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3376A -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3376A
CN104853376A CN201510284522.3A CN201510284522A CN104853376A CN 104853376 A CN104853376 A CN 104853376A CN 201510284522 A CN201510284522 A CN 201510284522A CN 104853376 A CN104853376 A CN 104853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ckside
waveguide
vehicl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45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3376B (zh
Inventor
李华
张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845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3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3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3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3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3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应用于车载接入点AP上,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载AP的当前位置;根据所述车载AP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根据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本申请基于位置信息的链路切换方法可避免链路频繁切换,同时,降低系统消耗,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铁组网中,地铁列车上安装车载AP,地铁轨道旁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轨旁AP,随着列车的高速移动,车载AP与轨旁AP逐步进行链路切换,以保证地铁列车与控制中心的信息交互。
由于应用场景不同,地铁组网中通常采用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无线信号传输。例如,在采用波导管和自由波天线混合的地铁组网中,无线信号在波导管末端会出现急速衰减现象,因此,需及时发现新的备选链路并切换,以避免通信中断。
现有技术在进行链路切换时,综合考虑传输介质类型以及主、备链路的信号强度,通过频繁的链路探测及时发现新的备选链路并进行链路切换。该处理方式会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影响正常业务的处理。同时,由于信号波动的影响可能导致链路切换错误,造成通信中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应用于车载接入点AP上,该方法包括:
获取车载AP的当前位置;
根据所述车载AP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
根据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链路切换装置,应用于车载接入点AP上,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载AP的当前位置;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载AP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
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基于车载AP的位置信息(即地铁列车的位置信息)确定当前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根据该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本申请基于位置信息的链路切换方法可避免链路频繁切换,同时,降低系统消耗,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地铁组网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链路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波导管部署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信号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链路切换装置所在设备的基础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链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所示为一种典型的地铁组网示意图。其中,AP1、AP2、AP3、AP4为轨旁AP,通过有线线缆与交换机连接,再通过交换机与控制中心连接;AP0为地铁列车的车载AP。在地铁列车前进过程中,车载AP沿列车前进方向与轨旁AP逐步进行链路切换,以实现列车与控制中心的数据交换。例如,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数据交互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以及控制列车启停或车门开关等。
在地铁铺设过程中,常常在地铁轨道旁安装波导管以提高无线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但波导管并不会全网铺设,通常采用波导管与自由波天线(波导-空口)混合的组网方式,例如,图1所示,空口区段1、波导管区段1、波导管区段2以及空口区段2,其中,空口区段通常采用自由波天线作为传输介质。由于波导管的固有特性,无线信号在波导管内部传输时信号衰减很小,而在波导管末端会急速衰减,因此,在信号重叠区域要及时发现备选链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链路切换。
现有技术方案为了保证链路的及时切换,通常会持续、高强度探测是否存在新的备选链路,以便在波导管信号消失之前完成链路切换。但该频繁探测方式会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影响正常的业务处理。同时,未考虑信号波动对链路切换的影响,致使链路切换错误导致通信中断。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链路切换方法,该方法基于车载AP的位置信息(即地铁列车的位置信息)确定当前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根据该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
参见图2,为本申请链路切换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对链路切换过程进行描述。
步骤201,获取车载AP的当前位置。
车载AP的位置信息(即地铁列车的位置信息)可从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得到。在轨道交通系统内,由于存在诸如编码里程仪、信标应答器等多种技术手段可实时获得当前列车所在位置。比如,利用安装在列车上的传感器可以读出车轮的转动转速和周数,这样可以得到列车运行的速度和已经行驶过的距离;同时,针对行驶过程中的车轮打滑和空转,可以结合固定位置的信标应答器等进行修正。总之,当前的地铁应用系统中可提供准确实时的列车位置信息。车载AP通过列车应用系统的对外接口可以读取当前时刻的列车位置信息。
步骤202,根据所述车载AP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预先划分整个地铁线路的信号区域,该信号区域的划分与实际线路部署有关。在地铁线路施工阶段,每根波导管的部署位置就已确定。例如,参见图3,波导管区段1的起始位置为200m,波导管区段1的终止位置为700m,波导管区段1和波导管区段2之间保留2m的间隙(用于满足波导管热胀冷缩以及安装维护需求),则波导管区段2的起始位置为702m,波导管区段2的终止位置为1202m。
根据实际线路部署情况进行信号区域划分。参见图4,为在图3所示波导管部署方式下的信号区域划分示意图。从左到右依次为空口波导区域、波导内部区域、相邻波导区域、波导内部区域以及波导空口区域。其中,空口波导区域表明列车在该区域从空口区段向波导管区段行驶;波导内部区域为当前波导管内部区域,在该区域内只能检测到一个信号类型(用于表明传输轨旁AP无线信号的传输介质)为波导信号的轨旁AP;相邻波导区域为相邻两个波导管区段的信号重叠区域;波导空口区域表明列车在该区域从波导管区段向空口区段行驶。由于波导管的安装位置固定,因此,上述信号区域的划分也相对固定。
车载AP获取预先划分的不同信号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参见图4标注的不同信号区域的位置坐标。根据不同信号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确定覆盖车载AP当前位置的信号区域,获取覆盖车载AP当前位置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例如,假设车载AP当前位置在1000m处,位于图4所示714m~1192m区域,该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内部区域。
步骤203,根据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
根据步骤202确定的不同区域类型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当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空口波导区域时,说明当前列车正从当前空口区段向波导管区段行驶,此时,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轨旁AP的信号类型可在网络部署阶段统一配置。例如,图1中AP1和AP4对应的传输介质为空口,因此,配置AP1和AP4的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AP2和AP3对应的传输介质为波导管,因此,配置AP2和AP3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车载AP可在信号探测阶段获取轨旁AP的信号类型,例如,可在轨旁AP回应的探询响应报文Probe Response或者信标报文Beacon中携带信号类型。
在确认当前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空口波导区域时,车载AP以预设的第一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该第一探测频率一般频率较低。这是由于车载AP从空口信号向波导信号过渡时,空口信号衰减缓慢,因此,不急于向波导信号切换,以较低的探测频率探测即可满足链路切换的时间要求。
当接收到第二轨旁AP根据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时,从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当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时,说明车载AP已探测到位于前方的波导管区段的信号,此时,继续判断该第二轨旁AP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当第二轨旁AP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时,从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即从空口信号切换到波导信号。此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的设置同样是利用空口信号衰减缓慢的特性,在波导信号性能稳定的情况下再进行链路切换,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当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内部区域时,说明当前列车正在波导管区段内部行驶,波导管内部区域的波导信号衰减很小,且车载AP已与该波导管区段对应的轨旁AP建立链路,即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基于波导管内部区域波导信号衰减小的特点,在该波导内部区域内车载AP可停止发送探测报文,使用已建立的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当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相邻波导区域时,说明当前列车正从当前波导管区段向相邻波导管区段行驶,此时,车载AP已与当前波导管区段对应的轨旁AP建立链路,即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在相邻波导区域,车载AP以预设的第二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该第二探测频率一般频率较高。这是由于波导信号在波导管末端会出现急速衰减现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发送较高频率的探测请求报文,以便及时发现新的波导信号,从而在当前波导信号衰减之前切换到新的波导信号,降低通信中断的概率。
当接收到第二轨旁AP根据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时,从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和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当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且第二轨旁AP的MAC地址与第一轨旁AP的MAC地址不同时,说明车载AP探测到了位于前方的波导管区段的信号,车载AP立即从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即从当前波导信号切换到新的波导信号。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列车的行驶速度较快,而实际的波导信号重叠区域很小,为了增加发现新的波导信号的概率,可适当增大相邻波导区域的范围,以便车载AP提前启动信号探测,即提前发送探测请求报文。
当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空口区域时,说明当前列车正从当前波导管区段向空口区段行驶,此时,车载AP已与当前波导管区段对应的轨旁AP建立链路,即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在波导空口区域,车载AP同样以预设的较高频率的第二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以便在当前波导信号急速衰减之前及时发现位于前方的空口信号,从当前波导信号切换到空口信号,尽量避免通信中断。
当接收到第二轨旁AP根据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时,从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当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时,说明车载AP已探测到位于前方的空口区段的信号,从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即从波导信号切换到空口信号。
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基于车载AP的位置信息(即地铁列车的位置信息)进行链路切换,避免了链路的频繁切换。同时,根据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信号探测方式,降低了系统消耗。
现仍以图1为例,详细介绍链路切换过程,本具体实施例中所引用数据均为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本申请。
假设,图1所示地铁组网系统已按照图4所示信号区域进行划分,且已预先配置AP1和AP4的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AP2和AP3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列车从起点位置(0m)开始向右行驶,车载AP0已与AP1建立链路。预设第一探测频率为200ms,第二探测频率为50ms,波导信号强度阈值为16dbm。车载AP0周期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列车行驶位置)。
假设,车载AP0的当前位置在198m处,根据图4可确定当前车载AP0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空口波导区域,则车载AP0以第一探测频率(200ms)发送探测请求报文(Probe Request)。当接收到AP2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Probe Response)时,从该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AP2的信号类型。当确定AP2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时,判断该波导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16dbm)。假设当前检测到AP2的信号强度为10dbm,未达到波导信号强度阈值(16dbm),此时,不进行链路切换。
假设,车载AP0的当前位置在205m处,仍然按照上述过程处理,车载AP0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空口波导区域,车载AP0以第一探测频率(200ms)发送探测请求报文(Probe Request)。在接收到AP2的探测响应报文时,首先确认AP2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假设,此次检测到AP2的信号强度为18dbm,大于波导信号强度阈值(16dbm),则车载AP0从AP1切换到AP2。
列车继续前行,假设,车载AP0的当前位置在220m处,根据图4可确定当前车载AP0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内部区域,车载AP0停止发送探测请求报文,不再进行新的轨旁AP探测,在波导内部区域始终使用与AP2建立的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假设,车载AP0的当前位置在690m处,根据图4可确定当前车载AP0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相邻波导区域,车载AP0以第二探测频率(50ms)发送探测请求报文。当接收到AP3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时,从该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AP3的信号类型和MAC地址。假设AP3的MAC地址为MAC3,AP2的MAC地址为MAC2。当确定AP3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且AP3的MAC地址与AP2的MAC地址不同时,车载AP0从AP2切换到AP3。
假设,车载AP0的当前位置在730m处,根据图4可确定当前车载AP0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内部区域,停止发送探测请求报文,继续使用AP3进行数据通信。
假设,车载AP0的当前位置在1196m处,根据图4可确定当前车载AP0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空口区域,车载AP0以第二探测频率(50ms)发送探测请求报文。当接收到AP4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时,从该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AP4的信号类型。当确认AP4的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时,车载AP0从AP3切换到AP4。
与前述链路切换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链路切换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链路切换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车载AP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设备的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链路切换装置所在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5所示的处理器、网络接口、以及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链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链路切换装置包括获取单元601、确定单元602以及切换单元603,其中:
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车载AP的当前位置;
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车载AP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
切换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
进一步地,
所述确定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预先划分的不同信号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根据所述不同信号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确定覆盖所述车载AP当前位置的信号区域;获取所述覆盖所述车载AP当前位置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
进一步地,
所述切换单元603,具体用于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空口波导区域时,以预设的第一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接收第二轨旁AP根据所述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从所述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时,从所述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
进一步地,
所述切换单元603,还用于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内部区域时,停止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
使用已建立的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地,
所述切换单元603,还用于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相邻波导区域时,以预设的第二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接收第二轨旁AP根据所述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从所述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且所述第二轨旁AP的MAC地址与第一轨旁AP的MAC地址不同时,从所述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
进一步地,
所述切换单元603,还用于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空口区域时,以预设的第二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接收第二轨旁AP根据所述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从所述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时,从所述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应用于车载接入点AP上,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车载AP的当前位置;
根据所述车载AP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
根据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载AP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包括:
获取预先划分的不同信号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
根据所述不同信号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确定覆盖所述车载AP当前位置的信号区域;
获取所述覆盖所述车载AP当前位置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包括:
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空口波导区域时,以预设的第一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
接收第二轨旁AP根据所述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
从所述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
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时,从所述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内部区域时,停止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
使用已建立的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相邻波导区域时,以预设的第二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
接收第二轨旁AP根据所述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
从所述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
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且所述第二轨旁AP的MAC地址与第一轨旁AP的MAC地址不同时,从所述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空口区域时,以预设的第二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
接收第二轨旁AP根据所述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
从所述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
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时,从所述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
7.一种链路切换装置,应用于车载接入点AP上,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载AP的当前位置;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载AP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
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选择对应的链路切换方式进行链路切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预先划分的不同信号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根据所述不同信号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确定覆盖所述车载AP当前位置的信号区域;获取所述覆盖所述车载AP当前位置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空口波导区域时,以预设的第一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接收第二轨旁AP根据所述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从所述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波导信号强度阈值时,从所述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内部区域时,停止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
使用已建立的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相邻波导区域时,以预设的第二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接收第二轨旁AP根据所述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从所述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且所述第二轨旁AP的MAC地址与第一轨旁AP的MAC地址不同时,从所述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车载AP所处信号区域的区域类型为波导空口区域时,以预设的第二探测频率发送探测请求报文,所述车载AP已与信号类型为波导信号的第一轨旁AP建立链路;接收第二轨旁AP根据所述探测请求报文回应的探测响应报文;从所述探测响应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当所述第二轨旁AP的信号类型为空口信号时,从所述第一轨旁AP对应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轨旁AP对应链路。
CN201510284522.3A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853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4522.3A CN104853376B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4522.3A CN104853376B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3376A true CN104853376A (zh) 2015-08-19
CN104853376B CN104853376B (zh) 2018-09-04

Family

ID=5385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4522.3A Active CN104853376B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337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4904A (zh) * 2016-11-25 2017-02-2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7317997A (zh) * 2016-04-27 2017-11-03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无线摄像装置
CN110809251A (zh) * 2019-10-10 2020-02-18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112A (zh) * 2009-03-13 2009-08-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地铁掉头的信道切换方法及车载无线接入点
WO2012171870A1 (en) * 2011-06-13 2012-12-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roadside equipment
WO2013053897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lient, access 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witching method
CN103731890A (zh) * 2013-12-11 2014-04-1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高速运动状态下链路切换方法、车载ap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112A (zh) * 2009-03-13 2009-08-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地铁掉头的信道切换方法及车载无线接入点
WO2012171870A1 (en) * 2011-06-13 2012-12-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roadside equipment
WO2013053897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lient, access 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witching method
CN103731890A (zh) * 2013-12-11 2014-04-1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高速运动状态下链路切换方法、车载ap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7997A (zh) * 2016-04-27 2017-11-03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无线摄像装置
CN106454904A (zh) * 2016-11-25 2017-02-2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6454904B (zh) * 2016-11-25 2019-12-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0809251A (zh) * 2019-10-10 2020-02-18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809251B (zh) * 2019-10-10 2022-08-19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点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3376B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4348A (zh) 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378343B (zh) 一种实现高速公路车辆宽带通信的方法
US993059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ins and other vehicles using trackside base stations
CN101888679B (zh) 一种高速移动环境下车地通信多车载台协作小区切换方法
CN102209354B (zh) 一种车载通信时的切换方法、系统和无线网卡
CN108134984B (zh) 一种铁路站场、频点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1388814B (zh)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7018162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US8190150B1 (en) Synchronization of mobile devic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853394A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568048A (zh) 多车道自由流业务处理的路侧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4780592A (zh) 一种链路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4853376A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KR101328170B1 (ko) 차량통신 핸드오버 지원을 위한 채널 접근 방법
CN109600809A (zh)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JP5606283B2 (ja) 無線装置
CN102883382B (zh) 一种轨道交通中无线介质切换系统及其方法
KR101964175B1 (ko) 차량통신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차량통신 서비스 제공 단말
CN102281547B (zh) 节点覆盖组合装置及节能降噪通信覆盖系统
US20210316770A1 (en) Data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CN108924901A (zh) 通信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160044585A1 (en) Establishing a link in a mesh network
CN102006092B (zh) 一种400kHz与800MHz混合通信装置及方法
JP5717704B2 (ja) 列車無線システム
CN113453189B (zh) 地铁天线系统、天线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