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0893B - 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0893B
CN104980893B CN201410143300.5A CN201410143300A CN104980893B CN 104980893 B CN104980893 B CN 104980893B CN 201410143300 A CN201410143300 A CN 201410143300A CN 104980893 B CN104980893 B CN 104980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beacon
mobile terminal
ibeacon equipment
equipment
grou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33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0893A (zh
Inventor
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tou Data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telligence I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telligence I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telligence I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433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80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0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0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0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0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接收一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2)返回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3)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iBeacon设备发送识别参数信息至移动终端;(4)接收移动终端根据识别参数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5)返回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监听所述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Description

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牙通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每一个iBeacon基站均具有一主ID(MajorID)和一副ID(MinorID),每一个ID均为四个字节的16进制数,因此,理论上主ID和副ID最多有2^16-1=65535个。
根据iBeacon技术协议的规定: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首先需要对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中的监听模块注册想要监听的iBeacon设备的区域规则,从而当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监听模块检测到符合此区域规则的iBeacon设备时,则会通知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并且使所述应用程序与所述iBeacon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讯。上述监听区域规则有三种类型:(i)监听全部的iBeacon设备:将所有的iBeacon设备划分为一个大型区域;(ii)选择一些iBeacon设备的主ID进行监听:将iBeacon设备根据主ID划分区域;(iii)对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提供iBeacon设备的主ID、副ID进行监听:将每一个具体监听目标的iBeacon设备划分为一区域。
在iBeacon协议对区域事件有如下规定:当移动终端进入一个区域规则描述的区域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会探测到该区域内第一个iBeacon设备时,相应的应用程序获得一个“进入区域”的事件消息,并且将区域规则的参数反馈至应用程序。接着,只要移动终端始终在该区域规则范围内的iBeacon设备的信号范围之内,即使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探测到当前区域规则内的其他iBeacon设备时,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也不会反馈任何事件消息至应用程序,因此应用程序除了知道该当前区域内第一个iBeacon设备之外,并不知道该区域内其他任何iBeacon设备的存在。只有当移动终端离开当前区域规则的区域并且接收到“离开区域事件”后,移动终端再次靠近此区域内其他iBeacon设备时,则会再次收到“进入区域”的事件消息。例如,现有iBeacon设备A和设备B具有相同的主ID为DD,并且两个设备距离非常近。移动终端通过区域规则2方式来监听主ID为DD的区域。假设移动终端首先探测到iBeacon设备A,此时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会反馈至应用程序一“正在进入主ID为DD的区域”的事件消息。接着,操作系统探测到基站B,由于应用程序已经接收过“进入区域DD”的事件,因此当探测到iBeacon设备B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不会反馈任何事件消息至应用程序,于是应用程序也就不会主动去查找周围设备,进而应用软件也不知道iBeacon设备B的存在。只有当移动终端离开iBeacon设备A和iBeacon设备B的信号范围并且应用程序收到一“离开区域DD”的事件消息后,此时当移动终端再次重新靠近区域DD,并且首先探测到iBeacon设备B时,应用程序就会再次收到“进去区域DD”的事件消息。
若使应用程序监听到全部iBeacon设备的全部事件,显然区域规则1和2都会存有在相同区域内大部分iBeacon设备的事件消息无法反馈至应用程序的缺陷。在现有区域规则1和2的情况下,若想接收到所有iBeacon设备的所有事件消息,则必须每两个iBeacon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iBeacon设备的信号范围。显然,这样的限制条件对于iBeacon的推广不是有利的,而且iBeacon设备之间的距离过大可能导致iBeacon设备无法实现室内定位等一系列的扩展功能。于是,剩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区域规则3方式,将每一个iBeacon设备划分为一个区域,这样,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会将所有iBeacon设备的所有“进入事件”、“离开事件”,“停留事件”均反馈至应用程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若应用程序按照规则3的方式对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注册iBeacon设备,当iBeacon设备数目较多时,会导致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监听模块需要占用大量内存。经过粗略测试,以苹果Iphone 5S为例,应用程序根据监听区域规则3方式同时对操作系统注册并监听5000个iBeacon设备的区域规则,此时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监听模块就占用20MB左右的内存资源,这是非常大的资源开销。随着未来iBeacon设备全球化的部署,iBeacon设备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如果仍然采用监听区域规则3方式,很显然应用程序启动时注册iBeacon设备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并且占较多资源。同样,该问题会发生在监听区域规则2的情况下,若同时监听65535个主ID的话,也会导致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其能够使移动终端监听到最大数量的iBeacon设备,并且通过确定移动终端周围的iBeacon设备来进行注册和监听所对应的iBeacon设备,同时使得移动终端尽可能在同一时刻只监听少量的iBeacon设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包括步骤:(1)接收一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2)返回所述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所述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3)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第一阈值时,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4)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所述识别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5)返回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并且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1)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
根据多个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以使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具有相同第一标识信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根据不同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或者根据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且每两个分组所在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值大于一第二阈值来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5)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
若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一第三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一离开事件消息;所述移动终端注销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移动供应商基站定位以及安装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种定位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装置,包括:一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一第一响应模块,用于返回所述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所述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一发送模块,用于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第一阈值时,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一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所述识别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一第二响应模块,用于返回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并且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分组模块,用于根据多个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以使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具有相同第一标识信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根据不同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或者根据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且每两个分组所在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值大于一第二阈值来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通知模块,用于若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一第三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一离开事件消息;一注销模块,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注销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移动供应商基站定位以及安装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种定位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现有iBeacon技术只能支持有限数量的iBeacon设备,一旦iBeacon设备数量过多,则移动终端无法监听所有iBeacon设备,于是监听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本申请通过对iBeacon设备的合理分组,使得移动终端能够监听到最大数量的iBeacon设备。
(2)在现有iBeacon技术中,同一时刻需要把所有基站均进行注册并监听,从而导致比较占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资源。而本申请能够使得移动终端同一时刻都只监听其周围的少量iBeacon设备,以降低资源占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的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的一实施例图。
图2B是本发明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的一实施例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装置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加图1,一种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包括步骤:S110、接收一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S120、返回所述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所述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S130、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第一阈值时,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S140、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所述识别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S150、返回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并且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以下将详细描述上述步骤。
步骤S110:接收一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0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
步骤S101:根据多个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以使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具有相同第一标识信息。
对多个iBeacon设备(或者称为iBeacon基站)进行分组管理,分成多个组。同一个分组(或称同一iBeacon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使用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或称主ID)。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根据不同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且每两个分组所在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值大于一第二阈值来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另外,在实务操作中,需要控制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数量,通过iBeacon设备数量的控制使得移动终端可以稳定监听并且不占用过多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资源。同一分组中的iBeacon设备数量不能太多,虽然iBeacon设备数量暂时未做出明确的限制,但是需保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能够同时监听同一分组内全部iBeacon设备,以及保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仍能快速流畅运行,不占用过多的操作系统资源数量。随着iBeacon协议的不断改进,上述同一分组中的iBeacon设备数量值也会随之变化。另外,所述操作系统资源数量未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数值,但均以不影响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的正常工作以及操作系统流畅运行为前提。随着移动终端的芯片性能不断进步和提升,上述衡量数值也会随之不断的改变。
为了能够对多个iBeacon设备更加合理的管理,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具有相同第一标识信息。考虑到iBeacon监听区域规则2方式的弊端(参见背景技术中的描述),需要使具有相同第一标识信息的iBeacon分组不能够有iBeacon信号的重叠,也就是说,需要使具有相同主ID的每两个分组所在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值大于一第二阈值(即保持一定距离)。另外,在同一分组中的任意两个iBeacon设备之间的距离一般靠得比较近。在对所有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均使用相同的主ID,而同一iBeacon设备又能够同时用在多个分组中。
在步骤S110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的方式包括为GPS定位、Wi-Fi定位、移动供应商基站定位以及安装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种定位方式,但获取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的方式也不仅限于上述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GPS定位方式,使得移动终端获得所在地理位置信息。
当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定位方式获得其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后,移动终端会发送其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至一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可以为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通过数据库的查询,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周围附近的iBeacon分组情况,从而获得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即主ID)。在此过程中,根据移动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周围附近的iBeacon分组的搜索范围是可以自由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地理位置信息的半径区域、街道区域、建筑物区域等等。
步骤S120:返回所述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所述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根据iBeacon监听区域规则2方式,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中注册上述所获得的第一标识信息,从而使得移动终端进行监听工作。
步骤S130: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第一阈值时,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
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第一阈值时,也就是说,移动终端进入了一已经注册过的iBeacon分组中某一个iBeacon设备的信号范围之内,所述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到一“进入主ID为**的分组”的事件消息,此时,该iBeacon设备会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即主ID和副ID)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iBeacon协议获取所述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当获得识别参数信息,所述移动终端实际上已获得所述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同样也获得所述iBeacon设备所在iBeacon分组。
步骤S140: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所述识别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将根据所获得的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发送至一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查询,以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列表。
步骤S150:返回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并且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根据iBeacon监听区域规则3方式,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中注册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列表,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150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
步骤S161:若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一第三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一离开事件消息。
步骤S163:所述移动终端注销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
若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一第三阈值时,表明移动终端离开了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信号范围,即移动终端离开当前监听区域。所述移动终端会接收到一离开事件消息。移动终端注销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即移动终端注销对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监听区域规则,不再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接着可以返回至步骤S120,从而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监听模块的资源占用率。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对iBeacon设备的进行合理分组,从而使得移动终端能够监听到最大数量的iBeacon设备,而在同一时刻使得移动终端只监听其周围的少量iBeacon设备,以降低资源占用率。
以下为本发明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的一实施例。
参考步骤S101:根据多个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以使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具有相同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在安装之时,可以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信息而进行分组。在同一小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具有相同的主ID。在本实施例中,是根据不同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在分组之后,对每一iBeacon分组所在的区域进行测量,以获取大致的地理位置信息参数,并且将地理位置信息参数存储在一数据库中,以供查找。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iBeacon设备分成为四个iBeacon分组,第一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为A,第二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为B,第三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为C,第四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为D。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使用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例如A、B、C和D)。
参考步骤S110:接收一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
参考步骤S120:返回所述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所述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目前的移动终端大部分具有定位功能,例如GPS定位、Wi-Fi定位、移动服务供应商基站定位以及移动终端(例如苹果智能手机)自带定位服务等。参见图2A所示,利用GPS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然后根据所述地理位置信息,通过查询数据库而获得移动终端周围附近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列表。如图2A所示,移动终端周围附近有四个iBeacon分组,所述四个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即主ID)依次为A、B、C、D。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注册所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即移动终端监听上述四个iBeacon分组所在的区域。
参考步骤S130: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第一阈值时,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
参见图2B所示,当移动终端移动至第一iBeacon分组之后,首先进入已注册的iBeacon分组(主ID为A)中某一个iBeacon设备(主ID为A,副ID为6)的信号范围之内时,所述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到一“进入主ID为A的分组”的事件消息。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主ID为A,副ID为6)至移动终端。
参考步骤S140: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所述识别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iBeacon协议获得所述iBeacon设备的自身识别参数信息(主ID为A,副ID为6)。接着,通过所述识别参数信息(主ID为A,副ID为6)在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
参考步骤S150:返回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并且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根据iBeacon监听区域规则3方式,对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进行注册,以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于是,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能够接收到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所有事件消息。由于控制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数量,因此能够降低资源占用率。
参考步骤S161:若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一第三阈值时,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一事件消息来通知移动终端;
参考步骤S163:所述移动终端注销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
当移动终端离开当前第一iBeacon分组所在的区域时,移动终端能够收到相应的离开事件消息。此时移动终端可以注销第一iBeacon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监听区域规则,从而释放部分的系统资源。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对多个iBeacon设备根据其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分组,既能够保证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监听到全部的iBeacon设备,又能够减少同一时刻iBeacon设备注册并监听区域规则的数目,从而降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监听模块的资源占用率。
通过地理位置定位的功能,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能够快速获取到周围附件iBeacon分组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优化同一时刻监听区域规则的数目,以减少监听模块的资源占用率。
同一分组内的iBeacon设备使用相同的主ID,于是就可以使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先根据主ID的区域规则进行监听,进入分组后再根据主、副ID的区域规则进行监听,从而保证所有iBeacon设备的所有事件均可以访问。
参见图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装置,包括:一第一接收模块310、一第一响应模块320、一发送模块330、一第二接收模块340和一第二响应模块350。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10,用于接收一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移动供应商基站定位以及安装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种定位方式。
所述第一响应模块320,用于返回所述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所述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330,用于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第一阈值时,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340,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所述识别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响应模块350,用于返回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并且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分组模块301,用于根据多个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以使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具有相同第一标识信息。进一步根据不同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或者根据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且每两个分组所在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值大于一第二阈值来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通知模块361和一注销模块363。所述通知模块361,用于若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一第三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一离开事件消息;所述注销模块363,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注销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
由此可见,所述监听装置能够使移动终端监听到最大数量的iBeacon设备,并且通过确定移动终端周围的iBeacon设备来进行注册和监听所对应的iBeacon设备,同时使得移动终端尽可能在同一时刻只监听少量的iBeacon设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接收一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
(2)返回所述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所述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3)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第一阈值时,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
(4)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所述识别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5)返回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并且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在步骤(1)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
根据多个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以使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具有相同第一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根据不同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或者根据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且每两个分组所在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值大于一第二阈值来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
若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一第三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一离开事件消息;
所述移动终端注销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移动供应商基站定位以及安装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种定位方式。
5.一种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移动终端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而确定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
一第一响应模块,用于返回所述对应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所述对应的iBeacon分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一发送模块,用于当至少一iBeacon分组内的一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第一阈值时,所述iBeacon设备发送自身识别参数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
一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而确定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所述识别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一第二响应模块,用于返回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的请求响应,以使移动终端注册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并且监听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所发送的事件消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分组模块,用于根据多个iBeacon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以使同一分组内的所有iBeacon设备具有相同第一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根据不同的第一标识信息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或者根据相同的第一标识信息且每两个分组所在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值大于一第二阈值来对所述多个iBeacon设备进行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通知模块,用于若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均大于一第三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一离开事件消息;
一注销模块,用于所述移动终端注销与所述iBeacon设备为同一分组内所有iBeacon设备的识别参数信息列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移动供应商基站定位以及安装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种定位方式。
CN201410143300.5A 2014-04-11 2014-04-11 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4980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3300.5A CN104980893B (zh) 2014-04-11 2014-04-11 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3300.5A CN104980893B (zh) 2014-04-11 2014-04-11 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0893A CN104980893A (zh) 2015-10-14
CN104980893B true CN104980893B (zh) 2018-06-19

Family

ID=54276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3300.5A Active CN104980893B (zh) 2014-04-11 2014-04-11 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80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3836A (zh) * 2020-11-23 2021-03-02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自动唤醒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565280A (zh) * 2020-12-11 2021-03-26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通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22964A1 (en) * 2002-11-21 2004-05-26 Fujitsu Limited Location registering method, program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equipment
CN101605338A (zh) * 2008-06-11 2009-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听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8705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群组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
US20130331131A1 (en) * 2012-06-12 2013-12-12 At&T Mobility Ii Llc Event Tagging For Mobile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22964A1 (en) * 2002-11-21 2004-05-26 Fujitsu Limited Location registering method, program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equipment
CN101605338A (zh) * 2008-06-11 2009-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听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8705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群组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
US20130331131A1 (en) * 2012-06-12 2013-12-12 At&T Mobility Ii Llc Event Tagging For Mobile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0893A (zh)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8972B2 (en) Selectively using beacon radio node location to determine user equipment location based on sensed movement of the beacon radio node
US2017004693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tool tracking, monitoring,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CN103096492B (zh) 一种无线接入点与终端通信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8370501B (zh) 用于查找rfid标签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742644B2 (en) Verification of connection of meters to network
US20090028097A1 (en)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in wireless devices
KR101693948B1 (ko) 셀 식별자 정보를 이용하여 이동 단말의 설정을 변경하는 위치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107180B2 (en) User device radio activity optimization in dead zones
US20180084521A1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based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0484833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providing and using ultra wideband local area networks (LANs)
EP2660564B1 (en) Verification of connection of meters to network
CN103052152A (zh) 移动终端定位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012316B (zh) 一种终端定位的优化方法
CN106465328A (zh) 用于估计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或地理距离的范围的方法和系统、移动通信网络、用户设备、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EP4160246A2 (en) A system, a positioning device, a slave anch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4980893B (zh) 基于iBeacon协议的分组监听方法及其装置
US20110312357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Cooperation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Corresponding Network Nodes
CN109642922A (zh) 用于定位配电网中的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EP2889578A1 (en) Indoor system for providing navigation data
SE538696C2 (sv) Anordning för lokalisering och identifiering av objekt i ettrum samt medgivande tillträde till en kontextuell tjänst.
WO2018189171A1 (en) Automated asset tracking
KR20120055118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치 정보 제공 방법
CN107277761A (zh) 一种终端位置发送方法及装置
JP201722744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制御装置および位置算出方法
KR20150146194A (ko) 놀이 공원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08

Address after: 266000 13 / F, block g,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1 Keyuan Weiyi Road, Zhonghan street,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TOU DATA TECHNOLOGY (SHAN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June 2013, Room 18563, Building 1, No. 1758, Luchaogang Road, Nanhui New City,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BEAC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