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7561A - 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7561A
CN104907561A CN201510171144.8A CN201510171144A CN104907561A CN 104907561 A CN104907561 A CN 104907561A CN 201510171144 A CN201510171144 A CN 201510171144A CN 104907561 A CN104907561 A CN 104907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tact
agme
powder
silver
integr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11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乐生
刘伟利
毛琳
王鹏鹏
裘揆
王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nd 5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nd 5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nd 5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nd 5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s
Priority to CN2015101711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75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7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75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首先制备银与增强相金属的覆膜复合粉并装入3D打印机粉末缸中,然后通过计算机建立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三维模型,完成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3D打印成型。本发明通过3D打印实现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直接快速成型,节约原料和生产成本,同时可实现零库存、零时间交付,是一种制备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新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3D打印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是电机、电器、仪器仪表、电子等工业用基础元件,同时它也是核心元件,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特点是:体积小,形状复杂,且要求品种多、规格全、性能高,其质量直接影响低压电器的性能。制造高质量的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可大大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所以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品种、质量、工艺技术水平已成为电机、电器等工业产品性能水平的标志之一。但制备高质量的、品种繁多、形状复杂多样的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需要多套复杂的工艺及设备,占地面积大,导致高昂的生产成本。同时一体化组件由于电触头与触桥结合界面的一系列问题而影响一体化组件的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而影响低压电器的可靠性。为降低成本,提高一体化组件结合界面质量,不断有新的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制备工艺被开发。
国内外关于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具体如下:
2)中国发明专利:冷压焊复合铆钉触点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申请号:200910053737.9,公开号:CN101587788A。
2)中国发明专利:三层复合冷压焊铆钉触头的制造方法,申请号:200710036330.6,公开号:CN101030491A。
3)中国发明专利:具有感应焊接和激光焊接的点火尖端的点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200880114019.1,公开号:CN101842948A。
以上各种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备技术都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贵金属原材料,简化了电触头的制备工艺流程,降低了原料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一体化组件中电触头和触桥的结合界面质量,但其尚不能达到直接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仍需多步工艺才能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备方法——3D打印成型方法,利用3D打印中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实现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快速直接成型,降低生产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组件中触桥和电触头的结合界面质量,提高其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实现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零库存、零时间交付,进而降低库存成本。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述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3D打印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AgMe电触头的成分及配比要求进行制粉、配料、混粉制成银与增强相金属的复合粉。
第二步,将银与增强相金属的复合粉以高分子聚合物为粘结剂制成覆膜银-金属复合粉。将银与增强相金属的覆膜复合粉装入到3D打印机粉末缸中。
第三步,建立AgMe电触头的三维模型,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将AgMe电触头打印到相应的触桥上,得到成型坯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步中:银粉是纳米粉和微米粉的混合,银与增强相金属的质量比为90:10~20:80,优选70:30~40:60。本步骤中,银粉采用纳米粉和微米粉的混合,因为纳米银粉的熔点低,微米银粉熔点高,采用两者的混合粉,先熔化的纳米银粉填充到未熔化的微米银粉中,可解决3D打印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空隙率高、界面结合质量差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步中:银与增强相金属的覆膜复合粉的粒径为1~50μm。优选地,将粘结剂用稀释剂进行稀释,搅拌均匀后,将AgMe复合粉放入其中,不停地搅拌,让聚合物将AgMe复合粉充分包裹,再干燥使粘结剂固化,得到覆膜AgMe复合粉,其具体结构是AgMe复合颗粒表面包覆一层聚合物粘结剂后又聚结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步中: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主要有热量的产生和传导、微观组织的演变、流体的影响以及机械组织的变化,粉末由颗粒状的聚集体变成粉末聚结体,从而形成所需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热问题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在金属粉末激光烧结中,热量完全是由激光的能量和粉末预热产生,而各种工艺参数共同决定着激光的能量密度,最重要的工艺参数包括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以及分层厚度等。本发明先通过金属粉末烧结的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影响成型件质量的以上各工艺参数及其匹配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实验最终确定激光功率12~14W,扫描速度1700~1900mm/s,扫描间距0.07~0.13mm,分层厚度0.08~0.12mm。
进一步的,本发明在第三步之后,进行第四步:对成型坯件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密实且结合界面质量良好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四步中:将成型坯件上多余的粉末去掉,进一步清理打磨后,对成型坯件作进一步处理,此时成型坯件经历三个阶段:降解聚合物、二次烧结和渗金属,该三个阶段可在同一个加热炉中进行,保护气氛为30%的氢气,70%的氮气,这里的百分含量是指体积百分含量。
本发明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一方面,采用粉体表面包覆有机聚合物来解决Ag材料因导热率高和激光反射率高而造成的打印难题;另一方面采用Ag纳米粉与微米粉混合的方法解决3D打印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空隙率高、界面结合质量差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3D打印技术的独特优点,可以制造结构形状复杂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而不增加成本;可以制造多种AgMe电触头及其组件而不增加生产线;由于3D打印是增材制造,不会造成原料的浪费;由于无需生产线且3D打印机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可降低生产成本;可实现零库存、零时间交付。同时可以制造完整的一体化组件而提高一体化元件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优实施例采用的装置及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采用的装置及其原理示意,图中:1.激光器,2.激光束扫描器,3.激光束,4.ZnSe窗口,5.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6.成型缸,7.工作活塞,8.粉末缸,9.送粉活塞,10.铺粉辊。其工作原理:整个装置主要由成型缸6和粉末缸8组成,工作开始时送粉活塞9上升,由铺粉辊10将覆膜银-金属复合粉在工作活塞7上的触桥上均匀铺上一层,计算机根据原型的切片模型控制激光束3的二维扫描轨迹,有选择地烧结固体粉末材料以形成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5AgMe电触头的一个层面。粉末完成一层后,工作活塞7下降一个层厚,铺粉辊10铺上新粉,控制激光束3再扫描烧结新层。如此循环往复,层层叠加,直到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5成型。最后,对未烧结的粉末回收到粉末缸中,并取出成型坯件。
实施例1
以打印Ag70Ni3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为例
第一步,分别制备银、镍金属粉,银粉是纳米粉和微米粉的混合,并按银镍质量配比为70:30进行混粉制成银镍金属复合粉。
第二步,将银镍金属复合粉以高分子聚合物为粘结剂(这里采用的聚合物主要是热塑性材料,如聚碳酸酯(PC)、尼龙(PA)等)制成粒径为1μm的覆膜银镍金属复合粉。将覆膜银镍金属复合粉装入到3D打印机粉末缸中。
第三步,建立Ag70Ni3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三维模型,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进行Ag70Ni3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3D打印成型,激光功率为12W,扫描速度为1700mm/s,扫描间距为0.07mm,分层厚度为0.08mm,得到成型坯件。
实施例2
以打印Ag60Ni4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为例
第一步,分别制备银、镍金属粉,银粉是纳米粉和微米粉的混合,并按银镍质量配比为60:40进行混粉制成银镍金属复合粉。
第二步,将银镍金属复合粉以高分子聚合物为粘结剂制成粒径为10μm的覆膜银镍金属复合粉。将覆膜银镍金属复合粉装入到3D打印机粉末缸中。
第三步,建立Ag60Ni4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三维模型,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进行Ag60Ni4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3D打印成型,激光功率为13W,扫描速度为1800mm/s,扫描间距为0.1mm,分层厚度为0.1mm,得到成型坯件;
第四步,对成型坯件进行清理打磨和二次热处理等后处理以获得高强度、高精度且触头-触桥结合界面质量良好(钎着率达99%以上)的Ag60Ni4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
实施例3
以打印Ag40W6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为例
第一步,分别制备银、钨金属粉,银粉是纳米粉和微米粉的混合,并按银钨质量配比为40:60进行混粉制成银钨金属复合粉。
第二步,将银钨金属复合粉以高分子聚合物为粘结剂制成粒径为50μm的覆膜银钨金属复合粉。将覆膜银钨金属复合粉装入到3D打印机粉末缸中。
第三步,建立Ag40W6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三维模型,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进行Ag40W6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3D打印成型,激光功率为14W,扫描速度为1900mm/s,扫描间距为0.13mm,分层厚度为0.12mm,得到成型坯件;
第四步,对成型坯件进行清理打磨和二次热处理等后处理以获得高强度、高精度且触头-触桥结合界面质量良好(钎着率达99%以上)的Ag40W60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
以上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形式,比如变换第一步中银与增强相金属的质量比,如为90:10、20:80等,也是可以实现。只要在本发明给出的技术方案内容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AgMe电触头的成分及配比要求进行制粉、配料、混粉制成银与增强相金属的复合粉;
第二步,将银与增强相金属的复合粉以高分子聚合物为粘结剂制成覆膜银-金属复合粉,将覆膜银-金属复合粉装入到3D打印机粉末缸中;
第三步,建立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三维模型,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进行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3D打印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银与增强相金属的质量比为90/10~2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银与增强相金属的质量比为70/30~4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银粉是纳米粉和微米粉的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银与增强相金属的覆膜复合粉的粒径为1~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将粘结剂用稀释剂进行稀释,搅拌均匀后,将银-金属复合粉放入其中,不停地搅拌,让聚合物将银-金属复合粉充分包裹,再干燥使粘结剂固化得到覆膜银-金属复合粉,所述覆膜银-金属复合粉是银-碳化物复合颗粒表面包覆一层聚合物粘结剂后又聚结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通过金属粉末烧结的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影响成型件质量的以上各工艺参数及其匹配关系,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参数:激光功率12~14W,扫描速度1700~1900mm/s,扫描间距0.07~0.13mm,分层厚度0.08~0.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之后,进行第四步:对成型坯件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密实且结合界面质量良好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是指:将成型坯件上多余的粉末去掉,进一步清理打磨后,对成型坯件作进一步处理,此时成型坯件经历三个阶段:降解聚合物、二次烧结和渗金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聚合物、二次烧结和渗金属三个阶段在同一个加热炉中进行,保护气氛为30%的氢气,70%的氮气。
CN201510171144.8A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9075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1144.8A CN104907561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1144.8A CN104907561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7561A true CN104907561A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7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1144.8A Pending CN104907561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75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8891A (zh) * 2016-04-29 2016-07-20 河南省豫星华晶微钻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高耐磨高导热电触头及制备工艺
CN105817620A (zh) * 2015-02-10 2016-08-03 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的3d打印免装配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7620A (zh) * 2015-02-10 2016-08-03 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的3d打印免装配制造方法
CN105788891A (zh) * 2016-04-29 2016-07-20 河南省豫星华晶微钻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高耐磨高导热电触头及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1248B (zh) 一种AgC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Van der Schueren et al. Powder deposition in selective metal powder sintering
Campanelli et al. Cap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s of 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process
CN108819223A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内部三维结构电路一体化制作方法
CN103060591B (zh) 一种近终成形多孔镍基ods合金的方法
CN103981436A (zh)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08809A (zh) 立体打印装置
CN104174846B (zh) 一种3d打印陶瓷基复合材料铌合金裙部的方法
CN104711442A (zh) 一种3d打印制造硬质合金的方法
CN108454096A (zh) 用于膏状材料的3d打印送料装置
CN110901067A (zh) 一种同轴式3d打印挤出装置及空间立体电路成形方法
CN104384518A (zh) 一种碳化钨铜复合材料表面覆铜的方法
CN104907561A (zh) 一种AgMe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Ye et al.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3D printed graphite cellular lattice structures with 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 architectures
CN105788891A (zh)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高耐磨高导热电触头及制备工艺
CN104889391A (zh) 一种Ag-MeC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Parupelli Understanding hybri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functional devices
CN104867620A (zh) 一种AgMeO电触头及其一体化组件的制造方法
Yang et al. Introduction to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uang et al. 316 L stainless steel powder densification during the coupled multi-fields activated micro-forming
CN101670433A (zh) 一种激光间接成型制造金属模具的方法
CN208375523U (zh) 用于膏状物体的3d打印刮平装置及其设备
Jiao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drop‐on‐demand droplet jetting 3D printing with molten polymer
CN106282718B (zh) 一种梯度分布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2035B (zh) 耐腐蚀性碳碳复合3d打印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