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环境污染,需要对玻璃纤维废水进行处理,玻璃纤维废水是通过对应的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的。在中国专利号为ZL2014204158005、授权公告号为cn204125261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月28号、名称为“玻璃纤维废水处理系统”的专利文献中即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该专利文件中的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沉淀池、混凝池、反应池、平流沉淀池、中间水池、回用水池、污泥池、将调节沉淀池内的流体经第一管道输入到混凝池的第一提升泵、将混凝池内的流体经第二管道输入到反应池的第二提升泵、将中间水池内的流体经第三管道输入到回用水池的第三提升泵和将平流沉淀池内的污泥输入到污泥池的污泥输送装置,第三管道设有串联连接在一起的石英砂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
该专利文件中的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对过滤器进行安装时的方便性差;老鼠能够沿着过滤器外壳爬到过滤器上;提升泵不能够进行自动润滑;过滤器产生倾倒后会产生上清水溢流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对过滤器安装座进行安装时方便的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安装过滤器安装座时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旨在第一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老鼠爬到过滤器上的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的过滤器不防鼠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沉淀池、混凝池、反应池、平流沉淀池、中间水池、回用水池、污泥池、将调节沉淀池内的流体经第一管道输入到混凝池的第一提升泵、将混凝池内的流体经第二管道输入到反应池的第二提升泵、将中间水池内的流体经第三管道输入到回用水池的第三提升泵和将平流沉淀池内的污泥输入到污泥池的污泥输送装置,所述第三管道设有串联连接在一起的石英砂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安装座,所述石英砂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都连接在所述过滤器安装座上,所述过滤器安装座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内设有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围成吸附槽。通过设置过滤器安装座,将所有的过滤器都预装在过滤器安装座上,然后通过同时挤压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使得第一吸盘的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中都形成负压,也即通过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一起进行吸附而将过滤器安装座固定在使用现场。当受到振动或瞬间冲击力而使第一吸盘的吸附处产生瞬间局部脱开时,在第二吸盘的作用下、当瞬间冲击力消失后第一吸盘会重新恢复而进行吸附,使得吸盘受到瞬间冲击而产生局部瞬间断开时不会产生脱落现象,且吸附力的下降量会较小即仍旧保持良好的吸附作用。通过吸盘进行安装固定较之现有的通过地脚螺栓的方式进行固定,隔振效果好,且不会破坏地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端伸出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端。因为第一吸盘是位于外部的,有否吸附上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的,而第二吸盘是否吸附上是不能够直观地看到的,所以如果第一吸盘超出第二吸盘则存在以下不足:按压力小了则可能第二吸盘没有吸附上、为了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则需要用较大的力进行按压,而该力到底多大和持续多长时间难以掌握,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力气浪费和时间浪费。本技术方案则只要第一吸盘吸附上时第二吸盘必定已经吸附上,所以使用时能够方便省力快速地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槽内设有将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弹性连接条,所述弹性连接条沿第二吸盘周向分布。当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都吸附上时,弹性连接条被拉长而储能,该能量产生促使第一吸盘朝向被吸附物运动的趋势,使得当第一吸盘产生瞬间断开时、加速第一吸盘恢复到吸附状态。也即进一步降低了收到瞬间冲击时而产生脱落的可能性,换而言之也即提高了吸盘的抗瞬间冲击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结构还设有将所述第二吸盘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盘外部空间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外端铰接有用于密封所述气道外端的密封盖。当挤压吸盘而进行吸附时,吸盘内的空气能够顶开密封盖而排出,但吸附住时气压差使得密封盖重新盖到气道的外端上。需要移动过滤器安装座时,通过人工开启密封盖来对吸盘内部空间进行破真空,从而能够在保证大的吸力的情况下实现以小的力进行过滤器安装座的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安装座的下端设有隔离座,所述隔离座的下端设有支撑脚,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脚,所述隔离座的前后左右侧面都设有防虫板,所述防虫板的下表面和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A,40°≤A≤60°。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安装座的下端设有隔离座,所述隔离座的下端设有支撑脚,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脚,所述隔离座的前后左右侧面都设有防虫板,所述防虫板的下表面和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A,40°≤A≤60°。当老鼠沿着隔离座爬向罐顶时,需要经过防虫板,而防虫板的该位置连接状态关系,使得老鼠会掉下,从而起到防止老鼠经罐体表面爬到过滤器安装座的罐顶的作用。实现了第二个发明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防虫板远离所述隔离座的一端连接有增高板,所述增高板的上端朝远离所述隔离座的方向倾斜。能够防止老鼠以跳跃的方式跳到防虫板上表面进而爬向过滤器安装座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增高板和防虫板铰接在一起,所述增高板和防虫板之间设有使增高板和防虫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设定值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于防虫板端面的挡接面和设置于增高板的同抵接面配合的挡块。能够将增高板转动到合拢在防虫板上,从而起到降低过滤器安装座存储运输时的方便性和防止存储运输过程中增高板被损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增高板和防虫板之间设有使增高板同所述防虫板分开的弹簧,所述隔离座设有增高板合拢到防虫板时增高板和防虫板能够一起插入的连接孔,所述防虫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孔,所述增高板的上端和所述防虫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上下方向的开口宽度。能够使增高板自动从防虫板上弹开,使用时的方便性好。能够将增高板和防虫板合拢后经连接孔插入到隔离座内且在弹簧产生的张力作用下不滑出。
作为优选,所述防虫板设有卡槽,所述防虫板通过所述卡槽卡在所述连接孔的下边缘上同所述连接孔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卡槽的内侧壁沿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孔沿上下方向的开口宽度。能够方便地将防虫板从隔离座上取下和安装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提升泵包括泵和电机,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和转轴,所述转轴同所述泵连接在一起驱动泵转动,所述转轴通过两个轴承支撑于所述机壳,所述机壳和两个轴承之间形成加油腔,所述加油腔内设有啮合在一起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同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齿轮同所述机壳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齿轮内设有加油机构,所述加油机构包括出油口、补气口、密封头、驱动密封头密封住出油口的第一弹簧、缸体和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为气腔和油腔,所述活塞设有朝向气腔开启的单向阀,所述活塞通过连杆同所述密封头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油口通过油道同所述油腔相连通,所述补气口通过气道同所述气腔相连通,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顶,所述密封头伸出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顶隙。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当第一齿轮转动到设有出油口的齿同第二齿轮啮合在一起时,第一齿轮的齿槽驱动密封头缩进齿轮内,密封条内缩时使第一弹簧储能的同时还通过连杆驱动活塞朝向油腔移动而驱动油腔内润滑油经油道流向出油口而流到加油腔从而实现对轴承的润滑;当密封头同齿槽错开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密封头重新密封住出油口,密封头移动的过程驱动活塞朝向气腔移动,此时由于油腔中的油已经部分流出、故油腔内的压力小于气腔的压力,单向阀开启而使得空气补充到油腔中和将加油腔中多余的有回收进油腔中,使得下一次活塞挤压油腔时润滑油能够可靠地流出。实现了第一提升泵的电机轴承的自动润滑。当然其它的提升泵也可以制作为该结构形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提升泵包括泵和电机,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和转轴,所述转轴同所述泵连接在一起驱动泵转动,所述转轴内可转动地穿设有圆形内杆,所述内杆的外周面设有第一摩擦层,所述转轴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摩擦层,所述内杆和转轴通过所述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抵接在一起。当转轴产生扭曲时,转轴会相对于内杆产生转动,转动时外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产生摩擦吸能而消除扭矩力,从而起到提高转轴的抗扭曲能力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内杆包括左杆和右杆,所述左杆的左端通过左吸能弹簧同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左杆的右端面设有若干沿左杆周向分布的第一换向齿,所述右杆的右端通过右吸能弹簧同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杆的左端面设有若干沿右杆周向分布的第二换向齿,所述第一换向齿和第二换向齿啮合在一起。当转轴扭曲而带动内杆也产生扭曲时,在第一换向齿和第二换向齿的作用下会驱动右杆和左杆沿周向分开,分开时会导致吸能弹簧变形而吸能。进一步通过了转轴抗扭曲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安装座设有控制所述第一提升泵停止的倾斜自断开开关,所述倾斜自断开开关包括绝缘外壳和固定于外壳的两只接线脚,所述外壳内设有装配腔,所述两只接线脚的内端位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装配腔内设有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重块导向腔,所述重块位于所述重块导向腔内,所述装配腔内还设有在所述重块的作用下按压在所述两只接线脚的内端上的导电片和使所述导电片同所述接线脚分开的断电弹簧,所述装配腔内设有摆臂、钩接在所述摆臂上而使导电片保持在按压在接线脚的内端上的位置的倒钩和驱动倒钩朝向摆臂转动的倒钩复位弹簧,所述倒钩和摆臂都铰接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重块导向腔位于所述摆臂内,所述倒钩设有伸入到所述重块导向腔内的同所述重块配合的驱动倒钩同所述摆臂脱开的驱动臂,所述重块导向腔还设有提升所述重块的重块提升弹簧。当过滤器安装座产生倾斜时(也即过滤器因倾斜而不能够正常过滤时)倾斜自断开开关也一起倾斜,当倾斜角度达到设计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提升弹簧将重块提升起,重块被提升起的过程中虽然重块对导电片的按压力开始逐渐减小,但是在倒钩的作用下、导电片位置不会动(即导电片始终保持同连接脚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当重块继续移动而远离导电片到按压在驱动臂上时,重球在提升弹簧的作用下(如果倾倒角度超过的90°则重块的重力也会协同驱动)驱动臂驱动倒钩脱钩且倒钩复位弹簧储能,倒钩脱钩后断电弹簧瞬间释放能量而使得导电片同连接脚之间快速脱离。导电片同连接脚脱开时则第一提升泵停止,已经本发明从源头上不输入废水进行处理,从而能够防止上清水溢出。该开关能够降低断开时间和电弧的作用(现有的开关倾倒过程中、重块对弹片的按压力是逐渐减小的,故弹片也是逐渐弹开而不是瞬间弹开的、所以断开时间长,而合拢过程中不但合拢是渐进的、而且重块对弹片的冲击会使弹片产生振动、使得弹片同接线脚之间产生反复通断的现象,故导电片同接线脚的通断时间长、容易产生打火和电弧放大现象)。当过滤器安装座竖起时,重块朝向导电片移动,重块的重力使断电弹簧储能和导电片合拢,此时由于驱动臂失去了重球的挤压作用、倒钩复位弹簧驱动倒钩复位(复位后这第一提升泵能够重新启动而工作),此时如果断电弹簧有产生振动而驱动导电片同接线脚之间产生反复通断现象的趋势、倒钩会限制反复通断现象的产生,从而起到避免反复通断而产生的打火现象。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安装过滤器时方便;固定可靠且隔震抗震效果好;安装过滤器时不会破坏地面;过滤器的安装和气体部件的施工能够并行,从而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固定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过滤器安装座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防虫板收缩到隔离座内时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提升泵的示意图。
图8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9的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倾斜自断开开关的示意图。
图12为倾斜自断开开关产生倾倒且断电弹簧还没有释放能量时刻的示意图。
图13为倾斜自断开开关产生倾倒且断电弹簧也释放能量时刻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转轴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过滤器安装座1、支撑脚11、隔离座12、连接孔13、防虫板14、连接耳141、卡槽142、增高板15、铰轴151、弹簧152、调节沉淀池21、混凝池22、反应池23、平流沉淀池24、中间水池25、回用水池26、污泥池27、第一管道31、第二管道32、第三管道33、第一提升泵41、第二提升泵42、第三提升泵43、第四提升泵44、污泥输送装置45、石英砂过滤器46、袋式过滤器47、电机5、转轴51、内杆511、左杆5111、右杆5112、外摩擦层5113、第一换向齿5114、第二换向齿5115、内摩擦层512、左吸能弹簧513、右吸能弹簧514、机壳52、泵53、轴承55、加油腔56、第二齿轮57、短轴571、第一齿轮58、第一齿的齿顶581、限位结构6、挡块61、挡接面62、固定结构7、气道71、第一吸盘72、第一吸盘的吸附端721、第二吸盘73、第二吸盘的吸附端731、吸附槽74、弹性连接条75、密封盖76、铰轴77、加油机构8、出油口81、补气口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气腔851、油腔852、活塞86、单向阀861、连杆862、油道87、气道88、倾斜自断开开关9、外壳91、装配腔911、凹坑915、缓震垫917、接线脚92、接线孔921、断电弹簧93、导电片94、重块导向腔95、重块96、重块提升弹弹簧961、摆臂97、第一铰轴971、倒钩导入面972、倒钩98、第二铰轴981、倒钩复位弹簧982、驱动臂983、防虫板的下表面和竖直面之间的夹角A、防虫板远离隔离座的一端和隔离座之间的距离L1、增高板的上端和防虫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L2、连接孔沿上下方向的开口宽度L3、卡槽的内侧壁沿上下方向的长度L4、密封头伸出第一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5、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顶隙L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玻璃纤维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沉淀池21、混凝池22、反应池23、平流沉淀池24、中间水池25、回用水池26、污泥池27、将调节沉淀池内的流体经第一管道31输入到混凝池的第一提升泵41、将混凝池内的流体经第二管道32输入到反应池的第二提升泵42、将中间水池内的流体经第三管道33输入到回用水池的第三提升泵43和将平流沉淀池内的污泥输入到污泥池的污泥输送装置45。回用水池26内设有第四提升泵44。第三管道33设有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石英砂过滤器46和一个袋式过滤器47。以上设备都为现有设备且连接和使用方式都是现有的。在此不作复述。
两个石英砂过滤器46和一个袋式过滤器47都连接在过滤器安装座1上。过滤器安装座1设有固定结构7。固定结构7包括同过滤器安装座1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吸盘72。第一吸盘72内连接有第二吸盘73。第一吸盘72和第二吸盘73都为橡胶制作而成。第一吸盘72和第二吸盘73之间围成吸附槽74。吸附槽74内设有若干弹性连接条75。弹性连接条75沿第二吸盘73周向分布。弹性连接条75的一端同第一吸盘72连接在一起,具体为一体结构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弹性连接条75的另一端第二吸盘73连接在一起,具体为一体结构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2,固定结构7还设有气道71。气道71将第二吸盘73内部空间和吸附槽74二者同第一吸盘72外部空间连通。气道71的外端设有朝外开启的密封盖76。第二吸盘的吸附端731伸出第一吸盘的吸附端721。
参见图3,密封盖76是通过铰轴77同第一吸盘72的根部铰接在一起的。铰轴77位于密封盖76的上方,这样能够在第一吸盘72和第二吸盘73内的气压低于外部的气压时,密封盖76能够可靠地重新密封到气道71的外端。
参见图2,安装过滤器安装座的方法为,使第一吸盘72朝下按压,第一吸盘72和第二吸盘73内的气体冲开密封盖76而将气体排出,松开按压时密封盖76自动盖到气道71上,从而保持内部负压状态而实现吸附固定。当观察到第一吸盘72吸附在汽车上时则第二吸盘73也会一并吸附在地面上。当瞬间冲击而导致第一吸盘72产生瞬间局部断开时,在第二吸盘73的作用下会自动恢复并重新吸附住,从而实现可靠的连接和隔振作用。
参见图3,拆卸下过滤器安装座的方法为,开启密封盖76对第一吸盘72和第二吸盘73进行破真空即可。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4,过滤器安装座1的下端设有隔离座12。隔离座12的下端设有支撑脚11。固定结构7设置于支撑脚11。过滤器安装座1还设有控制所述第三电机停止的倾斜自断开开关9。倾斜自断开开关9设置于过滤器安装座1的下表面。倾斜自断开开关9包括外壳91和接线脚92。
隔离座12为四边形柱。隔离座12的前后左右四侧都设有连接孔13。连接孔13中连接有防虫板14。防虫板14的下端连接有增高板15。防虫板14的下端的水平方向两端设有连接耳141。增高板15的水平方向的两端设有铰轴151。铰轴151转动连接在连接耳141中而将增高板15和防虫板14铰接在一起。
参见图5,增高板15的上端朝远离隔离座12的方向倾斜。增高板15和防虫板14之间设有弹簧152。弹簧152为扭簧。弹簧152套设在铰轴151上。增高板15设有挡块61。防虫板14的端面设有挡接面62。在弹簧152的作用下增高板15逆时针转动而同防虫板14分开,增高板15转动到挡块61抵接到挡接面62时则停止转动而保持在图中所示的夹角状态。挡块61和挡接面62构成限位结构6。防虫板的下表面和竖直面之间的夹角A为40°。防虫板远离隔离座的一端和隔离座之间的距离L1为15厘米。防虫板14设有卡槽142。防虫板14通过卡槽142卡在连接孔13的下边缘上同隔离座12连接在一起。增高板的上端和防虫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L2大于连接孔沿上下方向的开口宽度L3。卡槽的内侧壁沿上下方向的长度L4小于连接孔沿上下方向的开口宽度L3。
将防虫板14从隔离座1上取下的方法为,上抬防虫板14使得连接孔13的下边缘从卡槽142中脱出,然后外拉防虫板14即可。
参见图6,将防虫板14插入并固定在隔离座12中的方法为,顺时针转动增高板15合拢到防虫板14上,使防虫板14从连接孔13中脱出,然后朝向连接孔13中推防虫板14到防虫板14和增高板15都插入到连接孔13中。此时在弹簧152的弹力作用下,防虫板14和增高板15有分开的趋势而卡在连接孔13中不会掉出。
在另一没有画出图的实施例中,防虫板的下表面和同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60°。防虫板远离隔离座的一端和隔离座之间的距离为25厘米。
参见图7,第一提升泵41包括泵53和电机5。电机5包括机壳52和转轴51。转轴51同泵53连接在一起而驱动泵53。第一提升泵的以上结构为现有结构。
转轴51通过两个轴承55支撑于机壳52。机壳52和两个轴承55之间形成加油腔56。加油腔56内设有第一齿轮58和第二齿轮57。第一齿轮58和第二齿轮57啮合在一起。第一齿轮58同转轴51连接在一起。第二齿轮57通过短轴571同机壳52转动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8,第一齿轮58内设有加油机构8。加油机构8的个数同第一齿轮58的齿数相等。
参见图9,加油机构8包括出油口81、补气口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和活塞86。同一个加油机构的出油口81和补气口82设置于第一齿轮58的同一个齿的齿顶581上、同一个齿的齿顶只设置一个加油机构的出油口和补气口,即本实施例中加油机构和第一齿轮58的齿是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密封头83和第一弹簧84设置在出油口81内,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密封头83伸出齿顶581且密封住出油口。密封头伸出第一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5大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顶隙L6(参见图10)。缸体85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齿轮58内,即为第一齿轮58内的腔。活塞86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85。活塞86将缸体85分割为气腔851和油腔852。活塞86设有朝向气腔851开启的单向阀861。活塞86通过连杆862同密封头83连接在一起。连杆862同第一齿轮58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在一起,使得出油口81同气腔851断开。出油口81通过油道87同油腔852相连通。补气口82通过气道88同气腔851相连通。油道87和气道88都是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齿轮58内,即为第一齿轮58内的孔。
本发明中的第一提升泵中的电机中的轴承的润滑的过程为:
参见图10,第一齿轮58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齿轮57的齿槽的底面挤压密封头83向第一齿轮58内收缩,密封头83收缩而使得出油口81开启并使得第一弹簧84储能。
参见图9,密封头83收缩时还通过连杆862驱动活塞86朝向油腔852移动,油腔852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单向阀861关闭且油腔852内的润滑油经油道87流向出油口81而从出油口81中流出而实现对轴承55的润滑。
当第二齿轮失去对密封头83的挤压作用时,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密封头83外移而将出油口81密封住,密封头83伸出时通过连杆862驱动活塞86朝向气腔851移动,油腔852内的压力下降而气腔851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单向阀861开启,空气和加油腔56内多余的油经补气口82、气道88和单向阀861而流向油腔852,使得油腔852内的压力能够维持在同齿轮外部内的气压相等,以便活塞86下一次朝向油腔852移动时能够将润滑油挤压出。
参见图11,倾斜自断开开关9还包括断电弹簧93、导电片94、重块导向腔95、重块96、摆臂97和倒钩98。
外壳91为绝缘材料制作而成,具体为塑料制作而成。外壳同过滤器安装座1连接在一起。外壳91内设有装配腔911。装配腔911的底壁的中间部位设有凹坑915。
接线脚92有两只。两只接线脚92沿左右方向分布。接线脚92固定于外壳91的底面上。接线脚92的外端设有接线孔921。接线脚92的内端位于装配腔911内。使用时倾斜自断开开关9连接于电机5(参见图7)的控制回路中,是通过接线脚92进行接线的。
断电弹簧93为沿上下方向伸缩的压簧。断电弹簧93位于装配腔911内。断电弹簧93的下端位于凹坑915中。断电弹簧93的上端同导电片94的中部抵接在一起。断电弹簧93处于压缩状态。
导电片94位于装配腔911内。导电片94的左右两端按压在两只接线脚92的内端上。
重块96通过重块提升弹簧961悬挂在重块导向腔912内。导电片94是在重块96克服重块提升弹簧961的弹力后按压住使得断电弹簧93收缩且按压在两只接线脚92的内端上的。
摆臂97为“T”字形。摆臂97的左端通过第一铰轴971铰接于装配腔911内。第一铰轴971沿水平方向延伸。摆臂97的右端部设有倒钩导入面972。摆臂97的下端同导电片94固接在一起。重块导向腔95设置于摆臂97内。重块导向腔95的下端设有缓震垫917。倒钩98的下端通过第二铰轴981铰接于装配腔911内。第二铰轴98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铰轴981和第一铰轴971平行。倒钩98钩接在摆臂97的右端而限制摆臂97向上摆动,使得导电片94保持在按压在接线脚92的内端上的位置。倒钩98的上端设有倒钩复位弹簧982。倒钩复位弹簧982用于驱动倒钩朝向摆臂转动。倒钩98上还设有驱动臂983。驱动臂983伸入到重块导向腔95。驱动臂983位于重块96的上方。驱动臂983设有挤压导向面9831。
参见图12,当工件支撑台24产生倾斜时,重块96在重块提升弹簧961的作用下开始朝摆臂97的上端平移,此时虽然重块96对导电片94的按压力减小甚至消失,但在倒钩98的作用下,导电片94同接线脚92的内端的接触状态仍旧不变,随着重块96距离倒钩98的距离变近,重块96按压到驱动臂983而克服倒钩复位弹簧982的弹力时,倒钩98同摆臂97的右端脱开。
参见图13,倒钩98从摆杆97上脱开后,断电弹簧93瞬间释放能量而将导电片94快速顶离接线脚92的内端,使得一对接线脚92之间断开从而使得第一提升泵41(参见图7)的电机5停止也即不能够将废水进行输送。
参见图11,当本发明竖起时,重块96使摆杆97摆动并使得导电片94按压到接线脚92的内端上,重块96下移而失去对驱动臂983的驱动作用、倒钩复位弹簧982使得倒钩98朝向摆臂97靠拢,当导电片94同接线脚92抵接在一起时、倒钩98重新钩接在摆杆97的右端上,从而使得断电弹簧94产生的转动不能够导致导电片94和接线脚92之间的反复的通断。
本实施例中显示的为已经倾倒的情况,实际只需要倾斜到设定的最大角度倾斜自断开开关9即会断开。
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14,转轴51内穿设有圆形的内杆511。内杆511为管状结构。转轴51的内表面设有内摩擦层512。内杆511包括左杆5111和右杆5112。左杆5111和右杆5112的外周面都设有外摩擦层5113。外摩擦层5113沿内杆511的周向布满内杆511。左杆5111的左端通过左吸能弹簧513同转轴51连接在一起。左杆5111的右端面设有若干沿左杆周向分布的第一换向齿5114。右杆5112的右端通过右吸能弹簧514同转轴51连接在一起。右杆5112的左端面设有若干沿右杆周向分布的第二换向齿5115。第一换向齿5114和第二换向齿5115啮合在一起。左杆5111和右杆5112还都通过外摩擦层5113同内摩擦层512抵接在一起而同转轴51可转动连接在一起。转轴51内填充有液态的摩擦剂。
当转轴51产生扭曲时,转轴51会相对于内杆511产生相对转动,运动过程中外摩擦层5113和内摩擦层512摩擦而消耗掉能量而起到阻止扭动的作用。如果转轴51的扭矩而导致了内杆511也一起产生扭动时,此时左杆5111和右杆5112会在第一换向齿5114和第二换向齿5115的导向作用下而沿轴向分开,分开过程不但能够使得外摩擦层5113同内摩擦层512产生摩擦而吸能、还能够促使左吸能弹簧513及右吸能弹簧514变形而吸能,起到吸能而防止扭转产生的作用,从而实现提高转轴的抗扭曲能力。且右吸能弹簧514和左吸能弹簧513还能够起到修复转轴1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