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381B -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9381B
CN105009381B CN201480009047.2A CN201480009047A CN105009381B CN 105009381 B CN105009381 B CN 105009381B CN 201480009047 A CN201480009047 A CN 201480009047A CN 105009381 B CN105009381 B CN 1050093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pe
osculating
grip unit
engaging n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90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9381A (zh
Inventor
安东·比尔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 Tao Bill electronic conne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lti Holdin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72210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500938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ti Holding AG filed Critical Multi Holding AG
Priority to CN2016112278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6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09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9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2Thei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接触母线(2)的接触装置(1),母线具有彼此平行延伸且彼此相距一段距离的至少两个接触面(3、4),接触装置包括用于对接触面中的第一个(4)施加夹持力的夹持单元(5)和用于电接触接触面中的第二个(3)的接触单元(6),其中,夹持单元(5)位于距接触单元(6)的一段距离处,使得在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之间存在中间空间(7),该中间空间用于容纳母线(2)。夹持单元(5)包括作用于接触面(4)的夹持元件(8),特别是杠杆(8),该夹持元件能够相对于中间空间(7)移动到接触面(4)上。接触单元(6)包括具有面向中间空间(7)的表面(10)的接触爪(9)、能够相对于表面(10)移动并且伸入中间空间(7)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和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接触元件(11)的接线元件(12)。

Description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接触母线的接触装置。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已知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例如,US 7,806,711给出了这种类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杠杆元件,通过弹簧利用弹簧力作用于该杠杆元件。杠杆元件紧固到母线并且用于使该母线与另一母线接触。由此,该另一母线滑动到两个杠杆元件之间的中间空间中。
根据US 7,806,711的接触的缺点在于如果两个母线相对于彼此倾斜,那么不能够产生所限定的接触。
发明内容
从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详细描述一种用于接触母线的接触装置,该接触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特别地,改进了具有不同宽度的母线的接触和/或角公差的补偿。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题实现了该目的。因此,接触装置用于接触母线,该母线具有彼此平行延伸且彼此相距一段距离的至少两个接触面。接触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接触面中的第一个施加夹持力的夹持单元和用于电接触所述接触面中的第二个的接触单元。夹持单元位于距接触单元的一段距离处,使得在该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之间提供了中间空间,该中间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母线。夹持单元包括作用于所述接触面的夹持元件,特别是杠杆。该夹持元件能够相对于中间空间移动到接触面上。接触单元包括具有面向中间空间的表面的接触爪、从所述表面伸入中间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和导电地连接到接触元件的接线元件(Vermittlungselement)。接触元件优选地可相对于所述表面移位或移动。
因此利用夹持元件能够减小接触单元和夹持单元之间的中间空间,其中接触装置被拉靠到母线。通过至少一个可移位的接触元件能够补偿母线的角误差和/或不规整,使得总是确保良好的电接触。
接触元件通过接触面导电地连接到母线的接触面。接触面能够以多种方式形成。例如,接触面可以被形成为平行于所述表面延伸的平坦表面或平面表面。接触面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切割元件。切割元件优选地是切割边缘或者锥尖。这里,至少一个切割元件优选地从平面表面开始延伸。接触面还可以全部由所述至少一个切割元件提供。
切割元件的优点在于例如包覆有电绝缘热缩管、涂料层、氧化层或者另外地包覆有电绝缘材料的母线也能够与接触装置接触。
特别优选地以彼此相距规律距离的方式布置多个接触元件。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接线元件连接到电缆。这特别地通过接线单元实施。
接触元件优选地具有销的形式。销可移动地安装在接触爪中的孔中并且包括用于电接触母线的接触面。接触面可以是销的端面并且至少一个切割元件被布置在该端面上。替代地,接触面还可以全部由所述至少一个切割元件提供,其中这样相对于中间空间闭合销。
优选地利用弹簧在所述孔中作用于销,其中,该弹簧被认为从孔朝向表面压迫销。弹簧力的作用方向朝向中间空间。如果与母线接触,该销能够对抗弹簧力移动进入到孔中。
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优选地能够沿着运动轴相对彼此移位,使得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之间的距离或者两者之间的中间空间的宽度能够大致被调节为母线的宽度。
由于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之间的相对可移位性,中间空间能够被粗调为母线的宽度。通过上述的夹持元件和接触元件实现最终导致接触的细调。由于该可调节性,能够特别容易且快速地接触不同宽度的母线。
接触单元和夹持单元优选地通过引导元件彼此接触。这些引导元件允许接触单元和夹持单元之间沿着运动轴的相对运动并且阻止绕着运动轴的相对运动。因此,接触单元和夹持单元能够沿着线性移动朝着彼此移动或移动离开彼此。换言之:引导元件允许接触单元相对于夹持单元的轴向移位,而同时阻止这两个部件之间的径向移动。
引导元件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销的形式,其伸入接触单元的开口和夹持单元的开口中。引导销优选地被压入到所述开口中的一个中并且被牢固地保持在那里。
接触装置优选地具有沿着运动轴延伸的细长的连接元件,接触单元和夹持单元通过该连接元件彼此连接。
连接元件优选地具有棒、特别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棒的形式。替代地,连接元件优选地具有管的形式。
优选地在连接元件的端部区域中的夹持单元就沿着运动轴的运动而言优选固定地连接到连接元件,并且接触单元可移动地安装在连接元件的外圆周面上。通过接触单元的可移位性能够实现中间空间的所述调节。
连接元件优选地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静止的夹持单元和相对于静止的接触单元绕着运动轴转动。因此,连接元件能够相对于这两个单元绕着运动轴转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元件通过轴颈(Lagerstelle)连接到夹持单元,其中就沿着所述运动轴的运动而言,所述连接元件相对于夹持单元被固定地安装,并且其中就绕着运动轴的运动而言,所述连接元件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夹持单元转动。
在夹持单元上的轴颈特别优选地具有被布置在与连接元件成角度的位置处的锁定元件和被布置在连接元件上并且绕着运动轴延伸的槽,其中锁定元件与槽接合。锁定元件优选地为叉子形状,使得其能够与两侧上槽接合。
在所述优选实施例中,接触单元、特别是接触爪具有连续开口,其中连接元件被引导穿过该开口。连接元件相对于接触单元能够绕着运动轴枢轴转动并且能够沿着运动轴移动。
接触单元中的开口特别优选地具有内螺纹,并且连接元件具有与该内螺纹协作的外螺纹,其中,当连接元件相对于静止的接触单元转动时,接触单元沿着运动轴移动。每次旋转的移动距离在此取决于螺纹的螺距。
螺纹的布置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转动连接元件来调节中间空间的净宽度。通过转动连接元件,使用者因此能够调节接触单元相对于夹持单元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发展方案中,连接元件是接线元件的一部分,其中,连接元件通过导电连接与接触单元的接触元件电接触。
因此,接触元件这样作用于母线,并且连接元件通过接触元件导电地连接到母线。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导电地连接到接触爪,并且所述接触爪导电地连接到连接元件。因此,这样在接触元件和连接元件之间通过接触爪建立了导电连接。
在接触爪和至少一个接触元件之间和/或在接触爪和连接元件之间优选地提供了传输元件,优选是多片层接触体。
接线元件优选地具有接线插座,其导电地连接到连接元件或者接线元件,并且具有用于容纳电缆的接线部分。接线插座优选地被布置为与夹持单元相对。接线元件和接线插座形成接线单元。
连接元件优选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接线插座中的开口中,其中传输元件、特别是多片层接触体被布置在该开口中并且在接线插座和连接元件之间传输电接触,并且其中连接元件可转动地被安装在该开口中。
因此,如果转动连接元件,接线插座相对于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保持静止。
优选地能够利用致动器元件来致动夹持元件,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优选地为通过连接元件安装的杆,该杆通过前端部作用于杠杆。致动器元件特别优选地被安装在管状连接元件之内。
连接元件特别优选地具有用于容纳紧定螺钉的内螺纹,其中所述紧定螺钉作用于致动器元件、特别是杆的后端部,并且如果转动紧定螺钉,则致动器元件在连接元件中移动。
杠杆特别优选地具有弹簧形式的回复元件,其将杠杆保持在息止位置。
接触装置优选地还具有电绝缘的壳体。
壳体优选地包括绕着接触爪延伸的第一壳体部和绕着连接元件延伸并且与其连接以与其共同转动的第二壳体部,其中所述壳体部彼此部分重叠。在调节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之间的运动期间,使用者能够通过第二壳体部将移动施加给连接元件。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接线元件具有管的形式,致动器元件能够沿着管的中心轴在其中纵向移位并且被安装为部能够相对于该管转动,该致动器元件通过其前端部作用于夹持元件,特别地作用于夹持爪,其中该元件相对于接触单元是可移位的。在该实施例中,接触装置包括夹持单元、接触单元和接线元件,至少一个接触单元、优选地还有夹持单元与其导电地连接。
在所述替代实施例中,接线单元特别优选地被布置在管的与夹持元件和接触元件相反的一端。这里,接线单元被形成为使得其能够导电地连接到外部元件。导电地连接到接触单元的接线元件能够通过接线单元连接到该外部元件。
接线单元具有带有开口的接线插座。接线元件、特别是管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接线插座中的开口中,其中传输元件、特别是多片层接触体被布置在该开口中,并且在接线插座和接线元件、特别是管之间传输电接触,并且其中接线元件、特别是管被可转动地或者固定地安装在该开口中。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详细描述了其他实施例。
附图说明
参照仅用于解释而不应被理解为限制的附图,将在下文中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的接触装置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穿过根据图1的接触装置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穿过根据图1的接触装置的截面图,其中接触单元被示出为处于另一位置;
图4示出了图2的细节;
图5示出了图2的细节;
图6示出了穿过根据图1的接触单元的截面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1的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的细节;
图8a/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的接触装置的透视图和局部截面图;
图9示出了穿过根据图8的接触装置的截面图;
图10示出了穿过根据图8的接触装置的截面图,其中接触单元被示出为处于另一位置;
图11示出了图9的细节;
图12示出了图9的细节;
图13a/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具有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的接触装置的透视图;
图13c示出了图13a的截面图示;
图14示出了穿过根据图13的接触装置的截面图;
图15示出了穿过根据图13的接触装置的截面图,其中接触单元被示出为处于另一位置;
图16示出了图15的细节;
图17示出了图15的细节;和
图18示出了具有根据第二变型的接触元件的图13的透视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8a至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最后,图13a至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相同部分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接触母线2的接触装置1。母线2在图2和图3中示意地进行了图示。接触装置1用于将连接到接触装置1的电缆附接到母线,图1中未图示所述电缆。在母线和电缆之间会提供电接触。
接触装置1包括用于对母线施加夹持力的夹持单元5和用于电接触母线的接触单元6。根据图1的接触装置1还包括接线单元21。接线单元21用于将电缆连接到接触装置1。
夹持单元5被布置在距接触单元6的一段距离处。在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之间提供了中间空间7,其用于容纳所述母线。
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图2和图3以截面图示示出了接触装置1。与图3所示的位置相比,在图2所示的位置中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之间的中间空间7更小。因此在图2中能够夹持更薄的母线2。现在将参照图2和图3更详细地解释接触装置1的结构。
夹持单元5根本上对母线2的接触面4施加夹持力,而接触单元6通过第二接触表面3电接触母线2。
夹持单元5包括作用于所述接触面4的夹持元件8。这里,夹持元件8具有杠杆8的形式。杠杆8能够相对于中间空间7移动到母线2的接触面4上。在本实施例中,杠杆8能够绕着枢轴39枢轴转动。会在更下面更详细描述杠杆8及其工作原理。
接触单元6包括具有面向中间空间7的表面10的接触爪9。接触单元6还包括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和导电地连接到接触元件的接线元件12,其中所述接触元件能够相对于表面10移位并且伸入中间空间7中。在本实施例中布置了多个接触元件11。接线元件12提供了接线单元21和接触元件11之间的电连接。因此,通过接触元件11和接线元件12和适用情况下的接线单元21能够分接母线2两端的电压。然而,接线元件12还能够导电地直接连接到外部元件,其中接线单元于是能够被省略。
在接触状态下,杠杆8对母线2的接触面4施加持续的力。通过该力,具有接触元件11的接触爪9被拉靠到接触面3,使得在接触面3和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之间提供持续的电接触。此时应注意的是,母线优选地具有矩形横截面,其中两个接触面3、4是彼此平行延伸的面。
如图6和图7所示,接触元件11具有销33的形式。销33优选地为圆柱销。接触爪9具有用于每个接触元件11或销33的孔35,销33被可移动地安装在该孔中。孔35从表面10延伸到接触爪9中。销33具有电接触母线2的接触面34。所述接触面能够以多种方式被形成。这里,接触面34具有切割边缘40的形式,该切割边缘也能够被称为切割元件。切割边缘40从销33的端面延伸。根据切割边缘40的设计,端面还可以是接触面的一部分。由弹簧36作用于销33,该弹簧被认为从孔35朝向表面10压迫销33。如果销33现在被压入孔35中,则弹簧提供了对抗销的压入移动的相应弹簧力。弹簧36例如可以是碟形弹簧或者压缩弹簧。在图6中示出了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的弹簧的和销的布置。
接触元件11或者销33还包括至少一个切割元件40。在附图中示出了切割边缘40。切割元件大致从销33的端面朝向中间空间7延伸。切割元件形成接触面34,或者接触面34的一部分。例如,具有热缩管的母线能够通过切割元件被接触,其中,切割元件穿透热缩管而与母线电接触。然而,切割元件还可以被不同地形成,例如被形成为锥形尖。
在图6中还示出了在销33和孔35之间提供的传输元件41,其用于改进孔35的表面和销33之间的电接触。这里,传输元件41是多片层接触体,其提供了销33和接触爪9之间的电接触。
现在会参照图2、3和4更详细地解释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之间的可移动性。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能够沿着运动轴B相对于彼此移位,使得能够调节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之间的中间空间7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单元6能够相对于静止的夹持单元5相应地移位。
夹持单元5通过引导元件13连接到接触单元6。引导元件13在图7中被示出为引导销13。这里,仅示出了一个引导销13,但是可以提供两个或更多个引导销13。这里,引导销13引导接触单元6和夹持单元5之间的相对运动。引导元件13平行于运动轴B延伸并且阻止两个单元5、6绕着运动轴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因此,夹持单元5不能够相对于接触单元6枢轴转动。
这里,引导元件13伸入夹持单元5中和接触单元6中的开口42中。引导元件13优选地被压入到两个开口42中的一个中,并且在中间空间7的调节期间移动到另一个开口42中。
接触装置1还包括沿着运动轴B延伸的连接元件15。连接元件15将接触单元5连接到夹持单元6,其中接触单元5和夹持单元6通过连接元件15彼此连接。如附图中所示,连接元件15优选地具有棒或者管15的形式。
这里,夹持单元5被布置在连接元件15的端部区域37中。夹持单元5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连接元件15,使得就沿着运动轴B的运动而言,夹持单元5固定地连接到连接元件15。接触单元6被可移动地安装在连接元件15的外圆周面38上。这意味着接触单元6能够相对于固定地连接到连接元件15的夹持单元5移动。
然而,连接元件15能够相对于夹持单元15和相对于接触单元6绕着运动轴B转动。连接元件15因此能够相对于夹持单元5和相对于接触元件6转动。现在会参照图4更详细地解释该功能。
连接元件15通过轴颈16连接到夹持单元5。这里,轴颈16以这样的方式被形成,使得夹持单元5和连接元件15之间沿着运动轴B的运动是不可能的。然而,连接元件15能够绕着运动轴B转动。该轴颈16主要包括被安装在夹持单元5中的锁定元件17,该锁定元件与槽18接合。槽18从连接元件15的外圆周面38延伸到连接元件15中。
接触单元6、这里的接触爪9具有连续开口19,连接元件15被引导穿过该开口。换言之,可以说接触单元6通过该开口19被安装在连接元件上。这里,连接元件15能够相对于接触单元6绕着运动轴B枢轴转动。接触单元6或者接触爪9还能够沿着运动轴B移动超过外圆周面38。连接元件15能够相对于接触单元6在轴向以及径向上移动。
开口19具有内螺纹52并且连接元件15在相应点处具有与内螺纹52匹配的外螺纹51。这里,外螺纹51与内螺纹件52接合。如果连接元件15现在绕着运动轴B转动,那么这导致对中间空间7的调节,这是因为由于两个螺纹51、52的接合,在连接元件15上的转动运动导致了接触单元6的纵向移动。因此能够通过连接元件15的转动来调节中间空间7。引导元件13并不导致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之间的枢轴转动。
连接元件15还是将接触单元6连接到接线单元21的接线元件12的一部分。这里,连接元件15通过导电连接与接触单元6的接触元件11电接触。如以上已经解释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在这里导电地连接到接触爪9。然后,接触爪9接下来导电地连接到连接元件15,其中,优选地在连接元件15和接触爪中的开口19之间提供传输元件20、例如多片层接触体。在图4中以虚线的方式图示了从上面的接触元件11至连接元件15的电连接的路径。然而,应理解的是,该虚线是完全示意性的。
现在将参照图5更详细地解释接线单元21的接触。接线单元21具有接线插座43。该接线插座43具有开口23,该开口通过传输元件24、特别是多片层接触体导电地连接到连接元件15。相应地,连接元件15被布置为相对于接线插座43能够转动。接线插座43还包括接触开口44,通过该接触开口能够附接电缆。电缆能够例如通过螺钉50被夹持在接触开口44中。在另一设计中,能够通过压合连接或者通过内锥和/或外锥形式的锥形夹持点来附接电缆。
参照图2,现在能够总结接触装置1从接触元件11至接线插座的整个电接触。接触元件11通过接触爪9和连接元件15电连接到接线插座43,其中,在所述部分的每个之间都提供了传输元件以改进电接触。
参照图2和图3,现在还将解释夹持元件8的致动。使用致动器元件25能够致动夹持元件8。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元件25具有杆25的形式,其被安装在具有管15形式的连接元件15之内。致动器元件25能够沿着运动轴B移动。致动器元件25通过前端部26作用于杠杆。这里,杠杆具有上杠杆部分14和下杠杆部分45。前端部26作用于上杠杆部分14并且将下杠杆部分45压靠到母线2。这里,杠杆通过枢轴39相应地枢轴转动。在下杠杆部分45中,杠杆还具有支承元件46。
连接元件15在接线单元21区域中具有用于容纳紧定螺钉28的内螺纹27。这里,紧定螺钉28作用于致动器元件25、特别是杆25的后端部29。如果紧定螺钉28转动,则连接元件15中的致动器元件25沿着致动轴B移动。关于图2,可以说当致动器元件25滑动靠到杠杆部分45时,夹持过程被执行。一旦紧定螺钉再次在另一方向上移动,则致动器元件25也在同一方向上移动。为此,杠杆8相应地被弹簧元件预载。在图7中相应地示出了复位弹簧30。
从图2中的截面图示中还能够看到接触装置1包括壳体32。壳体32大致完全绕着接触装置1延伸。仅表面10和接触销11或33是可从外部接近的。所有其他元件皆被壳体32电绝缘。在后部区域中,特别是在接线单元21的区域中,壳体32具有抓握部分53。通过该抓握部分53能够用手使连接元件15转动。因此,壳体32固定地连接到连接元件15。为此,连接元件15具有相应的连接点47。换言之,也可以说壳体32主要包括第一壳体部48和第二壳体部49。这里,第一壳体部48绕着接触爪9延伸,而第二壳体部49绕着连接元件15延伸。这里,第一壳体部48与壳体部49相比具有稍大的直径,使得壳体部49能够伸入壳体部48中。如已经解释的,壳体部49相应地连接到连接元件15。在抓握区域中,壳体还具有保护罩54,该保护罩阻挡使用者的手,使得使用者的手不与母线接触。这里,夹持单元5被形成为还具有第三壳体部55,该第三壳体部使夹持单元5电绝缘。这三个壳体部48、49和55被形成为彼此分离。
在图8a至12中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接触母线的接触装置1。与之前的附图相比,相同部分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根本上在于夹持单元5、特别是夹持元件8的设计,和接触单元6、特别是接触元件11的设计,以及用于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之间移动的部分的设计。
然而,接触元件11还能够被用在其他实施例中。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用于对所述接触面中的第一个4施加夹持力的夹持单元5和用于电接触所述接触面中的第二个3的接触单元6。
根据图9、10和11的截面图示示出了接触元件11具有至少一个摇杆56的形式,该摇杆被安装在接触爪9中的摇杆底座57中。摇杆56包括用于电接触母线2的接触面34。摇杆56具有与接触面34相对的支承部分66,该支承部分成凹陷的圆形并且位于成凸起的圆形的摇杆底座57中。由于该成圆形的设计,使得摇杆56能够在摇杆底座中稍微倾斜,以使得实现摇杆相对于母线接触面3、4的最优调节。摇杆56在接触面34上特别优选地包括切割元件40中的至少一个。
摇杆56导电地连接到摇杆底座57并且因此也导电地连接到接触爪9。
在第二实施例中,接触爪9本身导电地连接到接线元件12。如将在更下面描述的,接线元件12是管62。管62伸入接触爪9上的容纳开口67中,并且优选地以一体地结合的方式连接到接触爪9。通过接线元件12,电压能够从母线被传输到其他元件。这里,电压被传输到接线单元21,接线单元能够接下来连接到电缆。这里,接线单元21导电地连接到管62。
在图11中以虚线的方式图示了从摇杆56至接线元件12的电连接路径。然而,应理解的是,虚线仅是示意性的。
在第二实施例中,夹持元件8是夹持爪63。在图11中清楚地示出了夹持爪63。夹持爪63具有用于接触母线2的接触面68。在一个变型中,接触面可以是形成夹持爪63的一部分并且特别地由为该接触爪的表面来提供。在另一变型中,接触面68可以是摇杆56的一部分,该摇杆安装在夹持爪63中的摇杆底座57中。这里,摇杆56和摇杆底座57能够以与在接触爪9中的安装类似的方式被安装在夹持爪7中。
从图8b的局部截面图示和从图11的细节中能够清晰看到,在第二实施例中,不仅在接触爪9和管62之间提供了电接触,还在管62和夹持爪63之间提供了电接触。夹持爪63导电地连接到连接部69。连接部伸出以部分地伸入管62中或者与其导电地连接。用于在连接部69和管62之间提供电接触的传输元件70被布置在连接部69和接触爪9之间的间隙中。连接部69能够在管62中并且可选地也在接触爪9中沿着中心轴M滑动。一般来说,夹持元件8导电地连接到接触爪9和所述接线元件12,这里所述接线元件是管62形式的。
在第二实施例中,接线元件12是管62,其中,致动器元件25被安装为能够沿着管62的中心轴M纵向移位并且不能相对于该管62转动。致动器元件25通过其前端部26作用于夹持元件8,特别地作用于夹持爪63,其中该元件能够相对于接触单元6移位。这里,致动器元件25通过连接部69作用于夹持爪63。为此,致动器元件25通过螺纹连接而连接到连接部69,其中连接部69伸入管62中,使得能够提供上述的在管62和连接部69之间的电接触。连接部69例如通过螺钉连接89固定地连接到夹持爪63。
换言之,致动器元件25通过连接部69固定地连接到夹持元件8、特别是夹持爪63。
在所示实施例中,管62通过接触爪9中的孔71被延长。在该孔71中,管62导电地连接到接触爪9。然而,在另一变型中,连接部69也可以伸入管62中。
管62在外部被电绝缘壳体72围绕。
夹持元件8能够沿着管62的中心轴M相对于管62移位。夹持元件8优选地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在64中。壳体64优选地固定地连接到接触爪9和在外部围绕管62的壳体72。
在夹持元件8和管62或其他元件之间提供了至少一个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阻止夹持元件8和管62之间的转动。然而,引导元件还可以由榫槽连接或者由平坦的引导区域来提供。
驱动元件73被布置为与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相对。接触装置因此还包括被布置在管62的相反端的驱动元件73。驱动元件73在外部具有抓握部分53。驱动元件73通过螺纹连接到致动器元件25。如果驱动元件73转动,则由于通过螺纹的协作和不可转动地被安装在所述管62中,致动器元件25沿着管62的中心轴滑动。
这里,驱动元件73包括抓握部74和不可转动地位于该抓握部74中的套筒筒元件75,该套筒元件具有内螺纹76,该内螺纹与致动器元件25的外螺纹77接触。
套筒部75还导电地与管62连接。为此,传输元件78位于管和套筒部之间。套筒部在外部通过传输元件24与接线单元21电接触,更具体地,与被提供在接线插座43中的开口23电接触。产生电接触的传输元件24优选地被布置在套筒部75和开口23之间。
接线单元21能够以多种方式形成。特别优选地,其根据第一实施例形成并且包括接线部分44。如图12所示,接线部分44能够电连接到电缆或适配器部79。
在图13a至18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接触母线的接触装置1。与之前的附图相比,相同部分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根本上在于夹持单元5、特别是夹持元件11的设计,和接触单元6、特别是接触元件11的设计,以及用于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之间移动的部分的设计。
然而,接触元件11还能够被用在其他实施例中。
这里,在图18中清晰可见的接触元件11具有带有伸入中间空间中的爪件部分59的至少一个爪件58的形式,该爪件58被安装在接触爪9中的爪件底座60中。爪件部分59包括用于电接触母线2的接触面34。
从图13b的局部截面图示和在根据图13c的截面图示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第三实施例中,不仅在接触爪9和管62之间提供了电接触,还在管62和夹持爪63之间提供了电接触。夹持爪63导电地连接到连接部69。这里,连接部69导电地连接到管62。连接部69还通过传输元件65与接触爪9和/或夹持爪63电接触。这里,特别示出了与夹持爪63的连接,然而,接触爪9与连接部69一体地形成。这里,传输元件65被安装为平面中是平坦的。平坦的安装还确保接触爪9和夹持爪63不能够相对彼此转动。夹持爪63能够与连接部69一起相对于传输元件65移位。一般来说,夹持元件8导电地连接到接触爪9和连接到这里是管62形式的接线元件12。在图13b和16中,以虚线图示了单个元件之间的接触路径。
夹持爪63能够相对于连接部69移位。为此,夹持爪63通过致动器元件25的前端部26固定地连接到致动器元件25。如果也使用在本文中描述的细调,那么由此接触爪9和传输元件还能够相对于夹持爪移位。
另外地通过传输元件65的平坦的安装来提供平坦的引导区域61。在图13b中示出了连接部69的这种类型的引导区域61。
在根据图18的变型中,一方面爪件部分59和另一方面紧固部分81均从基座部分80延伸,其中该紧固部分伸入接触爪9中的槽82中。槽82构成爪件底座60。这里布置了该类型的两个这种接触元件11,所述接触元件的紧固部分81伸入同一槽中。
夹持元件8还包括在其中安装有爪件58的至少一个爪件底座60。这里,夹持元件8区域中的爪件58能够与接触爪9中的爪件相同地形成。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管62通过接触爪8中的孔71被延长。在该孔71中,管62导电地连接到接触爪8。然而,在另一变型中,连接部69也可以伸入管62中。
管62在外部被电绝缘壳体72围绕。
夹持元件8能够沿着管62的中心轴M相对于管62移位。夹持元件8优选地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64中。壳体64优选地固定地连接到在外部围绕管62的壳体72。
驱动元件73被布置为与夹持单元5和接触单元6相对。接触装置因此还包括驱动元件73。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元件73被形成为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元件稍微不同。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元件73主要包括粗调元件83和细调元件84,借助于所述粗调元件能够在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之间进行粗调,借助于所述细调元件能够在夹持单元和接触单元之间进行细调。
粗调元件83在外部具有抓握部分53。驱动元件73通过螺纹76、77连接到致动器元件25。如果驱动元件73转动,则由于通过螺纹的协作和不可转动地被安装在管62中,致动器元件25沿着所述管62的中心轴移位。
这里,驱动元件73包括抓握部74和不可转动地位于抓握部74中的套筒元件75,该套筒元件具有内螺纹76,该内螺纹与致动器元件25的外螺纹77接触。这里,外螺纹77不是整个外围的。
套筒87也与管62导电地接触。为此,传输元件78位于管和套筒部之间。套筒部在外部通过传输元件24与接线单元21电接触,更具体地,与被提供在接线插座43中的开口23电接触。产生电接触的传输元件24优选地被布置在套筒部75和开口23之间。
在图13b和图17中清楚地示出了细调元件。本实施例中的细调元件84包括凸轮盘85,其特别地具有拱起的凸轮臂86。凸轮盘85作用于套筒87的与管62连接的后端部。管62因此相对于致动器元件25移位,使得接触单元6移动靠到夹持单元5。因此能够实现细调。
通过驱动件88能够致动凸轮盘85。驱动件88是可从外部接近的。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轮盘85被形成为使得在细调的情况下,其能够被致动直到停止。凸轮盘85绕着与运动轴B成直角的转动轴D转动。
用于第三实施例的接线单元21能够以多种方式被形成。其特别优选地根据第一实施例形成并且包括接线部分44。如图12所示,接线部分44能够电连接到电缆或适配器部79。
附图标记列表
1 接触装置 24 传输元件
2 母线 25 致动器元件
3 接触面 26 前端部
4 接触面 27 内螺纹
5 夹持单元 28 紧定螺钉
6 接触单元 29 后端部
7 中间空间 30 回复元件
8 夹持元件、杠杆 31 圆形部分
9 接触爪 32 壳体
10 表面 33 销
11 接触元件 34 接触面
12 接线元件 35 孔
13 引导元件、引导销 36 弹簧
14 上杠杆部分 37 端部区域
15 连接元件、管 38 外圆周面
16 轴颈 39 枢轴
17 锁定元件 40 切割元件
18 槽部 41 传输元件
19 开口 42 开口
20 传输元件 43 接线插座
21 接线单元 44 接线部分、接触开口
23 开口 45 下杠杆部分
46 支承元件 69 连接部
47 连接点 70 传输元件
48 第一壳体部 71 孔
49 第二壳体部 72 壳体
50 螺钉 73 驱动元件
51 外螺纹 74 抓握部
52 内螺纹 75 套筒元件
53 抓握部分 76 内螺纹
54 保护罩 77 外螺纹
55 壳体 78 传输元件
56 摇杆 79 适配器部
57 摇杆底座 80 基座部分
58 爪件 81 紧固部分
59 爪件部分 82 槽
60 爪件底座 83 粗调元件
61 引导区域 84 细调元件
62 管 85 凸轮盘
63 夹持爪 86 凸轮臂
64 壳体 87 套筒
65 传输元件 88 驱动件
66 支承部分 89 螺钉连接
67 容纳开口 B 运动轴
68 接触面 D 转动轴

Claims (37)

1.一种用于接触母线(2)的接触装置(1),所述母线具有彼此平行延伸且彼此相距一段距离的至少两个接触面(3、4),
其中,所述接触装置(1)包括用于对所述接触面中的第一个(4)施加夹持力的夹持单元(5)和用于电接触所述接触面中的第二个(3)的接触单元(6),
其中,所述夹持单元(5)位于距所述接触单元(6)的一段距离处,使得在所述夹持单元(5)和所述接触单元(6)之间提供中间空间(7),该中间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母线(2),
其中,所述夹持单元(5)包括作用于所述接触面中的第一个(4)的夹持元件(8),该夹持元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空间(7)移动到所述接触面中的第一个(4)上,
其中,所述接触单元(6)包括具有面向所述中间空间(7)的表面(10)的接触爪(9)、伸入所述中间空间(7)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和导电地连接到所述接触元件(11)的接线元件(12),
其中,所述接触装置具有沿着运动轴(B)延伸的细长的连接元件(15),所述接触单元(6)和所述夹持单元(5)通过该连接元件彼此连接,
其中,能够使用致动器元件(25)致动所述夹持元件(8),其中,所述致动器元件(25)是被安装为穿过所述连接元件(15)的杆(25),该杆通过前端部(26)作用于所述夹持元件(8),并且其中,
所述连接元件(15)具有用于容纳紧定螺钉(28)的内螺纹(27),其中所述紧定螺钉(28)作用于所述致动器元件(25),并且如果转动所述紧定螺钉(28),则所述致动器元件(25)在所述连接元件(15)中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包括接触面(34),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的接触面(34)相对于所述表面(10)平行延伸,和/或其中,所述接触元件(11)的接触面(34)包括至少一个切割元件(40)或由所述切割元件(40)提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具有销(33)的形式,其被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接触爪(9)的孔(35)中,其中所述销(33)包括用于电接触所述母线(2)的、所述接触元件(11)的所述接触面(34),其中由弹簧(36)作用于所述销(33),该弹簧被认为从所述孔朝向所述表面(10)压迫所述销(33),和/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的接触面(34)包括至少一个切割元件(4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具有至少一个摇杆(56)的形式,所述摇杆被安装在所述接触爪(9)中的摇杆底座(57)中,其中所述摇杆(56)包括用于电接触所述母线(2)的、所述接触元件(11)的所述接触面(34),所述摇杆(56)具有所述切割元件(40)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采用带有伸入所述中间空间中的爪件部分(59)的至少一个爪件(58)的形式,该爪件(58)被安装在所述接触爪(9)中的爪件底座(60)中,其中所述爪件部分(59)包括用于电接触所述母线(2)的、所述接触元件(11)的所述接触面(3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元件(8)是杠杆,或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元件(8)是具有接触面(68)的夹持爪(63),或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元件(8)是具有至少一个摇杆底座(57)和在该摇杆底座中安装的摇杆(56)的夹持爪(63),或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元件(8)具有夹持爪(63),该夹持爪具有至少一个爪件底座(60)和在该爪件底座中安装的爪件(5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8)导电地连接到所述接触爪(9)和所述接线元件(1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5)和所述接触单元(6)能够沿着所述运动轴(B)相对于彼此移位,使得所述夹持单元(5)和所述接触单元(6)之间的中间空间(7)的宽度能够被调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单元(6)和所述夹持单元(5)通过引导元件(13)接触,该引导元件允许所述接触单元(6)和所述夹持单元(5)之间沿着运动轴(B)的相对运动并且阻止它们绕着所述运动轴(B)的相对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13)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销(13)的形式,该引导销伸入所述接触单元(6)的开口(42)和所述夹持单元(5)的开口中,或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13)由围绕所述接触单元(6)和所述夹持单元(5)的壳体部来提供,或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13)由平坦的引导区域(61)提供。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5)具有管的形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元件(15)的端部区域(37)中的夹持单元(5)就沿着所述运动轴(B)的运动而言固定地连接到所述连接元件(15),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单元(6)被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元件(15)的外圆周面(38)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5)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所述夹持单元(5)和相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所述接触单元(6)绕着所述运动轴(B)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5)通过轴颈(16)连接到所述夹持单元(5),其中就沿着所述运动轴(B)的运动而言,所述连接元件(15)相对于所述夹持单元(5)被固定地安装,并且其中就绕着所述运动轴(B)的运动而言,所述连接元件(15)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夹持单元(5)转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单元(6)具有连续开口(19),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5)被引导穿过接触单元(6)的该开口(19),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5)相对于所述接触单元(6)能够绕着所述运动轴(B)枢轴转动并且能够沿着所述运动轴(B)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转动所述连接元件(15),径向静止的接触单元(6)通过螺纹沿着所述运动轴(B)移动,径向指的是绕着所述运动轴(B)的方向,其中所述接触单元(6)中的开口(19)具有内螺纹(52)并且所述连接元件(15)具有与所述接触单元(6)中的开口(19)的所述内螺纹(52)协作的外螺纹(51),其中,当所述连接元件(15)相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所述接触单元(6)转动时,所述接触单元(6)沿着所述运动轴(B)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5)是所述接线元件(12)的一部分,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5)通过导电连接与所述接触单元(6)的接触元件(11)电接触。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导电地连接到所述接触爪(9),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爪(9)导电地连接到所述连接元件(15),其中,在所述接触爪(9)和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元件(11)之间和/或所述接触爪(9)和所述连接元件(15)之间提供传输元件(20)。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元件(12)是管(62),所述致动器元件(25)被安装为能够在该管中沿着所述管(62)的中心轴(M)纵向移位但不能相对于所述管(62)转动,该致动器元件(25)通过其前端部(26)作用于所述夹持元件(8),并且该致动器元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夹持元件,其中,所述夹持元件(8)能够相对于所述接触单元(6)移位。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元件(12)是管(62),所述致动器元件(25)被安装为能够在该管中沿着所述管(62)的中心轴(M)纵向移位但不能相对于所述管(62)转动,该致动器元件(25)通过其前端部(26)作用于所述夹持爪(63),并且该致动器元件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夹持元件,其中,所述夹持元件(8)能够相对于所述接触单元(6)移位。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8)能够沿着所述管(62)的中心轴(M)相对于所述管移位,其中,所述夹持元件(8)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壳体(64)中,该壳体(64)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管(62)。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元件(25)通过其前端部(26)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夹持元件(8)。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元件(25)通过其前端部(26)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夹持爪(63)。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8)导电地连接到所述管(62),其中,传输电接触的传输元件(65、70)被布置在所述夹持元件(8)和所述管(62)之间,
其中,所述传输元件(65)位于所述管(62)内部或者位于所述接触爪(9)的孔(71)中,所述接触爪(9)的所述孔(71)使所述管(62)延长,所述接触爪导电地连接到所述管(62),并且其中导电地连接到所述夹持爪(63)的连接部(69)伸入所述管(62)或所述接触爪(9)的所述孔(71)中,
或者其中,所述传输元件(65)在平面中延伸。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63)导电地连接到所述管(62),其中,传输电接触的传输元件(65、70)被布置在所述夹持元件(8)和所述管(62)之间,
其中,所述传输元件(65)位于所述管(62)内部或者位于所述接触爪(9)的孔(71)中,所述接触爪(9)的所述孔(71)使所述管(62)延长,所述接触爪导电地连接到所述管(62),并且其中导电地连接到所述夹持爪(63)的连接部(69)伸入所述管(62)或所述接触爪(9)的所述孔(71)中,
或者其中,所述传输元件(65)在平面中延伸。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被一体结合地连接,所述接触单元(6)导电地连接到所述管(62)。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被一体结合地连接,所述接触爪(9)导电地连接到所述管(62)。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元件(12)伸入接线单元(21)中,并且在那里与接线插座(43)直接或间接地导电连接并且具有用于容纳电缆的接线部分(44)。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5)或所述接线元件(12)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接线插座(43)中的开口(23)中,其中,传输元件(24)被布置在所述接线插座(43)的开口(23)中并且在所述接线插座(43)和所述连接元件(15)或者所述接线元件(12)之间传输电接触,并且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5)或者所述接线元件(12)可转动地被安装在所述接线插座(43)的开口(23)中。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8)是杠杆,并且所述杆通过前端部(26)作用于所述杠杆。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螺钉(28)作用于所述杆的后端部(29)。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8)具有弹簧形式的回复元件(30),其将所述杠杆(8)维持在息止位置,和/或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8)是肘部弯曲的并且在与所述母线接触的点的区域中具有圆形部分(31),和/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装置还具有电绝缘的壳体(32),其中所述壳体(32)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该第一壳体部(48)绕着所述接触爪(9)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壳体部(49)绕着所述连接元件(15)延伸并且与其连接以与其共同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48)和所述第二壳体部(49)彼此部分重叠。
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具有销(33)的形式,其被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接触爪(9)的孔(35)中,其中所述销(33)包括用于电接触所述母线(2)的、所述接触元件(11)的所述接触面(34),其中由弹簧(36)作用于所述销(33),该弹簧被认为从所述孔朝向所述表面(10)压迫所述销(33),和/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的接触面(34)包括至少一个切割边缘(40)或至少一个锥形尖。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爪(9)具有连续开口(19),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5)被引导穿过所述接触爪(9)的该开口(19),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5)相对于所述接触单元(6)能够绕着所述运动轴(B)枢轴转动并且能够沿着所述运动轴(B)移动。
3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元件(20)是多片层接触体。
3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电接触的传输元件(65、70)是多片层接触体。
37.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元件(24)是多片层接触体。
CN201480009047.2A 2013-02-15 2014-02-14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Active CN105009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7818.2A CN106936044B (zh) 2013-02-15 2014-02-14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55412.3 2013-02-15
EP13155412 2013-02-15
PCT/EP2014/052920 WO2014125073A1 (de) 2013-02-15 2014-02-14 Vorrichtung zur kontaktierung einer stromschien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27818.2A Division CN106936044B (zh) 2013-02-15 2014-02-14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9381A CN105009381A (zh) 2015-10-28
CN105009381B true CN105009381B (zh) 2017-05-17

Family

ID=477221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9047.2A Active CN105009381B (zh) 2013-02-15 2014-02-14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CN201611227818.2A Active CN106936044B (zh) 2013-02-15 2014-02-14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27818.2A Active CN106936044B (zh) 2013-02-15 2014-02-14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20530A1 (zh)
EP (1) EP2957002B1 (zh)
JP (1) JP2016510491A (zh)
CN (2) CN105009381B (zh)
HK (1) HK1213694A1 (zh)
RU (1) RU2015133169A (zh)
WO (1) WO20141250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9566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国网浙江奉化市供电公司 一种接地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6634A1 (de) * 1987-05-18 1988-12-08 Ulrich Reichardt Stromschienensystem mit elektrische betriebsmittel tragenden, aufsetzbaren adaptern
EP0454957A3 (en) * 1990-04-30 1992-07-29 Staff Gmbh & Co. Kg Adapter for contact rails
EP0573368A1 (fr) * 1992-06-04 1993-12-08 Schneider Electric Sa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électrique à connexion rapide
DE20120811U1 (de) * 2001-12-21 2003-04-30 Weidmueller Interface Sammelschienen-Anschlußklemme
EP1353416A1 (de) * 2002-04-12 2003-10-15 Jean Müller GmbH Elektrotechnische Fabrik Anschluss- und Verbindungsklemme zum Aufsetzen auf eine Sammelschiene
CN2859863Y (zh) * 2006-01-27 2007-01-17 焦有亮 一种母排连接器
CN1933256A (zh) * 2005-09-14 2007-03-21 沃纳电工系统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汇流排连接模块
DE202008004431U1 (de) * 2008-03-31 2008-05-29 Gustav Hensel Gmbh & Co. Kg Stromschienenverbi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7171A (en) * 1971-07-23 1973-04-10 Westinghouse Canada Ltd Bus connector assembly
US5431576A (en) * 1994-07-14 1995-07-11 Elcon Products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CA2363530A1 (en) * 2001-11-20 2003-05-20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Semi-permanent connection between a bus bar and a connector contact
EP2067133A4 (en) * 2006-07-10 2013-01-23 Visual Graphic Systems Inc SUPPORT OF ELECTRIFIED DISPLAY PANELS
EP2048746B1 (en) * 2007-08-13 2016-10-05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Busbar connection system
US7758358B1 (en) * 2008-05-05 2010-07-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ck lighting assembly
US7806711B2 (en) * 2009-02-27 2010-10-05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909663B1 (en) * 2009-12-08 2011-03-22 Olivier Bouffet Modular optimized plug-in jaw
WO2011133732A2 (en) * 2010-04-22 2011-10-27 Universal Electric Corporation Improved press-fit busbar and busway employing same
WO2012042326A1 (en) * 2010-09-30 2012-04-05 Larsen & Toubro Limited An improved mechanism for upward lancing in a progressive die assembly
US8388389B2 (en) * 2011-07-07 2013-03-0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opposing electrical contacts
JP5741948B2 (ja) * 2011-11-11 2015-07-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US8939787B2 (en) * 2012-08-27 2015-01-27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Dual material ground clip for a busway plug in unit
US8911248B1 (en) * 2012-11-09 2014-12-1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Busbar connection assembly
EP2824767B1 (en) * 2013-07-08 2019-10-09 TE Connectivity Nederland B.V. Busbar connec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Electr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bubar connection system
US9291338B2 (en) * 2013-12-10 2016-03-22 Diode-On Optoelectronics Limited Modular track assembly for slidably mounting a track ligh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6634A1 (de) * 1987-05-18 1988-12-08 Ulrich Reichardt Stromschienensystem mit elektrische betriebsmittel tragenden, aufsetzbaren adaptern
EP0454957A3 (en) * 1990-04-30 1992-07-29 Staff Gmbh & Co. Kg Adapter for contact rails
EP0573368A1 (fr) * 1992-06-04 1993-12-08 Schneider Electric Sa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électrique à connexion rapide
DE20120811U1 (de) * 2001-12-21 2003-04-30 Weidmueller Interface Sammelschienen-Anschlußklemme
EP1353416A1 (de) * 2002-04-12 2003-10-15 Jean Müller GmbH Elektrotechnische Fabrik Anschluss- und Verbindungsklemme zum Aufsetzen auf eine Sammelschiene
CN1933256A (zh) * 2005-09-14 2007-03-21 沃纳电工系统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汇流排连接模块
CN2859863Y (zh) * 2006-01-27 2007-01-17 焦有亮 一种母排连接器
DE202008004431U1 (de) * 2008-03-31 2008-05-29 Gustav Hensel Gmbh & Co. Kg Stromschienenverbin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25073A1 (de) 2014-08-21
CN106936044A (zh) 2017-07-07
CN106936044B (zh) 2019-06-21
JP2016510491A (ja) 2016-04-07
HK1213694A1 (zh) 2016-07-08
EP2957002B1 (de) 2018-01-31
CN105009381A (zh) 2015-10-28
RU2015133169A (ru) 2017-03-17
EP2957002A1 (de) 2015-12-23
US20160020530A1 (en) 2016-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9391B (zh) 轮口闭合系统
EP3288124A1 (en) Connector
CN108879125A (zh) 端子
CN101373002B (zh) 用于促动器的自对中联轴器
CN101685936A (zh) 旋转连接装置
CN105009381B (zh) 用于接触母线的装置
US20130078873A1 (en) Wedge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and connections including same
JP5556908B2 (ja) プラグタイプのコネクタ
JP5221428B2 (ja) 電気ケーブルのための回転接触コネクタ
CN206439388U (zh) 旋钮电子换档器的旋钮手感力机构
TWM322668U (en) Compressing/connecting tool for coaxial terminal
US20150288124A1 (en) Self-adjusting crimping tool
CN106663930B (zh) 电缆夹持装置
CN106716737A (zh) 具有夹锁的高电流插接
JP5106014B2 (ja) 電線接続用保持具
EP3146599B1 (en) Connector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connector device
CA1058384A (en) Clamping device with adjusting ring
CN102162510B (zh) 致动器
CN107466490A (zh) 转轴组件、转动连接机构、夹持装置及手持设备
CN102185219B (zh) 连接组件
US2074393A (en) Connecter for electric cables and the like
CN107634388B (zh) 杠杆嵌合式连接器
CN105356198A (zh) 一种压接定位器
CN107113956B (zh) 静电放电装置
CN215299749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电源插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30

Address after: Swiss Bonneville

Patentee after: Gao Tao Bill electronic connec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Swiss Bonneville

Patentee before: Multi Holding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