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995A - 利用网络状态信息进行dwdm快速光路设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网络状态信息进行dwdm快速光路设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81995A CN104981995A CN201480008214.1A CN201480008214A CN104981995A CN 104981995 A CN104981995 A CN 104981995A CN 201480008214 A CN201480008214 A CN 201480008214A CN 104981995 A CN104981995 A CN 1049819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velength
- tolerance
- path
- information
- to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04J14/0271—Impairment aware rou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60—Details of cache memory
- G06F2212/6022—Using a prefetch buffer or dedicated prefetch cach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文提出了在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上设置波长的技术。在源节点和目的地节点之间获取已经针对一个或多个己安装的波长计算得出的串扰容限信息。总容限是作为串扰容限信息的函数而计算得出的。然后基于总容限做出关于是否执行波长的非线性损伤验证的确定。这些技术可以被推广以对网络的相干和非相干部分进行说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网络。
背景技术
当前的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能够设置(setup)用于密集波分复用(DWDM)通信的光路。然而,为确保波长适合于光路,控制平面对线性和非线性光损伤(Impairments)(NLI)实施详细的计算。光路NLI验证程序使用详细的约束检测以保证波长设置的成功,但是它还很慢,因为需要大量的嵌入式处理能力,并且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串行化的光路设置请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光网络的图示,其中将利用针对已沿光路安装(install)的波长获得的串扰容限(cross-talk margin)信息为新波长设置光路。
图2是描述被执行以确定在设置新光路时是否执行完全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例光网络的图示,其中关于相干和非相干链路的信息被用于进一步确定在设置新光路时是否执行完全非线性损伤验证。
图4示出针对已安装的波长在光节点处存储的信息的示例,该信息用于确定在设置新光路时是否执行完全非线性损伤验证。
图5是示出针对光链路上的串扰容限信息将流量工程数据库划分为相干部分和非相干部分的图示。
图6是描述被执行以利用指示要设置的光路穿过(traverse)相干光链路还是非相干光链路的信息来确定是否执行完全非相干损伤验证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提出的光路设置技术的光节点的示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本文提出了在从源节点至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上设置波长的技术。已经针对一个或多个已安装波长计算得出的串扰容限信息是在源节点和目的地节点之间获得的。总容限作为串扰容限信息的函数被计算得出。然后基于总容限做出关于是否执行波长的非线性损伤验证的确定。这些技术可被推广以考虑网络的相干部分和非相干部分。
示例实施例
本文提出了识别能够以有限的计算量来执行波长设置并且仍具有高成功率的情形的技术。一个目标是在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路设置过程中避免执行非线性损伤(NLI)验证计算,因为NLI验证计算具有相对大量的计算开销(可花费若干分钟)并且因此危害其它重要的网络操作,比如链路恢复。
给定通道的损伤容限计量该通道在仍能满足其指定性能时能承受的给定类型的附加损伤量。损伤容限可包括,例如,串扰容限(包括四波混频(FWM)和交叉连接模块(XCM))、光信噪比(OSNR)容限、偏振模色散(PMD)容限和/或滤波容限等等。如本文所使用的,“通道”是在特定波长处的光路。
为此目的,提供了一种机制来划分DWDM网络。路径设置功能将具有标准以基于在DWDM网络划分中路径驻留于的位置来应用不同的损伤验证方法。在一种形式中,光路设置基于源自现有光通道串扰容限的值,而在另一种形式中,光路设置基于更复杂的流量工程数据库(TED)划分。
在具有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控制平面的DWDM网络中,光路设置通常涉及两个主要步骤。第一,从提供实际逐跳(hop-by-hop)路径(例如,A至B至X至Y至Z)的输入光路设置请求(例如,从节点A至节点Z的光路)进行(受约束的)路径计算。第二,通过信令协议(例如,用于GMPLS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进行所有连接的逐跳设置来打开光路。
现在参考图1,对涉及本地通道容限信息的使用的光路设置技术进行说明。图1显示了包括多个节点10(1)-10(N)的光网络5的一部分,这些节点分别对应于标签为A、B、X、Y、Z、M和N的节点。在此示例中,已经安装的波长以参考编号20(1)、20(2)、20(3)、20(4)、20(5)和20(6)示出,并且要被设置的新波长在虚线处以参考编号20(7)示出。应该理解的是光网络的实际部署可能有更多的光节点和波长。因此为了本文说明的目的,图1是光网络的简化表示。
基于局部的串扰容限信息进行计算,而不需要使用从任何泛洪路由(routing flooding)导出的信息。计算使用已经针对网络中已安装的波长计算得出的局部串扰容限信息,从这个意义来讲,计算是“动态即时(on-the-fly)”进行的。题为“Channel Valid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UsingMulti-Channel Impairment Evaluation(在光网络中使用多通道损伤评估进行通道验证)”的、共同在审并一起转让的美国专利公开20100272434中公开了一种计算串扰容限的技术,该公开文献的所有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这些串扰容限被储存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中。(一个或多个)串扰容限被收集并被报告给已安装于网络中的每个光路的头节点。每个网络节点包括本地数据库,该数据库持有穿过节点的不同通道的最新的损伤容限值。给定节点可持有多种类型的损伤容限。当两个通道穿过共同的网络节点时,一个通道对另一通道的影响可表示成另一通道的被本地存储在该节点上的局部损伤容限的下降。利用这种机制,网络节点通过评估通道的预期性能以及它对其它通道的影响、利用存储在沿着路径的网络节点中的损伤容限来验证光路。
通过当前部署在光网络中的信令协议,一种周期性刷新机制可用来维持网络中光节点处的通道状态为最新。一旦每个节点接收到光路请求,它就会评估其通道上的串扰容限的当前状态。此外,串扰容限是/能够通过现有NLI计算获得的。
在图1的示例中,X1是波长20(1)沿其路径的最小串扰容限,即,min(X1’,X1”...,X1””’),其中min()是最小值运算。如上所述,容限(X1’,...,X1””’)已经在每个节点处可用。X2和X3是分别针对波长20(2)和20(3)计算得出的最小容限,以与计算波长20(1)的容限X1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m4是在与波长20(1)和20(2)共用的节点跳跃上的波长20(4)的容限中的最小容限。m5’是在与波长20(1)和20(2)共用的节点跳跃上的波长20(5)的容限中的最小容限,并且m5”是在与波长20(3)共用的跳跃上的波长20(5)的最小容限。m6是在与波长20(5)共用的节点跳跃上的波长20(6)的最小容限。
根据此信息,节点A能够构建光容限数据库:
波长20(1):X1、m4、m5’
波长20(2):X2、m4、m5’
波长20(3):X3、m5”、m6
对于要在从节点A-Z的路径上设置的新波长20(7),总容限作为在节点A处可获得的串扰容限的函数被计算得出,即,M=f(X1、X2、m4、m5’)。在一个示例中,函数f()是最小值函数。然后将这样计算得出的总容限M与阈值T进行比较,并且如果M>T,那么不需要对在从节点A-Z的路径上的波长20(7)进行NLI验证。阈值T是用户定义的参数并且与通道容限(以dB计量)同性质。阈值T可作为网络设计阶段的一部分进行确定或者通过网络工程启发式算法进行确定。作为参数,它还可以是用户提供的或可调整的。阈值T的一个示例值是3dB。
现参考图2对根据图1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处理100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在110处,接收/生成对在任意两个节点(例如,节点A和Z)之间针对特定波长设置光路的请求。当光路要被设置时,沿着光路的每个节点接收光路请求,并且在120处每个节点评估已安装波长(m)的串扰容限的当前状态。如130处所示,NLI剩余容限光刷新操作被执行以基于已安装的相邻波长(要被设置的波长沿着其路径与这些波长相交)的所有剩余容限间的最小值来收集/获取波长相关(wavelength dependent)串扰容限。光刷新操作130独立于并且异步于光路请求110。换言之,波长相关串扰容限信息是基于已安装的相邻波长(这些波长穿过要设置的波长的路径)的串扰容限中的最小值获得的。任意源节点能够为每个已安装的波长创建数据库,每个已安装的波长具有两个可用值:该波长通道的波长(通道)m和串扰容限x。对于将要设置的光路,在源节点处,从沿该光路的一个或多个节点获得串扰容限信息。该信息可被推广到波长范围,以使得节点可基于串扰容限(低容限/高容限波长)创建光谱分区。换言之,每一节点处的光容限数据库可以存储由光谱/波长范围划分的并且基于串扰容限相对值的光串扰容限信息。图2中132处描述了存储在每个节点的光容限数据库。
当有新的光路请求时,控制平面确定要针对波长在源节点和目的地节点(例如,A和Z)之间设置的新路径。一些波长很可能已经被设置(安装)在了从源节点至目的地节点之间。针对新的光路,在120处,利用存储在光容限数据库132中的数据,对于相邻波长(要被设置的波长沿着其在源节点和目的地节点之间的路径与这些波长相交),每个节点计算总容限M,作为从在源节点处的光容限数据库132取回的波长相关串扰容限的函数,例如,M=f(m,x)。
在140处,把总容限M与阈值T进行比较。如果总容限M大于阈值T,那么节点将在没有NLI验证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波长设置,如160处所示。另一方面,如果总容限M小于(或等于)阈值T,那么波长设置继续遵从完全/标准NLI验证约束。无论是在150处的没有完全/标准NLI验证的情况,还是在160处的有完全/标准NLI验证的情况,都在170处执行光通道配设。
图1和图2所示的方法没有改变现有的路径计算技术或路径设置阶段。该方法收集和利用现有信息来针对将要设置的光路启用/禁用NLI验证操作。通过已存在于光网络中的路径刷新机制维持m值和x值为最新值。如上文所解释的,路径刷新机制可以通过对提供新光路的请求来触发或者独立于光路请求而定期被触发。
现在参考图3-6来说明使用流量工程数据库(TED)划分的光路设置方法。图3显示包括分别被标记为A-H的节点210(1)-210(8)的光网络200。节点之间存在链路,以使得链路220(1)把节点A连接至节点B,链路220(2)把节点A连接至节点F,以及链路220(3)把节点A连接至节点E。链路220(4)把节点B连接至节点C。链路220(5)把节点C连接至节点F。链路220(6)把节点C连接至节点D。链路220(7)把节点D连接至节点H并且链路220(8)把节点D连接至节点G。链路220(9)连接节点G和节点H。链路220(10)连接节点F和节点G,链路220(11)连接节点E和节点F。在此示例中,链路220(3)、220(7)-220(11)是相干链路,意味着它们只携带相干光的波长。余下的链路220(1)、220(2)、220(4)-220(6)是非相干链路,意味着它们携带至少一种非相干光的波长。
现在参考图4。图4示出了图3的节点中的一个,该节点由参考编号210(i)来一般标识。节点210(i)在存储器中存储TED 230的数据。TED 230针对网络中的每个目的地节点包含用于执行适当的受约束的最短路径优先(SPF)过程的信息。下列信息可被包含在每个节点处的TED中:
1.在232示出的波长总容限信息(例如,由整数表示)。如上述关于图1和2所描述的,该信息局部可用。此外,总容限信息232可经由内部网关协议(IGP)或通过其他方式而可得,从而使每个节点知道整个光网络中的有效容限。(在容限波动时,适当的滞后被应用来限制变化)。
2.相干链路信息(由布尔(Boolean)/逻辑值表示)234。该信息可通过提供而可得或者通过链路使用来获取。相干链路信息234指示链路是否是完全相干的(只携带相干光),并且该信息被插入局部链路数据库并且经由IGP传播。如果链路是完全相干的,则该链路的标志被设为真。如果链路只携带非相干光或者既有相干光又有非相干光,那么标志被设为假。
例如,如图4所示,节点210(i)有六个链路,链路1-6。在该节点处可用的波长总容限信息232是:对通过节点A、B、C和D的SPF路径上的波长WL1而言X1可用;对通过节点A、X、Y和Z的SPF路径上的波长WL2而言X2可用;对通过节点A、M、N和P的SPF路径上的波长而言X3可用。相干链路信息234包括链路1-6的标志值,从而使链路1-4的标志为假并且链路5和6的标志为真,因为链路5和6只用作相干光路,而链路1-4用作非相干光路。
现参考图5,TED 230中的波长总容限信息232和相干链路信息234引起在非相干TED部分240和相干TED部分250之间的“虚拟”TED划分。存储在非相干TED部分240中的信息还被指定为“高”容限网络部分(光链路)或“低”容限网络部分(光链路)。前面提到的容限阈值T(图2)可被用于划定具有相对较高的容限值的网络部分和具有相对较低的容限值的网络部分。具有超过阈值T的总容限的网络部分被标记/指定为“高”容限网络部分,并且具有小于阈值T的总容限的网络部分被标记/指定为“低”容限网络部分。因此,网络部分可被归类为如下各项中的一项:
1.“C”指各网络部分的只涉及相干光路的相干网络部分。
2.“NC-高容限”指具有非相干光路并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总容限的网络部分。
3.“NC-低容限”指具有非相干光路并且具有相对较低的总容限的网络部分。
上述信息包含于节点间的路由公告内从而使每个节点利用来自网络的所有部分中的节点的信息更新它自己的TED。因此,针对将被设置的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新光路,源节点可在不同的数据库部分存储哪些链路/网络是相干的指示以及相干链路的串扰容限信息和非相干链路的串扰容限信息。源节点也可以存储哪些非相干链路的总容限超过了阈值T的指示。
图5示出一个示例,其中存储在TED 230中的信息260包括波长WL1、WL2、WL5和WL7的总容限信息,以及指示波长WL5的光路在完全相干链路上行进并且波长WL1、WL2、WL7的光路在非相干链路上行进的信息。因此,262处所示的波长WL1、WL2和WL7的总容限信息被存储在非相干TED 240中且波长WL5的总容限信息被存储在相干TED 250中。针对新光路请求,控制平面将运行SPF确定,并且根据结果能够评估新光路是将只在一个网络部分(仅相干)中还是会跨越不同部分(相干和非相干)。
现参考图6对采用有关相干/非相干网络部分的信息的处理300的流程图进行说明。过程300使用非相干TED 240和相干TED 250,以及上文结合图2所描述的光刷新机制130和光容限数据库132。在310处,在源节点处接收对设置到目的地节点的光路(例如,光路A-Z)的光路请求。在320处,执行路由计算,例如,SPF路由计算。该路由计算是基于存储在非相干TED部分240和相干TED部分250两者中的信息进行的。图6中的操作与图2描述的相似操作使用相同的参考编号。
在330处,利用路由计算结果,针对新波长路径的路由是否将只在完全相干的链路上行进进行确定。如果确定针对该光路计算得出的路由只穿过完全相干链路,那么在340处路径将在没有完全NLI验证的情况下被设置。每个相干链路有NLI贡献,并且总光通道NLI是每个相干链路NLI贡献的总和。在350处,光路设置是通过光的提供来完成的。于是,当确定要针对新波长设置的路径只穿过相干光链路时,基于每个相干光链路的NLI信息的总和来计算总NLI,并且在不执行完全NLI验证的情况下在路径上提供波长。
另一方面,如果光路穿过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那么处理会继续至操作120。在120处,节点评估已经安装的(一个或多个)波长的串扰容限的当前状态。此时,光路已经被确定要穿过非相干链路,此外,基于非相干TED的进一步划分,已经从非相干TED 240包含的信息中确定总容限要么是“高”容限(总容限M>T)要么是“低”容限(总容限M<T)。因此,在140处,进行总容限是否大于阈值T的确定。如果光路具有大于阈值T的总容限(即为NC-高容限光路),那么该方法前进至不执行NLI验证的操作340,并且其后在350处提供该波长。因此,当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的总容限M超过阈值T时,则不需要执行完全NLI验证(例如,基于总容限的简单验证)就能够在路径上设置波长。相反地,如果在140处确定光路穿过任意NC低容限链路,则在160处应用完全NLI验证处理,并且其后在350处提供光网络。
对于请求设置只穿过光网络相干部分的光路的用户,通过把该请求作为指定“仅相干”的输入路径请求,图6所示的方法适合于抽象为用户级。例如,设置针对某波长的路径的请求可包括指定该路径只穿过相干链路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总NLI是基于每个相干链路的NLI的总和进行计算的,并且在不执行NLI验证的情况下在路径上提供波长。
转到图7,示出了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提出的技术的光节点的示例框图。该框图是图1及图3和4所示的任意光节点的一般表示,并且因而由图7中的参考编号10(i)或210(i)来标识。图7的框图不意为穷尽性的。光节点包含处理器400、网络接口单元410、存储器420和光单元430。光单元430生成在一个或多个光纤440上传输的光信号,并且接收在一个或多个光纤440上的光信号(在通道两端),而且切换光信号(对中间节点而言)。处理器400可以是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可以是可编程的并且用作节点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软件指令的控制器。为此,存储器420存储控制平面逻辑450的指令,并且还存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460,数据库包含由光节点从其他光节点获知的波长相关串扰容限信息(例如,图2中的数据库132,和具有非相干TED部分240和相干TED部分250的TED 230)。控制平面逻辑450包含可执行指令,这些可执行指令当由处理器400时,使得处理器400执行本文结合图2和图4-6所描述的操作。
存储器420可包含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装置、光存储介质装置、闪速存储器装置、电、光或其它物理/有形存储器存储装置。因此,通常存储器420可包括编码有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一个或多个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装置),并且当该软件被(处理器400)执行时,它可操作来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
总之,本文提出了在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上设置波长的技术。在源节点和目的地节点之间获得了已经针对一个或多个已安装波长计算得出的串扰容限信息。总容限作为串扰容限信息的函数被计算得出。然后基于总容限做出关于是否执行波长的非线性损伤验证的确定。这些技术可以被推广以考虑网络的相干部分和非相干部分。
这种机制提供了一种创建网络分区的方法,从而一组协议(比如GMPLS协议)具有适当的信息来应用快速损伤验证(当沿着要设置的波长的路径的串扰容限信息指示其有可能时)或当沿着该路径的串扰容限信息指示其不可能时应用完全验证(较慢)。
如上文结合图1和2所解释的,本文提出了利用原有的针对已安装波长的串扰容限信息的技术。该局部光通道容限技术不改变现有协议,并且提供可用于决定使用什么级别的损伤验证来设置新的光路的附加标准。此外,如上文结合图3-6所解释的,除了关于光路穿过的光网络的部分(这些部分使用相干光)的信息之外还基于上述串扰容限信息,局部光通道容限技术可以被推广为采用全局TED划分。这些相干/非相干信息和SPF路由信息一起被用于确定是否对要设置的光路应用完全NLI验证。
本文提出的技术允许光控制平面大大简化路径验证,从而使得光路的设置快很多。光网络在相干/非相干部分之间的划分可以不经网络管理者介入而获得。这在恢复阶段以及束(bundle)设置或波长设置时非常有用,因为它在保持波长设置会成功的一定程度的信心的同时允许更快速的操作。
因此,提出了在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上设置波长的方法,获得了已经针对源节点和目的地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已安装波长计算得出串扰容限信息。总容限是作为串扰容限信息的函数计算得出的。然后为了设置波长,基于总容限确定是否执行波长的非线性损伤验证。这些技术可体现于编码于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当软件被执行时,其可操作来执行这些操作。
当这些技术体现于装置中时,该装置可包括被配置为在光网络中传输、接收或切换光信号的光单元;和耦合至光单元的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为在光网络中在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上设置波长,获取已经针对源节点和目的地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己安装波长计算得出的串扰容限信息;根据串扰容限信息计算总容限;以及为了设置波长,基于总容限确定是否执行波长的非线性损伤验证。
上述说明的意图只在于示例。
Claims (24)
1.一种方法,包括:
针对将要在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上设置的波长,获取已经针对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地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已安装的波长计算得出的串扰容限信息;
将总容限作为所述串扰容限信息的函数进行计算;以及
为了设置所述波长,基于所述总容限确定是否对所述波长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取、确定和计算步骤是在所述源节点处执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步骤包括将所述总容限与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所述总容限超过所述阈值,那么在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为所述波长提供光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穿过将要设置的所述波长的路径的已安装的相邻波长的串扰容限中的最小值来获取波长相关串扰容限,并且计算所述总容限的步骤包括计算所述波长相关串扰容限的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取步骤包括从所述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获取所述串扰容限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存储由波长范围划分的并且基于串扰容限的相对值的所述串扰容限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源节点处存储相干链路的串扰容限信息和非相干链路的串扰容限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存储对总容限超过阈值的非相干链路的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路径是否只穿过相干链路,并且当确定所述路径只穿过相干链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每个相干链路的非线性损伤信息的总和计算总非线性损伤,以及在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提供所述波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确定所述路径穿过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是否具有超过所述阈值的总容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确定所述路径穿过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的总容限超过所述阈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提供所述波长。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确定所述路径穿过没有超过所述阈值的一个或多个非相干光链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路径执行完全非线性损伤修复验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接收对设置所述路径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包括指定所述路径只穿过相干链路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每个相干链路的非线性损伤信息的总和计算总非线性损伤,以及在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提供所述波长。
14.一种或多种编码有软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软件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并且所述软件当被执行时能操作来:
针对将要在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上设置的波长,获取已经针对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地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已安装的波长计算得出的串扰容限信息;
将总容限作为所述串扰容限信息的函数进行计算;以及
为了设置所述波长,基于所述总容限确定是否对所述波长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能操作来进行确定的所述指令包括能操作来将所述总容限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指令,并且如果所述总容限超过所述阈值,则还包括能操作来在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提供所述波长的指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能操作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基于穿过将要设置的所述波长的所述路径的已安装相邻波长的串扰容限的最小值获取波长相关串扰容限,并且计算所述总容限包括计算所述波长相关串扰容限的最小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能操作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在所述源节点处存储相干链路的串扰容限信息和非相干链路的串扰容限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能操作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确定所述路径是否只穿过相干链路,并且当确定所述路径只穿过相干链路时,还包括能操作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基于每个相干链路的非线性损伤信息的总和计算总非线性损伤,以及在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提供所述波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能操作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在确定所述路径穿过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时,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是否具有超过所述阈值的总容限,并且在执行或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提供所述波长,是否执行所述非线性损伤验证取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是否具有超过所述阈值的总容限。
20.一种装置,包括:
光单元,所述光单元被配置为在光网络上传输、接收或切换光信号;以及
被耦合于所述光单元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针对将要在所述光网络中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上设置的波长,获取已经针对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地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已安装的波长计算得出的串扰容限信息;
将总容限作为所述串扰容限信息的函数进行计算;以及
为了设置所述波长,基于所述总容限确定是否对所述波长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总容限与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并且如果所述总容限超过所述阈值,则在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提供所述波长。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在源节点处的存储器中存储相干链路的串扰容限信息和非相干链路的串扰容限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路径是否只穿过相干链路,并且当确定所述路径只穿过相干链路时,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每个相干链路的非线性损伤信息的总和计算总非线性损伤,并且在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提供所述波长。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当确定所述路径穿过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时,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是否具有超过所述阈值的总容限,并且在执行或不执行非线性损伤验证的情况下在所述路径上提供所述波长,是否执行所述非线性损伤验证取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非相干链路是否具有超过所述阈值的总容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763,772 | 2013-02-11 | ||
US13/763,772 US9065565B2 (en) | 2013-02-11 | 2013-02-11 | DWDM fast lightpath setup using network status information |
PCT/US2014/015201 WO2014124194A1 (en) | 2013-02-11 | 2014-02-07 | Dwdm fast lightpath setup using network status informa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1995A true CN104981995A (zh) | 2015-10-14 |
CN104981995B CN104981995B (zh) | 2018-09-18 |
Family
ID=50190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8214.1A Active CN104981995B (zh) | 2013-02-11 | 2014-02-07 | 用于在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路径上设置波长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65565B2 (zh) |
EP (1) | EP2954629B1 (zh) |
CN (1) | CN104981995B (zh) |
WO (1) | WO201412419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27877A1 (zh) * | 2017-06-13 | 2018-12-2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wson损伤模型的最短路径的计算方法及其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102210A (ko) | 2014-10-14 | 2017-09-08 | 더 아리조나 보드 오브 리전츠 온 비핼프 오브 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아리조나 | 멀티-파장 밸런스드 옵티컬 전송 네트워크 |
JP2019503120A (ja) | 2015-12-03 | 2019-01-31 | ザ アリゾナ ボード オブ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ン ビハーフ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ー オブ アリゾナ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 Wdm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信号品質の高速な探査 |
US10200123B2 (en) | 2016-06-20 | 2019-02-05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on of heterogeneous wavelength multiplexed signals over optical access network |
US10397672B2 (en) * | 2016-06-20 | 2019-08-27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edge to edge optical system and wavelength provisioning |
US20220210048A1 (en) * | 2020-12-28 | 2022-06-3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Packet forwarding on non-coherent path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72435A1 (en) * | 2009-04-28 | 2010-10-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hannel Valid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Using Multi-Channel Impairment Evaluation |
CN102246435A (zh) * | 2009-02-06 | 2011-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波长交换光学网络中的损伤感知路由和波长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
US20130010612A1 (en) * | 2011-07-07 | 2013-01-1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Impairment Aware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Method and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29301B1 (en) | 1999-07-29 | 2003-03-0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Optical switch and protocols for use therewith |
US20020191247A1 (en) | 2001-04-30 | 2002-12-19 | Xiang Lu | Fast restoration in optical mesh network |
US6734955B2 (en) | 2002-01-28 | 2004-05-11 | Mark Stephen Wight | Dispersion measurement in optical networks |
US7756421B2 (en) | 2002-10-03 | 2010-07-13 | Ciena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domain compensation of non-linear effects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421207B2 (en) | 2002-12-13 | 2008-09-02 | Pivotal Decisions Llc | Single fiber duplex optical transport |
JP2004297230A (ja) | 2003-03-26 | 2004-10-21 | Nec Corp | 光ネットワーク、光ネットワーク伝送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分散型経路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
CN1985481A (zh) | 2004-07-09 | 2007-06-20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
US8976672B2 (en) | 2006-10-03 | 2015-03-1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fficiently decoupling reservation and data forwarding of data flows in a computer network |
US8184971B2 (en) | 2007-12-19 | 2012-05-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Optimization mechanism for use with an optical control plane in a DWDM network |
US8041218B2 (en) | 2008-04-25 | 2011-10-18 | Fujitsu Limited | Setting up a circuit in a network |
US8670666B2 (en) | 2009-04-28 | 2014-03-1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hannel valid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using multi-channel impairment evaluation |
BR112012003812A2 (pt) | 2009-08-21 | 2016-04-2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étodo para estabelecer caminhos ópticos para tráfego de usuário, e , entidade de nó |
-
2013
- 2013-02-11 US US13/763,772 patent/US9065565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07 EP EP14707525.3A patent/EP2954629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2-07 WO PCT/US2014/015201 patent/WO201412419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2-07 CN CN201480008214.1A patent/CN1049819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46435A (zh) * | 2009-02-06 | 2011-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波长交换光学网络中的损伤感知路由和波长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
US20100272435A1 (en) * | 2009-04-28 | 2010-10-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hannel Valid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Using Multi-Channel Impairment Evaluation |
US20130010612A1 (en) * | 2011-07-07 | 2013-01-1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Impairment Aware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Method and System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27877A1 (zh) * | 2017-06-13 | 2018-12-2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wson损伤模型的最短路径的计算方法及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54629B1 (en) | 2017-10-11 |
WO2014124194A1 (en) | 2014-08-14 |
US20140226979A1 (en) | 2014-08-14 |
US9065565B2 (en) | 2015-06-23 |
EP2954629A1 (en) | 2015-12-16 |
CN104981995B (zh) | 2018-09-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041169B1 (en) | Network cost optimization | |
CN104981995A (zh) | 利用网络状态信息进行dwdm快速光路设置 | |
US9392348B2 (en) |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rotocol (PCEP) operations to support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routing, wavelength assignment, and impairment validation | |
US871846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airment-aware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 |
US20080225723A1 (en) | Optical Impairment Aware Path Computation Architecture in PCE Based Network | |
CN105634954B (zh) | 基于wson网络考虑光损伤的最短路径计算方法 | |
US9749042B2 (en) | Channel valid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using multi-channel impairment evaluation | |
US9083458B2 (en) | Self-tuning an optical network at an operating point | |
Tomkos et al. | Impairment constraint based routing in mesh optical networks | |
US8208405B2 (en) | Information encoding for impaired optical path validation | |
Rizzelli et al. | Assessing the scalability of next-generation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 |
Chava et al. | Impairment and regenerator aware lightpath setup using distributed reachability graphs | |
Manousakis et al. | Minimizing the impact of in-band jamming attacks in WDM optical networks | |
Jamhour et al. | A reversible CTMC model for availability analysis of shared mesh restoration schemes for WDM networks | |
Agraz et al. |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path restoration for a centralised impairment-aware GMPLS-controlled all-optical network | |
Zhao | Attack-Aware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of Scheduled Lightpath Demands | |
Salvadori et al. | Distributed optical control plane for dynamic lightpath establishment in translucent optical networks based on reachability graph | |
Liu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impairment-aware bi-directional lightpath provisioning in GMPLS-enabled optical networks | |
Bottari et al. | Evolutive lightpath assessment in GMPLS-controlled transparent optical networks | |
Castoldi | Is it viable to encompass physical impairment within GMPLS control plane of optical networks? | |
Maier et al. | Cross-Layer Control of Semitransparent Optical Networks Under Physical Parameter Uncertainty | |
Chava et al. | Effect of impairment modeling errors on reachability graph based lightpath setup in translucent optical networks | |
Morea et al. | Improved aggregated impairment information for Bi-directional lightpath establishm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