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8610A - 双销接缝元件 - Google Patents

双销接缝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8610A
CN105008610A CN201480012742.4A CN201480012742A CN105008610A CN 105008610 A CN105008610 A CN 105008610A CN 201480012742 A CN201480012742 A CN 201480012742A CN 105008610 A CN105008610 A CN 105008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m
area
region
engaged
seam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2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8610B (zh
Inventor
A·R·曼尼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tenJohns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tenJohns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tenJohnson Inc filed Critical AstenJohns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08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8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HMARKING, INSPECTING, SEAMING OR SEVERING TEXTILE MATERIALS
    • D06H5/00Seaming textile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21F1/0054Seam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8Felts
    • D21F7/10Seam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工业纺织品的接缝元件和制造方法。所述接缝元件主体由单层聚合物膜构成,所述单层聚合物膜被折叠来提供折叠区域和包括第一区域的臂,和进一步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接合至所述纺织品的边缘区域的表面,而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的多个间隔开的对准突部,每个突部包括由上层、下层和在所述折叠区域上连接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环界定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通过以下任一方式划分为外固定区域和内固定区域:放置在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之间且接合至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的肋部构件;或在狭窄区上将所述上层的一部分与所述下层的一部分接合。所述外固定区域可与接合至所述纺织品的另一区域的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内固定区域交错和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且所述内固定区域可与所述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外固定区域交错和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固定元件被放置在所述两个通道中。

Description

双销接缝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纺织品,且尤其涉及一种双销接缝元件和接缝工业纺织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接缝元件(例如,WO 2010/121360(Manninen))可包括由定向聚合物膜形成的非织造接缝元件。一对这种接缝元件之一可附接在将接合的纺织品的各端或边缘上,且两个元件的自由边缘区域上的环状部分可被交错来提供适于接收固定构件(诸如扣针)的通道。选择接缝元件的尺寸以与将接缝的纺织品相容,尤其在厚度上相容以最小化或避免接缝区域上的任何不连续。
为了制造这些接缝元件,还已知使用滚轧成形的传统方法,诸如,在WO 2014/075170(Manninen)中公开。
也从WO 2011/100157(Breuer等人)已知在织造织物的接缝区域中提供由经纱构成的两组环,扣针可穿过所述环组的每个插入。然而,两组环连接至整个织物的主体且与其一体化,且未建议提供不同和单独的接缝元件单元用于后续附接至多种类型的工业纺织品(织造或非织造,单层或多层)。
也从WO 2013/086609(Manninen)已知这样一种单独的接缝元件可被构造来提供两个或更多个环状区域,由此形成跨接缝的至少两个通道,这允许改进跨元件的拉伸负载的分布。这些通道可被确定尺寸来提供足够的空间,其中扣针的自由端可折返至通道中以固定末端。这些接缝元件可通过任何适当手段固定至纺织品的可接缝端或边缘,包括接合至织造纺织品的压缩纱线端或非织造纺织品的合适的所选择表面,包括包含一层或更多层膜的纺织品。元件由两个折叠层的膜构成,一个固定在另一个内,或构造为模制结构,其具有与两层构造相同的横截面。
此外,EP 2511567(B1)(Frey)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环状的材料条的方法。方法包括将传送带的各端拆开以将带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开的步骤。在每个区中,形成横向孔。横向销接着被配置在每个区中。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着被放回在一起,且移除销。
现已发现可在包括单个折叠层的膜的结构中提供两个通道。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的接缝元件,接缝元件由被折叠来提供折叠区域的单层聚合物膜和包括第一区域的臂构成,接缝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区域,i)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ii)第二区域包括从第一区域延伸的多个间隔开的对准突部,每个突部包括由上层、下层和折叠区域上连接上层和下层的环界定的内部空间;其中:(A)内部空间通过下列方式被划分为外固定区域和内固定区域:a)放置在上层与下层之间且接合至上层和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的肋部构件;或(b)在狭窄区上将上层的一部分与下层的一部分接合;外固定区域部分由环的内表面界定;(B)外固定区域可与接合至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内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和(C)内固定区域可与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外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接缝元件由单层双轴向聚合物膜构成,所述单层双轴向聚合物膜被折叠为一般U形来提供折叠区域和平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i)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ii)第二区域包括从第一区域延伸的多个间隔开的对准突部,每个突部包括由上层、下层和折叠区域上连接上层和下层的环界定的内部空间;其中:(A)内部空间通过下列方式被划分为外固定区域和内固定区域:a)放置在上层与下层之间且接合至上层和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的肋部构件;或(b)在狭窄区上将上层的一部分与下层的一部分接合;外固定区域部分由环的内表面界定;(B)外固定区域可与接合至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内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和(C)内固定区域可与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外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
聚合物膜最初可为膜条形式,其随后被弯曲以形成U形。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内部空间可由肋部构件划分,所述肋部构件通过诸如焊接或粘着剂接合的工艺接合至上层的内表面和下层的内表面,但是应了解可对此的变化也是可行的。肋部构件可具有单丝或薄条或薄片膜的构造。单丝或条可具有类似于接缝元件主体的特性,但是应具有不超过织物的压缩边缘区域的厚度以使接缝元件主体的表面中的任何不连续或不平坦最小化。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内部空间通过狭窄区被划分为内固定区域和外固定区域,其中狭窄区包括上层和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脊部,由此每个脊部接合至相对层的内表面。可选地,狭窄区可在上层和下层的内表面上具有脊部。在将脊部接合至相对层时,可使用诸如焊接和/或粘着剂接合的工艺。
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每个可被构造和配置来穿过它们接收固定构件(诸如扣针)以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接缝元件的聚合物膜可包括热塑性材料或热固性材料。
热塑性聚合物可为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酸(PCTA)、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砜或聚酰胺的材料。聚合物膜可涂布或包括激光能吸收染料。当使用热塑性聚合物时,聚合物膜可为双轴向膜。此外,双轴向膜可为双组分PET膜,其具有可通过激光焊接的层。膜材料可为如WO 2013/071419(Manninen)中描述的双轴向双组分膜。如果膜材料是聚酯,那么它可被水解稳定来抵抗热和水解降解。一种适当的这种材料描述在例如WO 2013/177670(Manninen)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接缝元件的热塑性膜材料可为PET,其可具有在从大约0.55至大约1.0或更大的范围中;或在从大约0.6至大约0.8的范围中的固有粘度。当使用热塑性聚合物时,接缝元件可使用激光焊接接合至工业纺织品。
替代地,膜材料可为热固性聚合物,诸如聚酰亚胺。热固性聚合物不适用激光焊接,且因此可通过使用合适的粘着剂或其它接合方法固定在适当位置中。可能适当的热固定聚合物包括市售的聚酰亚胺,其在市场上以ApicalTM、KaptonTM、UPILEXTM、VTEC PITM、NortonTHTM和KaptrexTM的商标销售,但是应了解对此的变化也是可能的。
接缝元件可接合至织造工业纺织品,使得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接缝元件的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替代地,接缝元件可接合至包括一层或更多层非织造纤维或膜材料的非织造工业纺织品,使得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接缝元件的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进一步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一对接缝元件的工业纺织品,每个接缝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区域,如本文中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工业纺织品是包括纱线的织造纺织品,其具有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且接缝元件的第二侧向边缘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可在内表面的部分上固定至压缩纺织品区域。接缝元件主体可各通过焊接或粘着剂接合至工业纺织品。但是应了解,在接缝元件将通过激光焊接固定至纱线的情况下,接缝元件必须具有适当的光学性质以对入射激光辐射透明,且针对这个方面,可使用如WO2013/071419(Manninen)中描述的包括激光能吸收剂的薄层的双组分膜;激光能吸收剂组分可被提供至接缝元件的内部或外部。替代地,接缝元件、纺织品的纱线端或膜插入件可涂布适当的激光能吸收染料。在预期接缝元件在使用期间暴露于高热和湿度的情况下,包括PET的水解稳定的双轴向多层热塑性膜特别适合。这样一种膜描述于WO 2013/177670(Manninen)中。在将包括热塑性膜材料(诸如PET)的接缝元件激光焊接至纺织品不切实际的情况下,也可在替代实施方案中,使用如先前已描述的用于这个目的的热固定塑料膜或组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提供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长条的大体上平坦聚合物膜,其具有相对的大体上平行线性边缘、邻近每个边缘的边缘区域和连接边缘区域的中心区域;(b)在偏离长条的中心线的位置上将肋部构件纵向固定至中心区域中的长条;(c)沿着中心区域和肋部选择性地切割长条以提供结合区域,所述结合区域具有固定至其上的肋部的部分和至少第一阵列的规则间隔孔隙,孔隙包括定向在垂直于条的线性边缘的方向上的互相平行槽;(d)将相对线性边缘朝向彼此带至互相对准以将边缘区域彼此对准以形成接缝元件主体,且将肋部的固定部分的外表面与相对结合区域对准,且将结合区域的延伸部分构造成多个规则间隔的接缝环来形成外固定区域;(e)将肋部的部分固定至相对结合区域以形成内固定区域;和(f)选择性地切割长条的长度来提供接缝元件。
进一步提供一种提供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的方法,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长条的大体上平坦聚合物膜,其具有相对的大体上平行线性边缘、邻近每个边缘的边缘区域和连接边缘区域的中心区域;(b)在渐进滚轧成型工艺中在多个相对辊之间馈送平坦材料以提供剖面给边缘区域的至少一个,且在中心区域中且偏离长条的中心线的位置上提供剖面给至少一个狭窄区;(c)在步骤(b)之前或之后,沿着包括狭窄区的中心区域选择性地切割长条以提供界定至少第一阵列的规则间隔孔隙的结合区域,孔隙包括定向在垂直于条的线性边缘的方向上的互相平行槽;(d)将相对线性边缘朝向彼此带至互相对准以将边缘区域互相对准以形成接缝元件主体,及将至少一个狭窄区剖面与结合区域的相对者对准,且将结合区域的延伸部分构造为多个规则间隔的接缝环以形成外固定区域;(e)将至少一个狭窄区剖面固定至结合区域的相对者以形成内固定区域;和(f)选择性地切割长条的长度以提供接缝元件。
步骤(b)可包括提供剖面给各与长条的中心线等距的第一狭窄区和第二狭窄区,且步骤(e)包括将第一狭窄区剖面固定至第二狭窄区剖面。
在每个方法中,步骤(a)可包括提供由上述材料构造的至少一层的膜材料。
在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方面中,提供一种提供工业纺织品的接缝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a)准备纺织品的一对相对可接缝边缘;(b)提供如上文定义的接缝元件且将其固定至每个可接缝边缘;(c)将接缝元件和可接缝边缘带至一起,将突部的各自一个交错以将接缝元件的第一个的外固定区域与接缝元件的第二个的内固定区域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且将接缝元件的第一个的内固定区域与接缝元件的第二个的外固定区域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和(d)将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插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每个中以固定接缝。
在本实施方案中,步骤(b)中的固定可通过接合工艺执行,诸如激光焊接或至少一个粘着剂的施敷。此外,固定构件可为扣针,且步骤(d)可包括针对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每个,
(d.1)提供长度超过接缝的长度的扣针且将其插入以从各自通道的各端突出;
(d.2)弯曲扣针邻近各自通道的部分;和
(d.3)将扣针的每个突出部分的自由端插入通道中以固定接缝。
上述内容概括双销接缝元件的主要特征和一些其可选方面。双销接缝元件可通过下文实施方案的描述而被更进一步理解。
在本说明书内提及值范围的,其中的子范围旨在被包括在双销接缝元件的范围内,除非另有规定。在特性属于双销接缝元件的一个或另一个变型的情况下,除非另有规定,这些特性旨在适用于双销接缝元件的所有其它变型,其中这些特性适于这些其它变型或与其相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对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2是一个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图4是图2和图3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俯视图。
图5是用于形成图1至图4的双销接缝元件的平坦接缝元件坯的透视图。
图6是在切割坯后的图5中所示的坯的透视图。
图7是图1至图4中所示的一对双销接缝元件的透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两个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图10是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0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一对双销接缝元件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两个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3中所示的两个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图16是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三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图18是如图16和图17中所示的一对双销接缝元件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两个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仅为说明性的且不被视为限于染发剂施敷器。许多明显变动在不脱离其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是可能的。
首先参考图1至图3,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一实施方案分别示于两个透视图和一个侧视图中,其包括图1中示为接合的一对接缝元件10a、10b的接缝元件10。如从图2最佳所见,接缝元件10具有:后部(第一)区域18,其具有上部后边缘14和下部后边缘13;前部(第二)区域16,其包括环状突部20的阵列,其从后部(第一)区域18延伸至折叠线12且由孔隙40分开。在每个突部20的上层与下层之间,肋部30被固定来提供折叠线12上的折叠区域内的第一空间26和肋部30与后部(第一)区域18之间的第二空间36。参考图3,可见肋部30在接合区域125上接合至突部20的内表面K。织物100(其可为织造或非织造纺织品且包括压缩或减小厚度区域130)固定在后部(第一)区域18内,且在接合区域135上接合至内表面K以将接缝元件10固定至织物100。这提供:外固定区域,其包括由突部20的环的内表面24和肋部30的前表面32界定的第一闭合通道(26处);和内固定区域,其包括由肋部30的后表面34、突部20的内表面K和织物100的压缩区域130的前表面112界定的第二闭合通道(36处)。参考图1,一对接缝元件10a、10b被示为以图3中所示的方式附接至织物100的各自端,且接合至彼此。这通过以下方式达成:将接缝元件10a的突部20与接缝边缘10b的孔隙40对准,且将接缝元件10b的突部20与接缝元件10a的孔隙40对准,使得包括接缝元件10a中的第一闭合通道26的外固定区域与包括接缝元件10b中的第二闭合通道36的内固定区域对准,且将包括接缝元件10b中的第一闭合通道26的外固定区域与包括接缝元件10a中的第二闭合通道36的内固定区域对准。固定区域的这种对准允许固定构件(诸如扣针50、60)插入第一通道26和第二通道36,且允许扣针52、62的端(被称作扣针尾)如所示般插入至相邻空间中。
图4是图2和图3中所示的接缝元件的俯视图,其示出每个突部20中的肋部30的位置。肋部30相对于折叠线12或后边缘13和14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调整。
参考图5和图6,这些是用于形成图1至图4的接缝元件的平坦接缝元件坯11和切割后准备沿着折叠线12折叠的坯11的透视图。图5示出坯11的最终外表面J和肋部30的最初连续肋部材料(诸如单丝或膜条,其附接至最终内表面K)。如从图6中的颠倒图可见,坯11随后被切割以形成结合区域21,所述结合区域21在折叠后将变为由孔隙41分开的突部20,所述孔隙41在折叠后将变为孔隙40。切割步骤移除连续材料的区段,留下固定至每个结合区域21的肋部30的离散部分。当在方向F上折叠坯时,将上部后边缘14带至与下部后边缘13对准以将区域18彼此对准,结合区域21变为突部20,且每个肋部30与各自突部20的相对层上的相应位置对准,如图2中所见。
现在参考图7和图8,这些分别是组装的一对150诸如图1至图4中所示的接缝元件10a、10b的透视图和俯视图。图7示出接合至彼此的接缝元件,且图8示出也附接至织物100的接缝元件。突部20a分别在空间40b、40a中在突部20b之间交错,且第一通道26和第二通道36以先前描述的方式形成以接收扣针50、60和它们各自的扣针尾52、62。织物100(图8)通过适当手段(诸如以图3中所示的方式)附接至接缝元件10a、10b。
图9是如图8中所示的组装的一对150接缝元件10a和10b和连续织物100的侧视图。肋部30a在接合区域125a上接合至接缝元件10a,且肋部30b在接合区域125b上接合至接缝元件10b。类似地,接缝元件10a在接合区域135a上接合至织物100,且接缝元件10b在接合区域135b上接合至织物100。突部20a、20b交错以提供扣针50、60穿过其插入的通道,且扣针尾52、62分别被插入空间36b、36a中。
现在参考图10至图12,这些分别以透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示出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二实施方案。接缝元件200包括前部(第二)区域216、后部(第一)区域218、上部后边缘214和下部后边缘213。延伸至折叠线212且由孔隙240分开的突部220各具有狭窄区230,所述狭窄区230由突部220的上层和下层中的脊部形成。如从图11中最佳所见,狭窄区230提供包括第一通道226的外固定区域与包括第二通道236的内固定区域之间的限制构件。通道226由突部220的环的内表面224和狭窄区230的前表面232界定。第二通道236由突部220的内表面K、狭窄区230的后表面234和织物100的压缩区域130的前表面112界定。形成狭窄区230的脊部在接合区域225上接合至彼此。织物100的压缩区域130通过在接合区域235上接合而附接至接缝元件200。
现在参考图13至图15,这些分别是如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接缝元件200a、200b的组合件250的透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其已被附接至织物100且接合至彼此。突部220a、220b交错以提供扣针50、60穿过其插入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且扣针尾52、62分别被插入第二通道236b、236a中。
现在参考图16至图19,这些示出第三实施方案中的接缝元件。在本实施方案中,类似于图10至图15中所示的实施方案,接缝元件300包括前部(第二)区域316、后部(第一)区域318、上部后边缘314和下部后边缘313。突部320从后部(第一)区域318延伸至折叠线312。但是,每个突部320的上层是平坦的,且狭窄区330仅由突部320的下层中的脊部提供以提供包括第一通道326的外固定区域和包括第二通道336的内固定区域。参考图17的侧视图,狭窄区330在接合区域325上接合,且织物100的压缩区域130通过在接合区域335上接合而在后部区域318上附接至接缝元件300。第一通道326由至突部320的环的内表面324和狭窄区330的前表面332界定;且第二通道336由狭窄区330的后表面334、突部320的内表面K和织物100的压缩区域130的前表面112界定。参考图18的透视图和图19的侧视图,这些示出在将扣针50、60分别插入每个外固定区域的通道326a、326b,且将扣针尾52、62分别插入两个接缝元件的每个内固定区域的第二通道336b、336a后的接缝元件320a、320b与织物100的组合件350。
对于图1至图9中所示的实施方案,肋部至突部内表面的接合和元件至织物主体的接合可通过任何适当手段,诸如焊接或施敷粘着剂,但激光焊接特别适合。
对于图10至图19中所示的实施方案,脊部可通过任何适当手段(根据需要使用热和压力)构造;但已发现滚轧成形特别适合。
结论
上述内容已构成特定实施方案的描述,其示出双销接缝元件可如何应用且投入使用。这些实施方案只是示例性的。最广泛且更具体方面的双销接缝元件现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进一步描述和定义。
这些权利要求和其中使用的用语将参考已描述的双销接缝元件的变型理解。它们不限于这些变型,而是应被解读为涵盖现如所附权利要求中界定的双销接缝元件的范围。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所述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所述接缝元件由被折叠来提供折叠区域的单层聚合物膜和包括第一区域的臂构成,所述接缝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区域,
(i)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
(ii)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的多个间隔开的对准突部,每个突部包括由上层、下层和在所述折叠区域上连接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环界定的内部空间;
其中:
(A)所述内部空间通过以下任一方式划分为外固定区域和内固定区域:a)放置在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之间且接合至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的肋部构件;或b)在狭窄区上将所述上层的一部分与所述下层的一部分接合;其中所述外固定区域部分由所述环的内表面界定;
(B)所述外固定区域可与接合至所述纺织品的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内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和
(C)所述内固定区域可与所述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外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内部空间通过接合至所述上层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下层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肋部构件划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肋部构件通过选自焊接和粘着剂接合的工艺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肋部构件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内部空间通过所述狭窄区划分,其中所述狭窄区包括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脊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狭窄区包括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两者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脊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脊部通过选自焊接和粘着剂接合的工艺接合至所述相对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脊部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相对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每个被构造和配置来接收固定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固定构件是扣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包括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固性聚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是选自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酸(PCTA)、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砜和聚酰胺的组的热塑性聚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是具有从大约0.55至大约1.0的固有粘度的聚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是具有从大约0.6至大约0.8的固有粘度的聚酯。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是PET。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涂布激光能吸收染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包括激光能吸收染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2、16或17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是双轴向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双轴向膜是包括可激光焊接层的双组分PET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膜是水解稳定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是热固性聚合物且是聚酰胺。
22.根据权利要求11或2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包括热固性聚合物且可粘着地附接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23.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被激光焊接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最初为膜条的形式,其随后被弯曲以形成U形。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工业纺织品是织造纺织品,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所述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工业纺织品是非织造纺织品,其包括一层或更多层非织造纤维或膜材料,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所述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27.一种包括至少一对接缝元件的工业纺织品,每个接缝元件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构造。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工业纺织品,其中所述接缝元件各通过选自焊接和粘着剂接合的工艺接合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工业纺织品,其中所述接缝元件各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30.一种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所述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所述接缝元件由单层双轴向聚合物膜构造,所述单层双轴向聚合物膜被折叠为一般U形来提供折叠区域和平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i)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ii)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的多个间隔开的对准突部,每个突部包括由上层、下层和在所述折叠区域上连接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环界定的内部空间;
其中:
(A)所述内部空间通过以下任一方式划分为外固定区域和内固定区域:a)放置在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之间且接合至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的肋部构件;或b)在狭窄区上将所述上层的一部分与所述下层的一部分接合;所述外固定区域部分由所述环的内表面界定;
(B)所述外固定区域可与接合至所述纺织品的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内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且
(C)所述内固定区域可与所述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外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双轴向膜是包括可激光焊接层的双组分PET膜。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涂布激光能吸收染料。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包括激光能吸收染料。
34.根据权利要求3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内部空间由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上层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下层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肋部构件划分。
35.根据权利要求3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内部空间通过所述狭窄区划分,其中所述狭窄区包括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相对层的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脊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0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每个被构造和配置来接收固定构件。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固定构件是扣针。
38.根据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被激光焊接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39.根据权利要求30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工业纺织品是织造纺织品,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激光焊接至所述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40.根据权利要求30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工业纺织品是非织造纺织品,其包括一层或更多层非织造纤维或膜材料,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激光焊接至所述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41.一种提供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所述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长条的大体上平坦聚合物膜,其具有相对的大体上平行线性边缘、邻近每个边缘的边缘区域和连接所述边缘区域的中心区域;
b)在偏离所述长条的中心线的位置上将肋部构件纵向固定至所述中心区域中的所述长条;
c)沿着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肋部选择性地切割所述长条以提供结合区域,所述结合区域具有固定至其上的所述肋部的部分和至少第一阵列的规则间隔孔隙,所述孔隙包括定向在垂直于所述条的所述线性边缘的方向上的互相平行槽;
d)将所述相对线性边缘朝向彼此带至互相对准以将所述边缘区域彼此对准以形成接缝元件主体,且将所述肋部的所述固定部分的外表面与相对结合区域对准,且将所述结合区域的延伸部分构造成多个规则间隔的接缝环来形成外固定区域;
e)将所述肋部的所述部分固定至所述相对结合区域以形成内固定区域;和
f)选择性地切割所述长条的长度来提供所述接缝元件。
42.一种提供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所述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长条的大体上平坦聚合物膜,其具有相对的大体上平行线性边缘、邻近每个边缘的边缘区域和连接所述边缘区域的中心区域;
b)在渐进滚轧成型工艺中在多个相对辊之间馈送所述平坦材料以提供剖面给所述边缘区域的至少一个,且在所述中心区域中且偏离所述长条的中心线的位置上提供剖面给至少一个狭窄区;
c)在步骤(b)之前或之后,沿着包括所述狭窄区的所述中心区域选择性地切割所述长条以提供界定至少第一阵列的规则间隔孔隙的结合区域,所述孔隙包括定向在垂直于所述条的所述线性边缘的方向上的互相平行槽;
d)将所述相对线性边缘朝向彼此带至互相对准以将所述边缘区域互相对准以形成接缝元件主体,且将所述至少一个狭窄区剖面与所述结合区域的相对者对准,且将所述结合区域的延伸部分构造为多个规则间隔的接缝环以形成外固定区域;
e)将所述至少一个狭窄区剖面固定至所述结合区域的所述相对者以形成内固定区域;和
f)选择性地切割所述长条的长度以提供所述接缝元件。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提供剖面给各与所述长条的所述中心线等距的第一狭窄区和第二狭窄区,且步骤(e)包括将所述第一狭窄区剖面固定至所述第二狭窄区剖面。
44.根据权利要求4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层包括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固性聚合物。
45.一种提供工业纺织品的接缝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准备所述纺织品的一对相对可接缝边缘;
b)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且将其固定至每个所述可接缝边缘;
c)将所述接缝元件和所述可接缝边缘带至一起,将所述突部的各自一个交错以将所述接缝元件的第一个的外固定区域与所述接缝元件的第二个的内固定区域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且将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个的内固定区域与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二个的外固定区域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和
d)将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插入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每个中以固定所述接缝。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中的所述固定通过选自激光焊接和至少一种粘着剂的施敷的接合工艺执行。
47.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是扣针。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d)包括针对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每个,
(d.1)提供长度超过所述接缝的长度的所述扣针且将其插入以从所述各自通道的各端突出;
(d.2)弯曲所述扣针邻近所述各自通道的部分;和
(d.3)将所述扣针的每个突出部分的自由端插入所述通道中以固定所述接缝。

Claims (48)

1.一种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所述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所述接缝元件由被折叠来提供折叠区域的单层聚合物膜和包括第一区域的臂构成,所述接缝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区域,
(i)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
(ii)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的多个间隔开的对准突部,每个突部包括由上层、下层和在所述折叠区域上连接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环界定的内部空间;
其中:
(A)所述内部空间通过以下任一方式划分为外固定区域和内固定区域:a)放置在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之间且接合至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的肋部构件;或b)在狭窄区上将所述上层的一部分与所述下层的一部分接合;其中所述外固定区域部分由所述环的内表面界定;
(B)所述外固定区域可与接合至所述纺织品的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内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和
(C)所述内固定区域可与所述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外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内部空间通过接合至所述上层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下层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肋部构件划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肋部构件通过选自焊接和粘着剂接合的工艺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肋部构件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内部空间通过所述狭窄区划分,其中所述狭窄区包括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脊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狭窄区包括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两者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脊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脊部通过选自焊接和粘着剂接合的工艺接合至所述相对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脊部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相对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每个被构造和配置来接收固定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固定构件是扣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包括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固性聚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是选自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酸(PCTA)、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砜和聚酰胺的组的热塑性聚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是具有从大约0.55至大约1.0的固有粘度的聚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是具有从大约0.6至大约0.8的固有粘度的聚酯。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是PET。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涂布激光能吸收染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包括激光能吸收染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2、16或17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是双轴向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双轴向膜是包括可激光焊接层的双组分PET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膜是水解稳定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是热固性聚合物且是聚酰胺。
22.根据权利要求11或21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包括热固性聚合物且可粘着地附接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23.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被激光焊接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最初为膜条的形式,其随后被弯曲以形成U形。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工业纺织品是织造纺织品,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所述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工业纺织品是非织造纺织品,其包括一层或更多层非织造纤维或膜材料,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所述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27.一种包括至少一对接缝元件的工业纺织品,每个接缝元件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构造。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工业纺织品,其中所述接缝元件各通过选自焊接和粘着剂接合的工艺接合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工业纺织品,其中所述接缝元件各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30.一种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所述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所述接缝元件由单层双轴向聚合物膜构造,所述单层双轴向聚合物膜被折叠为一般U形来提供折叠区域和平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i)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接合至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和
(ii)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的多个间隔开的对准突部,每个突部包括由上层、下层和在所述折叠区域上连接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环界定的内部空间;
其中:
(A)所述内部空间通过以下任一方式划分为外固定区域和内固定区域:a)放置在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之间且接合至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的肋部构件;或b)在狭窄区上将所述上层的一部分与所述下层的一部分接合;所述外固定区域部分由所述环的内表面界定;
(B)所述外固定区域可与接合至所述纺织品的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内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且
(C)所述内固定区域可与所述相应第二接缝元件的所述外固定区域交错且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双轴向膜是包括可激光焊接层的双组分PET膜。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涂布激光能吸收染料。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包括激光能吸收染料。
34.根据权利要求3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内部空间由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上层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下层的所述内表面的所述肋部构件划分。
35.根据权利要求3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内部空间通过所述狭窄区划分,其中所述狭窄区包括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至所述相对层的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脊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0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每个被构造和配置来接收固定构件。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固定构件是扣针。
38.根据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被激光焊接至所述工业纺织品。
39.根据权利要求30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工业纺织品是织造纺织品,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激光焊接至所述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40.根据权利要求30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缝元件,其中所述工业纺织品是非织造纺织品,其包括一层或更多层非织造纤维或膜材料,所述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各包括压缩纺织品区域,且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区域被构造和配置为激光焊接至所述压缩纺织品区域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部分。
41.一种提供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所述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长条的大体上平坦聚合物膜,其具有相对的大体上平行线性边缘、邻近每个边缘的边缘区域和连接所述边缘区域的中心区域;
b)在偏离所述长条的中心线的位置上将肋部构件纵向固定至所述中心区域中的所述长条;
c)沿着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肋部选择性地切割所述长条以提供结合区域,所述结合区域具有固定至其上的所述肋部的部分和至少第一阵列的规则间隔孔隙,所述孔隙包括定向在垂直于所述条的所述线性边缘的方向上的互相平行槽;
d)将所述相对线性边缘朝向彼此带至互相对准以将所述边缘区域彼此对准以形成接缝元件主体,且将所述肋部的所述固定部分的外表面与相对结合区域对准,且将所述结合区域的延伸部分构造成多个规则间隔的接缝环来形成外固定区域;
e)将所述肋部的所述部分固定至所述相对结合区域以形成内固定区域;和
f)选择性地切割所述长条的长度来提供所述接缝元件。
42.一种提供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所述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长条的大体上平坦聚合物膜,其具有相对的大体上平行线性边缘、邻近每个边缘的边缘区域和连接所述边缘区域的中心区域;
b)在渐进滚轧成型工艺中在多个相对辊之间馈送所述平坦材料以提供剖面给所述边缘区域的至少一个,且在所述中心区域中且偏离所述长条的中心线的位置上提供剖面给至少一个狭窄区;
c)在步骤(b)之前或之后,沿着包括所述狭窄区的所述中心区域选择性地切割所述长条以提供界定至少第一阵列的规则间隔孔隙的结合区域,所述孔隙包括定向在垂直于所述条的所述线性边缘的方向上的互相平行槽;
d)将所述相对线性边缘朝向彼此带至互相对准以将所述边缘区域互相对准以形成接缝元件主体,且将所述至少一个狭窄区剖面与所述结合区域的相对者对准,且将所述结合区域的延伸部分构造为多个规则间隔的接缝环以形成外固定区域;
e)将所述至少一个狭窄区剖面固定至所述结合区域的所述相对者以形成内固定区域;和
f)选择性地切割所述长条的长度以提供所述接缝元件。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提供剖面给各与所述长条的所述中心线等距的第一狭窄区和第二狭窄区,且步骤(e)包括将所述第一狭窄区剖面固定至所述第二狭窄区剖面。
44.根据权利要求4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膜层包括热塑性聚合物或热固性聚合物。
45.一种提供工业纺织品的接缝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准备所述纺织品的一对相对可接缝边缘;
b)提供如上文定义的接缝元件且将其固定至每个所述可接缝边缘;
c)将所述接缝元件和所述可接缝边缘带至一起,将所述突部的各自一个交错以将所述接缝元件的第一个的外固定区域与所述接缝元件的第二个的内固定区域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且将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一个的内固定区域与所述接缝元件的所述第二个的外固定区域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和
d)将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插入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每个中以固定所述接缝。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中的所述固定通过选自激光焊接和至少一种粘着剂的施敷的接合工艺执行。
47.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是扣针。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d)包括针对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每个,
(d.1)提供长度超过所述接缝的长度的所述扣针且将其插入以从所述各自通道的各端突出;
(d.2)弯曲所述扣针邻近所述各自通道的部分;和
(d.3)将所述扣针的每个突出部分的自由端插入所述通道中以固定所述接缝。
CN201480012742.4A 2013-08-20 2014-08-20 双销接缝元件 Active CN105008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A2824609A CA2824609A1 (en) 2013-08-20 2013-08-20 Double pin seaming element
CA2,824,609 2013-08-20
PCT/CA2014/000641 WO2015024107A1 (en) 2013-08-20 2014-08-20 Double pin seaming el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8610A true CN105008610A (zh) 2015-10-28
CN105008610B CN105008610B (zh) 2017-03-15

Family

ID=5247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2742.4A Active CN105008610B (zh) 2013-08-20 2014-08-20 双销接缝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8814B2 (zh)
EP (1) EP3036368B1 (zh)
CN (1) CN105008610B (zh)
CA (1) CA2824609A1 (zh)
WO (1) WO20150241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1462A (zh) * 2019-03-13 2019-06-14 昆山新井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纺织品缝接机、验布装置及布匹缝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82231B1 (de) 2017-03-31 2021-05-26 MATO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anbringen eines verbinderelements an einem gurtende eines fördergurts
DE102021128525B4 (de) 2021-11-03 2023-06-07 Voith Patent Gmbh Bespannung mit bandscharnierartigem Nahtelement und Herstellverfahre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6257A (en) * 1995-07-06 1998-05-05 Asten, Inc. Corrugator belt seam
US6328079B1 (en) * 1999-09-18 2001-12-11 Thomas Josef Heimba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 Co. Seam for a belt for recirculation in machines,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CN101268296A (zh) * 2005-09-22 2008-09-17 塞法尔股份公司 连接机构、连接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192561A1 (en) * 2010-02-09 2011-08-11 Hans Peter Breu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talling Seamed Industrial Fabric
CN102405316A (zh) * 2009-04-21 2012-04-04 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用于工业织物的接缝及其封接元件
CN102482847A (zh) * 2009-08-28 2012-05-30 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用于工业用纺织品的强化的经线回路粘合的接缝
CN102713050A (zh) * 2009-12-11 2012-10-03 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用于接合工业用织物两端的铰接式缝合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74158B1 (fr) 2011-04-14 2014-01-17 Tanals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bande de matiere en boucle et bande de matiere en boucle obtenue par ledit procede
CA2749477A1 (en) * 2011-08-18 2013-02-18 Allan R. MANNINEN Profiled seaming element for industrial textiles
CA2758622A1 (en) 2011-11-17 2013-05-17 Allan R. MANNINEN Coextruded laser weld enabled polymer film or filament and fabrics made therefrom
CA2762349A1 (en) * 2011-12-16 2013-06-16 Allan R. MANNINEN Multi-pin nonwoven seaming element
CA2778513A1 (en) 2012-05-28 2013-11-28 Allan Manninen Industrial textiles comprised of bi-axially oriented, hydrolytically stabilized polymer film
CA2795208A1 (en) 2012-11-13 2014-05-13 Allan R. MANNINEN Seaming element for industrial texti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6257A (en) * 1995-07-06 1998-05-05 Asten, Inc. Corrugator belt seam
US6328079B1 (en) * 1999-09-18 2001-12-11 Thomas Josef Heimba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 Co. Seam for a belt for recirculation in machines,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CN101268296A (zh) * 2005-09-22 2008-09-17 塞法尔股份公司 连接机构、连接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05316A (zh) * 2009-04-21 2012-04-04 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用于工业织物的接缝及其封接元件
CN102482847A (zh) * 2009-08-28 2012-05-30 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用于工业用纺织品的强化的经线回路粘合的接缝
CN102713050A (zh) * 2009-12-11 2012-10-03 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用于接合工业用织物两端的铰接式缝合元件
US20110192561A1 (en) * 2010-02-09 2011-08-11 Hans Peter Breu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talling Seamed Industrial Fabric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1462A (zh) * 2019-03-13 2019-06-14 昆山新井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纺织品缝接机、验布装置及布匹缝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36368A1 (en) 2016-06-29
CA2824609A1 (en) 2015-02-20
US20160160435A1 (en) 2016-06-09
WO2015024107A1 (en) 2015-02-26
CN105008610B (zh) 2017-03-15
US9598814B2 (en) 2017-03-21
EP3036368A4 (en) 2017-05-24
EP3036368B1 (en) 202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7911B2 (en) Profiled seaming element for industrial textiles
CN102713041B (zh) 由开缝和激凸薄膜构成的工业用织物
US9297440B2 (en) Seam for an industrial fabric and seaming element therefor
CA2737564C (en) Hinge type seaming element for joining ends of an industrial textile
US9587351B2 (en) Non-woven double-layer industrial textile assembled from sleeve configuration panels, and panels therefor
US9194082B2 (en) Multi-pin nonwoven seaming element
US20120135184A1 (en) Reinforced warp loop bonded seam for an industrial textile
EP2920485B1 (en) Seaming element for industrial textiles
CN105008610A (zh) 双销接缝元件
CN105247135A (zh) 机械互锁的无纺工业织物
CN105143711A (zh) 顺应性切膜接缝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