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4031A - 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相关产物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相关产物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4031A
CN104874031A CN201510185054.4A CN201510185054A CN104874031A CN 104874031 A CN104874031 A CN 104874031A CN 201510185054 A CN201510185054 A CN 201510185054A CN 104874031 A CN104874031 A CN 104874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lysine
polyurethane
preparation
polyurethan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50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4031B (zh
Inventor
陈红
于谦
占文俊
陈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850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740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74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4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4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40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Treatments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相关产物制备方法。该聚氨酯材料表面覆有结合有两种生物活性配体的惰性聚合物层,上述亲水性惰性聚合物层为P(HEMA-co-AdaMA),两种生物活性配体通过两种方法:化学共价结合和主客体相互作用分步依次修饰。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可控,能很大程度上保留配体的活性。本发明提供的改性聚氨酯表面的含有两种生物活性分子的惰性聚合物层不仅能有效地排斥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同时由于该聚合物层含有较丰富的ε-赖氨酸,从而具有特异性结合血纤维溶酶原及其激活物t-PA并溶解表面初生血栓的能力,该聚合物层含有REDV短肽序列,从而使改性后表面可有效地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与增殖。

Description

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相关产物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难题之一。由于用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医用器材都不可避免的要与血液之间相互接触,因此,血液接触型生物医用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材料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植入体(心脏瓣膜、心血管支架、导管、血管移植体、心脏辅助器件等)和体外血液处理仪器(血液透析设备、体外循环设备)等,然而,材料表面引起血栓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该类材料的发展。由于血液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对材料表面进行适当的修饰,不仅很大程度上保留材料的性能,而且能够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当前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在材料表面修饰聚乙二醇(PEG)链或者结合具有抗凝效果的活性分子(如肝素,纤溶剂等),如通过该方法,Chen等人制备了具有抑制凝血功能的肝素化材料表面(Biomaterials, 26, 7418-7424, 2005);二,在材料表面修饰抗原或具有结合内皮细胞的多肽等,模拟血管内侧的内皮系统。由于只含有一种功能的表面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抗凝血效果,因此,制备多功能的抗凝表面是当前的一种趋势。目前所报道的制备多功能抗凝表面的方法有着很多缺点,如生物活性分子的固定过程反应条件苛刻,结合量不可控等。
本发明选用生物惰性和化学稳定性均较好的P(HEMA-co-AdaMA)来修饰聚氨酯材料表面,并通过共价结合和主客体自组装两种方法,分步依次结合赖氨酸和REDV多肽两种生物活性配体,该反应条件温和可控,极大地保留了配体的活性,从而实现了具有能够溶解初生血栓,在短期内保持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同时由于内皮细胞在表面的黏附和增殖,从而有助于真正从根本上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聚氨酯材料表面通过接枝梳状生物惰性聚合物链固定赖氨酸和REDV多肽两种生物活性分子,实现溶解初生血栓的同时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与增殖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包括:由聚氨酯组成的基层,以及修饰层,所述修饰层是在该基层表面通过化学修饰方法改性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层为含有两种生物活性配体的亲水性惰性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两种所述生物活性配体分别为含有REDV序列的多肽和ε-赖氨酸。
优选的,所述的聚氨酯或聚氨酯衍生物为粒状、薄膜、管状、棒状或其它形状的物理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一种聚氨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化学修饰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和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
(2)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碳碳双键;
将聚氨酯材料置于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或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表面含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材料;
(3)在含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材料表面共聚接枝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单体;
(4)在修饰有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的聚氨酯材料表面固定REDV序列的多肽和赖氨酸。
优选的,步骤(1)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甲基丙烯酰氯滴入硫氰酸钾溶液中,搅拌反应,得到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将丙烯酰氯缓慢滴入硫氰酸钾溶液中,搅拌反应,得到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
优选的,所述的硫氰酸钾溶液为硫氰酸钾乙腈溶液。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或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为乙腈或甲苯溶液,按W/V计。
优选的,步骤(3)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表面含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材料置于含有引发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单体的异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
优选的,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异丙苯过氧化氢、过硫酸钾-亚硫酸盐体系或过氧化氢-亚铁酸盐体系。
优选的,步骤(4)的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Ⅰ)将修饰有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的聚氨酯材料置于对硝基氯甲酸苯酯(NPC)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下反应,将反应后的该聚氨酯清洗后置于REDV多肽溶液中反应,反应结束后用乙醇胺溶液处理终止未反应的活性基团,然后用水清洗,得到REDV序列的多肽修饰的聚氨酯材料;
(Ⅱ)将上述聚氨酯材料浸入含有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β-CD-(Lys)7)溶液中,利用主客体自组装将赖氨酸引入到聚氨酯的表面中,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得到表面含有ε-赖氨酸和REDV多肽的聚氨酯衍生物。
优选的,所述的对硝基氯甲酸苯酯溶液为乙腈溶液,按W/V计。
优选的,所述的REDV溶液其溶剂为水或缓冲液,所述的乙醇胺溶液其溶剂为水或缓冲液,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β-CD-(Lys)7)溶液其溶剂为水。
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一种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7个叠氮基团的修饰的β-环糊精(β-CD-(N3)7)的制备;
(b)赖氨酸的炔基化:
将4-氧代-4-(丙-2-炔-1-氧基)丁酸酐溶液缓慢加入N(ε)-Boc-L-赖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反应结束后用碳酸氢钠水溶液,盐酸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旋蒸除去溶剂后真空干燥,最终得到炔基化的赖氨酸;
(c)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β-CD-(Lys)7)的制备
将炔基化的赖氨酸和叠氮化的β-环糊精进行点击反应,随后进行脱保护处理,最终制得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的制备方法为以下一种或者两种:
先将β环糊精六号位的羟基进行溴取代(β-CD-(Br)7),然后用叠氮化钠进行叠氮化;
先将β环糊精六号位的羟基进行碘取代(β-CD-(I)7),然后用叠氮化钠进行叠氮化。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的4-氧代-4-(丙-2-炔-1-氧基)丁酸酐溶液及N(ε)-Boc-L-赖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溶剂均为二氯甲烷。
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的脱保护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为以下一种或者两种:
用25%的三氟乙酸/二氯甲烷溶液进行脱保护;
用85%的磷酸水溶液进行脱保护。
本发明按下述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高效溶解初生血栓功能的聚氨酯材料由基层和修饰层组成,其中基层为普通医用聚氨酯材料,修饰层是在该基层表面通过化学修饰方法改性而形成。修饰层为含有两种生物活性分子(含有REDV序列的多肽和ε-赖氨酸)的惰性聚合物层,上述亲水性惰性聚合物层为通过表面自由基共聚合接枝的共聚物P(HEMA-co-AdaMA),两种生物活性物质则通过两种方法-化学共价结合和主客体相互作用分步依次修饰,其中REDV在PHEMA侧链末端通过共价修饰,ε-赖氨酸在PAdaMA末端的金刚烷基团通过主客体自组装修饰。该方法可以方便地控制REDV多肽和赖氨酸的结合量,同时极大地保持两种生物功能性分子的活性。ε-赖氨酸具有特异性结合血纤溶酶原及其激活物t-PA的能力,结合在表面ε-赖氨酸上的纤溶酶原被t-PA激活后转化为纤溶酶,能够溶解表面引起的纤维蛋白凝块(初生血栓);REDV多肽具有促进内皮细胞黏附和增殖的作用,在表面黏附有大量内皮细胞后,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血栓的形成。
高效溶解初生血栓功能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利用PHEMA间隔层的生物惰性功能,该间隔层可以有效排斥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这样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栓在材料表面的形成,还尽可能的排除了体系中其他蛋白质对ε-赖氨酸和纤溶酶原之间结合的干扰,保证了材料表面对纤溶酶的特异性结合;二是利用PAdaMA分子链的梳状结构,该结构包含有金刚烷基团,可以与我们所合成的主体分子β-CD-(Lys)7在水溶液中进行主客体自组装,进而将赖氨酸引入至表面,由于一个主体分子包含7个ε-赖氨酸残基结构,极大的提高了表面赖氨酸的局部密度,进而提高了表面结合纤溶酶原的量。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与增殖功能主要通过PHEMA分子链的梳状结构来实现。该结构包含丰富的羟基,可用于后修饰结合多肽REDV,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与生长。总之,通过利用共聚物P(HEMA-co-AdaMA)的生物惰性和梳状结构,一方面可以在排斥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的同时提高对纤溶酶原的特异性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局部高密度的赖氨酸分子进而提高结合纤溶酶原的效率,最终达到高效溶解初生血栓的目的,同时,通过结合多肽REDV,进而促进内皮细胞黏附和增殖的作用,在表面黏附有大量内皮细胞后,从根本上解决血栓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面修饰前后的聚氨酯材料在血浆环境下的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的吸附情况;
图2是表面修饰前后的聚氨酯材料溶解血栓性能的测试图谱;
图3是表面修饰前后的聚氨酯材料在细胞培养4小时和48小时后表面内皮细胞的黏附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在聚氨酯材料表面通过化学方法引入可聚合的碳碳双键为化学接枝开端,在引发剂,HEMA和AdaMA的存在下,进行两种单体在表面的自由基接枝共聚合。再利用双官能度的化学活性小分子NPC使PHEMA组分侧链末端的羟基激活,然后将REDV多肽通过氨基共价结合在该活性点上。最后通过与含有赖氨酸的β-环糊精(β-CD-(Lys)7)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将赖氨酸引入聚氨酯的表面。
一种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聚氨酯材料,由基层和修饰层组成,其中基层为普通医用聚氨酯材料,修饰层是在该基层表面通过化学修饰方法改性而形成。修饰层为含有两种生物活性配体(含有REDV序列的多肽和ε-赖氨酸)的惰性聚合物层,上述亲水性惰性聚合物层为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PHEMA-co-AdaMA)。聚合物层的制备是通过在聚氨酯表面引入双键,使HEMA单体和AdaMA单体在表面进行接枝共聚合;两种生物活性物质则通过两种方法-化学共价结合和主客体相互作用分步依次修饰:首先利用双官能度化学活性小分子NPC使表面接枝的聚合层中的PHEMA组分中侧链末端的羟基激活并将含有REDV序列的多肽通过氨基共价结合在该活性点上,然后利用赖氨酸化的环糊精与共聚物中的PAdaMA的金刚烷基团进行主客体自组装,将赖氨酸修饰到聚合物层上。
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化学修饰和主客体自组装,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依次进行两种生物功能性物质的修饰。该方法可以方便地控制REDV多肽和赖氨酸的结合量,同时极大地保持两种生物功能性分子的活性。
利用PHEMA良好的生物惰性,能够在血浆中有效排斥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在血浆环境中纤维蛋白质原的吸附量为29.0 ng/cm2,同时,能够大量结合纤维蛋白溶酶原。
当浸泡于血浆中并复钙化后,能够在40分钟内将表面形成的血栓全部溶解。
有效促进内皮细胞在材料的表面进行黏附和增殖,同时细胞能够保持良好的形态。
利用两种生物活性物质,同时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有望在短期和长期均使聚氨酯材料表面无血栓形成,从根本上提高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具有高效溶解初生血栓功能的聚氨酯材料,其化学修饰过程具体包括:
(1)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和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的制备:
在反应装置中,将甲基丙烯酰氯或丙烯酰氯缓慢滴入硫氰酸钾溶液中,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0~35℃,反应时间为1~24小时,得到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或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甲基丙烯酰氯、丙烯酰氯与硫氰酸钾的摩尔比为1:1~1:1.2;
(2)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碳碳双键:
将聚氨酯材料置于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或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45~80℃,反应时间为2~12小时,得到表面接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材料;
(3)聚氨酯材料表面共聚合接枝P(HEMA-co-AdaMA):
将表面接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材料置于含有引发剂,HEMA和AdaMA的异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55~70℃,反应时间为2~12小时;
(4)P(HEMA-co-AdaMA)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固定REDV多肽和赖氨酸:
将P(HEMA-co-AdaMA)修饰的聚氨酯置于对硝基氯甲酸苯酯(NPC)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下进行室温反应,反应时间为10-18小时。将反应后的聚氨酯清洗后置于REDV多肽溶液中,室温反应12-24小时。反应结束后用乙醇胺溶液处理终止未反应的活性基团,然后用水清洗,得到REDV多肽修饰的聚氨酯材料。最后将上述聚氨酯材料浸入含有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β-CD-(Lys)7)溶液中,利用主客体自组装将赖氨酸引入到聚氨酯的表面中,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得到表面含有赖氨酸和REDV多肽的聚氨酯材料。
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硫氰酸钾溶液为硫氰酸钾乙腈溶液。
上述步骤(2)中所述的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或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为乙腈或甲苯溶液,按W/V计,三乙胺用量为所述溶液的1~3%。
聚氨酯材料为粒状、薄膜、管状、棒状或其它形状的固态聚氨酯材料。
上述步骤(3)中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异丙苯过氧化氢、过硫酸钾—亚硫酸盐体系或过氧化氢—亚铁酸盐体系。
上述步骤(4)中所述的NPC溶液为乙腈溶液,按W/V计,NPC用量为1-2.5%,三乙胺与NPC摩尔比为1-2.5。
上述步骤(4)中所述的REDV溶液其溶剂为水或缓冲液,溶液浓度为0.1-10mg/mL,pH为8-9。
上述步骤(4)中所述的乙醇胺溶液其溶剂为水或缓冲液,溶液浓度为0.1-2M。
上述步骤(4)中所述的β-CD-(Lys)7溶液其溶剂为水,溶液浓度为0.1-10mM。
上述步骤(4)中所述的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β-CD-(Lys)7)其合成方法具体如下:
(a)7个叠氮基团的修饰的β-环糊精(β-CD-(N3)7)的制备;
(b)赖氨酸的炔基化:
在反应装置中,将4-氧代-4-(丙-2-炔-1-氧基)丁酸酐(4-oxo-4-(prop-2-yn-1-yloxy)butanoic anhydride)溶液缓慢加入N(ε)-Boc-L-赖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中,温度为0~35℃,反应时间为1~24小时,反应结束后用碳酸氢钠水溶液,盐酸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旋蒸除去溶剂后真空干燥,最终得到炔基化的赖氨酸;4-氧代-4-(丙-2-炔-1-氧基)丁酸酐,N(ε)-Boc-L-赖氨酸叔丁酯盐酸盐的摩尔比为0.85:1~0.95:1,N(ε)-Boc-L-赖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0.9。
(c)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的制备(β-CD-(Lys)7
将炔基化的赖氨酸和叠氮化的β-环糊精进行点击反应,随后进行脱保护处理,最终制得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
上述步骤(a)中所述的制备方法为以下一种或者两种:
先将β环糊精六号位的羟基进行溴取代(β-CD-(Br)7),然后用叠氮化钠进行叠氮化;
先将β环糊精六号位的羟基进行碘取代(β-CD-(I)7),然后用叠氮化钠进行叠氮化。
上述步骤(b)中所述的4-氧代-4-(丙-2-炔-1-氧基)丁酸酐(4-oxo-4-(prop-2-yn-1-yloxy)butanoic anhydride)溶液及N(ε)-Boc-L-赖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溶剂均为二氯甲烷。
上述步骤(c)中所述的脱保护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为以下一种或者两种:
用25%的三氟乙酸二氯甲烷溶液进行脱保护;
用85%的磷酸水溶液进行脱保护。
具体实施例如下:
(1)聚氨酯材料表面接枝共聚合P(HEMA-co-AdaMA)
将0.98 g硫氰酸钾、40 mL无水乙腈置于100 mL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将0.82 mL丙烯酰氯缓慢滴入反应瓶中,室温下搅拌反应12小时。过滤除去沉淀,滤液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将60片直径约为6mm聚氨酯膜片(厚度0.5 mm)置于含有30 mL上述滤液的反应瓶中,在反应瓶中加入0.75 g三乙胺,65℃下搅拌反应2-12小时后,将聚氨酯膜片取出,经乙腈洗涤、干燥得到表面接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膜片。将0.074 g偶氮二异丁腈、5.78 g HEMA、0.13 g AdaMA、40 mL异丙醇和60片表面接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膜片置于100 mL反应瓶中,在氮气保护下,将反应混合液搅拌加热至60℃而后反应6小时。反应完成后,将聚氨酯膜片取出,经甲醇、水洗涤、干燥得到PHEMA接枝改性的聚氨酯膜片。
(2)P(HEMA-co-AdaMA)修饰聚氨酯表面结合REDV多肽和赖氨酸
将0.51gNPC和0.30mL三乙胺溶于30mL无水乙腈中,然后将40片干燥的P(HEMA-co-AdaMA)修饰的聚氨酯膜片加入到该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18小时,将膜片取出,用干燥乙腈充分清洗并用氮气吹干后,迅速放入到10mL浓度为0.5 mg/mL的REDV多肽的PBS缓冲溶液(pH=8.3)中,反应24小时后用蒸馏水洗涤。将洗好的膜片浸入1mM β-CD-(Lys)7水溶液中反应24小时,用水洗涤后用氮气吹干,最终得到所要求的表面。
(3)本材料在血液接触材料方面具有应用前景,例如人工血管和血管支架涂层等。
 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关REDV短肽的相关解释: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具有表达丰富的α1β1、α2β1、α3β1、α4β1等整合素亚单元,其中的α4β1整合素单元的表达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特有,其表达量约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的100倍以上。其受体主要是分布于纤维粘连蛋白CS5区域的Arg-Glu-Asp-Val (REDV)四肽序列。因此含REDV短肽的多肽序列可以特异性识别整合素α4β1,同时通过与整合素受体的相互作用,特异性的促进内皮细胞黏附。

Claims (14)

1. 一种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包括:由聚氨酯组成的基层,以及修饰层,所述修饰层是在该基层表面通过化学修饰方法改性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层为含有两种生物活性配体的亲水性惰性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两种所述生物活性配体分别为含有REDV序列的多肽和ε-赖氨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或聚氨酯衍生物为粒状、薄膜、管状、棒状或其它形状的物理结构。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化学修饰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和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
(2)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碳碳双键;
将聚氨酯材料置于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或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表面含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材料;
(3)在含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材料表面共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单体;
(4)在修饰有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的聚氨酯材料表面固定REDV序列的多肽和赖氨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甲基丙烯酰氯滴入硫氰酸钾溶液中,搅拌反应,得到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将丙烯酰氯缓慢滴入硫氰酸钾溶液中,搅拌反应,得到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氰酸钾溶液为硫氰酸钾乙腈溶液。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甲基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或丙烯酰氧异硫氰酸酯溶液为乙腈或甲苯溶液,按W/V计。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表面接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材料置于含有引发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单体的异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异丙苯过氧化氢、过硫酸钾-亚硫酸盐体系或过氧化氢-亚铁酸盐体系。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Ⅰ)将修饰有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甲醇酯)的聚氨酯材料置于对硝基氯甲酸苯酯(NPC)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下反应,将反应后的该聚氨酯清洗后置于REDV多肽溶液中反应,反应结束后用乙醇胺溶液处理终止未反应的活性基团,然后用水清洗,得到REDV序列的多肽修饰的聚氨酯材料;
(Ⅱ)将上述聚氨酯材料浸入含有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β-CD-(Lys)7)溶液中,利用主客体自组装将赖氨酸引入到聚氨酯的表面中,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得到表面含有ε-赖氨酸和REDV多肽的聚氨酯衍生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硝基氯甲酸苯酯溶液为乙腈溶液,按W/V计。
11.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7个叠氮基团的修饰的β-环糊精(β-CD-(N3)7)的制备;
(b)赖氨酸的炔基化:
将4-氧代-4-(丙-2-炔-1-氧基)丁酸酐溶液缓慢加入N(ε)-Boc-L-赖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反应结束后用碳酸氢钠水溶液,盐酸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依次洗涤,旋蒸除去溶剂后真空干燥,最终得到炔基化的赖氨酸; 
(c)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β-CD-(Lys)7)的制备
将炔基化的赖氨酸和叠氮化的β-环糊精进行点击反应,随后进行脱保护处理,最终制得赖氨酸修饰的环糊精。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制备方法为以下一种或者两种:
先将β环糊精六号位的羟基进行溴取代(β-CD-(Br)7),然后用叠氮化钠进行叠氮化;
先将β环糊精六号位的羟基进行碘取代(β-CD-(I)7),然后用叠氮化钠进行叠氮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4-氧代-4-(丙-2-炔-1-氧基)丁酸酐溶液及N(ε)-Boc-L-赖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溶剂均为二氯甲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脱保护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为以下一种或者两种:
用25%的三氟乙酸/二氯甲烷溶液进行脱保护;
用85%的磷酸水溶液进行脱保护。
CN201510185054.4A 2015-04-20 2015-04-20 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相关产物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4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5054.4A CN104874031B (zh) 2015-04-20 2015-04-20 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相关产物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5054.4A CN104874031B (zh) 2015-04-20 2015-04-20 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相关产物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4031A true CN104874031A (zh) 2015-09-02
CN104874031B CN104874031B (zh) 2017-10-10

Family

ID=53941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505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4031B (zh) 2015-04-20 2015-04-20 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相关产物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7403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7730A (zh) * 2016-03-29 2016-08-10 苏州大学 一种结合层层组装技术和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生物活性表面的方法
CN114410244A (zh) * 2021-12-31 2022-04-29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超分子聚合物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粘接剂的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4216B1 (en) * 1989-09-28 1997-05-14 The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urfaces having desirable cell adhesive effects
CN101538373A (zh) * 2009-04-08 2009-09-2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聚氨酯材料表面共聚合接枝改性的方法
CN101942105A (zh) * 2010-09-03 2011-01-12 苏州大学 一种高效溶解初生血栓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
CN102604114A (zh) * 2012-01-10 2012-07-25 中山大学 含树枝状聚赖氨酸基元的星型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2158235A2 (en) * 2011-03-17 2012-11-22 Corning Incorporated Synthetic coating for cell cul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4216B1 (en) * 1989-09-28 1997-05-14 The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urfaces having desirable cell adhesive effects
CN101538373A (zh) * 2009-04-08 2009-09-2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聚氨酯材料表面共聚合接枝改性的方法
CN101942105A (zh) * 2010-09-03 2011-01-12 苏州大学 一种高效溶解初生血栓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
WO2012158235A2 (en) * 2011-03-17 2012-11-22 Corning Incorporated Synthetic coating for cell culture
CN102604114A (zh) * 2012-01-10 2012-07-25 中山大学 含树枝状聚赖氨酸基元的星型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7730A (zh) * 2016-03-29 2016-08-10 苏州大学 一种结合层层组装技术和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生物活性表面的方法
CN114410244A (zh) * 2021-12-31 2022-04-29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超分子聚合物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粘接剂的应用
CN114410244B (zh) * 2021-12-31 2023-11-17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超分子聚合物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粘接剂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4031B (zh)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Biocompatible polymer materials: role of protein–surface interactions
Baroli Hydroge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nd delivery of tissue-inducing substances
Tamada Sulfation of silk fibroin by chlorosulfonic acid and the anticoagulant activity
He et al. Chemically induced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onto polyurethane surface for improving blood compatibility
Murphy et al.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hemically-modified silk fibroin
CN101942105B (zh) 一种高效溶解初生血栓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
CN105295073B (zh) 一种高柔韧性两性离子水凝胶制备方法
Li et al. Lysine–poly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modified polyurethane surface with high lysine density and fibrinolytic activity
JP4752047B2 (ja) 細胞培養用基材の製造方法及び細胞培養方法
Wan Kim et al. Design of nonthrombogenic polymer surfaces for blood-contacting medical devices
JP2004512397A (ja) 疎水性多重複合ヘパリン結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Wu et al. Photoconfigurable, cell-remodelable disulfide 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hydrogels
CN104744635B (zh) 一种双仿生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011605A (zh) 抗凝血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和用途
Sefton et al. Appendix E–Chapter II. 5.2–Nonthrombogenic Treatments and Strategies
Papavasiliou et al. Synthetic PEG hydrogels as extracellular matrix mimic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Raut et al. Engineering biomimetic polyurethane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gelatin for blood-contacting applications
DE3639561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nicht-thrombogenen substraten
Lensen et al. Cell Adhesion and spreading on an intrinsically anti-adhesive PEG biomaterial
CN100493710C (zh) 具有促进细胞黏附生长和溶血栓功能的聚氨酯材料
CN104874031A (zh) 模拟人体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的聚氨酯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及相关产物制备方法
Yuan et al. Amelioration of blood compatibility and endothelialization of polycaprolactone substrates by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ong et al. Protein adsorption and cell adhesion on RGD-functionalized silicon substrate surfaces
CN100393368C (zh) 一种细胞培养和脱附用的智能膜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Macromolecular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for Biomaterial Surface: Challenges in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