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6516B - 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6516B
CN104896516B CN201510376441.6A CN201510376441A CN104896516B CN 104896516 B CN104896516 B CN 104896516B CN 201510376441 A CN201510376441 A CN 201510376441A CN 104896516 B CN104896516 B CN 1048965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heater
cylinder
synergism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64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6516A (zh
Inventor
张德云
冯怀志
黄鹏
李健
唐超
王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pital No452 Pla
Original Assignee
Hospital No452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pital No452 Pla filed Critical Hospital No452 Pla
Priority to CN2015103764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6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6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6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6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65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 Y02A40/924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A40/928Cooking stoves using biomas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用生活用具,具体的说是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包括有炉体和位于炉体内部的内胆,所述内胆和炉体均呈筒状,所述炉体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炉体和内胆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内胆设置有圆弧状向下凸起的底部,所述内胆凸起的底部两侧边设置有左、右两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多个导风孔,本发明在战士单兵野外的情况时,其柴火燃烧利用率高,并且当不需要使用时,其散热速度快,能够满足迅速打包移动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其可拆卸的结构,使得其便携性能大幅提高,满足战士野外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用生活用具,具体的说是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背景技术
柴火炉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野外用具,做为日常使用,现有的大部分柴火炉就已经能够满足,但是当遇到特殊条件,如战士单兵野外时,对于柴火炉的要求除了柴火炉本身能够在野外提供加热功能以外,还需要具备便携性强和散热快的特点,而这两点则恰恰是现有的柴火炉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现有专利也有对柴火炉进行的改进,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220202116.X ,专利申请日为:2012-05-08,名称为“一种户外柴火炉”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户外柴火炉,包括一桶状底部设风门的炉体、桶状炉膛和环状炉圈;所述炉圈设在炉体的开口上;所述炉膛的开口边沿设有向外的凸边,炉膛的底部设有若干一次进风孔,炉膛的上部设有一圈二次进风孔,炉膛设在炉体内通过其上的凸边支撑在炉圈上,炉膛与炉体之间形成夹层。
再如专利号为:CN201320449191.0,专利申请日为:2013-07-26,名称为“一种便携式柴火炉”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柴火炉,其包括炉体、隔板、炉膛、电机和风扇;所述隔板设置在炉体内侧;炉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一圈进风口,炉膛的开口边沿设置有向外的凸边;风扇与电机连接在一起后通过支架固定在隔板上;所述炉膛与炉体之间的间隙形成一个进风通道;所述炉膛顶部内侧铰接有锅体支架;所述炉膛侧壁底部设置有一圈第一进风口,炉膛侧壁顶部设置有一圈第二进风口。
上述专利虽然从名称上号称是适用于“户外”以及“便携式”,但是其如果真实使用在战士单兵野外的情况时,会存在柴火燃烧利用率不高、散热速度慢以及便携性能不能满足战士野外需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柴火炉存在柴火燃烧利用率不高、散热速度慢以及便携性能不能满足战士野外需求的问题,现在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兼具上述三种特性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炉体和位于炉体内部的内胆,所述内胆和炉体均呈筒状,所述炉体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炉体和内胆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内胆设置有圆弧状向下凸起的底部,所述内胆凸起的底部两侧边设置有左、右两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多个导风孔,所述导风孔与内胆的内部连通,导风孔在导风板内的部分为导风管,所述每个导风孔对应一个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设置方向与内胆圆周的切线方向平行;所述内胆中部固定有一个增效筒,所述增效筒的下部呈向下方外侧发散的开敞结构,所述增效筒的上部为向上方内侧聚拢的开敞结构;所述炉体的内侧壁设置有防火隔热棉;所述内胆、炉体和增效筒均包括圆弧长板,所述圆弧长板的一侧长边为矩形卡槽结构,另一侧长边为矩形凸起的结构,相邻的圆弧长板通过矩形卡槽和矩形凸起相互卡接围绕分别形成内胆、炉体和增效筒;所述增效筒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内胆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杆对应连接口设置。
所述两个进风口相对于炉体对称设置,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抽风风扇。
所述导风板呈鱼鳍状。
所述内胆、炉体和增效筒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圆弧长板。
所述内胆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架。
所述内胆的上部设置有传热盘,所述传热盘套接在内胆的上部。
所述传热盘底部插入至内胆中,所述传热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散热齿,所述散热齿的齿尖向上;所述传热盘底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分布的传热导板。
所述增效筒的内设置有支撑棒,所述支撑棒横向设置,且支撑棒包括自由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增效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自由端伸出增效筒的底部。
所述矩形卡槽内设置有氧化锆层,所述矩形凸起的外表面设置有氧化镁层,所述氧化锆层的颗粒尺寸为200-500μm。
所述氧化镁层中还掺有镁砂和铝粉,所述镁砂和铝粉的质量分别占总氧化镁层的质量的5%和3%。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在战士单兵野外的情况时,其柴火燃烧利用率高,并且当不需要使用时,其散热速度快,能够满足迅速打包移动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其可拆卸的结构,使得其便携性能大幅提高,满足战士野外需求的问题。
2、本发明设置有两个进风口,不同于传统一个进风口的设计,这是由于需要配合内胆中两个鱼鳍状的导风板,由于导风板的独特设计,与之配合的进风管的方位与内胆的切线方向平行,外界的空气从进风管进入内胆中后,会由于惯性继续围绕内胆的内部运动,并且由于进风口的位置是在内胆的下部,所以进入的空气会从内胆内壁的逐渐往内胆中部和内胆的上方扩散,这样就能够避免进入的空气由于速度太快或者风量太大,造成对内胆中的火焰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最严重时能够致使火焰熄灭,轻则也会是火苗不稳定,无法稳定的提供热能。
3、内胆下部设计为圆弧状,与现有的平底状结构有所不同,虽然单纯的从放置木材的量上讲,圆形结构不如平底结构,但是圆形结构能够将木材较好的聚拢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得火焰不会太分散,集中主要的热量来利用,而不会产生浪费。
4、本发明在内胆中增加了一个增效筒的结构,也是本领域首次提出增效筒的概念,增效筒不同于内胆,首先增效筒的筒体上面没有任何的孔,增效筒的目的主要是两个,其一是能将内胆底部的木材燃烧的火焰进行聚拢,避免其烧到内胆的内壁,造成热量损耗,并且增效筒的上、下部结构能够充分起到聚集能量防扩散的效果。其二则是在内胆中设置的增效筒能够有效的避免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对火焰上部造成冲击,而是使进入内胆中的空气尽可能的与下方的火焰底部处接触,这样能使得木柴充分燃烧,提供燃烧效率;并且剩余的空气会从增效筒上部进入其中与火焰接触。
5、本发明的内胆、炉体和增效筒均包括圆弧长板,所述圆弧长板的一侧长边为矩形卡槽结构,另一侧长边为矩形凸起的结构,相邻的圆弧长板通过矩形卡槽和矩形凸起相互卡接围绕分别形成内胆、炉体和增效筒,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内胆、炉体和增效筒各自都能快速的分解为至少两个部分,分开呈两个部分能够使得内部热量发散加快,同时分拆后的部件可以重叠在一起放置,也方便携带。
6、本发明的增效筒中设置有支撑棒,支撑棒下端的自由端在木柴燃烧时能够起到对多个木柴支撑的作用,木材可以搭放在支撑棒上,而支撑棒下方则会预留一些空间,使得木柴不至于堆叠得太紧密,木柴之间预留足够的空间使得空气能够完全的进入到木柴之间,使得木柴的燃烧更加充分。
7、本发明的传热盘底部插入至内胆中,传热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散热齿,上述结构能够使得传热盘将下部的热量充分的散发出来,便于战士在野外利用热能,而传热盘底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分布的传热导板则能充分吸收下方火焰的能量。
8、本发明采用了在矩形卡槽内设置有氧化锆层,和在矩形凸起的外表面设置有氧化镁层的技术方案,由于矩形卡槽和矩形凸起需要相互接触,并且需要起到对整个柴火炉的保护作用,而氧化锆层的颗粒尺寸为200-500μm,和镁砂和铝粉的质量分别占总氧化镁层的质量的5%和3%,则是经过实际生产经验得到的最佳配比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风管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炉体的圆弧长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附图中:炉体1,内胆2,进风口3,导风板4,导风孔5,导风管6,增效筒7,防火隔热棉8,圆弧长板9,矩形卡槽10,矩形凸起11,连接杆12,连接口13,抽风风扇14,支撑架15,传热盘16,环形凹槽17,传热导板18,支撑棒1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炉体1和位于炉体1内部的内胆2,所述内胆2和炉体1均呈筒状,所述炉体1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口3,所述进风口3与炉体1和内胆2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内胆2设置有圆弧状向下凸起的底部,所述内胆2凸起的底部两侧边设置有左、右两个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上设置有多个导风孔5,所述导风孔5与内胆2的内部连通,导风孔5在导风板4内的部分为导风管6,所述每个导风孔5对应一个导风管6,所述导风管6的设置方向与内胆2圆周的切线方向平行;所述内胆2中部固定有一个增效筒7,所述增效筒7的下部呈向下方外侧发散的开敞结构,所述增效筒7的上部为向上方内侧聚拢的开敞结构;所述炉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防火隔热棉8;所述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均包括圆弧长板9,所述圆弧长板9的一侧长边为矩形卡槽10结构,另一侧长边为矩形凸起11的结构,相邻的圆弧长板9通过矩形卡槽10和矩形凸起11相互卡接围绕分别形成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所述增效筒7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内胆2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口13,所述连接杆12对应连接口13设置。
在战士单兵野外的情况时,其柴火燃烧利用率高,并且当不需要使用时,其散热速度快,能够满足迅速打包移动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其可拆卸的结构,使得其便携性能大幅提高,满足战士野外需求的问题。本发明设置有两个进风口3,不同于传统一个进风口3的设计,这是由于需要配合内胆2中两个鱼鳍状的导风板4,由于导风板4的独特设计,与之配合的进风管的方位与内胆2的切线方向平行,外界的空气从进风管进入内胆2中后,会由于惯性继续围绕内胆2的内部运动,并且由于进风口3的位置是在内胆2的下部,所以进入的空气会从内胆2内壁的逐渐往内胆2中部和内胆2的上方扩散,这样就能够避免进入的空气由于速度太快或者风量太大,造成对内胆2中的火焰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最严重时能够致使火焰熄灭,轻则也会是火苗不稳定,无法稳定的提供热能。
内胆2下部设计为圆弧状,与现有的平底状结构有所不同,虽然单纯的从放置木材的量上讲,圆形结构不如平底结构,但是圆形结构能够将木材较好的聚拢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得火焰不会太分散,集中主要的热量来利用,而不会产生浪费。
在内胆2中增加了一个增效筒7的结构,也是本领域首次提出增效筒7的概念,增效筒7不同于内胆2,首先增效筒7的筒体上面没有任何的孔,增效筒7的目的主要是两个,其一是能将内胆2底部的木材燃烧的火焰进行聚拢,避免其烧到内胆2的内壁,造成热量损耗,并且增效筒7的上、下部结构能够充分起到聚集能量防扩散的效果。其二则是在内胆2中设置的增效筒7能够有效的避免从进风口3进入的空气对火焰上部造成冲击,而是使进入内胆2中的空气尽可能的与下方的火焰底部处接触,这样能使得木柴充分燃烧,提供燃烧效率;并且剩余的空气会从增效筒7上部进入其中与火焰接触。
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均包括圆弧长板9,所述圆弧长板9的一侧长边为矩形卡槽10结构,另一侧长边为矩形凸起11的结构,相邻的圆弧长板9通过矩形卡槽10和矩形凸起11相互卡接围绕分别形成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各自都能快速的分解为至少两个部分,分开呈两个部分能够使得内部热量发散加快,同时分拆后的部件可以重叠在一起放置,也方便携带。
所述矩形卡槽10内设置有氧化锆层,所述矩形凸起11的外表面设置有氧化镁层,所述氧化锆层的颗粒尺寸为200-500μm。所述氧化镁层中还掺有镁砂和铝粉,所述镁砂和铝粉的质量分别占总氧化镁层的质量的5%和3%。
本发明采用了在矩形卡槽10内设置有氧化锆层,和在矩形凸起11的外表面设置有氧化镁层的技术方案,由于矩形卡槽和矩形凸起需要相互接触,并且需要起到对整个柴火炉的保护作用,而氧化锆层的颗粒尺寸为200-500μm,和镁砂和铝粉的质量分别占总氧化镁层的质量的5%和3%,则是经过实际生产经验得到的最佳配比方式。
实施例2
一种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炉体1和位于炉体1内部的内胆2,所述内胆2和炉体1均呈筒状,所述炉体1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口3,所述进风口3与炉体1和内胆2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内胆2设置有圆弧状向下凸起的底部,所述内胆2凸起的底部两侧边设置有左、右两个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上设置有多个导风孔5,所述导风孔5与内胆2的内部连通,导风孔5在导风板4内的部分为导风管6,所述每个导风孔5对应一个导风管6,所述导风管6的设置方向与内胆2圆周的切线方向平行;所述内胆2中部固定有一个增效筒7,所述增效筒7的下部呈向下方外侧发散的开敞结构,所述增效筒7的上部为向上方内侧聚拢的开敞结构;所述炉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防火隔热棉8;所述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均包括圆弧长板9,所述圆弧长板9的一侧长边为矩形卡槽10结构,另一侧长边为矩形凸起11的结构,相邻的圆弧长板9通过矩形卡槽10和矩形凸起11相互卡接围绕分别形成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所述增效筒7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内胆2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口13,所述连接杆12对应连接口13设置。
两个进风口3相对于炉体1对称设置,所述进风口3处设置有抽风风扇14。导风板4呈鱼鳍状。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圆弧长板9。内胆2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架15。内胆2的上部设置有传热盘16,所述传热盘16套接在内胆2的上部。
所述传热盘16底部插入至内胆2中,所述传热盘16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17,所述环形凹槽17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散热齿,所述散热齿的齿尖向上;所述传热盘16底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分布的传热导板18。
所述增效筒7的内设置有支撑棒19,所述支撑棒19横向设置,且支撑棒19包括自由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增效筒7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自由端伸出增效筒7的底部。
本发明在战士单兵野外的情况时,其柴火燃烧利用率高,并且当不需要使用时,其散热速度快,能够满足迅速打包移动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其可拆卸的结构,使得其便携性能大幅提高,满足战士野外需求的问题。
设置有两个进风口3,不同于传统一个进风口3的设计,这是由于需要配合内胆2中两个鱼鳍状的导风板4,由于导风板4的独特设计,与之配合的进风管的方位与内胆2的切线方向平行,外界的空气从进风管进入内胆2中后,会由于惯性继续围绕内胆2的内部运动,并且由于进风口3的位置是在内胆2的下部,所以进入的空气会从内胆2内壁的逐渐往内胆2中部和内胆2的上方扩散,这样就能够避免进入的空气由于速度太快或者风量太大,造成对内胆2中的火焰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最严重时能够致使火焰熄灭,轻则也会是火苗不稳定,无法稳定的提供热能。
内胆2下部设计为圆弧状,与现有的平底状结构有所不同,虽然单纯的从放置木材的量上讲,圆形结构不如平底结构,但是圆形结构能够将木材较好的聚拢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得火焰不会太分散,集中主要的热量来利用,而不会产生浪费。
在内胆2中增加了一个增效筒7的结构,也是本领域首次提出增效筒7的概念,增效筒7不同于内胆2,首先增效筒7的筒体上面没有任何的孔,增效筒7的目的主要是两个,其一是能将内胆2底部的木材燃烧的火焰进行聚拢,避免其烧到内胆2的内壁,造成热量损耗,并且增效筒7的上、下部结构能够充分起到聚集能量防扩散的效果。其二则是在内胆2中设置的增效筒7能够有效的避免从进风口3进入的空气对火焰上部造成冲击,而是使进入内胆2中的空气尽可能的与下方的火焰底部处接触,这样能使得木柴充分燃烧,提供燃烧效率;并且剩余的空气会从增效筒7上部进入其中与火焰接触。
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均包括圆弧长板9,所述圆弧长板9的一侧长边为矩形卡槽10结构,另一侧长边为矩形凸起11的结构,相邻的圆弧长板9通过矩形卡槽10和矩形凸起11相互卡接围绕分别形成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各自都能快速的分解为至少两个部分,分开呈两个部分能够使得内部热量发散加快,同时分拆后的部件可以重叠在一起放置,也方便携带。
增效筒7中设置有支撑棒19,支撑棒19下端的自由端在木柴燃烧时能够起到对多个木柴支撑的作用,木材可以搭放在支撑棒19上,而支撑棒19下方则会预留一些空间,使得木柴不至于堆叠得太紧密,木柴之间预留足够的空间使得空气能够完全的进入到木柴之间,使得木柴的燃烧更加充分。
传热盘16底部插入至内胆2中,传热盘16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17,所述环形凹槽17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散热齿,上述结构能够使得传热盘16将下部的热量充分的散发出来,便于战士在野外利用热能,而传热盘16底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分布的传热导板18则能充分吸收下方火焰的能量。
本申请使用的防火隔热棉为现有技术中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火隔热棉。
所述矩形卡槽10内设置有氧化锆层,所述矩形凸起11的外表面设置有氧化镁层,所述氧化锆层的颗粒尺寸为200-500μm。所述氧化镁层中还掺有镁砂和铝粉,所述镁砂和铝粉的质量分别占总氧化镁层的质量的5%和3%。
本发明采用了在矩形卡槽10内设置有氧化锆层,和在矩形凸起11的外表面设置有氧化镁层的技术方案,由于矩形卡槽和矩形凸起需要相互接触,并且需要起到对整个柴火炉的保护作用,而氧化锆层的颗粒尺寸为200-500μm,和镁砂和铝粉的质量分别占总氧化镁层的质量的5%和3%,则是经过实际生产经验得到的最佳配比方式。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炉体(1)和位于炉体(1)内部的内胆(2),所述内胆(2)和炉体(1)均呈筒状,所述炉体(1)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口(3),所述进风口(3)与炉体(1)和内胆(2)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内胆(2)设置有圆弧状向下凸起的底部,所述内胆(2)凸起的底部两侧边设置有左、右两个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上设置有多个导风孔(5),所述导风孔(5)与内胆(2)的内部连通,导风孔(5)在导风板(4)内的部分为导风管(6),所述每个导风孔(5)对应一个导风管(6),所述导风管(6)的设置方向与内胆(2)圆周的切线方向平行;所述内胆(2)中部固定有一个增效筒(7),所述增效筒(7)的下部呈向下方外侧发散的开敞结构,所述增效筒(7)的上部为向上方内侧聚拢的开敞结构;所述炉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防火隔热棉(8);所述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均包括圆弧长板(9),所述圆弧长板(9)的一侧长边为矩形卡槽(10)结构,另一侧长边为矩形凸起(11)的结构,相邻的圆弧长板(9)通过矩形卡槽(10)和矩形凸起(11)相互卡接围绕分别形成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所述增效筒(7)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内胆(2)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口(13),所述连接杆(12)对应连接口(1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进风口(3)相对于炉体(1)对称设置,所述进风口(3)处设置有抽风风扇(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4)呈鱼鳍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炉体(1)和增效筒(7)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圆弧长板(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架(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的上部设置有传热盘(16),所述传热盘(16)套接在内胆(2)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盘(16)底部插入至内胆(2)中,所述传热盘(16)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17),所述环形凹槽(17)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散热齿,所述散热齿的齿尖向上;所述传热盘(16)底部设置有多个竖直分布的传热导板(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筒(7)的内设置有支撑棒(19),所述支撑棒(19)横向设置,且支撑棒(19)包括自由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增效筒(7)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自由端伸出增效筒(7)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卡槽(10)内设置有氧化锆层,所述矩形凸起(11)的外表面设置有氧化镁层,所述氧化锆层的颗粒尺寸为200-5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镁层中还掺有镁砂和铝粉,所述镁砂和铝粉的质量分别占总氧化镁层的质量的5%和3%。
CN201510376441.6A 2015-07-01 2015-07-01 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96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6441.6A CN104896516B (zh) 2015-07-01 2015-07-01 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6441.6A CN104896516B (zh) 2015-07-01 2015-07-01 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6516A CN104896516A (zh) 2015-09-09
CN104896516B true CN104896516B (zh) 2017-08-11

Family

ID=5402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644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96516B (zh) 2015-07-01 2015-07-01 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65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1074A (zh) * 2017-12-31 2018-06-12 佛山市南海区会斌金属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效率的节能减排炉灶
CN109442484B (zh) * 2018-12-21 2024-07-02 王维禹 一种分体便携式多用柴火炉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3504Y (zh) * 1993-12-28 1994-11-23 陕西省南郑县五金厂 双口二次进风炉
CN203823812U (zh) * 2014-03-25 2014-09-10 陆爱文 多功能挡风板型柴火炉
CN204049358U (zh) * 2014-08-11 2014-12-31 黄超 一种户外折叠式柴火烧烤炉
CN104654363A (zh) * 2015-02-10 2015-05-27 成都乐马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式野营柴火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6475A1 (en) * 2007-07-13 2011-03-10 Chiou-Fu Chang Windproof stov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3504Y (zh) * 1993-12-28 1994-11-23 陕西省南郑县五金厂 双口二次进风炉
CN203823812U (zh) * 2014-03-25 2014-09-10 陆爱文 多功能挡风板型柴火炉
CN204049358U (zh) * 2014-08-11 2014-12-31 黄超 一种户外折叠式柴火烧烤炉
CN104654363A (zh) * 2015-02-10 2015-05-27 成都乐马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式野营柴火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6516A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64343U (zh) 聚能炉灶
CN104896516B (zh) 便携式野外单兵用柴火炉
CN206626578U (zh) 一种保洁式双内焰家用燃气燃烧器
CN102734797B (zh) 家用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
CN202328249U (zh) 一种红外燃烧器
CN102734844A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灶
CN206803223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柴火炉
CN206055716U (zh) 一种带聚能炉架的燃气灶
CN203323361U (zh) 节能高温热风炉
CN203857455U (zh) 生物质燃烧器
CN207540146U (zh) 一种高效节能锅炉
CN206332628U (zh) 一种柴火节能灶的温差发电系统
CN203177228U (zh) 一种节能调控炉具
CN203068569U (zh) 一种节能烤箱气化炉
CN207279697U (zh) 一种颗粒型煤民用清洁燃烧炉
CN202630402U (zh) 反烧式燃煤热风炉
CN202613436U (zh) 醇基液体燃料专用炉头
CN201259250Y (zh) 节能减排燃气灶
CN206478644U (zh) 一种双旋火的燃烧器外环分火盖
CN207635393U (zh) 一种农村节能两用单锅节柴灶
CN204670372U (zh) 烤烟房及烤烟房燃烧散热器
CN205372643U (zh) 高效炊事采暖炉
CN204421073U (zh) 可再生生物质燃料燃烧炉
CN103727656A (zh) 一种双炉排生物质热风炉
CN210374597U (zh) 一种无烟柴烧古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