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7126A -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7126A
CN104987126A CN201510317653.7A CN201510317653A CN104987126A CN 104987126 A CN104987126 A CN 104987126A CN 201510317653 A CN201510317653 A CN 201510317653A CN 104987126 A CN104987126 A CN 104987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wave
artificial stone
curing chamber
artificial
microwave c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76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7126B (zh
Inventor
丁海兵
丁耀根
高冬平
唐亮
唐科
李伟松
肖韧
冯彤
黄志明
刘书龙
刘松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LISHENG STONE INDUSTRY CO., LTD.
Hezhou Guangxi Mining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of CAS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eas High Tech Co
Guangxi Lisheng Stone Co ltd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of CAS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eas High Tech Co, Guangxi Lisheng Stone Co ltd,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of CAS,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eas High Tech Co
Priority to CN2015103176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87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7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7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7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7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将人造石材的原料配料后注入模具(或内模),形成未固化的人造石材;步骤B:将人造石材连同模具(或内模)一并置于微波固化腔内;步骤C:利用微波对微波固化腔内的人造石材进行加热,令其完全固化,其中,微波的频率介于300~1120MHz之间;步骤D:将微波固化腔打开,取出其中的人造大理石以及模具(或内模);以及步骤E:进行脱模处理,将固化后的人造大理石从模具(或内模)中释放出来。本发明设计单独的微波固化腔,利用特定频率300~1120MHz的微波穿透深度深的特点,可实现大尺寸人造石的快速固化。

Description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造石是指以粘结剂、粗细填料及外加剂经一定的工艺过程而制成的,具有天然大理石、花岗岩花纹的装饰装修材料。其中,人造大理石是各类人造石品种中使用量最大的,它多以碳酸钙、二氧化硅或氢氧化铝粉体为主要填料,以不饱和聚酯或其他高分子聚合物为粘结剂,具有天然大理石的许多特性,另外由于可人工调节,所以花色繁多、柔韧度好、衔接处理不明显、整体感强,而且绚丽多彩,具有陶瓷的光泽,硬度高、不易损伤、耐腐蚀、耐高温,而且非常容易清洁。
人造大理石的常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配方选择,按配方用量配料,高速搅拌混合,抽真空,振动、压缩或挤压成型,前固化,脱模,固化(也称为后固化),锯、磨、切割等。它的大部分生产工艺环节需要的时间在1小时之内,但因采用常温放置的方法,脱模前的前固化一般要3-5小时,脱模后的后固化一般要10~15天,这导致生产周期长,市场响应慢,资金、厂房等生产成本高。为缩短固化时间,通常可采用电加热或2450MHz频率的微波进行加热的固化方法。但这两种方法由于人造大理石导热性差,红外线及2450MHz频率微波的穿透能力弱等缺点,仅适用于小尺寸(0~30厘米厚度以内)人造大理石的固化,不适用于更大尺寸的人造大理石固化。
目前,30厘米厚度以上的大尺寸人造大理石,特别是荒料(典型厚度0.9~1米)的固化仍然只能采用常温放置的方法,能够快速缩短其固化时间的方法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以解决大尺寸人造石的固化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将人造石材的原料配料后注入模具(或内模),形成未固化的人造石材;步骤B:将人造石材与模具(或内模)置于微波固化腔内;步骤C:利用微波对所述微波固化腔内的人造石材进行加热,令其完全固化,其中,所述微波的频率介于300~1120MHz之间;步骤D:将所述微波固化腔打开,取出其中的人造大理石以及模具(或内模);以及步骤E:进行脱模处理,将固化后的人造大理石从模具(或内模)中释放出来。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特定频率300~1120MHz的微波穿透深度深的特点,可实现大尺寸人造石的快速固化,最大厚度可达1.5米;
(2)设计单独的微波固化腔,可以对人造石材进行快速固化;
(3)微波固化腔的上部设置微波馈入口,其包括下部开口的主体部分及底盖,主体部分的底部设置屏蔽法兰,底盖由轨道车带动可前后移动,由升降装置驱动可上下活动。在运输状态,底盖放下,人造石材可放置于该底盖上方。在加热固化状态,升降装置驱动底盖升起,与主体部分底部的屏蔽法兰闭合,构成封闭的微波固化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大理石的方法所采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大理石的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
11-人造大理石;               110-模具(或内模);
12-底盖;                     13-轨道车;
14-升降装置;                 15-屏蔽法兰;
16-微波固化腔;        17-微波发生器;
18-波导;              19-微波馈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利用对人造大理石具有良好穿透性能的特定频率微波(300~1120MHz范围之间,典型值为915±10MHz)直接对模具(或内模)内的人造大理石进行照射,引起其内部分子间的摩擦运动,微波能转化为动能最后转化为热能,使人造大理石被快速加热,固化时间得到大幅度缩短。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两实施例中,采用人造大理石荒料为例进行说明。此处的人造大理石是指以碳酸钙、二氧化硅或氢氧化铝粉体为主要填料,以不饱和聚酯或其他高分子聚合物为粘结剂,按特定配方进行配料而制备而成的人造大理石。其中,人造大理石厚度最大尺寸可达1.5m,其中,荒料产品的典型厚度为0.9~1m,典型外形尺寸为3.25m×1.65m×0.95m、2.75m×1.85m×0.95m、2.45m×1.65m×0.95m、1.65m×0.65m×0.95m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大理石的方法。为具体介绍该方法之前,首先对实施该方法的设备进行一详细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大理石的方法所采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述,该设备包括:微波发生器17、波导18、微波固化腔16。其中,未固化的人造大理石置于微波固化腔内,微波发生器17产生频率在300~1120MHz范围内的微波,该微波经由波导18传输至微波固化腔16内,对其中的人造大理石11进行微波固化。
以下分别对该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微波发生器17产生频率在300~1120MHz范围内的微波,该微波经由波导18传输至微波固化腔16内。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微波的频率被设置为915MHz。而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该微波的频率可以被设置为905MHz至925MHz之间的一频率,能够取得和本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效果。
本设备中,由微波馈入口馈入的微波照射在人造大理石11上,引起人造大理石内部分子间的摩擦运动,微波能转化为内能,产生热量,使得人造大理石11被整体均匀加热,并快速固化。
与现有技术采用的2450MHz微波加热固化相比,300~1120MHz范围内的微波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采用频率为915MHz的微波,其在传输状态下照射不饱和聚酯树脂型人造大理石功率衰减至一半时的穿透深度约为0.65m,功率衰减至13.5%(即1/e2)时的穿透深度约为1.80m。因此,频率为915MHz的微波可完全穿透0.95m厚度的人造石,满足大尺寸人造石的固化要求。
本设备中,采用谐振腔作为微波固化腔16,人造大理石放置在微波固化腔16内,频率为915MHz的微波在其内部形成特定的场分布模式,微波从人造大理石顶部入射,穿透0.95m厚度后在腔体底部形成反射并再次进入人造大理石直至功率完全衰减,能量被全部吸收。因此,微波固化腔16内的频率为915MHz微波在人造大理石厚度方向能量更均匀。
需要注意的是,本设备中,置入微波固化腔16内的未固化的人造大理石是带有模具(或内模)的,并且,该模具的开口朝向微波馈入的方向。利用微波对模具(或内模)内通过未固化的人造大理石直接进行一次固化,代替了常规工艺中脱模前的前固化和脱模后的后固化两道工艺,固化时间得到大幅度缩短,例如,荒料的固化时间由常规10~15天缩至1~2小时以内。
同时,利用微波对人造大理石直接进行一次固化,避免了常规工艺中前固化的过程中由于聚合反应和散热效应导致的内外温度不一致,实现人造大理石整体同步升温,且内部温度更均匀,同时,内部其他易于向外部排出,使得内部组织结构更加均匀化,硬度、拉伸强度、耐热性和环保特性等指标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了产品品质。
本设备中,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微波固化设备采用传输结构方式设计,单独设置微波固化腔16。该微波固化腔16依照人造大理石材的形状和尺寸设计,本设备中设计为长方体,其尺寸以能够放入人造大理石材为宜。
请参照图1,本设备中,由微波发生器17产生的微波经由波导18传输至微波固化腔16内,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微波固化腔16内侧的适当位置直接设置微波发生器,该微波发生器发出的微波直接射入微波固化腔内,而不必经过波导,同样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本设备中,由于人造大理石不同荒料产品的厚度尺寸一致或接近,长度和宽度尺寸不同,并且最大规格荒料的厚度尺寸是其最小尺寸,因此,微波馈入口设置于微波固化腔16的上方,微波自上而下馈入。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石料尺寸合理设置微波馈入口的位置,而非局限于微波固化腔16的上方。
请参照图1,本设备中,微波固化腔16包括:下部开口的主体部分及底盖12。主体部分的底部设置屏蔽法兰15。在微波固化腔16的下方铺设有轨道,运输机构包括轨道车13以及设置于轨道车下方的升降装置14。放置有人造大理石的底盖12由轨道车13带动可前后移动,由升降装置25驱动可上下活动。在运输状态,底盖12放下,人造大理石11放置于该底盖12上方。在加热固化状态,轨道车13将放置人造大理石的底盖12运送至主体部分的下方,升降装置14驱动底盖12升起,与主体部分底部的屏蔽法兰15闭合,构成电磁密闭的微波固化腔16。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微波固化腔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形式。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微波固化腔还可以包括侧面开口的主体部分及侧盖。主体部分和/或侧盖上设置有屏蔽法兰。在运输状态,侧盖打开,人造大理石被运入主体部分内,而后侧盖闭合,与主体部分构成封闭的微波固化腔,其同样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至此,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大理石的设备介绍完毕。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大理石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大理石的方法包括:
步骤A:将人造大理石的各种原料进行配料,经高速搅拌混合后注入模具(或内模),再经低真空下振动、压缩或挤压成型,形成未固化的人造大理石;
本实施例中,以碳酸钙、二氧化硅或氢氧化铝粉体为主要填料,以不饱和聚酯或其他高分子聚合物为粘结剂,按特定配方进行配料,经高速搅拌混合后注入模具(或内模,内模内置于外模内),再经低真空下振动、压缩或挤压成型,形成未固化的人造大理石。
步骤B:将人造大理石连同模具(或内模)置于微波固化腔16内;
本实施例中,与模具(或内模)一同放置于微波固化腔16的底盖12上,通过轨道车13将底盖12和人造大理石移送到反应腔正下方,升降装置14将底盖12升起并与反应腔的底部屏蔽法兰15闭合,此时,人造大理石与模具(或内模)置于电磁密闭的微波固化腔16内。
步骤C:开启微波发生器17,从微波发生器17发射的微波经波导18传输后从顶部馈口19馈入微波固化腔,对未固化的人造大理石进行加热;
微波照射在人造大理石上,引起内部分子间的摩擦运动,微波能转化为内能,产生热量,使得人造大理石被整体均匀加热,并快速固化。根据人造大理石尺寸、原料、组份的不同,调节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控制加热温度,理想的加热温度是60~70℃。
以外形尺寸为1.65m×0.65m×0.95m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型人造大理石荒料的固化工艺为例,施加的微波功率范围30~60kW/m3,加热时间0.5~1.0h,固化温度60~70℃,最大升温速率2℃/min。待模具中的人造大理石完全固化后,关闭微波功率,停止加热。
步骤D:将微波固化腔打开,取出其中的人造大理石11及模具110;
本实施例中,首先将微波固化腔的底盖12与主体部分底部的屏蔽法兰15分开,通过升降装置14将人造大理石11及模具110放下,而后通过轨道车将其运送到合适的位置。
步骤E:进行脱模处理,将固化后的人造大理石从模具(或内模)中释放出来。
在本步骤之后,就可以对固化后的人造大理石进行后续锯、磨、切割等工序,此处不再详述。
至此,本实施例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大理石的方法介绍完毕。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两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发明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
(1)微波固化腔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在微波固化腔内对人造石材进行加热的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本发明同样适用人造石英石和亚克力人造石等产品;此外,本发明不仅适用于荒料,还同样适用于板料、异型和定制型等人造石材的加工,同样适用小尺寸人造石。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对脱模前的人造大理石进行一次性固化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定制化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将人造石材的原料配料后注入模具,形成未固化的人造石材;
步骤B:将人造石材连同模具一并置于微波固化腔内;
步骤C:利用微波对所述微波固化腔内的人造石材进行加热,令其完全固化,其中,所述微波的频率介于300~1120MHz之间;
步骤D:将所述微波固化腔打开,取出其中的人造大理石以及模具;以及
步骤E:进行脱模处理,将固化后的人造大理石从模具中释放出来。
2.一种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将人造石材的原料配料后注入内模,形成未固化的人造石材;
步骤B:将人造石材连同或内模一并置于微波固化腔内;
步骤C:利用微波对所述微波固化腔内的人造石材进行加热,令其完全固化,其中,所述微波的频率介于300~1120MHz之间;
步骤D:将所述微波固化腔打开,取出其中的人造大理石以及内模;以及
步骤E:进行脱模处理,将固化后的人造大理石从内模中释放出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微波的频率介于905MHz至925MHz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微波由微波发生器发生,并由波导传输至所述微波固化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微波馈入口设置于所述微波固化腔的上方;
由波导传输来的微波经该微波馈入口馈入所述微波固化腔内,对所述人造石材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固化腔包括:下部开口的主体部分及底盖,该主体部分和/或底盖设置屏蔽法兰;
所述步骤B包括:所述底盖放下,人造石材放置于所述底盖上;而后所述底盖升起,与主体部分闭合,经由所述屏蔽法兰密封后构成电磁密闭的微波固化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波固化腔的下方铺设轨道;
所述步骤B中,所述轨道车将放置人造石材的底盖运送至主体部分的下方,升降装置驱动底盖升起与主体部分闭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对微波固化腔内的人造石材进行加热的最高温度介于60~7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对微波固化腔内的人造石材进行加热施加的微波功率范围30~60kW/m3,加热时间0.5~1.0h,固化温度60~70℃,最大升温速率2℃/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石材为以下石材中的一种:人造大理石、人造石英石和人造亚克力石;所述人造石材为荒料、板料、异型和定制型石材。
CN201510317653.7A 2015-06-11 2015-06-11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 Active CN104987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653.7A CN104987126B (zh) 2015-06-11 2015-06-11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653.7A CN104987126B (zh) 2015-06-11 2015-06-11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7126A true CN104987126A (zh) 2015-10-21
CN104987126B CN104987126B (zh) 2017-10-20

Family

ID=54299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7653.7A Active CN104987126B (zh) 2015-06-11 2015-06-11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8712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7465A1 (zh) * 2015-06-11 2016-12-1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材的设备及方法
CN110950680A (zh) * 2019-12-27 2020-04-03 广西科学院 一种混凝土的微波养护方法
CN111571769A (zh) * 2020-04-23 2020-08-25 广西科学院 负离子功能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及其微波养护制备工艺
CN111635185A (zh) * 2020-04-23 2020-09-08 广西科学院 一种夜光功能无机人造大理石板材及其微波养护制备工艺
CN111660407A (zh) * 2020-04-23 2020-09-15 广西科学院 一种夜光功能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及其微波养护制备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1979A (zh) * 2018-11-28 2019-04-05 万峰石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人造石石材快速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8912A (zh) * 2010-06-07 2011-12-07 陈蔚航 一种人造砂岩板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27429A (zh) * 2012-03-27 2012-08-08 武汉石尚高新建材有限公司 人造石英石板材原料、人造石英石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8912A (zh) * 2010-06-07 2011-12-07 陈蔚航 一种人造砂岩板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27429A (zh) * 2012-03-27 2012-08-08 武汉石尚高新建材有限公司 人造石英石板材原料、人造石英石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印卓: "微波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及UPR/SiO2复合材料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电子期刊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7465A1 (zh) * 2015-06-11 2016-12-1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材的设备及方法
US10857696B2 (en) 2015-06-11 2020-12-08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and curing artificial stone with microwave
CN110950680A (zh) * 2019-12-27 2020-04-03 广西科学院 一种混凝土的微波养护方法
CN110950680B (zh) * 2019-12-27 2021-07-16 广西科学院 一种混凝土的微波养护方法
CN111571769A (zh) * 2020-04-23 2020-08-25 广西科学院 负离子功能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及其微波养护制备工艺
CN111635185A (zh) * 2020-04-23 2020-09-08 广西科学院 一种夜光功能无机人造大理石板材及其微波养护制备工艺
CN111660407A (zh) * 2020-04-23 2020-09-15 广西科学院 一种夜光功能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及其微波养护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7126B (zh) 2017-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7126A (zh)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的方法
CN104985679A (zh) 利用微波加热固化人造石材的设备及方法
CN102627429B (zh) 人造石英石板材原料、人造石英石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9523B (zh) 一种异形木质模压家具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MY150563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aryl ethers
CN1846958B (zh) 一种制备轻质墙体板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49365A (zh) 复合材料轴类零件的微波固化方法及装置
CN106696252A (zh) 一种高分子材料三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05666896A (zh) 一种复合能场加热方法
CN104610637B (zh) 一种含硼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的加工方法
CN102371650A (zh) 一种高强度复合材料电缆支架制备方法
CN104494027B (zh)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的双真空袋微波固化方法
CN102700152B (zh) 一次性成型隔音板生产线
CN102159370B (zh) 将颗粒材料粘合到制造物品
CN105142093B (zh) 含木纤维的bmc网状音箱面罩及注塑成型工艺
CN103193942A (zh) 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餐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09259A (zh) 一种改进型空调壳体注塑成型工艺
CN105439438A (zh) 岩棉板微波固化方法及微波固化装置
US4315875A (en) Process for molding mineralic components with organic binders
CN108069638A (zh) 一种用隧道式微波加热装置固化树脂型人造石的方法
CN108501279A (zh) 一种立体栽培专用固化基质工业化生产装置及其工艺流程
JPS5528803A (en) Hot molding apparatus
CN209699721U (zh) 新型激光投线仪生产用注塑机
JPH04197608A (ja) 人造大理石製品の硬化方法
CN109571979A (zh) 一种异形人造石石材快速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6

Address after: 100190 Beijing City, Nor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19, No.

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XI LISHENG STONE INDUSTR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Hezhou Guangxi Mining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0 Beijing City, Nor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19, No.

Applicant befor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before: Kedian High Technology Co.,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XI LISHENG STONE INDUSTR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ing Haibing

Inventor after: Liu Shulong

Inventor after: Liu Songjun

Inventor after: Ding Yaogen

Inventor after: Gao Dongping

Inventor after: Tang Liang

Inventor after: Tang Ke

Inventor after: Li Weisong

Inventor after: Xiao Ren

Inventor after: Feng Tong

Inventor after: Huang Zhimin

Inventor before: Ding Haibing

Inventor before: Liu Shulong

Inventor before: Liu Songjun

Inventor before: Ding Yaogen

Inventor before: Gao Dongping

Inventor before: Tang Liang

Inventor before: Tang Ke

Inventor before: Li Weisong

Inventor before: Xiao Ren

Inventor before: Feng To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Zhim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