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0613A -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40613A CN104940613A CN201510436053.2A CN201510436053A CN104940613A CN 104940613 A CN104940613 A CN 104940613A CN 201510436053 A CN201510436053 A CN 201510436053A CN 104940613 A CN104940613 A CN 1049406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mersion
- nourishing
- liver
- traditional chinese
- chinese medic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凤尾参、菟丝子、钩藤、龙眼肉、枸杞子、黑芝麻、独活、山萸肉、桑椹子、夜交藤、晕药、金雀花、茉莉花、凤尾茶、玉竹、刺五加、生山栀、毛冬青、紫贝、甘草、玳玳花、蚂蚁、茺蔚子、羚羊角。本发明药物选用的药材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养肝滋肾、补肾益精、补气养血、清肝明目、祛风除湿、和胃止呕、泻火除烦、养心安神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前庭神经炎治愈率较高。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前庭神经炎就是内耳前庭系统中的前庭神经产生发炎的现象而引发剧烈的眩晕,一般好发于年轻或中年人。患病后会有突发性且剧烈的眩晕,眩晕的感觉可能是天旋地转,或像地震般强烈的摇晃震动,同时合并强烈的心慌、冷汗、眼颤、恶心及呕吐。病患只要一动就会引发严重的头晕,因而常常只能卧床休息。这种恐怖的感觉通常会持续二十四至七十二小时,接下来是数天至数个星期的恢复期,病患会有不平衡或走路不稳的感觉,但头晕的情况会好很多。
西医治疗前庭神经炎,临床上多给予中枢性镇静剂,一些消炎、激素类药物,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虽然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但恢复期恢复缓慢,且通常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健康有一些影响。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平素体虚、气虚血弱、卫阳不固以及脏腑阴阳失调,由于感受风邪侵袭,导致脉络受阻,风邪入脑,上扰清空,从而引发眩晕。本发明通过长期临床总结验证,本病大多是由肝火上炎、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肾精不足等原因引起,本发明药物针对病因,对症下药,具有养肝滋肾、补肾益精、补气养血、清肝明目、祛风除湿、和胃止呕、泻火除烦、养心安神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前庭神经炎治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具有养肝滋肾、补肾益精、补气养血、清肝明目、祛风除湿、和胃止呕、泻火除烦、养心安神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前庭神经炎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凤尾参、枸杞子、黑芝麻、山萸肉、桑椹子、夜交藤、晕药、金雀花、茉莉花、凤尾茶、玉竹、刺五加、毛冬青、紫贝、玳玳花、茺蔚子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钩藤、生山栀、菟丝子、龙眼肉、独活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烘干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蚂蚁洗净烘干后,磨成细末,得细粉,备用;
(5)将羚羊角洗净晾干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5g的丸剂产品。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凤尾参:味甘;微苦;性微温。补气血;强筋骨;健脾胃。主治头晕耳鸣;心慌气短;手足痿软;筋骨疼痛;支气管炎;小儿食积;营养不良。
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肾;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主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本草汇言》载:“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温可以燥,燥可以润。”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菟丝子能显著的保护肝损伤活性,增加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强性活力,此外还有抗肿瘤、抗炎、抗不育、致泻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钩藤:味苦;苦;性微寒。入肝;心经。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本草述》载:“治中风瘫痪,口眼喎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钩藤内含的吲哚类生物碱,除具有降压、抗癫痫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醇提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能增强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
龙眼肉:味甘;性温。入心;肾;肝;脾经。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得配本草》载:“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龙眼肉对心肌遭受低温、高温和缺氧刺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静和健胃作用。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养肝;滋肾;润肺。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一清;腰膝酸软;阳痿贵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本草正》载:“明耳目,添精固髓,健骨强筋,善补劳伤,尤止消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枸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黑芝麻:味甘;性平。归肝;脾;肾经。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润肠通便。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黑芝麻具有降血糖作用、促肾上腺作用、抗炎作用及对心血管有一定作用。
独活:味辛;苦;性温。入肝;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和血止痛。主治风湿疼痛;腰膝酸痛;四肢痿痹;腰肌劳损;鹤膝风;手足扭伤肿痛;骨折;头风;头痛;牙痛。《本草新编》载:“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无定功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独活所含的贝壳杉烯酸和海松二烯酸有镇痛作用,镇痛、降温、延长戊巴比妥麻醉期作用,且能抑制去氧麻黄碱所增强的运动性,促进蛋白质合成,对DNA、RNA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能降低麝香草酚浊度,增加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对组织的损害。
山萸肉: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治: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医学入门》:山茱萸本涩剂也,何以能通发邪?盖诸病皆系下部虚寒,用之补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利,闭者通而利者止,非若他药轻飘疏通之谓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萸肉具有抗菌、调节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强心等功能。
桑椹子: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肝经。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主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饮片新参》载:“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夜交藤含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与戊巴比妥钠呈协同作用,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尤其是延长慢波睡眠时相。
晕药:味甘、酸,性平。益气行血,祛风解热。主治病后体虚,身热,头晕,气虚耳鸣,月经不调,白带。
金雀花:味酸、涩,性温。归肝、脾经。滋阴,和血,健脾。治劳热咳嗽,头晕腰酸,妇女气虚白带,小儿疳积,乳痈,跌扑损伤。《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祛风,止咳,强壮。治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肺虚久咳,小儿疳积。"
茉莉花:味辛;微甘;性温。归脾;胃;肝经。理气止痛;辟秽开郁。主治:湿法中阻;胸膈不舒;泻痢腹痛;头晕头痛;目赤;疮毒。《本草再新》:能清虚火,去寒积,治疮毒,消疽瘤。《饮片新参》:平肝解郁,理气止痛。
凤尾茶:味辛;性平。发散外邪;理气和胃。主治感冒;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口腔炎;牙痛;肝炎;消化不良。《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解表,升清阳,清肝热。治感冒头重痛,肝炎,目痛,头晕痛。
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经。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日华子本草》载:“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玉竹有短暂的降压和强心作用,对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能扩张肢体血管,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归脾;肾;心经。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提取物能有效抗菌消炎,有极好的抗衰老效果。
生山栀:味苦;性寒。入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吐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汤液本草》载:“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栀子含黄酮类栀子素,水提液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著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毛冬青:味苦;涩;性寒。入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治风湿感冒;肺热咳喘;咽痛;乳蛾;牙龈肿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烧烫伤;痈疽;中心性视网膜炎。《广西中草药》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小便,活血通脉,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毛冬青有显著的扩张血管作用,抗菌消炎,促进愈合,有效溶解瘀块和血栓,修复瓣膜使表皮坏死细胞再生,激活血管神经,对多种细胞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紫贝:味咸;性平。归肝;心经。镇惊安神;平肝明目。主治小儿高热抽搐;头晕目眩;惊悸心烦;失眠多梦;目赤肿痛;热毒目翳。《饮片新参》:清心,平肝安神,治惊惕不眠。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
玳玳花:味辛;甘;微苦;性平。理气宽胸;和胃止呕。主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浙江中药手册》:调气疏肝,治胸膈及脘宇痞痛。
蚂蚁:味咸;酸;性平。归肝;肾经。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治肾虚头昏耳鸣;失眠多梦;阳痿遗精;风湿痹痛;中风偏瘫;手足麻木;红斑性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茺蔚子:味甘;辛;性微寒;小毒。入肝经。活血调经;清肝明目。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肝热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目生翳障。《本草经疏》载:“大热头痛心烦,皆血虚而热之候也,清肝散热和血,则头痛心烦俱解。”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茺蔚子含益母草宁碱、水苏碱、脂肪油、17种氨基酸和24种矿物质元素,有轻微降压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性麻痹作用。
羚羊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筋脉拘挛;肝阳头疼眩晕;肝火目赤肿痛以及血热出血;温病发斑;痈肿疮毒。《本草再新》:定心神,止盗汗,消水肿,去瘀血,生新血,降火下气,止渴除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羚羊角具有镇静、镇痛、解热和抗惊厥作用,并对循环系统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药材的药性相适相辅,针对引发前庭神经炎的肝火上炎、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肾精不足等病因对症下药,有养肝滋肾、补肾益精、补气养血、清肝明目、祛风除湿、和胃止呕、泻火除烦、养心安神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前庭神经炎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凤尾参、枸杞子、黑芝麻、山萸肉、桑椹子、夜交藤、晕药、金雀花、茉莉花、凤尾茶、玉竹、刺五加、毛冬青、紫贝、玳玳花、茺蔚子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钩藤、生山栀、菟丝子、龙眼肉、独活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烘干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蚂蚁洗净烘干后,磨成细末,得细粉,备用;
(5)将羚羊角洗净晾干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5g的丸剂产品。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前庭神经炎患者8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2.6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1.3岁。两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饭前一小时以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根据诊断出的前庭神经炎的病况,按需要予以中枢性镇静剂,消炎、激素类药物,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3、疗效判定:
(1)治愈:眩晕、恶心、呕吐及自发性眼睛震动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健康。
(2)好转:眩晕、恶心、呕吐及自发性眼睛震动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3)无效: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
4、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2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治愈率72.5%,总有效率95%。
对照组中治愈25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治愈率62.5%,总有效率90%。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孙××,男,45岁。该患者工作时突发眩晕,感觉身周物体旋转,身体站立不稳,伴有恶心呕吐的感觉。来院问诊,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经服用本发明所述药丸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健康,后1年内未见复发,已痊愈。
2、王××,女,28岁。患者一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近几天偶有头晕耳鸣、恶心、眼睛震动等症状,来院问诊,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经服用本发明所述药丸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健康,遵医嘱继续服用1个疗程巩固治疗后,1年内未见复发,已痊愈。
3、齐××,女,37岁。患者一个月内出现多次头晕耳鸣、站立不稳等症状,来院问诊,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经服用本发明所述药丸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健康,遵医嘱继续服用1个疗程巩固治疗后,1年内未见复发,已痊愈。
经长期临床验证总结,本发明所述药丸对前庭神经炎具有很好的疗效,方中所选的药材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方中山萸肉、枸杞子、黑芝麻等中药可养肝滋肾;方中蚂蚁、刺五加、菟丝子等中药可补肾益精、通经活络;方中凤尾参、龙眼肉等中药可补气血、安心神;方中羚羊角、钩藤、紫贝、茺蔚子等中药可清肝明目、平肝息风;方中桑椹子、金雀花等中药可滋阴养血;方中晕药可祛风解热、益气行血;方中茉莉花、凤尾茶可理气和胃;方中生山栀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方中独活可祛风除湿、和血止痛;方中玳玳花可理气宽胸、和胃止呕;方中玉竹可养胃生津;方中夜交藤可养心安神;方中甘草可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可共奏养肝滋肾、补肾益精、补气养血、清肝明目、祛风除湿、和胃止呕、泻火除烦、养心安神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前庭神经炎治愈率较高。
Claims (5)
1.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5.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凤尾参、枸杞子、黑芝麻、山萸肉、桑椹子、夜交藤、晕药、金雀花、茉莉花、凤尾茶、玉竹、刺五加、毛冬青、紫贝、玳玳花、茺蔚子混合均匀后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钩藤、生山栀、菟丝子、龙眼肉、独活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烘干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将蚂蚁洗净烘干后,磨成细末,得细粉,备用;
(5)将羚羊角洗净晾干后,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入炼蜜搅拌均匀后,制备为每粒5g的丸剂产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36053.2A CN104940613A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36053.2A CN104940613A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40613A true CN104940613A (zh) | 2015-09-30 |
Family
ID=54156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36053.2A Withdrawn CN104940613A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4061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12539A (zh) * | 2015-12-18 | 2016-03-23 | 夏修菲 | 一种用于缓解和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CN105434867A (zh) * | 2015-12-18 | 2016-03-30 | 夏修菲 | 一种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7093A (zh) * | 2008-12-10 | 2009-04-29 | 刘玉萍 |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制剂 |
CN102258703A (zh) * | 2011-09-09 | 2011-11-30 | 李海涛 |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 |
CN104491454A (zh) * | 2015-01-04 | 2015-04-08 | 孙玲 | 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CN104758652A (zh) * | 2015-03-26 | 2015-07-08 | 王浩 |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
CN104758625A (zh) * | 2015-04-25 | 2015-07-08 | 万素芹 |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7-23 CN CN201510436053.2A patent/CN10494061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7093A (zh) * | 2008-12-10 | 2009-04-29 | 刘玉萍 |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制剂 |
CN102258703A (zh) * | 2011-09-09 | 2011-11-30 | 李海涛 |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 |
CN104491454A (zh) * | 2015-01-04 | 2015-04-08 | 孙玲 | 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CN104758652A (zh) * | 2015-03-26 | 2015-07-08 | 王浩 |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
CN104758625A (zh) * | 2015-04-25 | 2015-07-08 | 万素芹 |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王秀琴等: ""参萸清眩膏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12539A (zh) * | 2015-12-18 | 2016-03-23 | 夏修菲 | 一种用于缓解和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CN105434867A (zh) * | 2015-12-18 | 2016-03-30 | 夏修菲 | 一种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87824A (zh) | 一种用于治疗产后盗汗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6421649A (zh) | 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16146B (zh) | 一种麻醉用中药制剂 | |
CN102266532B (zh) |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25215A (zh) |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 | |
CN104069474A (zh) |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40437A (zh) |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36778A (zh) |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 | |
CN105056133A (zh) | 一种用于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3394030B (zh) | 一种治疗肝郁脾虚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940613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5343865A (zh) | 一种治疗神经性呕吐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96861A (zh) | 一种用于治疗ct增强扫描后不良反应的丸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5999110A (zh) | 一种用于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4524479A (zh) | 一种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06565B (zh) | 预防及治疗眼部疾病的中药胶囊 | |
CN104958531B (zh) |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55931A (zh) |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 | |
CN109464640A (zh) | 调理脱发重生白发转黑的食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57469B (zh) |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187020A (zh) | 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眩晕症中的应用 | |
CN105944036A (zh) | 一种用于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6075278A (zh) | 一种多功能中药组合物 | |
CN105343794A (zh) |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69089A (zh) | 一种用于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