癌和预测肝癌转移的血清miRNA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
CN105039536B (zh) mo-miR-877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CN109055557A (zh) 一种与胰腺癌辅助诊断相关的血清miRNA标志物及其应用
CN111455044A (zh) 一种用于母羊早期妊娠诊断的外泌体miRNA标志物及其应用
Zhang et al. The role of circular RNAs in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e mammalian ovary
Barranco et al. Seminal plasma modulates mirna expression by sow genital tract lining explants
Xu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 genes in pterygium based on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CN105018494B (zh) rno‑miR‑37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Dabi et al.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infertility diagnosis based on saliva microRNA signatures
CN105039537B (zh) mo-miR-211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Greene et al. miRNA transcriptome and myofiber characteristics of lamb skeletal muscle during hypertrophic growth1
CN105002274B (zh) mo-miR-144在制备肾毒性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US2024011275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aracterizing and treating 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holangiocarcinom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GuoShouJing Road No. 199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Yinuosi biotechnolog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GuoShouJing Road No. 199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Innostar Bio-tech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13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Jing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Zone Road No. 199

Co-patentee after: National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new drug safety assessmen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inuosi biotechnolog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GuoShouJing Road No. 199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inuosi biotechnology Limited by Shar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

Correct: NCDSER

False: National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new drug safety assessment

Number: 13-02

Volume: 34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