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0590B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30590B CN104930590B CN201510119142.4A CN201510119142A CN104930590B CN 104930590 B CN104930590 B CN 104930590B CN 201510119142 A CN201510119142 A CN 201510119142A CN 104930590 B CN104930590 B CN 1049305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condenser
- air
- pallet
- ventilation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08190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6011 Strok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38 discontinuous diafiltration by volume re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4—Arrangements for portabil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2—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condensate, e.g. for enhanced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8—Air-humidifier with water reservo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5—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by evaporating the condensate in the cooling medium, e.g. in air flow from the conden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被设计为包括其中设置蒸发器的第一空间和其中设置冷凝器并与第一空间分开的第二空间。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一体形成,并由此容易移动空调器。热交换器的结构和配置被改进,并由此提高热交换效率。可以在冷却模式和去湿模式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涉及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其中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相结合的一体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用来利用制冷循环来控制人类活动的适当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流、空气分布等并同时去除空气中的诸如灰尘之类的外来物质的装置。构成制冷循环的主要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换气扇等。
空调器分类为分体空调器和一体空调器,在分体空调器中,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单独安装,而在一体空调器中,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一起安装在一个机壳内。
一体空调器通常跨过墙壁或窗户安装,使得室内单元部分指向室内而室外单元部分指向室外。
一体空调器是笨重的,并且必须占据墙壁或窗户的一部分,这从美观的观点来看具有负面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容易安装并且能够按需要改变位置和地方,并且提供了一种控制该空调器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为用户提供冷却的或加热的空气,而不必与从室内区域分开的室外区域连通,并提供了一种控制该空调器的方法。
本公开的再另一方面是有效控制电源的功率消耗,以便更方便地使用空调器,该空调器被设置成容易安装和移动。
本公开的额外方面将部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陈述,并且将部分从该说明书中显而易见或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其中形成第一吸入口和第一排出口的第一空间以及其中形成第二吸入口和第二排出口并且与所述第一空间分开的第二空间;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成在所述壳体内压缩制冷剂;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第二空间中,并且将压缩机所压缩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膨胀单元,所述膨胀单元将冷凝器所冷凝的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状态;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第一空间内,并且蒸发从膨胀单元排出的制冷剂以与周围空气热交换;水箱,在所述水箱中存储冷凝水;以及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在冷却模式下将从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排放到冷凝器,并且在去湿模式下将从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排放到水箱。
在此,所述托盘组件可以包括:具有水存储空间的第一托盘,其中存储从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设置成接收来自第一托盘的冷凝水并且将所接收的冷凝水排放到冷凝器的第二托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之下使得穿过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水被收集的第三托盘。
此外,第一托盘可以形成在所述蒸发器之下,使得其指向蒸发器的一侧具有开放水管道的形状,并且可以设置成使得由蒸发器和从外侧引入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所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在第一托盘中。第二托盘可以设置在冷凝器之上,并且设置成具有供给空间,在所述供给空间中存储从第一托盘传送的冷凝水。第三托盘可以设置成具有排放空间,使得穿过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水被收集。
此外,空调器还可以包括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设置在第二托盘和冷凝器之间,使得从第二托盘排出的冷凝水被均匀供给到冷凝器。
在此,辅助构件可以设置成覆盖冷凝器的上部,且在压力下设置在冷凝器和第二托盘之间,以能够平稳地将冷凝水排放到冷凝器。
此外,空调器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壳体的上部的手柄,以允许空调器移动,并且冷凝器和蒸发器可以具有设置在所述手柄下方的重心。
此外,所述空调器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换气扇,所述第一换气扇设置在第一空间内并且设置在第一排出口和蒸发器之间;以及第二换气扇,所述第二换气扇设置在第二空间内并且设置在第二排出口和冷凝器之间。所述第一排出口、第一换气扇、蒸发器和第一吸入口在壳体的向前/向后方向上设置成行,并且第二排出口、第二换气扇、冷凝器和第二吸入口在壳体的向前/向后方向上设置成行。
在此,第一和第二排出口可以在壳体的向前/向后方向上沿相反方向设置。
此外,第一空间可以包括从第一吸入口延伸到第一排出口的蒸发通道,而第二空间可以包括从第二吸入口延伸到第二排出口的冷凝通道。所述蒸发通道和冷凝通道可以沿相反方向延伸。
此外,所述冷凝器可以设置在蒸发器之下,以在壳体的向左/向右方向上以给定角度彼此间隔开。
空调器可以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设置在第二空间内并设置成用于空调器的电气控制。所述第二空间可以包括从第二吸入口延伸到第二排出口的冷凝通道,空气从外侧被引入所述第二吸入口中,而第二空间内的空气被排出到所述第二排出口。冷凝通道可以包括穿过第二吸入口、冷凝器、第二换气扇和第二排出口的第一冷凝通道以及穿过第二吸入口、控制单元、第二换气扇和第二排出口的第二冷凝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单元和蒸发器,所述方法包括:操作第一换气扇和第二换气扇,所述第一换气扇排出蒸发器周围的空气,所述第二换气扇的旋转速度与所述第一换气扇的旋转速度配合以便以预设的风量排出冷凝器周围的空气;以及根据第一换气扇的风量可变地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操作频率,使得压缩机的功率输入等于或小于预设值。
在此,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多个设定风量,以便以不同风量操作第一换气扇,并且事先设定特征操作频率,以对应于相应的多个设定风量。
此外,控制空调器的方法还包括使得第一换气扇的风量可以通过用户的选择来设定。
根据本公开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单元和蒸发器,所述方法包括:操作第一换气扇和第二换气扇,所述第一换气扇排出蒸发器周围的空气,而所述第二换气扇的旋转速度与所述第一换气扇的旋转速度配合,以便按照预设风量排出冷凝器周围的空气;以对应于第一换气扇的风量的操作频率操作压缩机;监视第一换气扇的风量是否变化;以及在所述第一换气扇的风量变化时,根据第一换气扇的风量的变化,重新设定压缩机的操作频率。
在此,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多个设定风量,以便在不同的风量下操作所述第一换气扇;以及事先设定特征操作频率,以对应于相应的多个设定风量。
此外,对应于第一换气扇的风量的操作频率可以被设定成使得在压缩机以对应于设定风量的操作频率操作时压缩机的输入等于或小于预设值。
此外,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使得第一换气扇的风量通过用户的选择来设定。
此外,第一换气扇的风量可以改变使得在风量的设定未变化的状态下,第一换气扇的实际风量变化。
而且,第一换气扇的风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压缩机的排放温度的变化来探测。
此外,当压缩机的排放温度降低时,可以确定压缩机的功率输入增大。当压缩机的排放温度升高时,可以确定压缩机的功率输入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仍再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所述空调器配备有多个功率消耗部件,包括第一换气扇以及第二换气扇,所述第一换气扇排出蒸发器周围的空气,所述第二换气扇的旋转速度与第一换气扇的旋转速度配合以排出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所述方法包括以预设风量不变地操作第一换气扇,并且可变地控制多个功率消耗部件中第一和第二换气扇之外的功率消耗部件的操作因数,使得空调器的功率消耗量等于或小于预设值。
在此,所述多个功率消耗部件可以包括可变容量压缩机。
此外,可变地控制功率消耗部件的操作因数可以包括可变地控制压缩机的操作频率。
此外,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多个设定风量,以在不同的风量下操作第一换气扇;以及事先设定特征操作频率以对应于相应的多个设定风量。
此外,所述特征操作频率可以设定成使得在压缩机以对应于设定风量的操作频率操作时压缩机的功率输入等于或小于预设值。
而且,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使得第一换气扇的风量可以通过用户的选择来设定。
根据本公开的仍再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单元、蒸发器、发送蒸发器的空气的第一换气扇、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操作第一换气扇和第二换气扇,所述第一换气扇排出蒸发器周围的空气,而所述第二换气扇的旋转速度与所述第一换气扇的旋转速度相配合以便按照预设风量排出冷凝器周围的空气;以及根据第一换气扇的风量可变地控制压缩机的操作频率,使得所述压缩机的功率输入等于或小于预设值。
在此,空调器可以包括多个设定风量和特征操作频率,所述多个设定风量被设置以按照不同风量操作第一换气扇,所述特征操作频率被事先设定,以对应于相应的多个设定风量。
此外,所述特征操作频率可以设定成使得在压缩机以对应于设定风量的操作频率操作时,压缩机的功率输入等于或小于预设值。
另外,空调器还可以包括风量设定单元,所述风量设定单元被设置成使得用户选择第一换气扇的风量。所述第一换气扇的风量可以通过用户从风量设定单元的选择来设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单元和蒸发器,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用于将空气发送到蒸发器的换气扇;以及根据换气扇的强度改变压缩机的操作频率,使得空调器的功率输入恒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空调器可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其中形成第一吸入口和第一排出口的第一空间、其中形成第二吸入口和第二排出口的第二空间以及防止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空气与第二空间内的空气相互交换的分隔板,其中,所述第一空间被构造成正好包括作用为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部件,而所述第二空间被构造成正好包括作用为空调器的室外单元的部件。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从下面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并结合附图考虑时变得清楚且更容易理解,图中:
图1A和1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透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B是沿着图1A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叶片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一些部件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一些部件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第二空间的一些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一些部件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托盘组件、插入外壳和水箱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辅助构件处的冷凝水流动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水箱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水箱和基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12A和12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水箱的分离和插入操作的视图;
图13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闩锁单元的透视图;
图13B是沿着图13A的线B-B’取得的横截面图;
图13C是沿着图13A的线C-C’取得的横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内的水箱的耦接的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内的水箱的水位传感器的视图;
图16A和16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座和运动感测单元的视图;
图17A和17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运动感测单元的操作的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内的功率消耗、通风强度和压缩机的操作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内在第一排出口的排放温度、通风强度和压缩机的操作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控制系统的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另一控制系统的视图;
图23是用于描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内利用压缩机的排放温度进行的功率消耗控制的概念的视图;以及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图1A和1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透视图。图2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分解透视图,而图2B是沿着图1A的线A-A’取得的横截面图。
设置了壳体10以形成空调器1的外观。
壳体10包括形成左侧和右侧的左侧面板11和右侧面板12。壳体10可以设置有手柄18,以便能够移动空调器1。手柄18可以设置成跨过壳体10的中上部,使得空调器1可以毫无倾斜地移动。即,手柄18可以设置成位于空调器1的重心之上。空调器1的重心可以设置成沿着中心线C穿过,而手柄18可以设置在中心线C上。壳体10在其下部设置有基座13,使得空调器1可以由地板支撑。
壳体10可以包括吸入口102和202和排出口104和204,空气从外侧引入到吸入口102和202中,而壳体10内侧的空气通过排出口104和204排出。
壳体10的内部可以被分隔成第一空间100和第二空间200。第一空间100可以被指定为蒸发空间,这是因为蒸发器(热交换器)50设置在其中,而第二空间200可被指定为冷凝空间,这是因为冷凝器(热交换器30)设置在其中。第一空间100和第二空间200可以被诸如分隔板60分隔。第一空间100内的空气被分隔板60防止与第二空间200内的空气互换。详细地说,分隔板60可以设置成将第一空间100的下部与第二空间200的上部彼此密封。
第一空间100被设置成用于作用为分体空调器1内的室内单元的部件。蒸发器50和第一换气扇122可以设置在第一空间100内。第二空间200被设置成用于作用为分体空调器1内的室外单元的部件。冷凝器30和第二换气扇222可以设置在第二空间200内。但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这种配置,并且这种配置可以改变。例如,制冷剂的流动可以被改变使得第一空间100设置成用于室外单元的功能,而第二空间200被设置用于室内单元的功能。
壳体10设置有第一吸入口102和第一排出口104,所述第一吸入口102与第一空间100连通并且外部空气被引入其中,第一空间100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口104排出。此外,壳体10可以设置有第二吸入口202和第二排出口204,所述第二吸入口202与第二空间200连通并且外部空气被引入到其中,所述第二空间200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口204排出。
第一吸入口102、第一排出口104、第二吸入口202和第二排出口204中的每一个可以设置有用于引导空气流入和流出的导引件15。该导引件15设置用于第一和第二吸入口102和202以及第一和第二排出口104和204,使得它们能够引导空气的流入和流出,并防止外来物质从外侧被引入到壳体10内。
第一和第二吸入口102和202可以分别设置有过滤器构件106和206,以防止外来物质被引入到壳体10内。过滤器构件106和206设置用于第一和第二吸入口102和202,以便能够滤掉被引入到壳体10内的空气中的外来物质。
详细地说,过滤器构件106和206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吸入口102处的第一过滤器构件106以及设置在第二吸入口202处的第二过滤器构件206。第一和第二导引盖107和207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过滤器构件106和206的外侧,使得第一和第二过滤器构件106和206不暴露于外侧。详细地说,第一过滤器构件106可以设置和固定在第一导引盖107和导引件15之间,而第二过滤器构件206可以设置和固定在第二导引盖207和导引件15之间。
第一吸入口102、蒸发器50、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一排出口104可以在第一空间100内设置成行,即,在第一空间100内设置在相同的水平线上,所述第一空间100设置在壳体10的上部。此外,第二吸入口202、冷凝器30、第二换气扇222和第二排出口204可以在第二空间200内设置成行,即,设置在相同水平线上,所述第二空间200设置在壳体10的下部。这种配置简化了通道结构,以使得在空气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减小。
第一排出口104和第二排出口204可以提供成沿相反方向设置。穿过蒸发器50的空气通过第一排出口104排放,而穿过冷凝器30的空气通过第二排出口204排放。如此,第一和第二排出口104和204沿相反方向设置,使得排放空气流不会在排出过程中混合。
压缩机20、热交换器和膨胀单元40可以设置在壳体10内。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冷凝器30和蒸发器50。
压缩机20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并且压缩的制冷剂被引入到冷凝器30。在冷凝器30中,压缩机20所压缩的制冷剂被冷凝成液相。在冷凝过程中,热量被散发到周围。
膨胀单元40将冷凝器30冷凝的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膨胀成低压液态制冷剂。蒸发器50功能为将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20,同时蒸发由膨胀单元40所膨胀的制冷剂,由此,通过利用制冷剂蒸发的潜热与冷却目标热交换而产生制冷效果。室内空间中的空气的温度通过重复这个循环而得以控制。
膨胀单元40具有各种类型。但是,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膨胀单元40可以由毛细管形成。此外,膨胀单元40可以设置成穿过第一空间100和第二空间200之间设置的分隔板60。
第一外壳110可以设置在第一空间100内。
第一外壳100被构造成使得第一流入开口112形成在其一侧,以由蒸发器50覆盖,且第一流出开口114形成在其另一侧。第一换气扇122(将在下面描述)设置在第一外壳110中。第一外壳110包括第一通风导引件120,以形成第一换气扇122的通道。
第一流入开口112被设置成由蒸发器50覆盖,并且设置成引入第一换气扇122的所有空气穿过蒸发器50。利用这种构造,蒸发器50的热交换效率得以提高。从第一吸入口102引入的空气经蒸发器50和第一流入开口112引入到第一换气扇122,且从第一换气扇122通过第一流出开口114和第一排出口104排出到外侧。空气从第一吸入口102沿着其流动到第一排出口104的通道被限定为蒸发通道PE。
第二外壳210可以设置在第二空间200内。
第二壳体210被构造成使得第二流入开口212形成在其一侧,以由冷凝器30覆盖,并且第二流出开口214形成在其另一侧。第二换气扇222(将在下面描述)被设置在第二外壳210内。第二外壳210包括第二通风导引件220,以形成第二换气扇222的通道。
第二流入开口212设置成由冷凝器30覆盖,并且设置成引入第二换气扇222的大部分空气穿过冷凝器30。利用这种构造,冷凝器30的热交换效率得以提高。空调器1的控制单元70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壳210中。控制单元70被设置成由控制单元盖71覆盖,并且可以设置有空气流入孔76,以形成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二冷凝通道PC2。
换气扇可以包括为第一空间100设置的第一换气扇122和为第二空间200设置的第二换气扇222。第一换气扇122设置在第一吸入口102和第一排出口104之间,并且导引从第一吸入口102引入的空气,以能够穿过蒸发器50而排放到第一排出口104。第二换气扇222设置在第二吸入口202和第二排出口204之间,并导引从第二吸入口202引入的空气以能够穿过冷凝器30而排放到第二排出口204。
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分别设置在第一通风导引件120和第二通风导引件220内侧。从换气扇122和222排出的空气流被通风导引件120和220导引。从而,通风导引件120和220导引排出空气流,以能够排放到第一排出口104和第二排出口204。
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可以分别被第一驱动器124和第二驱动器224驱动。利用这种构造,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可以被独立驱动。该驱动可以根据空调器1的操作环境或者空调器1的设定温度变化。第一驱动器124或第二驱动器224由从控制单元70接收的电信号操作。例如,第一驱动器124或第二驱动器224可以包括电机。
第一换气扇122或第二换气扇222的类型没有限制。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可以采用离心风扇。但是,换气扇122和222不局限于这种离心风扇。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叶片的透视图。
在图3中,第一外壳110的第一流出开口114被示为没有安装到空调器1上的导引件15。
第一通风导引件120可以设置有叶片140,用于导引通过第一换气扇122排出的空气穿过第一流出开口114而到达壳体10的外侧。
叶片140可以包括水平叶片142,用于导引排放空气的向上/向下方向。叶片140可以设置在导引件15的内侧,以便不直接暴露于外侧。
叶片140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电机电气控制,或者可以通过单独的控制手柄144来控制。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水平叶片142可以设置成联接到水平枢转连接器143,以在相同方向指向并且通过为多个水平叶片142中的任一个设置的控制手柄144向上/向下倾斜。控制手柄144设置成跨过导引件15暴露于外侧,以能够从外侧竖直地控制所述控制手柄144。
此外,多个竖直叶片146可以设置成耦接到竖直枢转连接器147,以在相同方向上指向,并且通过为多个竖直叶片146中的任一个设置的叶片驱动器148向左/向右倾斜。利用这种构造,空气通过第一排出口104排出的方向可以得到控制。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一些部件的平面图,而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一些部件的透视图。
热交换器30和50以及换气扇122和222中的每一个可以设置成使得其重心位于空调器1的中间。详细地说,假设从手柄18的中间沿着向下方向或指向基座的方向的竖直延伸线是中心线C,热交换器30和50以及换气扇122和222中的每一个可以设置成其重心穿过该中心线C。
具体地说,蒸发器50和冷凝器30跨过分隔板60设置在上侧和下侧上,以彼此间隔给定角度,并且可以设置成使得其重心穿过所述中心线C。此外,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可以跨过分隔板60设置在上侧和下侧上。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可以设置成使得其重心穿过所述中心线C。
冷凝器30接收来自穿过压缩机20的气态制冷剂的环境热量,并且吸收制冷剂自身的显热(sensible heat)和潜热,以冷凝制冷剂。蒸发器50理论上仅从相同流量(flowrate)的制冷剂吸收蒸发的潜热,并且将制冷剂蒸发以吸收环境热量。如此,冷凝器30可以设置成具有比蒸发器50更宽的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凝器30设置成具有比蒸发器50更宽的面积,并且热交换器设置成使得它们之间的重心邻近中心线C。为了使得空调器1更小,冷凝器30设置成相对于蒸发器50以给定角度倾斜。即,冷凝器30和蒸发器50设置成彼此以给定角度间隔开。由此,可以增加空调器1的内部空间的空间效率。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第二空间的一些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第二外壳210、冷凝器30、压缩机20、第二换气扇222和第二通风引导件220可以设置在第二空间200内。
用于空调器1的操作的控制单元70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壳210的一侧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70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壳210的上部处。
第二空间200可以包括第一冷凝通道PC1,空气沿着该第一冷凝通道PC1穿过第二吸入口202、冷凝器30和第二换气扇222,并且排放到第二流出开口214和第二排出口204,并包括第二冷凝通道PC2,空气沿着该第二冷凝通道PC2穿过第二吸入口202、控制单元70和第二换气扇222,并排放到第二流出口214和第二排出口204。
从第二吸入口202引入的空气被分配以流动到第一冷凝通道PC1和第二冷凝通道PC2,并且在沿着第一冷凝通道PC1穿过的同时与冷凝器30交换热量,并在沿着第二冷凝通道PC2流动的同时导致热量从控制单元70释放。
详细地说,控制单元70的一侧形成有空气流入孔76,使得引入到第二吸入口202的那部分空气可以被引入,并且控制单元70的另一侧设置成与具有第二换气扇222和第二通风引导件220的第二外壳210的内部空间连通。
如果沿着第二冷凝通道PC2穿过的空气的流量大于沿着第一冷凝通道PC1穿过的空气的流量,冷凝器30的热交换效率会降低,并由此形成在第二冷凝通道PC2上的空气流入孔76可以形成为小于冷凝器30的宽度。
详细地说,空气流入孔76可以形成为这样的尺寸以耗散控制单元70的电路板72的热量以及安装在电路板72上的散热器74的热量。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一些部件的透视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托盘组件、插入外壳和水箱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辅助构件处的冷凝水流动的视图。
空调器1设置成能够在冷却模式和去湿模式下工作。在冷却模式下,制冷剂通过压缩机20、冷凝器30、膨胀单元40和蒸发器50循环,并且被冷却的空气通过蒸发器50和外部或室内空气的热交换而排出到空调器1之外。在去湿模式下,由于制冷剂的流动以及在冷却模式下外部空气的流入和流出而在蒸发器50的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被去除,由此去除了空气中的水份。
托架组件300被设置成操作冷却模式和去湿模式。
详细地说,在冷却模式下,从蒸发器50产生的冷凝水被排放到冷凝器30,以改善冷凝器30的热交换效率。此外,在去湿模式下,从蒸发器50产生的冷凝水被排放到其中存放冷凝水的水箱450,以去除空气中的水份。
水箱450设置成收集从蒸发器50产生的冷凝水。水箱450不局限于这种配置或形状。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水箱450形成为盒的形状,并且被设置成在壳体10的下部可以从壳体10上分离。
托盘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一托盘310和第二托盘320。
第一托盘310设置有水存储空间310a,从蒸发器50产生的冷凝水储存在水存储空间310a内。第二托盘320设置成从第一托盘310接收冷凝水并将冷凝水排放到冷凝器30。
第一托盘310形成在蒸发器50之下,使得其指向蒸发器50的一侧具有开放水管道的形状。由此,蒸发器50和从外侧引入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所产生的冷凝水可以被收集在第一托盘310中。
第一托盘310可以作为独立部件被设置在蒸发器50之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托盘310形成为从分隔板60延伸,以收集从蒸发器50产生的冷凝水,并同时作为分隔板60的一部分将壳体分隔成第一空间100和第二空间200。
第一托盘310可以包括形成为面向蒸发器50的下部的第一托盘底部312和形成为从第一托盘底部312的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一托盘凸缘314。
第一托盘底部312设置有排水孔312a,以便能够将冷凝水供给到第二托盘320。第一托盘底部312可以形成为朝向排水孔312a倾斜,使得从蒸发器50掉落并收集在第一托盘310上的冷凝水可以平顺地通过排水孔312a排放。第一托盘底部312形成为等于或大于蒸发器50的下部的宽度,并可以防止从蒸发器50产生的冷凝水掉落到第一托盘310的外侧并污染空调器1的内部空间。
第二托盘320设置成从第一托盘310接收冷凝水并将其排放到冷凝器30。
第二托盘320设置在冷凝器30之上并可以形成为在冷凝器3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托盘320设置有供给空间320a,从第一托盘310传送的冷凝水被存放在该供给空间320a内,以能够将冷凝水全部供给到冷凝器30。
第二托盘320可以包括形成为与冷凝器30的上部相对应的第二托盘底部322和形成为从所述第二托盘底部322的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二托盘凸缘324。
第二托盘底部322设置有至少一个供给孔322a。所述供给孔322a彼此间隔设置,以对应于冷凝器30的上部形状。从蒸发器50产生的冷凝水经供给孔322a供给到冷凝器30,并且润湿冷凝器30的表面。由此,可以提高冷凝器30的热交换效率。
第二托盘底部322形成为与冷凝器30的下部平行。此外,第二托盘底部322可以设置成在朝向第二托盘底部322的端部的方向上倾斜,使得从蒸发器50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通过供给孔322a平顺地排出。至少一个供给孔322a可以在第二托盘底部32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
详细地说,多个供给孔322a沿着第二托盘底部3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托盘底部322可以设置成使得从第一托盘310通过排水孔312a排出的冷凝水被均匀供给到多个供给孔322a并使得设置在流入第二托盘底部322内的冷凝水的行进路径的下游上的供给孔322a位于比设置在上游的供给孔322a更低的位置。
第二托盘底部322形成为对应于冷凝器30的上部的宽度,并且能够防止从蒸发器50产生的冷凝水掉落到冷凝器30之外,以污染空调器1的内部空间。
第二托盘320可以包括供给导引件326,用于将来自第一托盘310的排水孔312a的冷凝水导引到第二托盘320的供给空间320a。供给导引件326形成为从第二托盘320延伸,并可以与第二托盘320一体形成。供给导引件326的端部形成为在第一托盘310的排水孔312a之下穿过,并且形成运动通道,使得排放到排水孔312a的冷凝水被导引到第二托盘320的供给空间320a。
第二托盘320可以包括扩散肋322b,所述扩散肋322b设置在第二托盘底部322上并且在冷凝水的运动路径上相对于供给孔322设置在上游。扩散肋322a可以在冷凝水的运动路径上相对于供给孔322a设置在上游,以防止沿着供给导引件326移动的冷凝水集中在多个供给孔322a之中的靠近供给导引件326的供给孔324a上并被引入其中。冷凝水沿第二托盘320的长度方向被扩散肋322b分散。由此,可以更均匀地将冷凝水引入到多个供给孔322a中,使得没有一个孔作为减小冷凝水流动的瓶颈。
辅助构件340可以设置在第二托盘320和冷凝器30之间,使得从第二托盘320排出的冷凝水被均匀供给到冷凝器30。
辅助构件340设置成使得从第二托盘320的至少一个供给孔322a排出的冷凝水能够被均匀扩散并排放到冷凝器30的上部。辅助构件340可以具有多孔结构,例如,海绵结构。
辅助构件340设置成覆盖冷凝器30的上部,并可以在压力下设置在冷凝器30和第二托盘320之间,以能够将冷凝水平顺地排放到冷凝器30。
托盘组件3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托盘330。第三托盘330可以设置在冷凝器30之下,使得穿过冷凝器30的冷凝水被收集。第三托盘330设置在冷凝器30之下,形成为沿着冷凝器3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有排放空间330a,使得穿过冷凝器30的冷凝水可以被收集。
第三托盘330可以包括形成为对应于冷凝器30的下部的第三托盘底部332以及形成为从所述第三托盘底部332的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三托盘凸缘334。
第三托盘底部332设置有排放孔332a,以能够将冷凝水排放到水箱450。第三托盘底部332可以形成为朝向排放孔332a倾斜,使得从冷凝器30掉落并收集在第三托盘330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放孔332a平顺地排出。第三托盘底部332形成为等于或大于冷凝器30的下部的宽度,并且能够防止从冷凝器30产生的冷凝水掉落到第三托盘330的外侧而污染空调器1的内部空间。
排放孔332a可以通过开/关盖350打开/关闭。开/关盖350设置成移动到关闭位置350a以用于关闭排放孔332a以及打开位置350b以用于打开排放孔332a。从关闭位置350a到打开位置350b的运动通过将在下面描述的水箱450的打开突起478而执行,并且从打开位置350b到关闭位置350a的运动可以通过静载(dead load)执行。
第三托盘330可以设置为独立部件。在实施方式中,第三托盘330可以与插入外壳400一体形成,水箱450(将在下面描述)放置在该插入外壳400中。
下面,将根据冷却模式和去湿模式描述空调器1的操作。
在冷却模式下,从蒸发器50的表面产生的冷凝水被存放在第一托盘310中,并且第一托盘310内存放的冷凝水通过第二托盘320的供给孔322a润湿冷凝器30的表面。由此,可以提高冷凝器30的热交换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的水份被转化成冷凝水,并且冷凝水在冷凝器30的表面上再次蒸发。如此,外部空气的湿度能够保持近乎恒定。
在去湿模式下,从蒸发器50的表面产生的冷凝水被存放在第一托盘310中,并且第一托盘310内存放的冷凝水通过连接第一托盘310和水箱450的旁通管(未示出)排放到水箱450中。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的水份被转化成冷凝水,并且冷凝水被排放到水箱450。如此,外部空气的湿度逐渐减小。即,在这个过程中去除了水份。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水箱。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水箱的内部的透视图,而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内的水箱和基座的分解透视图。
水箱450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下部,使得根据空调器1的冷却模式或去湿模式产生的冷凝水可以被存储。
水箱450可拆卸地设置在空调器1中,并且被设置成能够放置到壳体10的下部处设置的插入外壳400中或者从插入外壳400中取出。为此目的,插入外壳400的内部设置有落座空间400a,该落座空间400a对应于水箱450的形状,使得水箱450可以被放置。
水箱450包括存储外壳460和设置在存储外壳460的一侧上的外壳盖470,该存储外壳460具有存储空间460a,冷凝水被容纳在该存储空间460a中。所述存储外壳460可以设置有开口上表面,并且外壳盖470可以设置成打开/关闭所述存储外壳460的开口上表面。
外壳盖470可以设置有流入孔472,以对应于第三托盘330的排放孔332a。流入孔472设置在排放孔332之下使得通过排放孔332a排出的冷凝水被引入到水箱450中。流入孔472的宽度可以被设置成对应于排放孔332a的宽度。
外壳盖470可以设置有流入倾斜平面474,该流入倾斜平面474沿着流入孔472的周边形成,并且形成为从相邻外壳盖470的上表面朝向流入孔472倾斜。流入倾斜平面474沿着流入孔472的周边形成,并且导引从排放孔332a排出的冷凝水,使得被排出的冷凝水可以被稳定引入到流入孔472中。
外壳盖470在其内表面上设置有导引管476,该导引管476引导通过流入孔472引入的冷凝水。导引管476形成为杆状,并且在其内部具有与流入孔472连通的导引孔476a。通过流入孔472引入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导引管476的导引孔476a引导并且可以被引入到水箱450中。
导引管476可以与外壳盖470一体地形成在外壳盖470的内侧上。导引管476的端部与存储外壳460的底部间隔开,使得通过导引管476排放的冷凝水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外壳460中。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基于水箱的插入的开/关盖的操作。
图12A和12B是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水箱的分离和插入操作的视图。
外壳盖470可以设置有打开突起478,该打开突起邻近流入孔472设置在其外侧上。打开突起478设置成将排放孔332a的开/关盖350推出,以能够从关闭位置350a移动到打开位置350b。开/关盖350由打开突起478操作。由此,当水箱450被插入到空调器1内时排放孔332a被打开,而当水箱450从空调器1分离时,排放孔332a被关闭。
在图12A中,当水箱450被插入时,打开突起478推起开/关盖350,并且开/关盖350从关闭位置350a移动到打开位置350b。开/关盖350具有盖抵压面352,所述盖抵压面352以倾斜方式形成,使得开/关盖350能够在垂直于水箱450被插入的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在水箱450被插入到落座空间400a内的同时,打开突起478按压盖抵压面352,并且开/关盖350沿向上方向从关闭位置350a移动到打开位置350b。
如图12B所示,当水箱450被分离时,开/关盖350由于其静载而移动到关闭位置350a,关闭排放孔332a。当排放孔332a被关闭时,从冷凝器30向第三托盘330掉落的冷凝水不被排出并且收集在第三托盘330内。
由于开/关盖350由水箱450的打开突起478操作,能够在水箱450从空调器1分离时限制冷凝水的排放以防止空调器1的内部被污染,并且在水箱450插入到空调器1内时导引冷凝水从第三托盘330排放到水箱450。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水箱从插入外壳分离以及插入到插入外壳的过程。
图13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闩锁单元的透视图。图13B是沿着图13A的线B-B’取得的横截面图,而图13C是沿着图13A的线C-C’取得的横截面图。
其中放置水箱450的插入外壳400可以设置有闩锁单元410。
闩锁单元410设置成在水箱450插入到插入外壳400内或者从插入外壳400分离时能够闭锁或解锁水箱450。
水箱450设置成以推动且推动操作(push-and-push operation)从插入外壳400分离。在此,在水箱450被闩锁单元410闭锁的状态下,当水箱450被推动时,水箱450被解锁。在水箱450被解锁的状态下,当水箱450被推动时,水箱450被闭锁。
闩锁单元410包括闩锁突起412,该闩锁突起形成为从水箱450的外壳盖470的上表面突出,并且还包括闩锁420,该闩锁420设置成卡持或释放闩锁突起412。
闩锁420设置在插入外壳400的内侧,使得水箱450固定到插入外壳400上。闩锁突起412以突出形状设置在外壳盖470的上表面上。闩锁突起412可以插入到闩锁420B中。
闩锁420可以包括固定在固定部分内侧的闩锁壳体422、在闩锁壳体422内往复运动的滑动构件424、弹性支撑滑动构件424的弹簧426、为滑动构件424设置的导引槽428、其固定端430a铰接到闩锁壳体422且其可移动端430b插入到导引槽428中并导引或限制滑动构件424的往复运动的导引杆430、以及设置在滑动构件424的端部以卡持或释放闩锁突起412的卡持构件432。卡持构件432设置成围绕其旋转轴可旋转,并且通过滑动构件424的前进/后退运动而旋转。卡持构件432移动到接收位置432a,在该接收位置,它旋转以能够接收闩锁突起412,并可以移动到约束位置432b,在该约束位置,它从接收位置432a旋转以卡持闩锁突起412。
卡持构件432可以由闩锁壳体422的抵压面从接收位置432a旋转到约束位置432b,并且由复位弹簧434从约束位置432b移动到接收位置432a。
当水箱450被推入到插入外壳400中时,闩锁突起412在水箱450被插入的方向上移动。然后,闩锁突起412在插入方向上推动滑动构件424。
滑动构件424克服弹簧426的弹力,并且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在此,导引杆430的可移动端430b沿着导引槽428在虚线A的方向上移动。
结果,导引杆430的可移动端430b被导引槽428的支撑面428a支撑,并由此滑动构件424的运动被停止。在此,卡持构件432被旋转以能够卡持闩锁突起412,并且水箱450被固定。详细地说,卡持构件432从接收位置432a旋转到约束位置432b,并且约束闩锁突起412,同时其旋转轴433在插入方向上与滑动构件424一起移动,并且其一侧被闩锁壳体422的抵压面422a按压。
在这种状态下,当水箱450在插入方向上再次被按压时,导引杆430的可移动端430b沿着导引槽428在实线B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卡持构件432返回到初始状态。由此,被卡持构件432卡住的闩锁突起412被释放,并且水箱450被解脱,以在分离方向上移动。详细地说,卡持构件432的旋转轴433在分离方向上与滑动构件424一起移动,并且卡持构件432被复位弹簧434从约束位置432b旋转到接收位置432a,并释放闩锁突起412的约束。
同时,水箱450的前表面可以设置有推动部分452,用户可以容易推动该推动部分452。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水箱和插入外壳的分离和联接。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的水箱的联接的视图。
外壳盖470设置在存储外壳460的开口上表面上,以可拆卸地耦接。外壳盖470的一侧设置成配合到存储外壳460中,并且外壳盖470的另一侧设置成被钩构件480钩到存储外壳460上。
详细地说,存储外壳460在其一侧上设置有配合鼻部461,该配合鼻部461对应于外壳盖470的一侧,以能够约束外壳盖470的所述一侧,并且在其另一侧上设置有固定鼻部462,该固定鼻部462对应于外壳盖470的钩构件480,以能够约束该外壳盖470的所述另一侧。
外壳盖470在其一端可以设置有钩构件480,以能够钩到存储外壳460的固定鼻部462上。钩构件480通过下面将描述的开/关构件464释放固定鼻部462上的约束。具体地说,当存储外壳460的开口侧被外壳盖470密封时,钩构件480被钩到存储外壳460的固定鼻部462上并由此保持密封状态。当存储外壳460的一侧被打开时,开/关构件464被设置成将钩构件480和固定鼻部462彼此分离。
钩构件480可以包括钩构件主体480a和卡扣部分480b,所述钩构件主体480a形成为从外壳盖470沿着存储外壳460的外横向面延伸,所述卡扣部分480b形成在所述钩构件主体480a的端部,以朝向存储外壳460突出,从而被钩在固定鼻部462上。钩构件主体480a可以设置有预定曲率,以便将卡扣部分480b紧密地推向存储外壳460,且卡扣部分480b不会轻易从固定鼻部462上分离。此外,钩构件主体480a设置有弹性,以在开/关构件464被操作时能够分离钩构件480和固定鼻部462。
开/关构件464可以包括开/关构件主体465、推动部分466、弹性返回部分467和解钩部分469。
开/关构件主体465设置成沿着存储外壳460的外表面可滑动。推动部分466被设置成在开/关构件主体465处从外侧接收外力。弹性返回部分467施加抵抗所述外力的力,使得被推动部分466按压而滑动的开/关构件464再次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弹性返回部分467可以由弹性材料形成,以便产生用于返回到初始位置的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使用弹簧。但是可以使用任何部件,只要它能够将开/关构件464移动到初始位置。弹性返回部分467可以设置成其一端固定到存储外壳460上,而其另一端固定到开/关构件主体465的内侧。
解钩部分469设置在开/关构件主体465的一侧处,在开/关构件主体465运动的情况下与钩构件480形成接触,并且将钩构件480从固定鼻部462上分离。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水箱的水位传感器。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水箱的水位传感器的视图。
存储外壳460可以在其中设置有水位传感器490。
水位传感器490设置成能够探测存储外壳460内的冷凝水的量。水位传感器490设置在存储外壳460内侧,并设置有浮力,以能够通过冷凝水而与存储外壳460的底部460b分离。根据冷凝水的量,水位传感器490由于浮力而在传感器移动空间492内移动。传感器移动空间492设置成与存储空间460a连通,使得冷凝水可以流动到传感器移动空间492内。
存储外壳460可以设置有传感器导引件494,用于约束水位传感器490的向左/向右运动,使得水位传感器490可以仅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移动。传感器导引件494作用为存储空间460a和传感器移动空间492之间的分隔件,使得水位传感器490不会离开传感器移动空间492,并且冷凝水可以流动到传感器移动空间492内。此外,移动约束件496设置在水位传感器490的上侧上,以限制水位传感器490不能移动超过给定高度。
基座13可以设置有传感器探测器498,以对应于水位传感器490。传感器探测器498可以设置有磁性。当水位传感器490由于存储外壳460内升高的冷凝水的浮力而漂浮时,存储外壳460内的冷凝水的量由于水位传感器490和传感器探测器498之间的磁力的变化而被探测。当存储空间460a达到高水位时,传感器探测器498向控制单元79发送电信号,以便停止空调器1的操作,使得冷凝水不再产生。相反,水位传感器490可以设置有磁性,使得传感器探测器498探测磁力。这同样实现存储空间460a的水位能够被探测。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用于感测运动构造或操作。
图16A和16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座和运动感测单元的视图,而图17A和17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运动感测单元的操作的视图。
当空调器1在空调器1操作过程中掉落或移动到并呆在另一地方时,空调器1的操作被运动感测单元500限制。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运动感测单元500。
基座13具有至少一个防滑部分520,该防滑部分520被设置成防止空调器1在操作过程中滑动。防滑部分520形成为从基座13向下突出,以与地板形成接触,并防止空调器1滑动。防滑部分520并不局限于在此描述的布局和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滑部分520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沿着基座13的周边宽阔地设置,以便将空调器1稳定地支撑在地板上。
基座13具有至少一个腿部分530,该腿部分530设置成防止空调器1在操作过程中掉落。腿部分530为基座13设置,以与地板形成接触。在不使用时腿部分530被折叠以设置到基座13的底部上,并且当使用时展开以稳定地支撑空调器1。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一对腿部分530被设置成在向左/向右方向上设置,在该向左/向右方向上,与向前/向后方向相比,空调器1相对窄。
基座13可以包括运动感测单元500。
当基座13与地板分离时,运动感测单元500探测到这个,并向控制单元70发送信号。空调器1的操作被控制单元70停止。
运动感测单元500具有与基座13的底部平行的单元旋转轴512,使得其端部在向上/向下方向上旋转。
运动感测单元500包括单元主体510、地板接触部分510a、和开关操作部分510b,所述单元主体510的相对两端设置成相对于单元旋转轴512上下运动,所述地板接触部分510a设置在单元主体510的一端处以与地板形成接触,而所述开关操作部分510b设置在单元主体510的另一端处,并操作微动开关514。
基座13包括基座盖14和基座主体115。所述基座盖14形成有运动孔14a使得地板接触部分510a能够上下移动。运动感测单元500设置在基座盖14和基座主体115之间,并且可旋转地设置在基座主体115处。
如图17A中所示,运动感测单元500设置成移动到正常位置500a,在该位置,在单元旋转轴512用作支点的情况下,地板接触部分510a与地板形成接触,并且开关操作部分510b打开微动开关514。如图17B中所示,运动感测单元500被设置成移动到探测位置500b,在该探测位置,在单元旋转轴512用作支点的情况下,地板接触部分510a与地板分离,并且开关操作部分510b关闭微动开关514。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通常,空调器1具有由实际室内温度和用户的设定温度之间的差所决定的负载,以便控制整个室内空间的温度。但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空调器1类似于个人空调器1设置,使得被冷却的空气或被加热的空气仅局部施加到空气调节空间的一部分,而非冷却或加热整个空气调节空间。如此,目标风量被设定,而非设定目标温度,并且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可以被控制以适应设定的目标风量。由此,空调器1以相同的功率输入被操作。
作为本公开的压缩机20,可以使用容量控制压缩机。容量控制压缩机的一个示例例如可以包括变频压缩机。即使当在制冷循环中所有部件具有相同的容量,负载会根据操作环境,如环境温度、环境条件等变化。当需要高负载和大容量时,变频压缩机增大操作频率,这导致压缩机20的转数和容量增加。相反,当负载低时,变频压缩机减小操作频率,这导致压缩机20的转数和容量减小。
通常,在其他部件无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增加,压缩机20的容量增大,并且功率输入也增大。此外,在其他部件无变化的情况下,如果用于蒸发器50的风量增加,则排放空气的温度增加并且冷却效率降低。
在制冷循环的部件没有变化的状态下,当负载增加时功率输入增大,而当负载减小时功率输入减小。功率输入是指构成空调器1的所有功率消耗部件所消耗的总功率输入。例如,功率输入可以包括压缩机20、用于鼓风机的电机和控制单元70所消耗的输入。特别是,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占总功率输入的非常高的百分比,并且其变化很大。从而,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是控制空调器1的功率输入的最重要因素。
此外,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与操作频率成比例地增加,但是尽管相同频率,随着操作压力或温度而具有很大差异。操作压力是由冷凝器30的效率来确定的,并且冷凝器30的效率根据第二换气扇222的风量变化。即,当风量减小时,压力突然增大。结果,当操作频率高时或者当第二换气扇222的风量小时,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增大。
在本公开中,容量控制的变频压缩机用作压缩机20,并且其转数能够被控制的压缩机20用于使得用户能够选择空调器1的理想风量。此外,消费者适于仅选择理想风量,以便从使用空调器1的用户的角度看提高使用方便性。例如,当用户设定(或选择)风量时,压缩机20被控制以根据设定的风量以最佳状态选择和操作压缩机20的转数。即,当风量被选择时,压缩机20被控制使得其操作频率变化。结果,空调器1被设计成在功率输入大致恒定的状态下操作。
此外,在本公开中,用于围绕蒸发器50发送空气的第一换气扇122的旋转速度和用于围绕第一换气扇122和冷凝器30发送空气的第二换气扇222的旋转速度彼此协作。更具体地说,第二换气扇222的旋转速度(风量)与第一换气扇122的旋转速度(风量)协作。从而,当用户设定第一换气扇122的风量以获得理想风量时,第一换气扇122以用户设定的风量旋转,并从而第二换气扇222也以与第一换气扇122相同的风量旋转。例如,如果用户设定的风量为高,第一换气扇122以高速旋转,并发送强风,并且第二换气扇222也以高速旋转并发送强风。相反,如果用户设定的风量是低,则第一换气扇122以相对低速度旋转,并且送弱风,而第二换气扇222也以相对低速度旋转,并送弱风。
表1表示根据操作频率的变化,风量和功率输入之间的关系。表1在图18中以曲线示出。行的项目包括风强度,而列中的项目包括压缩机的操作频率。
表1:
强风 | 中风 | 弱风 | 柔风 | |
30 | 69.0 | 76.6 | 80.0 | 86.1 |
34 | 88.7 | 87.9 | 92.7 | 101.3 |
37 | 94.9 | 95.0 | 103.0 | 113.2 |
40 | 105.0 | 108.0 | 112.7 | 124.7 |
47 | 120.0 | 127.0 | 135.6 | 151.8 |
例如,可以发现当空调器在功率输入被限制到120W的前提下操作时,在相同风量下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的增加导致功率输入的增加。此外,可以发现当风量低时,与风量高相比,功率输入增大。总之,当在非常低风量的状态下操作频率超过39Hz时,功率输入超过120W。当在高风量的情况下操作频率超过46Hz时,功率输入超过120W。
因此,当水平线在功率输入是120W的点处向右画时,它与根据每个风量的线相交。在这个交点处的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是在相对应的风量下压缩机20的需要操作频率。
表2表示取决于操作频率中的变化从第一排出口104排放的风量和空气的温度之间的关系。表2在图19中以曲线示出。横向行中的项目是风的强度,纵向列中的项目是压缩机的操作频率。
表2:
强风 | 中风 | 弱风 | 柔风 | |
30 | 16.6 | 16.3 | 15.8 | 15.4 |
34 | 16.2 | 15.9 | 15.4 | 15.0 |
37 | 15.8 | 15.6 | 15.0 | 14.8 |
40 | 15.8 | 15.3 | 14.7 | 14.5 |
47 | 14.9 | 14.6 | 14.0 | 13.7 |
当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增加时,容量增大。如此,如果风量相同,从第一排出口104排放的空气的温度降低。此外,当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是相同的时,风量增加,从第一排出口104排放的空气的温度增加。
结果,当压缩机20被操作使得功率输入保持恒定时,从第一排出口104排放的空气的温度能够一直保持类似,并且根据操作条件的排放温度之间的偏差可以大大减小。
此外,当压缩机20被操作使得功率输入保持恒定时,通过将实际总功率输入限制在空调器1所需的最大功率输入的限制条件之内,空调器1能够在稳定的电源需求环境(power supply-demand environment)下操作。在此,最大功率输入的限制条件可以或是功率消耗量的限制规范或者电源的额定功率(即,在电源处向空调器1的额定功率输出)。如上所述,由于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占了总功率输入的非常高百分比,并且其变化非常大,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是控制空调器1的功率输入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假设压缩机20之外的功率消耗部件的功率输入具有变化和强度小的固定值,仅通过保持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恒定,空调器1的总功率输入可以被恒定地保持。在恒定保持空调器1的总功率输入的情况下,自然会考虑压缩机20之外的功率消耗部件的功率输入。
当压缩机20是变频压缩机时,它最初以大约20Hz的操作频率操作。当操作频率在逐渐增加的同时达到设定操作频率时,操作频率被固定。压缩机20在固定的操作频率下操作。期望稳定地操作压缩机20,这是因为当压缩机20从开始就以高操作频率操作时,压缩机20会经历过度负载。
在压缩机20的操作过程中,当从压缩机20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达到78℃时,操作频率被固定在这种状态下,而不进一步增大。如果即使在这种状态下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升高到82℃,功率输入超过120W。如此,当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达到73℃时,操作频率被降低。尽管降低操作频率的指令,如果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持续升高到87℃而不降低的话,压缩机20被停止。当压缩机20被停止时,所有功能停止,并且操作从头重新开始。当室内温度升高到超过允许范围时,当过滤器构件106和206被覆盖在灰尘中而减小了风量时,或者当第一和第二排出口104和204堵塞而减小风量时,这就会发生。
总之,如下面表3所示,当设定风量是“高”、“中”、“低”和“非常低”时,如果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被设定为47、40、37和34,则功率输入为120W、108.0W、103.0W和101.3W。可以发现功率输入保持在120W或更低。从排放空气的温度的角度,可以发现,当设定风量为“高”、“中”、“低”和“非常低”时,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被设定为47、40、37和34,并由此排放空气的温度是14.9℃、15.3℃、15.0℃和15.0℃,并且几乎保持恒定。结果,功率输入被稳定保持在限制强度(例如,120W)之内,同时用户所设定的风量被毫无变化地保持,并且排放空气的温度也可以毫无变化地被保持。
表3
强风 | 中风 | 弱风 | 柔风 | |
30 | ||||
34 | 101.3 | |||
37 | 103.0 | |||
40 | 108.0 | |||
47 | 120.0 |
表4
强风 | 中风 | 弱风 | 柔风 | |
30 | ||||
34 | 15.0 | |||
37 | 15.0 | |||
40 | 15.3 | |||
47 | 14.9 |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控制系统的视图。如图20所示,从交流(AC)电源2002提供的AC功率被直流(DC)电源2004转变成DC,并然后提供到空调器1。DC电源2004可以是作用为与空调器1独立的单独装置的DC适配器。
在空调器1中,配电单元2006将DC电源2004输出的电压(例如,12V或24V)转变成空调器1的相应部件所需要的各种电压,并且提供所转变的电压。例如,压缩机20、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可以被提供12V或24V,而无需变化,但是都需要低电压的控制单元70、输入单元2010和运动感测单元500可以被提供有相对低电压的5V或3.3V。
输入单元2010可以包括电源按钮2012和风量设定单元2014。电源按钮2012旨在使用户能够进行空调器1的开/关控制。当电源按钮2012被打开时,空调器1在可操作状态下初始化,同时被供电。当电源按钮2012被断开时,空调器1不被供电并且停止所有操作。风量设定单元2014旨在使用户能够设定空调器1的第一换气扇122的风量(例如,旋转速度)。第一换气扇122设置在第一排出口104和蒸发器50之间,并且通过第一排出口104排放蒸发器50周围的被冷却空气(或者当作为冷凝器操作时排放加热的空气)。风量的设定可以分成高/中/低/非常低,但是并不局限于这种划分。风量的设定可以按照更简单或更复杂的方式划分,并且可以称作另一种类型的名称。
运动感测单元500探测空调器1在操作的同时是否掉落或者是否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并且将探测结果通知控制单元70,以便限制空调器1的操作。
控制单元70控制空调器1的总体操作。尤其是,控制单元70控制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使得空调器1的功率输入(或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不超过预设极限,同时保持风量设定单元2014所设定的风量。为此目的,控制单元70将如上所述的关于风量和操作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数据(如表1至4所示)以查询表的形式固定,并且参照所固定的数据,控制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该操作频率对应于设定风量。这种控制单元70所执行的控制方法将在下面参照图21描述。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视图。如图21所示,用户操作电源按钮2012,以给空调器1供电,并由此空调器1被初始化(S2102)。在初始化之后,当用户操作风量设定单元2014以设定风量时,控制单元70从风量设定单元2014接收风量的设定(S2104)。
控制单元70决定与设定风量相对应的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S2106)。为此目的,控制单元70参照查询表确定与设定风量相对应的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所述查询表表示关于风量和操作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数据,如上述表1至4所示。在此,控制单元70决定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使得功率输入不超过预设的最大值(例如,120W),同时保持用户设定的风量。当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被决定时,控制单元70以决定的操作频率操作压缩机20,由此实现冷却/加热。
当压缩机按照以这种方式决定的一个操作频率工作的同时接收到设定风量的变化时(S2114中“是”),过程进行到S2106,并且对应于新设定(或变化的)风量的压缩机20的新的操作频率被决定。相反,当压缩机20以一个操作频率操作的同时未接收到设定风量的变化时(S2114中“否”),检查是否给空调器1断电(S2116)。当空调器没有断电时(S2116中“否”),压缩机20以当前操作频率继续操作(S2108)。
当空调器被断电时(S2116中“是”),操作中的部件,如压缩机20、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被停止(S2118)。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的控制方法,压缩机20以对应于设定风量的操作频率操作。由此,功率输入可以被限制到预设值或更小,同时保持设定的风量。这意味着在不改变用户的设定风量的前提下空调器1的功率消耗量被限制到理想值或更小,并由此可以执行有效的功率消耗控制。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另一控制系统的视图。如图22所示,从AC电源2202提供的AC功率被DC电源2204转变成DC,并供给到空调器1。DC电源2204可以是作用为与空调器1独立的单独装置的DC适配器。
在空调器1中,配电单元2206将DC电源2204输出的电压(例如,12V或24V)转变成空调器1的相应部件所需的各种电压,并且提供转变的电压。例如,压缩机20、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可以毫无变化地被供给12V或24V,但是都需要低电压的控制单元70、输入单元2210和运动感测单元500可以被提供相对低电压的5V或3.3V。
输入单元2210可以包括电源按钮2212和风量设定单元2214。电源按钮2212旨在使用户能够进行空调器1的开/关控制。当电源按钮2212被打开时,空调器1在可操作状态下初始化,同时被供电。当电源按钮2212被关闭时,空调器1不被供电并且停止所有操作。风量设定单元2214旨在使用户能够设定空调器1的第一换气扇122的风量(例如,旋转速度)。第一换气扇122设置在第一排出口104和蒸发器50之间,并且通过第一排出口104排放蒸发器50周围的冷却的空气(或在作为冷凝器操作时排放加热的空气)。风量的设定可以分成高/中/低/非常低,但是不限于这种划分。风量的设定可以按照更简单或更复杂的方式划分,并且可以称为另一种类型的名称。
运动感测单元500探测空调器1在操作的同时是否掉落或移动到另一地方,并且将探测结果通知控制单元70,以限制空调器1的操作。
警告单元2216意图为在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或者空调器1的总功率输入达到预设最大限度时发出警报,以使用户能够认识到这个事实。警告单元2216可以包括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声音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压缩机排放温度探测单元2218意图为探测压缩机20的排放侧制冷剂的温度。压缩机排放温度探测单元2218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其安装在压缩机20的排放侧管路的外侧或内侧,并探测制冷剂的温度。此外,压缩机排放温度探测单元2218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其探测压缩机20的排放温度可以被推导出的地方的温度。
控制单元70控制空调器1的总体操作。尤其是,控制单元70控制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使得空调器1的功率输入(或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不超过预设限度,同时保持风量设定单元2214所设定的风量。为此目的,控制单元70将如上述表1至4所示的关于风量和操作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数据以查询表的形式固定,并且参照所固定的数据控制对应于设定风量的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此外,在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超过预设限度时控制单元70首先进一步减小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由此做出尝试使得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减小到预设限度之内。尽管如此,如果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超过预设限度而达到最大限度,通过切断(例如断电)来防止空调器1的功率过载。这种控制单元70所执行的控制方法将在下面参照图23和24予以描述。
图2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中利用压缩机的排放温度进行的功率消耗控制的概念的视图。图23(A)是示出排放温度Tdis和压缩机的功率输入之间的关系的曲线,而图23(B)是示出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和排放温度Tdis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中,基于压缩机的排放温度Tdis与压缩机的20的功率输入的增加成比例地升高这个事实,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从压缩机排放温度Tdis中探测,并且考虑探测结果控制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考虑压缩机排放温度Tdis来控制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的原因如下。当用户设定第一换气扇122的风量时,压缩机20以对应于设定风量的操作频率操作。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冷却/加热的空气被第一换气扇122经其排出的第一排出口104被灰尘或障碍物堵塞,冷却/加热的空气不会平顺地排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用户设定的风量固定,实际风量可能会减小。当第一换气扇122的实际风量减小时,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增大。如此,功率消耗增加并且压缩机排放温度Tdis也升高。由此,在第一换气扇122的设定风量固定的情况下压缩机排放温度Tdis升高这个事实意味着第一换气扇122的实际风量由于灰尘或障碍物的影响而减小,并且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增大。如此,它被探测以控制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由此,虽然第一换气扇122的实际风量减小,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并不过大增加。
在图23(A)和23(B)中,可以发现,在压缩机20的输入功率等于或小于120W的部分内,压缩机排放温度Tdis等于或小于82℃。这个部分被称作“稳定”部分。在“稳定”部分,在第一换气扇122的实际风量未减少并且等于设定风量的结论下,压缩机20以对应于设定风量的操作频率操作,而不改变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
在图23(A)和23(B)中,可以发现,在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超过120W且不大于127W的部分,压缩机排放温度Tdis超过82℃且不大于85℃。这个部分称作“调节”部分。在“调节”部分,在第一换气扇122的实际风量减小的结论下,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被减小以做出尝试使得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减小而落入到120W或更小的范围内。即,压缩机超过120W的当前目标功率输入,但是超过程度不大。如此,通过减小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执行“调节”操作以减小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到小于120W的值。
尽管在图23(A)和23(B)中做出这种调节的尝试,如果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超过125W,可以确定虽然尝试减小(即,调节)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难于将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减小到120W或更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执行“中断”操作,该“中断”操作停止压缩机20和第一排风风扇122的操作以发出警告。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视图。如图24所示,用户操作电源按钮2012以给空调器1供电,并由此空调器1被初始化(S2402)。在初始化之后,当用户操作风量设定单元2014以设定风量时,控制单元70从风量设定单元2014接收风量的设定(S2404)。
控制单元70决定与设定风量相对应的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S2406)。为此目的,控制单元70参照查询表决定与设定风量相对应的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该查询表表示如上述表1至4所示的风量和操作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数据。在此,控制单元70决定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使得功率输入不会超过预设最大值(例如,120W),同时保持用户设定的风量。当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被决定时,控制单元70以决定的操作频率来操作压缩机20,以实现冷却/加热(S2408)。
在压缩机20在以这种方式决定的一个操作频率下操作的同时,控制单元70利用压缩机排放温度探测单元2218探测压缩机20的排放温度Tdis(S2410)。如果探测的压缩机排放温度Tdis是“稳定”范围之内的温度(Tdis=稳定),压缩机20继续以当前决定的操作频率操作(S2412)。即,在这个情况下,即使压缩机20在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被预先设定的稳定范围(小于图23的120W)内以当前操作频率操作,在空调器1处没有电气过载发生,并由此压缩机20持续以当前操作频率操作。
在压缩机20以这种方式在当前操作频率下操作的同时,接收到设定风量变化时(S2414中“是”),过程进行到S2406,并且对应于新设定的(或变化的)风量的压缩机20的新操作频率被决定。相反,在压缩机20以一个操作频率操作的同时未接收到设定风量的变化时(S2414中“否”),检查空调器是否断电(S2416)。当空调器未被断电时(S2416中“否”),过程进行到压缩机20的排放温度探测过程(S2410),并且执行对应于压缩机20的排放温度的操作。
当空调器被断电时(S2416中“是”),操作中的部件,如压缩机20、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被停止(S2418)。
在压缩机20的排放温度探测过程(S2410)中,当探测的压缩机排放温度Tdis是“调节”范围内的温度(Tdis=调节)时,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相比当前操作频率进一步减小,使得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减小(S2422)。即,在这种情况下,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背离预设稳定范围(小于图23的120W)。如此,如果压缩机毫无变化地操作,在空调器1处会发生电气过载。因此,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相比当前操作频率进一步减小,并且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减小。由此,防止在空调器1处发生电气过载。
在压缩机20的排放温度探测过程(S2410)中,当探测的压缩机排放温度Tdis是“中断”范围内的温度(Tdis=中断)时,压缩机20、第一换气扇122和第二换气扇222的操作被停止(S2432),并且警告单元2216发出警告,以使用户能够认识到空调器1的电气过载状态(S2434)。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的控制方法,压缩机20以对应于设定风量的操作频率操作。由此在保持设定风量的同时,功率输入可以被限制到预设值或更小。这意味着空调器1的功率消耗量被限制到理想值或更小,而不会改变用户的设定风量,并由此可以执行有效的功率消耗控制。尤其是,通过压缩机20的排放温度探测压缩机20的功率输入处于“稳定”、“调节”和“中断”状态中的哪个,并且基于探测结果来控制压缩机20的操作频率。由此,在空调器1处不会发生电气过载,并且可以有效控制功率输入。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被记录于包括程序指令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实现通过计算机或处理器实施的各种操作。所述介质,单独或与程序指令相结合,也可以包括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记录于介质上的程序指令可以是用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特别设计和构造的指令,或者它们可以是已知的并且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获得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性介质,如硬盘、软盘和磁带;光学介质,如CD ROM盘和DVD;磁-光介质,如光盘;和硬件装置,该硬件装置特别构造成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等。
程序指令的示例包括如由编译器产生的机器代码和包含更高等级代码的文件两者,所述更高等级代码可以由计算机利用解释程序而执行。所描述的硬件装置可以构造成为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以便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或反之亦然。上述方法可以在通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执行或者可以在诸如在此描述的空调器的特定机器上执行。
通过改善热交换器的结构,本公开的空调器可以做得较小并容易安装。
此外,按需要,空调器的位置可以改变或移动,空调器具有如便携装置那样的方便性。
此外,热交换器的结构和配置被改善以增加热交换效率,并且可以在冷却模式和去湿模式操作。
另外,当用于个人目的或在局部空间内使用时,空调器可以被控制以有效利用功率消耗。
虽然已经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可以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做出变化,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髓,并且本公开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中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其中形成第一吸入口和第一排出口的第一空间以及其中形成第二吸入口和第二排出口并且用分隔板与第一空间分开的第二空间;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以压缩制冷剂;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并且将所述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
膨胀单元,所述膨胀单元将所述冷凝器所冷凝的制冷剂膨胀成低压状态;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且蒸发从所述膨胀单元排出的制冷剂以与周围空气交换热量;
水箱,冷凝水存储在所述水箱中;以及
托盘组件,在冷却模式下所述托盘组件将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排放到所述冷凝器上,并将没有从所述冷凝器蒸发的冷凝水排放到所述水箱,所述托盘组件包括:
第一托盘,该第一托盘具有水存储空间,从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存储在该水存储空间内;
第二托盘,所述第二托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托盘之下,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托盘的冷凝水导引到所述第二托盘的供给导引件,并且设置成将所接收的冷凝水排放到所述冷凝器;以及
第三托盘,所述第三托盘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之下,使得穿过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水被收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第一托盘形成在所述蒸发器之下,使得其指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具有开放水管道的形状,并且设置成使得通过所述蒸发器和从外侧引入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而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在所述第一托盘上;
所述第二托盘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之上并设置成具有供给空间,从所述第一托盘传送的冷凝水被存储在该供给空间中;以及
所述第三托盘被设置成具有排放空间,使得穿过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水被收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托盘和所述冷凝器之间,使得从所述第二托盘排出的冷凝水被均匀供给到所述冷凝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辅助构件被设置成覆盖所述冷凝器的上部,并且在压力下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二托盘之间,以将冷凝水均匀分散到所述冷凝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以允许所述空调器移动,其中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具有设置在所述手柄之下的重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换气扇,所述第一换气扇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并设置在所述第一排出口和所述蒸发器之间;以及
第二换气扇,所述第二换气扇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并设置在所述第二排出口和所述冷凝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一换气扇、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一吸入口在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上设置成行;且
所述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换气扇、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吸入口在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上设置成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排出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沿着所述壳体的向前/向后方向在相反方向上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第一空间包括从所述第一吸入口延伸到所述第一排出口的蒸发通道;
所述第二空间包括从所述第二吸入口延伸到所述第二排出口的冷凝通道;且
所述蒸发通道和所述冷凝通道沿彼此相反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之下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向左/向右方向上以给定角度与所述蒸发器间隔开。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并且设置成用于所述空调器的电气控制,其中:
所述第二空间包括从第二吸入口延伸到第二排出口的冷凝通道,其中空气从外侧引入所述第二吸入口,而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空气被排放到所述第二排出口,
所述冷凝通道包括穿过所述第二吸入口、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二换气扇和所述第二排出口的第一冷凝通道以及穿过所述第二吸入口、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换气扇和所述第二排出口的第二冷凝通道。
11.一种控制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方法,所述空调器配备有多个功率消耗部件,所述功率消耗部件包括第一换气扇和第二换气扇,所述第一换气扇排放蒸发器周围的空气,而所述第二换气扇的旋转速度与所述第一换气扇的旋转速度相配合以排出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所述方法包括:
以预设风量不变地操作所述第一换气扇;以及
可变地控制所述多个功率消耗部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换气扇之外的功率消耗部件的操作因数,使得所述空调器的功率消耗量等于或小于预设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功率消耗部件包括可变容量压缩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功率消耗部件的所述操作因数的可变控制包括可变地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操作频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包括:
提供多个风量设定以在不同的风量下操作所述第一换气扇;以及
事先设定特征操作频率以对应于相应的多个风量设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031484 | 2014-03-18 | ||
KR20140031484 | 2014-03-18 | ||
KR10-2014-0069740 | 2014-06-09 | ||
KR1020140069740A KR102315344B1 (ko) | 2014-03-18 | 2014-06-09 | 공기조화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30590A CN104930590A (zh) | 2015-09-23 |
CN104930590B true CN104930590B (zh) | 2019-06-25 |
Family
ID=5272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19142.4A Active CN104930590B (zh) | 2014-03-18 | 2015-03-18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01042B2 (zh) |
EP (1) | EP2921794B1 (zh) |
CN (1) | CN1049305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9214B (zh) * | 2014-03-31 | 2018-01-0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除湿机 |
TWI557377B (zh) * | 2014-06-04 | 2016-11-11 | Qing-Ke Zhang | Portable DC air conditioner |
EP3786535A3 (en) | 2014-06-05 | 2021-05-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ntergrated air conditioner |
CN104807079B (zh) * | 2014-08-29 | 2018-04-2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EP3051215B1 (en) * | 2014-08-29 | 2018-07-18 |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
JP6440838B2 (ja) * | 2014-12-31 | 2018-12-19 | ジーディー マイディア 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エクイ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空気調和器 |
US10422567B2 (en) * | 2015-12-30 | 2019-09-24 |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 Condensate collection device |
CN106875557A (zh) * | 2017-02-16 | 2017-06-20 | 上海古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集尘盒的清分机及其工作方法 |
JP6985863B2 (ja) * | 2017-09-07 | 2021-12-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調機 |
US11320160B2 (en) | 2018-11-28 | 2022-05-03 |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 Mobi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
CN111678250B (zh) * | 2020-06-22 | 2021-07-23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一种空调控温系统及其控温方法 |
KR20220028772A (ko) * | 2020-08-31 | 2022-03-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환기 장치, 회로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12228968B (zh) * | 2020-09-30 | 2021-11-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EP3998211B1 (en) * | 2021-02-19 | 2023-04-05 | Lilium eAircraft GmbH | Self-supporting vapor cycle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an aircraft |
CN112902329A (zh) * | 2021-04-02 | 2021-06-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水箱限位组件及风扇 |
CN113091167B (zh) * | 2021-04-09 | 2023-08-15 | 宁波科诺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 可自动循环再生的除湿透气装置 |
CN113970162B (zh) * | 2021-11-30 | 2023-05-0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空调 |
KR20240121049A (ko) * | 2023-02-01 | 2024-08-08 | 헵시바주식회사 | 이동식 공기조화기 |
CN116201204B (zh) * | 2023-02-15 | 2023-10-24 | 明光浩淼安防科技股份公司 | 一种空气制水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03830A (en) * | 1987-04-17 | 1988-10-26 | Delchi Carrier Spa | A movable air-conditioning set |
CN1587830A (zh) * | 2004-09-23 | 2005-03-02 | 上海交通大学 | 移动式家用空调器 |
CN2713359Y (zh) * | 2004-07-15 | 2005-07-27 |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 全热回收新风空调机 |
EP1693630A2 (de) * | 2005-02-21 | 2006-08-23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Klimagerät |
CN101097080A (zh) * | 2006-06-29 | 2008-01-02 | 陈国宝 | 悬吊型组合式无室外机的节能环保空调 |
CN101144644A (zh) * | 2007-09-30 | 2008-03-19 | 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机的热交换装置 |
CN201242229Y (zh) * | 2008-07-18 | 2009-05-20 | 武汉友信空调设备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新风整体式节能机房专用空调机组 |
CN101464024A (zh) * | 2007-12-21 | 2009-06-24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改进的空调结构 |
WO2013081132A1 (ja) * | 2011-11-30 | 2013-06-06 | 株式会社サムスン横浜研究所 | 空気調和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116974A (en) * | 1937-05-24 | 1938-05-10 | Gen Motors Corp |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
US2793510A (en) * | 1956-01-27 | 1957-05-28 | Quiet Heet Mfg Corp | Condensate disposal |
US3635046A (en) * | 1969-03-13 | 1972-01-18 |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EP0448935B1 (en) * | 1990-03-30 | 1994-12-0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ir conditioner |
JP3287171B2 (ja) * | 1994-06-15 | 2002-05-2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一体型冷房機 |
US6067812A (en) * | 1997-11-13 | 2000-05-30 | Carrier Corporation | Condenser fan with condensate slinger |
CN1239847C (zh) * | 2001-11-30 | 2006-02-01 | 朴椿璟 | 空调装置 |
US7231777B1 (en) * | 2004-10-26 | 2007-06-19 | Henry Arnold | Portable personal cooling device |
-
2015
- 2015-03-17 EP EP15159489.2A patent/EP2921794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3-17 US US14/660,016 patent/US1010104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3-18 CN CN201510119142.4A patent/CN1049305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03830A (en) * | 1987-04-17 | 1988-10-26 | Delchi Carrier Spa | A movable air-conditioning set |
CN2713359Y (zh) * | 2004-07-15 | 2005-07-27 |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 全热回收新风空调机 |
CN1587830A (zh) * | 2004-09-23 | 2005-03-02 | 上海交通大学 | 移动式家用空调器 |
EP1693630A2 (de) * | 2005-02-21 | 2006-08-23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Klimagerät |
CN101097080A (zh) * | 2006-06-29 | 2008-01-02 | 陈国宝 | 悬吊型组合式无室外机的节能环保空调 |
CN101144644A (zh) * | 2007-09-30 | 2008-03-19 | 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机的热交换装置 |
CN101464024A (zh) * | 2007-12-21 | 2009-06-24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改进的空调结构 |
CN201242229Y (zh) * | 2008-07-18 | 2009-05-20 | 武汉友信空调设备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新风整体式节能机房专用空调机组 |
WO2013081132A1 (ja) * | 2011-11-30 | 2013-06-06 | 株式会社サムスン横浜研究所 | 空気調和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21794A2 (en) | 2015-09-23 |
EP2921794A3 (en) | 2016-01-06 |
EP2921794B1 (en) | 2020-06-10 |
US20150267929A1 (en) | 2015-09-24 |
CN104930590A (zh) | 2015-09-23 |
US10101042B2 (en) | 2018-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30590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109767B (zh) | 干燥机 | |
CN107110526B (zh) | 除湿装置以及用于除湿或加湿的多功能装置 | |
CN105378389A (zh) | 空调器 | |
US7458171B1 (en) | Dehumidifier clothes dryer apparatus | |
US4621438A (en) | Energy efficient clothes dryer | |
US20150241072A1 (en) | Energy-saved smart safety cooling/warming wind apparatus for the four seasons | |
US5143655A (en) | Efficiently packaged humidifier device | |
EP2390007A1 (en) | Electrostatic atomizer | |
CN108291729A (zh) | 可移动空调机 | |
US20190041071A1 (en) | Dehumidifier | |
KR102095090B1 (ko) | 소형 스마트 제습기 | |
EP3342922A1 (en) | Dryer | |
KR101447508B1 (ko) | 음식물 건조가 가능한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제습장치 | |
KR102374640B1 (ko) | 살균모듈이 장착되는 공기조화기 | |
KR102315344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 |
CN107296404A (zh) | 储物柜 | |
KR101300921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208606278U (zh) | 一种调温调湿空调器 | |
CN105091113B (zh) | 立式空调器下侧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 |
JP2015017766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2290982B1 (ko) |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 |
CN215982945U (zh) | 一种防积水除湿器 | |
KR102131049B1 (ko) |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제습기 | |
KR100339522B1 (ko) | 제습및가습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