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7211A - 一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57211A CN104857211A CN201510273225.9A CN201510273225A CN104857211A CN 104857211 A CN104857211 A CN 104857211A CN 201510273225 A CN201510273225 A CN 201510273225A CN 104857211 A CN104857211 A CN 1048572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chinese medicine
- systemic sclerosis
- traditional chinese
- subme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系统性硬化症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当归12-18g、桂枝8-12g、白芍8-12g、细辛4-6g、通草5-7g、黄芪25-35g、天南星8-12g、僵蚕8-12g、桃仁8-12g、红花8-12g、水蛭8-12g、党参8-12g、积雪草8-12g和炙甘草8-12g,本发明原材料丰富,组分科学,配伍合理,互相支持,是用于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有效药物,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气,温经通痹,化瘀散结之功,疗效好,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药物上的创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临床上以皮肤增厚、炎症变性等,最终导致皮肤发生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随疾病的进展,除皮肤发生纤维化外,还可以累及内脏(如肺、肾、消化道等)和血管。本病的发病女性多见,儿童少见。本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最终会造成全身各个系统的损害,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己引起医者的重视。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现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异常、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累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任何有效药物完全抑制或者逆转本病的进展。因此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思路、治疗药物己成为业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医学无“硬皮病”的概念,根据本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临床特点来概括,当属中医学的“痹症”范畴,多数医家认为“皮痹”更为接近。《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指出了皮痹的病因在外为感受风寒湿所致,在内有先天察赋不足,后天失调,劳欲过度,或病后失养,或烦劳刺激所致,即虚损为其内因,由于胺理不固,外邪侵袭,邪阻肌肤经络,气血痹阻而致。中医学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多种观点,多数医家认为阳虚血癖是本病最常见的症候和辩证的根本。正气亏虚,或脾肾两虚或卫外不固,风寒湿外邪入侵机体,邪阻皮肤经络,使皮肤失于濡养是该病的基本病机。同时又可产生痰凝水聚,气滞血癖,寒湿淤阻等病机变化,使皮肤经络受阻发为“皮痹”。硬皮病是因肺、脾、肾功能失调,营卫失和,揍理不密,或因外感风、寒、湿之邪;或因情志内伤而发病。现代医家多数认为皮痹的病性是虚、实、虚实夹杂:病机是筋脉痹阻,皮肤失荣;病位主要在皮肤,涉及肌肉、筋骨、关节,与肺、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即气血不足,脾肾阳虚,标实则为血癖。
对患者而言,系统性硬化症的预后不佳,死亡率和致残率直接与内脏受累的广度和严重程度相关,与正常人群比较,其死亡率高于正常死亡率。目前系统性硬化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了停止或减缓己受累的内脏器官功能的损害,改善包括皮肤在内的己受累的脏器、器官的功能。 精神创伤、过度劳累及反复感染是促进本病发生发展的三大诱,因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糖皮质激素、青霉胺及免疫抑制剂等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且难以坚持一长期大剂量使用,中医药治疗能够软化硬化的皮肤,缓解症状;调节整体状况;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生命质量。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佳。不论是在改善微循环、自身免疫、结缔组织增生方面的影响;还是在减少西药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改善皮肤硬化等症状方面;或者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由于系统性硬化症的证候表现较为复杂,因此这些研究相应的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分证论治不够规范,有的组方不甚合理或设计不够严谨,有的研究结论缺乏可比性和重复性等等。因此,发明一种易于推广普及和提高疗效的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制剂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系统性硬化症的用药问题。
中医认为,系统性硬化症主要概括为先天不足,或内有沉寒瘤冷,或卫外不固,外感风寒湿邪,邪阻卫阳,邪阻脉络,而导致营卫不和,气血不通,进则累及脏腑。据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当归12-18g、桂枝8-12g、白芍8-12g、细辛4-6g、通草5-7g、黄芪25-35g、天南星8-12g、僵蚕8-12g、桃仁8-12g、红花8-12g、水蛭8-12g、党参8-12g、积雪草8-12g和炙甘草8-12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2h,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本发明原材料丰富,组分科学,配伍合理,互相支持,是用于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有效药物,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气,温经通痹,化瘀散结之功,疗效好,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当归13g、桂枝9g、白芍9g、细辛4g、通草5g、黄芪26g、天南星9g、僵蚕9g、桃仁9g、红花9g、水蛭9g、党参9g、积雪草9g和炙甘草9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浸没,浸泡2h,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当归15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5g、通草6g、黄芪30g、天南星10g、僵蚕10g、桃仁10g、红花10g、水蛭10g、党参10g、积雪草10g和炙甘草10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浸没,浸泡2h,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当归17g、桂枝11g、白芍11g、细辛6g、通草7g、黄芪34g、天南星11g、僵蚕11g、桃仁11g、红花11g、水蛭11g、党参11g、积雪草11g和炙甘草11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浸没,浸泡2h,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本发明组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党参健脾益气,黄芪补气健脾,益卫固表;桂枝发汗解肌通痹,白芍养血敛阴,平衡阴阳;细辛通阳化气,合通草通气温经,水蛭破血痛经,配合红花、桃仁活血通痹;僵蚕、天南星祛风化痰,散皮表痰结诸药,积雪草清热利湿,消肌表肿毒,炙甘草调合诸药,共用起健脾益气,温经通痹,化瘀散结之功。
上述组份科学、合理配伍,互相支持,具有健脾益气,温经通痹,化瘀散结之功,有效用于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疗效好,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并经实验得到了充分证明,有关实验资料如下:
一、病例选择标准:
1.1入选标准
选取系统性硬化症患者320例,其中,男性72人,女性248人,年龄最小18岁,最大83岁,患病时间最短3月,最长5年。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 / T001.1-94 )·中医外科皮痹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痹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系统性皮痹症状及体征:初期手背手指、上脸水肿,皮肤呈对称性弥漫性浮肿性硬化,晚期皮肤硬化以及手指呈屈曲性萎缩。四肢肢端动脉痉挛现象(雷诺氏现象),指趾末端溃疡或瘫痕形成,伴有多关节痛或肿胀。
局限性皮痹症状及体征:初期为局限性水肿性斑块,继转象牙色皮肤硬化斑,有蜡样光泽。活动期其周围有淡红或紫红色晕,晚期出现皮肤萎缩。
理化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有ANA抗Scl-70抗体及抗着丝点等自身抗体。X线摄片呈肺纤维化。X线钡剂造影可见食管下段扩张及收缩功能低下。
西医诊断:参照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的系统性硬化病(硬皮病)诊断标准。A.主要条件: 近端皮肤硬化:手指及掌指(环趾)关节近端皮肤增厚、紧绷、肿胀。这种改变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颈部和躯干部(胸、腹部)。B.次要条件:(1)指硬化:上述皮肤改变仅限于手指。(2)指尖凹陷性瘫痕,或指垫消失:由于缺血导致指尖凹陷性瘫痕、或指垫消失。(3)双肺基底部纤维化:在立位胸片上,可见条状或结节状致密影,以双肺底为著,也可呈弥漫斑点或蜂窝状肺。要除外原发病所引起的这种改变。判定:具有主要条件或两个以上次要条件者,可诊为系统性硬化。此外雷诺现象,多发性关节炎或关节痛,食道蠕动异常,皮肤活检示胶原纤维肿胀和纤维化,血清有ANA、抗Scl-7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均有助于诊断。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医或西医诊断的患者,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
二、治疗方案
对确诊患有系统性硬化症的患者320例,服用本发明中药,早晚各一次,温服,每次200-300ml,半月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三、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皮肤变软,各种脏器系统的病变基本控制,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皮肤基本变软,各种脏器系统的病变大部分控制,实验室检测指标大部分恢复正常。
有效:部分症状、体征消失,皮肤基本变软,各种脏器系统的病变部分控制,实验室检测指标部分项目恢复正常或有所好转。
无效:症状、体征、个脏器系统的病变、各种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无改善。
四、统计学处理
按上述治疗方案,口服本发明给出的中药,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临床确诊患有系统性硬化症的患者320例进行治疗,其中,男性72人,女性248人,年龄最小18岁,最大83岁,患病时间最短3月,最长5年。临床治愈121人,显效71人,有效119,无效9人,总有效率97.2%,表明该发明中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效果显著,达到了临床治疗目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体见表1。
表1本发明中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疗效统计表
总例数 | 治愈数 | 显效数 | 有效数 | 无效数 | 总有效率 |
320 | 121 | 71 | 119 | 9 | 97.2% |
五、结论
本发明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身长期的临床实践,归纳出各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经验,使中医药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优势日趋明显。中医对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治疗,从整体着眼,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运用中药的多靶点治疗SSc是其所特有的。在增强疗效、抑制西药的毒副作用、有效的撤减激素用量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中医药费用远远低于西药费用,因此,关于中医药对硬皮病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深入探讨,本发明原材料丰富,组分科学,配伍合理,互相支持,是用于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有效药物,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气,温经通痹,化瘀散结之功,有效率达97%以上,有效用于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疗效好,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药物上的创新,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Claims (4)
1.一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当归12-18g、桂枝8-12g、白芍8-12g、细辛4-6g、通草5-7g、黄芪25-35g、天南星8-12g、僵蚕8-12g、桃仁8-12g、红花8-12g、水蛭8-12g、党参8-12g、积雪草8-12g和炙甘草8-12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2h,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当归13g、桂枝9g、白芍9g、细辛4g、通草5g、黄芪26g、天南星9g、僵蚕9g、桃仁9g、红花9g、水蛭9g、党参9g、积雪草9g和炙甘草9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浸没,浸泡2h,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当归15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5g、通草6g、黄芪30g、天南星10g、僵蚕10g、桃仁10g、红花10g、水蛭10g、党参10g、积雪草10g和炙甘草10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浸没,浸泡2h,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当归17g、桂枝11g、白芍11g、细辛6g、通草7g、黄芪34g、天南星11g、僵蚕11g、桃仁11g、红花11g、水蛭11g、党参11g、积雪草11g和炙甘草11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浸没,浸泡2h,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混匀即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73225.9A CN104857211A (zh) | 2015-05-26 | 2015-05-26 | 一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73225.9A CN104857211A (zh) | 2015-05-26 | 2015-05-26 | 一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57211A true CN104857211A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3903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73225.9A Pending CN104857211A (zh) | 2015-05-26 | 2015-05-26 | 一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57211A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0773A (zh) * | 2012-05-04 | 2012-09-19 |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硬皮症的中药制剂 |
-
2015
- 2015-05-26 CN CN201510273225.9A patent/CN1048572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0773A (zh) * | 2012-05-04 | 2012-09-19 |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硬皮症的中药制剂 |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周秋丽等主编: "《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 30 June 2012,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
方思远等: "当归四逆汤治疗硬皮病15例", 《广州医药》 * |
方振千: "当归四逆汤治疗硬皮病7例", 《黄河医学》 * |
殷红武等: "王玉玺教授从脾胃论治皮肤病经验", 《现代中医药》 * |
王伟杰等: "硬皮病中医辨治体会", 《中医杂志》 * |
纪伟: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体会", 《北京中医》 * |
高学敏等主编: "《临床中药学》", 31 January 2006,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53969C (zh) |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 | |
CN103585378A (zh) | 一种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00202B (zh) | 一种治疗硬皮病的中药 | |
CN104524211A (zh) | 一种产后护理中药 | |
CN105250890A (zh) |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中药 | |
CN104107398A (zh) |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585609B (zh) |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2862A (zh) | 一种治疗阳虚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 |
CN102380011B (zh) | 一种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707090A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方 | |
CN105770400A (zh) | 一种治疗产褥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857211A (zh) | 一种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中药 | |
CN101417079B (zh) |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736414A (zh) | 治疗妇女产后病及妇科疾病的中药丸剂 | |
CN103893332A (zh) |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 | |
CN103263645B (zh) | 一种治疗胃炎、胃溃疡的药物 | |
CN105663992A (zh) | 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中药组合物 | |
CN101972306B (zh) |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胶囊 | |
CN104984208A (zh) | 治疗月经失调的中药 | |
CN104721334A (zh) | 一种治疗产后缺乳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Li et al. | Professor Xiaofeng’s Zhang Experience in Treating Postpartum Body Pain | |
CN103893683A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方 | |
CN101690771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 | |
CN103127352B (zh) | 一种治疗血瘀型月经不调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6937980A (zh) | 一种治疗风湿、寒湿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