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0935A - 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0935A
CN104950935A CN201510379238.4A CN201510379238A CN104950935A CN 104950935 A CN104950935 A CN 104950935A CN 201510379238 A CN201510379238 A CN 201510379238A CN 104950935 A CN104950935 A CN 104950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value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92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崇熙
南莲花
徐成学
范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meidisen medical equip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徐成学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成学 filed Critical 徐成学
Priority to CN2015103792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509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0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0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包括负压吸盘、收集器、电控板、真空泵、中心负压连接端口、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过滤器,所述负压吸盘与所述收集器连接,所述中心负压连接端与所述收集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收集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负压吸盘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真空泵、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分别与所述电控板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负压吸盘的压力值。实现提高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的治疗效果,并提高安全可靠性。

Description

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负压吸盘对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上。现有技术中的负压机在工作过程中,通常持续的对创面提供负压治疗。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长时间的负压引流治疗,会造成组织局部血液灌注不良和慢性缺血,导致现有技术中负压机的治疗效果较差且安全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实现提高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的治疗效果,并提高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包括负压吸盘、收集器、电控板、真空泵、中心负压连接端口、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过滤器,所述负压吸盘与所述收集器连接,所述中心负压连接端与所述收集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收集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负压吸盘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真空泵、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分别与所述电控板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负压吸盘的压力值。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器的出口连接有第二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器通过三通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口与所述收集器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口连接在所述收集器的出口所连接的管路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控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阀门的管路上连接第三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负压引流压力控制方法,采用上述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具体压力控制方法包括:持续负压控制和动态负压控制;
持续负压控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开启、并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关闭,同时,在持续负压过程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低于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重新开启直至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或者,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开启、并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关闭,同时,在持续负压过程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低于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和真空泵重新开启直至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
动态负压控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关闭、并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交替开关,使得负压吸盘的负压值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变化;或者,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并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交替开启,使得负压吸盘的负压值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动态负压控制具体为:步骤1、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关闭、开启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并关闭第三阀门,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第一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二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一时长范围;步骤2、开启第三阀门释放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第二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三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二时长范围;步骤3、重复操作步骤1和步骤2达到设定次数。
进一步的,所述动态负压控制具体为:步骤1、电控板控制关闭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开启第一阀门并关闭第三阀门,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第一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一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一时长范围;步骤2、开启第三阀门释放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第二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三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二时长范围;步骤3、重复操作步骤1和步骤2达到设定次数。
本发明提供的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通过设置第三阀门将第一过滤器与负压吸盘连接,可以在负压引流过程中,根据需要开关第三阀门,以调节负压吸盘的负压大小,实现动态负压引流的功能,而第一过滤器能够过滤外界空气进入到负压吸盘中,避免外界细菌灰尘在第三阀门开启时进入到负压吸盘,动态负压可以通过组织反应性的充血而改善局部的循环状态,从而降低由于缺血造成组织损伤的风险,从而可以提高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的治疗效果,并提高安全可靠性;另外,通过设置真空泵和中心负压连接端口,可以实现两套独立的负压供给源,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不同的负压供给源,增强了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实施例处于动态负压的波形图一;
图3为本发明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实施例处于动态负压的波形图二;
图4为本发明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实施例处于动态负压的波形图三;
图5为本发明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实施例处于动态负压的波形图四;
图6为本发明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实施例处于持续负压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包括负压吸盘1、收集器2、电控板3、真空泵4、中心负压连接端口5、第一压力传感器61和第一过滤器71,所述负压吸盘1与所述收集器2连接,所述中心负压连接端5与所述收集器2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81,所述真空泵4与所述收集器2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82,所述第一过滤器71与所述负压吸盘1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83,所述真空泵4、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1、所述第一阀门81、所述第二阀门82和所述第三阀门83分别与所述电控板3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1检测所述收集器2的压力值。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采用真空泵4和中心负压连接端口5两套负压供给源提供负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电控板3控制所述第一阀门81和所述第二阀门82的开关实现切换不同的负压供给源,而为了避免持续恒定的负压在引流过程中,造成组织局部血液灌注不良和慢性缺血,通过在负压吸盘1上通过第三阀门83连接第一过滤器71,在负压引流过程中,电控板3根据需要控制第三阀门83的开关,实现负压吸盘1中的负压动态变化,动态负压可以通过组织反应性的充血而改善局部的循环状态,从而降低由于缺血造成组织损伤的风险。其中,收集器2的出口连接有第二过滤器72,通过第二过滤器72可以避免收集器2中的渗出液进入到负压供给源中。而为了方便连接,第二过滤器72通过三通721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81和所述第二阀门82连接。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力传感器61的检测口直接与所述收集器2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1的检测口连接在所述收集器2的出口所连接的管路上。而为了在户外实现负压引流,本实施例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池9,所述电池9与所述电控板3连接,用于对系统进行供电。优选的,第一阀门81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62,所述第三阀门83的管路上连接第三压力传感器63。具体的,第二压力传感器62可以确认中心负压连接端口5所连接的中心负压的压力情况,这样在操作者设置负压值时避免设置的负压值参数低于实际中心负压值,并且,通过比较第二压力传感器62和第三压力传感器63的压力差可以确认在中心负压提供压力时,负压吸盘的连接管路是否发生阻塞;同样的,通过比较第一压力传感器61和第三压力传感器63的压力差可以确认在真空泵提供压力时,负压吸盘的连接管路是否发生阻塞。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负压引流压力控制方法,采用上述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具体压力控制方法包括:持续负压控制和动态负压控制;
持续负压控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开启、并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关闭,同时,在持续负压过程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低于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重新开启直至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或者,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开启、并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关闭,同时,在持续负压过程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低于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和真空泵重新开启直至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具体波形图可以参考图6。
动态负压控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关闭、并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交替开关,使得负压吸盘的负压值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变化;或者,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并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交替开启,使得负压吸盘的负压值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变化。具体的,通过控制第三阀门的开关,可以调整负压吸盘处的负压大小,从而实现负压吸盘处产生动态负压。其中,具体的动态负压控制过程如下:
动态负压控制具体为:步骤1、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关闭、开启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并关闭第三阀门,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第一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二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一时长范围;步骤2、开启第三阀门释放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第二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三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二时长范围;步骤3、重复操作步骤1和步骤2达到设定次数。
或者,动态负压控制具体为:步骤1、电控板控制关闭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开启第一阀门并关闭第三阀门,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第一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一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一时长范围;步骤2、开启第三阀门释放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第二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三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二时长范围;步骤3、重复操作步骤1和步骤2达到设定次数。
其中,设定压力值和设定压力值范围为用户根据需要设定的负压大小;而对于第一设定压力值范围和第二设定压力值范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取设定压力值范围内的压力值。
以下结合附图对动态负压进行说明,以真空泵作为负压供给源为例。
如图2所示,通过电控板选择真空泵或中心负压连接端口提供负压源模式,再通过电控板设定动态工作时间t1、t2(范围30秒~100分钟),及负压值p1、p2(范围-30mmHg~-400mmHg)后,电控板控制真空泵开始工作,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负压值达到所设定的负压值p2时,则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这样负压维持在所设定的负压值p2。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因为有渗出液渗出导致负压值降低时,则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开启,这时真空泵再次启动并把负压值提升到设定的负压值p2,当负压值提升到所设定的负压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如此反复把实际负压值维持在设定的负压值p2,当负压值p2经过设定时间t1之后,电控板控制第三阀门开启,当负压值降低至设定负压值p1时,第三阀门关闭,此时负压值保持在设定值p1。如果因为有渗出液渗出导致负压值低于设定值p1时,在第二阀门开启,通过真空泵把负压值提升到设定值p1后,再次关闭第二阀门。当负压值p1经过工作时间达到设定值t2之后,第二阀门再次开启并把负压值提升到p2,如此反复直至达到设定的总运行时间后,机器自动停止运转并报警提示。
如图3所示,通过电控板选择真空泵提供负压源模式,再通过电控板设定动态工作时间t1、t2、t3、t4(范围30秒~100分钟),及负压值p1、p2、p3、p4(范围-30mmHg~-400mmHg)后,电控板控制真空泵开始工作,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负压值达到所设定的负压值p1时,则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这样负压维持在所设定的负压值p1。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因为有渗出液渗出导致负压值降低时,则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开启,这时真空泵再次启动并把负压值提升到设定的负压值p1,当负压值提升到所设定的负压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如此反复把实际负压值维持在设定的负压值p1,当负压值p1经过设定时间t2之后,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开启,这时把负压值提升到p3,之后如上述p1控制阶段一样通过第二阀门把负压值维持在p3水平。当负压值p3经过设定时间t3之后,第二阀门开启,再次把负压值提升到p2,之后如上述p1控制阶段一样通过第二阀门把负压值维持在p2水平。当负压值p2经过设定时间t1之后,电控板控制第三阀门开启,当负压值降低至设定负压值p4时,第三阀门关闭,此时负压值保持在设定值p4。当负压值p4经过设定时间t4之后,电控板控制第三阀门开启,当负压值降低至设定负压值p1时,第三阀门关闭,此时负压值保持在设定值p1。如此反复,保证负压值陆续经过p1——p3——p2——p4,以及在p1、p3、p2、p4负压值时分别持续t2、t3、t1、t4的时间。上述过程中如果因为有渗出液渗出导致负压值低于设定值时,则第二阀门开启,把负压值提升到设定的负压值后关闭;如果马达运转缘故导致负压值高于设定值时则第三阀门开启,把负压值降到设定的负压值再关闭。如此反复直至达到设定的总运行时间后,机器自动停止运转并报警提示。
如图4所示,通过电控板选择真空泵提供负压源模式,再通过对系统控制PCB设定动态工作时间t1、t2、t3 (范围30秒~100分钟),及负压值p1、p2 (范围-30mmHg~-400mmHg)后,电控板控制真空泵开始工作,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负压值达到所设定的负压值p1时,则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这样负压维持在所设定的负压值p1。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因为有渗出液渗出导致负压值降低时,则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开启,这时真空泵再次启动并把负压值提升到设定的负压值p1,当负压值提升到所设定的负压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如此反复把实际负压值维持在设定的负压值p1,当负压值p1经过设定时间t2之后,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开启,这时通过电控板把负压值在时间t4内逐渐提升到p2。当负压值p2经过设定时间t1之后,电控板控制第三阀门开启,在时间t3内逐渐把负压值降低至设定负压值p1时,第三阀门关闭,此时负压值保持在设定值p1。如此反复。上述过程中如果因为有渗出液渗出导致负压值低于设定值时,则第二阀门开启,把负压值提升到设定的负压值后关闭;如果马达运转缘故导致负压值高于设定值时则第三阀门开启,把负压值降到设定的负压值再关闭。如此反复直至达到设定的总运行时间后,机器自动停止运转并报警提示。
如图5所示,通过电控板选择真空泵提供负压源模式,再通过对系统控制PCB设定动态工作时间负压值p1、p2 (范围-30mmHg~-400mmHg)和总工作时间t1后,电控板控制真空泵开始工作,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负压值达到所设定的负压值p1时,则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随即控制第三阀门开启,这样使负压值立即下降,当下降到设定值p2时,电控板控制第三阀门关闭,随即控制第二阀门开启,负压值又马上被提升到p1,如此反复,使负压值在p1、p2间反复高频率的波动。如此反复直至达到设定的总运行时间后,机器自动停止运转并报警提示。
其中,针对采用中心负压情况下,上述图2-图4的动态负压控制过程则将第二阀门和第一阀门的控制策略对换,并控制真空泵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具体过程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通过设置第三阀门将第一过滤器与负压吸盘连接,可以在负压引流过程中,根据需要开关第三阀门,以调节负压吸盘的负压大小,实现动态负压引流的功能,而第一过滤器能够过滤外界空气进入到负压吸盘中,避免外界细菌灰尘在第三阀门开启时进入到负压吸盘,动态负压可以通过组织反应性的充血而改善局部的循环状态,从而降低由于缺血造成组织损伤的风险,从而可以提高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的治疗效果,并提高安全可靠性;另外,通过设置真空泵和中心负压连接端口,可以实现两套独立的负压供给源,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不同的负压供给源,增强了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的使用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盘、收集器、电控板、真空泵、中心负压连接端口、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过滤器,所述负压吸盘与所述收集器连接,所述中心负压连接端与所述收集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收集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负压吸盘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真空泵、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分别与所述电控板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负压吸盘的压力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的出口连接有第二过滤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器通过三通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口与所述收集器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口连接在所述收集器的出口所连接的管路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控板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阀门的管路上连接第三压力传感器。
7. 一种负压引流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具体压力控制方法包括:持续负压控制和动态负压控制;
持续负压控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开启、并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关闭,同时,在持续负压过程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低于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重新开启直至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或者,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开启、并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关闭,同时,在持续负压过程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低于设定压力值时,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和真空泵重新开启直至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
动态负压控制: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关闭、并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交替开关,使得负压吸盘的负压值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变化;或者,电控板控制第二阀门关闭、并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交替开启,使得负压吸盘的负压值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变化。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引流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负压控制具体为:步骤1、电控板控制第一阀门关闭、开启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并关闭第三阀门,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第一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二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一时长范围;步骤2、开启第三阀门释放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第二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三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二时长范围;步骤3、重复操作步骤1和步骤2达到设定次数。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引流压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负压控制具体为:步骤1、电控板控制关闭第二阀门和真空泵、开启第一阀门并关闭第三阀门,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第一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一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一时长范围;步骤2、开启第三阀门释放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压值达到设定压力值第二设定压力值范围时,关闭第三阀门并维持压力持续第二时长范围;步骤3、重复操作步骤1和步骤2达到设定次数。
CN201510379238.4A 2015-07-02 2015-07-02 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49509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9238.4A CN104950935A (zh) 2015-07-02 2015-07-02 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9238.4A CN104950935A (zh) 2015-07-02 2015-07-02 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0935A true CN104950935A (zh) 2015-09-30

Family

ID=5416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9238.4A Pending CN104950935A (zh) 2015-07-02 2015-07-02 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093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3021A (zh) * 2015-12-03 2017-06-13 3M创新有限公司 负压引流调压装置、包括该装置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02873A (zh) * 2020-03-16 2020-05-29 西安赫特海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负压辅助引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6269Y (zh) * 2006-08-30 2008-02-27 周克俭 可动态流量调节的白内障手术吸引系统
CN102058932A (zh) * 2010-12-20 2011-05-18 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负压治疗系统的负压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202961477U (zh) * 2012-09-20 2013-06-05 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负压吸引系统
CN103656841A (zh) * 2012-09-20 2014-03-26 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负压伤口治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26269Y (zh) * 2006-08-30 2008-02-27 周克俭 可动态流量调节的白内障手术吸引系统
CN102058932A (zh) * 2010-12-20 2011-05-18 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负压治疗系统的负压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202961477U (zh) * 2012-09-20 2013-06-05 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负压吸引系统
CN103656841A (zh) * 2012-09-20 2014-03-26 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负压伤口治疗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3021A (zh) * 2015-12-03 2017-06-13 3M创新有限公司 负压引流调压装置、包括该装置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23021B (zh) * 2015-12-03 2021-08-13 3M创新有限公司 负压引流调压装置、包括该装置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02873A (zh) * 2020-03-16 2020-05-29 西安赫特海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负压辅助引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021047A3 (en) Wound treatment system and suction regulator for use therewith
KR101770343B1 (ko) 쾌속 흡인 여과 장치
SG166806A1 (en) Wound exudate removal and isolation system
CN104950935A (zh) 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及压力控制方法
CN201533924U (zh) 一种医院中央负压系统的微电脑多用途控制器
CN204671956U (zh) 一种用于泥浆快速排水用的防淤堵型自动抽滤-吹脱装置
CN203933591U (zh) 一种电路开关及用电电路
CN203730246U (zh) 一种节能降噪空气压缩系统
CN205375213U (zh) 负压引流创面控制系统
CN203042523U (zh) 医用负压抽吸机
CN106286240B (zh) 一种预应力管道单端自动抽真空与压浆系统及其工艺
CN205649676U (zh) 一种机械式负压设备
ATE253980T1 (de) Vorrichtung zum filtern und beseitigen von flüssigkeiten
CN212127221U (zh) 一种吸吊机的吸盘分区控制系统
CN203971161U (zh) 一种负压设备
CN202951021U (zh) 一种具有记忆学习的吸奶器
CN209212527U (zh) 一种用于中小型泵站的智能控制设备
CN211751731U (zh) 持续负压伤口治疗仪设备
CN208009579U (zh) 一种气体驱动排水阀排水的装置
CN107100908A (zh) 一种基于辅助泵源配置的流体脉动抑制方法
CN103089684A (zh) 一种医用真空负压机设备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9298136U (zh)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层压系统
CN102081019B (zh) 全封闭病理组织脱水机液相分配装置
CN202751633U (zh) 一种医用中心吸引系统
CN205374017U (zh) 阀门水压试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12

Address after: 264200 Qu Qu Industrial Park, sheep town, Huancui District, Shandong, Weihai

Applicant after: Weihai meidisen medical equip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No. 38 Gold Line top ring No. 38, Shandong,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Xu Chengxu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