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9719B - 针对混合宏-毫微微基站下行链路的混合干扰对准 - Google Patents
针对混合宏-毫微微基站下行链路的混合干扰对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19719B CN104919719B CN201480004966.0A CN201480004966A CN104919719B CN 104919719 B CN104919719 B CN 104919719B CN 201480004966 A CN201480004966 A CN 201480004966A CN 104919719 B CN104919719 B CN 1049197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base station
- direction vector
- approach
- low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6844 Apis mell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64877 Hippospongia commun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2—Hybri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装置是第一BS。该装置(BS2)确定(1102)第二BS(BS1)与由第三BS(BS3)服务的第一UE(UE3)之间的第一信道(H1,3),确定(1104)第一基站(BS2)与第一UE(UE3)之间的第二信道(H2,3),以及确定(1108)要由第二基站(BS1)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v1)。该装置用第二方向矢量(v2)向由第一基站(BS2)服务的第二UE(UE2)传送(1112)资源块集,该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第一信道(H1,3)、第二信道(H2,3)和要由第二基站(BS1)使用的第一方向矢量(v1)来确定的。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国际申请要求于2013年1月17日提交的题为“HYBRID INTERFERENCE ALIGNMENTFOR MIXED MACRO-FEMTO BASE STATION DOWNLINK(针对混合宏-毫微微基站下行链路的混合干扰对准)”的美国非临时申请S/N.13/744,109的权益,其通过援引全部明确纳入于此。
背景
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针对混合宏-毫微微基站下行链路的混合干扰对准。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收发、和广播等各种电信服务。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采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用户通信的多址技术。这类多址技术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
这些多址技术已在各种电信标准中被采纳以提供使不同的无线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以及甚至全球级别上进行通信的共同协议。新兴电信标准的一示例是长期演进(LTE)。LTE是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颁布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移动标准的增强集。它被设计成通过改善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利用新频谱、以及更好地与在下行链路(DL)上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UL)上使用SC-FDMA以及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的其他开放标准整合来更好地支持移动宽带因特网接入。然而,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长,存在对LTE技术中的进一步改进的需要。优选地,这些改进应当适用于其他多址技术以及采用这些技术的电信标准。
概述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装置。该装置是第一基站。该装置确定第二基站与由第三基站服务的第一用户装备之间的第一信道。该装置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一UE之间的第二信道。该装置确定要由第二基站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该装置用第二方向矢量向由第一基站服务的第二UE传送资源块集,该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和要由第二基站使用的第一方向矢量来确定的。
附图简述
图1是解说网络架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2是解说接入网的示例的示图。
图3是解说LTE中的DL帧结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4是解说LTE中的UL帧结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5是解说用于用户面和控制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6是解说接入网中的演进型B节点和用户装备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一示图。
图8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二示图。
图9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三示图。
图10A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四示图。
图10B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五示图。
图11是第一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第二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解说示例性设备中的不同模块/装置/组件之间的数据流的概念性数据流图。
图14是解说采用处理系统的装置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
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组件以便避免淡化此类概念。
现在将参照各种装置和方法给出电信系统的若干方面。这些装置和方法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行描述并在附图中由各种框、模块、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统称为“元素”)来解说。这些元素可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此类元素是实现成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
作为示例,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处理系统”来实现。处理器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电路以及其他配置成执行本公开中通篇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合适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
相应地,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如果被实现在软件中,那么这些功能可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被存储或编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此类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和软盘,其中盘常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碟用激光来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应当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图1是解说LTE网络架构100的示图。LTE网络架构100可被称为演进型分组系统(EPS)100。EPS 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装备(UE)102、演进型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UTRAN)104、演进型分组核心(EPC)110、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20以及运营商的网际协议(IP)服务122。EPS可与其他接入网互连,但出于简化起见,那些实体/接口并未示出。如图所示,EPS提供分组交换服务,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领会的,本公开中通篇给出的各种概念可被扩展到提供电路交换服务的网络。
E-UTRAN包括演进型B节点(eNB)106和其他eNB 108。eNB 106提供朝向UE 102的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协议终接。eNB 106可经由回程(例如,X2接口)连接到其他eNB 108。eNB106也可被称为基站(BS)、B节点、接入点、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eNB 106为UE 102提供去往EPC 110的接入点。UE 102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功能设备。UE 102也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
eNB 106连接到EPC 110。EPC 110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12、其他MME 114、服务网关116、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网关124、广播多播服务中心(BM-SC)126、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18。MME 112是处理UE 102与EPC 110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一般而言,MME 112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所有用户IP分组通过服务网关116来传递,服务网关116自身连接到PDN网关118。PDN网关118提供UE 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网关118连接到运营商的IP服务122。运营商的IP服务122可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P多媒体子系统(IMS)、以及PS流送服务(PSS)。BM-SC 126可提供用于MBMS用户服务置备和递送的功能。BM-SC 126可用作内容提供商MBMS传输的进入点、可用来授权和发起PLMN内的MBMS承载服务、并且可用来调度和递送MBMS传输。MBMS网关124可用来向属于广播特定服务的MBSFN区域的eNB(例如,106、108)分发MBMS话务,并且可负责会话管理(开始/停止)并负责收集eMBMS相关的收费信息。
图2是解说LTE网络架构中的接入网200的示例的示图。在此示例中,接入网200被划分成数个蜂窝区划(蜂窝小区)202。一个或多个较低功率类eNB 208可具有与这些蜂窝小区202中的一个或多个蜂窝小区交叠的蜂窝区划210。较低功率类eNB 208可以是毫微微蜂窝小区(例如,家用eNB(HeNB))、微微蜂窝小区、微蜂窝小区或远程无线电头端(RRH)。宏eNB204各自被指派给相应的蜂窝小区202并且被配置成为蜂窝小区202中的所有UE 206提供去往EPC 110的接入点。在接入网200的这一示例中,没有集中式控制器,但是在替换性配置中可以使用集中式控制器。eNB 204负责所有与无线电有关的功能,包括无线电承载控制、准入控制、移动性控制、调度、安全性、以及与服务网关116的连通性。
接入网200所采用的调制和多址方案可以取决于正部署的特定电信标准而变化。在LTE应用中,在DL上使用OFDM并且在UL上使用SC-FDMA以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者。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从以下详细描述中领会的,本文给出的各种概念良好地适用于LTE应用。然而这些概念可以容易地扩展到采用其他调制和多址技术的其他电信标准。作为示例,这些概念可被扩展到演进数据最优化(EV-DO)或超移动宽带(UMB)。EV-DO和UMB是由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颁布的作为CDMA2000标准族的一部分的空中接口标准,并且采用CDMA向移动站提供宽带因特网接入。这些概念还可被扩展到采用宽带CDMA(W-CDMA)和其他CDMA变体(诸如TD-SCDMA)的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采用TDMA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以及采用OFDMA的演进型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 802.20和Flash-OFDM。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来自3GPP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3GPP2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所采用的实际无线通信标准和多址技术将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加诸于系统的整体设计约束。
eNB 204可具有支持MIMO技术的多个天线。MIMO技术的使用使得eNB204能够利用空域来支持空间复用、波束成形和发射分集。空间复用可被用于在相同频率上同时传送不同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可被传送给单个UE 206以提高数据率或传送给多个UE 206以增加系统总容量。这是藉由对每一数据流进行空间预编码(即,应用振幅和相位的比例缩放)并且随后通过多个发射天线在DL上传送每一经空间预编码的流来达成的。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带有不同空间签名地抵达(诸)UE 206处,这使得(诸)UE 206中每个UE能够恢复以该UE206为目的地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在UL上,每个UE 206传送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这使得eNB 204能够标识每个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的源。
空间复用一般在信道状况良好时使用。在信道状况不那么有利时,可使用波束成形来将发射能量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这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空间预编码以供通过多个天线传输来达成。为了在蜂窝小区边缘处达成良好覆盖,单流波束成形传输可结合发射分集来使用。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将参照在DL上支持OFDM的MIMO系统来描述接入网的各种方面。OFDM是将数据调制到OFDM码元内的数个副载波上的扩频技术。这些副载波以精确频率分隔开。该分隔提供使得接收机能够从这些副载波恢复数据的“正交性”。在时域中,可向每个OFDM码元添加保护区间(例如,循环前缀)以对抗OFDM码元间干扰。UL可以使用经DFT扩展的OFDM信号形式的SC-FDMA来补偿高峰均功率比(PAPR)。
图3是解说LTE中的DL帧结构的示例的示图300。帧(10ms)可被划分成10个相等大小的子帧。每个子帧可包括2个连贯的时隙。可使用资源网格来表示2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资源块。该资源网格被划分成多个资源元素。在LTE中,资源块包含频域中的12个连贯副载波,并且对于每个OFDM码元中的正常循环前缀而言,包含时域中的7个连贯OFDM码元,或即包含84个资源元素。对于扩展循环前缀而言,资源块包含时域中的6个连贯OFDM码元,并具有72个资源元素。指示为R 302、304的一些资源元素包括DL参考信号(DL-RS)。DL-RS包括因蜂窝小区而异的RS(CRS)(有时也称为共用RS)302以及因UE而异的RS(UE-RS)304。UE-RS304仅在对应的物理DL共享信道(PDSCH)所映射到的资源块上被传送。由每个资源元素携带的比特数目取决于调制方案。因此,UE接收的资源块越多并且调制方案越高,该UE的数据率就越高。
图4是解说LTE中的UL帧结构的示例的示图400。用于UL的可用资源块可分割成数据区段和控制区段。该控制区段可形成在系统带宽的2个边缘处并且可具有可配置大小。该控制区段中的这些资源块可被指派给UE用于控制信息的传输。该数据区段可包括所有不被包括在控制区段中的资源块。该UL帧结构导致该数据区段包括毗连的副载波,这可允许单个UE被指派该数据区段中的所有毗连副载波。
UE可被指派控制区段中的资源块410a、410b以向eNB传送控制信息。该UE还可被指派数据区段中的资源块420a、420b以向eNB传送数据。该UE可在该控制区段中获指派的资源块上在物理UL控制信道(PUCCH)中传送控制信息。该UE可在该数据区段中获指派的资源块上在物理UL共享信道(PUSCH)中仅传送数据或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两者。UL传输可横跨子帧的这两个时隙并且可跨频率跳跃。
资源块集合可被用于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430中执行初始系统接入并达成UL同步。PRACH 430携带随机序列并且不能携带任何UL数据/信令。每个随机接入前置码占用与6个连贯资源块相对应的带宽。起始频率由网络来指定。即,随机接入前置码的传输被限制于某些时频资源。对于PRACH不存在跳频。PRACH尝试被携带在单个子帧(1ms)中或在数个毗连子帧的序列中,并且UE每帧(10ms)可仅作出单次PRACH尝试。
图5是解说LTE中用于用户面和控制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示例的示图500。用于UE和eNB的无线电协议架构被示为具有三层:层1、层2和层3。层1(L1层)是最低层并实现各种物理层信号处理功能。L1层将在本文中被称为物理层506。层2(L2层)508在物理层506之上并且负责UE与eNB之间在物理层506之上的链路。
在用户面中,L2层508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51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512、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514子层,它们在网络侧上终接于eNB处。尽管未示出,但是UE在L2层508之上可具有若干个上层,包括在网络侧终接于PDN网关118处的网络层(例如,IP层)、以及终接于连接的另一端(例如,远端UE、服务器等)的应用层。
PDCP子层514提供不同无线电承载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复用。PDCP子层514还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报头压缩以减少无线电传输开销,通过将数据分组暗码化来提供安全性,以及提供对UE在各eNB之间的切换支持。RLC子层512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分段和重装、对丢失数据分组的重传、以及对数据分组的重排序以补偿因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而引起的脱序接收。MAC子层510提供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MAC子层510还负责在各UE间分配一个蜂窝小区中的各种无线电资源(例如,资源块)。MAC子层510还负责HARQ操作。
在控制面中,用于UE和eNB的无线电协议架构对于物理层506和L2层508而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控制面而言没有头部压缩功能。控制面还包括层3(L3层)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子层516。RRC子层516负责获得无线电资源(即,无线电承载)以及负责使用eNB与UE之间的RRC信令来配置各下层。
图6是接入网中eNB 610与UE 650处于通信的框图。在DL中,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675。控制器/处理器675实现L2层的功能性。在DL中,控制器/处理器675提供报头压缩、暗码化、分组分段和重排序、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以及基于各种优先级度量对UE 650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控制器/处理器675还负责HARQ操作、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对UE 650的信令。
发射(TX)处理器616实现用于L1层(即,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这些信号处理功能包括编码和交织以促成UE 650处的前向纠错(FEC)以及基于各种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振幅调制(M-QAM))向信号星座进行的映射。随后,经编码和调制的码元被拆分成并行流。每个流随后被映射到OFDM副载波、在时域和/或频域中与参考信号(例如,导频)复用、并且随后使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组合到一起以产生携带时域OFDM码元流的物理信道。该OFDM流被空间预编码以产生多个空间流。来自信道估计器674的信道估计可被用来确定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用于空间处理。该信道估计可以从由UE 650传送的参考信号和/或信道状况反馈推导出来。每个空间流随后经由分开的发射机618TX被提供给一不同的天线620。每个发射机618TX用各自的空间流来调制RF载波以供传输。
在UE 650处,每个接收机654RX通过其各自相应的天线652来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654RX恢复出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接收(RX)处理器656。RX处理器656实现L1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RX处理器656对该信息执行空间处理以恢复出以UE 650为目的地的任何空间流。如果有多个空间流以UE 650为目的地,那么它们可由RX处理器656组合成单个OFDM码元流。RX处理器656随后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该OFDM码元流从时域转换到频域。该频域信号对于该OFDM信号的每个副载波包括单独的OFDM码元流。通过确定最有可能由eNB 610传送了的信号星座点来恢复和解调每个副载波上的码元、以及参考信号。这些软判决可以基于由信道估计器658计算出的信道估计。这些软判决随后被解码和解交织以恢复出原始由eNB 610在物理信道上传送的数据和控制信号。这些数据和控制信号随后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659。
控制器/处理器659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可以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660相关联。存储器660可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659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分用、分组重装、去暗码化、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这些上层分组随后被提供给数据阱662,数据阱662代表L2层之上的所有协议层。各种控制信号也可被提供给数据阱662以进行L3处理。控制器/处理器659还负责使用确收(ACK)和/或否定确收(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在UL中,数据源667被用来将上层分组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659。数据源667代表L2层之上的所有协议层。类似于结合由eNB 610进行的DL传输所描述的功能性,控制器/处理器659通过提供报头压缩、暗码化、分组分段和重排序、以及基于由eNB 610进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在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进行复用,来实现用户面和控制面的L2层。控制器/处理器659还负责HARQ操作、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对eNB 610的信令。
由信道估计器658从由eNB 610传送的参考信号或者反馈推导出的信道估计可由TX处理器668用来选择恰适的编码和调制方案并促成空间处理。由TX处理器668生成的诸空间流经由分开的发射机654TX提供给不同的天线652。每个发射机654TX用各自的空间流来调制RF载波以供传送。
在eNB 610处以与结合UE 650处的接收机功能所描述的方式相类似的方式来处理UL传输。每个接收机618RX通过其相应各个天线620来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618RX恢复出被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RX处理器670。RX处理器670可实现L1层。
控制器/处理器675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675可以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676相关联。存储器676可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675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分用、分组重组、去暗码化、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来自UE 650的上层分组。来自控制器/处理器675的上层分组可被提供给核心网。控制器/处理器675还负责使用ACK和/或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已经开发了干扰对准方案以减轻干扰。干扰对准方案包括确定性干扰对准方案和机会性干扰对准方案。针对确定性干扰对准方案的状况可能难以解决。针对机会性干扰对准方案的状况可能不那么难以由基站通过利用正由该基站服务的许多UE来解决。然而,来自机会性干扰对准方案的增益在所有基站都不具有许多UE的情况下可能是较差的。一种重要情境是宏基站的覆盖区内的多个邻毫微微基站的情境。通常,毫微微基站具有一个UE,而宏基站具有许多UE。目前存在对包括确定性和机会性分量的混合干扰对准方案的需要,该混合干扰对准方案能对毫微微/宏基站情境提供良好的干扰减轻。
图7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一示图700。如图7中所示,宏基站BS1正服务UE11、UE12和UE13,毫微微基站BS2正服务UE2,毫微微基站BS3正服务UE3,而毫微微基站BS4正服务UE4。BS1在特定子帧/时隙中应用机会性干扰对准方案来选择各UE(即UE11、UE12或UE13)中将从该方案获益最多的一个UE,并在该特定子帧/时隙中在将数据S1传送给所选UE之前或之时将伪随机和正交方向矢量v1(t)应用于该数据。如图7中所示,BS1选择UE13用于数据传输。方向矢量v1(t)具有大于或等于2的M个维度。这M个维度可以是天线维度(MIMO)和/或频率维度(例如,OFDM中的资源块)。每个维度可以在振幅和/或相位方面修改经调制数据码元。
BS2在该特定子帧/时隙中应用确定性干扰对准方案并确定正交方向矢量v2(t),将方向矢量v2(t)应用于数据,并将数据S2传送给UE2。方向矢量v2(t)具有大于或等于2的M个维度。这M个维度可以是天线维度(MIMO)和/或频率维度(例如,OFDM中的资源块)。每个维度可以在振幅和/或相位方面修改经调制数据码元。方向矢量v2(t)被如下确定:
v2(t)∝v1(t)H1,3(H2,3)-1,(1)
其中H1,3是BS1与UE3之间的信道而H2,3是BS2与UE3之间的信道。类似地,BS3在该特定子帧/时隙中应用确定性干扰对准方案并确定正交方向矢量v3(t),将方向矢量v3(t)应用于数据,并将数据S3传送给UE3。方向矢量v3(t)具有大于或等于2的M个维度。这M个维度可以是天线维度(MIMO)和/或频率维度(例如,OFDM中的资源块)。每个维度可以在振幅和/或相位方面修改经调制数据码元。方向矢量v3(t)被如下确定:
v3(t)∝v1(t)H1,2(H3,2)-1,(2)
其中H1,2是BS1与UE2之间的信道而H3,2是BS3与UE2之间的信道。
在图7中,所传送的方向矢量被表示为vi(t),而接收到的方向矢量被表示为v'i(t)。尽管在图7中针对每个UE的接收到的方向矢量都被标记为v'i(t)(i=1,2和3),但针对每个UE的接收到的方向矢量v'i(t)(i=1,2和3)可由于传送方基站和UE之间的信道而在振幅和/或相位方面不同。如此,例如,尽管在UE2处接收到的方向矢量v'1(t)和在UE3处接收到的方向矢量v'1(t)被标记为相同,但针对UE2和UE3中的每一者的方向矢量v'1(t)是不同的,如由图7中的箭头的不同相位方向所示。
如图7中所示,UE13用所应用的方向矢量v1(t)从BS1接收数据传输S1。数据传输S1由BS1与UE13之间的信道H1,13来修改并用因信道H1,13导致的方向矢量v'1(t)来接收。UE13还从BS2接收干扰数据传输S2以及从BS3接收干扰数据传输S3。干扰数据传输S2由BS2与UE13之间的信道H2,13来修改并用因信道H2,13导致的方向矢量v'2(t)来接收。干扰数据传输S3由BS3与UE13之间的信道H3,13来修改并用因信道H3,13导致的方向矢量v'3(t)来接收。接收到的方向矢量v'2(t)和v'3(t)被示为对准(即,成比例)或接近对准(即,接近成比例),因为BS1先前由于机会性干扰对准而选择了UE13用于数据传输。
UE2用所应用的方向矢量v2(t)从BS2接收数据传输S2。干扰数据传输S2由BS2与UE2之间的信道H2,2来修改并用因信道H2,2导致的方向矢量v'2(t)来接收。UE2还从BS1接收干扰数据传输S1以及从BS3接收干扰数据传输S3。干扰数据传输S1由BS1与UE2之间的信道H1,2来修改并用因信道H1,2导致的方向矢量v'1(t)来接收。干扰数据传输S3由BS3与UE2之间的信道H3,2来修改并用因信道H3,2导致的方向矢量v'3(t)来接收。因为由BS3应用了方向矢量v3(t),收到的方向矢量v'1(t)和v'3(t)对准(即,成比例)或接近对准(即,接近成比例)。
UE3用所应用的方向矢量v3(t)从BS3接收数据传输S3。数据传输S3由BS3与UE3之间的信道H3,3来修改并用因信道H3,3导致的方向矢量v'3(t)来接收。UE3还从BS1接收干扰数据传输S1以及从BS2接收干扰数据传输S2。干扰数据传输S1由BS1与UE3之间的信道H1,3来修改并用因信道H1,3导致的方向矢量v'1(t)来接收。干扰数据传输S2由BS2与UE3之间的信道H2,3来修改并用因信道H2,3导致的方向矢量v'2(t)来接收。因为由BS2应用了方向矢量v2(t),收到的方向矢量v'1(t)和v'2(t)对准(即,成比例)或接近对准(即,接近成比例)。
当以对准或接近对准的方向矢量接收到干扰信号时,UE能更容易地从接收自服务基站的信号中消去该干扰信号。一般来说,毫微微基站BSi确定方向矢量vi(t)要如下应用于所传送的数据:
vi(t)∝v1(t)Ai,(3)
其中v1(t)是由宏基站应用的伪随机和正交方向矢量且Ai是由毫微微基站BSi计算出的旋转矩阵。旋转矩阵Ai可基于宏基站与由邻毫微微基站服务的UE之间的信道以及自身与由邻毫微微基站服务的UE之间的信道来确定。在图7中提供的示例中,BS2将旋转矩A2确定为A2=H1,3H2,3-1且BS3将旋转矩阵A3确定为A3=H1,2(H3,2)-1。
图8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二示图800。如图8中所示,基站BS1、BS2、BS3中的每一者可每子帧/时隙地同步改变方向矢量。由宏基站BS1使用的方向矢量可以是预定的并且由宏基站BS1和毫微微基站BS2和BS3中的每一者先验已知。方向矢量v1(t)可以基于不同的伪随机序列或种子,并且可以跳跃到不同的值。方向矢量v1(t)可取决于BS1的标识符、所利用资源块的副载波、或者相应的子帧和/或系统帧号。当方向矢量v1(t)取决于子帧和/或系统帧号时,该方向矢量v1(t)可被认为是时变的。如以上所讨论的,毫微微基站BS2和BS3分别确定要应用于供传输的数据的方向矢量v2(t)和v3(t)。如此,毫微微基站BS2和BS3分别基于v1(t)来确定其方向矢量v2(t)和v3(t)。
图9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三示图900。图9具体解说了经调制数据码元的相位旋转。如上文所讨论的,BS1、BS2和BS3在传送(频率维度)经调制数据码元之前或在传送(天线维度)经调制数据码元时将方向矢量应用于经调制数据码元。该方向矢量修改经调制数据码元的振幅和/或相位。假定维度数为2(即,M=2)。因此,关于毫微微基站BS2,v2(t)=[v2,1(t) v2,2(t)],其中v2,1(t)=A1ejθ1且v2,2(t)=A2ejθ2。还假定方向矢量v2(t)仅在相位方面修改经调制数据码元(即,A1=1且A2=1)。此外,假定毫微微基站BS2使用QPSK来调制数据。示图900解说了可能的QPSK值。如示图950中所示,如果BS2向QPSK值11应用相位旋转,则BS2可将经调制码元的相位旋转θ。值θ是由宏基站BS1应用的相位的函数(如关于等式(1)和(3)所讨论的)。在频率维度配置中,BS2通过将相同数据映射至第一资源块/元素集和第二资源块/元素集两者来复制该数据。BS2将第一相位旋转θ1应用于第一资源块/元素集中的经调制数据码元,并且将第二相位旋转θ2应用于第二资源块/元素集中的经调制数据码元。在天线维度配置中,BS2不是通过将经调制数据码元映射到资源块/元素,而是通过经由多个发射天线来发射相同的经调制数据码元来复制经调制数据码元。第一发射天线集将第一相位旋转θ1应用于经调制数据码元,并且第二发射天线集将第二相位旋转θ2应用于经调制数据码元。
图10A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四示图1000。在应用频率维度时,基站BS1、BS2和BS3将相同的经调制数据码元映射至第一资源块/元素集和第二资源块/元素集两者。对于图10A,假定基站BS1、BS2和BS3将相同的经调制数据码元映射至不同的资源块集(即,粒度是资源块而非资源元素)。因此,基站可以将相同的经调制数据码元映射至第一资源块集1002和第二资源块集1004。基站将方向矢量v(t)应用于第一资源块集1002和第二资源块集1004中的经调制数据码元,这导致第一资源块集和第二资源块集中的经调制数据码元在振幅和/或相位方面被修改,如由箭头1012、1014所示。
图10B是用于解说示例性方法的第五示图1050。在应用天线维度时,基站BS1、BS2和BS3将经调制数据码元映射至资源块/元素集并使用不同的发射天线集来传送相同的资源块/元素集以对经调制数据码元应用方向矢量v(t)。因此,基站可以将经调制数据码元映射至资源块集1052并通过不同的发射天线来传送资源块集1052以便修改经调制数据码元的振幅和/或相位,如由箭头1062、1072所示。
图11是第一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1100。该方法可由基站(诸如,毫微微基站BS2或毫微微基站BS3)来执行。如图11中所示,在步骤1102中,第一BS确定第二BS与由第三BS服务的第一UE之间的第一信道。在步骤1104,第一BS确定第一BS与第一UE之间的第二信道。在步骤1108,第一BS确定要由第二BS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在步骤1112,第一BS用第二方向矢量(使用频率维度和/或天线维度)向由第一BS服务的第二UE传送资源块集,该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和要由第二BS使用的第一方向矢量来确定的。在步骤1106,第一BS可以接收指示要由第二BS按序使用的方向矢量的信息。指示方向矢量的该信息可包括指示在步骤1108中确定的第一方向矢量的信息。在步骤1110,第一BS可以将第二方向矢量确定为使得第二信道与第二方向矢量的乘积大致与第一信道与第一方向矢量的乘积对准(即,成比例)。
例如,参照图7,BS2确定BS1与由BS3服务的UE3之间的第一信道H1,3。BS2确定BS2与UE3之间的第二信道H2,3。BS2确定要由BS1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v1(t)。BS2用第二方向矢量v2(t)向由BS2服务的UE2传送资源块集,该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第一信道H1,3、第二信道H2,3和要由BS1使用的第一方向矢量v1(t)来确定的。如关于图8所讨论的,BS2可以接收指示要由BS1按序使用的方向矢量v1(t)的信息。如关于式(1)所讨论的,BS2可以将第二方向矢量v2(t)确定为使得第二信道H2,3与第二方向矢量v2(t)的乘积大致与第一信道H1,3与第一方向矢量v1(t)的乘积对准(即,成比例)。
第一BS可以从第二基站接收指示第一信道的信息。第一BS可以从第三基站接收指示第一信道的信息。第一BS可以向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并从第三基站接收指示第二信道的信息,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第一BS可以向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并从第二基站接收指示第二信道的信息,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第一BS可以从第一UE接收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第二信道可以基于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来确定。
例如,参照图7,BS2可以从BS1接收指示第一信道H1,3的信息。BS1可以从BS3接收指示第一信道H1,3的信息并将收到信息提供给BS2。在TDD系统中,BS1可以从UE3接收上行链路导频信号,基于收到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来确定上行链路信道H3,1,以及向BS2提供上行链路信道H3,1。BS2可随后假定信道H1,3=H3,1。BS2可以从BS3接收指示第一信道H1,3的信息。BS2可以向UE2传送导频信号,UE3可以接收该导频信号,UE3可以向BS3发送指示第二信道H2,3的信息,并且BS2可以从BS3接收指示第二信道H2,3的信息。如此,第二信道H2,3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BS2可以向UE2传送导频信号,UE3可以接收该导频信号,UE3可以基于收到的导频信号来确定第二信道H2,3并向或BS1或BS3发送指示第二信道H2,3的信息,如果BS3从UE3接收到指示第二信道H2,3的信息,则BS3可以向BS1发送指示第二信道H2,3的信息,并且BS2可以从BS1接收指示第二信道H2,3的信息。如此,第二信道H2,3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在TDD系统中,BS2可以从UE3接收上行链路导频信号。BS2可以基于收到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来确定上行链路信道H3,2并假定第二信道H2,3=H3,2。
再次参照图7,UE3从BS2接收第一干扰信号S2以及从BS1接收第二干扰信号S1。第二干扰信号S1与第一方向矢量v1(t)相关联。第一干扰信号S2与基于BS1与UE3之间的第一信道H1,3、BS2与UE3之间的第二信道H2,3、以及第一方向矢量v1(t)确定的第二方向矢量v2(t)相关联。第二信道H2,3与第二方向矢量v2(t)的乘积大致与第一信道H1,3与第一方向矢量v1(t)的乘积对准(即,成比例)。UE3从服务UE3的BS3接收数据传输S3。UE3至少部分地从数据传输S3中消去第一干扰信号S2和第二干扰信号S1以便解码数据传输S3。UE3可以从BS1接收导频信号,并基于收到的导频信号来确定第一信道H1,3。UE3可以向BS1传送指示第一信道H1,3的第一信道信息。BS1可随后向BS2提供第一信道信息。UE3可以向BS3传送指示第一信道H1,3的第一信道信息。BS3可随后直接向BS2或直接向BS1提供第一信道信息,BS1随后向BS2提供收到的第一信道信息。在TDD系统中,UE3可以向BS3传送上行链路导频信号,BS1可以接收该上行链路导频信号,BS1可基于收到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来确定信道H3,1,BS1可以向BS2提供所确定的信道H3,1,以及BS2可以通过假定H1,3=H3,1基于该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来确定第一信道H1,3。UE3可以从BS2接收导频信号,并基于该导频信号来确定第二信道H2,3。UE3可向BS1传送指示第二信道H2,3的第二信道信息,BS1随后向BS2提供收到的第二信道信息。UE3可向BS3传送指示第二信道H2,3的第二信道信息,BS3随后可直接向BS2或直接向BS1提供第二信道信息,BS1随后向BS2提供收到的第二信道信息。在TDD系统中,UE3可以向BS3传送上行链路信号,BS2可以接收该上行链路信号,BS2可以确定信道H3,2,以及BS2可以通过假定H2,3=H3,2基于该上行链路信号来确定第二信道H2,3。
图12是第二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1200。该方法可由基站(诸如,毫微微基站BS2或毫微微基站BS3)来执行。在步骤1202,第一BS确定与第一UE的第一接近度。在步骤1204,第一BS确定与由第四基站服务的第三UE的第二接近度。在步骤1206,第一BS确定第一接近度小于第二接近度并且因此第一BS比第三UE更靠近第一UE。在步骤1208,第一BS基于确定第一接近度小于第二接近度来确定要传送资源块集(使用频率维度和/或天线维度)以将干扰信号针对第一UE彼此对准。如果第一BS确定第二接近度小于第一接近度,则第一BS可确定改为要传送资源块集(使用频率维度和/或天线维度)以将干扰信号针对第三UE彼此对准。
例如,参照图7,BS2确定与UE3的第一接近度。在步骤1204,BS2确定与由BS4服务的UE4的第二接近度。在步骤1206,BS2确定第一接近度小于第二接近度并且因此BS2比UE4更靠近UE3。在步骤1208,BS2基于确定第一接近度小于第二接近度来确定要传送资源块集(使用频率维度和/或天线维度)以将干扰信号针对UE3彼此对准。如果BS2确定第二接近度小于第一接近度,则BS2可确定改为要传送资源块集(使用频率维度和/或天线维度)以将干扰信号针对UE4彼此对准。如果BS2确定要对准针对UE3的干扰信号,则BS2使用式(1)来确定方向矢量v2(t)。如果BS2确定要对准针对UE4的干扰信号,则BS2通过关系v2(t)∝v1(t)H1,4(H2,4)-1来确定v2(t),其中H1,4是BS1与UE4之间的信道,而H2,4是BS2与UE4之间的信道。
图13是解说示例性装置1302中的不同模块/装置/组件之间的数据流的概念性数据流图1300。该装置可以是基站(诸如,毫微微基站BS2或毫微微基站BS3)。作为第一基站的装置1302可包括接收模块1304、信道确定模块1306、方向矢量确定模块1308、传输模块1310和接近度确定模块1312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确定模块1306被配置成确定第二基站与由第三基站服务的第一UE1360之间的第一信道。信道确定模块1306被进一步配置成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一UE 1360之间的第二信道。方向矢量确定模块1308被配置成确定要由第二基站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传输模块1310被配置成用第二方向矢量向由第一基站服务的第二UE 1370传送资源块集,该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和要由第二基站使用的第一方向矢量来确定的。方向矢量确定模块1308可被进一步配置成将第二方向矢量确定为使得第二信道与第二方向矢量的乘积大致与第一信道与第一方向矢量的乘积对准。接收模块1304可被配置成从第二基站接收指示第一信道的信息。接收模块1304可被进一步配置成从第三基站接收指示第一信道的信息。传输模块1310可被配置成向第二UE1370传送导频信号,并且接收模块1304可被配置成从第三基站接收指示第二信道的信息。第二信道可以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传输模块1310可被配置成向第二UE 1370传送导频信号,并且接收模块1304可被配置成从第二基站接收指示第二信道的信息,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接收模块1304可被配置成从第一UE 1360接收上行链路导频信号1365。第二信道可以基于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来确定。接近度确定模块可被配置成确定与第一UE1360的第一接近度,确定与由第四基站服务的第三UE的第二接近度,确定第一接近度小于第二接近度,以及基于确定第一接近度小于第二接近度来确定要传送资源块集以将干扰信号针对第一UE 1360彼此对准。接收模块1304可被配置成接收指示要由第二基站按序使用的方向矢量的信息。该方向矢量包括第一方向矢量。
该装置可包括执行前述图11和图12的流程图中的算法的每个步骤的附加模块。如此,前述图11和图12的流程图中的每个步骤可由一模块执行且该装置可包括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各模块可以是专门配置成实施所述过程/算法的一个或多个硬件组件、由配置成执行所述过程/算法的处理器实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由处理器实现、或其某个组合。
图14是解说采用处理系统1414的设备1302'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1400。处理系统1414可实现成具有由总线1424一般化地表示的总线架构。取决于处理系统1414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1424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1424将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硬件模块(由处理器1404、模块1304、1306、1308、1310、1312和计算机可读介质1406表示)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424还可链接各种其它电路,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处理系统1414可耦合至收发机1410。收发机1410被耦合至一个或多个天线1420。收发机1410提供用于通过传输介质与各种其它装置通信的手段。收发机1410从一个或多个天线1420接收信号,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信息,并向处理系统1414(具体而言是接收模块1304)提供所提取的信息。另外,收发机1410从处理系统1414(具体而言是传送模块1310)接收信息,并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来生成将应用于一个或多个天线1420的信号。处理系统1414包括耦合至计算机可读介质1406的处理器1404。处理器1404负责一般性处理,包括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1406上的软件。该软件在由处理器1404执行时使处理系统1414执行上文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1406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器1404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模块1304、1306、1308、1310和1312中的至少一个模块。各模块可以是在处理器1404中运行的软件模块、驻留/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1406中的软件模块、耦合至处理器1404的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其某种组合。处理系统1414可以是eNB 610的组件且可包括存储器676和/或包括TX处理器616、RX处理器670、和控制器/处理器675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种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1302/1302’是第一基站并包括:用于确定第二基站与由第三基站服务的第一UE之间的第一信道的装置、用于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一UE之间的第二信道的装置、以及用于确定要由第二基站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的装置。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用第二方向矢量向由第一基站服务的第二UE传送资源块集的装置,该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和要由第二基站使用的第一方向矢量来确定的。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将第二方向矢量确定为使得第二信道与第二方向矢量的乘积大致与第一信道与第一方向矢量的乘积对准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从第二基站接收指示第一信道的信息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从第三基站接收指示第一信道的信息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向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从第三基站接收指示第二信道的信息的装置,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向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从第二基站接收指示第二信道的信息的装置,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从第一UE接收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装置。第二信道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来确定。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与第一UE的第一接近度的装置、用于确定与由第四基站服务的第三UE的第二接近度的装置、用于确定第一接近度小于第二接近度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确定第一接近度小于第二接近度来确定要传送资源块集以将干扰信号针对第一UE彼此对准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指示要由第二基站按序使用的方向矢量的信息的装置,该方向矢量包括第一方向矢量。
前述装置可以是装置1302和/或设备1302'的处理系统1414中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前述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如前文所述,处理系统1414可包括TX处理器616、RX处理器670、以及控制器/处理器675。如此,在一种配置中,前述装置可以是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设备所叙述的功能的TX处理器616、RX处理器670、以及控制器/处理器675。
应理解,所公开的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次是示例性办法的解说。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可以重新编排这些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次。此外,一些步骤可被组合或被略去。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被限定于所呈现的具体次序或层次。
提供之前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改动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出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语言上的权利要求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的单数形式的引述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而是“一个或多个”。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某个”指的是一个或多个。本公开通篇描述的各种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旨在被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并非旨在贡献给公众,无论这样的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被显式地叙述。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元素应被解释为装置加功能,除非该元素是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来明确叙述的。
Claims (36)
1.一种第一低功率类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确定宏基站与由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一用户装备(UE)之间的第一信道;
确定所述第一低功率类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第二信道;
确定要由所述宏基站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以及
用第二方向矢量向由所述第一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二UE传送资源块集,所述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和要由所述宏基站使用的所述第一方向矢量来确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方向矢量,其中所述第二方向矢量被确定为使得所述第二信道与所述第二方向矢量的乘积大致与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一方向矢量的乘积对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以及
从所述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所述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以及
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所述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一UE接收上行链路导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道是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来确定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确定与所述第一UE的第一接近度;以及
确定与由第三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三UE的第二接近度;
确定所述第一接近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近度;以及
基于确定所述第一接近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近度来确定要传送所述资源块集以将干扰信号针对所述第一UE彼此对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接收指示要由所述宏基站按序使用的方向矢量的信息,所述方向矢量包括所述第一方向矢量。
1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所述设备是第一低功率类基站,包括:
用于确定宏基站与由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一用户装备(UE)之间的第一信道的装置;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低功率类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第二信道的装置;
用于确定要由所述宏基站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的装置;以及
用于用第二方向矢量向由所述第一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二UE传送资源块集的装置,所述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和要由所述宏基站使用的所述第一方向矢量来确定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方向矢量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矢量被确定为使得所述第二信道与所述第二方向矢量的乘积大致与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一方向矢量的乘积对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信息的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信息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的装置;以及
用于从所述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的装置,所述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的装置;以及
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的装置,所述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一UE接收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信道是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来确定的。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UE的第一接近度的装置;以及
用于确定与由第三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三UE的第二接近度的装置;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接近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近度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确定所述第一接近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近度来确定要传送所述资源块集以将干扰信号针对所述第一UE彼此对准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指示要由所述宏基站按序使用的方向矢量的信息的装置,所述方向矢量包括所述第一方向矢量。
1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是第一低功率类基站,包括:
处理系统,其被配置成:
确定宏基站与由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一用户装备(UE)之间的第一信道;
确定所述第一低功率类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第二信道;
确定要由所述宏基站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以及
用第二方向矢量向由所述第一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二UE传送资源块集,所述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和要由所述宏基站使用的所述第一方向矢量来确定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确定所述第二方向矢量,其中所述第二方向矢量被确定为使得所述第二信道与所述第二方向矢量的乘积大致与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一方向矢量的乘积对准。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从所述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信息。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
向所述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以及
从所述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所述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
向所述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以及
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所述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从所述第一UE接收上行链路导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道是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来确定的。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
确定与所述第一UE的第一接近度;以及
确定与由第三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三UE的第二接近度;
确定所述第一接近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近度;以及
基于确定所述第一接近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近度来确定要传送所述资源块集以将干扰信号针对所述第一UE彼此对准。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被进一步配置成:接收指示要由所述宏基站按序使用的方向矢量的信息,所述方向矢量包括所述第一方向矢量。
28.一种在第一低功率类基站中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确定宏基站与由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一用户装备(UE)之间的第一信道;
确定所述第一低功率类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第二信道;
确定要由所述宏基站用于发送数据传输的第一方向矢量;以及
用第二方向矢量向由所述第一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二UE传送资源块集,所述第二方向矢量是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和要由所述宏基站使用的所述第一方向矢量来确定的。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方向矢量的代码,其中所述第二方向矢量被确定为使得所述第二信道与所述第二方向矢量的乘积大致与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一方向矢量的乘积对准。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信息的代码。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信息的代码。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向所述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以及
从所述第二低功率类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所述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向所述第二UE传送导频信号;以及
从所述宏基站接收指示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所述第二信道基于所传送的导频信号。
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一UE接收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代码,其中所述第二信道是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来确定的。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
确定与所述第一UE的第一接近度;以及
确定与由第三低功率类基站服务的第三UE的第二接近度;
确定所述第一接近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近度;以及
基于确定所述第一接近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近度来确定要传送所述资源块集以将干扰信号针对所述第一UE彼此对准。
36.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指示要由所述宏基站按序使用的方向矢量的信息的代码,所述方向矢量包括所述第一方向矢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744,109 US8971906B2 (en) | 2013-01-17 | 2013-01-17 | Hybrid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mixed macro-FEMTO base station downlink |
US13/744,109 | 2013-01-17 | ||
PCT/US2014/011327 WO2014113328A1 (en) | 2013-01-17 | 2014-01-13 | Hybrid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mixed macro-femto base station downlin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19719A CN104919719A (zh) | 2015-09-16 |
CN104919719B true CN104919719B (zh) | 2018-03-27 |
Family
ID=50031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4966.0A Active CN104919719B (zh) | 2013-01-17 | 2014-01-13 | 针对混合宏-毫微微基站下行链路的混合干扰对准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1906B2 (zh) |
EP (1) | EP2946484B1 (zh) |
JP (1) | JP5884003B1 (zh) |
KR (2) | KR101867391B1 (zh) |
CN (1) | CN104919719B (zh) |
WO (1) | WO20141133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44205A1 (ja) | 2011-04-19 | 2012-10-2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信号生成方法及び信号生成装置 |
US9462581B2 (en) | 2012-10-16 | 2016-10-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ly coded subcarriers in OFDMA systems |
US9166764B2 (en) | 2012-10-16 | 2015-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computation and decoding with synchronously coded subcarriers in OFDMA systems |
US8908606B2 (en) * | 2013-01-23 | 2014-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pportunistic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multi-cell multi-user uplink |
KR102099249B1 (ko) * | 2013-09-06 | 2020-04-0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랜에서 간섭 정렬을 이용하는 통신 방법 |
KR102199293B1 (ko) * | 2013-11-27 | 2021-01-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종 네트워크-다중 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US9832808B2 (en) | 2014-12-02 | 2017-11-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to provide dual connectivity using LTE master eNodeB and Wi-Fi based secondary eNodeB |
US10219178B2 (en) | 2014-12-02 | 2019-02-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hannel aggregation using Wi-Fi |
KR102306885B1 (ko) * | 2015-08-11 | 2021-09-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7241799B (zh) * | 2016-03-28 | 2021-05-11 | 上海交通大学 | 异构网络中能量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干扰对齐联合方法 |
CN106160814B (zh) * | 2016-06-14 | 2019-04-19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多基站协作下行传输方法 |
CN108271260B (zh) * | 2016-12-30 | 2021-1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波束确定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08401298B (zh) | 2017-02-07 | 2019-11-1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JP7536683B2 (ja) | 2021-02-24 | 2024-08-20 | 株式会社 資生堂 | 塗布具付き容器、塗布液入り塗布具付き容器、交換容器および塗布液入り交換容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0992A (zh) * | 2009-04-20 | 2012-05-16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干扰对准的自适应机会式集群的无线网络和方法 |
CN102484778A (zh) * | 2009-03-03 | 2012-05-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过使用干扰控制方法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法来发送信号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15221A1 (de) | 2001-03-28 | 2002-10-10 | Bosch Gmbh Robert | Verfahren zur Rahmen- und Frequenzsynchronisation eines OFDM-Signals und Verfahren zum Senden eines OFDM-Signals |
US7787546B2 (en) | 2005-04-06 | 2010-08-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T pre-coding of data to reduce PAPR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
KR20080036106A (ko) | 2005-08-23 | 2008-04-24 |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셀 사이 간섭을 저감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및 그이동국과 기지국 |
WO2007044281A1 (en) | 2005-10-06 | 2007-04-19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for ofdma based evolved utra |
US7729432B2 (en) | 2005-10-28 | 2010-06-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7768984B2 (en) | 2006-01-06 | 2010-08-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005683A1 (en) | 2006-03-16 | 2008-12-24 | Intel Corporation (INTEL) |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recursive filtering and multicarrier receiver with interference-aware demodulation |
US8521089B2 (en) | 2008-03-31 | 2013-08-27 | Intel Corporation |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
BRPI1006119A2 (pt) | 2009-01-08 | 2016-02-16 | Sharp Kk | aparelho de transmissão,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
KR101524689B1 (ko) | 2009-03-03 | 2015-06-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간섭 정렬을 위하여 선택적으로 간섭 채널들에 대한 정보를피드백하는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KR101502148B1 (ko) | 2009-03-04 | 2015-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저 복잡도로 간섭 정렬 기법을 적용하는 통신 네트워크 |
KR101548536B1 (ko) | 2009-03-09 | 2015-09-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단말에서 간섭 정렬 스킴에 따라 통신하는 타겟 단말을 선택하는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8879532B2 (en) | 2009-03-24 | 2014-11-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echniques for pilot stream remapping in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530200B1 (ko) | 2009-03-25 | 2015-06-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제어 장치 |
KR101587542B1 (ko) | 2009-05-15 | 2016-01-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계층 셀 시스템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전송 프레임 |
US20110158164A1 (en) * | 2009-05-22 | 2011-06-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joint process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209933B2 (en) | 2009-06-11 | 2015-12-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atching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eedback in multicarrier system |
US8699589B2 (en) | 2009-07-06 | 2014-04-1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ell joint codebook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KR101584993B1 (ko) | 2009-09-09 | 2016-01-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송/수신 페어들의 송/수신 모드를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8542605B2 (en) * | 2009-10-15 | 2013-09-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n extended bandwidth wireless network |
WO2011049295A2 (en) | 2009-10-19 | 2011-04-28 | Lg Electronics Inc.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ing recording inform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ulti base station mimo system |
US20110176519A1 (en) * | 2009-11-17 | 2011-07-21 | Pavan Kumar Vitthaladevuni | Signalling of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s in High-Speed Packet Access Systems |
WO2011068367A2 (ko) | 2009-12-03 | 2011-06-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저감 방법 및 장치 |
US9231795B2 (en) | 2010-01-18 | 2016-01-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ecoding method based on multiple cells and multiple users |
WO2011096747A2 (en) | 2010-02-02 | 2011-08-11 | Lg Electronics Inc. | Feedback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alignment in wireless network |
JP5538930B2 (ja) * | 2010-02-04 | 2014-07-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1727016B1 (ko) | 2010-08-10 | 2017-04-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상향 링크에서의 다중 사용자 간섭 정렬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9007263B2 (en) | 2010-09-09 | 2015-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ase rotation techniques in a multi-us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
KR20120031700A (ko) | 2010-09-27 | 2012-04-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계층 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포워드 인덱스를 이용한 간섭 정렬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20032777A (ko) | 2010-09-29 | 2012-04-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계층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빔포밍 벡터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199569B1 (ko) | 2010-10-04 | 2012-11-12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다수 사용자 mimo 간섭 채널에서의 기회적 간섭 정렬 사용자 선택 방법 |
KR101588712B1 (ko) | 2010-11-16 | 2016-01-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셀 내부 단말간 협력에 기반한 셀간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US8472550B2 (en) * | 2010-12-23 | 2013-06-25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multi-cell multi-user wireless networks |
US8797959B2 (en) | 2011-01-05 | 2014-08-0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er design |
US10200166B2 (en) * | 2011-01-17 | 2019-0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te match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chemes |
PL2515495T3 (pl) | 2011-04-21 | 2013-12-31 | Ntt Docomo Inc |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ustalania wektora prekodowania do prekodowania danych przesyłanych do urządzenia bezprzewodowego w systemie komunikacji bezprzewodowej |
US9001914B2 (en) * | 2011-05-06 | 2015-04-07 | Dynamic Invention Llc | Dynamic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partially connected quasi-static MIMO interference channel |
US8811514B2 (en) | 2011-05-06 | 2014-08-19 | Dynamic Invention Llc | Partial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K-user MIMO interference channels |
US8582684B2 (en) * | 2011-05-17 | 2013-11-12 | Alcatel Lucent |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channel-adaptive waveform modulation |
KR20140000847A (ko) | 2012-06-26 | 2014-01-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US9467871B2 (en) | 2012-09-28 | 2016-10-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terative coordinated beamform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US9462581B2 (en) | 2012-10-16 | 2016-10-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ly coded subcarriers in OFDMA systems |
US9166764B2 (en) | 2012-10-16 | 2015-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computation and decoding with synchronously coded subcarriers in OFDMA systems |
US8908606B2 (en) | 2013-01-23 | 2014-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pportunistic interference alignment for multi-cell multi-user uplink |
-
2013
- 2013-01-17 US US13/744,109 patent/US89719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13 KR KR1020167028860A patent/KR10186739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1-13 WO PCT/US2014/011327 patent/WO201411332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1-13 JP JP2015553770A patent/JP5884003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1-13 KR KR1020157021844A patent/KR20150099613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1-13 CN CN201480004966.0A patent/CN10491971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1-13 EP EP14702382.4A patent/EP294648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4778A (zh) * | 2009-03-03 | 2012-05-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过使用干扰控制方法和/或传输功率控制方法来发送信号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02460992A (zh) * | 2009-04-20 | 2012-05-16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干扰对准的自适应机会式集群的无线网络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46484A1 (en) | 2015-11-25 |
US20140200010A1 (en) | 2014-07-17 |
JP2016509797A (ja) | 2016-03-31 |
KR101867391B1 (ko) | 2018-06-15 |
KR20150099613A (ko) | 2015-08-31 |
CN104919719A (zh) | 2015-09-16 |
KR20160124243A (ko) | 2016-10-26 |
EP2946484B1 (en) | 2018-10-24 |
WO2014113328A1 (en) | 2014-07-24 |
JP5884003B1 (ja) | 2016-03-15 |
US8971906B2 (en) | 2015-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19719B (zh) | 针对混合宏-毫微微基站下行链路的混合干扰对准 | |
CN105684342B (zh) | 在存在混合全双工和半双工用户的情况下进行全双工通信 | |
CN105075369B (zh) | 针对多种服务的网络辅助的干扰消除/抑制 | |
CN104662830B (zh) | 用于促成集中式d2d调度的调度指派和ack/nack报告 | |
CN104904275B (zh) | 扩展lte embms中的embms会话 | |
CN105766048B (zh) | 用于实现服务蜂窝小区干扰抑制的信令 | |
CN104054362B (zh) | 接收报告聚合 | |
CN105009501B (zh) | 高阶调制的传输和处理 | |
CN104737595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937854B (zh) | 用于多蜂窝小区多用户上行链路的伺机干扰对准 | |
CN105594280B (zh) | 用于增强pdsch干扰消除的联合pdcch/pdsch调度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075169B (zh) | 针对lte中epdcch的tpr管理 | |
CN107852296A (zh)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调度指派优化 | |
CN107925967A (zh) | 用于在d2d/wan共存网络中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465070A (zh) | 辅助的毫米波长无线接入网络中的ue发起的发现 | |
CN106464466A (zh) | 针对lte中的小型小区的发现参考信号的小区id管理 | |
CN104919746A (zh) | 利用lte中的epdcch管理载波聚合中的交叉载波调度 | |
CN104205976A (zh) | 用于在lte中处理epdcch的x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08055114A (zh) | 用于管理针对低成本用户设备的控制传输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737468A (zh) | 针对使用d2d的lte中的中继站的新架构 | |
CN104737594A (zh) | 用于用户装备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247540A (zh) | 多无线单元共存 | |
CN108633334A (zh) | 动态的演进型分组数据网关选择 | |
CN108353401A (zh) | 用于v2x应用的lte-d通信 | |
CN107646176A (zh) | 单播信号与多播信号之间的非正交多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