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9152A - 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9152A
CN104929152A CN201510157989.1A CN201510157989A CN104929152A CN 104929152 A CN104929152 A CN 104929152A CN 201510157989 A CN201510157989 A CN 201510157989A CN 104929152 A CN104929152 A CN 104929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unearthed
specially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79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卡丁
杨少林
周明亮
孙波
潘明亮
周勇
牟锐
黄力平
张中安
刘树亚
刘启峰
方东明
彭梁鸿
周运斌
邹晋华
俞继涛
于德勇
李平安
张波
刘永祥
朱宏海
苟明中
唐贤海
郭桃明
刘二龙
胡江
丁习富
郭俊
黄荣继
袁传旭
余富先
张培胜
朱宗明
刘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579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9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9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91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涉及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工程场地范围内逆筑法施工工艺的可行性评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详细勘察;出土运渣条件的评估;建筑结构的功能孔洞永久预留与临时借用的条件评估;围护结的适应性分析;永久结构力学性能的模型分析;钢筋混凝土中接驳器的精确定位及预埋工艺;各层结构的受力工况及刚性连接技术;逆筑法柱、墙结构精细化的混凝土灌注工艺和预留条件;主体结构支撑柱的精确定位及施工工艺;叠合结构抗浮功能的评估及施工工艺。所述方法工艺简单,力学模型清晰,施工安全度高,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节省资源和工期,降低建造成本。

Description

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施工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尚处在低水平,不容乐观,而且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严重,建筑成本居高不下,施工过程对城市交通,市民生活环境影响严重,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所述方法工艺简单,力学模型清晰,施工安全度高,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节省资源,节省工期,降低建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的场地进行现场勘查;
(2)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在施工现场预留出土孔位置及通道;
(3)在施工现场的地下进行中立柱定位、顶板预留孔定位;
(4)在顶板施工工艺确定后,确定各层结构板与钢管柱接驳工艺;
(5)进行地下逆筑叠合结构的支撑钢管柱精确定位施工工艺;
(6)在主体结构钢管柱上进行结构逆筑板浇灌混凝土工艺;
(7)进行围护结构、内衬墙抗浮施工工艺;
(8)在上述各结构上进行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灌注工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施工的场地勘查包含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勘察,以及施工前、施工中的交通流量调查,交通疏解方案研究,以确定该建造方法的施工组织最终方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详细对比梁、板、柱永久结构与地面交通疏解的适应性,确定出土孔位置,出土运输方案,出土时间安排,临时渣土堆放位置,以确定水平出土和垂直出土工艺和设备,出土孔大于等于6m*6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详细对比,自上而下各层板的施工条件,预留孔位置,永临结合、出土进料结合,工程车,挖土机,渣土运输路径的合理精细化布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根据围护结构的类型以及叠合结构模型计算选择钢筋接驳类型、工艺,确定选择接驳器还是接驳环或是采用后植筋工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根据永久结构图,确定柱网位置,采用人工控孔桩或钻孔桩,达到吃力层后,采用激光定位、钢板支座导向设施使钢管柱精确定位;每一根钢管柱与结构板梁连接处铆接预留接驳钢套环、预留抗剪牛腿,并要确保防止焊接时损伤钢管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为:在每一块结构板灌注混凝土和绑扎钢筋前要精确定位边墙、中隔墙、边墙混凝土灌注导管的位置,并在每柱顶板预埋一个直径大于混凝土输送泵喉管的临时钢管,边墙和中隔墙每1000mm预埋一个的临时钢管,并在预埋钢管上加盖,确保垃圾不会进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步骤(7)具体为:所有的围护结构、中立柱、内衬墙均要参与抗浮功能计算,所有措施都要确保整体结构共同抗浮;柱、墙、板、梁及围护结构均要可靠传递应力,充分利用混凝土的自防水功能,可根据抗浮模型精确计算,以取消抗拔桩。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步骤(8)具体为:采用高品质混凝土输送泵,确保降低坍落度,即坍落度控制在100mm以内,缩短施工缝间距,在围护结构无渗漏条件下灌注内衬混凝土等抗裂措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方法充分利用主体结构在建造过程中的力学模型、受力工况、结构性能,减少临时工程和废弃工程,提高施工风险管控能力,节省工程投资。本发明工艺简单,力学模型清晰,施工安全度高,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节省资源,节省工期,降低建造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调查及勘察
施工场地勘察,包含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勘察,以及施工前、施工中的交通流量调查,交通疏解方案研究,以确定该建造方法的施工组织最终方案。
(2)预留出土孔及出土工艺
详细对比梁、板、柱永久结构与地面交通疏解的适应性;确定出土孔位置,出土运输方案,出土时间安排,临时渣土堆放位置,以确定水平出土和垂直出土工艺和设备。出土孔一般不小于6m x 6m。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3)顶板施工工艺
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详细对比,自上而下各层板的施工条件,预留孔位置,永临结合、出土进料结合,工程车,挖土机,渣土运输路径的合理精细化布局,精细化管理。
(4)确定钢筋接驳工艺
详细研究围护结构的类型,根据叠合结构模型计算选择钢筋接驳类型、工艺。确定选择“接驳器”还是“接驳环”或是采用后植筋工艺。
(5)主体结构钢管柱精确定位施工工艺
根据永久结构图,确定柱网位置,在顶板施工之前首先施工中立柱。通常采用人工控孔桩或钻孔桩,达到吃力层后,采用“激光定位”、“钢板支座导向设施”使钢管柱精确定位;每一根钢管柱与结构板梁连接处铆接预留接驳钢套环、预留抗剪牛腿,并要确保防止焊接时损伤钢管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结构逆筑板浇灌混凝土工艺
在每一块结构板灌注混凝土和绑扎钢筋前要精确定位边墙、中隔墙、边墙混凝土灌注导管的位置,并在每柱顶板预埋一个直径150mm的临时钢管(大于混凝土输送泵的喉管),边墙和中隔墙每1000mm预埋一个直径150mm的临时钢管,并在预埋钢管上加盖,确保垃圾不会进入。
(7)抗浮施工工艺
所有的围护结构、中立柱、内衬墙均要参与抗浮功能计算,所有措施都要确保整体结构共同抗浮。柱、墙、板、梁及围护结构均要可靠传递应力,充分利用混凝土的自防水功能,不得采用外包柔性防水层、夹层柔性防水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可根据抗浮模型精确计算,以取消可拔桩,大幅度节省工程投资,缩短工期。
(8)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工艺
为了降低水化热,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必须采用中低标号的混凝土C30或C35,要严格控制不得超过C40(中立柱除外,中立柱可以超过C60)。充分发挥混凝土自防水能力,其具体包括以下措施:采用高品质混凝土输送泵,确保降低坍落度,即坍落度控制在100mm以内,缩短施工缝间距,在围护结构无渗漏条件下灌注内衬混凝土等分裂措施。

Claims (9)

1.一种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的场地进行现场勘查;
(2)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在施工现场预留出土孔位置及通道;
(3)在施工现场的地下进行中立柱定位、顶板预留孔定位;
(4)在顶板施工工艺确定后,确定各层结构板与钢管柱接驳工艺;
(5)进行地下逆筑叠合结构的支撑钢管柱精确定位施工工艺;
(6)在主体结构钢管柱上进行结构逆筑板浇灌混凝土工艺;
(7)进行围护结构、内衬墙抗浮施工工艺;
(8)在上述各结构上进行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灌注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施工的场地勘查包含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勘察,以及施工前、施工中的交通流量调查,交通疏解方案研究,以确定该建造方法的施工组织最终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详细对比梁、板、柱永久结构与地面交通疏解的适应性,确定出土孔位置,出土运输方案,出土时间安排,临时渣土堆放位置,以确定水平出土和垂直出土工艺和设备,出土孔大于等于6m*6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详细对比,自上而下各层板的施工条件,预留孔位置,永临结合、出土进料结合,工程车,挖土机,渣土运输路径的合理精细化布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根据围护结构的类型以及叠合结构模型计算选择钢筋接驳类型、工艺,确定选择接驳器还是接驳环或是采用后植筋工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根据永久结构图,确定柱网位置,采用人工控孔桩或钻孔桩,达到吃力层后,采用激光定位、钢板支座导向设施使钢管柱精确定位;每一根钢管柱与结构板梁连接处铆接预留接驳钢套环、预留抗剪牛腿,并要确保防止焊接时损伤钢管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为:在每一块结构板灌注混凝土和绑扎钢筋前要精确定位边墙、中隔墙、边墙混凝土灌注导管的位置,并在每柱顶板预埋一个直径大于混凝土输送泵喉管的临时钢管,边墙和中隔墙每1000mm预埋一个的临时钢管,并在预埋钢管上加盖,确保垃圾不会进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具体为:所有的围护结构、中立柱、内衬墙均要参与抗浮功能计算,所有措施都要确保整体结构共同抗浮;柱、墙、板、梁及围护结构均要可靠传递应力,充分利用混凝土的自防水功能,可根据抗浮模型精确计算,以取消抗拔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具体为:采用高品质混凝土输送泵,确保降低坍落度,即坍落度控制在100mm以内,缩短施工缝间距,在围护结构无渗漏条件下灌注内衬混凝土等抗裂措施。
CN201510157989.1A 2015-04-03 2015-04-03 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 Pending CN1049291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7989.1A CN104929152A (zh) 2015-04-03 2015-04-03 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7989.1A CN104929152A (zh) 2015-04-03 2015-04-03 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9152A true CN104929152A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16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7989.1A Pending CN104929152A (zh) 2015-04-03 2015-04-03 地下工程逆筑叠合结构的建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915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0631A (ja) * 1982-03-04 1983-09-07 Hazama Gumi Ltd 地下構造物の構築工法
CN1119690A (zh) * 1995-09-27 1996-04-03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地下室建筑中用含钢管高强柱的钢筋混凝土柱及施工方法
US6332303B1 (en) * 2000-02-28 2001-12-25 Nic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of build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
CN204059417U (zh) * 2014-07-07 2014-12-31 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逆法墙梁抗渗节点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0631A (ja) * 1982-03-04 1983-09-07 Hazama Gumi Ltd 地下構造物の構築工法
CN1119690A (zh) * 1995-09-27 1996-04-03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地下室建筑中用含钢管高强柱的钢筋混凝土柱及施工方法
US6332303B1 (en) * 2000-02-28 2001-12-25 Nic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of build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
CN204059417U (zh) * 2014-07-07 2014-12-31 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逆法墙梁抗渗节点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欣: "盖挖法地铁车站设计问题的探讨", 《山西建筑》 *
向忠等: "逆筑法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港湾建设》 *
王志红: "北京地铁平乐园站盖挖逆筑深基坑设计", 《岩土工程学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8035B (zh) 双侧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
CN104612162B (zh)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CN102966108B (zh) 紧临既有建筑物以地下结构为内支撑的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03206219A (zh) 偏压状态下明暗交界段隧道进洞开挖支护结构及施工工法
CN103883328B (zh) 分离式隧道下穿高陡v型冲沟偏压段的半盖半暗施工方法
CN106703828A (zh) 采用预制装配式衬砌结合pba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CN104676110A (zh) 一种基坑开挖状况下高压电缆贝雷架原地悬吊保护方法
CN102733413A (zh) 一种运营地铁隧道沉降控制方法
CN103243747A (zh)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基的纠偏方法
CN106812150A (zh) 一种山区陡坡地段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方法
CN104264683B (zh) 三面环绕文保建筑凹字形超深基坑分区支护方法
CN109958445A (zh) 用于超浅埋大型地下空间的棚架施工法
CN104612696A (zh) 大断面暗挖地铁车站在粉细砂层中穿越高架桥柱洞法施工方法
CN105156114A (zh) 一种交岔点处巷道的扩修及加固方法
Song et al. Optimal analysi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s through cross passage from subway shaft
CN100513705C (zh) 用于边坡加固的地下梁-桩框架结构
CN104099946B (zh) 一种新型顶管段间检修井
CN205036380U (zh) 一种四联拱pba暗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
CN113235613B (zh) 利用邻近既有围护桩的新建基坑开挖支护方法
CN208517810U (zh) 一种用于深大基坑开挖施工的临时栈桥
CN102220764B (zh) 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07165640B (zh) 隧道及地下工程自稳修建法
CN105275483A (zh) 一种城市分岔隧道大拱段辅助挖掘支撑结构及挖掘方法
CN205036388U (zh) 一种四联拱pba暗挖地铁车站的扣拱施工结构
CN107190630A (zh) 道改隐形桥梁式新型盖挖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Kad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Zhongan

Inventor after: Liu Shuya

Inventor after: Liu Qifeng

Inventor after: Fang Dongming

Inventor after: Peng Lianghong

Inventor after: Liu Shixiong

Inventor after: Zhou Yunbin

Inventor after: Zou Jinhua

Inventor after: Yu Jitao

Inventor after: Yu Deyong

Inventor after: Yang Shaolin

Inventor after: Li Pingan

Inventor after: Zhang Bo

Inventor after: Liu Yongxiang

Inventor after: Zhu Honghai

Inventor after: Gou Mingzhong

Inventor after: Tang Xianhai

Inventor after: Guo Taoming

Inventor after: Liu Erlong

Inventor after: Hu Jiang

Inventor after: Ding Xifu

Inventor after: Ruan Songfan

Inventor after: Guo Jun

Inventor after: Huang Rongji

Inventor after: Yuan Chuanxu

Inventor after: Yu Fuxian

Inventor after: Zhang Peisheng

Inventor after: Zhu Zongming

Inventor after: Zhou Mingliang

Inventor after: Sun Bo

Inventor after: Pan Mingliang

Inventor after: Zhou Yong

Inventor after: Mou Rui

Inventor after: Huang Liping

Inventor before: Liu Kading

Inventor before: Liu Shuya

Inventor before: Liu Qifeng

Inventor before: Fang Dongming

Inventor before: Peng Lianghong

Inventor before: Zhou Yunbin

Inventor before: Zou Jinhua

Inventor before: Yu Jitao

Inventor before: Yu Deyong

Inventor before: Li Ping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Bo

Inventor before: Yang Shaolin

Inventor before: Liu Yongxiang

Inventor before: Zhu Honghai

Inventor before: Gou Mingzhong

Inventor before: Tang Xianhai

Inventor before: Guo Taoming

Inventor before: Liu Erlong

Inventor before: Hu Jiang

Inventor before: Ding Xifu

Inventor before: Guo Jun

Inventor before: Huang Rongji

Inventor before: Zhou Mingliang

Inventor before: Yuan Chuanxu

Inventor before: Yu Fuxi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isheng

Inventor before: Zhu Zongming

Inventor before: Liu Shixiong

Inventor before: Sun Bo

Inventor before: Pan Mingliang

Inventor before: Zhou Yong

Inventor before: Mou Rui

Inventor before: Huang Lip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ong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