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4091B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4091B
CN105004091B CN201510469167.7A CN201510469167A CN105004091B CN 105004091 B CN105004091 B CN 105004091B CN 201510469167 A CN201510469167 A CN 201510469167A CN 105004091 B CN105004091 B CN 1050040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state
heat exchanger
valve body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91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4091A (zh
Inventor
孟庆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691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040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04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4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4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4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位于室外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单向导通装置、节流装置、散热组件和电控器,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和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的同一端口连通;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与室内换热器的同一端口连通;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散热组件的入口连通;散热组件的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和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散热组件的出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利用中温冷媒来对电控器散热,既保证了散热效果,又避免了降温过度产生凝露水。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器的电控部件的发热量逐渐增加,相关技术中,大部分电控部件依靠散热片与空气对流来完成散热,但是在高温环境下,散热效果较差。
为了维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变频空调的厂家通常会采用降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以降低电控部件发热量的方式来解决电控部件的发热问题,但这种方式影响了空调器在高温环境时的制冷效果,影响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公开有采用低温冷媒来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的空调器,但均存在降温过度导致电控部件温度过低,甚至产生凝露水的问题,影响了电控部件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利用冷媒来对电控部件进行散热,又能避免对电控元件过度降温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第一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第二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第三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连通;第四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连通;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入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和电控器,所述电控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设置有四个单向导通装置,通过利用四个单向导通装置的单向导通性,使得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先流经散热组件,再流经节流装置,由于流经散热组件的是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从而既保证了能够利用冷媒对电控器进行散热,又避免了因冷媒温度过低导致电控器降温过度致使产生凝露水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控器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具体而言,现有的利用冷媒来对电控部件散热的空调器,存在因冷媒温度过低导致电控部件降温过度产生凝露水的问题;而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四个单向导通装置,使得流经散热组件的冷媒为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从而既保证了对电控器的散热效果,又避免了电控器降温过度的问题;具体地,由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接的是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和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故从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只能进入第一单向导通装置,而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只能从第二单向导通装置进入;由于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接的是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故从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只能进入第四单向导通装置,而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只能从第三单向导通装置进入;由于散热组件的入口与第二管道连通,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而第二管道与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连通,故从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流出的冷媒只能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在散热组件内散热后再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这样,四个单向导通装置相互配合,使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制冷模式下,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中冷凝放热后进入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然后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与散热组件换热后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再经第一管道进入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然后进入室内换热器蒸发吸热,最后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制热模式下,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换热器中冷凝放热后进入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然后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与散热组件换热后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再经第一管道进入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最后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因此,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流经散热组件的冷媒均是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既能起降温作用,又不会因降温过度而导致凝露水问题。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单项导通装置、所述第二单项导通装置、所述第三单项导通装置和所述第四单项导通装置均为单向阀。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四个单向导通装置均为单向阀,单向阀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使用可靠性高,能够有效保证冷媒只能单向通过每个单向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一阀体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二阀体和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三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三阀体和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四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四阀体和所述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第四阀体的开启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四个单向导通装置为四个阀体和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四个阀体的开启或关闭,也能够实现冷媒单向流过散热组件和节流装置的目的;具体地,制冷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导通,第二阀体和第四阀体关闭;制热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阀体和第二阀体导通,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关闭,则两种模式下,在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内冷凝降温后流出的冷媒均是先进入散热组件换热,然后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即保证了进入散热组件的冷媒是温度适宜的中温冷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第四阀体为电磁阀。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四个阀体为电磁阀,电磁阀系统简单,价格低廉,动作迅速且安全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分别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和所述第二管道连通;和散热壳,所述散热壳上设有所述电控器,且所述散热管设在所述散热壳内。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和散热壳,散热管的设置保证了冷媒可以流经散热组件,以与散热组件进行换热;散热壳的设置用于固定散热管,并在散热管与电控器之间起到传热作用,以对电控器进行降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壳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有所述电控器;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板面与所述散热板的下板面相贴合,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散热管的容纳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壳包括散热板和固定板,散热板与电控器接触,对电控器进行降温;固定板用于支撑散热管;固定板与散热板相配合,对散热管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且该种结构使得散热管与散热壳的装配较为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构成所述容纳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散热板的下表面和固定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以将散热管固定在散热板和固定板之间,实现散热壳对散热管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管迂回设置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将散热管迂回设置在散热板与固定板之间,如呈S形、U形等,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散热管的长度,进而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具体地,散热管的两端可以从散热壳的同一侧壁伸出,也可以从散热壳相对的两侧壁伸出。当然,根据情况散热管也可以单根直线设置或多根并排平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但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板为隔热板。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固定板为隔热板,以避免散热管通过固定板与外界空气或其他部件传热,则散热管的冷量只能通过散热板传递到电控器上,从而保证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管为铜管。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散热管为铜管,铜管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从而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电控器与散热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电控器与散热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空调器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空调器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压缩机,11排气口,12回气口,20四通阀,30室外换热器,40室内换热器,50第一单向导通装置,60第二单向导通装置,70第三单向导通装置,80第四单向导通装置,90节流装置,100散热组件,110散热管,120散热壳,121散热板,122固定板,200电控器;
其中,图中的箭头表示冷媒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外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40、第一单向导通装置50、第二单向导通装置60、第三单向导通装置70、第四单向导通装置80、节流装置90、散热组件100和电控器200。
具体地,压缩机10具有排气口11和回气口12;四通阀20分别与排气口11和回气口12连通;室外换热器30的一端口与四通阀20连通;室内换热器40的一端口与四通阀20连通;第一单向导通装置50的入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另一端口连通;第二单向导通装置60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另一端口连通;第三单向导通装置70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40的另一端口连通,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单向导通装置60的入口连通;第四单向导通装置80的入口与室内换热器40的另一端口连通,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单向导通装置50的出口连通;节流装置90的出口与第一管道连通;散热组件100的出口与节流装置90的入口连通,入口与第二管道连通;电控器200设置在散热组件100上。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设置有四个单向导通装置,通过利用四个单向导通装置的单向导通性,使得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先流经散热组件100,再流经节流装置90,由于流经散热组件100的是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从而既保证了能够利用冷媒对电控器200进行散热,又避免了因冷媒温度过低导致电控器200降温过度致使产生凝露水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控器200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制冷模式下,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排出,经过四通阀20进入室外换热器30,在室外换热器30中冷凝放热后进入第一单向导通装置50,然后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100,与散热组件100换热后进入节流装置90节流降温,再经第一管道进入第三单向导通装置70,然后进入室内换热器40蒸发吸热,最后经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如图5所示,制热模式下,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排出,经过四通阀20进入室内换热器40,在室内换热器40中冷凝放热后进入第四单向导通装置80,然后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100,与散热组件100换热后进入节流装置90节流降温,再经第一管道进入第二单向导通装置60,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0蒸发吸热,最后经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因此,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流经散热组件100的冷媒均是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既能起降温作用,又不会因降温过度而导致凝露水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单项导通装置、第二单项导通装置、第三单项导通装置和第四单项导通装置均为单向阀。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四个单向导通装置均为单向阀,单向阀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使用可靠性高,能够有效保证冷媒只能单向通过每个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一阀体和控制装置;第二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二阀体和控制装置;第三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三阀体和控制装置;第四单项导通装置包括:第四阀体和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第四阀体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和第四阀体为电磁阀。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四个单向导通装置为四个阀体和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四个阀体的开启或关闭,也能够实现冷媒单向流过散热组件100和节流装置90的目的;具体地,制冷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导通,第二阀体和第四阀体关闭;制热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阀体和第二阀体导通,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关闭,则两种模式下,在室外换热器30或室内换热器40内冷凝降温后流出的冷媒均是先进入散热组件100换热,然后进入节流装置90节流降温,即保证了进入散热组件100的冷媒是温度适宜的中温冷媒。
优选地,设置四个阀体为电磁阀,电磁阀系统简单,价格低廉,动作迅速且安全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组件100包括:散热管110和散热壳120。
具体地,散热管110分别与节流装置90的入口和第二管道连通;散热壳120上设有电控器200,且散热管110设在散热壳120内。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组件100包括散热管110和散热壳120,散热管110的设置保证了冷媒可以流经散热组件100,以与散热组件100进行换热;散热壳120的设置用于固定散热管110,并在散热管110与电控器200之间起到传热作用,以对电控器200进行降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壳120包括:散热板121和固定板122。
具体地,散热板121的上板面上设置有电控器200;固定板122的上板面与散热板121的下板面相贴合,且固定板122与散热板121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散热管110的容纳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壳120包括散热板121和固定板122,散热板121与电控器200接触,对电控器200进行降温;固定板122用于支撑散热管110;固定板122与散热板121相配合,对散热管110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且该种结构使得散热管110与散热壳120的装配较为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板12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固定板122的上表面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构成容纳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散热板121的下表面和固定板122的上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以将散热管110固定在散热板121和固定板122之间,实现散热壳120对散热管110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110迂回设置在散热板121与固定板12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将散热管110迂回设置在散热板121与固定板122之间,如呈S形、U形等,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散热管110的长度,进而提高散热组件100的散热效率。具体地,如图3所示,散热管110的两端可以从散热壳120的同一侧壁伸出,也可以从散热壳120相对的两侧壁伸出,如图2所示。当然,根据情况散热管110也可以单根直线设置或多根并排平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但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122为隔热板。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固定板122为隔热板,以避免散热管110通过固定板122与外界空气或其他部件传热,则散热管110的冷量只能通过散热板121传递到电控器200上,从而保证了散热组件100的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管110为铜管。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散热管110为铜管,铜管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从而提高了散热组件100的散热效率。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设置有四个单向导通装置,通过利用四个单向导通装置的单向导通性,使得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均能够流经散热组件,且流经散热组件的是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从而既保证了能够利用冷媒对电控器进行散热,又避免了因冷媒温度过低导致电控器降温过度致使产生凝露水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控器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具体而言,现有的利用冷媒来对电控部件散热的空调器,存在因冷媒温度过低导致电控部件降温过度产生凝露水的问题;而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四个单向导通装置,使得流经散热组件的冷媒为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从而既保证了对电控器的散热效果,又避免了电控器降温过度的问题。具体地,由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接的是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和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故从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只能进入第一单向导通装置,而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只能从第二单向导通装置进入;由于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接的是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故从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只能进入第四单向导通装置,而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只能从第三单向导通装置进入;由于散热组件的入口与第二管道连通,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而第二管道与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连通,故从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和第四单向导通装置流出的冷媒只能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在散热组件内散热后再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这样,四个单向导通装置相互配合,使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制冷模式下,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中冷凝放热后进入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然后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与散热组件换热后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再经第一管道进入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然后进入室内换热器蒸发吸热,最后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制热模式下,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换热器中冷凝放热后进入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然后经第二管道进入散热组件,与散热组件换热后进入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再经第一管道进入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最后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因此,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流经散热组件的冷媒均是冷凝降温后节流降温前的中温冷媒,既能起降温作用,又不会因降温过度而导致凝露水问题。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回气口连通;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
第一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
第二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
第三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三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连通;
第四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四单向导通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口连通,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的出口连通;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入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和
电控器,所述电控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上;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分别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和所述第二管道连通;和散热壳,所述散热壳上设有所述电控器,且所述散热管设在所述散热壳内;
所述散热壳包括:
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有所述电控器;和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板面与所述散热板的下板面相贴合,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散热管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所述第三单向导通装置和所述第四单向导通装置均为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一阀体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二阀体和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三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三阀体和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四单向导通装置包括:第四阀体和所述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第四阀体的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第四阀体为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构成所述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迂回设置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为隔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为铜管。
CN201510469167.7A 2015-07-31 2015-07-31 空调器 Active CN1050040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9167.7A CN105004091B (zh) 2015-07-31 2015-07-31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9167.7A CN105004091B (zh) 2015-07-31 2015-07-31 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4091A CN105004091A (zh) 2015-10-28
CN105004091B true CN105004091B (zh) 2017-06-09

Family

ID=54376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9167.7A Active CN105004091B (zh) 2015-07-31 2015-07-3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040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6032A (zh) * 2016-11-25 2018-06-01 开利公司 制冷系统及其电控装置的冷却方法
CN105928109A (zh) * 2016-05-27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换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06016506A (zh) * 2016-06-20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空调器液冷模块的自动换向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11149999B2 (en) * 2017-05-15 2021-10-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having foreign substance release control
CN107152821A (zh) * 2017-06-05 2017-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散热主控板防凝露装置、方法以及空调机组
CN107560219A (zh) * 2017-09-21 2018-01-0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95698A (zh) * 2018-05-16 2018-11-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33442A1 (en) * 2012-11-20 2014-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204227746U (zh) * 2014-10-28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227552U (zh) * 2014-10-28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630138U (zh) * 2015-04-29 2015-09-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33442A1 (en) * 2012-11-20 2014-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204227746U (zh) * 2014-10-28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227552U (zh) * 2014-10-28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630138U (zh) * 2015-04-29 2015-09-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4091A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4091B (zh) 空调器
ES2784185T3 (es) Dispositivo de absorción o disipación de calor con fluidos con diferencia de temperatura transportados de manera inversa en múltiples tuberías
CN103604169A (zh) 冷暖型空调器
CN102486324A (zh) 节能机柜空调器
CN107421039A (zh) 一种组合式热泵系统
US20150300699A1 (en) Heating system
CN106288080B (zh) 喷气增焓空调系统
CN105890084B (zh) 热水供给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6016603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加熱ユニット
CN110873382A (zh) 室内控温系统
CN104764082A (zh) 一种无水地板采暖系统
CN104501305B (zh) 空调器
CN203671790U (zh) 空调器及其换热系统
CN203605365U (zh) 冷暖型空调器
JP3063348B2 (ja) 間接冷媒空調装置、間接冷媒空調装置用の脱着型熱交換器及び間接冷媒空調方法
CN100541053C (zh) 制冷/制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040099008A1 (en) Accumul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202267132U (zh) 太阳能热水器
CN208547138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115185B (zh) 多功能空调器
CN201873148U (zh) 一种新型压缩机冷藏暖藏箱
CN202813881U (zh) 一种整体式空调热水器
CN206131220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101236029A (zh) 并联式空调热水器
CN201229088Y (zh) 多热源三联供热泵冷热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