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8014B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8014B
CN104968014B CN201510441029.8A CN201510441029A CN104968014B CN 104968014 B CN104968014 B CN 104968014B CN 201510441029 A CN201510441029 A CN 201510441029A CN 104968014 B CN104968014 B CN 104968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ascending control
equivalent
data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10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8014A (zh
Inventor
聂聪
张元雨
李元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10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8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8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8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8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8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承载的调制符号形成的星座点向量与导频部分承载的调制符号形成的星座点向量夹角固定的原理。首先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再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如夹角数组内的所有值都在DTX门限内,则认为发送了上行控制信息有效,否则,认为是无效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整个DTX检测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噪比计算,因而减少了计算量,降低了DTX的检测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系统采用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PUCCH支持多种格式,如fortmat1X(format1、format1a、format1b)以及fortmat2X(format2、format2a、format2b)。
其中,format1用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format1a用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1比特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Acknowledge,正确应答)或者NACK(Non-Acknowledge,错误应答),format1b用于用户向基站发送2比特的HARQ、ACK或者NACK;format2、format2a、format2b用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以及HARQ、ACK或者NACK。
在现有的上行控制信息的DTX(Discontinue Transmission,非连续发射)检测技术中可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信噪比实现对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功率计算以及对数运算,计算量较大,检测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减小上行控制信息在DTX检测过程中的计算量,从而降低检测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的各个天线接收到上行控制信息;
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以及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计算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
判断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是否均在预设DTX门限内,若是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有效,否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无效。
优选的,当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1X格式时,所述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包括: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所述数据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0)表示为调制符号,h1(ns,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在数据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是序列的维数,s(ns)为扰码;
根据预设公式:
计算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
其中,表示的共轭函数。
优选的,当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1X格式时,所述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包括: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所述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 是序列的维数,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
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其中,表示的共轭函数。
优选的,当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2X格式时,所述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包括: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所述数据部分表示为:
其中,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m1)为调制符号0≤m1≤9,指format2X携带的10个调制符号,h1(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
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数据部分数据等效数组;
其中,的共轭函数。
优选的,当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2X格式时,所述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包括: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所述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是序列的维数,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z(m2)表示ACK/NACK信息;
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其中,表示的共轭函数。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装置,包括:
控制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各个天线接收到上行控制信息;
数据部分处理单元,用于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
导频部分处理单元,用于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是否均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有效,否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非连续发射。
优选的,当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1X格式时,所述数据部分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等效数组计算单元;
所述第一等效数组计算子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根据预设公式:
计算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
所述数据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0)表示为调整符号,h1(ns,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在数据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是序列的维数,s(ns)为扰码,表示的共轭函数。
优选的,当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1X格式时,所述导频部分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导频等效向量计算单元;
所述第一导频向量计算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所述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 是序列的维数,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表示的共轭函数。
优选的,当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2X格式时,所述数据部分处理单元包括:第二等效数组计算单元;
所述第二等效数组计算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数据部分数据等效数组;
所述数据部分表示为:
其中,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m1)为调制符号,h1(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0≤m1≤9,指format2X携带的10个调制符号,的共轭函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2X格式时,所述导频部分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导频等效向量计算单元;
所述第二导频等效向量计算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所述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是序列的维数,z(m2)表示ACK/NACK信息,表示的共轭函数。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承载的调制符号形成的星座点向量与导频部分承载的调制符号形成的星座点向量夹角固定的原理。首先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再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如夹角数组内的所有值都在DTX门限内,则认为发送了上行控制信息有效,否则,认为是无效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整个DTX检测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噪比计算,因而减少了计算量,降低了DTX的检测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LTE系统上行传输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公开一种判断用户的传输条件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方法;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虚拟MIMO配对的方法;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LTE系统上行传输模式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由图1可知,该方法包括:
101:获取基站的各个天线接收到上行控制信息。
102: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以及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和导频部分,根据预设公式计算上行控制信息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数组。
103:计算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
104:判断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是否均在预设DTX门限内,若是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有效,否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无效。
由于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承载的调制符号形成的星座点向量与导频部分承载的调制符号形成的星座点向量夹角固定,因而可根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的大小判断上行控制信息是否有效。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承载的调制符号形成的星座点向量与导频部分承载的调制符号形成的星座点向量夹角固定的原理。首先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再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如夹角数组内的所有值都在DTX门限内,则认为发送了上行控制信息有效,否则,认为是无效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整个DTX检测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噪比计算,因而减少了计算量,降低了DTX的检测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可支持支持单天线基站和多天线基站的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
下面以一个两天线的基站,调节信号为format1X为列,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介绍。
201:对于第一天线,获取第一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计算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
其中,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可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0)表示为调制符号,h1(ns,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在数据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是序列的维数,s(ns)为扰码。
按照预设算法,将S_date(ns,m1,n)乘以的共轭,在乘以的共轭,在乘以s(ns)的共轭,得到一个数组A。
其中,
最后求数组A对于每个符号的平均值,形成新的数组即数据等效数组。
202:获取第一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所述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其中 是序列的维数;
按照预设算法,将S_rs(ns,m2,n)乘以的共轭,再乘以的共轭,可以得到一个数组B。
最后求B数组的平均值。
即为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203:计算第一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
需要说明的是,为2*4的一个数组,里面有8个复数值,而为一个1*1的向量。用中的每一个值(可以看做复平面内的一个向量)与向量产生一个夹角,最后得到一个1*8的夹角数组。
204:遍历第二天线,得到第二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将第一天线的夹角数组和第二天线的夹角数组整合,得到一个2*8的夹角数组θ。
205:根据预设DTX门限,判断ACK/NACK信息是否有效。
参见图2示出了一种format1X的上行控制信息的门限分布图。
如果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夹角数组中的所有值(2*8个值)均在如图3所示的θ1和θ2覆盖的范围内,就判定发送了NACK信息,而如果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夹角数组中的所有值均在θ3和θ4覆盖的范围内,就判定发送了ACK信息,否则将判定为DTX。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θ1、θ2、θ3和θ4可采用以下方法确定。
使用大规模测试的方法。打开信号源,发送format1a NACK数据,接收端按照步骤201、202、203、204,将得到的θ中的元素取出,其中虚部大于0的分为一组,而将虚部小于0的分为一组。其中取出第一组的所有点,计算出其中与x轴夹角最大的一个,记录夹角为θ1。同样的,对于第二组的所有点,也记录其中与x轴形成的最大的夹角θ2。经过多次试验,θ1和θ2取多次试验中的最大值。
打开信号源,发送format1a ACK数据,接收端按照步骤201、202、203、204,将得到的θ中的元素取出,其中虚部大于0的分为一组,而将虚部小于0的分为一组。其中取出第一组的所有点,计算出其中与x轴夹角最大的一个,记录夹角为θ3。同样的,对于第二组的所有点,也记录其中与x轴形成的最大的夹角θ4。经过多次试验,θ3和θ4取多次试验中的最大值。
下面以两天线基站,解调fotmat2X信号为列,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步骤如下:
301:对于第一天线,获取第一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计算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
其中,数据部分表示为:
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m1)为调制符号,其中0≤m1≤9,指format2X携带的10个调制符号,h1(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
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数据部分数据等效数组,即为CQI的数据等效数组。
其中,的共轭函数。
302:获取第一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将接收到的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其中是序列的维数,当m2=1时,z(m2)表示ACK/NACK信息。
将S_rs(ns,m2,n)乘以的共轭,再乘以的共轭,得到一个数组B。
对数组B求平均值
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m2=1时,z(m2)表示ACK/NACK信息,因而对应数组B当m2=1时,可计算到ACK/NACK的数据等效数组。
303:计算第一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
需要说明的是,里面有10个复数值,而为一个1*1的向量。用中的每一个值(可以看做复平面内的一个向量)与向量产生一个夹角,最后得到一个1*10的CQI夹角数组。同理,得到一个1*2的ACK夹角数组。
304:遍历第二天线,得到第二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将第一天线的夹角数组和第二天线的夹角数组整合,得到一个2*10的CQI夹角数组和一个2*2的ACK/NACK夹角数组。
305:根据预设DTX门限,判断CQI信息、ACK/NACK信息是否有效。
参见图3出了一种format2X的上行控制信息的门限分布图。
CQI信息的判定:
如果CQI的夹角数组内的所有夹角均在图4所示的四个范围内(θ1和θ2、θ3和θ4、θ5和θ6以及θ7和θ8),判定CQI信息有效,否则将判断为DTX。
ACK/NACK信息的判断:
ACK/NACK的夹角数组中的所有值(2*2个值)均在如图4所示的θ1和θ2覆盖的范围内,就判定发送了NACK信息,而如果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夹角数组中的所有值均在θ3和θ4覆盖的范围内,就判定发送了ACK信息,否则将判定为DTX。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装置。
参见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控制信息采集单元、数据部分处理单元2、导频部分处理单元3、计算单元4以及判断单元5。
其中,控制信息采集单元1用于获取各个天线接收到上行控制信息;数据部分处理单元2用于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导频部分处理单元3用于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进而,计算单元4计算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判断单元5判断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是否均在预设DTX门限范围内,从而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数据部分处理单元2具体包括:第一等效数组计算单元和第二等效数据计算单元。
其中,第一等效数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格式为fortmat1X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等效数组。第二等效数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格式为fortmat2X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等效数组。
导频部分处理单元3包括:第一到导频等效向量计算单元和第二导频等效向量计算单元。所述第一导频等效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格式为fortmat1X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等效向量。第二导频等效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格式为fortmat2X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等效向量。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站的各个天线接收到上行控制信息;
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以及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计算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
判断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是否均在预设DTX门限内,若是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有效,否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无效;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1X格式,所述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包括: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所述数据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0)表示为调制符号,h1(ns,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在数据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 是序列的维数,s(ns)为扰码;
根据预设公式:
计算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
其中,表示的共轭函数;
所述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包括: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所述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 是序列的维数,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
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其中,表示的共轭函数。
2.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站的各个天线接收到上行控制信息;
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以及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计算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
判断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是否均在预设DTX门限内,若是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有效,否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无效;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2X格式,所述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包括: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所述数据部分表示为:
其中,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m1)为调制符号0≤m1≤9,指format2X携带的10个调制符号,h1(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
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数据部分数据等效数组;
其中,的共轭函数;
所述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包括: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所述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 是序列的维数,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z(m2)表示ACK/NACK信息;
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其中,表示的共轭函数。
3.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各个天线接收到上行控制信息;
数据部分处理单元,用于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
导频部分处理单元,用于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是否均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有效,否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非连续发射;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1X格式,所述数据部分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等效数组计算单元;
所述第一等效数组计算子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根据预设公式:
计算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
所述数据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0)表示为调整符号,h1(ns,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在数据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 是序列的维数,s(ns)为扰码,表示的共轭函数;
所述导频部分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导频等效向量计算单元;
所述第一导频等效向量计算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所述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 是序列的维数,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表示的共轭函数。
4.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各个天线接收到上行控制信息;
数据部分处理单元,用于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等效数组;
导频部分处理单元,用于计算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个天线的数据等效数组和导频等效向量的夹角数组是否均在预设范围内,若是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有效,否则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非连续发射;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fortmat2X格式,所述数据部分处理单元包括:第二等效数组计算单元;
所述第二等效数组计算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数据部分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数据部分数据等效数组;
所述数据部分表示为:
其中,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d(m1)为调制符号,h1(m1,n)为数据部分的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0≤m1≤9,指format2X携带的10个调制符号,的共轭函数;
所述导频部分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导频等效向量计算单元;
所述第二导频等效向量计算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导频部分,按照预设公式:
计算导频部分的导频等效向量;
所述导频部分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时隙,n表示频域子载波序列,h2(ns,m2,n)为信道系数,为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在导频部分的时域扩频序列, 是序列的维数,z(m2)表示ACK/NACK信息,表示的共轭函数。
CN201510441029.8A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968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1029.8A CN104968014B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1029.8A CN104968014B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8014A CN104968014A (zh) 2015-10-07
CN104968014B true CN104968014B (zh) 2018-12-18

Family

ID=5422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1029.8A Active CN104968014B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80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5952B (zh) * 2021-11-19 2023-12-05 白盒子(上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dtx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8014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12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37036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生成设备及方法
CN101938435B (zh)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时偏估计装置及方法
WO2013174351A2 (zh) 波束成形方法及装置
JP2020534742A5 (zh)
EP3264647B1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690054A (zh) 用于从ofdm信号生成软比特值的节省存储器的方法
CN106685614A (zh) 一种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EP3264646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246839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iasing criteria for binary decision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o enhance protection
CN104968014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dtx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888260A (zh) 一种波束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857053B (zh) 一种用户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3415067A (zh) 一种基于探测参考信号的信噪比估计方法
JP2011109661A (ja) 上りデータ再送時の中継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9995689A (zh) 估计pucch频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755801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hannel estim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5846948B (zh) 一种实现harq-ack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94618B (zh) 空闲状态下失步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580036B (zh) Lte系统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的半盲检测方法
CN104811406B (z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解调方法和装置
CN103684722B (zh) 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功率分配方法、装置及信号处理系统
JP5010970B2 (ja) Ofdm通信装置および適応速度制御方法
WO201706760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joint offset estimation
JP5485304B2 (ja) Ofdm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09

Address after: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after: Wuhan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uilding 1, tower 5,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fang Fenghuo Tech Co., Ltd.,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Jiangxia Hidden Dragon Island Tan lake two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before: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