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0738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0738A
CN104930738A CN201510334626.0A CN201510334626A CN104930738A CN 104930738 A CN104930738 A CN 104930738A CN 201510334626 A CN201510334626 A CN 201510334626A CN 104930738 A CN104930738 A CN 104930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oil
refrigerating circulatory
rotary compressor
circulato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46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0738B (zh
Inventor
小津政雄
向卫民
喻继江
郭宏
张�诚
梁自强
王玲
钟亮
闫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Toshiba Compressor Corp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346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30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0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0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0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0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6Da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至少由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数台压缩机组成,每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中具备连通蒸发器的低压回路的回转式压缩机构部以及驱动压缩机构部的电机部,每台压缩机还具备储油腔,至少有一个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另一个压缩机的密封壳体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停止中的压缩机作为运行中的压缩机的油分离器起作用,运行的压缩机对制冷循环的吐油量会减少,停止中的压缩机被加热,停止中的压缩机中没有液态冷媒,所以制冷循环的动作冷媒量会稳定。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由数台压缩机和各房间具备的多个蒸发器组成的多联式空调器,由于空调负荷的变动,压缩机反复进行启动或者停机。因此,各压缩机的保油量会有增减,停机中低温化的压缩机中有大量冷媒冷凝。保油量减少的压缩机容易产生故障,压缩机中的冷媒冷凝不但会带来制冷循环的性能降低,而且,再次启动时有大量油排出。
现在的多联空调系统中,数台压缩机并联在制冷循环中,这些压缩机排出的油回收到油分离机中,回到低压回路中的方法,还有通过油面感应器对压缩机的油量进行管理,有必要的时候对润滑油进行授受的方法等有所普及。它们的制冷循环的管理控制复杂,另外还有制冷循环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运行的压缩机对制冷循环的吐油量会减少,制冷循环的动作冷媒量会稳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至少由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数台压缩机组成,每台所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中具备连通所述蒸发器的低压回路的回转式压缩机构部以及驱动所述压缩机构部的电机部,每台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储油腔,至少有一个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另一个压缩机的密封壳体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得一个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另一个压缩机的密封壳体相连,停止中的压缩机作为运行中的压缩机的油分离器起作用,运行的压缩机对制冷循环的吐油量会减少。同时,各压缩机可以维持通常的适当的油量。又由于运行的压缩机的吐出冷媒,停止中的压缩机被加热,停止中的压缩机中冷媒不冷凝,从而预先加热的停止中的压缩机开启时从不稳定运行向稳定运行转化的时间会变快,因此制冷循环装置的启动时间可以缩短,而且停止中的压缩机中没有液态冷媒,所以制冷循环的动作冷媒量会稳定。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从所述数台压缩机中任意选择两台压缩机,一方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另一方压缩机的密封壳体连接,所述另一方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冷凝器;或者从所述数台压缩机中任意选择3台压缩机,第1台压缩机的排气回路连接第2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所述第2台压缩机的排气回路连接第3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所述第3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冷凝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1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与所述第2台压缩机或者所述第3台压缩机的储油腔连通。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中具备的油分离器与所述第1台压缩机的低压回路或者密封壳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蒸发器和所述低压回路之间具备集合式储液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所述压缩机构部和所述蒸发器的低压回路中,具备防止从所述压缩机构部向所述蒸发器进行冷媒流动的单向阀或者电磁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部至少由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以及所述定子铁芯中具备的电机线圈组成,所述一个压缩机的所述排气回路的开口端对被所述另一个压缩机的密封壳体和压缩机构部以及定子铁芯围住的范围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1台压缩机最先开始启动。
具体地,所述电机部中至少一个是旋转速度可变的变频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数台压缩机中任意选择的2台或者3台压缩机中,其中1台的电机部为旋转速度可变的变频式,其中1台或者2台的压缩机构部为制冷能力2级可变的变容式。
进一步地,所述2台或者3台的压缩机组合中得到的最小制冷量和最大制冷量的范围中,所述制冷量的增减坡度为近直线状。
可选地,所述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分别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构部为旋转式或者涡旋式。
附图说明
图1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关、表示制冷循环装置;
图2与该实施例1相关、表示集合式储液器的截面图;
图3与该实施例1相关、表示制冷循环装置;
图4与本发明的实施例2相关、表示制冷循环装置;
图5与该实施例2相关,表示具备油分离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图6与本发明的实施例3相关、表示变频式压缩机和容量控制式压缩机组合相关的制冷循环;
图7与该实施例3相关、表示压缩机2台相关的制冷量控制图;
图8与该实施例3相关、表示3台压缩机相关的制冷量控制图;
图9与本发明的实施例4相关、表示涡旋式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标记:
旋转式压缩机10(20、30)、壳体14(24)、压缩机构部11(21)、电机部12(22)、储油腔13(23、33)、润滑油13a、
油分离板16、排油管24d、注油管18(28、74)、排气回路15、排气管24b(34b)、气缸吸气管14a(24a)、低压回路19(29)、吐出回路25、连接管34c、吐油管34d、
冷凝器70、膨胀阀71、蒸发器72、单向阀75a(75b)、连结管24c、油分离器77、
集合式储液器60、低压排气管62a(62b)、低压吸气管61、中隔板602c、液态冷媒室64、分流室63、中心管60b、油孔60d、
涡旋式压缩机110(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至少由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数台压缩机组成,每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中具备连通蒸发器的低压回路的回转式压缩机构部以及驱动压缩机构部的电机部,每台压缩机还具备储油腔。也就是说,每台压缩机包括密封壳体(即为下述的壳体)、压缩机构部和电机部,压缩机构部和电机部分别设在密封壳体内,密封壳体的底部具有储油腔,压缩机构部通过低压回路与蒸发器相连,电机部用于驱动压缩机构部。
可选地,压缩机构部可以为旋转式或者涡旋式。具体地,膨胀阀和蒸发器分别为多个,也就是说,可以包括多个膨胀阀和多个蒸发器,每个房间对应设置一个蒸发器和一个膨胀阀,即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对多个房间进行温度调节。
至少有一个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另一个压缩机的密封壳体连接。例如如图1、图3、图6和图9所示,可以从数台压缩机中任意选取2台压缩机,一方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另一方压缩机的密封壳体连接,另一方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冷凝器。
或者,如图4和图5所示,从数台压缩机中任意选择3台压缩机,第1台压缩机的排气回路连接第2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第2台压缩机的排气回路连接第3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第3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冷凝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从数台压缩机中选择的压缩机的台数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四台或者四台以上。
简言之,可以从数台压缩机中选择N台压缩机,第一台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第二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相连,依次类推,第N-1台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第N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相连,第N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冷凝器,其中N≥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N台压缩机中可以有一部分压缩机运行,另一部分压缩机处于停止状态。
由此,当第N-1台压缩机运行且第N台压缩机停止运行时,第N-1台压缩机中的高压冷媒流入到第N台压缩机中进行循环,停止运行中的压缩机可以作为运行中的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因此运行中的压缩机对制冷循环的吐油量会减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得一个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另一个压缩机的密封壳体相连,停止中的压缩机作为运行中的压缩机的油分离器起作用,运行的压缩机对制冷循环的吐油量会减少。同时,各压缩机可以维持通常的适当的油量。又由于运行的压缩机的吐出冷媒,停止中的压缩机被加热,停止中的压缩机中冷媒不冷凝,从而预先加热的停止中的压缩机开启时从不稳定运行向稳定运行转化的时间会变快,因此制冷循环装置的启动时间可以缩短,而且停止中的压缩机中没有液态冷媒,所以制冷循环的动作冷媒量会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1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与第2台压缩机或者第3台压缩机的储油腔连通。从而可以采用第2台压缩机或者第3台压缩机对第1台压缩机进行油补充,同时由于压差小,油补充很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制冷循环装置中具备的油分离器77与第1台压缩机的低压回路或者密封壳体连接。从而储存在油分离器77中的油可以回到第1台压缩机中进行回收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蒸发器和低压回路之间具备集合式储液器60。通过采用集合式储液器60,过剩的冷媒确保在集合式储液器60中,可以在下次启动压缩机时备用,与以往常常停止的个别式储液器相比,集合式储液器60的容积可以减小。即,停止时的储液器中没有液态冷媒残留,所以制冷循环中运行冷媒量通常比较合适,对制冷循环的冷媒封入量可以减少。对运行中的压缩机的冷媒和油的分流平均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压缩机构部和蒸发器的低压回路中,具备防止从压缩机构部向蒸发器进行冷媒流动的单向阀或者电磁阀。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机部至少由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以及定子铁芯中具备的电机线圈组成,所述一个压缩机的排气回路的开口端对被另一个压缩机的密封壳体和压缩机构部以及定子铁芯围住的范围开口。从而可以提高油分离效果。
优选地,第1台压缩机最先开始启动。
可选地,电机部中至少一个是旋转速度可变的变频式。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从数台压缩机中任意选择的2台或者3台压缩机中,其中1台的电机部为旋转速度可变的变频式,其中1台或者2台的压缩机构部为制冷能力2级可变的变容式。
进一步地,所述2台或者3台的压缩机组合中得到的最小制冷量和最大制冷量的范围中,制冷量的增减坡度为近直线状。
下面参考图1-图9对根据本发明几个具体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所示制冷循环中,旋转式压缩机10在壳体14中收纳了压缩机构部11和电机部12。同时,旋转式压缩机20的壳体24中收纳压缩机构部21和电机部22。另外,各压缩机具备位于壳体底部的储油腔13和储油腔23、它们里面储存了必要的润滑油13a(以下简称为油13a)。
一般来说,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油腔,分别是从各压缩机构部的中心部的高度开始到各壳体底部的范围。但是,运行中的油面时常上下波动。特别是压缩机低温的时候启动的话,大量的油和冷凝的大量冷媒一起排出到冷凝器中,所以储油腔的油面和油量会大幅度降低。
与电机部的转子一起转动的油分离板16、分离了与压缩机构部11的排气冷媒混合的喷雾状油,落到储油腔13中。对旋转式压缩机20的储油腔23开口的排油管24d经过注油管18连接到旋转式压缩机10。注油管18是将储油腔23中过剩的油13a返回到旋转式压缩机10中的手段。
旋转式压缩机10的排气回路15连接旋转式压缩机20的壳体24的侧面。而且,旋转式压缩机20的排气管24b连接构成制冷循环的冷凝器70的入口。另一方面,旋转式压缩机10的气缸吸气管14a和旋转式压缩机20的气缸吸气管24a、分别通过低压回路19和低压回路29连接集合式储液器60的低压排气管62a和低压排气管62b。
连接排气管24b的冷凝器70按膨胀阀71和蒸发器72的顺序连接,蒸发器72的低压出口连接集合式储液器60上端具备的低压吸气管61。另外,低压回路19和低压回路29分别具备单向阀75a和单向阀75b,只有从集合式储液器60向压缩机构部11和压缩机构部21的低压冷媒的流动是可能的。另外,这些单向阀也可以是电磁阀。这样就完成了冷媒封入的制冷循环。
对多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多联式空调装置或者多个房间的制冷装置中膨胀阀71和蒸发器72的数量变多。这些在蒸发器72蒸发、过热度不同的所有的低压冷媒集中在集合式储液器60中,进行混合。另外,图1的制冷循环图省略了在冷热兼用的空调器或除霜等所需的四通阀,简化了制冷循环。
图2所示的集合式储液器60中,上端的低压吸气管61和蒸发器72的出口相连。中隔板60c隔断了储存液态冷媒的液态冷媒室64和储存气体冷媒的分流室63。分流室63中具备上述低压排气管62a和低压排气管62b。中隔板60c的中心固定的中心管60b中具备数个油孔60d。另外,上述低压排气管的数量由压缩机的数量来定。
图1中旋转式压缩机10正在运行,旋转式压缩机20是停止中。因此单向阀75a开口,单向阀75b关闭。从气缸吸气管14a吸入的低压冷媒在压缩机构部11中被压缩成为高压冷媒,对压缩机构部11和电机部12之间排出。从压缩机构部11排出的冷媒,在稳定运行时,通常含有数个百分比的油。
另一方面,在稳定运行的时候,在制冷系统中循环混入吸入冷媒的油量通常在1%以下。旋转式压缩机10从低压回路19吸入了含有1%的油的低压冷媒的话、在压缩机构部11的压缩腔内就会追加2~3%的油。
这是壳体内压为高压侧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特点。即、通过与壳体14同压的储油腔13、以及比它低压的压缩腔(无图示)的压差、储油腔13的油13a被注入到压缩腔中,从活塞等滑动间隙出来的高压冷媒泄漏可以防止,同时可以润滑滑动面。
排出到压缩机构部11的上侧含有数个百分比的油的混合冷媒、通过电机部12时,由于与高温的电机线圈或油分离板16的接触等,对油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油落下到储油腔13中。不能与冷媒分离、比如0.8%的油通过排气回路15从连结管24c开始朝旋转式压缩机20的压缩机构部21和电机部22之间排出。
在这里、连结管24c的位置在压缩机构部21的上端部附近具备的排气孔上部、构成电机部22的定子铁芯的下侧范围最合适。结果,从电机部22的下端向上端有混合冷媒通过,所以油分离效率较好。另外,大家知道,定子铁芯中具备的电机线圈的外周面对连结管24c开口的话,电机线圈带来的油分离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
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由于其壳体容积效果和电机部22的分离效果,作为高效的油分离器可以起到作用。因此,通过连接管24c,高压冷媒混合的油可以分离确保在储油腔23中。
即,与高压冷媒混合流出到旋转式压缩机20中的0.8%的油、比如低到0.3%,0.5%的油在储油腔23中确保。另一方面、0.3%的油与高压冷媒一起从排气管24b开始排到冷凝器70中成为在制冷装置中循环的循环油。即,循环的冷媒含有0.3%的油。
另一方面、含有0.3%油的高压冷媒通过排气管24b向冷凝器70排出。其后,通过膨胀阀71和蒸发器72并进一步通过集合式储液器60和低压回路19回到压缩机构部11,如此往复循环。由于该循环,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被加热,接近旋转式压缩机10的温度。
接着,对配置在低压回路29上的单向阀75b的效果进行说明。旋转式压缩机10动作时,壳体24的内压为高压侧。旋转式压缩机20所代表的回转式压缩机没有吸气阀,上述高压冷媒通过压缩机构部21的压缩腔泄漏到气缸吸气管24a中。因此从壳体24到单向阀75b之间的压力为高压侧,单向阀75b会关闭阻止集合式储液器60的逆流。
旋转式压缩机10动作时,对旋转式压缩机20的电机部22通电的话,当旋转式压缩机20启动时,旋转式压缩机20的压缩机构部中对滑片作用的压差为零,这与长时间停止后平衡压力启动的条件一样。但是在单向阀75b之前的低压回路29容积过小的时候电机部22可能不能加速。这时、气缸吸气管24a和单向阀75b之前可以追加消声器解决。
而且,选择不使用集合式储液器60的设计的话,连接气缸吸气管14a以及气缸吸气管24a、蒸发器72的各连接回路中配置了单向阀75a和单向阀75b。或者与以往一样,在旋转式压缩机的壳体侧面配置个别的储液器的话,这些连接储液器和蒸发器72的连接回路中配置了上述单向阀。
旋转式压缩机20启动后,高压侧的低压回路29的压力下降,所以单向阀75b开口。同时,吸入通过集合式储液器60的低压冷媒开始压缩作用。这样,本发明的特点是,停止的旋转式压缩机20共用运行中的旋转式压缩机10的高压侧压力,旋转式压缩机20可以随时启动和停止。
旋转式压缩机10从在制冷系统中循环一圈的冷媒中回收上述0.3%的油。但是、旋转式压缩机10与时间运行成比例减少了储油量,另一方面,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增加了储油量。作为其解决手段需要注油管18。旋转式压缩机20的壳体24侧面具备的排油管24d对储油腔23开口。但是该开口位置不能在旋转式压缩机20再次运行的时候所需要的最低油面或者最低油量的下侧。
运行中的旋转式压缩机10和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的壳体压差是排气回路15的配管阻力的差,这个差很小。通过注油管18对旋转式压缩机10的注油方法有几个,有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USP2988267)和专利文献2(JP特开1999013664)中揭示的喷油法。例如采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所示的方式,使得注油管18与旋转式压缩机10的压缩腔连通,利用压缩腔的压力差实现对压缩腔的注油。
而且,上述喷油,也可以应用正在普及的液态冷媒或者气态冷媒喷射。另外上述喷油法的话,溶解在油中的冷媒再膨胀损失虽然有,但很少,可以无视。
图3是旋转式压缩机10的运行中,旋转式压缩机20启动的状态。如上所述,由于启动,单向阀75b打开,从集合式储液器60向气缸吸气管24a中有低压冷媒流动。所以,制冷循环的冷媒循环量会增加。
旋转式压缩机20通过启动,从旋转式压缩机10排出的高压冷媒、与从压缩机构部21排出的高压冷媒混合通过电机部22。这期间、混合冷媒中含的油进行分离,确保在储油腔23中。降低油量,减低到1%以下的高压冷媒从排气管24b向冷凝器70排出。
其后、数个蒸发器72蒸发的过热度不同的低压冷媒集中在集合式储液器60的液态冷媒室64中。因此、由于冷媒混合,过热度平均化。另外,对由多个换热器构成的对制冷循环的吐油量会使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恶化。稳定时的制冷循环的吐油量按循环冷媒比率要在1%以下。
过热度方面,平均化的低压冷媒和冷媒中溶解的油,互相之间没有干涉,在分流室63中分流到低压排气管62a和低压排气管62b、分别回到旋转式压缩机10和旋转式压缩机20中。这样液体冷媒室64的效果是对低压冷媒的过热度平均化,另外分流室63可以正确地分配分流量。因此、2个旋转式压缩机都可以发挥最佳的压缩效率。
接下来,在旋转式压缩机10和旋转式压缩机20的运行中,只有旋转式压缩机10停止的话,壳体14的高压冷媒会逆流到低压回路19中,所以单向阀75a会关闭。因此,旋转式压缩机10和旋转式压缩机20、根据需要可以自由地使一方的运行停止,另外,可以使停止的旋转式压缩机再次启动。
但是,排量小的旋转式压缩机10和排量大的旋转式压缩机20的组合中,一旦制冷循环稳定的话,一般是用排量小的旋转式压缩机10进行制冷循环的温度控制,从室温控制和APF(季节效率)的观点来看也是旋转式压缩机10的运行效率高。
另外,在旋转式压缩机10运行中,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被加热。因此,旋转式压缩机10先启动,从防止旋转式压缩机20的冷媒冷凝的观点来看也是希望如此的。实施例1中、旋转式压缩机10和旋转式压缩机20通过排气回路15连接,所以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可以预先加热。
汇总本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1.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压缩机10的排气回路15与旋转式压缩机20连接、旋转式压缩机10的高压冷媒在旋转式压缩机20中循环。由于这样的安排,
(1)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作为运行中的旋转式压缩机10的高效油分离器起作用。因此、与不经过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的以往设计相比,旋转式压缩机10对制冷循环的吐油量会减少。同时,各旋转式压缩机可以维持通常的适当的油量。
(3)旋转式压缩机10和旋转式压缩机20可以分别自由地停止和再启动。
(3)由于旋转式压缩机10的吐出冷媒,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被加热,旋转式压缩机20中冷媒不冷凝。因此,旋转式压缩机20启动时,不用担心大量的液体冷媒和油排出。
(4)预先加热的高压侧的旋转式压缩机20从不稳定运行向稳定运行转化的时间会变快。因此,空调运行的启动时间可以缩短。而且,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中没有冷媒冷凝,所以制冷循环的动作冷媒量会稳定。
(5)因为压差小,所以从停止中的旋转式压缩机20向运行中旋转式压缩机10的油补充很容易。
2.通过采用集合式储液器60、
(1)过剩的冷媒确保在集合式储液器60中、可以在下次启动压缩机时备用。
(2)与以往常常停止的个别式储液器相比,集合式储液器的容积可以减小。即,停止时的储液器中没有液态冷媒残留,所以制冷循环中运行冷媒量通常比较合适,对制冷循环的冷媒封入量可以减少。
(3)多数的蒸发器出口集中在1个集合式储液器60中,所以各不同的低压冷媒的过热度被平均化。因此,各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会提高。
(4)对运行中的压缩机的冷媒和油的分流是正确的。
(5)与以往的个别式储液器相比单向阀的配置很容易。
3.上记1和2的相乘效果。
制冷循环的冷媒和润滑油的控制容易,制冷循环效率和可靠性优越。
实施例2
图4所示的实施例2、相对于实施例1,加上了旋转式压缩机30、总共是3台压缩机、构成了制冷循环装置。与实施例1一样,旋转式压缩机20的吐出回路25与旋转式压缩机30的连接管34c连接。注油管28与旋转式压缩机30的吐油管34d和旋转式压缩机10连接。上述3台旋转式压缩机都在运行中。
从旋转式压缩机10排出的高压冷媒与旋转式压缩机20的排气冷媒集合,流到旋转式压缩机30中。并且与旋转式压缩机30的吐出冷媒集合从排气管34b向冷凝器70排出。另一方面、储油腔33的过剩的油13a从注油管28开始回到旋转式压缩机10中。
通过上述高压冷媒的流动、旋转式压缩机10的吐油量的一部分可以在旋转式压缩机20中确保、旋转式压缩机20的吐油量的一部分在旋转式压缩机30中确保。因此,从各旋转式压缩机出来的吐出量与直接朝冷凝器70流动的以往设计相比,对制冷循环的循环吐油量会减少。
另一方面、在旋转式压缩机30中确保的过剩的油自动从储油腔33向运行中的旋转式压缩机10中供油。即,上述3台旋转式压缩机之间可以进行油量控制,所以各旋转式压缩机可以维持适当的油量。同时,可以减少对制冷循环的吐油量。即,实施例2可以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图5省略了注油管28,在排气管34b和冷凝器70之间配备了油分离器77、是在油分离器77中确保的油回到旋转式压缩机10中的方法。旋转式压缩机30的储油腔33中确保的过剩的油13a不回到旋转式压缩机10中,因此从排气管34b出来的吐油量会增加,在油分离器77中可以确保。
油分离器77中确保的油通过注油管74(虚线)回到低压回路19中、或者直接回到旋转式压缩机10中。回到旋转式压缩机10的时候利用实施例1中说明的喷油等方法。该油分离器77可以作为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图4中揭示的手法的替代手段使用。
实施例2表示构成制冷循环的旋转式压缩机即使增加也可以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手法连接数台压缩机,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另外,利用油分离器77、油可以回到减少了油量的旋转式压缩机10中。
实施例3
实施例3为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具体的应用案例。图6中、旋转式压缩机10的电机部12采用了旋转速度可变的变频电机,旋转式压缩机20中采用了制冷量可以进行2级变动的容量控制型压缩机构部21。
旋转式压缩机10在电机部12的旋转速度最小的时候,制冷量最小,旋转速度最大的时候,制冷量最大。在此,最小和最大旋转速度分别是10rps和120rps。这时得到的制冷量为模式A。即模式A是根据旋转速度可变的制冷量。
容量控制式的压缩机构部2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实现,比如专利文献3(CN201410046931.5)的揭示内容,专利文献3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压力切换器,压缩机构部21中的其中一个滑片腔处于密封状态,压力切换器可以使得密封的滑片腔的压力在不同的两个压力之间进行切换以对该密封的滑片腔对应的气缸的压缩作用进行停止或解除停止。
压缩机构部21由第1压缩件26a和第2压缩件26b的2部分构成、配置了压缩机外部配置的三通阀(无图示)。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与第二压缩件26b的滑片腔、低压环境(例如回气口或者低压回路)和高压环境(例如壳体内的空间)相连。旋转式压缩机20的运行中,通过三通阀的控制对第2压缩件26b进行休缸运行或者解除休缸运行,通过与通常动作中的第1压缩件26a的组合使制冷量进行2级切换。
即,2个气缸的排量如果一样的话,旋转式压缩机20的制冷量在50%和100%之间可以进行容量切换。该运转模式分别叫做模式B和模式C。另外,能力比率不但是50:100、比如可以设计为20:100。
旋转式压缩机10的120rps的冷冻能力为6KW的话,只有旋转式压缩机10运行中的制冷量的最小值(10rps)为0.5KW、最大值(120rps)为6KW。这为模式A。另一方面,旋转式压缩机20的模式B的制冷量为6KW、模式C为12KW。
在图7中、只有旋转式压缩机10的运转的话,制冷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是模式A的范围的0.5KW~6KW。而且、旋转式压缩机20启动用模式B运行的话,最小值和最大值为A+B的范围的0.5KW~12KW。而且旋转式压缩机20切换为模式C的话、最小值和最大值在A+C范围的12KW~18KW。即,通过旋转式压缩机10和旋转式压缩机20的运转操作、在0.5KW~18KW之间连续进行直线式的制冷量控制是可能的。
如图8所示、追加与旋转式压缩机20相同式样的旋转式压缩机30的话,制冷量最大值扩大到30KW。另外,在0.5KW~30KW之间可以进行直线式的制冷量控制。
就象这样通过2台或者3台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旋转速度和容量控制的组合,比如,空调器的话可以提高各房间的空调质量,另外系统的综合效率可以最大化,同时可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实施例4
实施例1和2、3揭示的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应用它们的冷量可变装置不但是旋转式压缩机、密封壳体的内压为高压侧的涡旋式压缩机中也可以应用。图9中、涡旋式压缩机110在壳体14中收纳了压缩机构部111和电机部12、涡旋式压缩机120在壳体24中收纳了压缩机构部121和电机部22。另外,各压缩机可以在壳体底部的储油腔13和储油腔23中储存油13a。
涡旋式压缩机110和涡旋式压缩机120与旋转式压缩机10和旋转式压缩机20相比,通常,压缩机构部在壳体的上侧、电机部在下侧。与实施例1相同,排气回路15配置在它们之间。气缸吸气管14a和气缸吸气管24a、分别连接压缩机构部111和压缩机构部121。新追加的连结管24c对压缩机构部121和电机部22的定子铁芯之间开口。
就这样,即使是涡旋式压缩机,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揭示的技术也是可以应用的。另外,通过注油管18进行的对涡旋式压缩机110的回油、可以借用涡旋式压缩机揭示的喷油或喷气的方法。
本发明作为搭载数台回转式压缩机的制冷装置可以应用在空调装置等中。另外,通过变频式压缩机或变容式压缩机的应用可以连续进行制冷量的控制。
综上可知,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如下:数台压缩机和各房间具备的多台蒸发器组成的多联式空调器,由于空调负荷的变动压缩机反复启动和停止。因此,各压缩机的保油量有增减,停机中低温化的压缩机中有大量的冷媒冷凝。减少了保油量的压缩机容易有故障,压缩机中的冷媒冷凝不但会带来冷冻循环的性能降低,再启动时会排出大量的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采用的一个具体手段为:
从运行中的第1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油混合冷媒通过停止或者运行中的第2台压缩机。这时,第2台压缩机分离的油确保在该压缩机的储油腔中,自动地回到第1台压缩机中。停机中的第2号压缩机会升温,所以可以规避冷媒冷凝。另一方面,通过数台蒸发器的低压冷媒和油集中在一个集合式储液器中。在此对过热度平均化后的低压冷媒可以正确地分流到运行中的压缩机中。因此,运行中和停止中的压缩机都要维持必要的冷媒量和油量,避免过或不足。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带来的有益效果:
数台压缩机即使是运行或者停机中也可以象一台集合的压缩机那样起作用。1个集合式的储液器可以正确地进行低压冷媒的过热度的平均化和分流。因此,系统内循环的润滑油和冷媒的控制简单准确,可以防止压缩机故障和系统效率降低。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由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数台压缩机组成,每台所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中具备连通所述蒸发器的低压回路的回转式压缩机构部以及驱动所述压缩机构部的电机部,每台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储油腔,至少有一个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另一个压缩机的密封壳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数台压缩机中任意选择两台压缩机,一方压缩机的排气回路与另一方压缩机的密封壳体连接,所述另一方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冷凝器;
或者从所述数台压缩机中任意选择3台压缩机,
第1台压缩机的排气回路连接第2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所述第2台压缩机的排气回路连接第3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所述第3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冷凝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台压缩机的密封壳体与所述第2台压缩机或者所述第3台压缩机的储油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中具备的油分离器与所述第1台压缩机的低压回路或者密封壳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和所述低压回路之间具备集合式储液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所述压缩机构部和所述蒸发器的低压回路中,具备防止从所述压缩机构部向所述蒸发器进行冷媒流动的单向阀或者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部至少由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以及所述定子铁芯中具备的电机线圈组成,所述一个压缩机的所述排气回路的开口端对被所述另一个压缩机的密封壳体和压缩机构部以及定子铁芯围住的范围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台压缩机最先开始启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部中至少一个是旋转速度可变的变频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数台压缩机中任意选择的2台或者3台压缩机中,
其中1台的电机部为旋转速度可变的变频式,其中1台或者2台的压缩机构部为制冷能力2级可变的变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台或者3台的压缩机组合中得到的最小制冷量和最大制冷量的范围中,所述制冷量的增减坡度为近直线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分别为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部为旋转式或者涡旋式。
CN201510334626.0A 2015-06-16 2015-06-16 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04930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4626.0A CN104930738B (zh) 2015-06-16 2015-06-16 制冷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4626.0A CN104930738B (zh) 2015-06-16 2015-06-16 制冷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0738A true CN104930738A (zh) 2015-09-23
CN104930738B CN104930738B (zh) 2018-06-22

Family

ID=5411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4626.0A Active CN104930738B (zh) 2015-06-16 2015-06-16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3073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201623A1 (zh) * 2015-06-16 2016-12-22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装置
CN110325803A (zh) * 2017-01-12 2019-10-11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微增压器型超市制冷系统的油管理
CN112412785A (zh) * 2019-08-23 2021-02-2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US11131491B1 (en) 2020-08-07 2021-09-28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stage operation of a compress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7570A (ja) * 1989-03-01 1990-09-10 Hitachi Ltd 冷凍装置
JP2001074319A (ja) * 1999-09-01 2001-03-23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07147227A (ja) * 2005-11-30 2007-06-14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1180505A (zh) * 2005-08-26 2008-05-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空调装置
WO2008111712A2 (en) * 2007-03-13 2008-09-18 Lg Electronics Inc. Compression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2762803A2 (en) * 2013-01-30 2014-08-0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wo-stage compression device and chilling/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4787380U (zh) * 2015-06-16 2015-11-1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7570A (ja) * 1989-03-01 1990-09-10 Hitachi Ltd 冷凍装置
JP2001074319A (ja) * 1999-09-01 2001-03-23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1180505A (zh) * 2005-08-26 2008-05-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空调装置
JP2007147227A (ja) * 2005-11-30 2007-06-14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WO2008111712A2 (en) * 2007-03-13 2008-09-18 Lg Electronics Inc. Compression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2762803A2 (en) * 2013-01-30 2014-08-0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wo-stage compression device and chilling/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4787380U (zh) * 2015-06-16 2015-11-1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201623A1 (zh) * 2015-06-16 2016-12-22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装置
US10605492B2 (en) 2015-06-16 2020-03-31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0325803A (zh) * 2017-01-12 2019-10-11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微增压器型超市制冷系统的油管理
CN110325803B (zh) * 2017-01-12 2021-09-17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微增压器型超市制冷系统的油管理
CN112412785A (zh) * 2019-08-23 2021-02-2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12412785B (zh) * 2019-08-23 2022-08-1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US11131491B1 (en) 2020-08-07 2021-09-28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stage operation of a compressor
US11585581B2 (en) 2020-08-07 2023-02-2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stage operation of a compres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0738B (zh) 2018-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201623A1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204787380U (zh) 制冷循环装置
US9360011B2 (en) System including high-side and low-side compressors
EP1443286B1 (en) Refrigerating equipment
EP2497955B1 (en) Heat pump device, two-stage compress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heat pump device
AU2007241898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4930738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4879942A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US6418749B2 (en) Brine cooling apparatus
CN112771323A (zh) 多级压缩系统
EP2258992B1 (en) Freezing apparatus
JP2014196874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7191372A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3759477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12752934B (zh) 多级压缩系统
CN204630142U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JP384809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4532835U (zh) 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US1164999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CR control in paralleled compressors
CN109682104A (zh) 冷媒循环系统和空调器
CN203719262U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H0763427A (ja) 冷凍装置
US20230213255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tandem high-side compressors
JP2007113830A (ja) ガス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JPS6137830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