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8908B - 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8908B
CN104998908B CN201510344372.0A CN201510344372A CN104998908B CN 104998908 B CN104998908 B CN 104998908B CN 201510344372 A CN201510344372 A CN 201510344372A CN 104998908 B CN104998908 B CN 104998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wrapping roll
group
mandrel
ro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43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8908A (zh
Inventor
刘顺东
陈建宇
王文忠
左晓军
孙立明
胡娜
陈彤
张伟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443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89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8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8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8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8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包括预设带钢关闭位,且所述关闭位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为S;将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执行一次关闭;判断一次关闭后的所述带钢是否到达所述关闭位,若所述带钢已到达,则将所述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标准辊缝值执行二次关闭。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助卷辊与芯轴之间的间隙过小而造成的助卷辊撞击芯轴的技术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带钢轧制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由于带钢轧制对设备精度要求非常高,对于整个轧线轧制非常困难,尤其是卷取区域的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存在撞击现象。
撞击原因体现在:带钢的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存在间隙,且助卷辊与芯轴之间的间隙非常小,同时助卷辊与芯轴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磨损现象,进而导致二者之间间隙不准。由于带钢速度快,这样助卷辊与芯轴在高速旋转下,所产生的芯轴离心力,使得非常容易造成助卷辊撞击芯轴,严重的会造成助卷辊电机的过载跳电,进而导致堆钢,彻底影响生产节奏;另外长时间的撞击很容易导致助卷辊、芯轴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大大增加的备件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助卷辊极易撞击芯轴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包括:预设带钢关闭位,且所述关闭位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所述S大于零,单位是mm;将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执行一次关闭,其中,所述基础辊缝值大于所述S;判断一次关闭后的所述带钢是否到达所述关闭位,若所述带钢已到达,则将所述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标准辊缝值执行二次关闭,其中,所述标准辊缝值小于所述S。
可选的,所述预设带钢关闭位包括:将输出辊道组中的n组辊道按照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第m组辊道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是Sm,第m-1组辊道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是Sm-1,所述Sm-1小于所述Sm;所述m大于2小于n,所述n大于等于6;选择第n-3组辊道作为所述带钢关闭位。
可选的,所述将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执行一次关闭包括:将带钢进行分类,使得分类后的所述带钢至少包括第一类带钢组和第二类带钢组;依次设定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为A1、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为A2,其中,所述A1大于所述A2,且所述A1和所述A2的单位是mm;将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按照所述A1值执行一次关闭,将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按照所述A2值执行一次关闭。
可选的,所述判断一次关闭后的所述带钢是否到达所述关闭位,若所述带钢已到达,则将所述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标准辊缝值执行二次关闭包括:判断一次关闭后的所述第一类带钢组和/或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的带钢是否到达所述关闭位;若有至少一类带钢组已到达,则将已达到的所述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关闭到所述A2值,其中,所述A2值是所述助卷辊标准辊缝值。
可选的,所述带钢进行分类包括:将所述带钢按照预设的带钢厚度阈值进行分类,若所述带钢厚度阈值为H,则厚度大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的带钢,厚度小于等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的带钢,其中,所述H的单位是mm;或者,将所述带钢按照预设的带钢速度阈值进行分类,若所述带钢速度阈值为V,则速度大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的带钢,速度小于等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的带钢,其中,所述V的单位是mm/s。
可选的,所述A1-A2=a,且2.5mm≤a≤3.5mm。
可选的,所述n=9。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数量是3个,且三个所述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1依次对应为6.8mm、6.3mm和6.0mm;和/或,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数量是3个,且三个所述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1依次对应为3.8mm、3.3mm和3.0mm。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其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本发明通过预设一个带钢关闭位,使得助卷辊与芯轴之间预留一段距离。这样通过对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执行一次关闭时,对一次关闭后的带钢是否到达带钢关闭位进行判断,如果关闭后的带钢已经到达带钢关闭位,则表示此时带钢助卷辊与芯轴之间仍然存在碰撞的可能,继而继续对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标准辊缝值执行二次关闭,这样可以使得带钢的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始终存在一理想间隙,避免助卷辊与芯轴之间的间隙过小造成助卷辊撞击芯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整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设带钢关闭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一次关闭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整体操作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该方法中,通过预设一个带钢关闭位,使得助卷辊与芯轴之间预留一段距离。这样通过对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执行一次关闭时,如果关闭后的带钢头部还未达到带钢关闭位,则此时表示带钢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处于安全状态,不会发生碰撞;如果关闭后的带钢头部已经到达带钢关闭位,则表示此时带钢助卷辊与芯轴之间仍然存在碰撞的可能,继而继续对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标准辊缝值执行二次关闭,且该标准辊缝值小于带钢关闭位与带钢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使得带钢的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始终存在一理想间隙,避免助卷辊与芯轴之间的间隙过小造成助卷辊撞击芯轴。进一步地也有效的避免了因助卷辊撞击芯轴而导致的助卷辊电机的过载跳电,进而导致堆钢,彻底影响生产节奏;同时,长时间的撞击也很容易导致助卷辊、芯轴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有效的避免了需额外增加备件费用的技术缺陷。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预设带钢关闭位,且所述关闭位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所述S大于零,单位是mm;
其中,该步骤10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设步骤,通过该步骤100首先设定一个带钢关闭位,且所设定(选取)的带钢关闭位与芯轴之间的距离为S。需要说明的是,所设定的带钢关闭位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一个,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设定的带钢关闭位的数量越多,助卷辊与芯轴之间的安全系数越高。如当带钢关闭位数量是两个时,可以理解为在输出辊道上有一个前带钢关闭位和一个后带钢关闭位。带钢在输出辊道上运动时,可以按照下述步骤200、步骤300和步骤400的方法,判断带钢逐助卷辊执行关闭后,其带钢的头部是否已经达到在前带钢关闭位和/或后带钢关闭位。进而依此可以类推当带钢关闭位数量是三个,或者四个,或者X个时的设定情况,其中X大于4。详细的,请参阅图2所示,步骤100至少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110,将输出辊道组中的n组辊道按照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第m组辊道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是Sm,第m-1组辊道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是Sm-1,所述Sm-1小于所述Sm;所述m大于2小于n,所述n大于等于6;
具体而言,该步骤110中的输出辊道组中的n组辊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是9组辊道,具体包括:第1辊道组,第2辊道组,第3辊道组,第4辊道组,第5辊道组,第6辊道组,第7辊道组,第8辊道组,第9辊道组。其中,第9辊道组距离芯轴的距离最远,第1辊道组距离芯轴的距离最近。换句话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9>S8>S7>S6>S5>S4>S3>S2>S1
步骤120,选择第n-3组辊道作为所述带钢关闭位。
可如步骤110中所述的,实际操作证明,当n=9时,可以选择中间略靠近芯轴的一组辊道组作为带钢关闭位时效果最佳,作为优选,此时可以选择第6辊道组作为带钢关闭位。
步骤200,将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执行一次关闭,其中,所述基础辊缝值大于所述S;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该步骤200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210,将带钢进行分类,使得分类后的所述带钢至少包括第一类带钢组和第二类带钢组;
其中,步骤210中的对带钢进行分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如按照带钢的厚度进行分类,或者按照带钢的运行速度进行分类。当按照带钢的厚度进行分类时,可以首先设定一个带钢厚度阈值,如带钢厚度阈值为H,则厚度大于所述H的带钢可以定义为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的带钢,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H的带钢可以定义为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的带钢,其中,所述H的单位是mm。当按照带钢的速度进行分类时,可以首先设定一个带钢速度阈值,如带钢速度阈值为V,则速度大于所述H的带钢可以定义为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的带钢,速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H的带钢可以定义为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的带钢,其中,所述V的单位是mm/s。
值得一提的是,带钢进行分类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对于带钢分类的方式本发明不作限制。然而,考虑到目前带钢薄规格轧制是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且规格越薄,市场竞争里越强,因此带钢薄规格轧制提高产品效益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薄规格轧制对设备精度要求非常高,对于整个轧线轧制非常困难,尤其是卷取区域的助卷辊撞芯轴,带钢越薄对芯轴撞击越厉害。撞击原因主要体现为带钢薄,助卷辊的辊缝设定小,与芯轴之间的间隙就小,而且助卷辊与芯轴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磨损现象,导致间隙不准。且薄规格带钢较常规规格的带钢速度快,这样助卷辊与芯轴在高速旋转下,在芯轴离心力的作用下,非常容易造成助卷辊撞击芯轴。
因此,作为优选,本发明实施例选择按照带钢的厚度进行分类,即设定带钢厚度阈值为H,厚度大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的带钢,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的带钢。
步骤220,依次设定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为A1、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为A2,其中,所述A1大于所述A2,且所述A1和所述A2的单位是mm;
具体而言,步骤220中的所述A1-A2=a,且作为优选,2.5mm≤a≤3.5mm。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数量可是三个,且三个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1可以依次设定为6.8mm、6.3mm和6.0mm。相同的,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且三个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2依次对应为3.8mm、3.3mm和3.0mm。
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中,a=3.0mm。其中,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照带钢的厚度将带钢进行分类,且厚度大于厚度阈值H的带钢作为常规带钢。厚度小于或者等于厚度阈值H的带钢作为薄带钢。那么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2依次对应为3.8mm、3.3mm和3.0mm可以作为助卷辊的标准辊缝值。也就是说,薄带钢理论上比常规带钢更容易出现撞击芯轴的现象。因此,进一步的,可以将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薄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1所依次设定为6.8mm、6.3mm和6.0mm,看作是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2加上a获得。其中,a=3.0mm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对应的薄带钢缝隙修正值。
步骤230,将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按照所述A1值执行一次关闭,将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按照所述A2值执行一次关闭。
步骤300,判断一次关闭后的所述带钢是否到达所述关闭位,若所述带钢已到达,则将所述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标准辊缝值执行二次关闭,其中,所述标准辊缝值小于所述S。
具体而言,可如图4所示,当带钢按照带钢的厚度阈值分成两类时,则在步骤300中,可以判断一次关闭后的第一类带钢组和/或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的带钢是否到达带钢关闭位。若有带钢组中的带钢未达到带钢关闭位,则属于正常情况,可不做任何操作,保持助卷辊辊缝位置不变即可。而当有任何一类或者多类带钢组已到达带钢关闭位时,则就将已达到的所述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关闭到上述A2值。正如上述所述,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照带钢的厚度将带钢进行分类,且厚度大于厚度阈值H的带钢作为常规带钢。厚度小于或者等于厚度阈值H的带钢作为薄带钢。那么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2依次对应为3.8mm、3.3mm和3.0mm可以作为助卷辊的标准辊缝值。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其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①、本发明通过预设一个带钢关闭位,使得助卷辊与芯轴之间预留一段距离。这样通过对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执行一次关闭时,如果关闭后的带钢头部已经到达带钢关闭位,则表示此时带钢助卷辊与芯轴之间仍然存在碰撞的可能,继而继续对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标准辊缝值执行二次关闭,这样可以使得带钢的助卷辊与芯轴之间始终存在一理想间隙,避免助卷辊与芯轴之间的间隙过小造成助卷辊撞击芯轴。
②、本发明通过将带钢按照带钢厚度进行分类,从带钢组中挑选出最易碰撞的薄带钢(可以理解为危险带钢),并以常规带钢(可以理解为安全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作为标准辊缝值,对薄带钢进一步单独进行防御,克服了由于薄带钢较常规带钢运行速度快,这样助卷辊与芯轴在高速旋转下,在芯轴离心力的作用下,更容易造成助卷辊撞击芯轴的技术缺陷;同时也进一步地有效的避免了因助卷辊撞击芯轴而导致的助卷辊电机的过载跳电,进而导致堆钢,彻底影响生产节奏;同时,长时间的撞击也很容易导致助卷辊、芯轴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有效的避免了需额外增加备件费用的技术缺陷。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设带钢关闭位,且所述关闭位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所述S大于零;
将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执行一次关闭,其中,所述基础辊缝值大于所述S;
判断一次关闭后的所述带钢是否到达所述关闭位,若所述带钢已到达,则将所述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标准辊缝值执行二次关闭,其中,所述标准辊缝值小于所述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带钢关闭位包括:
将输出辊道组中的n组辊道按照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第m组辊道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是Sm,第m-1组辊道与所述芯轴之间的距离是Sm-1,所述Sm-1小于所述Sm;所述m大于2小于n,所述n大于等于6;
选择第n-3组辊道作为所述带钢关闭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带钢按照所设定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执行一次关闭包括:
将带钢进行分类,使得分类后的所述带钢至少包括第一类带钢组和第二类带钢组;
依次设定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为A1、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基础辊缝值为A2,其中,所述A1大于所述A2
将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按照所述A1值执行一次关闭,将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按照所述A2值执行一次关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进行分类包括:
将所述带钢按照预设的带钢厚度阈值进行分类,若所述带钢厚度阈值为H,则厚度大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的带钢,厚度小于等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的带钢;
或者,
将所述带钢按照预设的带钢速度阈值进行分类,若所述带钢速度阈值为V,则速度大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的带钢,速度小于等于所述H的带钢定义为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的带钢。
5.如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1-A2=a,且2.5mm≤a≤3.5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9。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数量是3个,且三个所述第一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1依次对应为6.8mm、6.3mm和6.0mm;
和/或,
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数量是3个,且三个所述第二类带钢组中带钢的助卷辊辊缝值A1依次对应为3.8mm、3.3mm和3.0mm。
CN201510344372.0A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 Active CN104998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4372.0A CN104998908B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4372.0A CN104998908B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8908A CN104998908A (zh) 2015-10-28
CN104998908B true CN104998908B (zh) 2017-08-08

Family

ID=54371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4372.0A Active CN104998908B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9890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3063B2 (ja) * 1996-08-26 2006-02-08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延材巻取装置
KR100405509B1 (ko) * 1999-07-16 2003-11-1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레퍼롤의 개방시간인식 장치
DE102007045698A1 (de) * 2006-09-25 2008-04-03 Sms De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von Metallbändern auf einen Wickeldorn
KR100957927B1 (ko) * 2008-04-10 2010-05-13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스트립 선단 검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스트립 권취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8908A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5401A (zh) 具有良好接头性能的镀锌高强钢电阻点焊方法
CN104492825B (zh) 一种热轧卷取张应力分段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23420A (zh) 一种控制热轧钢卷内圈压痕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43685B (zh) 一种卷取机夹送辊咬钢瞬间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4998908B (zh) 一种用于防止助卷辊与芯轴碰撞的方法
WO2007111258A1 (ja) ドライブシャフト用冷間仕上継目無鋼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630135A (zh) 一种缓解炉辊结瘤程度及炉辊结瘤后处理的方法
CN105108095B (zh) 基于钢水连续测温确定混浇坯头尾位置及长度的方法
CN104438360A (zh) 基于轧机力矩的快速断带检测及保护方法及其装置
MX2014012762A (es) Tapon usado en maquina perforadora.
CN110064659A (zh) 一种热轧卷取机卸卷小车接卷的控制方法
JPWO2021019680A5 (zh)
CN106555108A (zh) 矿山机械用齿圈和环形锻件的制造方法
CN104646447B (zh) 一种8mm直径低氧铜杆不同等级生产控制方法
CN105177271A (zh) 一种碳套辊结瘤判断及去除方法
CN106328886B (zh) 动力锂离子电池极片制备装置及其制备工艺
US2018015441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eamless metal tube
CN106694566B (zh) 立辊轧机卡钢的轧边控制方法
CN107860515A (zh) 风机转子平衡方法
CN103264257A (zh) 纠偏辊的加工方法
CN111014316A (zh) 一种φ13弹簧圆钢热顶锻裂纹控制方法
CN205208102U (zh) 一种不易损坏的轧机导卫导辊轴
CN107226327A (zh) 一种皮带斗提机改向滚筒
CN108233423B (zh) 新能源发电系统并入交直流混联电网的自适应孤岛检测方法
CN104907366A (zh) 工件的弯曲矫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