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7370B - 降压转换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降压转换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7370B
CN104917370B CN201410088115.0A CN201410088115A CN104917370B CN 104917370 B CN104917370 B CN 104917370B CN 201410088115 A CN201410088115 A CN 201410088115A CN 104917370 B CN104917370 B CN 104917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
circuit
signal
control circuit
outpu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81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7370A (zh
Inventor
李立民
邵超
刘中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gf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gf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gf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ngf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881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17370B/zh
Priority to US14/266,038 priority patent/US9407149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917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7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3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ynchronous rectifier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16Control circuits providing compensation of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using feedforward of disturbance parameters
    • H02M1/0022Control circuits providing compensation of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using feedforward of disturbance parameters the disturbance parameters being input voltage fluctu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用以控制一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以将一输入电压转换成一输出电压。降压转换控制器包含一反馈控制电路、一关断时间电路以及一负载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根据代表输出电压的一反馈信号,控制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一高端晶体管及一低端晶体管导通与关断。关断时间电路根据输入电压及输出电压计算一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并产生一关断通知信号。负载控制电路耦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并根据关断通知信号决定是否释放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所储存的一能量。因此,本发明的负载控制电路除可如所述实施例般的电路外,亦可为其结合而同时具有所述两种抑制过冲作用,以期提供更加的过冲抑制能力。

Description

降压转换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尤指一种预防过冲的降压转换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相对于恒定频率的控制架构,恒定导通时间(Constant On-Time,COT)的控制架构的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在输出电压的下冲(Undershoot)上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输出电压的过冲(Overshoot)方面却没有明显的提高。
请参见图1,为美国专利证号第7274177号专利所揭露的具有过冲抑制电路的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在降压脉宽调控级的驱动电路208和210分别输出一高端控制信号UG和一低端控制信号LG以分别控制一对功率开关SW1和SW2。功率开关SW1和SW2耦接于一输入电压Vin及接地以产生一电感电流IL流经一电感L。而一电容Co经电感电流IL充电后产生一输出电压Vout,以供应一负载212。一过冲抑制电路400包含一电感402、一晶体管404,耦接输出电压Vout及接地。一操作放大器406作为一电压检测器,检测输出电压Vout并比较输出电压Vout以及一参考电压Vref而产生一信号P1,以切换晶体管404。晶体管404一般为关断,而当输出电压Vout高于参考电压Vref时,信号P1导通晶体管404。一二极管D耦接于电感402及一电池408之间。当负载212由重载转为轻载时,假如输出电容Co不足以吸收电感L所释放的能量,输出电压Vout将超过参考电压Vref。这导致操作放大器406输出信号P1导通晶体管404。晶体管404导通后,电感L所释放的能量对电感402充电,因而拉低输出电压Vout。直到输出电压Vout降低至参考电压Vref或更低,操作放大器406关断晶体管404,绝大部分因负载212而额外释放的能量,由电感402经二极管D到电池408。电池408可供电给其他组件,借此此系统无额外的能量耗损。
请参见图2,为美国专利证号第8330442号专利所揭露的电压模式的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包含一控制电路610、一栅极驱动电路620及一功率级电路630。控制电路610包含一误差放大器612、一调制器614、一信号产生器616以及一比较器618。误差放大器612接收一输出电压Vout及一参考电压Vref,比较输出电压Vout及参考电压Vref以产生一补偿信号Sc至调制器614。另外,信号产生器616可选择地以一第一频率F1或一第二频率F2输出一斜坡信号Sr至调制器614,使调制器614根据补偿信号Sc及斜坡信号Sr产生一脉宽调制信号Sp。栅极驱动电路620接收脉宽调制信号Sp以产生一第一驱动信号S1d及一第二驱动信号S2d至功率级电路630,使功率级电路630提供一输出电流Iout及输出电压Vout。
信号产生器616不仅能以第一频率F1及第二频率F2输出斜坡信号Sr,也能以第一频率F1及第二频率F2输出其他波形信号,诸如:三角波。其中,第一频率F1低于第二频率F2。另外,比较器618接收一阈电压Vth及输出电压Vout。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阈电压Vth时,比较器618输出一第一电平信号至信号产生器616,使得信号产生器616输出第一频率F1的斜坡信号Sr至调制器614。相对地,当输出电压Vout高于阈电压Vth时,比较器618输出一第二电平信号至信号产生器616,使得信号产生器616输出第二频率F2的斜坡信号Sr至调制器614。
当补偿信号Sc高于斜坡信号Sr时,脉宽调制信号Sp为一高电平。相对地,当补偿信号Sc低于斜坡信号Sr时,脉宽调制信号Sp为一低电平。明显地,当斜坡信号Sr改变时,脉宽调制信号Sp随之改变,另外,当斜坡信号Sr为第一频率F1时,脉宽调制信号Sp操作在第一频率F1;当斜坡信号Sr为第二频率F2时,脉宽调制信号Sp操作在第二频率F2。借此,当输出电压Vout高于阈电压Vth时,也就是发生过冲时,操作频率增加而使得功率级电路630的切换速度增加,因而抑制过冲现象。
上述传统的抑制过冲的技术手段是通过将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于判断发生过冲时再执行抑制过冲的手段。请参见图3,为传统以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以进行抑制过冲的技术的波形图。于一时间点t0检测到输出电压Vout高于阈电压Vth。然而因为电路延迟,延至时间点t1才进行抑制过冲。因此,电路延迟会削弱过冲的抑制效果。再者,参考电压的设置如果太低会影响反馈控制,使得系统的反馈控制不稳定,如果太高则抑制过冲的效果很差。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过冲抑制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通过检测低端晶体管的导通时间来推定过冲现象的发生,并于推定过冲时,进行抑制过冲,而达到更佳的抑制过冲效果,也避免设置过冲判定的参考电压太高或太低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用以控制一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以将一输入电压转换成一输出电压。降压转换控制器包含一反馈控制电路、一关断时间电路以及一负载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根据代表输出电压的一反馈信号,控制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一高端晶体管及一低端晶体管导通与关断。关断时间电路,根据输入电压及输出电压计算一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并产生一关断通知信号。负载控制电路,根据关断通知信号以产生一过冲预防信号。其中,反馈控制电路于接收过冲预防信号时,控制低端晶体管为关断。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用以控制一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以将一输入电压转换成一输出电压。降压转换控制器包含一反馈控制电路、一关断时间电路以及一负载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根据代表输出电压的一反馈信号,控制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一高端晶体管及一低端晶体管导通与关断。关断时间电路根据输入电压及输出电压计算一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并产生一关断通知信号。负载控制电路耦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并根据关断通知信号决定是否释放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所储存的一能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用以控制一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以将一输入电压转换成一输出电压,降压转换控制器包含一反馈控制电路、一关断时间电路以及一负载控制电路。反馈控制电路根据代表输出电压的一反馈信号,控制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一高端晶体管及一低端晶体管导通与关断,其中高端晶体管于每一周期的导通时间为一恒定值。关断时间电路根据输入电压及输出电压计算一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并产生一关断通知信号。负载控制电路根据关断通知信号以产生一过冲预防信号。其中,反馈控制电路于接收过冲预防信号后一预定周期数,缩短高端晶体管的导通时间或停止高端晶体管导通。
通过本发明提供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负载控制电路可以关断低端晶体管M2或/及释放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储能两方式达到抑制过冲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负载控制电路除可如所述实施例般的电路外,亦可为其结合而同时具有所述两种抑制过冲作用,以期提供更加的过冲抑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美国专利证号第7274177号专利所揭露的具有过冲抑制电路的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美国专利证号第8330442号专利所揭露的电压模式的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传统以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以进行抑制过冲的技术的波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降压转换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降压转换控制器与传统降压转换控制器于发生过冲时信号波形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关断时间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关断时间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负载控制电路的信号波形图。
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驱动电路208、210
负载212
过冲抑制电路400
电感402、L
晶体管404
操作放大器406
电池408
控制电路610
误差放大器612
调制器614
信号产生器616
比较器618
栅极驱动电路620
功率级电路630
电容Co
二极管D
第一频率F1
第二频率F2
电感电流IL
输出电流Iout
低端控制信号LG
信号P1
第一驱动信号S1d
第二驱动信号S2d
补偿信号Sc
脉宽调制信号Sp
斜坡信号Sr
功率开关SW1、SW2
时间点t0、t1
高端控制信号UG
输入电压Vin
输出电压Vout
参考电压Vref
阈电压Vth
本发明:
降压转换控制器100
关断时间电路102
负载控制电路104
反馈控制电路105
比较器106
导通时间电路108
逻辑控制电路110
镜射电路304
比较器306
与门308
与门402
电流源404
晶体管406
操作放大器407
计时器408
晶体管422
电流源424
电容426
与门428
第一双极性晶体管BJT1
第二双极性晶体管BJT2
第三双极性晶体管BJT3
电容C1
关断周期信号CLG
输出电容COUT
反馈信号FB
放电电流源I1
电流Iin
镜射电流Imir
拉载电流Iosp
电感L
低端控制信号LG
高端晶体管M1
低端晶体管M2
晶体管M3
第一电阻R1
第二电阻R2
第三电阻R3
过冲预防信号Sosp
关断通知信号Toff
高端控制信号UG
电位v1、v2
关断参考电压Vbe
驱动电压VDD
输入电压Vin
输出电压Vout
斜坡电压Vramp
参考电压Vref
预定延迟时间T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的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关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附图加以阐述。
请参见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降压转换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用以控制一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以将一输入电压Vin转换成一输出电压Vout。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包含一高端晶体管M1、一低端晶体管M2、一电感L以及一输出电容COUT。高端晶体管M1的一端与低端晶体管M2的一端经一连接点串联,高端晶体管M1的另一端耦接输入电压Vin,而低端晶体管M2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的一端耦接高端晶体管M1与低端晶体管M2的连接点而另一端耦接输出电容COUT,以提供输出电压Vout。
降压转换控制器100包含一反馈控制电路105、一关断时间电路102以及一负载控制电路104。反馈控制电路105根据代表输出电压Vout的一反馈信号FB,产生一高端控制信号UG以及一低端控制信号LG以分别控制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高端晶体管M1及低端晶体管M2导通与关断。反馈控制电路105包含一比较器106、一导通时间电路108以及一逻辑控制电路110。比较器106的一非反相端接收一参考电压Vref,一反相端接收反馈信号FB,于反馈信号FB低于参考电压Vref时,于一输出端产生一高电平信号。导通时间电路108耦接比较器106,于接收到比较器106输出高电平信号时,产生具有一恒定脉宽的一脉冲信号。而逻辑控制电路110根据导通时间电路108所产生的脉冲信号,产生高端控制信号UG及低端控制信号LG。导通时间电路108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的脉宽,决定了高端控制信号UG的脉宽,即高端晶体管M1的导通时间。为了避免反向电流现象的发生,逻辑控制信号110可进一步根据电感L的电流判断是否会发生反向电流,并提前关断低端晶体管M2以避免反向电流的发生。关断时间电路102根据输入电压Vin及输出电压Vout计算一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在稳态下,每一周期的导通周期期间On与关断周期期间Off的时间长度比例为On:Off=Vout:Vin。因此,关断时间电路102可以根据输入电压Vin及输出电压Vout所计算的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即为稳态下,关断周期期间Off的时间长度。逻辑控制信号110产生代表关断周期期间的一关断周期信号CLG至关断时间电路102。关断时间电路102于接收到关断周期信号CLG时开始计时,产生一关断通知信号Toff并于经过预定关断时间长度时停止产生关断通知信号Toff。负载控制电路104耦接关断时间电路102,根据关断通知信号Toff以产生一过冲预防信号Sosp。反馈控制电路105耦接负载控制电路104,于接收过冲预防信号Sosp时,控制低端晶体管M2为关断。
另外,导通时间电路108于反馈控制电路105接收到过冲预防信号Sosp后的一预定周期数,例如:其后的第一个周期或者前两个周期,缩短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的一脉宽。一般而言,可以通过降低导通时间电路108中的一导通参考电压或提高对一导通电容充电的一充电电流大小来达到缩短脉冲信号的脉宽的效果。或者,也可以在接收到过冲预防信号Sosp后的一预定周期数停止该脉冲信号的产生。因此,在之后的预定周期数内,缩短高端晶体管的导通时间或停止高端晶体管的导通。借此,可以降低在这些周期时,降压转换电路传送至输出电容COUT的能量,而达到更佳的抑制过冲的效果。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抑制过冲的技术手段均可以视实际电路设计单独或者多个同时采用。
请参见图5,为图4所示降压转换控制器与传统降压转换控制器于发生过冲时信号波形图。于图5虚线之前,系统操作于一稳态,低端控制信号LG与关断通知信号Toff一致。当实际的关断周期期间的时间长度超过预定关断时间长度,代表负载下降而造成目前周期的关断周期期间变长。传统降压转换控制器的低端控制信号LG仍于高电平,持续导通低端晶体管M2。然,本发明的关断时间电路102于经过预定关断时间长度时,停止产生关断通知信号Toff。此时,低端晶体管M2关断,使得电感L的续流电流由原来导通的低端晶体管M2改流经低端晶体管M2的体二极管,增加了电感电流的损耗,借此而达到抑制过冲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的负载控制电路104可以也耦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如:输出端、高端晶体管与低端晶体管的连接点等,根据关断通知信号Toff释放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电感L、输出电容COUT等储能组件所储存的一能量,以达到更快速抑制过冲的作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负载控制电路104耦接输出电压Vout,并于关断通知信号Toff产生下降沿但未进入下一个周期时,对输出电压Vout进行拉载而产生一拉载电流Iosp。再者,在之后的预定周期数内,高端控制信号UG也可以缩短脉宽或者停止产生,在此以虚线表示之。
上述本发明的两种抑制过冲的技术可依实际情况选择个别或同时实施。负载控制电路104可以一恒定时间长度或以检测输出电压Vout的高低作为拉载电流Iosp的停止点。
请参见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关断时间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一第一双极性晶体管BJT1具有一第一集电极、一第一基极以及一第一发射极。第一集电极耦接一驱动电压VDD,第一基极耦接一输出电压Vout,而第一发射极通过一第一电阻R1耦接至一接地电位。因此,第一双极性晶体管BJT1的第一发射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连接点的一电位v1=Vout-Vbe1,其中Vbe1为第一双极性晶体管BJT1的一正向直流偏压。一第二双极性晶体管BJT2具有一第二集电极、一第二基极以及一第二发射极。第二发射极通过一第二电阻R2耦接至一输入电压Vin,第二基极耦接第一双极性晶体管BJT1的第一发射极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点。第二双极性晶体管BJT2的第二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连接点的一电位v2=v1+Vbe2=Vout-Vbe1+Vbe2。在Vbe1=Vbe2时,v2=Vout。其中Vbe2为第二双极性晶体管BJT2的一正向直流偏压。因此,第二双极性晶体管BJT2于第二集电极输出的一电流Iin与第二电阻R2流经的电流相同,为(Vin-Vout)/R2,即正比于输入电压Vin减去输出电压Vout的一电压差的电流大小。
一镜射电路304将第二双极性晶体管BJT2于第二集电极输出的电流Iin镜射,使比例于输入电压Vin减去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差的一镜射电流Imir流经一晶体管M3。晶体管M3受一高端控制信号UG控制。于高端控制信号UG为一高电平的导通周期期间,晶体管M3导通。一第三电阻R3与一电容C1并联。在导通周期期间,镜射电流Imir对电容C1充电,直至第三电阻R3与电容C1的一连接点电位,即斜坡电压Vramp=R3*Imir为止。一放电电流源I1同时耦接电容C1,用以对电容C1放电。由于镜射电流Imir远大于放电电流源I1的电流,因此在导通周期期间可忽略放电电流源I1对斜坡电压Vramp的影响。由于电流Iin正比于输入电压Vin减去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差,所以电容C1的变化幅度(震幅)也正比于输入电压Vin减去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差。当导通周期期间结束,晶体管M3关断使得放电电流源I1开始对电容C1放电,斜坡电压Vramp开始下降。斜坡电压Vramp下降至零所需的一预定关断时间Toff_c为:
Toff_c=(R3*Imir)/I1=(R3*K*Iin)/I1=R3*K*(Vin-Vout)/(R2*I1),其中K为常数。
因此,当I1=(R3*K*Vout)/(R2*Ton)时,Toff_c=Ton*(Vin-Vout)/Vout,其中Ton为导通周期期间On的时间长度,也就是当转换电路操作于一稳态时,晶体管M1的导通时间。
一比较器306的一非反相端接收斜坡电压Vramp,一反相端耦接地(或略高于接地电位的一正电位),而输出端连接一与门308。与门308根据比较器306的一输出信号以及一关断周期信号CLG产生一关断通知信号Toff。当关断周期信号CLG为一高电平且斜坡电压Vramp大于零时,也就是进行关断周期期间的预定关断时间,与门308产生关断通知信号Toff。
请参见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负载控制电路耦接一输出电压Vout,包含一与门402以及一电流源404。与门402接收反向的一关断通知信号Toff及一关断周期信号CLG。因此当进入关断周期期间(关断周期信号CLG为一高电平)并经过预定关断时间(关断通知信号Toff转为一低电平)开始,与门402输出一高电平信号,以使能电流源404。此时,电流源404开始对输出电压Vout释能,由输出电压Vout导通一释能电流向外输出以下拉输出电压Vout。电流源404可以是一定电流源或电流随时间变大的一电流源。因此,负载控制电路于一高端晶体管M1由导通转为关断起经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后开始释放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所储存的能量。请同时参见图4,当反馈信号FB低于参考电压Vref时,即输出电压Vout回到一预定输出电压时,进入下一周期的导通周期期间。此时,关断周期信号CLG转为一低电平,与门402输出一低电平信号使电流源404停止对输出电压Vout释能。
当然,负载控制电路也可以额外增加一比较器,用以判断输出电压Vout是否回到一拉载停止电压,作为停止电流源404的判断,其中拉载停止电压略高于预定输出电压。
请参见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关断时间电路的电路示意图。相较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图8的关断时间电路增加了一第三双极性晶体管BJT3。第三双极性晶体管BJT3与第三电阻R3串联后与电容C1并联。第三双极性晶体管BJT3的一第三基极与一第三集电极耦接。比较器306的非反相端接收斜坡电压Vramp,反相端耦接一关断参考电压Vbe,而输出端连接与门308。在导通周期期间,镜射电流Imir对电容C1充电,直至第三电阻R3与电容C1的一连接点电位,即斜坡电压Vramp=R3*Imir+Vbe3为止,其中Vbe3为第三双极性晶体管BJT3的一正向直流偏压,在本实施例,正向直流偏压Vbe3与关断参考电压Vbe相等。当导通周期期间结束,晶体管M3关断使得放电电流源I1开始对电容C1放电,斜坡电压Vramp开始下降。斜坡电压Vramp下降至关断参考电压Vbe所需的一预定关断时间Toff_c为:
Toff_c=(R3*Imir+Vbe3-Vbe)/I1=(R3*K*Iin-out)/I1=R3*K*(Vin-Vout)/(R2*I1),其中K为常数。
因此,图8实施例的预定关断时间Toff_c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为相同。
请参见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可配合图8所示的关断时间电路进行抑制过冲。负载控制电路包含一晶体管406、一操作放大器407以及一计时器408。计时器408接收关断通知信号Toff,于检测到关断通知信号Toff的下降源起一预定时间,使能操作放大器407。操作放大器407接收关断参考电压Vbe及斜坡电压Vramp,放大关断参考电压Vbe及斜坡电压Vramp的电压,以控制晶体管406的等效导通电阻值。请同时参见图8,若转换电路操作于一非稳态,造成预定关断时间经过,但高端控制信号UG仍于低电平。此时,放电电流源I1会持续对电容C1放电使斜坡电压Vramp降至0V为止。斜坡电压Vramp由关断参考电压Vbe降至0V的所需时间为一预定额外时间长度。因此,在此预定额外时间长度内,随着斜坡电压Vramp的下降,操作放大器407的一输出信号的一电压持续上升,使晶体管406的拉载能力上升,即由输出电压Vout导通向外输出的一释能电流,随时间变大。直至经过预定额外时间长度后,晶体管406的拉载能力维持于不变,使释能电流维持于一恒定值,以避免过大的拉载能力所造成的输出电压Vout反而出现下冲。
请参见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负载控制电路于关断通知信号Toff持续产生一预定延迟时间后产生过冲预防信号Sosp,以避免电路可能的误动作。一晶体管422接收关断通知信号Toff,于关断通知信号Toff为高电平时导通,使一电容426的一电压维持0V;而于关断通知信号Toff为低电平时关断。一电流源424与电容426串联,于晶体管422关断时,开始对电容426充电。一与门428的一输入端耦接电容426及关断周期信号CLG,于电容426的电压升至一逻辑判断电平且关断周期信号CLG也为高电平时输出过冲预防信号Sosp。请同时参见图11,为图10所示的负载控制电路的信号波形图。当关断通知信号Toff转为低电平后经一预定延迟时间Td且关断周期信号CLG仍在高电平时,负载控制电路产生过冲预防信号Sosp,直至关断周期信号CLG转为低电平为止。请同时参见图4,当逻辑控制电路110接收到过冲预防信号Sosp时,低端控制信号LG立即转为低电平,以关断低端晶体管M2。如此,除了可以通过低端晶体管M2的体二极管消耗多余的能量以抑制过冲外,也可以避免低端晶体管M2持续导通而发生反向电流而达到反向电流时,可能对系统组件损害,例如:高端晶体管M1。
另外,图7及图9所示的负载控制电路是以关断通知信号Toff作为启动抑制过冲的判断,也可以如图11所示实施例般,经适当的电路调整而改以过冲预防信号Sosp作为是否启动抑制过冲的判断,以避免抑制过冲的误启动。
如前述,负载控制电路可以关断低端晶体管M2或/及释放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储能两方式达到抑制过冲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负载控制电路除可如前述实施例般的电路外,亦可为其结合而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抑制过冲作用,以期提供更加的过冲抑制能力。
如上所述,本发明完全符合专利三要件:新颖性、进步性和产业上的利用性。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实施例揭露,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用以控制一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以将一输入电压转换成一输出电压,其特征在于,该降压转换控制器包含:
一反馈控制电路,根据代表该输出电压的一反馈信号,控制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一高端晶体管及一低端晶体管的导通与关断,其中该反馈控制电路还产生代表关断周期期间的一关断周期信号;
一关断时间电路,根据该输入电压及该输出电压计算一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并于接收到该关断周期信号时,产生一关断通知信号;以及
一负载控制电路,根据该关断周期信号与该关断通知信号以产生一过冲预防信号;
其中,该反馈控制电路于接收该过冲预防信号时,控制该低端晶体管为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关断时间电路包含:
一第一双极性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集电极、一第一基极以及一第一发射极,该第一集电极耦接一驱动电压,该第一基极耦接该输出电压,而该第一发射极通过一第一电阻耦接至一共同电位;以及
一第二双极性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集电极、一第二基极以及一第二发射极,该第二发射极通过一第二电阻耦接至该输入电压,该第二基极耦接该第一发射极与该第一电阻的一连接点,而该第二集电极输出的一电流正比于该输入电压减去该输出电压的一电压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负载控制电路包含一释能电路,该释能电路耦接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于接收该关断通知信号时释放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所储存的一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释能电路包含一晶体管耦接该输出电压,于接收该关断通知信号时,由该输出电压导通一释能电流向外输出,该释能电流随时间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释能电流持续变大一预定时间后,维持于一恒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负载控制电路包含一延迟电路,根据该关断通知信号及一预定延迟时间产生该过冲预防信号。
7.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用以控制一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以将一输入电压转换成一输出电压,其特征在于,该降压转换控制器包含:
一反馈控制电路,根据代表该输出电压的一反馈信号,控制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一高端晶体管及一低端晶体管的导通与关断,其中该反馈控制电路还产生代表关断周期期间的一关断周期信号;
一关断时间电路,根据该输入电压及该输出电压计算一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并于接收到该关断周期信号时,产生一关断通知信号;以及
一负载控制电路,耦接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并根据该关断周期信号与该关断通知信号决定是否释放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所储存的一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负载控制电路于该高端晶体管由导通转为关断起经该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后释放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所储存的该能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负载控制电路包含一延迟电路,根据该关断通知信号及一预定延迟时间产生一过冲预防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负载控制电路包含一晶体管耦接该输出电压,根据该关断通知信号决定是否由该输出电压导通一释能电流向外输出,其中该释能电流随时间变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释能电流持续变大一预定时间后,维持于一恒定值。
12.一种降压转换控制器,用以控制一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以将一输入电压转换成一输出电压,其特征在于,该降压转换控制器包含:
一反馈控制电路,根据代表该输出电压的一反馈信号,控制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的一高端晶体管及一低端晶体管的导通与关断,其中该高端晶体管于每一周期的导通时间为一恒定值,且该反馈控制电路还产生代表关断周期期间的一关断周期信号;
一关断时间电路,根据该输入电压及该输出电压计算一预定关断时间长度,并于接收到该关断周期信号时,产生一关断通知信号;以及
一负载控制电路,根据该关断周期信号与该关断通知信号以产生一过冲预防信号;
其中,该反馈控制电路于接收该过冲预防信号后一预定周期数,缩短该高端晶体管的该导通时间或停止该高端晶体管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关断时间电路包含:
一第一双极性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集电极、一第一基极以及一第一发射极,该第一集电极耦接一驱动电压,该第一基极耦接该输出电压,而该第一发射极通过一第一电阻耦接至一共同电位;以及
一第二双极性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集电极、一第二基极以及一第二发射极,该第二发射极通过一第二电阻耦接至该输入电压,该第二基极耦接该第一发射极与该第一电阻的一连接点,而该第二集电极输出的一电流正比于该输入电压减去该输出电压的一电压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负载控制电路包含一延迟电路,根据该关断通知信号及一预定延迟时间产生该过冲预防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反馈控制电路于接收该过冲预防信号时,控制该低端晶体管为关断。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降压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负载控制电路耦接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并根据该关断通知信号决定是否释放该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所储存的一能量。
CN201410088115.0A 2014-03-11 2014-03-11 降压转换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17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8115.0A CN104917370B (zh) 2014-03-11 2014-03-11 降压转换控制器
US14/266,038 US9407149B2 (en) 2014-03-11 2014-04-30 Buck converting controller for reduction of output voltage overshoo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8115.0A CN104917370B (zh) 2014-03-11 2014-03-11 降压转换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370A CN104917370A (zh) 2015-09-16
CN104917370B true CN104917370B (zh) 2017-07-07

Family

ID=54070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811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17370B (zh) 2014-03-11 2014-03-11 降压转换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07149B2 (zh)
CN (1) CN1049173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7370B (zh) * 2014-03-11 2017-07-07 登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降压转换控制器
US9588528B2 (en) * 2014-12-01 2017-03-0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Inrush current suppress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hen a load may be fully energized
CN106602699B (zh) * 2016-07-15 2020-06-26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电压切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电路和usb pd器
WO2019166177A1 (en) * 2018-02-28 2019-09-06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Co. KG A single mode load tracking voltage mode controller with near minimum deviation transient response
CN109474168A (zh) * 2018-11-28 2019-03-15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电压泻放方法及电路、同步整流充电器
CN112927907B (zh) * 2021-02-19 2022-07-08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相耦合电感调压器的动态优化系统
CN112600416B (zh) * 2021-03-03 2021-06-08 珠海智融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压差的方法、存储介质、电路结构及电源装置
CN113410989B (zh) * 2021-07-13 2022-10-04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升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639A (zh) * 2005-04-15 2006-10-18 国际整流器公司 具有改进的负载降低瞬态响应的降压转换器
CN202840923U (zh) * 2012-08-29 2013-03-27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和开关模式变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2791B2 (en) * 2006-09-11 2009-01-27 Micrel, Inc. Constant on-time regulator with internal ripple generation and improved output voltage accuracy
US7443148B2 (en) * 2006-09-11 2008-10-28 Micrel, Inc. Constant on-time regulator with increased maximum duty cycle
JP5125066B2 (ja) * 2006-11-10 2013-01-23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同期整流型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回路、同期整流型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63058B2 (ja) * 2007-11-02 2013-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昇降圧型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US7764054B1 (en) * 2008-05-21 2010-07-27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Voltage regulator with current-mode dual-edge width modulation and non-linear control
CN102801288B (zh) * 2012-08-29 2015-05-13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开关模式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3929049B (zh) * 2013-01-11 2016-08-31 登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恒定导通时间控制电路及直流转直流转换电路
CN104135151B (zh) * 2013-05-02 2016-12-28 登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转直流转换控制器
CN104821716B (zh) * 2014-01-30 2017-07-04 登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恒定导通时间控制器
CN104917370B (zh) * 2014-03-11 2017-07-07 登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降压转换控制器
JP6368535B2 (ja) * 2014-05-07 2018-08-01 ローム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制御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10003265B2 (en) * 2014-07-28 2018-06-19 Rohm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639A (zh) * 2005-04-15 2006-10-18 国际整流器公司 具有改进的负载降低瞬态响应的降压转换器
CN202840923U (zh) * 2012-08-29 2013-03-27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和开关模式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370A (zh) 2015-09-16
US9407149B2 (en) 2016-08-02
US20150263619A1 (en) 2015-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7370B (zh) 降压转换控制器
TWI593224B (zh) 升壓降壓型開關功率變換器及其控制電路
CA2576705C (en) Switching voltage regulator with low current trickle mode
US9306451B2 (en)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to reduce overshoot of an output voltage
CN102195466B (zh) 抗噪声切换式转换电路及其控制器
US8717002B2 (en) Constant on-time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608519B2 (en) Switching converter with adaptive off time control and the method thereof
US9030177B2 (en)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having an adaptive on-time function and controlling output with a ripple control method
US7453287B2 (en) Switching power-supply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CN102377337B (zh) 开关电源装置
US9614437B2 (en)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10241642A1 (en) Voltage converter
EP3462585A1 (en) Dynamic maneuvering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control modes in a unified servo system
CN103683908A (zh)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21209U (zh) 一种防止电感电流倒灌的dc-dc转换器芯片
CN102710113A (zh) 用于对具有预充电输出的功率转换器进行软启动的系统和方法
EP2949031B1 (en) Negative current sense feedback for reverse boost mode
CN107078643A (zh) 转换器的预偏置启动
JP5228567B2 (ja) 昇圧型dc−dcコンバータ
CN109617413B (zh) 升压芯片及其模式切换电路
CN105490534A (zh) 一种电流模控制dcdc升压变化器及其脉冲频率调制方法
TWI511427B (zh) 降壓轉換控制器
TWI415484B (zh) 具有噪音防止之轉換電路及轉換控制器
CN103762837A (zh) 一种软启动的开关稳压器
TW201521343A (zh) 電源轉換器及其斜率偵測控制器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