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5578A - 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5578A
CN104925578A CN201410101009.1A CN201410101009A CN104925578A CN 104925578 A CN104925578 A CN 104925578A CN 201410101009 A CN201410101009 A CN 201410101009A CN 104925578 A CN104925578 A CN 104925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contact part
roller
folding
feed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10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25578B (zh
Inventor
李金龙
谢丹
郁超煌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010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55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5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5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25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55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折纸机构包括:中心辊;位于中心辊周围、分别与中心辊抵触的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第一辊与中心辊互相抵触形成第一抵触部,第二辊与中心辊互相抵触形成第二抵触部,第三辊与中心辊互相抵触形成第三抵触部;驱动部,按照控制部的指令使折纸机构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下,在第二抵触部或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通过第二抵触部后的第三抵触部上,折纸机构对纸张进行折纸;第二模式下,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经过第一抵触部。该折纸机构具有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折纸方式,而且折纸方式可以多样化,并且,该折纸机构具有送纸功能。

Description

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
背景技术
现实中,通常需要将不同尺寸型号的纸张装订在一起,例如将A4型号的纸张与A3型号的纸张一起装订。为了使装订后不同尺寸型号的纸张边缘整齐,需要将较大尺寸型号的纸张进行折叠。
为了完成大批量纸张的折叠操作,现有技术中已开发出相关的折纸机,以节省人力物力。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折纸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参考图1,该折纸机构包括:第一辊1,与第一辊11抵触的第二辊12,与第二辊12抵触的第三辊13。图1中的(a)(b)(c)(d)示意出了该折纸机构的折纸过程。
该折纸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参考图1(a),在第一阶段,纸张P从送纸轨道14中送出,第一辊11逆时针旋转,第二辊12顺时针旋转,纸张P此时还没有进入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之间,纸张P的前端搭在第二辊12上;参考图1(b),在第二阶段,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的转动方向保持不变,纸张P在第二辊12的带动下靠近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的抵触位置,并进入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之间(图中未显示出进入两个辊之间);参考图1(c),在第三阶段,当纸张P前端达到预定位置时,第一辊11、第二辊12、第三辊13的转动方向均发生反转,纸张P形成弯曲15;参考图1(d),在第四阶段,第一辊11、第二辊12、第三辊13的转动方向和第三阶段保持相同,纸张P形成的弯曲夹入第二辊12和第三辊13之间,形成折线。
但是以上现有技术的折纸机构,只能对纸张进行折叠,不能对纸张进行传送、正反面翻转等功能。当需要对纸张进行传送、翻转时,需要在折纸机构的下游设置纸张传送机构、纸张翻转机构。这就造成具有传送功能和送纸功能的折纸机构面积比较大。
公开号为JP2011-144037A、JP2002-326260的日本专利文献均公开了折纸机构。这些文献中公开的折纸机构除了折纸外没有办法兼其他功能。
公开号为CN10227576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传送功能和折纸功能的折纸机构。图2为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折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该折纸机构包括:四个折纸辊,分别为第一折纸辊21、第二折纸辊22、第三折纸辊23、第四折纸辊24。第二折纸辊22、第三折纸辊23、第四折纸辊24分布在第一折纸辊21的周围并与第一折纸辊21抵触,且四个折纸辊呈T型排列。
该折纸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纸张P在搬送辊和第二折纸辊22的搬送作用线,沿送纸通道25移动,当纸张的前端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弯曲导向机构26下压使纸张产生弯曲;之后,该弯曲在第一折纸辊21和第二折纸辊22的搬送下,夹在第一折纸辊21和第二折纸辊22之间,从而在纸张上形成第一折。
接着,形成第一折的纸张继续在第一折纸辊21和第二折纸辊22的搬送下向下游移动,当第一折痕运动到预定位置时,通过升降部件27使纸张产生凸向第一折纸辊21侧的弯曲,该弯曲在第一折纸辊21和第三折纸辊23的搬送下,夹在第一折纸辊21和第三折纸辊23之间,从而在纸张上形成第二折。
然后,纸张继续在第一折纸辊21和第三折纸辊23的搬送作用下,移动至第一折纸辊21和第四折纸辊24之间,由第一折纸辊21和第四折纸辊24将折叠好的纸张向下游搬送,实现纸张的搬送功能。
但该文献中公开的折纸机构不具备翻转功能。要可实现折纸和翻转,需要分别拥有折纸机构和翻转机构的后处理装置;或者一个大型的后处理装置,包括折纸机构和翻转机构,例如公开号为JP2013-152314的日本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的折纸机构,可以具有传送功能、纸张翻转功能和折纸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提供一种新的折纸机构,具有传送功能和折纸功能;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为:折纸机构同时兼具纸张翻转功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折纸机构,包括:
中心辊;
位于所述中心辊周围、分别与所述中心辊抵触的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所述第一辊与所述中心辊互相抵触形成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二辊与所述中心辊互相抵触形成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三辊与所述中心辊互相抵触形成第三抵触部;
纸张首次进入所述第一抵触部的送纸方向为第一送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二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一送纸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一送纸方向的下游侧;
纸张从第一抵触部侧进入第二抵触部的送纸方向为第二送纸方向,纸张从第二抵触部侧进入第三抵触部的送纸方向为第三送纸方向;
所述折纸机构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第一模式下,在所述第二抵触部或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通过第二抵触部后的所述第三抵触部上,所述折纸机构对纸张进行折纸;
第二模式下,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经过第一抵触部。
可选的,还具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按照控制部的指令通过驱动规定的辊的转动方向切换所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下,所述中心辊、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的转动方向。
可选的,所述规定的辊为所述中心辊。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式包括至少以下折纸方式之一:
第一种折纸方式:纸张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二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第二种折纸方式: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通过第二抵触部后,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可选的,所述第一种折纸方式还包括:形成第一折的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经过第二抵触部后,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二折。
可选的,所述第二模式包括以下折纸方式:
第三种折纸方式:纸张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可选的,还包括:
翻转通道,相对于所述第一抵触部,位于第一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第三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用于对纸张正反面翻转;
所述第二模式包括:
纸张翻转方式: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通过第一抵触部后,用所述翻转通道翻转纸张正反面,纸张沿第三送纸方向的相反方向经过第三抵触部。
可选的,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相对于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三送纸方向上游侧,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更靠近所述第二辊;
阻挡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一位置:所述阻挡部阻断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形成的送纸通道;第二位置:所述阻挡部未阻断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形成的送纸通道;
在第一模式下,所述阻挡部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二模式下,所述阻挡部处于第二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
转轴,沿第三送纸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导轨下游侧;
第三导轨,一侧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二抵触部,能够围绕所述转轴旋转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三导轨的另一侧朝向第二抵触部侧,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三导轨的另一侧朝向第三抵触部;
在沿第二送纸方向进行送纸时,第三导轨位于第一位置;在第一模式下,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时,所述第三导轨位于第二位置。
可选的,在纸张的一端被第二抵触部夹持、另一侧通过第三导轨后,所述第三导轨向第二位置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内置的所述的折纸机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册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的折纸机构,所述折纸机构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册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所述纸张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折纸机构下游的装订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方案的折纸机构包括四个棍子,一个中心辊和位于该中心辊周围与其抵触的第一辊、第二辊和第三辊,驱动部通过控制各个辊子的转动,可以使折纸机构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模式时,纸张可以在第二抵触部进行折纸,也可以沿第二送纸方向经过第二抵触部后,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折纸后,可以向第三抵触部送纸,使纸张沿第三送纸方向传送。在第二模式时,纸张可以经过第一抵触部。纸张经过第一抵触部后可以向第一送纸方向下游侧送纸,也可以向第三抵触部方向送纸,还可以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因此,该折纸机构具有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折纸方式,而且折纸方式可以多样化,并且,该折纸机构具有送纸功能。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一模式下,可以将纸张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二抵触部形成第一折;也可以在纸张经过第二抵触部后,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在具体实施例中,纸张在第二抵触部形成第一折后,还可以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二折。
在具体实施例中,折纸机构还包括:沿第二送纸方向位于第二抵触部的下游侧、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沿第三送纸方向位于第一导轨下游侧的转轴,以及可以围绕转轴旋转的第三导轨。该第三导轨可以辅助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也可以辅助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向第二抵触部的下游侧送纸。当第三导轨辅助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时,经过第二抵触部的纸张前端移动至预定位置时,使第三导轨处于第二位置,帮助形成凸向第三抵触部的弯曲。当在第一模式下,即第三导轨辅助沿第二送纸方向向第二抵触部的下游侧送纸时,使第三导轨处于第一位置,作为辅助送纸通道,辅助纸张的搬送。
在具体实施例中,设置翻转通道,相对于第一抵触部,位于第一送纸方向下游侧,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第三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用于对纸张正反面翻转。当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经过第一抵触部后,经过翻转通道对纸张的正反面进行翻转,之后纸张沿第三送纸方向的反方向经过第三抵触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折纸机中折纸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的折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第一实施例中折纸机构第一种折纸方式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8显示出第一种折纸方式下两种不同的折纸形式;
图9为第二种折纸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图10至图11为第三种折纸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折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三实施例折纸机构中四个辊子的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第一实施例中,折纸机构包括:
中心辊30;
位于所述中心辊30周围、分别与所述中心辊30抵触的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所述第一辊31与所述中心辊30互相抵触形成第一抵触部(图中未标号),所述第二辊32与所述中心辊30互相抵触形成第二抵触部(图中未标号),所述第三辊33与所述中心辊30互相抵触形成第三抵触部(图中未标号);
纸张首次进入所述第一抵触部的送纸方向为第一送纸方向A,相对于所述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二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一送纸方向A的上游侧,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一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
纸张从第一抵触部侧进入第二抵触部的送纸方向为第二送纸方向B,纸张从第二抵触部侧进入第三抵触部的送纸方向为第三送纸方向C;
所述折纸机构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下,在所述第二抵触部或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通过第二抵触部后的所述第三抵触部上,所述折纸机构对纸张进行折纸;第二模式下,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经过第一抵触部;
驱动部(图中未示出),按照控制部的指令使所述折纸机构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控制部为整个打印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的控制部,折纸机构中各个部件的运动方式通过控制部进行控制,该驱动部在接收到控制部的指令后,根据控制部的指令控制各个辊子的转动方向,从而可以控制折纸机构处于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
在第一模式时,可以具有第一种折纸方式:纸张的前端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二抵触部进行折纸;也可以具有第二种折纸方式:沿第二送纸方向经过第二抵触部后,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折纸后,可以向第三抵触部送纸,使纸张沿第三送纸方向传送。
在第二模式时,纸张可以经过第一抵触部。折纸机构可以具有不同的工作方式:第一种工作方式,纸张经过第一抵触部后向第三抵触部方向送纸;第二种工作方式,纸张可以经过第一抵触部,还可以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即第三种折纸方式。
因此,该折纸机构具有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折纸方式,而且折纸方式可以多样化,并且,该折纸机构具有送纸功能。
在第一实施例中,驱动部通过驱动规定的辊的转动方向切换所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下,所述中心辊30、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的转动方向。本实施例中,中心辊30作为主动辊,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为从动辊,因此可以以中心辊30作为所述驱动部驱动的对象即规定的辊。但本发明中,不限于中心辊作为规定的辊,也可以是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其中之一作为规定的辊,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情形。
继续参考图3,在第一实施例中,折纸机构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41、第二导轨42,相对于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三送纸方向C上游侧,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42,所述第一导轨41更靠近所述第二辊32;
阻挡部5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一位置:所述阻挡部阻断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图3中显示的阻挡部51的位置为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所述阻挡部51未阻断所述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图3中没有显示出阻挡部51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阻挡部51从送纸通道内移出时,阻挡部未阻挡送纸通道,此时阻挡部所处的位置为第二位置;阻挡部仅部分位于送纸通道内,但不妨碍纸张的传送时,也应理解为阻挡部处于第二位置。
其中,在第一模式下,所述阻挡部51处于第一位置。具体可以分为:第一模式下,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时,该阻挡部作为纸张的限位部件,辅助折纸机构的折纸。在第一模式下,在第二抵触部折纸时,阻挡部51无论位于第一位置还是位于第二位置均不会妨碍在第二抵触部折纸,因此,第一模式下,当在第二抵触部折纸时,阻挡部的位置不限于第一位置。
在第二模式下,所述阻挡部51处于第二位置,沿第一送纸方向A从第一抵触部经过的纸张可以沿第三送纸方向C的反方向经过第三抵触部后,通过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向下游移动。
第一实施例中,折纸机构还包括:
转轴43,沿第三送纸方向C位于所述第一导轨41下游侧;
第三导轨44,一侧与所述转轴43转动连接,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二抵触部,能够围绕所述转轴43旋转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三导轨的另一侧朝向第二抵触部侧,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导轨的另一侧朝向第三抵触部。图3中实线表示第三导轨44处于第一位置,虚线表示第三导轨44处于第二位置。
第三导轨44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对沿第二送纸方向B从第二抵触部搬送的纸张起到引导作用;第三导轨44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辅助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也就是说,在沿第二送纸方向进行送纸时,第三导轨位于第一位置;在第一模式下,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时,所述第三导轨位于第二位置;具体来讲,在纸张的一端被第二抵触部夹持、另一侧通过第三导轨后,所述第三导轨向第二位置移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式包括至少以下折纸方式之一:
第一种折纸方式:纸张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二抵触部形成第一折;所述第一种折纸方式还包括:形成第一折的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经过第二抵触部后,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二折。第一种折纸方式中,也可以只进行一折:纸张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二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第二种折纸方式: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通过第二抵触部后,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第二模式下,折纸机构具有第三种折纸方式:纸张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在第一实施例中,折纸机构还包括:沿第一送纸方向A,位于第一抵触部上游的送纸通道45;沿第一送纸方向A,位于送纸通道45上游的搬送辊34。搬送辊34将纸张通过送纸通道45沿第一送纸方向A进行搬送。
在第一实施例中,折纸机构还包括:沿第一送纸方向A,位于第一抵触部下游的送纸通道46。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A经过第一抵触部后,通过该送纸通道46沿第三送纸方向C的反方向向第三抵触部移动,进入第三抵触部后,在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搬送下,继续向下游移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各个模式下折纸机构的工作方式。
第一种折纸方式
图4-图7为第一实施例中折纸机构第一种折纸方式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参考图4,首先由驱动部控制所述中心辊30、第一辊31的转动方向,使经搬送辊34搬送的纸张P的前端夹入中心辊30、第一辊31之间,即夹入第一抵触部,并利用中心辊30、第一辊31对纸张P进行传送。直至,纸张P的前端达到预定位置。
参考图5,当纸张P的前端达到预定位置后,由驱动部控制中心辊30的转动方向,使中心辊30的转动方向反向,相应的,本实施例中,由于中心辊30为主动辊,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为从动辊,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的转动方向也反向。中心辊30和第一辊31的转动方向反向后,纸张P在第二抵触部沿第二送纸方向B的上游侧形成凸向第二抵触部的弯曲。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抵触部沿第一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设置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监测纸张P的前端位置。当纸张P的前端达到预定位置后,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部,由控制部向驱动部发送指令以控制规定的辊的转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规定的辊为中心辊30。
具体的形成凸向第二抵触部的弯曲的原理为:
当纸张P的前端移出送纸通道45后,纸张P在搬送辊34的搬送作用下继续沿第一送纸方向A向下游侧移动,之后会与中心辊30接触。在中心辊30的带动下,纸张P的前端逐渐移向第一抵触部,并最终夹入中心辊30和第一辊31之间即第一抵触部。当纸张P的前端移动至预定位置时,由于中心辊30和第一辊31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搬送辊34、中心辊30和第一辊31会将纸张向第一抵触部和送纸轨道45下游端之间的区域搬送,纸张会形成凸向第二抵触部的弯曲。
参考图5,中心辊30、第一辊30转动的线速度与搬送辊34转动的线速度相等。若中心辊30、第一辊30转动的线速度大于搬送辊34转动的线速度,则容易使纸张P受拉力而撕裂;若中心辊30、第一辊30转动的线速度小于搬送辊34转动的线速度,则第一抵触部与送纸轨道45沿第一送纸方向A下游端之间的纸张太长,影响纸张折纸的质量。
形成弯曲后,中心辊30、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的转动方向保持不变,参考图6,该弯曲随着中心辊30和第二辊32的转动夹入中心辊30和第二辊32之间即第二抵触部后,就会在纸张上形成第一折。
完成第一折操作后,纸张P继续在中心辊30和第二辊32搬送作用下,向第二送纸方向B的下游侧搬送。此时,第三导轨44处于第一位置,辅助纸张向第二送纸方向B的下游侧搬送。
参考图7,具有第一折痕的纸张在中心辊30和第二辊32的搬送作用下,以及第三导轨44、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的引导作用下,在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中,向第三送纸方向C的上游侧移动,直至第一折痕达到预定的位置即阻挡部51所在的位置。该阻挡部51处于第一位置,阻断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阻止纸张继续沿第三送纸方向的上游搬送。
此时,控制第三导轨43围绕转轴43旋转,使第三导轨处于第二位置。由该第三导轨44辅助纸张形成凸向第三抵触部的弯曲。
在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搬送作用下,凸向第三抵触部的弯曲夹入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之间即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二折。
形成第二折后,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转动方向保持不变,纸张在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搬送作用下,并经送纸通道46向第三送纸方向C向下游移动。
在第一种折纸方式下,在第二抵触部对纸张进行第一折操作,在第三抵触部对纸张进行第二折操作。其中,根据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位置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折纸方式。
图8显示出第一种折纸方式下两种不同的折纸形式,其中,图8中的(a)显示出,向纸面的同一侧对纸张进行二折操作,第一折痕在离纸张前端的约2/3处,第二折痕在离纸张前端的约1/3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折痕的位置,比如:可以为图8(b)中,纸张的两个折痕一个基本位于纸张的1/4之一处,另一个折痕基本位于纸张的3/4处。
图8中的(c)显示出,向纸面的两侧进行二折操作,进行Z字折操作,第一折痕在离纸张前端的约1/3处,第二折痕在离纸张前端的约2/3处。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折痕的位置,比如:可以为图8(d)中,纸张折叠后,纸张具有多出折痕的区域。本发明中,折痕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限定,不限于此处所举例子。
图8(a)(b)(c)(d)中,仅显示出四种折痕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折痕的位置。可以通过设置纸张的前端在第一抵触部下游侧的位置,来设置第一折痕的位置;通过设置阻挡部51所处的位置,来设置第二折痕的位置。
以上描述的第一种折纸方式中,对纸张进行了二折操作,但第一种折纸方式中,也可以不对纸张进行第二折操作。形成了第一折后,可以将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继续向下游搬送,之后将纸张沿第三送纸方向向第三抵触部传送,并在中心辊和第三辊的作用下,向第三送纸方向的下游侧搬送。图8(e)中显示出,在对纸张进行一折操作时,在纸张的1/2处对纸张进行对折操作,但本发明中,进行一折时,折痕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限定,不限于纸张的1/2处。
第二种折纸方式
图9为第二种折纸方式的原理示意图,参考图9,第二种折纸方式的工作原理为:
纸张P在搬送辊34的搬送作用下,沿第一送纸方向A在送纸通道45内移动。当纸张的前端移出送纸通道45后,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B向第二抵触部移动,纸张前端进入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之间即第二抵触部后,在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搬送作用下,纸张继续向第二送纸方向B下游移动,此时,第三导轨44处于第一位置,引导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B移动。
当纸张前端移动至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时,纸张会沿该送纸通道向第三送纸方向C的上游移动,直至纸张的前端达到预定位置即阻挡部51的位置。该阻挡部51位于第一位置,阻断送纸通道,纸张前端移动至该位置时,停止向第三送纸方向的上游移动。
此时,控制第三导轨44围绕转轴43旋转,使第三导轨43处于第二位置。由该第三导轨44辅助纸张形成凸向第三抵触部的弯曲。
在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搬送作用下,凸向第三抵触部的弯曲夹入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之间即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形成第一折后,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转动方向保持不变,纸张在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搬送作用下,并经送纸通道46沿第三送纸方向C向下游侧移动。
在第二模式下,折纸机构具有两种工作方式:
参考图3,第一种工作方式,对纸张进行传送:纸张在搬送辊34的搬送作用下,经送纸通道45沿第一送纸方向A向第一抵触部搬送,经过第一抵触部后,纸张在送纸通道46的引导下,以及中心辊30的搬送作用下向第三抵触部移动;当纸张夹入第三抵触部后,在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搬送作用下继续向第三送纸方向的上游移动,之后,纸张被搬送至由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此时阻挡部51处于第二位置,允许纸张顺利通过由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
第二种工作方式,即折纸机构的第三种折纸方式: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经过第一抵触部,且纸张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图10至图11为第三种折纸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参考图10,在第三种折纸方式下,折纸机构还包括:相对于第一抵触部,位于第一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的相互抵触的一对第四辊35。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参考图10,首先由驱动部控制所述中心辊30、第一辊31的转动方向,使经搬送辊34搬送的纸张P的前端夹入中心辊30、第一辊31之间,即夹入第一抵触部,并利用中心辊30、第一辊31对纸张P进行传送。之后,纸张在中心辊30、第一辊31的搬送作用下经送纸通道46进入相互抵触的第四辊35之间;接着,纸张在相互抵触的一对第四辊35的搬送作用下,继续向第一送纸方向下游移动,直至纸张P的前端达到预定位置。
参考图11,当纸张P的前端达到预定位置后,由驱动部控制相互抵触的一对第四辊35的转动方向反向,第四辊35的转动方向反向后,纸张P在第一抵触部沿第一送纸方向A下游侧形成凸向第三抵触部的弯曲。
本实施例中,在相互抵触的一对第四辊35沿第一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设置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监测纸张P的前端位置。当纸张P的前端达到预定位置后,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部,由控制部向驱动部发送指令以控制第四辊35的转动方向。
形成弯曲后,中心辊30、第三辊33的转动方向保持不变,该弯曲随着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转动夹入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之间即第三抵触部后,就会在纸张上形成第一折。
之后,具有第一折的纸张在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搬送作用下,向第三送纸方向的上游进行搬送。此时,第三导轨44处于第二位置,辅助纸张向第三送纸方向的上游进行搬送,阻挡部51处于第二位置,未阻断送纸通道。
第二实施例
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折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2,第二实施例的折纸机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折纸机构的区别在于:
送纸通道46由翻转通道47代替。
翻转通道47,相对于所述第一抵触部,位于第一送纸方向A的下游侧,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第三送纸方向C的下游侧,用于对纸张正反面翻转。
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模式的工作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模式为纸张翻转方式,不仅可以对纸张进行传送,而且传送过程中可以对纸张的正反面进行反转: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通过第一抵触部后,用所述翻转通道翻转纸张正反面,纸张沿第三送纸方向的相反方向经过第三抵触部。
为了实现纸张正反面的翻转,翻转通道47须具备两个送纸通道,第一送纸通道471,该第一送纸通道471的通道延长方向与第一送纸方向相同;第二送纸通道472,该第二送纸通道472的通道延长方向与第三送纸方向相同;且,第一送纸通道471和第二送纸通道472相通,而且第一送纸通道471和第二送纸通道472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具体的工作方式为:当纸张从第一抵触部沿第一送纸方向搬送至第一送纸通道471后,会继续在中心辊30和第一辊31的搬送作用下,向第一送纸方向下游移动,当纸张的前端移动至第二送纸通道472与第一送纸通道471的交界口时,纸张的前端进入第二送纸通道472,此时实现了纸张正反面的翻转。纸张中心辊30和第一辊31的搬送作用下继续移动,当纸张夹入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后,在中心辊30和第三辊33的搬送作用下继续沿第三送纸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在此种工作方式下,阻挡部51处于第二位置,未阻挡第一导轨41和第二导轨42形成的送纸通道,允许纸张顺利通过。
因此,第二实施例中,折纸机构不仅可以对纸张进行折纸,而且可以对纸张的正反面进行翻转。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3和图12,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以中心辊30为基准,第一辊31与第二辊32之间的夹角a基本为90度,第一辊31与第三辊33之间的夹角b、第二辊31与第三辊33之间的夹角c两者相等,基本为135度。也就是说,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中心辊30、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四个辊子呈Y型排列。
本发明中,中心辊30、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四个辊子的排列方式不限于Y型排列,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实质而设置的其他排列方式,例如:中心辊30、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四个辊子呈T型排列。
图13为中心辊30、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四个辊子呈T型排列的示意图,参考图13,第二辊32和第三辊33的中心、中心辊30的中心三者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以中心辊30的中心为基准,第一辊31与第三辊33之间的夹角b、第一辊31与第二辊32之间的夹角a基本相等,均为90度。
第三实施例中,仅中心辊30、第一辊31、第二辊32、第三辊33的排列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不同,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包括:内置的所述的折纸机构。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册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的折纸机构,所述折纸机构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册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所述纸张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还包括:位于所述折纸机构下游的装订机构。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辊;
位于所述中心辊周围、分别与所述中心辊抵触的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所述第一辊与所述中心辊互相抵触形成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二辊与所述中心辊互相抵触形成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三辊与所述中心辊互相抵触形成第三抵触部;
纸张首次进入所述第一抵触部的送纸方向为第一送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二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一送纸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一送纸方向的下游侧;
纸张从第一抵触部侧进入第二抵触部的送纸方向为第二送纸方向,纸张从第二抵触部侧进入第三抵触部的送纸方向为第三送纸方向;
所述折纸机构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第一模式下,在所述第二抵触部或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通过第二抵触部后的所述第三抵触部上,所述折纸机构对纸张进行折纸;
第二模式下,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经过第一抵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驱动部,该驱动部按照控制部的指令通过驱动规定的辊的转动方向切换所述第一模式、第二模式下,所述中心辊、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的转动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辊为所述中心辊。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包括至少以下折纸方式之一:
第一种折纸方式:纸张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二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第二种折纸方式: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通过第二抵触部后,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折纸方式还包括:
形成第一折的纸张沿第二送纸方向经过第二抵触部后,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二折。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式包括以下折纸方式:
第三种折纸方式:纸张夹在第一抵触部,在第三抵触部形成第一折。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翻转通道,相对于所述第一抵触部,位于第一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第三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用于对纸张正反面翻转;
所述第二模式包括纸张翻转方式:纸张沿第一送纸方向通过第一抵触部后,用所述翻转通道翻转纸张正反面,纸张沿第三送纸方向的相反方向经过第三抵触部。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相对于所述第三抵触部,位于所述第三送纸方向上游侧,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更靠近所述第二辊;
阻挡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一位置:所述阻挡部阻断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形成的送纸通道;第二位置:所述阻挡部未阻断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形成的送纸通道;
在第一模式下,所述阻挡部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二模式下,所述阻挡部处于第二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轴,沿第三送纸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导轨下游侧;
第三导轨,一侧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相对于所述第二抵触部,能够围绕所述转轴旋转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三导轨的另一侧朝向第二抵触部侧,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三导轨的另一侧朝向第三抵触部;
在沿第二送纸方向进行送纸时,第三导轨位于第一位置;在第一模式下,在第三抵触部进行折纸时,所述第三导轨位于第二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纸张的一端被第二抵触部夹持、另一侧通过第三导轨后,所述第三导轨向第二位置移动。
11.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的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折纸机构。
12.一种成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
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折纸机构,所述折纸机构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
13.一种成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
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张后处理装置,所述纸张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折纸机构下游的装订机构。
CN201410101009.1A 2014-03-17 2014-03-17 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55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1009.1A CN104925578B (zh) 2014-03-17 2014-03-17 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1009.1A CN104925578B (zh) 2014-03-17 2014-03-17 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5578A true CN104925578A (zh) 2015-09-23
CN104925578B CN104925578B (zh) 2017-06-06

Family

ID=54113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100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5578B (zh) 2014-03-17 2014-03-17 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55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7905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28118A (zh) * 2017-03-16 2018-10-09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636399A (zh) * 2021-08-12 2021-11-12 宁波荣华数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折页机及压痕折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9000B1 (en) * 1999-05-26 2003-07-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lding and binding sheet media
JP5369657B2 (ja) * 2008-12-10 2013-12-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38400B2 (ja) * 2009-07-06 2014-03-12 株式会社太陽技研 シート折り装置
JP2011144037A (ja) * 2010-01-18 2011-07-28 Ricoh Co Ltd 用紙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97691B2 (en) * 2011-04-27 2014-11-25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system provided with the apparatus
JP2014122085A (ja) * 2012-12-20 2014-07-03 Ricoh Co Ltd シート折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7905A (zh) * 2016-03-15 2017-09-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187905B (zh) * 2016-03-15 2019-08-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28118A (zh) * 2017-03-16 2018-10-09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636399A (zh) * 2021-08-12 2021-11-12 宁波荣华数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折页机及压痕折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5578B (zh) 201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8696B2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搬送方法
JP581780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050772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heet-bundle fold-enhancing method
US9085437B2 (en)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JP2007045531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CN104925578A (zh) 折纸机构、纸张后处理装置、成册系统
JP610227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348425A (zh) 纸张翻转装置
DE60120328T2 (de) Blattwendesystem
CN1344665A (zh) 分配柔性页状物件的装置
JP5565138B2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722759B (zh) 自动化书册制作机
JP5129036B2 (ja) 用紙折り装置、用紙搬送装置、用紙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85177A (zh) 印刷机的折页装置及用于操作折页装置的方法
JP5229753B2 (ja) ウェブガイド装置及び輪転機
US8902437B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11071849B (zh) 介质折叠装置及介质折叠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6516855A (zh) 片材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JP2009018913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44557A (zh) 折纸机及其控制方法、纸张后处理装置和成册系统
JP6664944B2 (ja) コーナカット・パン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9665369B (zh) 具有至少两个折叠机构和一个收料器的折叠机
EP24922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verting signatures in a folder
CN104444556A (zh) 折纸机及其控制方法、纸张后处理装置和成册系统
JP4701151B2 (ja) 用紙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