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8060B -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8060B
CN104968060B CN201510377937.5A CN201510377937A CN104968060B CN 104968060 B CN104968060 B CN 104968060B CN 201510377937 A CN201510377937 A CN 201510377937A CN 104968060 B CN104968060 B CN 104968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alandria
heating arrangements
main
inn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79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8060A (zh
Inventor
姜君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ZHONGDA LID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姜君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姜君虎 filed Critical 姜君虎
Priority to CN2015103779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8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8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8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8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8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该设备主要包括一个主加热体和一个副加热体,所述主加热体是由外管加热机构套在内管加热机构的外面,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缠绕在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之间,利用线圈电磁感应原理,使内外管同时加热,外管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物料,内管加热机构把加热的介质输送到蛇形盘管加热机构或循环加热机构进行二次利用加热。本发明设备能够直接使内外管自身同时加热,无明火,预热时间短,加热速度快,加热温度自由可控,热转换效率极高可达90%‑99%,彻底打破并取代传统的电阻、热风、蒸汽等的加热方式,充分利用了能源,且加热效果好、处理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环保、有色、食品、石油等领域,均涉及物料的加热烘干。尤其是在筑路行业,固化沥青加热一般均采用燃煤热风进行直接加热,还有烧煤或电阻加热导热油介质进行加热,这两种方式均需燃烧煤炭或电阻,大量耗费人力、物力,环境污染严重,热转换效率非常低,能耗大。另外,在有色及化工方面,比如脱硫石膏、粉煤灰、碳酸钙、钼精矿、钨精矿、稀土、氧化铝等等,其加热脱水方式一般均采用燃煤热风、蒸汽进行加热脱水,工艺复杂,耗工、耗时,效率低下,环保更是难以达标。
所以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物料加热烘干设备,以符合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一: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包括控制柜、冷却系统、主加热体、副加热体I、导热油循环泵,所述控制柜与冷却系统以及主加热体相连,所述冷却系统通过冷却水管I和冷却水管II与主加热体相连;所述主加热体是由外管加热机构、内管加热机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组成,所述外管加热机构套在内管加热机构的外面,所述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缠绕在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之间,所述主加热体外设有主加热体驱动装置,主加热体驱动装置通过外加热管传动装置与外加热管旋转机构相连,通过主加热体驱动装置提供动力给外加热管旋转机构,带动外管加热机构旋转,所述内管加热机构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进行旋转,内管加热机构内通有导热油,所述外管加热机构上设有搅拌叶片,主加热体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副加热体I包括蛇形盘管加热机构和导热油罐,副加热体I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导热油循环泵一端与内管加热机构相连,另一端通过主回油管与导热油罐相连,内管加热机构通过主进油管与蛇形盘管加热机构的进油口相连,蛇形盘管加热机构的出油口与导热油罐相连;所述主加热体和副加热体I下面均安装有支腿,主加热体和副加热体I顶部均设有排湿机构。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系统为水冷却系统,内部设有冷却器,外部设有冷却管道泵和循环水管道泵,通过循环水管道泵将水箱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控制柜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加热体可以是罐体形式,也可以是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主加热体可以作成单层,也可以是双层或多层的;所述副加热体I可以是罐体形式,也可以是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均可以是一组至多组,所述每组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之间缠绕一组至多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这些均可以根据所加热的物料的需求以及主加热体的大小进行调整。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的加热方法为:由控制柜给主加热体内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供电,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线圈加热装置产生交变磁场,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置于磁场中切割交变磁力线,在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内部的原子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同时被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无明火,预热时间短,加热速度快;根据需求外管加热机构通过加外加热管旋转机构进行旋转搅拌加热,也可以是静止加热,内管加热机构可以是静止加热或旋转加热,也可以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进行定期旋转加热,内管加热机构的定期旋转可以防止内管加热机构由于发热变形产生弯曲;物料由主加热体顶部的第一进料口输入,由外管加热机构直接对物料进行加热,并最终从底部的第一出料口输出;内管加热机构内装有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将内管加热机构的热量通过主进油管输送到副加热体I内的蛇形盘管加热机构,将需要加热或保温的物料从副加热体I顶部的第二进料口输入,被蛇形盘管加热机构加热,最终从副加热体I底部的第二出料口输出;热量被吸收后的导热油从蛇形盘管加热机构流出,输送至导热油罐,再通过主回油管被导热油循环泵泵送到内管加热机构重新加热,如此一直循环,主加热体外壁设置保温层,可以由主加热体的内管加热机构通过导热油进行保温;同时,控制柜还控制冷却系统的工作,通过循环水管道泵将水箱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控制柜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控制柜采用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主加热体和副加热体I顶部的排湿机构排出。
方案二: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包括控制柜、冷却系统、主加热体、副加热体II、导热油循环泵,所述控制柜与冷却系统以及主加热体相连,所述冷却系统通过冷却水管I和冷却水管II与主加热体相连;所述主加热体是由外管加热机构、内管加热机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组成,所述外管加热机构套在内管加热机构的外面,所述感应线圈加热装置缠绕在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之间,所述主加热体外设有主加热体驱动装置,主加热体驱动装置通过外加热管传动装置与外加热管旋转机构相连,通过主加热体驱动装置提供动力给外加热管旋转机构,带动外管加热机构旋转,所述内管加热机构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进行旋转,内管加热机构内通有导热油,所述外管加热机构外周上设有传动叶片,主要起到搅拌推进的作用;所述副加热体II与主加热体的组合方式可以是上下组合式或上下一体式,副加热体II顶部设有进料口,副加热体II与主加热体之间设有下料口,主加热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副加热体II内部设有循环加热机构,循环加热机构外周设有搅拌运输叶片,主要起到推进运输作用,所述导热油循环泵一端与内管加热机构相连,另一端与循环加热机构相连,内管加热机构与循环加热机构之间通过输油管道相连;所述副加热体II外设有副加热体驱动装置,副加热体驱动装置通过副加热体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送给副加热体旋转机构,带动循环加热机构进行旋转;所述主加热体下面安装有支腿,主加热体和副加热体II均连接到排湿除尘系统,排湿除尘系统再与除尘风机相连。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系统为水冷却系统,内部设有冷却器,外部设有冷却管道泵和循环水管道泵,通过循环水管道泵将水箱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控制柜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加热体可以是罐体形式或箱体形式,也可以是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主加热体可以作成单层,也可以是双层或多层的;所述副加热体II可以是罐体形式或螺旋形式,也可以是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所述副加热体II与主加热体的组合方式还可以是前后左右分开式。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均可以是一组至多组,所述每组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之间缠绕一组至多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这些均可以根据所加热的物料的需求以及主加热体的大小进行调整。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的加热方法为:由控制柜给主加热体内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供电,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线圈加热装置产生交变磁场,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置于磁场中切割交变磁力线,在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内部的原子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内管加热机构和外管加热机构同时被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无明火,预热时间短,加热速度快;根据需求外管加热机构通过加外加热管旋转机构进行旋转搅拌加热,也可以是静止加热,内管加热机构可以是静止加热或旋转加热,也可以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进行定期旋转加热,内管加热机构的定期旋转可以防止内管加热机构由于发热变形产生弯曲,内管加热机构内装有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将内管加热机构的热量通过输油管道输送到副加热体II内的循环加热机构;物料由副加热体II顶部的进料口输入,一边被循环加热机构预加热,一边被搅拌运输叶片运送到循环加热机构的另一端,被预加热后的物料由副加热体II与主加热体之间的下料口进入主加热体,被外管加热机构继续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时被外管加热机构外周上的传动叶片运送到外管加热机构的另一端,并从出料口输出;热量被吸收后的导热油从循环加热机构流出,再通过导热油循环泵泵送到内管加热机构重新加热,如此一直循环,主加热体外壁设置保温层,可以由主加热体的内管加热机构通过导热油进行保温;同时,控制柜还控制冷却系统的工作,通过循环水管道泵将水箱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控制柜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控制柜采用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排湿除尘系统排出,所述排湿除尘系统为三位一体除尘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本发明设计独特,加热效果好,线圈感应加热装置含在内外管加热机构之间,利用线圈电磁感应原理,使内外管同时加热,外管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物料,内管加热机构把加热的介质输送到蛇形盘管加热机构或循环加热机构进行二次利用加热,它是一种直接加热方式,使内外管自身同时加热,无明火,预热时间短,加热升温速度快,热量几乎无损失,热转换效率极高可达90%-99%,从而彻底打破并取代传统的电阻、热风、蒸汽等的加热方式,充分利用了能源。
第二,本发明处理量大,独特的构造使物料具有双倍的填充率,且加热温度和速度均可自由调节。
第三,本发明配有完整的除尘排湿系统,无废气产生,收尘效果可达99.9%,完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第四,本发明节能高效,它是在罐式燃煤加热和原有蒸汽加热的基础上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彻底解决了类似加热设备用燃煤、电阻等耗能高的问题,且加热体外采用多重保温措施,比传统加热设备节能30%-70%。
第五,本发明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即开即用,温度可自由调控,实现连续作业,控制方式为“远程控制”加“本地控制”方式,是在化工、环保、筑路、食品等加热、脱水、烘干领域是最节能、最高效、最环保的高科技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加热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控制柜、2-冷却系统、3-冷却器、4-冷却水管I、5-冷却管道泵、6-水箱、7-循环水管道泵、8-冷却水管II、9-导热油循环泵、10-阀门、11-主加热体、12-外管加热机构、13-内管加热机构、14-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5-外加热管传动装置、16-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7-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8-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9-搅拌叶片、20-支腿、21-副加热体I、22-第一进料口、23-第一出料口、24-第二进料口、25-第二出料口、26-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7-主回油管、28-主进油管、29-导热油罐、30-排湿机构、31-副加热体II、32-进料口、33-下料口、34-出料口、35-循环加热机构、36-副加热体驱动装置、37-副加热体传动装置、38-副加热体旋转机构、39-排湿除尘系统、40-除尘风机、41-传动叶片、42-搅拌运输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以更好地体现本发明的优势。
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包括控制柜1、冷却系统2、主加热体11、副加热体I 21、导热油循环泵9,控制柜1与冷却系统2以及主加热体11相连,所述冷却系统2为水冷却系统,内部设有冷却器3,外部设有冷却管道泵5和循环水管道泵7,循环水管道泵7将水箱6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配电柜1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主加热体11为罐体形式、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主加热体11可以作成单层,也可以是双层或多层的;主加热体11由外管加热机构12、内管加热机构13、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组成,外管加热机构12套在内管加热机构13的外面,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缠绕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之间,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是一组至多组,每组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之间缠绕一组至多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具体组数根据所加热的物料的需求以及主加热体11的大小进行调整;主加热体11外设有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通过外加热管传动装置15与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相连,通过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提供动力给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带动外管加热机构12旋转,所述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旋转,内管加热机构13内通有导热油,外管加热机构12上设有搅拌叶片19,主加热体11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22,第一进料口22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23;副加热体I 21为罐体形式、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副加热体I 21包括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和导热油罐29,副加热体I 21顶部设第二进料口24,底部设第二出料口25,第二进料口24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热油循环泵9一端与内管加热机构13相连,另一端通过主回油管27与导热油罐29相连,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主进油管28与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的进油口相连,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的出油口与导热油罐29相连;主加热体11和副加热体I 21下面均安装支腿20,主加热体11和副加热体I 21顶部均设排湿机构30。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的加热方法为:由控制柜1给主加热体11内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供电,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产生交变磁场,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置于磁场中切割交变磁力线,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的原子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同时被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无明火,预热时间短,加热速度快;根据需求外管加热机构12通过加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进行旋转搅拌加热,也可以是静止加热,内管加热机构13可以是静止加热或旋转加热,也可以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定期旋转加热,内管加热机构13的定期旋转可以防止内管加热机构13由于发热变形产生弯曲;物料由主加热体11顶部的第一进料口22输入,由外管加热机构12直接对物料进行加热,并最终从底部的第一出料口23输出;内管加热机构13内装有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将内管加热机构13的热量通过主进油管28输送到副加热体I 21内的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将需要加热或保温的物料从副加热体I 21顶部的第二进料口24输入,被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加热,最终从副加热体I 21底部的第二出料口25输出;热量被吸收后的导热油从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流出,输送至导热油罐29,再通过主回油管27被导热油循环泵9泵送到内管加热机构13重新加热,如此一直循环,主加热体11外壁设置保温层,可以由主加热体11的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导热油进行保温;同时,控制柜1还控制冷却系统2的工作,通过循环水管道泵7将水箱6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控制柜1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控制柜1采用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主加热体11和副加热体I 21顶部的排湿机构30排出。
实施例2: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包括控制柜1、冷却系统2、主加热体11、副加热体II 31、导热油循环泵9;控制柜1与冷却系统2以及主加热体11相连,所述冷却系统2为水冷却系统,内部设有冷却器3,外部设有冷却管道泵5和循环水管道泵7,循环水管道泵7将水箱6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配电柜1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主加热体11为罐体形式、箱体形式、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主加热体11可以作成单层,也可以是双层或多层的;主加热体11是由外管加热机构12、内管加热机构13、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组成,外管加热机构12套在内管加热机构13的外面,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缠绕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之间,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是一组至多组,每组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之间缠绕一组至多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具体组数根据所加热的物料的需求以及主加热体11的大小进行调整;主加热体11外设有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通过外加热管传动装置15与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相连,通过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提供动力给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带动外管加热机构12旋转,所述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旋转,内管加热机构13内通有导热油,外管加热机构12外周上设有传动叶片41,主要起到搅拌推进的作用;副加热体II 31与主加热体11的组合方式为上下组合式、上下一体式或前后左右分开式,副加热体II 31为罐体形式、螺旋形式、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副加热体II 31顶部设有进料口32,副加热体II 31与主加热体11之间设有下料口33,主加热体11底部设有出料口34,副加热体II 31内部设有循环加热机构35,循环加热机构35外周设有搅拌运输叶片42,主要起到推进运输作用,导热油循环泵9一端与内管加热机构13相连,另一端与循环加热机构35相连,内管加热机构13与循环加热机构35之间通过输油管道相连;副加热体II 31外设副加热体驱动装置36,副加热体驱动装置36通过副加热体传动装置37将动力传送给副加热体旋转机构38,带动循环加热机构35进行旋转;主加热体11下面安装支腿20,主加热体11和副加热体II 31均连接到排湿除尘系统39,排湿除尘系统39与除尘风机40相连。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的加热方法为:由控制柜1给主加热体11内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供电,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产生交变磁场,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置于磁场中切割交变磁力线,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的原子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同时被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无明火,预热时间短,加热速度快;根据需求外管加热机构12通过加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进行旋转搅拌加热,也可以是静止加热,内管加热机构13可以是静止加热或旋转加热,也可以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定期旋转加热,内管加热机构13的定期旋转可以防止内管加热机构13由于发热变形产生弯曲,内管加热机构13内装有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将内管加热机构13的热量通过输油管道输送到副加热体II 31内的循环加热机构35;物料由副加热体II 31顶部的进料口32输入,一边被循环加热机构35预加热,一边被搅拌运输叶片34运送到循环加热机构35的另一端,被预加热后的物料由副加热体II 31与主加热体11之间的下料口33进入主加热体11,被外管加热机构12继续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时被外管加热机构12外周上的传动叶片21运送到外管加热机构12的另一端,并从出料口34输出;热量被吸收后的导热油从循环加热机构35流出,再通过导热油循环泵9泵送到内管加热机构13重新加热,如此一直循环,主加热体11外壁设置保温层,可以由主加热体11的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导热油进行保温;同时,控制柜1还控制冷却系统2的工作,通过循环水管道泵7将水箱6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控制柜1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控制柜1采用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喷淋、水浴、水膜三位一体的排湿除尘系统39排出,除尘效果能达到99.9%。
实施例3: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包括控制柜1、冷却系统2、主加热体11、副加热体II 31、导热油循环泵9;控制柜1与冷却系统2以及主加热体11相连,所述冷却系统2为水冷却系统,内部设有冷却器3,外部设有冷却管道泵5和循环水管道泵7,循环水管道泵7将水箱6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配电柜1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主加热体11为罐体形式、箱体形式、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主加热体11可以作成单层,也可以是双层或多层的;主加热体11是由外管加热机构12、内管加热机构13、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组成,外管加热机构12套在内管加热机构13的外面,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缠绕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之间,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是一组至多组,每组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之间缠绕一组至多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具体组数根据所加热的物料的需求以及主加热体11的大小进行调整;主加热体11外设有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通过外加热管传动装置15与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相连,通过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提供动力给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带动外管加热机构12旋转,所述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旋转,内管加热机构13内通有导热油,外管加热机构12外周上设有传动叶片41,主要起到搅拌推进的作用;副加热体II 31与主加热体11的组合方式为上下组合式、上下一体式或前后左右分开式,副加热体II 31为罐体形式、螺旋形式、U型或W型,或者其它形式,副加热体II 31顶部设有进料口32,副加热体II 31与主加热体11之间设有下料口33,主加热体11底部设有出料口34,副加热体II 31内部设有循环加热机构35,循环加热机构35外周设有搅拌运输叶片42,主要起到推进运输作用,导热油循环泵9一端与内管加热机构13相连,另一端与循环加热机构35相连,内管加热机构13与循环加热机构35之间通过输油管道相连;副加热体II 31外设副加热体驱动装置36,副加热体驱动装置36通过副加热体传动装置37将动力传送给副加热体旋转机构38,带动循环加热机构35进行旋转;主加热体11下面安装支腿20,主加热体11和副加热体II 31均连接到排湿除尘系统39,排湿除尘系统39与除尘风机40相连。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的加热方法为:由控制柜1给主加热体11内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供电,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产生交变磁场,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置于磁场中切割交变磁力线,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的原子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同时被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无明火,预热时间短,加热速度快;根据需求外管加热机构12通过加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进行旋转搅拌加热,也可以是静止加热,内管加热机构13可以是静止加热或旋转加热,也可以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定期旋转加热,内管加热机构13的定期旋转可以防止内管加热机构12由于发热变形产生弯曲,内管加热机构13内装有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将内管加热机构13的热量通过输油管道输送到副加热体II 31内的循环加热机构35;物料由副加热体II 31顶部的进料口32输入,一边被循环加热机构35预加热,一边被搅拌运输叶片34运送到循环加热机构35的另一端,被预加热后的物料由副加热体II 31与主加热体11之间的下料口33进入主加热体11,被外管加热机构12继续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时被外管加热机构12外周上的传动叶片21运送到外管加热机构12的另一端,并从出料口34输出;热量被吸收后的导热油从循环加热机构35流出,再通过导热油循环泵9泵送到内管加热机构13重新加热,如此一直循环,主加热体11外壁设置保温层,可以由主加热体11的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导热油进行保温;同时,控制柜1还控制冷却系统2的工作,通过循环水管道泵7将水箱6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控制柜1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使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感应加热的效率,控制柜1采用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喷淋、水浴、水膜三位一体的排湿除尘系统39排出,除尘效果能达到99.9%。
本发明设计独特,加热效果好,加热升温速度快,热转换效率极高,且节能高效、处理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1)、冷却系统(2)、主加热体(11)、副加热体I(21)、导热油循环泵(9),所述控制柜(1)与冷却系统(2)以及主加热体(11)相连,所述冷却系统(2)通过冷却水管I(4)和冷却水管II(8)与主加热体(11)相连;所述主加热体(11)是由外管加热机构(12)、内管加热机构(13)、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组成,所述外管加热机构(12)套在内管加热机构(13)的外面,所述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缠绕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之间,所述主加热体(11)外设有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通过外加热管传动装置(15)与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相连,通过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提供动力给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带动外管加热机构(12)旋转,所述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旋转,内管加热机构(13)内通有导热油,所述外管加热机构(12)上设有搅拌叶片(19),主加热体(11)顶部设有第一进料口(22),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23);所述副加热体I(21)包括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和导热油罐(29),副加热体I(21)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24),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25),所述导热油循环泵(9)一端与内管加热机构(13)相连,另一端通过主回油管(27)与导热油罐(29)相连,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主进油管(28)与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的进油口相连,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的出油口与导热油罐(29)相连;所述主加热体(11)和副加热体I(21)下面均安装有支腿(20),主加热体(11)和副加热体I(21)顶部均设有排湿机构(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2)为水冷却系统,内部设有冷却器(3),外部设有冷却管道泵(5)和循环水管道泵(7),循环水管道泵(7)将水箱(6)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控制柜(1)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热体(11)是罐体形式或U型或W型,主加热体(11)作成单层或双层或多层的;所述副加热体I(21)是罐体形式或U型或W型。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控制柜(1)给主加热体(11)内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供电,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产生交变磁场,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置于磁场中切割交变磁力线,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的原子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同时被加热;根据需求外管加热机构(12)通过加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进行旋转搅拌加热,或者静止加热,内管加热机构(13)是静止加热或旋转加热,或者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定期旋转加热,物料由主加热体(11)顶部的第一进料口(22)输入,由外管加热机构(12)直接对物料进行加热,并最终从底部的第一出料口(23)输出;内管加热机构(13)内装有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将内管加热机构(13)的热量通过主进油管(28)输送到副加热体I(21)内的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将需要加热或保温的物料从副加热体I(21)顶部的第二进料口(24)输入,被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加热,最终从副加热体I(21)底部的第二出料口(25)输出;热量被吸收后的导热油从蛇形盘管加热机构(26)流出,输送至导热油罐(29),再通过主回油管(27)被导热油循环泵(9)泵送到内管加热机构(13)重新加热,如此一直循环;同时,控制柜(1)还控制冷却系统(2)的工作,给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和控制柜(1)进行冷却,控制柜(1)采用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5.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1)、冷却系统(2)、主加热体(11)、副加热体II(31)、导热油循环泵(9),所述控制柜(1)与冷却系统(2)以及主加热体(11)相连,所述冷却系统(2)通过冷却水管I(4)和冷却水管II(8)与主加热体(11)相连;所述主加热体(11)是由外管加热机构(12)、内管加热机构(13)、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组成,所述外管加热机构(12)套在内管加热机构(13)的外面,所述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缠绕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之间,所述主加热体(11)外设有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通过外加热管传动装置(15)与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相连,通过主加热体驱动装置(14)提供动力给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带动外管加热机构(12)旋转,所述内管加热机构(13)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旋转,内管加热机构(13)内通有导热油,所述外管加热机构(12)外周上设有传动叶片(41);所述副加热体II(31)与主加热体(11)的组合方式是上下组合式或上下一体式,副加热体II(31)顶部设有进料口(32),副加热体II(31)与主加热体(11)之间设有下料口(33),主加热体(11)底部设有出料口(34),副加热体II(31)内部设有循环加热机构(35),循环加热机构(35)外周设有搅拌运输叶片(42),所述导热油循环泵(9)一端与内管加热机构(13)相连,另一端与循环加热机构(35)相连,内管加热机构(13)与循环加热机构(35)之间通过输油管道相连;所述副加热体II(31)外设有副加热体驱动装置(36),副加热体驱动装置(36)通过副加热体传动装置(37)将动力传送给副加热体旋转机构(38),带动循环加热机构(35)进行旋转;所述主加热体(11)下面安装有支腿(20),主加热体(11)和副加热体II(31)均连接到排湿除尘系统(39),排湿除尘系统(39)再与除尘风机(40)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2)为水冷却系统,内部设有冷却器(3),外部设有冷却管道泵(5)和循环水管道泵(7),循环水管道泵(7)将水箱(6)内的冷却水分别送入控制柜(1)及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中的空心线圈内进行循环冷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热体(11)是罐体形式或箱体形式或U型或W型;所述副加热体II(31)是罐体形式或螺旋形式或U型或W型,主加热体(11)作成单层或双层或多层的;所述副加热体II(31)与主加热体(11)的组合方式是前后左右分开式。
8.如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控制柜(1)给主加热体(11)内的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供电,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产生交变磁场,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置于磁场中切割交变磁力线,在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内部的原子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内管加热机构(13)和外管加热机构(12)同时被加热;根据需求外管加热机构(12)通过加外加热管旋转机构(16)进行旋转搅拌加热,或者静止加热,内管加热机构(13)是静止加热或旋转加热,或者通过内加热管旋转机构(17)进行定期旋转加热,内管加热机构(13)内装有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将内管加热机构(13)的热量通过输油管道输送到副加热体II(31)内的循环加热机构(35);物料由副加热体II(31)顶部的进料口(32)输入,一边被循环加热机构(35)预加热,一边被搅拌运输叶片(34)运送到循环加热机构(35)的另一端,被预加热后的物料由副加热体II(31)与主加热体(11)之间的下料口(33)进入主加热体(11),被外管加热机构(12)继续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时被外管加热机构(12)外周上的传动叶片(21)运送到外管加热机构(12)的另一端,并从出料口(34)输出;热量被吸收后的导热油从循环加热机构(35)流出,再通过导热油循环泵(9)泵送到内管加热机构(13)重新加热,如此一直循环;同时,控制柜(1)还控制冷却系统(2)的工作,给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8)和控制柜(1)进行冷却,控制柜(1)采用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CN201510377937.5A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Active CN104968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7937.5A CN104968060B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7937.5A CN104968060B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8060A CN104968060A (zh) 2015-10-07
CN104968060B true CN104968060B (zh) 2017-06-06

Family

ID=54221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7937.5A Active CN104968060B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80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5271A (zh) * 2018-12-25 2019-03-01 长春市龙阳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112356226B (zh) * 2020-10-26 2021-09-17 湖南省新化县鑫星电子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薄片陶瓷生产用自加热流延加工系统
CN113716981A (zh) * 2021-09-16 2021-11-30 四川七环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自旋式循环加温充气发酵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57439C2 (ru) * 2011-03-15 2015-07-20 Нэтурэн Ко., Лтд.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ермообработки и способ нагрева
CN103376807B (zh) * 2012-04-13 2016-02-03 北京三博中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及其风冷却系统
CN104480279B (zh) * 2014-11-13 2016-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生产油气管道用弯管的两步感应加热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8060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1396B (zh) 一种基于余热深度回收的冷热电三联供复合供能系统
CN204100743U (zh) 一种连续式螺旋烘干机
CN104968060B (zh) 一种多功能线圈感应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CN103017132B (zh) 电热蒸汽锅炉系统
CN102778117B (zh) 一种干燥设备及设计方法
CN205843051U (zh) 900伏电蓄热能装置
CN207050228U (zh) 一种固体蓄热装置
CN101915475A (zh) 液体热能循环系统及其应用
CN105841358A (zh) 结合屋面蓄水的冬夏两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7560044B (zh)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提供电能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02719852U (zh) 电磁桨叶干燥装置
CN206600993U (zh) 智能烘干房的电磁加热系统
CN205279441U (zh) 用于乙二胺加热的熔盐电磁加热装置
CN202719854U (zh) 一种干燥设备
CN107270374A (zh) 一种熔盐储热式集中供暖系统
CN108139172A (zh) 具有主热交换腔室和副热交换腔室的热交换系统和通过使用热交换系统用于交换热的方法
CN105465871A (zh) 空气能辅助预热的供暖方法及其热水机组
CN202719853U (zh) 有自净功能的电磁桨叶干燥装置
CN208536338U (zh) 一种新型换热机组
CN103575079B (zh) 电磁桨叶干燥设备
CN207990987U (zh) 一种余热二次回收的冷凝壁挂炉
CN207455687U (zh) 一种热网加热器
CN207262519U (zh) 双流程高效率电磁感应加热器
CN20620801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用管式炉
CN105758060B (zh) 一种太阳能热泵热水、冷气、暖气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6

Address after: 710119, No. 109, West Avenue, new industrial park, hi tech Zone, Shaanxi, Xi'an

Patentee after: SHAANXI ZHONGDA LID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309 group 10, Fuci village, Qindu Town, Hu County,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 Junh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