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8798A - 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8798A
CN104898798A CN201410076922.0A CN201410076922A CN104898798A CN 104898798 A CN104898798 A CN 104898798A CN 201410076922 A CN201410076922 A CN 201410076922A CN 104898798 A CN104898798 A CN 104898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ate
chamber
press element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69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8798B (zh
Inventor
刘哲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0769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8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8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8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8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8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包括主体、承载层及至少一按压元件。主体具有内部空间。承载层配置于主体上且覆盖内部空间,其中承载层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孔。按压元件配置于承载层上且具有腔室及至少一第二开孔,其中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连接腔室。当按压元件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腔室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孔往内部空间流动。当按压元件停止被按压而复位时,腔室外的气体通过第二开孔往腔室内流动。此外,一种适用于此电子装置的散热方法亦被提及。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按压元件的电子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具有与一般台式电脑(desktopcomputer)相同的功能,再加上体积及重量均设计减少以让使用者方便携带,这使得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某些使用者所不可或缺的随身工具。随着笔记本电脑的价格的不断下降,某些使用者甚至以笔记本电脑直接取代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内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发热元件在运作时会产生热能,因此许多笔记本电脑配置散热风扇以进行散热。为了因应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轻薄设计趋势,一些笔记型电脑被设计为不具有散热风扇而仅通过热管等散热元件来进行散热,然而其散热效率往往较为不足而易导致系统过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具有良好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主体、承载层及至少一按压元件。主体具有内部空间。承载层配置于主体上且覆盖内部空间,其中承载层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孔。按压元件配置于承载层上且具有腔室及至少一第二开孔,其中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连接腔室。当按压元件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腔室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孔往内部空间流动。当按压元件停止被按压而复位时,腔室外的气体通过第二开孔往腔室内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按压元件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腔室的体积缩小,当按压元件停止被按压而复位时,腔室的体积增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按压元件包括弹性部及按压部。弹性部配置于承载层上,其中腔室及第二开孔形成于弹性部。按压部连接于弹性部,且适于被按压而使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按压部被按压而使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时,按压部覆盖第二开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层具有第一覆盖部,第一覆盖部连接于第一开孔的部分内缘并覆盖第一开孔,当按压元件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腔室内的气体带动第一覆盖部往腔室外展开于第一开孔,当按压元件停止被按压而复位时,第一开孔的内缘阻止第一覆盖部往腔室内展开于第一开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开孔的内径沿远离腔室的方向渐增而在第一开孔的内缘形成第一止挡斜面,第一止挡斜面阻止第一覆盖部往腔室内展开于第一开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按压元件具有第二覆盖部,第二覆盖部连接于第二开孔的部分内缘并覆盖第二开孔,当按压元件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第二开孔的内缘阻止第二覆盖部往腔室外展开于第二开孔,当按压元件停止被按压而复位时,腔室外的气体带动第二覆盖部往腔室内展开于第二开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开孔的内径沿远离腔室的方向渐减而在第二开孔的内缘形成第二止挡斜面,第二止挡斜面阻止第二覆盖部往腔室外展开于第二开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包括输入模块,其中按压元件为输入模块的按键,承载层为输入模块的按键薄膜。
本发明的散热方法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主体及按压元件,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压按压元件而使按压元件产生弹性变形,以带动按压元件内的气体往主体内流动。停止按压按压元件而使按压元件复位,以带动按压元件外的气体往按压元件内流动。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承载层的第一开孔及按压元件的第二开孔皆连接按压元件的腔室。据此,当按压元件被使用者按压而使腔室的体积缩小时,腔室内压力增加而使腔室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孔往电子装置的主体内部流动以形成散热气流。此外,当使用者释放按压元件而使腔室的体积增大至其原始体积时,腔室内压力降低而使外界的低温气体通过第二开孔往腔室内流动,以让按压元件能够持续通过使用者的按压而提供低温的散热气流至电子装置的主体内部,藉以提升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A是图1的按压元件被按压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按压元件被释放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装置;
100a:输入模块;
110、210:主体;
110a、210a:内部空间;
120、220:承载层;
120a、220a:第一开孔;
122、222:第一覆盖部;
130、230:按压元件;
130a、230a:腔室;
130b、230b:第二开孔;
132、232:弹性部;
134、234:按压部;
136:第二覆盖部;
F1、F2:气流;
S1、S1’:第一止挡斜面;
S2:第二止挡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主体110、承载层120及至少一按压元件130(图1绘示为多个)。主体110具有内部空间110a。承载层120配置于主体110上且覆盖主体110的内部空间110a,其中承载层120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孔120a(图2绘示出两个)。按压元件130配置于承载层120上且具有腔室130a及至少一第二开孔130b(图2绘示出两个),其中各第一开孔120a及各第二开孔130b连接腔室130a。
图3A是图1的按压元件被按压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按压元件被释放的示意图。当按压元件130如图3A所示被使用者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且腔室130a的体积缩小时,腔室130a内压力增加而使腔室130a内的气体(图3A标示为气流F1)通过各第一开孔120a往主体110的内部空间110a流动以形成散热气流。当按压元件130停止被按压而如图3B所示复位并使腔室130a的体积增大至其原始体积时,腔室130a内压力降低而使腔室130a外的低温气体(图3B标示为气流F2)通过各第二开孔130b往腔室130a内流动,以让按压元件130能够持续通过使用者的按压而提供低温的散热气流至电子装置100的主体110的内部空间110a,藉以提升电子装置100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为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且包括输入模块100a(图1绘示为键盘模块)。按压元件130例如为输入模块100a的按键,而承载层120例如为输入模块100a的按键薄膜。在其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为其它种类的装置,且按压元件可为其它种类的输入模块的元件,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举例来说,按压元件亦可为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的按键。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按压元件130包括弹性部132及按压部134。弹性部132的材质例如为橡胶或其它弹性材料,弹性部132配置于承载层120上,腔室130a及第二开孔130b形成于弹性部132。按压部134连接于弹性部132,且适于如图3A所示被按压而使弹性部132产生弹性变形。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承载层120的材质例如为弹性材料,且承载层120具有至少一第一覆盖部122(图2绘示出两个),第一覆盖部122一体成形地连接于第一开孔120a的部分内缘并覆盖第一开孔120a。当按压元件130如图3A所示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腔室130a内的气体带动第一覆盖部122如图3A所示往腔室130a外展开于第一开孔120a,以使所述气体能够顺利地通过第一开孔120a流至主体110的内部空间110a。当按压元件130停止被按压而如图3B所示复位时,第一覆盖部122通过承载层120的弹性回复力而复位,且第一开孔120a的内缘阻止第一覆盖部122往腔室130a内展开于第一开孔120a,以避免内部空间110a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孔120a回流至腔室130a,进而确保足够的低温气体在此时通过第二开孔130b进入腔室130a。详细而言,第一开孔120a的内径沿远离腔室130a的方向渐增而在第一开孔120a的内缘形成第一止挡斜面S1,第一止挡斜面S1用以阻止第一覆盖部122往腔室130a内展开于第一开孔120a。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通过其它适当的结构来阻止第一覆盖部往腔室内展开于第一开孔。此外,亦可不设置第一覆盖部,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类似地,本实施例的按压元件130的弹性部132具有至少一第二覆盖部136(图2绘示出两个),第二覆盖部136一体成形地连接于第二开孔130b的部分内缘并覆盖第二开孔130b。当按压元件130如图3A所示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第二开孔130b的内缘阻止第二覆盖部136往腔室130a外展开于第二开孔130b,以避免腔室130a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开孔130b回流至外界,进而确保足够的低温气体在此时通过第一开孔120a进入主体110的内部空间110a。当按压元件130停止被按压而如图3B所示复位时,腔室130a外的低温气体带动第二覆盖部136如图3B所示往腔室130a内展开于第二开孔130b,以使所述低温气体能够顺利地通过第二开孔130b流至腔室130a内,接着第二覆盖部136会通过弹性部132的弹性回复力而复位至图2所示状态。详细而言,第二开孔130b的内径沿远离腔室130a的方向渐减而在第二开孔130b的内缘形成第二止挡斜面S2,第二止挡斜面S2用以阻止第二覆盖部136往腔室130a外展开于第二开孔130b。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通过其它适当的结构来阻止第二覆盖部往腔室外展开于第二开孔。此外,亦可不设置第二覆盖部,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210、内部空间210a、承载层220、第一开孔220a、第一覆盖部222、第一止挡斜面S1’、按压元件230、腔室230a、第二开孔230b、弹性部232及按压部234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3A所示的主体110、内部空间110a、承载层120、第一开孔120a、第一覆盖部122、第一止挡斜面S1、按压元件130、腔室130a、第二开孔130b、弹性部132及按压部134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图4所示实施例与图3A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按压元件230的弹性部232不具有图3A所示的第二覆盖部136,且当按压部234如图4所示被按压而使弹性部232产生弹性变形时,按压元件230是通过按压部234来覆盖第二开孔230b。
以下通过上述电子装置100对本发明的散热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方法的流程图。首先,请参考图3A及图5,按压按压元件130而使按压元件130产生弹性变形,以带动按压元件130内的气体往主体110内流动(步骤S602)。接着,请参考图3B及图5,停止按压按压元件130而使按压元件130复位,以带动按压元件130外的气体往按压元件130内流动(步骤S604)。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中,承载层的第一开孔及按压元件的第二开孔皆连接按压元件的腔室。据此,当按压元件被使用者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且腔室的体积缩小时,腔室内压力增加而使腔室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孔往电子装置的主体的内部空间流动以形成散热气流。此外,当使用者释放按压元件而使按压元件复位且腔室的体积增大至其原始体积时,腔室内压力降低而使外界的低温气体通过第二开孔往腔室内流动,以让按压元件能够持续通过使用者的按压而提供低温的散热气流至电子装置的主体内部,藉以提升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具有内部空间;
承载层,配置于该主体上且覆盖该内部空间,其中该承载层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孔;以及
至少一按压元件,配置于该承载层上且具有腔室及至少一第二开孔,其中该第一开孔及该第二开孔连接该腔室,
当该按压元件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该腔室内的气体通过该第一开孔往该内部空间流动,当该按压元件停止被按压而复位时,该腔室外的气体通过该第二开孔往该腔室内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按压元件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该腔室的体积缩小,当该按压元件停止被按压而复位时,该腔室的体积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元件包括:
弹性部,配置于该承载层上,其中该腔室及该第二开孔形成于该弹性部;以及
按压部,连接于该弹性部,且适于被按压而使该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按压部被按压而使该弹性部产生弹性变形时,该按压部覆盖该第二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层具有第一覆盖部,该第一覆盖部连接于该第一开孔的部分内缘并覆盖该第一开孔,当该按压元件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该腔室内的气体带动该第一覆盖部往该腔室外展开于该第一开孔,当该按压元件停止被按压而复位时,该第一开孔的内缘阻止该第一覆盖部往该腔室内展开于该第一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孔的内径沿远离该腔室的方向渐增而在该第一开孔的内缘形成第一止挡斜面,该第一止挡斜面阻止该第一覆盖部往该腔室内展开于该第一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元件具有第二覆盖部,该第二覆盖部连接于该第二开孔的部分内缘并覆盖该第二开孔,当该按压元件被按压而产生弹性变形时,该第二开孔的内缘阻止该第二覆盖部往该腔室外展开于该第二开孔,当该按压元件停止被按压而复位时,该腔室外的气体带动该第二覆盖部往该腔室内展开于该第二开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孔的内径沿远离该腔室的方向渐减而在该第二开孔的内缘形成第二止挡斜面,该第二止挡斜面阻止该第二覆盖部往该腔室外展开于该第二开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其中该按压元件为该输入模块的按键,该承载层为该输入模块的按键薄膜。
10.一种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主体及按压元件,该散热方法包括:
按压该按压元件而使该按压元件产生弹性变形,以带动该按压元件内的气体往该主体内流动;以及
停止按压该按压元件而使该按压元件复位,以带动该按压元件外的气体往该按压元件内流动。
CN201410076922.0A 2014-03-04 2014-03-04 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 Active CN104898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6922.0A CN104898798B (zh) 2014-03-04 2014-03-04 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6922.0A CN104898798B (zh) 2014-03-04 2014-03-04 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8798A true CN104898798A (zh) 2015-09-09
CN104898798B CN104898798B (zh) 2018-06-29

Family

ID=54031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6922.0A Active CN104898798B (zh) 2014-03-04 2014-03-04 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87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760A (zh) * 2021-04-23 2021-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0457A (ja) * 2000-11-29 2002-06-14 Yazaki Corp ドームスイッチにおける空気逃がし構造
CN1423181A (zh) * 2001-11-30 2003-06-11 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一电脑键盘的按键机构
CN201036198Y (zh) * 2007-03-01 2008-03-12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键盘
CN102193591A (zh) * 2010-03-12 2011-09-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按键的电子装置
CN102890559A (zh) * 2011-07-18 2013-01-2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0457A (ja) * 2000-11-29 2002-06-14 Yazaki Corp ドームスイッチにおける空気逃がし構造
CN1423181A (zh) * 2001-11-30 2003-06-11 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一电脑键盘的按键机构
CN201036198Y (zh) * 2007-03-01 2008-03-12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键盘
CN102193591A (zh) * 2010-03-12 2011-09-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按键的电子装置
CN102890559A (zh) * 2011-07-18 2013-01-2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1760A (zh) * 2021-04-23 2021-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41760B (zh) * 2021-04-23 2022-07-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8798B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893B (zh) 電子裝置及散熱方法
CN103491747B (zh) 围绕热管的用于热的管道传输的衬垫
US869318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659891B2 (en)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TWM366878U (en) Thermal module with airflow-guided effect
US8659894B2 (en) Computer system with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US10006471B2 (en) Fa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73066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51678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110090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14021886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oling assembly
US20190014684A1 (en)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231836B (zh) 封闭式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4898798A (zh) 电子装置及散热方法
US20190059177A1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188579B1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portable device
US200901355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irflow field
US912140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iltedly installed centrifugal fan
TWI284710B (en) Blower
US201403633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ir blower
CN210124060U (zh) 电子装置
TW201522894A (zh) 散熱裝置
CN109392286B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CN211370800U (zh) 集成式风扇组
CN105718007B (zh) 一种计算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