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9722A - 用于移动对象的中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对象的中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19722A CN104919722A CN201380058467.5A CN201380058467A CN104919722A CN 104919722 A CN104919722 A CN 104919722A CN 201380058467 A CN201380058467 A CN 201380058467A CN 104919722 A CN104919722 A CN 1049197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 processing unit
- data
- relaying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适合于移动对象的特性的中继系统。该中继系统包括:Un处理单元,该Un处理单元通过Un链路(回程链路)与基站通信使得处理回程数据;和Uu处理单元,该Uu处理单元通过Uu链路(接入链路)与终端通信使得处理接入数据。Un处理单元和Uu处理单元被物理地隔开并且通过物理信道的有线链路被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中继系统,并且更加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实现适合于移动对象的特性的中继系统的技术,不论在传统中继中所要求的RF(射频)切换的同步和时序同步如何。
通过KCC(韩国通信委员会)的“对于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的发展”(KCA-2011-10913-04002)完成了作为研究结果的本公开。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长期演进)高级(4G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并且扩展覆盖,已经研究使用中继(RN:中继节点)的信号传输方法以及在基站和移动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方法。此技术能够通过中继在基站(eNB:e-UTRAN节点B)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路径上的信号减少路径损耗以有助于高速数据通信并且能够通过将信号发送到远离基站的UE扩展服务范围。
LTE高级移动通信系统的中继被用于消除小区中的阴影区域。另外,中继被安装在小区边缘区域中并且也被用于有效地扩展小区覆盖并且提高吞吐量。另外,中继能够通过有效地发送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电接入会话中的传输/接收信号来消除在小区边缘处的性能劣化和阴影区域产生的问题。换言之,中继是被用于将来自于基站(作为被连接到中继的基站的(DeNB(DonereNB))的信号中继给UE并且在基站和UE之间反之亦然的设备。通过在基站和中继之间以无线方式实现回程,中继能够被容易地移动和安装,并且吞吐量能够被改进并且在小区边缘处能够扩展小区覆盖。被用于基站和中继之间的回程数据传输的回程链路被称为“Un链路”并且被用于在中继和UE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接入链路被称为“Uu链路”。
在经由Un链路接收回程数据时,中继解调和解码接收到的回程数据,并且然后再次编码和调制用于经由Uu链路传输到UE的数据。这时,Un链路和Uu链路使用被分配给下行链路(DL)的相同的无线电频率。为了实现在相同的无线电频率上的这样的数据传输,在经由Un链路从基站接收到回程数据的会话中,接收Un链路的RF的下行链路被启用,并且同时,将信号发送到UE的RF(即,经由Un链路发送的RF)被禁用。另外,在此背景下,在信号被发送到UE的会话中,被连接到Uu链路的RF被启用使得下行链路信号被发送到UE,然而接收Un链路的RF被禁用。
另外,在经由Uu链路从UE接收信号时,中继解调和解码接收到的信号,并且再次编码和调制用于经由Un链路传输到基站的信号。这时,Un链路和Uu链路使用被分配给上行链路(UL)的相同的无线电频率。为了实现在相同的无线电频率上的这样的数据传输,在回程数据经由Un链路被发送到基站的会话中,发送RF的上行链路被启用并且,同时,被连接到UE的RF(即,经由Uu链路接收到的RF)被禁用。另外,在此背景下,在从UE接收上行链路的会话中,用于Uu链路的接收的RF被启用,然而用于Un链路的UL传输的RF被禁用。
为了避免自干扰(SI)在中继中考虑用于基于时间划分发送/接收会话的时分方法。当与中继的传输/接收频率相同的带被使用时SI出现。即,SI意指当这些天线同时在相同的带中发送/接收信号时由于中继的发送天线的信号在中继的接收天线中出现的干扰。具体地,SI意指当在中继和UE之间使用的频带与在基站和中继之间使用的频带相同时(带内方法),在中继的接收天线中接收经由中继的发送天线发送到UE的信号的同时在从基站接收信号中产生干扰的现象。此SI在上行链路会话以及下行链路会话中出现。
使用相同的频带并且基于时间划分发送/接收会话的系统被称为“带内半双工系统”。带内半双工中继在预定的时间和频率经由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从基站(或者UE)接收信号。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经受错误校正,并且然后在传输结构中被调制以被重发到UE(或者基站)。这时,中继在从基站(或者UE)接收数据的时段期间没有将数据发送到UE(或者基站)。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基于时间划分发送/接收会话避免SI的发生。
因为中继基于带内半双工系统操作所以中继不能够执行同时传输/接收。即,在经由回程链路从基站在中继中接收信号的时段(会话)期间,中继不能够经由接入链路将包括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任何信号发送给UE。中继能够仅在被定义为TG(传输间隙)的时间内从基站接收数据。在3GPP中,TG被定义为MBSFN(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
中继仅在被定义为TG的被指定为MBSFN子帧的时段期间从基站接收信号。在被指定的时段期间,中继没有将包括PDCCH的任何信号发送给UE。例外地,中继使用被指定为MBSFN子帧的子帧的确定的OFDM符号(例如,符号0或者1)以将PDCCH发送给属于中继的UE。中继不能够在符号0和1的时段期间从基站接收任何信号。正常的CP(循环前缀)或者扩展的CP能够在符号0和1中被使用。在通过符号0和1发送PDCCH之后,中继通过相同的频率从基站接收回程数据。这时,要求用于从传输模式切换到接收模式的(转换时间)并且中继子帧的数据开始点与从基站接收到的回程数据的开始点同步。另外,在完成回程数据的接收时,要求用于从接收模式切换到传输模式的TT。
为了确保上述操作,在单个RF(相同的频率)下中继不得不包括被用于Un链路(回程链路)的下行链路接收(DL Rx)的接收RF装置和被用于的Uu链路(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传输(DL Tx)的发送RF装置两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RF不得不在Rx和Tx之间的模式中被改变,所以要求最小的切换时间。因此,在Un链路中的DL Rx和到Uu链路的DL Tx之间的时序必须被正确地对准,如在图1中所示,并且必须被精确地控制使得在Un链路中的DL Rx和到Uu链路的DLTx之间的模式的变化能够在正确的时间点被执行。
在图1中示出实现正确的时序对准并且在RF Tx/Rx的时间处的切换在精确的时间点被精确地控制使得确保对于切换所要求的时间裕量,如通过点A、B、C以及D所指示的,并且Tx/Rx被正确地执行以正确地操作中继。即,仅当RF切换被执行以相互正确地隔开Un链路的DL Rx和Un链路的DL Tx并且相互正确地隔开Un链路的UL Tx和Uu链路的UL Rx时,能够实现最佳的性能。
通常,中继被完整地配置有用于处理基带信号的Un和Un模块和用于将该基带信号转换成RF信号的RF模块。
在传统中继中,因为在Un链路和Uu链路之间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相互干扰,所以要求在Un链路和Uu链路之间的正确的时序同步和正确的RF切换时序同步。这是因为当其间的隔开不充分时被发送到各自的链路的覆盖相互重叠,并且Un链路和Uu链路相互干扰,这导致中继的性能差。
显然的是,在一般的无线电环境下在无线电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诸如移动车辆的移动环境下,移动车辆的内部和外部能够在RF覆盖方面被完全地相互隔开。这样的RF覆盖隔开有助于在覆盖车辆的内部的模块和覆盖车辆的外部的模块之间的隔开,从而避免在模块中的无线电信号的相互干扰。
因此,考虑到移动环境的特点,存在对于能够相互物理地隔开Un链路和Uu链路以防止在其间交换的信号被相互干扰并且能够根本地消除用于现有的中继要求的正确时序和RF切换的在Un链路和Uu链路之间的同步的方法的敏锐需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适合于移动对象的特性的中继系统的实施例,不论现有的中继要求的Un链路和Uu链路之间的时序同步和RF(射频)切换同步如何。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移动对象的中继系统,包括:Un处理单元,该Un处理单元被配置成经由Un链路(回程链路)与基站通信以处理回程数据;和Uu处理单元,该Uu处理单元被配置成经由Uu链路(接入链路)与终端通信以处理接入数据,其中Un处理单元和Un处理单元被相互物理地隔开并且通过物理信道的有线链路被连接。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通过相互物理地隔开Un链路和Uu链路能够提供一种适合于移动对象的特性的中继系统,而不论通过传统中继要求的时隙同步和RF切换同步如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信号时序被正确地对准的结果的图。
图2是图示其中本公开能够被实践的示例性中继系统的配置的视图。
图3是图示其中本公开能够被实践的用于移动对象的中继系统的配置的视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中继系统的详细配置的框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UE将UL数据发送到Uu链路的过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会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如果认为功能和/或构造可能不必要地晦涩本公开的要旨则关于有关功能或者构造的具体描述将会被省略。
图2是图示其中本公开能够被实践的示例性中继系统的配置的视图。
如在图2中所图示,中继系统包括基站(DeNB)10、中继(RN)20a至20c以及用户设备(UE)30a至于30c。经由无线回程接口(Un接口)在基站10和中继20a至20c之间交换信号,并且经由接入接口(Uu接口)在中继小区中的中继20a至20c和UE 30a至30c之间交换信号。
基站10能够在其中基站10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覆盖区域或者小区中为中继20a至20c和UE 30a至30c提供通过无线链路的通信服务。
中继20a至20c能够被配置成更换转发器并且能够使用在基站10和中继20a至20c之间的链路(回程链路)中使用的频带A等于在中继20a至20c和UE 30a至30c之间的链路(接入链路)中使用的频带B的带(带内)。即,中继20a至20c可以是其中频带A等于频带B的带内半双工中继并且基于时间划分发送/接收会话。可替选地,中继20a至20c可以是其中频带A不同于频带B的带外中继。
中继20a至20c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与基站10通信的施主天线和用于与UE 30a-30c通信的服务天线。中继20a至20c用作通过这些天线在基站10和UE 30a至30c之间的通信调解。因为中继20a至20c使用无线回程链路而不是有线回程链路,所以优点在于不需要添加新的基站并且安装有线回程。
中继20在预定的时间和频率从经由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从基站10(或者UE 30a至30c)接收信号,从接收到的信号去除DL/ULSI分量,并且然后调制传输结构中的信号以被重发到UE 30a至30c(或者基站10)。
中继20位于通过无线回程的基站10的覆盖内的任何地点处。中继20被视为用于UE的基站(DeNB),同时作为用于基站10的UE,从而通过中继基站10和UE 30a至30c之间的信号扩展通信覆盖区域。
通常,因为基站10被固定在确定的位置处,所以移动通信网络被构造有较少的灵活性,使其难以在业务分布和呼叫请求被很大地变化的无线环境中提供有效的通信服务。为了避免此困难,中继系统通过使用被固定在确定点处的固定中继(固定RN)20a和20c和被装备在火车、客车等等中的具有移动性的中继(移动RN)20b构造基于多跳的移动通信网络能够扩展通信服务区域并且增加系统性能。另外,中继20可以是被装备在车辆中的游动的RN以便于对事件支持订户的拥塞。
如所示的,基站10直接地或者经由中继20a将数据发送到位于基站10的通信覆盖区域中的UE 30a和30b,并且经由中继20c将数据发送到位于基站10的通信覆盖区域外并且不能够与基站10进行直接通信的UE 30c。另外,因为UE 30c不能够进行与基站10的直接通信所以位于基站10的通信覆盖区域外的UE 30c经由中继20c将数据发送到基站10。
UE 30a至30c的示例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或系统移动,包括电话、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计算机、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PDA、或者其它的装置。虽然在图2中示出一个基站10仅支持三个中继20a至20c和三个UE 30a至30c,但是注意的是,基站10可以支持更多或者更少的中继和UE。
虽然未被具体地示出,但是中继20a至20c或者UE 30a至30c经由上行链路信道将信号发送到基站10,并且基站10经由下行链路信道将信号发送到中继20a至20c或者UE 30a至30c。特别地,包括经由中继20a至20c从基站10发送的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的子帧被配置成包括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控制信道和用于中继20a至20c的数据传输的数据信道,并且也包括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控制信道和用于UE 30a至30c的数据传输的数据信道。用于中继20a至20c和UE 30a至30c的控制信道在时间轴上位于数据信道之前。这是用于中继20a至20c和UE 30a至30c首先接收控制信道以识别是否发送要被发送到它们自己的数据信道,并且确定是否执行数据信道接收操作。因此,当中继20a至20c和UE 30a至30c确定不存在要从控制信道发送到它们自己的数据信道时,不需要以后接收数据信道,从而节省对于数据信道的接收所消耗的功率。
如上所述,在基站10和UE 30之间,中继系统20b执行从基站(DeNB)10至UE 30的中继的作用,并且将来自于UE 30的信号中继给基站10。
特别地,本公开被配置使得通过在中继系统20b中相互物理地隔开Un链路和Uu链路由在Un链路和Uu链路之间的无线发送的信号没有相互干扰,并且在RF模块中可能产生的在Un链路和Un链路之间的信号处理没有相互干扰,从而消除用于传统中继所要求的正确的时序和RF切换的Un和Un链路之间的同步的需求。
短语“在中继系统20b中相互物理地隔开Un链路和Uu链路”指的是在下面描述的内容的实现。
处理Un链路的块(图3和图4中的Un处理单元21)和处理Uu链路的块(图3和图4中的Uu处理单元22)被相互物理地隔开并且Un链路和Uu链路在时序和RF切换方面被相互独立地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基带信号转换成RF信号的RF模块(Un RF处理器25和Uu RF处理器26)、以及处理基带信号的模块(Un接口23和Uu接口24),也被相互物理地隔开以消除信号干扰因素。另外,发送Un链路和Uu链路的信号的天线(即,用于与基站10的通信的施主天线)和作为用于与UE 30通信的服务天线的方向天线被分别用于相互隔开无线电信号以防止这些无线电信号相互干扰。另外,Un处理单元21和Uu处理单元22通过诸如以太网、光纤等等有线链路被互连,用于到Un链路和Uu链路的数据传输。
下面参考图3和图4将会详细地描述在Un链路和Uu链路之间的上述物理隔开被应用的移动对象中的中继系统20的配置。图4示出具有在图3中示出的Un链路和Uu链路之间的物理隔开的中继系统20的详细配置。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中继系统20的Uu处理单元22的天线覆盖移动对象的内部,并且Un处理单元21的天线被布置以仅面向移动对象的外部。在这样的情况下,方向天线可以被用于使在是移动对象的特性的移动对象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隔开的效果加倍,从而阻止在Un链路和Uu链路之间的信号干扰。即,Un天线单元21的天线被安装以被定向在移动对象的外部以与基站10通信。Uu处理单元22的天线被安装以被定向在移动对象的内部以与UE 30通信。
如在上面参考图4所描述的,Uu处理单元22包括Uu接口24,Uu接口24处理基带信号;和Uu RF处理器26;并且Un处理单元21包括Un接口23,Un接口23处理基带信号;和Un RF处理器25。Uu接口24和Un接口23通过诸如以太网、光纤等等的有线链路被互连,用于在Uu链路和Un链路之间的数据交换。在此,Un链路负责与DeNB10的通信,像传统中继的Un链路一样,并且Uu链路用作车辆的内部AP(接入点)以仅负责与车辆的内部UE 30的通信。
以这样的方式,不同于传统中继,Un RF处理器25和Uu RF处理器26以及Un接口23和Un接口24被相互隔开,Un处理单元21和Uu处理单元22通过有线链路(例如,诸如以太网、光纤等等的物理信道)被互连,并且Un接口23和Uu接口24经由有线链路交换数据。然而,如上所述,因为Un处理单元21和Un处理单元22被相互物理地完全地隔开并且相互独立地操作,所以不存在对于时序同步和RF切换同步的单独连接的需求。
具体地,Un处理单元21,其负责经由Un链路与基站10的通信,包括Un接口23以处理经由基站10和Un链路的回程数据;并且包括Un RF处理器25以将Un接口23的基带信号转换成射频(RF)信号。
另外,Un处理单元22,其负责经由Uu链路与UE 30的通信,包括Uu接口24以处理经由UE 30和Uu链路的接入数据;并且包括UuRF处理器26以将Uu接口24的基带信号转换成射频(RF)信号。
在上面的描述中,中继20中的Un接口23的功能和操作与UE 30的功能和操作相似,并且在中继20中的Uu接口24的功能和操作与基站10的功能和操作相似。然而,Un接口23起到解调和解码从基站10接收到的回程数据的作用,并且然后将其发送到Uu接口24,并且Uu接口24起到解调和解码从UE 30接收到的信号的作用,并且然后将其发送到Un接口23。另外,Un接口23通过编码/调制过程将从Uu接口24接收到的UL解码数据发送到基站10,并且Un接口24通过编码/调制过程将从Un接口23接收到的DL解码数据发送到UE 30。
另外,Un接口单元23仅被连接到Un RF处理器25,并且Uu接口单元24仅被连接到Uu RF处理器26。即,Un接口单元23能够仅控制Un RF处理器25并且能够仅与Uu RF处理器25交换数据信号,并且Uu接口24能够仅与Uu RF处理器25交换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这有助于通过相互物理地隔开Un RF处理器25和Uu RF处理器26以最大化Un RF处理器25和Uu RF处理器26之间的隔开程度来消除相互信号干扰因素。
在Un链路和Uu链路之间的这样的物理隔开是对允许下述方法的要求,其中仅通过不再使用的Un链路和Uu链路交替地服务在传统中继中使用的固定子帧。本公开建议下述新颖的方法。
不再使用仅在传统配置的TTI(传输时间间隔)处执行的数据交换方法。即,Un链路不再采用仅在传统地使用的TTI处执行的与DeNB10的数据交换。而是,Un链路以与UE 30操作相似的方式动态地接收用于操作的调度。而且,Uu链路不再采用仅在传统配置的TTI处执行的与UE 30的数据交换。而是,Uu链路以与传统eNB操作相似的方式动态地调度UE30。
在没有使用现有的R-PDCCH(中继节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R-PDSCH(中继节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情况下,Un链路使用PDCCH和PDSCH以发送DL数据,像UE 30一样。另外,在没有使用R-PDCCH(中继节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R-PUCCH(中继节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Un链路使用PUSCH和PUCCH以发送UL数据,像UE 30一样。
DeNB 10通过像UE 30一样处理调度中继。然而,为了向中继许可优先级,新的UE种类被添加到规格以确保中继的优先级并且确保最小的吞吐量。
为了参考,从基站10发送到UE 30的下行链路(DL)的物理层信号可以包括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等等。在LTE DL帧结构中,通过PDSCH实现DL数据传输并且通过PDCCH、PCFICH以及PHICH实现DL控制信息传输。另外,从基站10发送到UE 30的上行链路(UL)的物理层信号可以包括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SRS(探测参考信号)等等。在LTE UL帧结构中,通过PUSCH实现UL数据传输并且通过PUCCH实现UL控制信息传输。
PDCCH是发送与后来要接收的数据信道的分配有关的信息或者与功率控制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道。QPSK通常被用作用于PDCCH的调制方案。当信道编译速率取决于UE的信道条件而改变时,可以改变被用于PDCCH的资源的数量。因此,对于具有良好的信道条件的UE30,高的信道编译速率可以被应用以减少要被使用的资源的数量。相反地,对于具有差的信道条件的UE 30,低的信道编译速率可以被应用以增加接收的精确度,尽管要被使用的资源的数量被增加。
PDSCH是将数据发送到UE 30的数据信道。
PUCCH是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物理层信道。上行链路调度请求信息(SR)、根据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响应信息(HARQ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CQI/PMI/RI)等等可以通过此信道被发送。
PUSCH是主要地发送UE的数据的物理层信道。如果对于单个UE30来说有必要立即发送数据和控制信号,则数据和控制信号被复用并且通过此信道被发送。
另外,下行链路信道的子帧包括与基站10中的用于中继20的控制信息有关的信道的R-PCFICH(中继节点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和R-PDCCH,和为与用于中继20的数据有关的信道的R-PDSCH。R-PCFICH、R-PDCCH以及R-PDSCH具有与上述PCFICH、PDCCH以及PDSCH相同的功能和作用,除了前者是用于中继20的信息。类似地,被包括在上行链路信道的子帧中的R-PUSCH和R-PUCCH具有与UE 30相关联描述的PUSCH和PUCCH相同的功能和作用,除了前者是用于中继20的信息。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Un链路使用R-PDCCH和R-PDSCH以接收控制信息和数据。然而,在本公开中,Un链路使用PDCCH和PDSCH,像一般的UE一样,以发送/接收UL/DL数据。这时,DeNB 10通过像一般的UE 30一样调度中继20。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数据传输中的延迟被积累,则QoS可能被相对劣化。利用通过添加新的UE种类以准予中继20更高的优先级来确保最小的数据速率等等的方法能够克服此缺点。
同样地,Uu链路也没有与固定子帧交换数据。在移动对象中的UE 30在没有考虑子帧的情况下发送/接收数据。作为一个示例,图5示出UE 30将UL数据发送到Uu链路的过程。当要被发送到UL的数据不存在时,UE 30在没有等待如通常过程的Uu UL Tx时序(固定子帧)的情况下在图5中的点A处接收调度并且发送数据。这时,被发送的数据被存储在Un处理单元21的内部缓冲器27中。在Uu UL Tx子帧的点(时序B)处Un处理单元21从DeNB 10接收调度并且发送数据。
以这样的方式,尽管Un链路和Uu链路被相互物理地和完全地隔开,但是在Un处理单元21和Uu处理单元22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同之处在于在将数据存储在缓冲器27之后的适当的点处Un处理单元21和Uu处理单元22交换从Uu链路和Un链路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将数据分别发送到DeNB 10和UE 30。此外,用于被连接到中继的UE的中继配置、附接以及业务处理过程、中继中的UE数据聚合等等遵循传统方法。
虽然已经描述了特定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通过示例的方式呈现,但并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实际上,在此描述的新颖的方法和装置可以以其它的形式实现;此外,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在此以实施例形式描述的各种省略、替代和改变。如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意在覆盖这样的形式或者修改。
本公开的工业使用
本公开能够被应用于包括中继系统的各种领域。
Claims (7)
1.一种用于移动对象的中继系统,包括:
Un处理单元,所述Un处理单元被配置成经由Un链路(回程链路)与基站通信以处理回程数据;和
Uu处理单元,所述Uu处理单元被配置成经由Uu链路(接入链路)与用户设备通信以处理接入数据,
其中,所述Un处理单元和所述Uu处理单元被相互物理地隔开并且通过物理信道的有线链路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中,所述Un处理单元和所述Uu处理单元被配置成操作,不论所述Un链路和所述Uu链路的时序同步和RF(射频)切换同步如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系统,其中,所述Un处理单元包括Un接口以处理所述Un链路的基带信号;并且包括Un RF处理器以将所述Un链路的基带信号转换成RF信号,
其中,所述Uu处理单元包括Uu接口以处理所述Uu链路的基带信号;并且包括Uu RF处理器以将所述Uu链路的基带信号转换成RF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Un处理单元和所述Uu处理单元被相互物理地隔开以消除相互信号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系统,其中,所述Un处理单元包括施主天线,所述施主天线被安装以指向所述移动对象的外部并且经由所述施主天线与所述基站通信,并且
其中,所述Uu处理单元包括服务天线,所述服务天线被安装以指向所述移动对象的内部并且经由所述服务天线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系统,其中,所述Un链路和所述Uu链路通过动态调度操作,而不使用仅在被配置的TTI中交换数据的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系统,其中,所述Un链路使用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发送下行链路(DL)数据并且使用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发送上行链路(UL)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中,所述有线链路包括以太网和光纤线中的至少一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2-0126856 | 2012-11-09 | ||
KR20120126856 | 2012-11-09 | ||
KR1020130015810A KR20140060213A (ko) | 2012-11-09 | 2013-02-14 | 이동체에서의 릴레이 시스템 |
PCT/KR2013/001159 WO2014073748A1 (ko) | 2012-11-09 | 2013-02-14 | 이동체에서의 릴레이 시스템 |
KR10-2013-0015810 | 2013-02-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19722A true CN104919722A (zh) | 2015-09-16 |
Family
ID=5088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58467.5A Pending CN104919722A (zh) | 2012-11-09 | 2013-02-14 | 用于移动对象的中继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304016A1 (zh) |
KR (1) | KR20140060213A (zh) |
CN (1) | CN104919722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51936A1 (en) * | 2013-01-30 | 2015-12-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elay device and associated vehicle and method |
WO2015199391A1 (ko) * | 2014-06-22 | 2015-12-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풀 듀플렉스 기지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085197B1 (en) * | 2016-06-21 | 2018-09-25 | Sprint Spectrum L.P. | Controlled handover of UEs to reduce wireless backhaul congestion |
US10849085B2 (en) * | 2017-10-09 | 2020-1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and frame structure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IAB) network |
CN110392403B (zh) * | 2018-04-19 | 202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TWI746083B (zh) * | 2020-07-24 | 2021-11-11 | 聯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訊號中繼系統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6795A (zh) * | 2007-04-12 | 2008-10-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站、中继站和带宽分配方法 |
KR20100060605A (ko) * | 2008-11-28 | 2010-06-07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Rf 중계를 위한 광확장장치 |
KR101082022B1 (ko) * | 2008-10-24 | 2011-11-10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디지털 중계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중계 방법 |
CN102577570A (zh) * | 2009-10-05 | 2012-07-1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方法及中继节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81889B2 (en) * | 2010-02-16 | 2016-03-08 | Lg Electronics Inc. | Relay node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according to link operation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US8565570B2 (en) * | 2010-07-22 | 2013-10-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Optical backplane |
US8797896B2 (en) * | 2010-08-25 | 2014-08-0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backhaul resources |
US8687727B2 (en) * | 2010-11-05 | 2014-04-01 | Intel Corporation |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ing interference feedback |
EP2638724B1 (en) * | 2010-11-12 | 2018-09-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ulti-standard radio network node configuration data handling for network operation |
US8576766B2 (en) * | 2011-08-29 | 2013-11-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ynamic scheduling of in-band relay node resources |
US9264912B2 (en) * | 2012-01-19 | 2016-02-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and beamforming in relay nodes of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
2013
- 2013-02-14 US US14/440,808 patent/US2015030401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02-14 KR KR1020130015810A patent/KR20140060213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3-02-14 CN CN201380058467.5A patent/CN1049197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6795A (zh) * | 2007-04-12 | 2008-10-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站、中继站和带宽分配方法 |
KR101082022B1 (ko) * | 2008-10-24 | 2011-11-10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디지털 중계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중계 방법 |
KR20100060605A (ko) * | 2008-11-28 | 2010-06-07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Rf 중계를 위한 광확장장치 |
CN102577570A (zh) * | 2009-10-05 | 2012-07-1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方法及中继节点 |
US20120263098A1 (en) * | 2009-10-05 | 2012-10-18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y nod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060213A (ko) | 2014-05-19 |
US20150304016A1 (en) | 2015-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65341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
US8472357B2 (en) | System,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idirectional relay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US9281889B2 (en) | Relay node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according to link operation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
EP237107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118381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relay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EP2417710B1 (en) | Design of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for advanced relay operation | |
US9066365B2 (en) | Relay stati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 |
EP2378675B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mbsfn subfram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0031598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relay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US866577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hich a relay station makes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 |
US868172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backhau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station | |
KR20120042905A (ko) | 통신 시스템, 통신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 |
US8811261B2 (en) |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relay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 |
CN104919722A (zh) | 用于移动对象的中继系统 | |
US20100103869A1 (en) | Transferring data in a mobile telephony network | |
KR101735847B1 (ko) | 기지국 장치, 중계국 장치, 송신 방법, 수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 |
KR101712914B1 (ko) | 상향링크 자원을 이용한 릴레이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4073748A1 (ko) | 이동체에서의 릴레이 시스템 | |
EP4383895A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iab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method | |
KR20130038784A (ko) |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릴레이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